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历史遗迹二七塔感想
二七纪念塔观后感

二七纪念塔观后感在郑州这座繁华的城市中,有一个地方始终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深沉,那就是二七纪念塔。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怀着敬仰与好奇的心情来到了二七纪念塔下。
当我第一眼看到它时,就被它独特的建筑风格所吸引。
它高耸入云,巍峨挺拔,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走进塔内,一幅幅陈旧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瞬间把我拉回到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
我看到了铁路工人在艰苦的条件下辛勤劳作的场景,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和不屈。
那一张张被岁月侵蚀的面孔,让我仿佛能触摸到他们的汗水和泪水。
有一个展示柜里摆放着当年工人们使用过的工具,那些锈迹斑斑的锤头、扳手,虽然已经破旧不堪,但它们却像是有生命一般,向我讲述着曾经的故事。
我想象着工人们紧握着这些工具,为了自己的权益,为了正义,勇敢地与黑暗势力抗争。
还有一张照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是一群工人聚集在一起,他们手挽着手,表情严肃而坚决。
照片中的他们或许衣衫褴褛,但他们的脊梁却挺得笔直。
我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好久,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二七”大罢工的详细经过。
那是一段充满血与泪的历史,工人们为了争取自己的权利,为了改善恶劣的工作条件和微薄的工资,毅然走上了街头。
他们面对着军阀的镇压,没有丝毫的退缩。
有的工人被打得遍体鳞伤,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但他们的斗争精神却像火种一样,燃烧不息。
我仿佛看到了罢工的队伍在街头游行,呼喊着口号,声音震耳欲聋。
他们的脚步坚定有力,每一步都踏在为自由和尊严而战的道路上。
街道两旁的人们,有的投来支持的目光,有的则面露恐惧,但工人们无所畏惧,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了更好的未来,为了子孙后代不再受苦受难。
当我站在塔顶,俯瞰着郑州的繁华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这座城市如今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都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曾经的苦难已经远去,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付出的人们。
二七纪念塔观后感

二七纪念塔观后感在郑州的市中心,有一座高高耸立的二七纪念塔,它就像一个坚毅的卫士,静静地守望着这座城市。
之前总是路过,却从未真正走进它,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直到前几天,我终于有机会走进它,亲身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我怀着既期待又敬畏的心情来到了二七纪念塔下。
抬头仰望,塔尖直插云霄,仿佛在诉说着当年工人们的英勇和不屈。
走进塔内,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瞬间把我拉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我看到了当年铁路工人工作的场景,那艰苦的环境,繁重的劳动,让人感到心酸。
他们弯着腰,在狭小的空间里劳作,汗水湿透了衣衫,却依然咬牙坚持。
在展示柜里,有一封泛黄的书信,那是一位工人写给家人的。
信中的字迹歪歪扭扭,但却充满了深情。
他说:“亲爱的家人,我在这工作很累,但为了咱们的未来,我愿意坚持。
”简单的话语,却饱含着对生活的希望和对家人的爱。
还有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群工人围坐在一起,表情严肃而坚定。
他们在讨论着如何为自己的权益而斗争,眼神中透露出的果敢和决绝,让我深受触动。
我仿佛能听到他们激烈的讨论声,感受到他们内心燃烧的火焰。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当年罢工使用的工具,那些简陋的工具,见证了工人们的勇敢和智慧。
其中有一把破旧的锤子,锤头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但就是这把锤子,曾经敲响了反抗的钟声。
在一个角落里,展示着当年工人们穿过的衣服,补丁摞补丁,单薄而破旧。
很难想象,在那样寒冷的冬天,他们就是穿着这样的衣服,为了正义而奔走。
我在塔内慢慢地走着,看着,心情越发沉重。
那些栩栩如生的场景,仿佛在告诉我,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不知不觉,我来到了塔顶。
从这里俯瞰整个郑州,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一片繁荣景象。
我想,当年那些英勇的工人们,如果能看到今天的郑州,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吧。
走出二七纪念塔,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座塔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过去,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二七纪念塔观后感

二七纪念塔观后感在郑州这座繁华的城市中心,矗立着一座庄严肃穆又独具魅力的建筑——二七纪念塔。
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站在那里,向每一个路过的人诉说着曾经的故事。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怀着敬仰与好奇的心情走进了它。
远远望去,二七纪念塔高耸入云,那独特的双塔造型,给人一种坚韧不拔的感觉。
走近一看,塔身的每一块砖石仿佛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让人心生敬畏。
走进塔内,展览的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把我带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
