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加固处理方案
地基基础加固处理方案

地基基础加固处理方案地基是建筑物的重要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地基的承载力可能不足,导致建筑物发生沉降或倾斜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地基基础加固处理方案。
一、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地基加固的常见方法之一。
通过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工程性能,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1. 砂土改良:对于砂土地基,可以采用振动加固、动密实等方法,增加土壤的密实度和重度,提高承载力。
2. 黏土改良:对于黏土地基,可以采用夯实、加碱处理、加孔隙率等方法,改善黏土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3. 泥质土改良:对于泥质土地基,可以采用加固桩、混凝土柱等方法,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二、地基加固地基加固是通过在地基中添加加固材料或结构,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1. 加固材料:可以在地基中加入钢筋、纤维增强材料等,增加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2. 加固结构: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加固梁、加固板等结构,提供额外的支撑和加固。
三、地基处理地基处理包括地基沉降控制和地基排水处理,以预防地基问题的发生或进一步加剧。
1. 地基沉降控制:可以采用预压法、压裂法等方法,在施工前提前施加压力,使地基均匀沉降,减少差异沉降。
2. 地基排水处理:可以采用排水沟、排水管等设施,将地下水排出,防止地基因水分变化而引起的问题。
四、监测和维护在地基加固处理方案实施完成后,应进行地基监测和维护,以确保加固效果的稳定和持久。
1. 监测:可以利用地基沉降盘、变形仪等设备,定期监测地基的变形和位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2. 维护:维护包括对地基加固结构的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加固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总结地基基础加固处理方案是保证建筑物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
在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时,需要根据地基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进行综合考虑,确保加固效果符合预期。
同时,地基监测和维护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监测和维护,才能确保加固效果的长期稳定。
地基基础工程加固方案怎么写

地基基础工程加固方案怎么写一、背景介绍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使用寿命。
然而,由于地基土质条件、建筑物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原因,地基基础常常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本文将从地基加固的必要性、加固方法和加固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地基加固的必要性1. 地基土质条件的不足地基土质条件是地基基础工程加固的首要考虑因素。
在一些地基土质条件不理想的地区,如湿地、软土地区等,地基土壤的承载力、变形性能往往不足,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建筑物结构设计不合理在一些情况下,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导致地基基础承载力不足或者地基变形过大。
此时,需要通过加固地基的方法来弥补建筑物结构设计的不足,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3. 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会对建筑物的地基基础造成一定的破坏或影响。
