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监护人需要进行公证吗
新民法总则意定监护有什么新规定?新的解读是什么?

When you can't fight daddy, you can only do it hard!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新民法总则意定监护有什么新规定?新的解读是什么?新民法总则种有意定监护的条款,而这一条款因为涉及到未成年人和老人的保护,使得大家争相学习有管这些方面的内容,律师365为了大家能及时学习该条款,为大家整理出新民法总则意定监护的各个条款及其解读,供大家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民法总则种有意定监护的条款,而这一条款因为涉及到未成年人和老人的保护,使得大家争相学习有管这些方面的内容,为了大家能及时学习该条款,为大家整理出新民法总则意定监护的各个条款及其解读,供大家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第二十六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解读】:本条是关于父母与子女关系义务的规定,是《民法总则》的新增规定,主要是在亲属关系、婚姻协议等公证事项中注意审查亲属关系和排除义务条款。
父母子女的关系是法定义务,一般不因父母离婚而结束,除非依照法律程序或法律规定解除父母子女关系,比如子女被他人收养、继父母与继子女关系因生父或生母与继母或继父离婚等,否则不能排除规定义务的承担。
就法条涉及的内容而言,结合《婚姻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包括婚生的父母子女关系、非婚生的父母子女关系、继父母与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关系、养父母与养子女关系。
2、第二十九条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解读】:本条是遗嘱指定监护的规定,这是《民法总则》回应社会现实和社会需求新增加的规定。
从内容看,只是强调了遗嘱指定监护的适用人群,即遗嘱指定监护人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立遗嘱人是被监护人的父母,二是立遗嘱人担任被监护人的监护人。
实际上这是法律允许父母通过遗嘱对未成年子女、患有精神病的子女的监护问题作出安排,但对指定监护的内容、如何操作、遗嘱指定监护人是否排除其他监护人的监护权以及相关配套等内容均未涉及,比如父、母各自遗嘱指定的监护人不是同一个人,或者父母一方死亡,遗嘱指定他人作为监护人,与在世一方的监护权在行使过程出现冲突等情况如何处理,需要将来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
意定监护完整协议公证

意定监护协议公证概述意定监护协议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事先制定的一份文件,用于规定在被监护人无法自理或无法自主决策的情况下,需要由指定的监护人代为处理相关事务。
为了确保意定监护协议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可以选择进行公证。
公证的定义与意义公证是指由公证机关对特定事项进行证明和鉴定的行为。
公证行为由具备法律资格的公证员进行,其证明具有法律效力,对当事人的权益具有保护作用。
对于意定监护协议来说,进行公证可以提高其权威性,确保协议的合法性以及监护人的权益。
意定监护协议的重要性意定监护协议是为了预先安排患者无法自理或无法自主决策时的监护事宜而制定的文件。
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患者长期疾病、严重疾病、意外事故、失去临时行为能力等情况下。
因此,意定监护协议的存在可以确保患者在意外情况发生时得到妥善的照顾和管理。
意定监护协议的要素意定监护协议通常包括要素:1.监护人的选择:协议中应明确指定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法定关系等详细信息。
监护人应是受托人信任并具备充分能力的人员。
2.监护事项的范围:协议应明确指定监护人可以代为处理的事项,如医疗决策、财务管理、日常生活安排等。
3.生命终止决策:在一些情况下,患者可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
因此,协议中应明确监护人是否有权作出关于生命终止的决策。
4.协议生效条件:协议中应明确监护协议何时生效,通常是在患者丧失临时行为能力或无法自理时生效。
5.法律效力:为了增加协议的合法性,可以选择进行公证,确保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意定监护协议公证的过程意定监护协议公证需要进行步骤:1.咨询公证机关:首先,您可以选择咨询附近的公证机关,了解具体的办理流程和要求。
公证机关会告知您需要提供的材料和费用等信息。
2.准备材料:根据公证机关的要求,您需要准备相关材料,包括联系明、意定监护协议的原件和复印件等。
3.前往公证机关办理:带上准备好的材料,前往公证机关办理公证手续。
公证员会对您的材料进行核对和审查,并给出相应的公证章。
意定监护公证财产(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在晚年生活中能够得到妥善的照顾和财产安全的维护,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意定监护公证财产作为一种新型的法律制度,为老年人提供了更为安全、可靠的财产管理方式。
本文将就意定监护公证财产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一、意定监护公证财产的概念意定监护公证财产,是指老年人在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通过公证机构对财产进行公证,并明确指定监护人,以确保在老年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身故后,其财产能够得到合理管理和使用,保障其合法权益的一种法律行为。
二、意定监护公证财产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了遗产继承的原则和程序,为意定监护公证财产提供了法律依据。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了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为意定监护公证财产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规定了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的法律地位和职责,为意定监护公证财产的公证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意定监护公证财产的适用对象1. 老龄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为了保障晚年生活的安全与尊严,可以申请意定监护公证财产。
2. 疾病或残疾者:因疾病或残疾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通过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申请意定监护公证财产。
四、意定监护公证财产的流程1. 确定监护人:老年人在申请意定监护公证财产前,需明确指定监护人,监护人可以是亲属、朋友或专业人士。
2. 准备相关材料:申请人需提供身份证、户口本、婚姻状况证明、财产清单等相关材料。
3. 办理公证:申请人将相关材料提交给公证机构,公证机构会对申请人的财产进行核实,并出具公证证明。
4. 监护人备案:公证机构将公证证明和监护人信息备案,确保监护人有权管理和使用财产。
5. 财产管理:监护人按照公证证明和老年人的意愿,对财产进行合理管理和使用。
五、意定监护公证财产的优势1. 保障老年人权益:意定监护公证财产有助于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防止财产被滥用或侵犯。
监护关系证明材料

