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概况及启示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概况及启示

量 达 1 0万 吨 , 1 远销 国外 , 最 主要 的出 口商 品 , 出 口产 是 在 值 中占农 业产值 的 4 %。 3
澳 大利 亚养 羊业分 三个 类 型 : 一是天 然草 场粗 放经 营 区, 面积最 大 , 羊 的数 量不 到全 国 的 3 %, 场 载畜量 极 但 0 草
种植 和 养羊( 两业 并行 , 牛) 家畜 放牧 的密度 较 高 , 大约 03 .3
公 顷 地 养 1只 羊 。 年 均 降 雨 量 超 过 5 0毫 米 的 地 区 , 设 0 建
7 _ 吨。同 时澳 大利亚 的水产 资源很丰富 , 3 2万 捕鱼面积 比国
土 面积 还多 1%, 6 是世 界第三大捕鱼 区 , 年产鱼 3 吨。 5万
澳 大利 亚 的牛 主要 有 荷斯 坦 牛 、 格 斯 牛 、 朗盖 斯 安 布
牛 等品种 ,牛的存 栏头 数约 2 4 7 0万头 ,年 人 均消 费牛 肉
3 .k 。 10 2个 奶 牛 农 场 ,3 奶 业 加 工 厂 。 牛 2 0 6 g有 2 2 1 10个 奶 3
主要措 施有 : 实行 区域性专 业生 产 。 均降水 量 3 0 ① 年 8 毫 米 以下 地 区为 畜牧 区 , 以养 美利 奴 羊 为主 , 养一 部 分 也
麦草 在寒 冷或潮 湿 的冬 、 、 季都 能生长 , 春 秋 这种科 学 的结
合 能使 全年产 草量 比较均衡 。人 工草场 每半 月即可 轮牧 1 次 , 公 顷可 养羊 l ~ 0只 , 的可达 2 每 52 高 5只 , 比植被 好 的
天然草 场高五 、 倍 。 六 22 注重 生态环境保 护 和治理 , . 发展 可持 续生 态畜牧 业
人 工草 场 种植 高 产作 物 , 养畜 以奶 牛 、 牛 、 肉 肉羊和 猪 、 禽 为 主 , 植业则 有小麦 、 种 甘蔗 、 水稻 、 花 、 棉 水果 、 蔬菜 等 。该
澳大利亚、新西兰畜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澳大利亚、新西兰畜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第一篇:澳大利亚、新西兰畜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澳大利亚、新西兰畜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应新西兰维多摩市议会等单位邀请,以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夏贤忍为团长的湖北省农牧业考察团一行六人,于10月19日至11月2日访问了澳大利亚、新西兰,重点了解畜牧业的发展情况。
这次出访,除听取有关方面的情况介绍外,实地考察了3个牧场、1个羊毛制品厂、4个畜产品经销店。
通过考察,考察团成员对澳、新两国畜牧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及相关生产体系状况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尤其对草地畜牧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畜牧业发展途径和先进的生产与管理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澳、新两国畜牧业发展概况澳大利亚国土面积为768.23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230万人,80%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城市。
全境地势低平,草场辽阔,以养羊、养牛为主的畜牧业非常发达,在农业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全澳农牧业用地4.9亿公顷,其中牧业用地占55%。
畜牧业年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
常年养羊1.7亿只,年产羊毛10亿公斤,占世界羊毛总产量的1/3以上;养牛2620多万头,其中肉牛2340万头,奶牛约280万头,年产牛肉204万吨、牛奶1140万吨。
新西兰国土面积为26.81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10万人,其中140万人居住奥克兰市、55万人居住惠灵顿市。