因此,在地震多发区或台风频繁区域的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加固显得尤为重要。
三、地基加固的方法1. 土体加固土体加固是指通过加固地基土壤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
常见的土体加固方法包括土石方加固、灌注桩加固、搅拌桩加固等。
其中,灌注桩加固是一种常用的土体加固方法,其通过在地基土壤中灌入混凝土的方式来增加地基的承载力。
2. 桩基加固桩基加固是指通过在地基中安装一定数量和深度的桩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桩基加固方法包括钻孔灌注桩、静力压桩、振动沉桩等。
在某些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桩基加固可以提高地基的抗震性能和变形能力。
3. 梁板加固梁板加固是指在地基土壤表面覆盖一层或多层混凝土梁板,并与地基土体进行有效的连接,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
梁板加固常常适用于软土地区或盐碱地区的地基加固。
4.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指通过改变地基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预压法、卸荷法、冻结法等。
地基基础加固处理方案

地基基础加固处理方案1000字地基基础加固处理方案是解决建筑物因地基承载能力不足导致的安全隐患的一种方法。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地基基础加固处理方案。
一、加固处理前的检测在进行地基基础加固处理前,首先需要对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墙体等进行检测,确定安全隐患所在的位置和原因。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地基层的土质与稳定性检测2.建筑物基础结构的观测和测量3.建筑物内部结构的破坏检测4.地下水位及降水情况的检测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检测,可以确定地基基础加固处理的需要度和强度。
二、加固处理方案的选择目前常见的地基基础加固处理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1.加固地基土层通过在地基土层上加设钢筋或混凝土板等强度高的材料,提高地基承载力,使建筑物更加稳定。
这种加固方式适用于地基土层稳定、非常规形式,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合理设计,以确保加固效果。
2.加固隧道如果建筑物建在隧道上方,可以针对隧道进行加固处理。
这样可以避免隧道因地基承载不足而垮塌导致建筑物倒塌的情况发生。
3.加固地下水位将地下水位降低到建筑物地基以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加固处理方案。
可以使用排水板、管道等来控制地下水位,降低其水位高度,从而降低地基受压力的影响。
以上三种地基基础加固处理方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搭配,使效果最大化。
三、加固处理施工1. 准备工作在进行加固处理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准备工作,包括清理工作区域,组织和运输材料和设备等。
2. 施工方案施工方案需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优化精简,通过合理安排施工队伍、设备和材料等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期间。
3. 材料选择材料的选用非常重要。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加固处理方案所需的材料种类、质量等,使加固处理得到认可效果。
四、加固后的检测在进行地基基础加固处理后,需要再次对建筑物进行检测,以检测加固处理是否真正起到了加固效果。
在检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检测数据的准确性2. 检测资料的完整性3. 检测工作的及时性4. 检测人员的专业性通过再次检测,可以确保加固处理后的建筑物安全可靠。