那是一段充满血与火、泪与汗的历史,是工人阶级为了争取自身权益,与黑暗势力英勇斗争的壮烈篇章。
我看到了那些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中的工人们面容憔悴,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的光芒。
他们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每天承受着超长的工时和微薄的薪水,却依然没有放弃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
他们的身影在厂房里穿梭,在铁轨旁忙碌,那被汗水浸湿的衣衫,那被煤灰抹黑的脸庞,都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其中有一张照片特别让我动容,那是一位年轻的工人,他的脸上还带着些许稚气,但手中却紧握着工具,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
我仿佛能看到他内心的渴望,渴望着有一天能够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能够为自己和家人争取到应有的权利。
他或许也害怕过,也犹豫过,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站出来,与工友们并肩作战。
还有那些陈列的实物,破旧的工具、简陋的衣物,无一不在诉说着当时工人们生活的艰辛。
那一把把生了锈的铁锤,曾经在工人的手中挥舞,砸向不公的制度;那一顶顶磨损的安全帽,曾经为工人遮风挡雨,却无法阻挡他们追求自由的决心。
在展示的文字介绍中,我了解到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详细经过。
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工人们面对军阀的武力镇压,没有丝毫退缩。
他们高呼着口号,涌上街头,为了正义,为了尊严,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这一句句铮铮誓言,仿佛在耳边回响,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站在那里,静静地凝视着这些展品,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
有对工人们遭遇的同情,有对他们英勇斗争的敬佩,更有对如今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的感慨。
参观二七纪念塔心得

参观二七纪念塔心得
今天我参观了二七纪念塔,这座高耸入云的建筑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英雄的气息。
走进纪念塔的大门,仿佛穿越回了那段悲壮的历史时期。
纪念塔内部陈列着各种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关于二七事件的资料。
二七纪念塔是为了纪念发生在1923年的二七惨案而建立的,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中的崛起和艰难的奋斗。
通过参观,我深刻地了解到了那段艰难岁月中革命志士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
纪念塔外观设计独特,仿佛一根飘扬的旗帜,寓意着英雄们的不朽精神。
登上纪念塔的观景台,远眺周围的景色,城市的繁华与历史的沉淀交相辉映,让人感受到时间的长河和变迁的不息。
参观完二七纪念塔,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那段风雨飘摇的岁月有了更加珍视和敬仰的心情。
二七纪念塔是一座见证历史的丰碑,每一个踏入这里的人都将被历史的厚重所震撼,也将被英雄的精神所感染。
愿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让二七纪念塔永远矗立在这片土地上,告诉后人那段不可磨灭的记忆。
二七纪念塔的观后感

二七纪念塔的观后感我参观了郑州市的著名景点——二七纪念塔,并对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座纪念塔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象征,给我带来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二七纪念塔坐落在郑州市二七广场,高耸入云。
我在拾级而上的过程中,可以远远眺望整个广场,震撼的景象令我心生敬意。
纪念塔的四周环绕着美丽的园林,绿树成荫,花香四溢,这样的环境让人感到宁静祥和。
进入纪念塔的内部,我被里面独特而庄重的设计所吸引。
第一层是介绍二七精神的展览室,展示了当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敌的场景。
图文并茂的展板,生动地再现了二七精神的内涵和历史背景,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家状况和人民的英勇事迹。
爬上高高的石阶,我终于到达了纪念塔的顶层。
这里有一块巨大的铜制铭牌,上面镌刻着“为了民族解放,英勇奋斗,献身于人民,英勇的二七烈士,永垂不朽”的字样。
看到这样激励人心的铭牌,我内心充满了敬意和敬佩。
站在纪念塔的顶层,眺望四周,我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到整个郑州市的美景。
高楼大厦、繁华街道,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如此的幸福和安逸。
但同时,我也意识到,这一切的幸福和安逸都是在英勇烈士的牺牲和辛勤努力的基础上才实现的。
二七纪念塔不仅仅是对英勇烈士的纪念,更是对他们精神力量的传承。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深深地被二七烈士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所感动。
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与民族的解放,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成为崇高的烈士。
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七纪念塔以其独特的形象和深深的内涵,将这段历史传递给后代,唤起了我们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
通过参观二七纪念塔,我深刻地认识到纪念塔背后的历史意义和追求。
它不仅是对英勇烈士的崇高敬意,更是对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的顽强精神的纪念。