近年统计,新西兰农业用地1564.03万公顷(折合15.6万平方公里),其中畜牧业用地1152.91万公顷、耕地75.94万公顷。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畜牧业国家之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约占农业人口的80%,是世界上按人口平均养羊、养牛最多的国家。
新西兰各类牲畜存栏数量:奶牛516.16万头,肉牛449.47万头,奶牛和肉牛合计965.63万头;绵羊3954.56万只,山羊15.31万只,绵羊和山羊合计3969.87万只;鹿164.39万头,马7.59万匹。
澳大利亚生态农牧业发展学习体会

物利 用 和绿 色能 源利 用 培 训 参 观 基 地 ,居 民捡 拾 垃 圾 ,广泛 向居 民 征 求 环 保 意 见 等 ,从 而 提 高 了全 体 公 民 的环 保 意识 ,推 动 了 居 民 以实 际行 动 广 泛 参 与 生 态环境 保 护和 建设 的 自觉 性 ,真 正 实 现 了生 态 环 境保 护政 府 主导 、全 民参 与 的 良好机 制 。 2.2.2 充分 发挥 非 政 府 组 织 的生 态 环 保 和 建 设 作 用 。非政 府 组 织 承 担 了 大 量 需 要 政 府 投 入 人 力 和 财 力解决 的工 作 ,并 与 政 府 积 极 沟 通 ,与 民众 广 泛 衔 接 ,起 到 了 承 上 启 下 的作 用 ,在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和 治 理方 面 ,非 政府 组 织 发 挥 了极 其 重 要 的作 用 。这 些 组织通 过 自行募 集 和创 收 ,解 决 自身 运 行 资 金 和 部 分环保 治 理资 金 ;由大 量 居 民、政 府 机 构人 员 、企 业 人员 自觉 加 入 的 环 保 志 愿 者 成 为 这 些 组 织 的 主 力 军 ,减 少 了 人 工 工 资 开 支 ,从 而 减 少 了政 府 在 环 保 方面 的投 入 。 2.3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和 生 态保 护 、综 合 治 理
·64 ·
《上 海 畜 牧 兽 医通 讯 》 2018年 第 1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澳 大 利 亚 生 态农 牧 业 发 展 学 习体 会
张 成 图 (青 海省 西 宁市 畜牧 兽 医站 青海 西 宁 810003)
笔 者通 过 对澳 大 利 亚 的 考察 学 习 ,了解 到澳 大 利 亚 生态环 境 优美 ,重 要 原 因是 其 地 广 人稀 和 自净 能 力强 ,政 府 、企 业 、公 民生 态 环 境 保 护 意识 很 强 , 诚 信体 系 维 护 自觉 性 高 ,法 规 政 策 健 全 、管 理 和 执 法 严格 ,生 态 环 保 宣 传 教 育 力 度 大 ,产 业 结 构 和 经 济 增 长方 式 优 化 。既 重 视 自然 生 态 保 护 和 水 资 源 的合理 利用 ,又重 视种 草 、种 树 和水 资源 的治 理 ;既 重 视矿 产 资 源 的开 发 ,又 重 视 开 发 后 的生 态 治 理 ; 既 注 重 养 殖 业 的 发 展 ,又 重 视 草 原 生 态 保 护 。 l 澳 大 利 亚 概 况
澳大利亚农业发展概况及对我国农业发展启示

牧业的发展创造 良好 的生态环境 。
关键词 : 澳大利亚; 发展现状; 特点; 启示 文章编号 :05-9 4 20 )5 0 3 — 4 10 - 4 (0 8 0 —0 2 0 4
l 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现状
澳 大利亚农 业属 于外 向型经济 。在澳 大利亚农 业
从农 业 地 域类 型 看 , 方是 肉牛 、 果 、 花 、 北 水 棉 甘 蔗 、 菜 的 生产 基 地 。如 昆 士 兰州 , 蔗 面积 占全 澳 蔬 甘 9% , 0 棉花 占 5 % , 0 水果 占 3%, 9 肉牛养 殖 占 3%。 3 东 南沿 海 降雨相 对较 多 , 候温 和 , 粮食 、 菜 、 牛 、 气 是 蔬 奶 羊、 肉牛 的主产地 , 牛养殖 , 多利亚州 占 6 . , 如奶 维 3% 8 新南 威 尔士州 占 1. , 26 昆士 兰州 和南澳 大利 亚州 各 % 占7 , % 其他 各州仅 占不 足 1% 。 中部 内陆地 区是干 0 旱 和 半 干旱 地 区 ,主要是 大 草 原 低密 度 的粗 放 式 牧
3 农 业环 境 与 发 展 2 { 2 0) 第 5期 8年
工草地主要品种为白三叶、 黑麦草 。牧场主在建设初 期进行了合理的规划设计 , 通过灌溉、 补播 、 施肥等措
施 , 草 场实 现 了 良性循 环 。不少 牧 场是 砍伐 森林 后 使
改为草场 , 在建场初期就根据规划设计留下了供牲畜
喷灌 , 以补充旱 季缺水并增 加土壤 湿度 。 22牲畜全 部实现 了 良种化 .