房屋地基基础的加固方法

房屋地基基础的加固方法一、加大基础底面积法。
这就像是给地基的脚变大一样。
如果原来的地基基础底面积不够大,承受不住房子的重量,那就把它的底面积加大。
比如说,在原基础的周边再浇筑一圈混凝土,让它能有更大的面积去“踩”在土地上,这样就能分担房子的重量啦。
就像一个人原来站在小木板上,容易陷下去,现在换了个大木板,就稳多啦。
不过这个方法得注意和原基础的连接要牢固哦,不然就像新鞋和旧鞋带子没系紧一样,起不到作用。
二、锚杆静压桩法。
这个方法有点酷呢。
就像给地基打小桩子来支撑房子。
先在基础上打孔,然后把锚杆放进去,再把预制好的桩通过锚杆的压力压到地下。
这些桩就像一个个小卫士,深深地扎进土里,给地基增加力量。
它的好处是施工的时候噪音比较小,对周围的影响也不大。
就像悄悄地给地基做个小手术,让它变得更强壮。
而且这种方法对于一些已经有一定沉降的房屋地基加固效果很不错哦。
三、树根桩法。
听到这个名字是不是很有趣呀?这种桩就像树根一样,在地基里扎根。
它是一种小直径的钻孔灌注桩。
施工的时候先钻孔,然后放入钢筋,再灌注混凝土。
这些树根桩可以和原地基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复合地基。
就像给地基里种了好多能支撑房子的“树根”,让地基变得更加稳固。
这种方法适合在一些空间比较小的地方使用,就像在小角落里也能施展它的加固魔法。
四、注浆加固法。
这就像是给地基打针输液呢。
通过钻孔把浆液注入到地基土里面。
浆液可以填充地基土中的空隙,让土变得更密实。
就像把松散的沙子通过胶水粘在一起一样。
如果地基土比较松软,这个方法就很有用啦。
而且注浆的材料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地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比如水泥浆、化学浆液等。
不过注浆的时候要控制好压力和注浆量,不然就像打针打多了或者少了一样,效果就不好啦。
房屋地基基础加固可是很重要的事情呢,关系到我们住得安不安全,舒不舒服。
如果发现房子有地基方面的问题,一定要找专业的人员来处理哦,可不能自己瞎捣鼓,毕竟房子是我们温暖的小窝呀。
基础、梁板加固方案

基础、梁板加固方案一、基础加固方案。
1. 问题分析。
咱这基础啊,就像房子的脚,要是脚不稳,房子肯定出问题。
现在发现基础有点不够结实,可能是因为地基土的承载能力下降了,或者当初设计的时候就有点保守。
就好比一个人本来能挑100斤,结果你只让他准备挑80斤,现在东西变多了,他就有点吃力了。
2. 加固方法。
增大基础底面积。
这就像是给基础的脚穿大一点的鞋子。
我们在原来基础的周边再浇筑一圈混凝土,把基础的面积扩大。
施工的时候呢,得先把周围的土挖开,挖到合适的深度,然后把钢筋网放好,再浇上混凝土。
这钢筋网就像是给新的“鞋子”加了骨架,让它更结实。
锚杆静压桩加固。
这个方法有点像给基础打小拐杖。
我们在基础上打孔,然后把桩通过压力压进去。
这些桩就像拐杖一样,把基础承受的力分散到更深的地基土里。
在施工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压力,别把桩压坏了,也得保证桩的垂直度,就像拐杖得站直了才能起到支撑作用。
3. 施工步骤。
先进行现场勘查,看看基础的具体情况,哪里需要重点加固,哪里可以稍微轻点。
这就好比医生看病,先得全面检查一下。
按照设计要求准备好材料,像钢筋、混凝土这些。
材料质量可得把好关,就像做菜,材料不好,做出来的菜肯定也不好吃。
开始施工,不管是增大底面积还是打锚杆静压桩,都得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来。
施工过程中还要随时检查,就像考试的时候要检查有没有做错的地方一样。
4. 注意事项。
安全第一啊,工人在挖基础周边的土的时候,得防止土坡坍塌。
这就像在河边走路,得小心别掉下去了。
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面要处理好,不然它们俩闹别扭,不团结,加固效果就不好了。
可以把老混凝土表面凿毛,然后冲洗干净,就像两个人交朋友之前得先互相了解、互相接受。
二、梁板加固方案。
1. 问题分析。
梁板就像房子的脊梁和骨架,如果梁板有问题,房子的结构可就危险了。
可能是因为梁板承受的荷载变大了,比如说上面又加了很多东西;或者是当初梁板本身就有点小毛病,像混凝土浇筑的时候没捣鼓均匀,有蜂窝麻面啥的。
地基基础灌浆加固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我国某城市,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8层,总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
