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手机媒体的发展
试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类APP的发展

试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类APP的发展飞速崛起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占据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尤其是各式各样新闻类APP的出现更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渠道。
作为新闻媒体传播新闻的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新方式,新闻类APP的各项功能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
本文通过对新闻类APP的发展现状展开分析,并针对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
标签:移动互联网;新闻类APP;用户体验手机智能化的发展和4G时代的到来让移动端APP的开发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移动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科技和新闻传播的相结合对传媒行业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此背景下,新闻媒体的移动阅读逐渐成为引领社会的新潮流。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类APP的发展现状阅读新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个人需求,人们获取新闻和阅读新闻的渠道有很多,传统获取新闻的渠道通常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
2014年《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直到意见》的出台加速了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的融合进程,使得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闻类APP成为了新闻内容发布与获取的重要渠道。
目前国内97.4%的手机新闻用户每天都会通过手机中的客户端查阅新闻。
民众拥有了更丰富的渠道去选择读取新闻资讯并且热衷于对新闻资讯发表自己的评论。
目前我国在新闻类APP市场上大致分为囊括各种新闻信息的综合新闻资讯类APP,如网易新闻、搜狐新闻、凤凰新闻;以单一主体模块为主的垂直新闻资讯类APP如军事头条、虎扑体育、汽车之家和杂志报纸类APP。
如此种类众多的新闻类APP成为了当今民众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方式。
以今日头条为例,自从2016下半年起,今日头条APP日活跃用户数不断攀升并超越腾讯新闻,更是在2017年2月份峰值突破一个亿;其日平均新增用户数保持在百万级别,2017年2月日新增用户数份达到了140万左右;7天留存率更是达到了67.5%,仅次于腾讯新闻的76.3%排名第二。
互联网新媒体的特点与趋势

互联网新媒体的特点与趋势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和娱乐的重要渠道。
互联网新媒体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同时也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新媒体的特点和趋势,并分析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一、特点1. 实时性:互联网新媒体具有即时传播的特点。
通过互联网,信息可以在瞬间传播到全球各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新闻、事件和资讯。
这种实时性使得互联网新媒体成为了人们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2. 互动性:互联网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实现了双向互动。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博客和论坛等平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这种互动性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3. 多样性:互联网新媒体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
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还有音频、动画、游戏等形式的媒体内容。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不同形式的媒体内容,丰富自己的生活。
4. 个性化:互联网新媒体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
通过分析用户的浏览历史和行为数据,互联网新媒体可以为用户量身定制内容,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
二、趋势1. 移动化: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新媒体正逐渐向移动端发展。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新媒体,获取最新的信息和娱乐内容。
移动化的趋势使得互联网新媒体更加便捷和普及。
2. 视频化:视频已经成为互联网新媒体的主要形式之一。
随着网络带宽的提升和视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视频分享自己的生活和观点。
视频化的趋势使得互联网新媒体更加生动和直观。
3. 社交化: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互联网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朋友、家人和同事保持联系,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情感。
社交化的趋势使得互联网新媒体更加具有人情味和社交价值。