监护关系证明材料监护关系证明材料是指用于证明监护关系的相关文件或证据,通常用于法律、教育、医疗等领域。
监护关系是指法律上对未成年人或无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监护关系证明材料的准备和提交对于确保监护关系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监护关系证明材料及其相关内容。
1. 监护人身份证明,监护人的身份证明是证明监护人身份的重要文件,通常包括身份证、户口本等。
这些文件可以证明监护人的身份和法定监护关系的存在。
2. 出生证明,出生证明是证明被监护人身份和监护关系的重要文件,通常由当地公安机关出具。
出生证明可以证明被监护人的身份和监护关系的存在。
3. 法院判决书,如果监护关系是通过法院判决确定的,那么相应的法院判决书是证明监护关系的重要文件。
法院判决书可以证明监护关系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4. 监护委托书,监护委托书是监护人将监护权委托给他人的书面文件,通常由公证处出具。
监护委托书可以证明监护关系的委托和受托关系的存在。
5. 医疗文件,如果监护关系涉及到医疗事务,相关的医疗文件也是重要的监护关系证明材料。
例如,医生的诊断书、医院的治疗记录等可以证明监护关系的存在和相关的医疗事务。
6. 学校文件,如果监护关系涉及到教育事务,相关的学校文件也是重要的监护关系证明材料。
例如,学校的入学通知书、学生证等可以证明监护关系的存在和相关的教育事务。
总之,监护关系证明材料是确保监护关系合法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文件和证据。
在准备和提交监护关系证明材料时,需要注意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以确保监护关系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民法典中意定监护是什么意思

