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4章 第1节 太阳和月球教案2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4.1 认识太阳和月球(2)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浙教版

认识太阳和月球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月球表面的特殊地貌及表面状况。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独立思维能力。
3.知道人类对月球探索的历程,激发爱国热情,激发探月渴望【重点难点】月球表面的特殊地貌及表面状况【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先学1.你听到过哪些关于月球的传说?学到过哪些关于月球的诗词?2. _______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为何月球体积比太阳小得多,但看起来却大小相似呢?3. 假设有一架每小时能飞1000千米的飞行器,从地球飞到月球要多少天?4. 月球本身_________,太阳照亮的月面也是明暗相间,亮区是_______,称为_______,暗区是_____________,称为______。
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_________,即月坑。
5.请你更多地写出月球不同于地球的景观,并分析原因:二、生生合作交流展示活动一: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已经踏上了月球,下面就来看一下登月实录和图片,然后一起来讨论月球表面是怎么样的?活动二:人到了月球和人在地球比,会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活动三:了解人类探月历程。
三、师生合作疑难解惑月球表面的特殊地貌及表面状况四、真情体验自主提升1.月球表面较暗和较亮的部分分别是月球上的 ( )A.平原、低地,月海 B.冰川,山脉、高原C.平原、低地,山脉、高原 D.月海,环形山2.月球的直径约为太阳的1/400,但从地球上看大小却差不多,其原因是( )A.月球和太阳的亮度相似 B.月球和太阳离地球都太遥远了C.月球离地球比太阳离地球近多了 D.月球和太阳都是球体3.我国探月工程的计划之一是向月球发射月球车,以进一步探明月球的基本概况。
以下有关月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球白天不能发光,晚上能发光 B.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被称为月海C.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撞击月球表面可形成环形山D.月球表面除岩石及其碎屑外还有空气,但没有水4.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月球上总是有一半的地方看不到太阳 B.月球上没有大气层C.月球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远 D.月球上众多的环形山阻挡了太阳光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距太阳较近时,温度高达l27℃,较远时温度则降到—l83℃B.如果月球有和地球同样的大气层,月球上的环形山会比实际少C.月球没有大气层,故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是轻飘飘的D.月球上看到的天空比地球上的更蓝一些6.下面关于月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月球上没有水和空气;②月球上有生命;③物体在月球上会变得很轻;④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达300℃;⑤月球上听不到声音;⑥月球本身会发光A. ①②③④B. ③④⑤⑥C. 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7.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在科技人员的控制下,“嫦娥一号”准确落于月球南纬l.50°、东经52.36°的预定撞击点。
4.1太阳与月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方案之前,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1.学生层次
本节课面向的是七年级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同时,他们对宇宙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探索未知的世界。此外,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探索宇宙奥秘的课题具有较高的兴趣。
3.行为习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对科学学习有强烈的兴趣和热情,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有的学生可能对科学学习较为冷淡,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另外,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可能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此外,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有所不同,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培养。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太阳和月球,巩固和扩展学生已有的宇宙知识。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科学交流。通过学习太阳与月球的相关知识,学生将培养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去解决问题。在探究太阳和月球的过程中,学生将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同时,学生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在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将提高自己的科学表达和沟通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科学成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科普书籍: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太阳和月球的科普书籍,如《太阳的故事》、《月球的秘密》等,以加深对太阳和月球的了解。
4-1太阳和月球(讲义)-2023-2024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讲义(浙教版)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1节太阳和月球【知识点分析】一.太阳1.特征: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0C,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0C。
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2.作用: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3.太阳的内部结构: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4.太阳活动:太阳表面经常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通称为太阳活动。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1)太阳黑子: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2)耀斑: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