4. 数据化:互联网新媒体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被用于分析和挖掘。
通过对用户行为和偏好的分析,互联网新媒体可以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
社交媒体发展简史及其发展趋势

社交媒体发展简史及其发展趋势社交媒体是指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让用户可以创建、共享和交流信息的平台。
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社交媒体的发展历史和当前的发展趋势。
一、社交媒体的发展历史1. 早期社交媒体(1990年代-2000年代初)早期的社交媒体主要是基于互联网的在线论坛和聊天室。
用户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发表文章、留言和私信交流。
这种形式的社交媒体主要用于在线社区的建立和信息的交流。
2. Web 2.0时代(2000年代中期-2010年代初)Web 2.0的出现为社交媒体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用户可以通过个人博客、社交网络和在线视频分享平台等方式,自由地创建和共享内容。
这一时期的社交媒体注重用户生成内容和用户参与度的提升。
3. 移动社交媒体时代(201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社交媒体迅速崛起。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随时随地使用社交媒体,与朋友分享照片、视频和状态更新。
移动社交媒体的特点是实时性和地理位置服务的应用。
二、社交媒体的发展趋势1. 视频内容的兴起随着网络带宽的提升和智能手机摄像功能的改善,视频内容成为社交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户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技能和经验。
视频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吸引了大量的用户。
2. 社交电商的崛起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的结合,催生了社交电商的兴起。
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直接购买商品或参与团购活动。
社交电商的特点是用户之间的互动和口碑传播,有效提高了购买决策的可信度。
3.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应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发展,为社交媒体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用户可以通过VR头盔或AR应用程序与朋友进行虚拟交流和共享虚拟场景。
这种形式的社交媒体将进一步拉近用户之间的距离。
4. 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的关注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
社交媒体平台和用户都需要加强对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的保护。
论手机网络作为广告媒体的前景和价值

论手机网络作为广告媒体的前景和价值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主题分别是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换句话说,就是充分利用高科技成果或手段加强行业内或行业间的联盟,并在多赢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在人类传播发展史上,每一次新媒体的出现都是科技发展的产物。
它不仅仅是知识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更是人类思想、行为、观念、生存环境和社会生活的革新。
手机具有高度的便携性,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话,这是手机最初被发明出来时的基本功能,也是其被大众接受的基础,现在随着其功能的增强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手机还可以读新闻、看电视、写博客、玩游戏、炒股票……手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获取资讯的重要载体。
手机作为各种应用最终实现的工具,作为与用户直接接触的终端,是移动通信网络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便携性与多功能性的特点甚至让很多人因此患上了“手机依赖症”。
信息产业部发布的统计,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手机用户较上年底增加4056.6万户,月均增长676.1万户,达到5.01648亿户,手机短信发送量为2790.2亿条,较上年同期增长37.5%。
截至2007年12月30日,中国手机拥护达5.56亿。
可以认为,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它会随着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3G(第三代数字移动通讯技术)时代的到来,媒体理念和运营模式的逐渐成熟,而成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体。
手机媒体将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实现充分结合,对这种新媒体的深度解读,将有助于推动其在我国的高速发展。
纵观手机的发展历程,短信的出现使手机有了第一媒体(报纸)的功能;彩信的出现使手机更加全面地接近第一媒体,并有了第二媒体(广播)的功能;手机电视的出现使手机有了影响力更大的第三媒体(电视)的功能;WAP和宽带网络使手机有了第四媒体(互联网)的功能。
在这些功能逐渐完备的基础上,手机的“媒体”地位也逐渐得以体现,已经开始通过手机报、手机博客、手机支付、手机视频等形式展开了大范围的商用。
试谈手机媒体的发展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

需要等到坐在计算机前才能获知信息 ,
而是可以随时随地把信息随手掌握 。 在 互动性上 , 手机可 以实现 随时随地 的互 动 。准确性方面 , 手机号码 和用户是相 对 固定 的, 而可 以建立起用户 的数据 从 库, 准确细分用户。 同时 , 手机可以实现