民法典中意定监护是什么意思根据法律的规定,⽗母是⼦⼥的法定监护⼈,⽗母对⼦⼥也有抚养义务。
但是有些情况下,⽗母不能履⾏法定监护⼈的职责,只能够把监护权交由其他⼈来履⾏,成年⼈也可以⾃⼰选择⾃⼰的监护⼈,法律上叫做意定监护。
那么意定监护是什么规定的呢?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解答,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民法典中意定监护是什么意思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意定监护是指被监护⼈在有意思能⼒时为⾃⼰选任监护⼈,并将⾃⼰的⼈⾝照顾和财产管理等事宜委托给监护⼈,待⾃⼰丧失意思能⼒后,由监护⼈按照被监护⼈的意愿处理⽣活照管、医疗救治、财产管理、维权诉讼和死亡丧葬等监护事宜的制度。
意定监护相对于法定监护在法律适⽤上的优先效⼒,主要体现在当监护合同正式⽣效以后,合同双⽅的监护关系即成⽴,受任⼈开始按照合同约定履⾏监护职责,并对被监护⼈负有善良管理⼈的注意义务、⼈⾝照顾义务和本⼈意思尊重等附随义务,⽽⽆需考虑其是否属于法定监护⼈范畴和法定监护顺序。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监护合同在法律性质上与委托合同较为类似,但当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转化成为法定监护职责后,任何⼀⽅当事⼈⾮经法定程序,均不得再擅⾃变更监护关系。
《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三条【意定监护】具有完全民事⾏为能⼒的成年⼈,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的个⼈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形式确定⾃⼰的监护⼈,在⾃⼰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为能⼒时,由该监护⼈履⾏监护职责。
⼆、意定监护办理流程是什么1、在被监护⼈尚具完全民事⾏为能⼒时,⾃主选定监护⼈;2、监护⼈和被监护⼈签订意定监护协议;3、双⽅去公证机关办理公证;4、被监护⼈丧失完全或部分民事⾏为能⼒之后,协议正式⽣效;5、监护⼈代理被监护⼈实施民事法律⾏为。
以上知识就是⼩编对相关法律问题进⾏的解答,监护⼈的选任是否恰当,将直接决定被监护⼈的未来⽣活质量的⾼低,包括物质⽣活和精神⽣活。
因此,被监护⼈在⾏为能⼒健全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的监护⼈,理应⽐⽴法者依据社会⼀般情况所确定的监护⼈,更有利于形成和谐、稳定的监护关系,其合法权益也能得到更妥善的保护。
寄养外籍儿童保证书公证

寄养外籍儿童保证书公证是指,当外籍儿童在中国寄养时,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需要向公证机关申请公证,以确保寄养过程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寄养外籍儿童保证书公证的相关内容。
一、寄养外籍儿童保证书公证的定义和意义寄养外籍儿童保证书公证是指,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申请人的承担寄养外籍儿童保证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这项公证对于保障外籍儿童的权益,确保寄养过程的合法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公证,可以确保寄养外籍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对其进行真实的寄养,并承担相应的抚养和监护责任。
二、寄养外籍儿童保证书公证的受理机关寄养外籍儿童保证书公证,由申请人住所地或事实发生地具有涉外公证业务职能的公证处受理。
这意味着,申请人需要向所在地的公证机关提出申请,并由具有涉外公证业务职能的公证处进行受理。
三、寄养外籍儿童保证书公证的申请材料申请人应提供以下证明和材料:1. 承担寄养的抚养、监护人所在单位人事(组织、干部、劳资)部门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信。
如果申请人无工作单位,由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证明信。
如果申请人所在单位无人事部门,由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予以证明。
2. 被寄养儿童的国籍证件及复印件。
3. 被寄养儿童父母的书面寄养申请。
申请内容包括:寄养理由,指定监护人、抚养人,寄养年限及被寄养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
4. 被寄养儿童父母的身份证明。
如果被寄养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为外国人,需提交外国护照或通行证原件及其复印件。
如果被寄养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需提交其父(母)在国外定居证件及其复印件。
5. 承担寄养的抚养人、监护人的书面保证书。
保证对寄养儿童担负抚养和监护的责任,保证书应包括以下内容:(1)承担寄养的抚养人、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职业、家庭住址与被寄养儿童的关系等);(2)被寄养儿童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出生日期和出生地);(3)承担抚养与监护的责任和寄养期限;(4)保证被寄养儿童没有不可抗拒之原因要在规定的期限内按期离境。
监护人需要证明吗在哪里开

Creative imitation is not about others, but about transcendence and re-creation.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监护人需要证明吗在哪里开到被监护人所在的村委会或居委会开具,监护人证明到由居委会出具。
生父母以外的监护人作为送养人的,应当提交下列证明材料:生父母的死亡证明或者人民法院出具的能够证明生父母双方均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文书。
通常来说父母即为我们的法定第一监护人,但总是存在很多意外的情况,那么证明你是另一个人的法定监护人,除了有法院的判决书之外,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去开具监护人的证明,办理相关的手续,那么监护人需要证明吗在哪里开呢?一、监护人证明到哪里开1、若被监护人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监护人证明应该到该未成年人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户籍管理部门开。
需要带法定监护人的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其复印件。
未成年人法定监护人如下:(一)父母为未成年人的当然法定监护人;(二)除父母之外的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三)祖父母、外祖父母;(四)成年兄、姐。
2、若被监护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证明由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开具《民法通则》第十七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一) 配偶;(二) 父母;(三) 成年子女;(四) 其他近亲属;(五) 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
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二、法定监护人证明怎么写1、若被监护人未满十八周岁的:监护人证明书兹证明_______,男/女,于___年__月__日出生, _______的生父是_______(现健在/已故)。
成年人意定监护公证的意义

