国防教育之二:强化后备必用观念 锤炼过硬战斗精神

国防教育之二:强化后备必用观念 锤炼过硬战斗精神
国防教育之二:强化后备必用观念 锤炼过硬战斗精神

国防教育之二:

强化后备必用观念锤炼过硬战斗精神

教育目的:通过教育,使广大民兵充分认识民兵、预备役的职责使命,认清培育民兵、预备役部队过硬战斗精神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民兵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贡献。

时间:2016年6月

地点:武装部会议室

参加人员:民兵干部和基干民兵

授课人:郭龙蛟

授课内容:

一、民兵、预备役部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二、过硬的战斗精神是履行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

三、用科学的态度培育过硬的战斗精神

首先,我想请大家观看一个电影片断。(播放《地道战》片断)

同志们,伴随着这熟悉的旋律,我们仿佛又回到了60多年前那段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在那悲壮而惨烈的年代,我们广大民兵队伍和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积极主动的打击日本侵略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奇迹,为夺取抗战全面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再过不久就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日。在此,我们向广大为抗日战争做出巨大牺牲的民兵老前辈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但是,随着战争硝烟的渐渐远去,我们有的同志如今却对民兵、预备役的作用产生了质疑。经调查,我们发现在部分民兵、预备役人员中有两种较为片面的观点值得深思:一种是“与己无关”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从世界发展形势看,未来爆发一场需要我国全民参与的战争几乎不可能,我们有230多万正规部队,完全能够应对一场局部战争,民兵、预备役参战的可能性不大。另一种是“后备无用”的观点。有这种思想的同志认为,现代战争形式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形式完全不同了,打的是高精尖技术,民兵、预备役的装备落后,派不上用场,起不到作用。我们组建这么多民兵、预备役部队,花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搞训练,意义不大。

难道真的如少数同志所说的那样,我们的民兵、预备役于现代战争就是“无关”和“无用”吗?这就是今天我讲课所要回答第一个问题:

一、民兵、预备役部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一)民兵、预备役担负着多重任务

我感到,我们有的同志之所以存在上述的片面认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民兵、预备役的职责认识不清。其实,

对于民兵、预备役所担负的职责使命,国家相关法律已经规定得相当明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三章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民兵在军事机关的指挥下,担负战备勤务、防卫作战任务,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预备役部队平时按照规定进行训练,必要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战时根据国家发布的动员令转为现役部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六章还规定,民兵的任务是:

(一)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头完成生产和各项任务;

(二)担负战备勤务,保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

(三)随时准备参军参战,抵抗侵略,保卫祖国。

从屏幕上大家可以看到,参军参战是民兵、预备役的首要任务,除此之外,民兵、预备役还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参加经济建设、战备勤务、支前保障等重要任务。可以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因此,民兵、预备役是一支在未来战争和国家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我们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应该牢记神圣使命,认真履行好职责。

(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民兵、预备役在战争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党从建军以来,就十分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建有赤卫队、自卫军和民兵等组织。在抗日战争期间,民兵在同侵华日军的战斗中,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围困战等多种战法,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谱写了人民游击战争的壮丽诗篇。在解放战争中,这些群众武装组织除配合军队作战、保护群众、保卫生产、保卫地方政权外,还担负着军队的兵员补充任务,为夺取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那么,时至今日,世界各国又是如何看待后备力量建设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

首先,民兵武装组织依然是各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象瑞士的武装民兵、朝鲜的工农赤卫队、美国的国民警卫队、伊拉克的民兵、罗马尼亚的爱国卫队、澳大利亚的国民训练兵等等,这些民兵武装组织健全、装备先进、训练经常,担负着重要任务。

其次,预备役部队的比例和作用进一步加大。据相关资料显示:美国有预备役部队90万人,占其整个军力的30%,其中陆军有50%的战斗部队和80%的后勤支援部队是由预备役部队组成的;俄罗斯有预备役人员240万,是现役兵力的1.1倍;联邦德国把一类后备役由现在的77万人增加到86万人;印度预备役人员约有240万人;就连宝岛台湾现有的后备役人员也约有400余万。在实战运用上,象美国在海

湾战争中就动员使用了24.5万预备役人员,占动用兵力的60%以上;在科索沃战争中动员了 3.3万预备役人员参战;“9.11”事件后又紧急动员了1万多预备役人员投入打击恐怖主义军事行动。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近年来,国家为适应世界军事发展形势和未来战争需要,也不断对国防力量进行结构调整。一方面坚持走精兵之路,先后多次进行裁军,大幅度地减少正规部队的数量。另一方面,加强后备力量的建设,大力组建预备役部队。自从1983年5月我军第一支预备役部队在辽宁锦州诞生至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步兵、炮兵、防空兵、装甲兵、防化兵、工程兵、通信兵、后勤保障部队等诸军兵种的预备役部队,被国外军事观察家认为是“中国防务的又一面盾牌”。

同志们,从世界军事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在未来战争中,民兵、预备役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务必消除“后备无关”和“后备无用”的思想,牢固树立民兵、预备役也要打仗的意识,强化“首战用我,全程用我”的观念,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确保一有战事,能够“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三)和平时期,民兵、预备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