网。过去互联 网无法 实现的价值 , 现在
惯 的建立 , 手机将 不但 在丰富性上有较 大提高 , 而且会逐 渐成 为真正 的影 响力 的媒体。
信工具 变为信 息 网络 终端 。 以前 只在
计算 机上可 以进行 的信息访 问 ,手机 通过 WA P也能 实现 。 三 , P S使手 第 GR
28(第0 ) 0.总 1期 0 1 4 圈 1
在短信 上可 以获得实 现 。第 二 , 无线 “
应 用 协 议 ” WA ) 产 生 , 互 联 网 和 ( P的 将
移动通 信 网连 接到一 起 ,使 手机拥 有
了 自己的上 网浏览器 。手机 的功 能也 因而 发生 了本 质上 的变化 :从语 音通
随时点对点信息传播 。随着 3 G技术 的 应用 , 随着人们新 的使用 习惯 和消费习
质变化 。
后的全球 第五大媒体 已是大势所趋 。
面对科技发展新 的形势 , 思想政治 工作也被推到 了前 台, 面临着新的机遇
和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新 的形势 , 探索
手机作 为媒体 的发展 趋势 和其对 思想 政治工作带来 的影 响, 做好新时代 的思
手机成为媒体已是不争的事实 , 甚 至越来越多 的人给它冠上 “ 第五媒体”
覆盖的受众群体最大 : 由于手机是人们 随时携带的工具 , 在覆盖 的时间上也最 长。 在时效性 上 , 手机也高于互联 网, 不
手机媒体发展现状问题及出路简论

( ) 二 手机媒体信息来源 手机媒体 的内容提供方主要分 为两 类, 一类是移动运营商 , 另一类是手 机网
大众 传播层 面上构建 自己的媒体理念 , 并 在这个 理念 下建 立健 全 自己 的运作 管 理体 系 , 拥有 自己的价值取 向和传播
达和完善 的历史 。 随着信息技术 的发展 ,
势 也 可 能 指 日可 待 。 ( ) 机 媒 体 内 容状 况 三 手
观 点。 当前学术界 对于手机 媒体 的研究
还处 于初级 阶段 , 手机媒体 的特 性对既
而且可 以工作 、 娱乐 , 可以通过 手机的方 寸屏幕 了解天下大事。人 们的工作 和生
活 越来 越 离 不 开 手机 ,手 机 成 为人 类 感
况 分 别 是 : 机 网 络 音 乐 4 % , 机 网 手 7 手 络 文 学 4 % , 机 网 络 游 戏 2 % , 机 4 手 2 手
传输速率低 、 待机时 间短 、 终端屏幕
小 、资费高等是手机媒体面临的技术方
但 以上 手 机媒 体传 播渠 道 主要 把控 在
中国移动 、 中国联通和 中国 电信 三家移
等。 手机邮件 、 手机支付等办公类应用使
用率较低。这与普通 民众是手机 网民主 体的情况完 全相符 ,中高端商务人群市
场 有 待 深 入 开发 。
手 机媒 体 的管 理上 提供 可 资借 鉴 的参
考 ,又为传播学研究拓宽可能的研究领
域 , 就 是 本 文 研 究 的初 衷 。 这
的经济损失。
达 到 4 %手机社交 网站使用率 3 %, 9 5 展
络 ,又 在 同 时 大 力 架 设 中 国 电信 的
C MA 0 0 中 国 联 通 的 WC MA 和 中 D 20 、 D 国移 动 的 T D—S D C MA 三 个 3 网 络 , G
手机媒体在网络传播时代的发展趋势

手机媒体在网络传播时代的发展趋势经过30多年的技术改进, 随着移动终端功能的增强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处于网络传播时代的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使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手机媒体。
随着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时代的到来,手机媒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其传播特点已经显露出来,但他们彼此并不对立,更多的是互补、融合的关系。
1 手机媒体在网络传播时代的发展现状1.1 手机媒体的定义研究匡文波教授在其著作《手机媒体概论》一书中指出: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随着通信技术(例如3g)、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手机就是具有通信功能的迷你型电脑,而且手机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延伸。
1.2 手机媒体的发展现状分析目前随着3g网络技术的开发,手机具有超大的彩色显示屏,高质量的日常通话和多媒体通讯功能,不仅可以写字、绘图,还可以接上互联网查看电子邮件和网页,自带摄像头的功能可以使用户进行电脑会议。
手机从通讯工具变成名副其实的媒体,并集文本、视听、娱乐于一身,出现了手机报纸、手机音频、手机视频、手机电视、手机小说等等新增值业务。
随着人们新的媒体使用习惯和消费习惯的建立,手机将有可能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媒体,是当之无愧的第五媒体。
2 手机媒体发展的条件及其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研究2.1 手机媒体发展的条件手机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手机媒体的发展离不开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政府政策等等方面的支持。
3g网络技术为手机媒体的成熟奠定了技术基础。
3g时代的来临将使手机媒体成为包含语音、文字、图片、影像的综合性媒体平台,使人们能够随身携带的交互式大众媒体。
政府政策及电信业等部门的大力鼓励与支持。
工信部积极推进3g建设,这将大大促进手机媒体的高速传播与迅速推广;国家积极推进《电信法》,为电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电信行业从业者主动加强自律,营造健康、有序的手机媒体环境。
中国数字媒体发展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数字媒体发展及其发展趋势中国数字媒体行业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并且在未来几年内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本文将从数字媒体的定义、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挑战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数字媒体的定义数字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创作、传播和交互的媒体形式。