成年人意定监护公证的意义随着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国家的法律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人们意识形态也会随之改变,继而产生意定监护的出现。
意定监护是指被监护人在自己完全判断、辨认能力下,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为自己选择未来的监护人,并与监护人达成书面的合意,确认未来监护权的归属以及按照约定的方式行使监护权。
本文就公证机构对意定监护办理尽可能为需要办理意定监业务者提供解释。
标签:意定监护;公证;问题引言“老有所养”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人口结构在政治措施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变化,现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生育率的持续下降也迫使我国开放二胎政策,但是由于生育意愿的下降和生育成本的增加孤寡老人将会越来越多。
根据可查询数据,因社会现状而产生的孤寡老人并不在少数,《民法总则》将意定监护明确,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和保障人权,确实的推进老有所养,为这部分人提供有力保障。
1、意定监护与法定监护的不同1.1法定监护被我们所熟悉的与监护有关的内容就是法定监护。
我国公民自出生以来就由血缘关系确定了其法定监护人,监护人的意义就是根据法律规定对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履行其监护的职责。
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法定监护有两种存在情况,一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通常为未成年人的父母,当未成年人父母无能力监护的情况下第一顺序监护人为其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是兄、姐;第三顺序是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成年监护人,第一顺序监护人是配偶;第二顺序是父母、子女;第三顺序是其他近亲属;第四顺序是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1.2意定监护对于意定监护《民法总则》有明确的条款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定监护人需要进行公证吗
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相对而言都是弱势群体,他们没有能力很好的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所以需要有人能在生活的各方面为他们提供帮助或者是保护他们,那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监护人,那么法定监护人需要进行公证吗?律伴小编为您总结了相关知识,供您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法定监护人怎么确定
监护是对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设定专人保护其利益,监督其行为,并且管理其财产的法律制度。
(一)未成年监护人的确定
对未成年人确定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确定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们的监护人。
2、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有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者与未成年人关系密切的、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又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其他亲属和朋友作为监护人。
3、若无上述法定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二)精神病人监护人的确定
对精神病人确定的监护人。
从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的角度来看,精神病人可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但法律规定的担任监护人的顺序是相同的。
担任监护人的顺序是:
1、配偶;父母;成年子女;
2、其他近亲属;
3、关系密切的、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并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其他亲属和朋友;
4、若无上述法定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监护是指对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
监护公证是指公证机构依法证明当事人享有监护权的事实或当事人之间签订的监护协议真实、合法的活动。
有些情况下,特别是在涉外交往中,监护人为履行监护职责首先要证明自己享有监护权,在这种情况下,去公证处办理监护公证更能保障当事人的监护权。
二、法定监护人公证需要哪些资料
监护是指对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
监护公证是指公证机构依法证明当事人享有监护权的事实或当事人之间签订的监护协议真实、合法的活动。
有些情况下,特别是在涉外交往中,监护人为履行监护职责首先要证明自己享有监护权,在这种情况下,公证处可以为当事人办理监护公证。
监护公证由当事人住所地的公证处管辖,监护协议公证也可由协议签订地的公证处管辖。
当事人应当亲自向有管辖权的公证处提出申请,不得委托他人代理。
申请时,应填写公证申请表,并提交以下材料:
1、本人的身份证件;
2、与被监护人关系的证明;
3、被监护人的基本情况;
4、其他材料。
如监护协议,有关单位同意的证明等。
监护协议不得含有强制未成年人接受宗教训练等有碍被监护人成长的内容,对不符合我国宪法和有关政策规定的监护协议,公证处不能给予公证。
法定监护人需要进行公证吗
这个问题是需要看具体的情况的。
律伴小编提醒您,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本来就相对弱势所以希望监护人在了解到上述规定后能够认证履行监护人的职责,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去办理监护公证。
以上就是为您总结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您,本网站致力于打造优秀的法律咨询平台,如果您还有疑问,欢迎进入律师咨询。
文章来源:律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