如果“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句话主要是针对作战部队而言的,那么,对民兵、预备役而言,则是“养兵千日,用兵时时”。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民兵、预备役既是兵,又是民。不仅有当兵打仗的义务,平时更多的则是参加经济建设,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在这方面,作为一名从事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干部,我深有体会。远的例子姑且不说,就拿我们军分区来讲,自成立以来,就先后组织和发动了近百万民兵投身到扶贫攻坚、企业解困增效、基础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中,充分发挥了民兵、预备役官兵在脱贫致富中的带头作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先锋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拳头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和在军政军民团结中的扭带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湘西的振兴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树立了民兵、预备部队的良好形象。我们广大民兵、预备役官兵用实际行动向人民群众证明了一个道理:和平时期的民兵、预备役同样有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民兵、预备役部队无论在战时,还是在平时,都有着特殊的地位,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并在实践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我们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务必充分认清肩负的职责使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到军事斗争准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去,努力为打赢未来战争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既然民兵、预备役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履行好职责,不辱使命呢?说具体点,当我们的武器装备落后于敌人时,我们凭什么与之抗衡,夺取战争的胜利呢?当各种急难险重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又靠什么去完成它,给党和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卷呢?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

二、过硬的战斗精神是履行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

自从总政部署战斗精神教育以来,现代战争还需不需要培育过硬的战斗精神成为大家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有的同志认为,现代战争打的是高精尖技术,精神力量的因素对战争胜负影响不大。有的同志认为,民兵、预备役部队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有显著的民的特点,没有必要像部队那样培育过硬的战斗精神。在此,我觉得很有必要讲一讲民兵、预备役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性。

(一)过硬的战斗精神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素

自上个世纪90年代的第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打响以来,战争模式已经由过去的机械化逐渐向信息化转变,战场环境朝着陆、海、空、天、电融合一体的方向发展,战场的“非线性”、“流动性”和“动态性”增强,平台中心战逐渐被网络中心战所取代,单元对抗逐渐被体系对抗所取代。比如,在伊拉克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利用先进的侦察手

段和大威力、高精度、远射程的武器有选择地袭击伊方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武器装备的可控性和威慑性几乎达到了任意打击对方,并且有能力把事态控制在指定的范围,使战争的进程按发动者的愿望发展。

于是,有的同志认为:物质基础是现代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按按电钮、敲敲键盘就可以打仗,培养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变得无足轻重了。真的是这样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据美国军方统计,在海湾战争中,空袭战的军事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其中伊军仅损失飞机10%、装甲坦克18%、火炮20%,而心理打击却造成伊军士气下降了40%-60%。就连美国人自己也说:“士兵和指挥人员的本领、勇气、性格、坚持力、创造性及意志力等精神因素总是起决定作用。”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明了士兵的意志品质和战斗精神才真正是伊拉克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

恩格斯曾经说过: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人始终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未来战争的激烈性、残酷性、毁伤性空前增大,信息战、心理战等多种作战样式运用于战场,这些对我们的觉悟、意志品质、战斗信心、勇敢精神、作风纪律、心理素质等都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因此,我们的民兵、预备役部队如果要想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有所作为,就必须适应未来战争需要,努力培育

过硬的战斗精神。

(二)过硬的战斗精神是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客观需要

民兵、预备役人员不仅在战时要担负参战支前等作战任务,更多的则是在平时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急难险重任务。在这些任务中,比如应付突发事件、与不法分子做斗争、抢险救灾等等,都很有可能面临着血与火的考验、生与死的决择,如果我们的民兵、预备役人员没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是难以圆满完成任务的。

举例:去年7、8月份,由于高温少雨,我州多个乡镇遭遇严重旱情。灾情就是命令,我们军分区和人武部当即组织千余民兵、预备役人员奔赴一线实施抢险救灾任务。之后,泸溪县、古丈县等多个县市遭遇火灾,我们又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投入扑灭山火行动。还有前年6月份,吉首市光明桥社区发生洪灾,百余群众被洪水围困,我们组织20余民兵骨干驾驶冲锋舟到洪水中救人,水流湍急,水底情况不明,冲锋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冲入水流。现场群众无不为之动容,无不为之敬仰!同志们,这是一种什么精神的体现呢?对,这就是战斗精神!和战场上一样悲壮的战斗精神!

也正是有了这种过硬的战斗精神,近年来,我们的民兵、预备役部队在抗洪救灾、森林防火、维护稳定、打击违法犯罪等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均出色完成了任务。“民兵突击

队”、“民兵应急分队”的旗帜时时飘扬在各种任务现场,成为一道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我们的民兵、预备役部队被重庆人亲切地称为“人民群众的护卫队”。

(三)过硬的战斗精神是保持和发扬我军性质本色和优良传统的内在要求

民兵、预备役部队作为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其“民”的特点较为突出鲜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兵、预备役人员呈现出“大流量、多流向、常流动”的特点,一些民兵、预备役人员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理想信念逐渐淡化,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偏移。比如,有的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国防观念淡薄,参加教育训练走过场、搞应付;有的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履行国防义务的关系,参加组织活动讲条件、提要求,“召之不来、来则要钱、钱少不干”的现象较为突出;有的“兵”的意识弱化,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对自身要求不严,纪律松懈,作风松散,犯自由主义;还有极个别同志信奉迷信和伪科学,参与宗教活动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甚至违法犯罪等等。针对这种情况,在新的形势下,要确保民兵、预备役部队政治坚定、思想纯洁、作风过硬,始终保持人民武装力量的性质宗旨不变色,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不被丢,就必须大力培育战斗精神,保持和发扬我军性质本色和优良传统,努力使我们每个民兵、预备役人员都具有听党指

挥的坚定信念、服从命令的严明纪律、敢当先锋的拼搏勇气、不畏艰险的顽强斗志、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同志们,刚才我们共同探讨了培育民兵、预备役过硬战斗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到民兵、预备役要履行好自身职责,就必须具有过硬的战斗精神。但是,这些过硬的战斗精神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是与生俱有的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过硬的战斗精神不会天生就有,而是经过长期磨练积累形成的。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三、用科学的态度培育过硬的战斗精神