成效 的。例如 : 在前几年 羊毛产 量下 降 1 / 4的情 况下 ,
加强 超细型 美利 奴羊 和 肉羊经 济杂交 技术 的研究 , 仅 用几年 的时 问就分别形成 了高效 的生产 系统 。地 区专 业 技术 学 习一般 只有 简单 的 电教 设备 , 是通过 请客 但 座教 师的办 法 ,上可 以完 成州立 大学 的学 位攻读 , 下
澳大利亚农业经济特征及其启发

澳大利亚农业经济特征及其启发一、澳大利亚的农业特点澳大利亚是一个以现代农业、采矿业和制造业为主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和种植业为主,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农产品的50%以上用于出口,农产品国际贸易在世界_L占有较大份额,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出口国、全球第二大小麦出口国和皮棉出口大国,专门是畜牧业高度发达,饲养的绵羊头数居世界前列,是世界最大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其要紧特点:(一)区域化、专业化突出由于地域宽敞,各州农业资源条件、气候条件等差异较大,加上农业国际化的要求,澳大利亚农业逐步形成了区域性特色和专业化生产经营,产生了具有各州优势的特色农业。
如昆士兰州沿岸的甘蔗带、塔斯马尼亚州的苹果区、东南部的小麦带,以及绵羊南移、肉牛北迁的集中趋势等。
同时,随着农业生产的进展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高度商品化促进了高度专业化,形成了合理的专业分工与合作,有效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二)外向型农业明显由于澳大利亚国内市场容量小,许多农牧产品要紧出口国际市场。
在考察中我们了解到,澳大利亚农产品及加工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22%,世界服装羊毛的75%产自澳大利亚,奶制品中46%的乳酪、45%的黄油、91%的奶粉出口。
(三)农业信息化程度高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电脑网络普及率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
网络电子市场为农民提供市场价格、需求量、产品种类等信息,减少了流通环节,许多农民直截了当做起“出口生意”,使自己的产品在国际上更具有竞争力同时,澳大利亚的网络咨询业发达,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农产品需求信息(四)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澳大利亚社会化服务组织专门健全,不仅政府在科技、教育等许多方面对农业进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而且全国的各级协会(学会)以及行业组织也为农业进展提供各种社会化服务。
服务内容要紧包括为农民提供各种生产经营技术,关心农民进行会计核算、了解农产品产销市场行情,与农民签订购销合同等(五)劳动者素养高在澳大利亚,农场均为私人所有.往往一个家庭确实是一个农场因此,澳大利亚农民既要明白经营治理和农牧业生产知识,还要会操作农业机械,自己会找销售市场他们是集生产、治理、操作、推销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农民。
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的原因

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的原因澳大利亚是全球养羊业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养羊业发达的原因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先天优势:澳大利亚拥有广袤的土地和绝佳的气候条件,适合羊类的生长和繁殖。
澳大利亚的土地面积约为769.2万平方公里,而人口相对较少,这意味着每只羊拥有更大的放牧空间。
此外,澳大利亚的气候条件也非常适宜养羊,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澳大利亚的草原和牧场可以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源,满足羊类的生存需求。
良好的畜牧管理:澳大利亚的养羊业发展得益于其先进的畜牧管理和兽医保健体系。
澳大利亚的兽医技术先进,兽药供给稳定,兽医服务完善。
澳大利亚政府对畜牧业的监管严格,通过实施严格的卫生标准和质量控制,确保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澳大利亚农民也注重畜牧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不断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养羊业的生产效益。
出口市场需求:澳大利亚的养羊业主要以出口为导向。