我将永远怀念这次观光之旅,这座伟大的纪念塔将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在二七纪念塔的脚下,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二七纪念塔观后感

二七纪念塔观后感前几天,我去参观了二七纪念塔。
那感觉,就像是翻开了一本厚重又生动的历史书,真的是一次超级特别的体验!一走近二七纪念塔,它就有一种独特的气场。
那塔高高地矗立在那儿,就像一个威严的巨人,默默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当时就想,这塔肯定承载了好多好多不为人知的历史记忆呢。
走进塔里,看着墙上一幅幅的图片、一段段的文字介绍,我仿佛被带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又充满苦难的年代。
工人们为了自己的权益,勇敢地和压迫者抗争,那场面虽然我没有亲眼目睹,但从这些展示里就能感受到当时的紧张和激烈。
我心里就在想,那些工人得多勇敢啊!在那个时候,他们肯定知道自己面对的是很强大的敌人,但还是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
这种勇气,真的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在塔里慢慢地走着,每一步都感觉很沉重。
这时候,我看到了一个复原的场景,一些工人模样的雕塑,他们脸上的表情坚定又执着。
我站在那儿看了好久好久,就好像能听到他们内心的呼喊一样。
我就在想,他们当时是不是也会害怕呢?就算害怕,也没有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这种精神,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也是特别需要的呀。
从二七纪念塔出来之后,我满脑子都是在塔里看到的那些东西。
我就觉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啊。
那些先辈们用自己的血汗,甚至是生命,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繁荣。
我们怎么能不好好珍惜呢?我想啊,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真正去深入了解过这段历史。
如果你还没去过二七纪念塔,真的推荐你去看看!去感受一下那段热血的历史,去体会一下先辈们的伟大精神。
我相信,你去了之后,也会和我一样,有很多很多的感触的!这真的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地方,会让你对我们的历史有更深的认识,也会让你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呢!。
二七纪念馆参观后感

二七纪念馆参观后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七纪念馆参观后感篇一:二七纪念塔观后感“没到?二七塔?,就等于没到过郑州。
”,这句话在中国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几乎家喻户晓,它同时也使“二七塔”无可厚非地成为郑州市的标志性建筑。
郑州二七纪念塔位于郑州市二七广场,是为纪念二七工人大罢工而建。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人在郑州普乐园(今二七纪念堂),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
由于遭到封建军阀的阻挠和破坏,大会决定在2月4日,举行全线总罢工。
2月7日,军阀吴佩孚、肖耀南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对郑州、江岸、长辛店的罢工工人进行了残酷镇压。
全线工人同仇敌忾,不怕牺牲,同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共产党员、工人领袖林祥谦、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杀,300多人负伤,激起了全国工人大罢工的革命怒潮。
这就是有名的“二七”大罢工。
1925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召开全路工人代表大会,庄严宣布:恢复京汉铁路总工会。
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于1926年10月15日,又杀害了郑州分会负责人汪胜发、司文德,并把二位烈士的头颅悬挂在“长春桥”(今二七纪念塔地址)的电线杆上。
但是,英雄的铁路工人并没有被吓倒,他们继续战斗着。
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罢工运动和“二七”烈士,1951年,人们在原“长春桥”旧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广场,场内建一座15米高的木制纪念塔。
1971年夏天,一场风雨过后,屹立了20年的木塔砰然倒地。
为了继承和发扬“二七”光荣革命斗争传统,时任郑州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王辉和建筑师胡诗讪等人经过多次协商后确定了重建“二七塔”的方案。
今天郑州二七纪念塔为双身并联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4层,其中塔基座为3层塔身为11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每层顶角为仿古挑角飞檐,绿色琉璃瓦覆顶。
塔顶建有钟楼,六面直径2.7米的大钟,整点报时演奏《东方红》乐曲。
钟楼上高矗一枚红五星。
塔平面为东西相连的两个五边形,从东西方向看为单塔,从南北方向看则为双塔。
游二七纪念塔有感

游二七纪念塔有感《游二七纪念塔有感篇一》二七纪念塔,这是一座矗立在郑州的标志性建筑,充满着厚重的历史感。
当我站在它的脚下时,那种感觉就像是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
我走进纪念塔,就像走进了一本生动的历史书。
里面的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都在讲述着“二七惨案”那段悲壮的故事。
我看到那些工人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勇敢地站出来,像一群无畏的勇士。
他们面对强大的敌人,没有丝毫的退缩,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在说:“我们不怕,我们要公平!”也许在当时的资本家眼里,这些工人就像蝼蚁一样渺小,可以随意践踏。
但这些工人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们虽渺小,但力量无穷。
我沿着楼梯缓缓而上,感觉自己像是在沿着历史的轨迹攀登。