(一)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

军人对战争有关问题的认识,是战斗精神形成的基础。关于战斗精神理论,可以说汗牛充栋,需要学习的有很多。对于我们民兵、预备役人员而言,我认为,当前,应当着重学习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学习好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对台军事斗争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始终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二是要学习好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特别是胡主席的使命论,牢固树立人民战争思想,坚定立足现有装备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信心;三是要学习好民兵、预备役的根本职责和所担负的任务,强化当“兵”打仗的意

识,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四是要学习了解国际国内军事斗争形势,始终坚信正义在我,优势在我,最后的胜利必然属于我们。总之,只有坚持用科学的战争理论和战争观点武装头脑,我们才能正确判断战争形势,坚定打赢的信心。

(二)要在抓点滴养成上下功夫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战斗精神的形成不是天生就有,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实践证明,战斗精神的形成重在平时培养,关键在点滴养成。由于我们民兵、预备役部队寓兵于民、集积拉动和军政训练相对较少的特点,我们更需要注重在战斗精神的点滴养成上下功夫。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军政训练抓。在参加民兵和预备役组织的军政训练中,把自己看作普通一兵,从每一次出操、每一次站队、每一次整理内务卫生等点滴小事做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自觉养成令行禁止、紧张快速、严守纪律的好作风、好习惯等等。另一方面,要重点利用平时抓。在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时刻想到自己是一名民兵和预备役人员,和普通老百姓不一样,注意克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坚持用合格的战斗员标准,培养顽强果敢、雷厉风行的作风。总之,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抓起,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培养过硬的战斗精神。

(三)要学习先进典型

先进典型对强化战斗精神有着很好的示范激励作用。同

志们要学习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战斗英雄的英雄事迹,培养忠诚爱国、不怕牺牲、遵守纪律的战斗精神;学习航天英雄杨利伟等现代英模的感人事迹,培养讲求科学、不畏困难、坚定信念的战斗精神;学习象我们军分区“扶贫司令”彭楚政等一大批身边先进人物的典型事例,培养不怕苦累、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战斗精神。在众多生动鲜活的榜样指引下,大家不仅要在精神上得到启迪和升华,更要在“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活动中,激发“扛红旗、争第一”的强大动力。

(四)要在实践锻炼中强化

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真正的战斗精神的培养,必须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强化、在实践中提高。作为我们民兵、预备役人员来讲,我认为重点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一是要在平时的军事训练中来加强。我们必须在难得的集积训练中,珍惜难得的训练机会,克服一切外在因素的干扰,象恐战情绪、亲情干扰、利益诱惑等等,向作战部队看齐、向实战标准靠拢、向生理极限挑战,自觉在强有力的军政训练实践中强化战斗精神。二是要在各种军事演练中来加强。例如警备区即将组织一个预备役连队参加西昌打靶,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把对手设强、情况设险、困难设够,以顽强的战斗精神争取打出好成绩,在真炮实弹的军事竞赛中磨练顽强的战斗精神。三是要在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来

加强。认真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是培养民兵、预备役人员战斗精神的天然场所。我们要在参加抗洪抢险、应对突发事件中,培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严明纪律,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顽强作风,不怕牺牲、不求名利的奉献精神以及主动配合、协同作战的团结意识,不断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圆满完成任务。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 中发〔2011〕8号 201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防教育法,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促进建设和巩固国防。 《意见》指出,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个战略问题,对于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安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趋势不断增强,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大全民国防教育力度,强化广大干部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营造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良好氛围,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意见》明确,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坚持以国防教育法为依据,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以领导干部、青少年学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为重点,贴近时代要求,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方法手段,完善制度机制,推进全民普及,不断增强国防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为建设和巩固国防奠定坚实思想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意见》要求,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必须围绕时代主题和形势任务,着眼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大力宣传中央关于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加强马克思主义国防观、战争观和国家安全形势教育,搞好党史、军史和我国国防史宣传教育,深入学习人民战争战略思想,普及和深化国防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军民融合式发展,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等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国防观念。要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国防教育普及,不断扩大社会覆盖面。要突出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的国防教育,进一步增强国防观念、加强国防素养,提高履行国防职责的能力;重视强化党政机关其他工作人员的国防观念,结合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进行国防教育。要着眼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保卫者和接班人,坚持不懈地抓好青少年的国防教育。要把国防教育作为预备役部队和民兵思

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的意义

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的意义 国防教育是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关键在教育。国防教育在整个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国防功能,而且,对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国防教育对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有很强的综合促进作用,是磨炼身心的有效方法。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学生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促进“智育”的发展。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校国防教育所积淀形成的道德行为、意志品德,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成为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新人,是一件利国利民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所以,军事课在普通院校开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国防教育是高校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国防教育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当今国际大环境是一超多强,超级大国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爱好和平的人民的限制。可是天下仍然远远没有太平,战争的威胁时刻存在,和平仍然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而非道义来捍卫。其次,国防教育对高级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充分认识国防建设的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对国防的义务感、责任感和坚决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第三,国防教育对素质教育也有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使命感,增强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纪律观念和行为习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而且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培养国防后备人才,促进国防现代化。国防教育是按照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防御外来的颠覆和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要求,对公民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施加相应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 《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大学生作为我国人口结构中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既是祖国的建设者,同时也是祖国的保卫者。因此,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国防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国防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证国家利益不受外来侵犯而采取的一切防卫措施的综合。国防意识,则与国防需要相适应而倡导和产生的以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为标志的群体行为观念。它不仅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且也可以转化为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在政治上是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军事上的可转化为战斗力,在经济上可转化为生产力。国防意识的强弱,历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的主要标志。国防观念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国防教育,极力宣扬“大国防”观念,动员全民投入和关切国防事业。因此,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基础,又是推动民族发展兴盛的精神动力。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忧患意识日渐淡薄,国防意识、国防观念也淡化了。尤其是在青年大学生中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对于我国的安全环境和安全形势,知之甚少。对于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认识不清。对于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极端宗教主义的破坏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肃认真地对待国防教育问题,切实把大学国防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 (二)国防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盛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今天,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共同追求。而国防建设,既是这一奋斗目标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国防教育,能使人们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信念,树立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使命感、光荣感以及为保卫国家民族利益而自觉斗争的精神,从而进一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近代中国曾屡遭外敌入侵,国贫民弱,社会则像一盘散沙,这除了经济落后、政治腐败的原因外,也与国民没有形成明确的国防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先进的社会制度是中华民族具有坚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基础,同时,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以及安全为共同利益的现代社会国防意识的形成也是巩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力量。高校国防教育能够使学生把民族的共同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能够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来侵略颠覆的威胁,能够为民族的共同利益不惜牺牲个人或局部利益。这样,就能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把大家紧紧地