它包括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图片等形式,并通过互联网、挪移通信网络和其他数字化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数字媒体的浮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形态和传播方式,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更加便捷的获取方式。
二、数字媒体的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1990年代初至200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中国的数字媒体行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以电子邮件、网站和在线论坛为主要形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数字媒体开始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
2.发展阶段(2000年代中期至2022年代中期)在这一阶段,中国的数字媒体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各类数字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包括门户网站、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等。
同时,挪移互联网的兴起也推动了数字媒体行业的发展,用户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娱乐内容。
3.成熟阶段(2022年代中期至今)在这一阶段,中国的数字媒体行业进入了成熟阶段。
各类数字媒体平台不断创新,内容形式更加多样化,包括短视频、直播、虚拟现实等。
同时,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也逐渐加深,传统媒体开始转型数字化,数字媒体也开始借助传统媒体的资源进行发展。
三、数字媒体的发展趋势1.挪移化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挪移设备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数字媒体内容的主要工具。
未来,挪移设备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数字媒体平台需要进一步优化挪移端用户体验,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2.个性化定制随着用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数字媒体平台需要提供个性化定制的服务。
通过用户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媒体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偏好推荐相关内容,提高用户粘性和忠诚度。
3.多媒体融合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手机媒体的发展
论手机媒体的发展
【摘要】在如今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随着社会经济快节奏、高速度的发展,大众对信息获取个人化、智能化、高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手机的使用大大普及,功能不断扩展,手机的个人化传媒工具特性也逐步彰显。
就媒体的历史发展来看,手机媒体的发展有其必然性。
【关键词】手机媒体;移动通信系统;第五媒体;数字技术
人和人之间存在空间上的距离,它决定了人有在空间上信息传递的需要。
当然,信息的传递需要时间,信息传递时间的长短、速度的快慢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决定了一个社会发展的进程与速度。
公元前490年,雅典人第一次打败了波斯人对希腊的入侵。
传说一个叫菲迪普迪斯(Pheidippides)的雅典信使,带着胜利的消息从马拉松一直跑到雅典,在将消息成功传达后,该信使因精疲力尽而亡,后来人们用马拉松比赛的形式纪念他。
由此可见,人是信息最初的媒介,人的双腿就是信息传递的交通工具。
在农业社会,中国古代由于科学技术的极度不发达,人们传递信息一般是通过驿站或飞鸽传书,但这往往要经过数十天甚至是几个月的时间。
而当发生战争时,则会用烽火台通知,但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和有限的时间内才能达到其信息传递的目的。
在工业社会,由于轮船、蒸汽船、汽车、飞机等交通技术的发明,以及造纸术、印刷术等媒介技术的改进,信息传递才变得较为快速、轻松、广泛。
在现代社会,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信息传播达到了光速,这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速度。
不管怎样,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的传播,信息传播的速度、方式等展现着社会发展的进度,信息传播的方式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式。
而在如今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随着社会经济快节奏、高速度的发展,大众对信息获取个人化、智能化、高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移动通信技术则以随时随身随地、高效智能、快捷方便等特性备受人们青眯。
近年来,手机的使用大大普及,功能不断扩展,手机的个
人化传媒工具特性彰显,甚至成为了新闻记者及时快速传递新闻信息的利器,尤其是随着彩信、WAP等一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手机的通信功能逐渐被淡化,娱乐游戏、网络社区、信息服务等附加功能不断增加,继手机上网、手机游戏之后,手机小说、手机报纸、手机电视、手机电影等新业务都已出现,手机开始承担起传播信息文化和娱乐的新功能。
目前手机已经历了3代的发展,进入了3G(Third Generation)时代,随着3G手机的普及,4G手机也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那么,手机从最初1G到如今的3G,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呢?