澳大利亚的养羊业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主要出口对象包括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这些国家对澳大利亚的羊肉和羊毛有着持续的需求,对澳大利亚的养羊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力。
同时,澳大利亚也积极开拓新的出口市场,通过与其他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议,拓宽养羊业的出口渠道。
技术革新和创新:澳大利亚在养羊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技术革新和创新。
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设备和技术,澳大利亚不断提高养羊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澳大利亚开发出了一种先进的细毛羊种,该羊种具有优良的羊毛质量和生产性能,为澳大利亚的羊毛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同时,澳大利亚也注重利用科技手段改进畜牧管理,如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草地和水源的情况,利用无人机巡视牧场等。
政策支持与产业链协同发展:澳大利亚政府在养羊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以促进养羊业的发展。
例如,澳大利亚政府对羊肉出口给予了关税减免、补贴和优惠等政策支持,降低了养羊业的生产成本和贸易壁垒。
此外,澳大利亚还鼓励农民加强合作,形成羊肉和羊毛产业的完整产业链,从养殖、加工到销售环节都有良好的协同运作。
畜牧业启示

畜牧业启示第一篇:畜牧业启示发达国家畜牧业经济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启示衡量一个国家采取何种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看这个国家在发展畜牧业过程中,土地、资本和劳动力3大生产要素的投入情况。
由于3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强度不同以及结合的方式不同,形成了土地密集型的畜牧业、资本密集型的畜牧业及劳动力密集型的畜牧业3种不同的发展模式。
受3大要素的制约,世界各国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
与3种模式相对应的分别是:以土地投入为主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草地畜牧业发展模式(简称澳新模式);以资本投入为主的美国和欧洲的集约化畜牧业发展模式(简称欧美模式);以劳动力投入为主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简称传统模式)。
我国的畜牧业经济,由于受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投入的制约,所以,总体上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发展模式。
目前,正处于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转型时期,面临着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人均土地资源少,受土地资源供给的约束,我国在发展畜牧业经济过程中,应采取欧洲模式。
欧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笔者曾经先后考察过匈牙利、芬兰、奥地利、意大利、荷兰、德国等几个欧洲国家。
这些国家的畜牧业生产发展,包括养猪业、家禽业、肉牛业、奶牛业,都是紧紧依赖于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农场所需要的劳动力主要是家庭成员,包括夫妻和子女,很少有雇工。
一般情况下,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与家庭劳动力的供给水平相适应。
二是经营规模都不大。
在德国,奶牛存栏量40头以下的家庭农场占66%,生猪存栏量600头以下的家庭农场占83%。
在荷兰,家庭农场平均饲养奶牛59头。
在奥地利,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更小,在饲养奶牛的农场中,养牛10头以下的农户占养牛农场总数的38%,养11头~50头的占55%,养50头以上的占7%;在养猪农场中,年存栏量在100头以下的,占养猪农场总数的92%;年存栏量101头~400头的,占7%;年存栏量400头以上的占1%。
澳大利亚畜牧业概况

看世界Global Vision☆中国畜牧业澳大利亚畜牧业概况文丨徐杨(全国畜牧总站)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的南太平 洋,是四面环水的大陆岛国,国土 面积768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3.67 万千米。