试论高校国防教育的重大作用与意义

试论高校国防教育的重大作用与意义 摘要:国防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有 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而且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培养国防后备人才,促进国防现代化。为此,高校必须提高国防教 育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积极开展军事 训练,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国防教育内容体系。 关键词:国防教育;素质教育;高校;大学生 国防教育是按照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防御外来的颠覆和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要求,对公民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施加相应影响的一种有 计划的活动。《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大学生作为我国人口结构中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既是祖国的建设者,同时也是祖国的保卫者。因此,在高校 开展国防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一、国防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内容包 括政治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身体素 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2]。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素质与素质教育是具有非 常丰富内涵的一个复杂概念。从理论方面讲,其内容的丰富性充分体现出人才 成长需要全面发展的时代特征;从实践角度来说,其内容的广阔度鲜明地表达 了合格人才的培养教育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综合教育工程,它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都是十分重要而又必须的,各要素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 互制约的。 所谓国防教育,是指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即按照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的目的和要求,对全体公民的品德、智力、体力等诸 方面,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活动。其本质是在培养建设和保卫社会主 义现代化事业的“四有新人”。国防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国防理论教育、爱国主义 教育、国防法制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国防知识教育、军事体育教育等方面。国防教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防教育是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和

加强国防教育1

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 加强国防教育,强化全民国防观念,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民兵的性质和担负的任务,决定了民兵必须用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自觉接受国防教育,积极参加国防实践活动,不断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提高军事技能,为履行根本职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国防教育,是新形势下民兵建设的客观要求 民兵亦兵亦民,是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一支重要力量。民兵预备役人员,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他们的国防观念、军事技能、爱国精神要求更高。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国防教育抓好了,既可以在平时出生产力,更可以在战时出战斗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新的历史进程中,加强国防教育,提高民兵建设质量,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事关国家安全稳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一)国防教育是强化民兵国防意识的迫切需要。长期的和平建设环境和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容易使人们逐渐滋生和平麻痹思想,淡化国防意识。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解除思想武装,放松斗争警惕,淡忘国家安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大忌。应该说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国防教育,“居安思危、固国强兵”,许多国家可以说都是这样做的。一些国家不仅对公民进行国防观念、国防知识的教育,也组织学习一些必要的军事技术,对公民,特别是青年公民进行战场的救护、防护知识的教育。大家都知道,瑞士是个中立国,可以说两次世界大战,战火都没有燃烧到瑞士,但是瑞士并没有由此放松国防教育。瑞士这个国家给每一个家庭都配备了一本厚厚的民防手册,平时,还组织一些公民进行一些战场的救护知识,必要的军事技术的学习和操练。有这样一个数据,如果说一旦战争发生的话,瑞士可以在24小时之内,动员起58万人,并且在48小时之内,整编齐备,马上可以开赴战场。瑞士实行全国皆兵制,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正规军队的国家,只有1500名军官,拥有一只庞大的民兵式军队。年满20岁后先受训4个月,然后每年定期受训,直到50岁。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例外。美国对国防观念、战备知识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视的。尽管美国是个超级大国,是经常动用武力的国家,但是它在自己怎样防备,在战备方面的教育是很重视的。举个例子,1958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的时候,美国专门为此出台了《国防教育法》,作为满足国家基本安全的一个措施,来扭转美国不利的竞争态势,当时美国和前苏联正在进行军备竞赛。美国的政界和教育界称这个文献是美国教育史上划时代的文献。美国把保卫祖国作为全民的首要义务,除了美国,还有俄罗斯、法国等,它们也把保卫祖国作为公民终身的义务。我国对此也很重视,专门颁发了《国防教育法》,各级都成立了国防教育领导机构,在宣传部门设立了国防教育

学习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体会和意义

学习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体会和意义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意义 一、高校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国防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证国家利益不受外来侵犯而采取的一切防卫措施的综合。而国防意识则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思想基础,良好的国防意识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基础,又是推动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全党全同关心同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而民众国防意识的培养与强化,不能光靠战时去进行,在和平时期就应该加强。一般来说,战争时期人们为了打败对手,抵御外患,防卫观念是很强烈的,但和平时期人们就容易滋长麻痹思想、苟安心理,失去必要的防卫观念,没有了危机意识,那么最终只能落得挨打的悲惨下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们的经济意识不断增强,而国防意识却出现滞后现象,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国防是政府的事情,是军队的事情,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

国防不仅仅是军队及政府的事,没有全民国防观念的提高,便不可能有真正强大的国防。其实国防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近,尤其是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他们是社会中的新生力量,对他们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是培养他们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也是进行最基础、最稳固的国防意识教育,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高校国防教育通过系统规范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对于学生的爱同主义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国防教育的内容是有关国家的安全防卫问题,它与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能够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通过国防军事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对战争与和平有清醒的认识,对中国国防历史、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有正确的了解,强化了国防意识,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居安思危、爱军习武、保家卫国等国防观念。 二、高校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观念 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国防教育,能使人们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信念,中华民族有着爱国主义的传统美德,只有激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才能使他们为祖国积极献身、流血牺牲。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军事技能训练,还是军事理论教