地基基础采用桩基础,桩径为500mm,桩长根据地质情况设计。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部分地基存在软土、松散土层,为了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决定对地基进行灌浆加固处理。
二、施工目的1. 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满足建筑物的荷载要求。
2. 增强地基的稳定性,防止地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
3. 提高地基的抗渗性能,防止地下水对地基的侵蚀。
三、施工方法1. 灌浆材料选择- 灌浆材料应选用具有良好流动性和稳定性的水泥浆或水泥-水玻璃浆。
- 水泥浆配比:水泥:水=1:1,水玻璃:水=1:0.5。
2. 灌浆工艺- 采用单孔灌浆工艺,每个桩孔独立进行灌浆。
- 灌浆前,先对桩孔进行清孔,清除孔内杂物。
- 采用分段灌浆法,将桩孔分为若干段,每段长度约为3-5米。
- 灌浆时,先进行低压灌浆,待浆液稳定后,再进行高压灌浆。
- 灌浆压力控制在0.5-1.0MPa之间。
3. 灌浆设备- 灌浆泵:选用高压灌浆泵,确保灌浆压力稳定。
- 灌浆管:选用耐压、耐磨的灌浆管,防止灌浆过程中管道损坏。
- 灌浆罐:选用容积适当的灌浆罐,确保灌浆材料的供应。
四、施工步骤1. 前期准备- 对施工现场进行平整,确保灌浆设备能够正常运转。
- 检查桩孔位置、深度和直径,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 对灌浆材料进行检验,确保质量合格。
2. 桩孔清孔- 使用振动锤或钻机将桩孔内的土石清除干净。
- 清孔后,检查孔底沉渣厚度,确保不超过规定要求。
3. 灌浆施工- 将灌浆管插入桩孔,连接灌浆泵和灌浆罐。
- 进行低压灌浆,观察灌浆压力和灌浆量,确保灌浆效果。
- 当灌浆压力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高压灌浆,直至灌浆量不再增加。
- 灌浆结束后,将灌浆管拔出,用砂袋封堵桩孔。
4. 灌浆质量检查- 灌浆结束后,进行灌浆质量检查,包括灌浆压力、灌浆量和灌浆效果。
- 如发现灌浆效果不佳,应及时进行补灌或返工处理。
水泥地基加固方案

水泥地基加固方案一、前言。
咱们这水泥地基要是有点不结实,就像人缺钙似的,得补补。
这加固方案就好比是给地基开个“强身健体”的方子。
二、地基现状分析。
1. 查看裂缝。
先得像个侦探一样,在地基周围仔细瞅瞅有没有裂缝。
要是有小裂缝,就像地基在偷偷跟我们说“我有点累,快撑不住啦”。
这裂缝可能是因为地基下面的土有沉降,或者是当初水泥浇筑的时候没捣鼓好。
量一量裂缝的宽度和长度,要是裂缝很窄,就像小伤口,还比较好处理;要是又宽又长,那问题就有点大喽。
2. 检测沉降。
用一些专业的小仪器(水准仪啥的)来看看地基有没有沉降。
要是有的地方下沉了,那就说明这一块的地基压力太大,或者下面的土被压得太紧实了,像被挤扁的海绵一样。
三、加固方法。
# (一)增大基础底面积法。
1. 原理。
这就好比给地基穿上一双大鞋子。
地基的底面积大了,它承受上面房子或者其他东西的压力就会变小,就像把一个人的重量分散到更大的面积上,脚就不会那么疼啦。
2. 施工步骤。
先把地基周围的土挖开一些,小心别把地基本身给弄伤了,就像给病人做手术前要小心消毒一样。
在原有的地基周边支上模板,模板要支得稳稳当当的,就像给新鞋子做个合适的鞋模。
然后往模板里浇筑新的水泥,新水泥要和原来的地基好好结合,就像新鞋和脚要贴合一样。
可以在新旧水泥的结合面上做点小处理,比如弄点粗糙面或者用点粘结剂,这样它们就能紧紧抱在一起啦。
# (二)锚杆静压桩法。
1. 原理。
这个方法就像是给地基打几个小拐杖。
通过在地基里打桩,桩就可以把上面的压力传递到更深更结实的土层里去,就像拐杖把人的重量传到地面上一样。
2. 施工步骤。
先在地基上确定好打桩的位置,就像给拐杖找个合适的落脚点。
然后用专门的机器把桩慢慢压进地基里,压桩的时候要注意速度和力度,不能太猛,不然桩可能会歪掉,就像拐杖插歪了可不行。
在桩压到合适的深度后,把桩和地基固定在一起,可以用一些连接件或者浇筑点水泥,让它们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
# (三)注浆加固法。
地基基础加固处理方案

地基基础加固处理方案一、施工前准备工作1.确定加固的区域和范围,进行地质勘探和测试,以了解地层情况和地基的承载能力。
2.对地基进行摸底检查,确定地基的状况以及是否存在沉降或倾斜问题。
3.根据地基的情况和加固需求,确定采用的加固方法和材料。