澳大利亚东部为山地、中部 为平原、西部为高原,土地资源非常 丰富。
气候以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为 主,降水充沛,为各种树木、草原、灌木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据统计,2019年澳大利亚人口总数为2544万,是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国家。
丰富的土 地资源、良好的植被和绵延的海岸线 为澳大利亚的畜牧业生产创造了得天 独厚的资源条件,被称为“骑在羊背 上的国家”。
肉牛、绵羊产业、奶牛 养殖构成其畜牧业的主要内容。
一、肉牛养殖肉牛养殖在澳大利亚是最广泛的 畜牧业活动,每一个州和地区都分布 有肉牛产业。
受气候、草场资源、企业规模、生产方式等条件影响,澳大利亚肉牛养殖分为南部和北部生产体系,且存在明显差别。
1.肉牛养殖模式的差别:北部肉牛生产体系主要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漫长干旱。
草场以自然草场为主,单个农场面积大,从数千到数万公顷不等,部分联合经营的企业面积更大。
与这种自然条件相适应的是其传统的放养模式,除定期检查饮水供应、检测牛群健康情况外,每年仅两次集中牛群,收获成长牛、给犊牛断奶、切除牛角、阉割公牛犊并做标记,其他时间基本无人为干预,这种词养模式最大的优点是节约成本。
同时,由于北部地区冬季干旱漫长,自然植被可供应的伺草有限,导致牛在此期间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出现体重降低,生产性能下降等情况。
但是从成本角度考虑,北部的肉牛生产模式更具有发展潜力。
南部肉牛生产体系与北部截然不同,它主要分布在气候温和的温带地区,农场规模大都是几百到几千公顷的小型农场,牧草是经过人工改良的,营养价值更高,单位面积牛群密度大,实行集约化管理。
因为管理规范,牧草充足,通常南部肉牛体系生产的牛肉质量高于北部。
同时,因为成本高,南部农场主通常会在从事肉牛产业之外,从事绵羊养殖或农作物种植,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概况及启示1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现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以养羊、养牛为主。
绵羊数量居世界首位,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
澳大利亚现有绵羊1.5亿只,养羊业的产值达l8.2亿澳元。
绵羊品种主要是以产毛为主的Merino(美利奴)羊,占羊总数的75%,美利奴羊与波尔山羊的一代杂交品种占12%,美利奴与其他品种的杂交后代占9%。
羊毛产量达110万吨,远销国外,是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在出口产值中占农业产值的43%。
澳大利亚养羊业分三个类型:一是天然草场粗放经营区,面积最大,但羊的数量不到全国的30%,草场载畜量极低;二是小麦种植和养羊兼营区,该区种植谷物和部分人工草场,羊的数量占全国的40%,主要饲养肉羊和肉牛;三是高雨量区,主要靠人工种植牧草,广泛使用机械,兼营肉牛,羊的数量占全国的30%以上。
澳大利亚的牛主要有荷斯坦牛、安格斯牛、布朗盖斯牛等品种,牛的存栏头数约2740万头,年人均消费牛肉36.2kg。
有11022个奶牛农场,130个奶业加工厂。
奶牛230万头,每天每头奶牛的产奶量平均为28L。
每年从养牛中产生的效益达77亿澳元。
澳大利亚的猪有300多万头,年生产猪肉282万吨,年人均消费猪肉18.8kg。
家禽存栏760.8万只,禽肉年产量73.2万吨。
同时澳大利亚的水产资源很丰富,捕鱼面积比国土面积还多16%,是世界第三大捕鱼区,年产鱼35万吨。
澳大利亚的粮食、肉类、其他畜产品在农业产品中的比重分别为48%、27%和25%,羊毛、牛肉和牛奶的经济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24%、16%和5%,畜牧业作为高附加值的产业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发展。
澳大利亚农业产值280亿澳元,其中出口肉类产值55亿~60亿澳元,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畜牧业生产高度依赖于国际市场。
澳大利亚的羊毛、肉类的出口分别占世界的第一和第二位,是其农产品出口的主体,占出口商品的24%;出口农产品中,羊毛出口量可占其产量的95%以上,牛肉为61%。
由于受到务农人员缺乏的限制,澳大利亚的畜牧业从起步时,就步入机械化生产模式,提高了生产规模和畜牧业生产的整体水平,许多畜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得以迅速推广。
2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特点2.1 大力种植牧草,走以草兴牧的路子澳大利亚有人工草场2580万公顷,一般是以70%的黑麦草籽和30%的红、白三叶草籽混播。