浅谈外军战斗精神培育

浅谈外军战斗精神培育 杨宇杰尹东升孟庆彬 2005-06-01 10:56:38 作为战争中精神力量的核心要素,战斗精神集中体现为军队的精神特质。它能够牢固粘合人与武器,激发并增强战斗力,受到古往今来世界各国军队的普遍重视。在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外军战斗精神培育呈现一系列新特点和好做法。 一、外军“战斗精神”的基本内涵 (一)外军“战斗精神”的称谓 由于在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上存在差异,考察外军战斗精神培育的时候,很难找到一个与我军“战斗精神”完全相同的表述形式。但是,通过对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外军所谓的“军心士气”、“职业道德”、“军种核心价值观”、“自卫官精神”等,都与我军提倡的“战斗精神”存在关联。 如:美军强调“军种核心价值观”(Service Core Values),认为它们是军人信仰、准则和理想的高度概括,是其职业能力的具体反映,是每个军人必须遵守的职业操守。美军各军种都用高度凝炼的文字对其加以表述,并要求每名军人将其奉为行为指导并内化为精神追求。俄军虽有“战斗精神”(боевойдух)一词,且与我军“战斗精神”的概念基本重合,但条令文件、文章讲话中并不固定使用该表述,而是常用“军心士气”、“精神道德建设”、“永恒的高尚品质”等表示近似内容。日本军队尊崇“大和魂”、“武士道精神”和“自卫官精神”等。印度军队主张树立“克制、自尊、守纪的集体精神”和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要求军队必须“能为印度的自由、幸福和繁荣死而无怨”。 由此可见,虽然称谓不尽相同,表述五花八门,但“战斗精神”现实存在于外军的建军理念之中,作为人与武器的重要“粘合剂”以及激发并增强战斗力的“酵母”,“战斗精神培育”被纳入外军军队建设的“重点工程”。 (二)外军战斗精神的内涵 战斗精神是战争领域的精神现象和军队精神品质的总和。它是由国家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军队的宗旨性质等决定的,同时也受制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等客观因素,具有本国、本民族的鲜明特色。但战争作为人类社会集团斗争的最高形式,用同一套法则、逻辑和语言来规范它的各个要素。战斗精神也不例外。世界各国对“战斗精神”内涵的认识与理解存在明显的共同之处,普遍认为“忠诚、守纪、勇敢、顽强”等精神品质是构成军人“战斗精神”的基本要素。一支富有战斗精神的军队应该是: 1.爱国忠诚,具有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和高度的集体主义观念。外军认为,“缺少爱国主义精神的人,是不会履行他的职责,替自己的人民说话的。”“怀有挚爱祖国崇高情感和狂热民族情绪的男女之躯铸成的铜墙铁壁要比武器和堡垒更为坚固”。军队是个高度职业化的团队,它的健康运作要求成员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一个自私、不懂得尊重他人、没有集体主义观念的人,是无法给部队带来战斗力的,必将成为战场上的胆小鬼、集体里的祸患和战斗中的牺牲品。 2.士气高涨,具有积极的思想情绪和高昂的战斗意志。相同条件下,士气高涨且情绪乐观的军队更容易打胜仗,因而英国军事家蒙哥马利指出:“没有高涨的士气,则不论战略、战术计划以及其他一切工作如何完善,也不能取得任何胜利”。美军名将巴顿认为,战时军事指挥员百分之八十的任务都在于激发他的士兵的士气。近几次局部战争经验表明,随着“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越来越多地进入战争实践,军心士气已成为交战双方攻防的重点。 3.勇敢顽强,具有无畏的献身精神和坚韧的心理品质。拿破仑认为,“勇敢是士兵的第一品德”。克劳塞维茨也认为,“勇气是军人应该具备的首要品质”。而勇气的原始意义就在于“危险中的牺牲精神”。外军认为,士兵的勇气在于胆大心细、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命令,军官的勇

“强化战斗精神,提高打赢能力”—部队演讲稿

“强化战斗精神,提高打赢能力”—部 队演讲稿 战斗精神是战争的灵魂,是使人的决定性作用得以 充分发挥的前提,是提高打赢能力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 根本保证,也是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江泽民同志指出:“战争从来既是物质力量的较量,又 是精神力量的较量,武器装备无论多么先进,都不能代 替人的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所激发出的力量,军事斗争 准备就要做好武器装备和战斗精神两方面的 准备”,回顾我军的光辉战斗历程和发展壮大的历 史也充分证明,没有过硬的战斗精神和良好的战斗作风,就不可能勇往直前;没有过硬的战斗精神和良好的战斗 作风,就不可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没有过硬的战斗 精神和良好的战斗作风,也就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当前,在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和我国安全环境面临 着威胁的情况下,在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的条件下,作为军人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庄严使命和历史责任,我 们要深刻领会和理解战斗精神的科学内涵时代意义,注 重和加强战斗精神的培养,不断增强打赢能力,为做好