二、加固方法选择1.增加地基承载能力:可以采用钢铁加固板、钢筋混凝土或纤维加固材料等,将其加入到原有的地基中,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2.固结地基:通过注浆、碾压和搅拌灌注桩等方法,将胶结材料或混凝土注入到地基中,以固结地基并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3.增加地基稳定性:可以采取土木工程的方法,如加固土墙、搭建护岸等,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防止土体流失和地基倾斜。
三、具体加固方案设计1.桩基加固:针对地基较松散或承载能力较弱的情况,可以采用打桩的方法,将混凝土桩或钢筋混凝土桩打入地基中,并与建筑物的基础连接,以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2.地基搅拌灌注桩加固:对于地基较松散的区域,可以采用搅拌灌注桩的方法。
首先在地基中打孔,然后通过搅拌机将水泥、砂浆等材料与土壤混合后灌入孔内,并与地基形成一体化结构,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土墙加固:适用于地基较松散或土质较差的情况。
可以采用挖掘地基边坡,修改为坡度稳定的土墙形式,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并防止土体流失。
4.注浆加固:适用于地基有裂隙或存在部分沉降的情况。
可以将胶结材料注入到地基中,填充裂隙并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四、施工操作步骤1.清理地基表面的杂物和积水。
2.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具体施工步骤根据加固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3.加固完毕后进行检测和验收,确保加固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以上是一个地基基础加固处理方案的例子,具体方案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和技术,确保施工质量,以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基基础加固处理方案摘要:结合工程实例,对地基基础加固的前后两种处理方案,即压力灌浆加固和静力压桩加固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对如何选择最合适的处理方案作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基础加固压力灌浆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迅速发展,建筑工程质量逐年提高,但工程质量事故还时有发生,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损失。
这是由于各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不同,土层分布、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不同,既使同一建筑场地,往往土质也不均匀,在进行工程勘察、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如果对地基条件掌握不全,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这些都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因此,准确分析事故,合理地处理事故,是当前建筑业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目前对已建建筑物的加固处理的方法有许多种,但常用的有以下两种:(1) 灌浆加固:用钻机在基础上成孔至要加固的土层,然后用高压灌浆设备将配制好的水泥化学浆液灌入地层,通过劈裂、挤压作用,使土层与浆液产生物理化学反应而胶结,从而达到改善土体结构和性能的目的,提高土体的强度。
(2)静力压桩加固:利用建筑物的承重柱重力作为反力,通过一套液(油)压设备,把预制桩分节压入土中,上下节桩接驳用预埋角铁焊接。
压桩由液压控制,当压力达设计荷载并基本满足计划桩长要求时则终桩,终桩时的单桩承载力可直接从压桩设备的仪表中反映出来。
终桩后将压入桩的桩头钢筋与原基础钢筋焊接,并浇注砼承台与基础连为一体,从而将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桩直接传递到坚硬土层。
