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民族舞教案

民间民族舞教案

一、课题类型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

二、课时

4课时

三、教具

舞蹈碟片、DVD

四、教学目的

通过对藏族民间舞典型风格动作的学习、分析总结、传授,使学生从形态入手,再进入对神态的初步了解和掌握,加强对民族舞蹈的了解与热爱。

通过对藏族民间舞踢踏、弦子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它们的艺术特色。从风格和动感上了解和掌握踢踏、弦子的韵律感和审美特征。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颤膝

六、教学方法

1、

2、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视频展示教学

七、教学过程

复习基本素质训练检查

1、身体的软开度

2、身韵练习

3、直立半脚尖、小跳练习

藏族舞蹈的简单介绍

藏族舞蹈是藏族民族舞蹈的总括名称。藏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并与汉族舞蹈文化及周边民族国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西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文化。

较常见的藏族舞蹈有弦子、锅庄、踢踏等。藏族舞蹈的特点有:“颤”、“开”、“顺”、“左”、“绕”是各种不同藏族舞蹈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的舞蹈的美学概念。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为“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步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十二种基本步伐。

藏族舞蹈上肢动作类

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齐眉晃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

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

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踢踏类

基本动作的要求和做法:

1、碎踏

规格及要领:双脚全脚交替踏步,双膝颤动,踏脚节奏

均匀.可进、退、转体。动作短句:2/中速

准备: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进。

[2]-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退。

[3]-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七点方向。身体由外及里“抹”。

5-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五点方向。身体由外及里“摊”。

[4]-反复[3]-8的动作。身体对三、一点方向。

2、颤踏

规格及要领:弱拍双膝下沉,动作腿重拍踏地伸直膝盖颤动,

同时抬起另一只腿。动作时,踏地与抬起另一只腿同步,颤时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

动作短句:2/中速

准备: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6右脚“颤踏”,同时左转腰,里“横向规格及要领摆手”。 -8: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原地左右“碎踏”两步。外“横向摆手”。

[2]-8:做[1]-8反向动作。

[3]-4:做[1]-8动作。

5-8:做[2]-8动作。。

[4]-8:反复[3]-8动作。

3.

抬踏颤

规格及要领:弱拍双膝下沉,同时抬起前脚掌,重拍膝关节带动,踝关节发力,脚掌快速击打地面,颤膝,可双脚亦可单脚做。

动作短句:2/中速

准备: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8:保持基本体态,原地双脚“抬踏颤”一次。

[2]-2:保持基本体态,原地右脚“抬踏颤”一次。

3-4:做1-2方向动作。

5-8:做1-4反复动作。

[3]-2:原地右、左脚“抬踏颤”各一次。

3-8:反复1-2动作。

[4]-8:原地右、左交替“抬踏颤”八次。

4、吸颤步

动作规格及要领:动作腿吸腿时,支撑腿蹭踮颤膝一次,再落脚“碎踏”两次。注意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

动作短句:2/中速

准备: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2:左“吸颤步”进,右“前后摆手”。

3-4:做1-2反向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