军事斗争后勤准备贡献自己的才智。一如何理解“战斗精神”的科学内涵。 战斗精神不是简单的思想支撑,也不是存在于一般水平上的境界和觉悟,而是一股浩然正气,这是人民军队区别与其他军队的重要标志,靠着这股“气”,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靠着这股气,我们打败了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靠着这股气,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佬,这股气是战斗精神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的集中体现。 (一)战斗精神是“智”和“勇”的有机结合,体现在高素质高智慧上的系统的智能上。现今社会科学技术日益发展,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与日俱增,智能化优势日益明显,这就要求人的科学素质和知识水平上升为战斗力,因此战斗精神不仅强调勇敢精神,更要强化智能水平。 (二)战斗精神是觉悟和信念的体现。强大的精神支柱是凝聚军心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重要保证,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我们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对手将采取舆论战心理战信息战等多种过去所没有的作战方式,来动摇我军的信念和战斗意志,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提高官兵的政治信念,升华官兵的爱国主义情操,凝聚官兵的军魂意识,这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我军战无不

浅谈当前加强国防教育建设与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加强国防教育的必要性 姓名:赵晓丽 单位:博野县西许村小学

学校加强国防教育的必要性 博野县城东中心小学西许村小学赵晓丽 国防意识是一种自觉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集中展示,是民族精神和国民素质的全面体现。战斗精神是国防意识的最高表现形式。战斗精神是军队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和气质特征,是军人素质和觉悟的集中展示.战斗精神对全民国防意识具有极强的导向功能。长期的和平环境容易使人产生松懈麻痹思想,淡化国防意识。在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加大国防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大国防”观念,牢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不断增强关心国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全社会参与国防建设的良好氛围,为培育战斗精神提供有力的支撑。军队战斗精神的培育,则应重点围绕爱国奉献、坚定信念、敢打必胜等核心内容,锻造高技术条件下军人过硬的战斗气质,使全社会学有榜样,推动全民国防意识的提高。 世界军事变革风起云涌,对我国而言,安全和主权永远是第一位的,中国是世界上所有国家中周边环境最复杂的国家,也是面临的安全威胁多元化的国家。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形势任务发展,强化大国防观念与全民国防教育就尤其重要,当今世界风云变幻,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流。但是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民族冲突不断,在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尚未形成之前,各种势力的斗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世界并不安宁。在新的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改革不断深入。在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面临的国防压力也不断加大,部分西方大国不愿看到

中国的强大,想方设法阻扰中国的前进。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学校,必然要为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人才的准备,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从小树立青少年报效祖国的意识,培养保卫祖国的强大后备军,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国防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国防意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前途,关系到青少年能否成为祖国和人民所需要的合人。俗话说,”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安全统一和稳定。无论是确保国家的内政不被干涉、主权不被侵犯、领土不被分割,还是实现祖国统一,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都不能没有强大的国防。在小学阶段适时进行国防教育,是党中央的一项英明决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必须在完成科学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开展国防教育系列活动,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 一.强化信息时代的大国防观 信息时代的全民大国防观念,是信息时代的军事斗争和国家的防卫任务、防卫意义、防卫方式以及相应的防卫特点在人们脑海中的综合能动反映。从一定意义上讲,国防观念的精神作用,在有些特定的时候、场合,比国防建设中的经济潜力、科技潜力等物质的因素显得更为重要,没有牢固的大国防观,就没有经济潜力、科技潜力的有效转化,国防现代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谈。因此,把大国防观看成是团结

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军事课在普通高等学校的地位与作用,主要针对新时期国防教育对青年学生教育的特点及重要意义。军事课在普通高校的开展,体现了我国国防教育不只是国防安全观念意识教育,更重要的是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使其覆盖社会各个领域,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通过军事课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军事基础知识和技能,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为改善后备兵员知识结构,为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输送高素质后备兵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普通高校的军事课,自1985年教育部在部分高校进行大学生军事训练试点以来,不少高校将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统称军事课)相结合的国防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国防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20年来,各高校军事课的开展逐步得到了完善,已经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防建设培养高质量预备役技术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普通高校开展军事课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要求,军事课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军事技能训练为2-3周,学生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军事课在普通高校虽然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但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它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功能,而且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趋于成熟的关键引导,特别是在强手如林的未来世界激烈竞争中,他们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强烈的民族精神才能利于不败之地。所以,军事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1、学校领导及教师的认同感 多年来实践证明,开展大学生军事课,对大学生进行军事教育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军事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另外,各高校把军事课看成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上好这一课将给大学生在校4-5年的学习生活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被各高校领导及教师们认同。由于各所高校领导的重视,各部门

培育战斗精神讲稿--用稿

培育战斗精神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战友: 大家好,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们这样一个平台,使大家能坐到一起共同学习。今天我与大家交流汇报的是“弘扬战斗精神,履行新的使命”。 在交流开始之前,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当然,视频不能光看不想,在欣赏的同时,请大家同时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战斗精神? 当前学员队管理中如何开展培养战斗精神教育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共同学习讨论今天的课题: 希望能够通过对该课题的学习,让同志们更进一步了解新时期部队院校培养战斗精神的深刻内涵,并能正确应用到我们学员中队的实际工作中,以更好地培育出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消一线优秀指挥人才。 (视频欣赏) (请王萌回答:你是如何理解战斗精神的?) 好,请坐,刚才王蒙同志的发言,可以说讲到了精神教育核心的一个方面,刚才大家欣赏的这段视频,相信在座的各位应该都看过,不错,是《亮剑》的一个片断,而这段视频在播出之后,在网络上被评为剧中最让人感动到流泪满面、最能体现军人精神、最能感动对手和敌人、最最能赢得尊重、虽败犹荣的片段。为什么剧中的一个片断能赢得大家如此多的最最最最的评价,答案只有2个字。那就是“精神”。可以说,主人公的那种视死如归、永不放弃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牵引着我们的情