(2) 毫无疑问,已建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无论是采取灌浆加固还是静力压桩加固,都会给工程造成一定的损失,此时应考虑的是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 工程实例1.1工程概况鹤山市某厂房为一幢高四层,框架结构的建筑物,长55.0m,宽15.0m,占地面积825m2,原设计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由于场地工程地质情况复杂,厂房中段和东段分别分布有一层厚为3~6m和7~9m的流塑状淤泥,使建筑区内部分地段挖孔桩方案无法实施,而改用条形基础下的砂垫层方案(垫层厚度1.00m),而西段淤泥层较薄(厚1~2m),却浇注了16条桩柱,于是同一建筑物采用了两种在受力和变形方面完全不同的基础型式。
厂房于1992年10月建成,使用期间发现不均匀沉降,导致厂房结构出现严重拉裂和剪切破坏,危及安全使用。
1.2场地工程地质概况经对厂房场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其地层结构在揭露深度2 内由上至下依次为:(1)填土:浅*,土质松软,层厚0.79~2.00m。
(2)粉质粘土:灰~灰*,上部0.40~0.60m为耕土,软塑,N=2击,fk=80~90kPa。
(3)淤泥(泥炭土):黑褐色,局部夹粉土,流塑,N=1~2击,fk=40~60kPa,层厚0.00~7.87m,层面埋深1.00~3.75m。
(4)花岗岩风化坡积土;土性为砂质粘性土,灰白、浅*,含中粗砾,可塑,N=5~13击,fk=100~230kPa,层厚1.70~7.30m,层面埋深2.10~9.07m。
(5)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土性为砂质粘性土,浅黄褐色,含中粗砂,可塑~硬塑,N=13~24击,fk=230~320kPa,层厚2.90~9.00m,层面埋深4.00~12.26m。
(6)强风化花岗岩:N>50击,层面埋深8.17~22.68m。
1.3 沉降原因分析(1) 地质因素:据钻探揭露,厂房建造在一条山坡冲沟的边麓地段,地下水丰富,水位埋深约0.30m,淤泥(含腐木)等软土的分布极不均匀,层厚由西向东递增,这是造成厂房不均匀沉降的客观因素。
(2) 结构因素:同一栋厂房,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基础型式,地质条件较好的西段,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桩端支承在坚硬状的残积土层里,而地质条件极差的东段,则采用了条形基础下的砂垫层,垫层厚仅1.0m,未作压密处理。
根据推算,采用桩基础的最终下沉量仅为1.4mm(设桩长10m,进入坚硬状土层),而采用条形基础下砂垫层处理的基础经推算仍有200mm的沉降量,条形基础的刚度起不到变形(沉降)调节作用,因此导致厂房的不均匀沉降,影响到厂房的安全使用,所以必须尽快处理。
2加固方案为确保该厂房的安全使用,对该建筑物的处理宜把上部结构的加固和地基的处理结合起来进行。
先处理地基,以控制地基的继续沉降,后加固上部结构。
根据钻探和变形测量资料显示,对厂房地基的加固可采用压力灌浆补强和静力压桩等方法,但根据业主的要求以不影响生产为原则,同时受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决定采用压力灌浆加固法。
压力灌浆加固本次加固目的旨在通过浆体的渗压改善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压缩(变形)模量,逐渐减少地基的沉降量,以满足厂房的使用要求。
2.1.1 机理以一定的液压,将水泥和化学浆通过双液管注入土中,并使之迅速凝固,同时对软土进行割裂、扩散挤压和充填,并伴随一定的物理化学作用,一方面促使浆体,在软土中形成脉状充填;另一方面又使软土产生压缩和脱水固结,从而达到加固的目的。
2.1.2 工艺流程制浆→成孔下管→液压注浆→割裂→挤压与充填→固结。
2.1.3 技术措施灌浆孔的布置:按每根柱位的四周布置4个孔,孔距1.5~1.9m不等,加固深度4.0~10.5m,深孔底部进入残积土层。
注浆采用低压、慢灌、多量工艺,以便注入较多的浆体。
重复注浆:在软土较厚的孔段,为增强注浆效果,往往在第一次注浆中,使之在一定浆压作用的范围内形成一道不规则的帷幕,再冲洗灌浆孔进行二次注浆,使浆液充分而有效的充填。
先下后上或先上后下分层注浆:先下后上是成孔后浆液浆管下落至孔底,并由孔底开始注浆,而后一边注浆一边上拔灌浆管,使浆液从孔底开始扩散,以利于加固软土;先上后下是从基础底板深度开始注浆,而后逐渐向孔底延伸,先使砂垫层获得有效的加固。
4style="WORD-BREAK: break-all"> 2.1.4 施工效果分析灌浆前期的沉降情况:据了解,厂房于1992年10月建成,施工期间,施工单位自测最大沉降为80.00mm,交付使用后观测只是间断进行:1993年2月21日~6月1日,测得最大沉降为15.00mm,据此分析,该厂房在灌浆前期最大沉降量累计已达100.00mm。