所谓的1G手机,就是俗称的大哥大,只有通话的功能。
其移动通信系统为模拟式的移动电话系统。
所使用的技术有: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ervice,先进移动电话系统)、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全接入通信系统)等,但后来因其极易受外来电波干扰、易遭他人窃听、扩充功能差而逐渐被取代。
其后便逐渐有了2G手机。
2G手机除了最基本的通话功能外,还可以收发邮件和短信,可以上网、照相、玩游戏、读小说、看视频等等。
2G手机的移动通信系统是数字式移动电话系统。
所使用的技术有: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等。
后来,又出现了2.5代过渡性系统,之后便是3G时代的到来。
3G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he Third Generation)。
国际电联规定: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要能兼容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同时要提高系统容量,提供对多媒体服务的支持以及高速数据传输服务。
其数据传输速率在高速移动环境中支持144bps,步行慢速移动环境中支持384kbps,静止状态下支持2Mbps。
与前两代系统相比,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征是: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业务。
3G 手机已经成了集语音通信和多媒体通信相结合,并且包括图像、音乐、网页浏览、电话会议以及其它一些信息服务等增值服务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目前国际电联接受的3G标准主要为:WCDMA、CDMA2000、TDSCDMA。
WCDMA(Wideband CAMA,宽带分码多工存取)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
CDMA2000是由IS95技术发展来的宽带CDMA技术,由美国主推。
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是由中国提出的3G标准。
目前的3G手机有品牌有: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尼爱立信、中兴、新邮通、联想、桑菲、宇龙酷派、华为、苹果、LG、小米等等。
基本所有的手机品牌都已开发出3G智能手机。
在这些品牌中,苹果无疑是最为成功的。
苹果手机是在苹果3代的时候进入中国的。
已经进入便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巨大的3G热潮。
苹果手机以其时尚的外观、繁多的应用……迅速在中国的手机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而起受欢迎的原因其实更多的是因为它3G网络的应用。
3G网络上网速度快,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
中国的3G时代才真正进入正轨。
随着这些3G手机的出现,我们正式步入了3G时代。
在1981年,全球首个移动通信网络Nordic Mobile Telephone (北欧移动通信)相继于沙特阿拉伯、瑞典和挪威开通。
而中国首位手机用户产生于1987年,用户为广州人徐峰。
从1863年贝尔发明电话到2001年,固定电话花了125年的时间用户才突破10亿,而移动电话只花了21年就达到了同一水平。
互联网和移动网络通信已经成为55岁以下人群娱乐的首选媒体,超过了电视、电塔、报纸、杂志和电影院等方式。
手机作为一个新的媒体介质,除了通讯之外,又开始承担起传播信息和文化的新功能,它集合了以往纸质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四类媒体的所有优点,在其吸引了全球30多亿人的眼球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手机第五媒体的地位。
所谓第五媒体,其实就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也叫手机媒体或移动网络媒体。
如果说,互联网的发明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话,那么,手机的出现将在未来的十几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改变人们的生活及媒体产业。
手机媒体正像一张大网,不断地整合众媒体,不断的
发展,成为媒介融合的新舞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我们可以期待,手机将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继续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捷。
参考文献:
[1]王宏,陈小申等.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匡文波.手机媒体新媒体中的新革命[M],华夏出版社2010
[3]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朱海松.第五媒体:无线营销下的分众传媒与定向传播[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付云(1969-),女,防空兵学院地方系基础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赵哲?(1995-),女,河南沈丘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韩国际教育学院。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