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展览内容,就像一个个记忆的宝盒被打开。
我看到那些简陋的工作环境的展示,心中不禁一阵酸楚。
那些工人在暗无天日的车间里劳作,像被囚禁的鸟儿,失去了自由。
可是他们心中有一团火,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们为了能有正常的工作时间,能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奋起抗争。
在那个时候,工人阶级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二七罢工就像一道划破黑暗的闪电。
虽然最后遭到了残酷的镇压,但他们的精神却像星星之火,燎原开来。
我站在塔的高层,透过窗户俯瞰外面繁华的郑州城,心中感慨万千。
这座城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
可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那些先辈们的牺牲。
我不禁想问,现在的我们,在享受着美好生活的时候,是否还记得那些曾经为我们奋斗的人呢?也许很多人都已经淡忘了,整天忙于自己的生活琐事。
可是,我们真的应该忘记吗?我觉得不应该。
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就像接力棒一样,一代一代传下去。
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那些工人阶级的英勇,像他们一样勇敢地去面对。
二七纪念塔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更像是一座精神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游二七纪念塔有感篇二》二七纪念塔,嘿,这地儿可真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啊。
当我决定去游二七纪念塔的时候,其实没抱太大的期待,就觉得可能是那种老套的纪念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历史遗迹二七塔感想
郑州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但就在这现代化之中我们总能在点滴中感受着它留有的历史气息。
其中最具标志性的,当属“二七纪念塔”。
利用周末的时间,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来到市中心,参观这历史遗迹,希望从“中能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及它的变迁。
郑州是中国近代在在火车拉动下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之一,火车站及其繁衍的商业区,是郑州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高架桥提升着城市的通行速度,连片的商业区显示着这座城市的繁华……但就是在这现代化的包围之中,二七纪念塔巍然屹立,而且无论周围的环境怎么旧貌变新颜,它依旧是老样子,依旧用它独有历史气息凸显着它强烈的存在感。
在展厅中我们了解到,二七纪念塔占地面积352平方米,建筑面积1923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高63米,共14层,寓意“二七“。
塔平面呈五角并联结构,集亭台楼阁各种建筑形式和功能于一体,是我国建筑界独特的连体仿古建筑。
塔基座为三层花岗岩围栏,周围有阅台环绕,塔每层设仿古飞檐挑角,以绿色琉璃瓦覆顶,塔顶钟楼设六面大钟,钟楼顶端矗立9米旗杆,上覆红色五星。
游人可登梯盘旋而上至塔顶,鸟瞰市容风貌。
展厅内总共分为8个板块,分别是京汉铁路的修建与早
期工人运动、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成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工人运动的恢复和再遭摧毁、永恒的纪念、二七塔今昔、城市的记忆、继往开来。
每一层都用生动的图片和平实的文字向我们展现一段段历史,带我们回到历史的长河中,让我们感受那段无法抹去的印记。
在微黄的灯光中我们不时驻足下来,没有语言的交流,只有灵魂的沟通。
虽然我们脸上的表情没有一丝波澜,但我们的心中早已激情澎湃。
以前只是在课本中了解过这段历史简短的内容,但这么系统流畅的看这段历史,还是第一次。
像无数次地历史教育一样,我们体会到工人运动的伟大,也看到中国向前发展的不易。
作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对于二七及郑州这座城市都有重要意义。
党的一大之后,党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在持续1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达到了30万以上。
其中,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上演了最为壮烈的一幕。
1923年2月7日在吴佩孚的命令下湖北督军肖耀南借口调解工潮,诱骗工会代表到江岸工会会所“谈判”,工会代表在去工会办事处途中,遭到反动军队的枪击,赤手空拳的工人纠察队当场被打死30多人、打伤200多人。
反动军队还闯进工人宿舍,大肆搜捕,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
中国工人运动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
它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
罢工虽然失败了,但是工人的生命和鲜血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使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中国人民的敌人。
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各地各类“二七”纪念性建筑烈士陵园等也先后落成,他们承载和寄托着人们对“二七”英雄的崇敬和哀思,更是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
人们每年都会在这里以各种形式祭奠先烈。
在悼念英雄的同时,感受着他们团结,无谓的高尚品质,并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中继续前进。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在通过了解这些近现代史上的事迹和人物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受着深刻的教育。