三叶草喜温暖气候,夏季生长旺盛,起固氮作用,能促进黑麦草生长,而黑麦草在寒冷或潮湿的冬、春、秋季都能生长,这种科学的结合能使全年产草量比较均衡。
人工草场每半月即可轮牧1次,每公顷可养羊l5~20只,高的可达25只,比植被好的天然草场高五、六倍。
2.2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发展可持续生态畜牧业澳大利亚把草地建设和保护视为畜牧业生存和发展的脊梁,加强了草场的改良和建设,合理载畜,防止荒漠化。
对国有贫瘠的草场,政府以较低费用长期(一般为99年)租赁给牧业生产者,避免了经营者掠夺式利用草场。
通过科学围栏放牧和粮草轮作、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混播、建立永久草地和一年生草场,提高了草地生产能力和畜牧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主要措施有:①实行区域性专业生产。
年均降水量380毫米以下地区为畜牧区,以养美利奴羊为主,也养一部分牛。
主要利用天然草场实行低密度放养家畜,约3.3公顷地养1只羊。
年均降雨量380~500毫米地区为农牧区,小麦种植和养羊(牛)两业并行,家畜放牧的密度较高,大约0.33公顷地养1只羊。
年均降雨量超过500毫米的地区,建设人工草场种植高产作物,养畜以奶牛、肉牛、肉羊和猪、禽为主,种植业则有小麦、甘蔗、水稻、棉花、水果、蔬菜等。
该地区实行高密度放牧,每亩可养羊1只左右。
这种因地制宜的放牧制度,既能以草定牧,合理利用草原,保持水土肥力,又能种草养畜,防止过牧退化,稳步提高生产能力。
②注意保护天然草场。
澳大利亚天然草场面积很大,也存在水土流失和沙化问题。
该国采取了一些有力措施保护天然草场:一是根据国家专设的研究机构应用遥感监测和实地调查取得的数据,对不同地区分别确定应控制的人口密度和牲畜头数,一旦发现有超载过牧或草场退化现象,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二是进行科学轮牧,天然草场也用围栏划分轮牧区,但面积较大,一个围栏往往上千公顷,有些农场还采用轮牧和休牧相结合的方法,稳定草场的生产能力;三是施肥,澳大利亚的土壤普遍缺乏磷肥,该国用飞机撒施过磷酸钙和磷钾复合肥,在缺乏微量元素的地区,还要加施硼、硫、铜、锌等,以保证家畜营养的需要;四是对耐贫瘠、竞争性强的耐牧性豆科草进行补播,以提高产草量。
③因地制宜进行水利建设。
澳大利亚不少地区利用自然地势,在较高处修蓄水池,同时向四周围栏内埋设塑料输水管,在部分围栏内设有自动控制饮水槽,供牲畜饮水用。
④建立有效的草场建设机制。
澳大利亚对不同地区的草场实行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投资办法。
凡是自然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草场均为农牧场主私人所有,投资建设草场由私人负责,草场自由转卖。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漠草场多为国家所有,农牧场主通过合同租用,或者由国家土地开发公司建成可利用的草场后,再卖给农场主。
2.3 家庭牧场从中小型为主逐渐向大中型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澳大利亚有各类农场12.65万个,目前年总产值在2万澳元以上的大农场占94%,64%的大农场从事谷物种植业、养羊业、养牛业或兼营其中两种或三种。
94%以上的农场是家庭农场,其余为公有或私营公司所有,农场主使用自家的劳动力或其亲戚参加经营。
农场兼营或兼业的趋势日益明显,而且兼营农场的收益也高于专营农场。
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有家庭牧场8万余个,目前已减少到5.3万个,每个家庭牧场平均养羊2500只左右,拥有耕地和草地400~1000公顷,其中养羊1000~5000只的家庭牧场占50%,其余家庭牧场养羊1000只以内。
2.4 生产作业高度机械化澳大利亚畜牧业不仅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而且现代化程度高,最主要特征就是畜牧业各个环节的生产作业都是由机械来完成。
每个家庭牧场都有耕作、播种、锄草、喷药、收获、贮藏和运输等农业机械,有的牧场还有草地播种、牧草收割、打捆、青贮、切碎、饲料加工以及剪毛等牧业机械。
特别是大型家庭牧场,一般生产设施比较完善,作业机械齐全,现代化水平更高。
应用剪毛机械进行剪毛,每个剪毛工每天可剪200~300只羊的毛。
在进行小麦收割时,几百公顷小麦仅用1 天多时间就可全部入仓。
2.5 围栏放牧通过围栏,对不同畜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生产性能的家畜进行分群管理。
对不同用途的草地进行科学的划区轮牧,使草地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永久的保护,使草地生产和动物生产合理配置,实现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良性循环。
因此,对草地实行围栏管理和科学放牧,是畜牧生产中特别是草食家畜生产中应用的现代技术之一,也是畜牧业生产的明显特征之一。