另据观测,伸缩缝的顶部(天面)间距已明显拉开,部分柱位的梁、板、墙均已出现裂缝。
灌浆施工期的沉降:据观测(共44d),24号柱基沉降40.08mm,25号柱基34.77mm,26号柱基30.53mm。
此间,由于灌浆施工导致地基应力释放,沉降有所加大。
灌浆后期的沉降:据观测(历时14个月),其中24号柱基沉降28.93mm(日平均2.07mm),25号柱基39.22mm(月平均2.80mm),26号柱基45.64mm(月平均3.26mm),上述数据说明:经化学灌浆处理后,柱基的沉降得到了缓解,但基础的后期下沉仍未得到最终稳定,为确保厂房的安全使用,必须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2.2 静力压桩加固法基于以上原因分析,这次采取的加固方案必须行之有效、一步到位、不得返工,最终选择“静力桩托换”进行加固。
2.2.1 机理通过一套油压设备,将预制桩分节(每节2.0~3.0m)压入土中,节与节用预埋角铁焊接,预制桩为250mm×250mm的方桩,预估桩长15m,压桩由液压控制,压桩荷载控制在4 5~55MPa之间,当桩压至预定深度并达到设计贯入度之压力时,其沉降控制标准为压桩荷载保持50MPa,每隔5min冲击一次,共冲击三次,下沉量≤3mm,并需稳定1h,做好记录,最终允许下沉量≤1mm。
桩压完后将桩与原基础承台连接起来,将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桩基传递到坚硬状残积土中。
2.2.2 设计技术参数最大压力1000kN,单桩承载力550~900kN,预制方桩尺寸250mm×250mm,混凝土强度C30,压桩速度2cm/s,压桩桩位和受力轴线允许偏位100mm,接桩处桩轴线倾斜度<1%。
2.2.3 施工工序在设计桩位处开挖压桩基坑,利用安装在柱上的反力钢夹提供反力用压桩机压桩,待每个承台的静压桩都压完后,将预制桩与原承台连结成一体,由预制桩承担结构荷载。
施工过程中用水准仪进行跟踪施工观测,控制柱的升降量为±1mm。
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场地的地下水较丰富,要用抽水泵进行抽水才能进行地下作业,但在抽水过程中,经水准仪监测,发现柱的沉降速率加快(0.50mm/h),立即停止抽水。
后经研究,要求抽水前须对该柱进行卸荷处理,以免桩基础产生附加沉降,确保厂房安全。
即将该柱的上部卸荷,通过卸荷装置传递到柱周(半径约3.0m)的土体上,共同分担上部荷载,待该柱处理完毕3d后,即混凝土基本凝固后拆除卸荷装置,经卸荷处理的柱,6~8d内,未发现明显沉降变化,说明卸荷处理效果显著。
2.2.4 施工效果监控加固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厂房的安全动作,为检验加固效果,主要采取的措施是沉降观测,其成果也是本工程竣工验收的主要技术依据。
本次加固处理对沉降值的质量指标定为:被加固的柱位其施工期间的沉降值在正常情况下累计≤10mm(指开工至施工结束),竣工后的沉降量应满足≤2mm/月,凡满足此质量指标者,均可判定为达到了加固效果。
据施工后的观测资料显示,竣工后第一次(33d)的沉降观测,测得最大沉降量为-1.7mm,满足加固后沉降值<2mm/月的质量指标,达到了加固的预期效果,质量良好。
3结论:目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压力灌浆加固法是一种投资相对较少,快速而又有效的方法;而静压桩加固法则被认为是投资大且工期长,但却很可靠的一种地基基础加固方法。
但对于本工程的条形基础,由于其宽度有限,条基上承受上部荷载的作用,对土层产生附加应力,而条基外的土层仍为天然土层,不受外加荷载的作用,为小应力区。
灌浆时,在高压的驱动下,浆液将沿应力薄弱区(带)进行劈裂扩散,因此,在本工程的条基下进行注浆,浆液将对条基下的土体改善作用受到限制,浆液将会跑漏到条基外的软弱土层中。
加固后的地基,虽然获得部分改善,但其受力压缩层仍然是条基下的砂垫层和软土层,地基的沉降不能完全得到控制,变形仍会继续发展,效果不会很明显。
而静力压桩加固法是将桩压至地基中的硬塑状态的砂质粘性土层中,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桩直接转移到深部,由坚硬状态的土层承受,这样条基下的砂垫层和软土层地基处于释荷状态,而桩的受力和传力直接,压桩时单桩承载力值可直接从压桩机的仪表中反映,地基变形最终可以得到控制,故处理效果明显。
因此,遇到实际问题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采取加固措施前应从技术可行、质量可靠、安全稳妥、经济合理四个方面作综合分析,选出最优方案,否则将会使问题越来越复杂,造成的损失也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