感,指引着我们的行动。 当然说了,有的同志可能会说,那是以前,那是在特定的环境所展现的特定情节。不错,故事情节在抗日阶段,情节描述有艺术夸大,但是,我想说得是:精神无处不在。远的不说,说我们学校的发展:如果没有一种艰苦创业、不断开拓的创业精神,学校能从无到有,由小变强吗;如果没有过硬的战斗精神和良好的战斗作风,我们能培养衡阳11.3英雄群体,能有宋文博这样的英雄楷模吗?如果没有过硬的战斗精神和良好的战斗作风,学校能有15周年校庆的辉煌成就,能成为广受全国各消防总队信赖和好评的院校吗? 毛泽东同志指出:“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故而,我们不难看出:战斗精神是军队总的精神面貌和气质特征的集中体现,是使人的决定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是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 好,刚才我们对战斗精神的内涵和意义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大家再来想一想当前在队伍管理中如何培养战斗精神呢? 如何培养战斗精神 首先我们来看看名人辈出的西点军校。西点,1802年建校,培养出两名美国总统(格兰特、艾森豪威尔)、4位五星上将(艾

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

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和谐的、健康的、迅速发展的社会,它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感受,让我们体会到了幸福安逸的生活,但这只是我们看到的一方面,从另一个角度讲,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 从海湾战争到阿富汗战争再到伊拉克战争以来的一连串战争看出,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威胁是不应回避的现实挑战。要清醒地看到国际反动势力总是利用军事威胁与“和平演变”的反革命两手对付我们。对此,我们必须保持应有的警惕,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并且时刻准备着为和平而战。 为了应对未来的的突发事件,我们必须要时刻警惕着,战争来时我们要做到全民皆兵,都要用自己的力量来保家卫国,如何做到战时的全民皆兵呢?那就需要我们平时加强战争的动员,增强大家的国防观念,正所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啊! 国防动员就是指国家为加强国防、维护和平、应对战争或其他军事威胁,将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的过程的国防活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防动员法规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国从1994年成立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并陆续出台了《国防教育法》、《人民防空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尚没有一部全面规范国防建设的基本法律。国防动员是将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动力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重要形式,是加强国防建设,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任务,制定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动员法,依法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对于积蓄国防潜力,增强国防实力,提升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防动员法》的颁布具有重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国防法律体系。国防动员法的公布实施,填补了国防立法空白,完善了国防法律制度;二是有利于提高国家平战转换能力,为国防动员的准备和实施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确保在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遭受威胁时,能够依法实施快速动员,为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有利于推进国防动员科学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加快发展,国防动员工作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开展国防动员工作的做法,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迫切需要通过制定国防动员法,建立起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国防动员工作体制机制,科学规范政府、公民和组织在国防动员活动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国防动员建设是联结平时与战时的纽带,是贯通经济与国防的桥梁,具有国防、经济、社会多重效益。在强调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的当今时代,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把加强国防动员建设作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综合效益、实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同步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发展经济的任务十分繁重,国防建设必须服从经济建设的大局。但是,天下并不太平、国家安全和统一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的新形势,对加强国防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大背景下,大力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实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我们现实而且必须的选择。 全民国防动员是一项事关民族根本利益、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国防建设全局的战略性、基础性、长期性工程,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国防动员。

论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论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当今国际大环境是一超多强,超级大国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爱好和平的人民的限制。可是天下仍然远远没有真正太平,战争的威胁时刻存在。国际力量对比的严重失衡和军事干涉主义的抬头都说明了实力政治和丛林法则仍然适用于今天的世界。和平仍然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而非道义来捍卫。 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安全统一和稳定,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我国的国防教育是全民的国防教育,高等院校的国防教育是我国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国防教育是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话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普通高等院校开展国防教育具有长久而深远的意义。 国防教育,是指国家为了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和世界和平,对全体公民的品德、智力、体力等诸方面,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国防教育作为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在于不断强化公民的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的精神素质,普及军事知识和技能,提高群众的身体素质,在思想上、组织上为进行国防教育和开展国防斗争做好充分准备。 我认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必要性主要有三点:一、加强国防教育是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现实需要,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要求。国防教育以其特殊的形式和内容,对大学生进行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有着独特的作用,还能培养他们以爱国主义为精髓、以国家安全为中心的理性的国防意识,从而树立崇高的思想道德准则,自觉培养自信、自强、自立的进取拼搏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二、加强国防教育是锻炼当代大学生健壮体魄、健康心理,增强科学文化、完善人格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客观要求。军事理论教育能增加大学生的科技知识,使他们了解现代科技前沿,了解国际形势,开阔视野,培养其忧患意识、爱国意识。三、对当代大学生加强国防教育是培养国防后备人才、促进国防现代化,实施人才强军、人才强国的重要战略基础。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在和平背后,依然隐藏着种种不安全、不和谐因素,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他们的素质关系到祖国的发展进步、长治久安,必须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培养他们保家卫国、为祖国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如今,“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之类消极思想在高校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缺乏起码的国防常识,对国家的安全形势和国防政策了解不够、理解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加强高校中的国防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国防建设,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和民族忧患意识。 做好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

2013年季课教育(民兵整组)加强国防教育 强化国防观念

加强国防教育强化国防观念 增强民兵履行根本职责的自觉性 加强国防教育,强化国防观念,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民兵的性质和所担负的任务,决定了民兵必须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自觉接受国防教育,积极参加国防实践活动,不断激发爱国热情,增 强国防观念,提高军事技能,为 履行根本职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充分认识对民兵实施国防教育的意义 当今世界各国,无论其政治制度如何,几乎都十分重视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一项战略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国防教育关系到国防建设的全局。国防领域里的物质建设、精神建设和制度建设都与国防教育有关,都要依靠国防教育为之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国防领域里的人才培养、武器发展、人和武器的科学编组,也都与国防教育有关,都要依靠国防教育为之注入活力。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国防教育,提高民兵建设质量,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事关国家安全稳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一)国防教育是强化民兵国防意识的迫切需要 没有巩固的国防,就没有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进行国防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筑起防御外敌侵略的精神长城,不容有丝毫懈怠。 这是因为:第一,复杂多变的严峻的国际形势不可忽视。西方敌对势力散布“中国威胁论”,并加紧了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我国的南海诸岛归属问题还没得到彻底解决,南海诸岛