2. 6 注重科学技术研究,利用合作组织经营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畜牧业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在良种引繁、品种选育、疫病防治、检疫监测、牧业机械等方面加强了科研力度,培育出了一批优良牛、羊品种,取得了一些技术成果。
澳大利亚科技人员培育的苜蓿草和地三叶草,牛、羊食后可以增加牛奶、羊毛的产量,增强牛、羊的免疫力;澳大利亚的剪毛机械和剪毛技术,可使剪毛时保持一定的羊毛长度,并能剔除低品质的羊毛,提高了羊毛产量,保证了羊毛质量。
澳大利亚发达的畜牧业不仅来自农民的高生产率,而且来自于各类农民组织和中介组织提供的有效服务。
这类组织除了充当农民利益的代言人外,还为农民提供各种生产经营技术服务,帮助农民进行会计核算,了解农产品产销市场行情,与农民签订购销合同等。
在澳大利亚,一些基础性和技术性工作,如围栏建设、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牲畜配种和剪羊毛等,都有专门的公司帮助完成。
2.7 加强畜牧业疫病的防检工作澳大利亚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非常注重对动物及其产品输入的安全问题,生物安全的重点工作是致力于对外来动物的检疫工作。
政府重要职责之一是检疫工作,而且有严格的控制和检疫措施。
对引进的动物,检疫官必须到原生产地及其周围检查当地的动物疫病情况,引进后还要隔离6个月再次检疫无疫病后方可。
政府绝对不允许进口他们认为高疫病风险的动物或从疫病高风险地区进口动物及动物产品。
2.8 高效的养殖方式,提高了畜牧业的市场竞争力澳大利亚的养殖业以家庭牧场和农场的形式运作。
譬如距墨尔本市几十公里外的澳洲美尔飞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牧场,该牧场拥有土地3000英亩,其中有1350英亩用于饲养奶牛,存栏奶牛1000头,该牧场现由一对夫妇及其儿子外雇一个工人管理,既负责防疫、改良,还负责生产管理。
全部使用自动挤奶机,所饲养奶牛平均每头每年产奶6.5吨,牛奶送到另外一加工场,该场年利润50万澳元,充分体现了高效养殖给畜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由于澳大利亚的人口少,农场主用的合同工也少,所有养殖的机械化程度高、单产高、效率也高。
有的农场主草场面积非常大,都是采用计算机管理农场,通过直升飞机管理畜群或进行喷药除草、杀虫,有的地方牛羊一年才能见到一次人。
由于天然养殖,不用任何饲料添加剂,所生产的牛奶是目前最优质的,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2.9 教育、科研和推广紧密相连澳大利亚的农业高等教育和农民专业培训由各个综合大学、职业专科学校、函授教育机构等完成,教学、科研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占整个科研经费的70%,其他的由企业、社团赞助或靠合作研究、技术转让及各种有偿服务等所获收入。
国家还设有各类研究机构,承担技术开发研究、基础研究和技术咨询与推广。
他们紧密联系生产实际,与生产者签订合同,开展合作和研究工作,其成果直接用于实际生产。
3 澳大利亚畜牧业对我国的启示3.1 提高对畜牧业重要地位的认识畜牧业在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发展畜牧业既有利于农业的良性循环,丰富城乡人民的“菜篮子”,又有利于加工业和出口贸易的发展。
畜牧业是澳大利亚的主体产业。
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60%以上,而我国仅有35%以上。
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对畜牧业地位、作用的认识,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尽快提高其在农业中的比重。
3.2 坚持科技兴牧,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澳大利亚畜牧业的科技水平较高,这是其在世界保持领先地位的要诀之一。
这启示我国要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的科技水平,要在畜种改良、先进饲养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治等方面狠下功夫,提高饲料报酬、出肉率、出栏率,尤其是要对畜禽品种改良采取扶持政策;要稳定基层畜牧兽医队伍,重视畜牧兽医人员和饲养人员的知识更新、技术培训;要科学地调整畜禽饲养结构,大力发展食草动物和特种畜禽,培养开发超大型、微型、功能保健型畜禽及合成家禽,逐步减少耗粮多的畜禽的饲养量;要大力发展秸秆养畜,不少地区秸秆养牛养羊已有一定规模,要加大推广力度,尽快形成优势;在调整畜牧业结构的同时,要相应地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种植牧草和饲料作物,变传统的粮经二元结构为粮经草三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