其实,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无数劳苦大众不断地抗争之上的,他们用他们的双手推动着历史的巨轮,他们用他们的生命祈誓着中国的黎明,他们用他们的献血书写着传奇。
当今的中国处在转型发展的新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我们面临的社会问题也日益诸多矛盾起来。
但越是在这复杂的时期,越是需要我们学生认清现实,认清自己的时候。
我们身上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不断地用历史知识,专业知识武装自己。
我们肩上的担子也十分沉重,需要我们不断地增强自己的责任心。
我们也要有一个坚强的体魄
和一个强大的内心,随时接受社会的考验。
要用自己的全部努力去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去做一名合格的公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前一段时间,为了更加了解马克思社会主义,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础概论和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经过商讨之后,我们集体认为二七纪念塔最为合适。
参观二七纪念塔,感受和了解二七大罢工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
参观的那天风和日丽,天气晴朗,我们一行九人坐公交去二七纪念塔,路上居然还有同伴晕车,一群有爱心的小伙伴当即下车决定坐地铁去二七广场。
抵达二七纪念塔时,我们看到已经有许多老人正在参观二七纪念塔,并且观看的十分认真。
开始我们不明白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专注,但是,在参观了二七纪念塔之后,我们明白了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专注,更明白了二七纪念塔的建设意义之伟大,以及她所折射出来的伟大革命烈士之精神。
经过塔内管理人员的介绍,我们对二七纪念塔有了一定的了解:郑州二七纪念塔为双身并联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4层,其中塔基座为3层塔身为11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每层顶角为仿古挑角飞檐,绿色琉璃瓦覆顶。
塔顶建有钟楼,
六面直径米的大钟,整点报时演奏《东方红》乐曲。
钟楼上高矗一枚红五星。
塔平面为东西相连的两个五边形,从东西方向看为单塔,从南北方向看则为双塔。
二七纪念塔现名为二七纪念馆。
馆内共有10个塔层层厅和1个地下层厅,塔内陈列有“二七”大罢工的各种历史文物、图片、文字资料。
我们了解到二七纪念塔的展厅共分为九个部分,除了序厅外,另外八个展厅分别介绍了汉铁路的修建与早期工人运动,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成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工人运动的恢复和再遭摧残,永恒的纪念,二七纪念塔今昔,城市记忆和继往开来。
九个部分相联系相承接。
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市成立了总工会,决定举行全铁路线工人大罢工。
但是,由于当时掌握中国国家政权的军阀疯狂地镇压,大罢工经过三天之后,也就是1923年2月7日以失败而告终。
继汉口江汉分会工人领袖林祥谦和工会法律顾问施洋在武汉被杀之后,1925年,郑州分会的两个工人领袖人物司文德、汪胜友也在郑州一个叫做长春桥的地方被军阀杀害。
这次罢工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最勇猛的奋斗精神和最伟大的牺牲精神。
它以工人的头颅和鲜血,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使人民更加认识到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军阀是中国各族人民不共戴天的敌人,必须与之斗争到底。
这次罢工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
罢工血的事实也
告诉我们,要推翻反动的军阀统治,单靠工人阶级的孤军奋战是不行的,必须发动广大的农民阶级,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这就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以反对军阀;如何开展农民运动,结成工农联盟。
在罢工斗争中面对荷枪实弹的军阀,赤手空拳的工人只能遭到残酷的屠杀,这就为我党提出了武装斗争问题。
罢工虽然失败了,但共产党人并没有消沉,而是在积蓄更多的力量,准备进行更大的斗争。
“二七”大罢工的伟大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这些革命烈士以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国工人阶级踏上政治舞台的第一章,由于郑州是这次革命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心,所以,至今人们仍然将郑州称为“二七名城”。
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罢工运动和“二七”烈士,继承和发扬“二七”光荣革命斗争传统,1951年,在原“长春桥”旧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广场,当时场内建一座15米高的木制纪念塔。
1971年改修成现在的塔式。
参观完之后,我们同塔内工作人员讨论了有关二七大罢工的历史问题,也向广场上的群众询问了他们是否了解关于这一段的历史。
我们发现,大家大都能说出这是为了纪念“二七大罢工”而修建的纪念塔,但是“二七大罢工”的具体细
节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只有一些年纪较大的老人们可以依稀介绍一点,于是我们向有兴趣了解的人们介绍了我们刚刚学习到的
关于这段历史的大致内容,一些原本没有什么意愿进塔参观的人也被我们调动起了兴致,进塔学习了一番。
在这片土地生活了将近二十年,不知道多少次路过这座塔,但是这却是我们第一次认认真真地去了解它的过去,了解它承载的历史和纪念意义,了解在郑州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事。
身为一名共青团员,对于自己家乡的革命烈士、革命事迹、甚至是历史却不甚了解,也让我感到了一丝羞愧与压力。
这次的参观,我们重新认识了革命先烈们勇于奋斗与不怕牺牲的精神,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今天的安定生活来之不易。
革命烈士的精神鼓舞震撼了我们,这也将是一笔不断激励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