的大片领土及其海域为别国占有,资源正在被别国所盗用;与有的国家间的领土争端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边疆安全还存在着不稳定因素;随着台海局势因陈水扁的重新当选,推行急独而持续紧张,一小撮民族分裂分子以及“法轮功”分子活动猖獗,对祖国统一、领土完整和国内稳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等。第二,新形势下相对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容易淡化人们的国防观念,安逸舒适的生活条件容易消磨人们献身国防的斗志。一是,和平环境使人们的国防观念淡化。和平时期,大量的社会生产活动是经济建设,人们关心比较多的是国富家富,而对国家安危、民族存亡、外敌入侵的潜在威胁却是容易忽视的。二是,经济观念、致富欲望冲淡着国防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注意力多集中在致富上,加之其所处的地位、生活环境、从事的职业等局限性,往往只想到“养羊”而忘了“打狼”,只想到经济而忘了国防。三是,安逸舒适的生活消磨着献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平安逸的生活环境容易使人们滋长享乐的思想,把个人和小家庭的物质享受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而忽略了保卫国家、献身国防的人生抱负。 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解除思想武装,放松斗争警惕,淡忘国家安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大忌。进行国防教育,强化全民国防意识是形势所迫,使命所系。广大民兵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一方面,要自觉接受国防教育,不断强化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牢记历史老人无数次谆谆告诫我们的:有国要有防,有国才有家;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另一方面,要积极宣传和带动周围群众,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关心支持国防建设,聚万众之心,集各方之力,肩负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历史重任,为筑牢21世纪的钢铁长城贡献力量。 (二)国防教育是提升民兵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 加强国防教育,是提升民兵整体素质,增强国防实力的重要措施,是

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及作用

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及作用 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学号:1523100207 姓名:韩永欢 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争取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着力发展壮大国内经济,迅速提高生产力。但发展经济,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我们必须看到,世界还没有“大同”,战争还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和平。据有关部门统计,仅1992年一年,世界上就发生了28起局部战争,其中属于国内战争的24起,国家之间的4起。随着前苏联的解体,维持了45年之久的美苏争霸的世界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未来世界将以美、欧(德)、俄、日、中为基本构架多极化的战略格局。中国,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政治上的高度稳定,将成为国际社会中重要的一极,在处于低潮中的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加之,我们周围还有许多不稳定因素存在。如台湾问题、边疆“东突”问题等等。这一切都提醒我们在全国上下一致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搞好国防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及作用,尤其是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更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 (一)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世界各国为了加强经济建设,发展后备军力量的总趋势之一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军队建设一定要服从国家整个建设的大局。他认为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必须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但现代化有先有后,只有国家经济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军队建设才能搞上去。为了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1985年以来我军裁减人员170万,减少了军队的社会负担,用来支援国家建设。世界各国在和平时期大都采用这种“弹性”国防,即减少常备军数量,加强后备军建设。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经费开支,以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同时又保证足够的国防力量。在后备军建设中,大学生担当了重要的角色。 (二)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适应现代高科技战争,维护经济建设正常运转的需要高技术战争需要高技术武器,而高技术武器更需要高素质的官兵。为了提高官兵素质,在改善军队官兵知识结构,加强部队训练,促进干部队伍的专业化、知识化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大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高,接受能力强,易于掌握高技术兵器的知识,平时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战时就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从而保证战争的胜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提供保证。 (三)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提高学校教学效果,整顿校园秩序,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四有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关部门曾对参加军训的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学生通过军训,培养了组织纪律性和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锻炼和增强了学生的体魄,淡化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能够走出自我封闭的个人世界,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建设,精神面貌与未经军训的学生相比有较大改观。再加上大部分高校都采取新生入学即接受军训,部队严格的管理方法为学校以后几年的学生管理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这对于整顿校风、学风,整顿校园秩序,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合格人才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二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的作用 (一)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

加强国防教育,爱我中华

加强国防教育,爱我中华 国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现在的世界还不太平,因此加强国防教育,建设强大的国防,是时代的要求。国家领导人明确提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 我们青少年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通过参加国防教育能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从而增强对国防的义务感、责任感和坚决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 每年九月第三个星期六是全民国防教育日,这是和平年代历史对现实的警醒,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怎能忘记那段沉重屈辱的历史?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还不是因为当时国力薄弱,清政府腐败无能吗?到头来落得个割地赔款,卖国求荣的下场,园明园被洗劫一空,多少珍贵的文物流失海外,这是多么沉痛的教训啊!俗话说落后就要挨打,只要我们国力强盛,军事过硬,众志成城,就能立于不败之林。 爱国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的永恒问题,国防教育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话题。我们应该牢记无数先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邱少云、江姐、董存瑞等先烈的名字将永远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二万五千里长征,更让世人见证了中国人民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激励着我们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国防意识。 我们青少年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国防观念,有了丰富的知识,我们才能制造出世界上一流的武器装备,才能令垂涎中国的列强望而却步。在和平年代虽然没有真枪实弹的锻炼机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近距离感受战争,比如在革命纪念馆有一些模拟战场,通过高科技声、光、电再现战争场景,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震撼不已。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日本侵略者虽然有着比中国先进的武器装备,但是最终还是被勇敢的中国人民赶出了中国,因为中国人民知道国家安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被人践踏是一种耻辱,所以他们团结起来,万众一心,加强国防,谱写了一曲胜利的赞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