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3)太阳活动周期: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
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1周,从2009年开始为第24周。
二.月球1.特征: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大约是地球的3/11,太阳的1/400。
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
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2.位置: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3.月陆月海环形山: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平均高差为2~3千米。
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即月坑。
这是一种环形降起的低洼地形。
月球的正面直径大于1千米的环形山有33000个以上。
研究表明,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一些是由月球上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的。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4.1.2太阳和月球 导学案

七年级科学(下) 编号:040102 主备:祝小平使用时间:2014年5月23日姓名:七年级科学下册§4.1.2太阳和月球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实现以下目标:1、了解月球的大小、状况和环形山。
2、知道人类飞行太空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测。
3、会利用月球的知识对各种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
【教学重难点】月球的概况、月球的表面形态。
【课前预学、课中交流】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距地球。
2、月球本身,我们看到的是太阳照亮的明面。
月球表面明暗相间,明亮的部分是,叫;阴暗的部分是,叫,月球表面有许多的,大体上是陨石撞击月面和火山活动的产物。
3、月球对地球的影响()A、夜间照明B、月相的变化用来计时依据C、潮汐现象,相互引力吸引D、月球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发现已有60多种4、根据你的多方面了解,如果带你到月球上去,你觉能看到哪些现象,不能看到哪些现象,为什么?【合作与交流】1、根据所学知识,请你给月球建立一个档案。
最好用表格形式,可以添加列数。
1、2、3、4、5、6、7、8、2、月球与人类有哪些联系?3、可以如何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4、参照图4-9,说明了月球上的什么情况?如果人要住到月球上去,需要哪些条件支持?5、月球上明亮的部分是、黑暗的部分是,为什么?6、如果要你设计宇航服,你应该考虑到哪些问题,你的宇航应该具有哪些特征?1【拓展提升】谈谈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补充材料】1、月球为什么始终用一面对着地球?答:月球自转方向与它绕地球公转的方向相同,它自转周期也与它公转周期相同,即同步自转。
2、你能说出月球表面的景观与地球有哪些不同?答:在月球表面物体会变得很轻;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达300℃,在月球上听不见声音;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陨石坑环形山。
美国宇航局对外公布“重返月球”计划,其核心目标是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并以此为跳板,为人类登陆火星甚至探索更遥远的太空做准备。
俄罗斯计划2025年前让宇航员登月,并随后在月球建立永久性基地。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四章第一节太阳和月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太阳和月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有关太阳的概况(如太阳大小、温度、太阳活动);了解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知道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了解人类发现太阳结构和太阳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和对事物认知的规律。
3、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人类发现太阳结构和太阳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学会辩证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全方位立体的影响,让学生明白科技发展的影响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对天文观的科学理解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太阳的结构和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
难点:太阳结构的认识和太阳活动三、【教学过程】【导入】名句导入师:这里的“星星”指的是什么?学生:绝大多数是恒星。
师:在这浩瀚的宇宙中,有了星星的点缀,才会变得如此之绚丽。
我们居住的地球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颗行星,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恒星是哪一颗?学生:太阳。
老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解下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活动一】请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下自己心中的太阳,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其特点。
老师归纳总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描述太阳:质量、体积、温度、日地距离。
太阳的体积:介绍太阳的直径、体积。
太阳真的大么?学生:大。
老师:可我觉得一点都不大,将太阳直径和银河系的直径相比较,太阳小的多。
银河系与宇宙相比较,银河系占了宇宙的几千亿分之一。
在通过美国巨星强森和小李子相比较,强森和奥尼尔相比较,让学生学会辩证的思考问题。
大和小是相对的。
【太阳概况】太阳的质量:老师:请学生讲述一下宇宙的发展史。
学生: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老师:从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再到布鲁诺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人们对自然的认知发生了巨大改变,依靠的是人们敢于质疑前人的结论,敢于探索,敢于挑战权威,甚至人们为了追求科学真理,而被活活烧死,比如布鲁诺。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4.1《太阳和月球》教案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4.1《太阳和月球》教案《太阳和月球》指导教学书主备人:审核人:初一备课组教学目标认知目标a、80%了解太阳的大小、温度和太阳活动,知道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b、80%了解月球的大小、表面和环形山。
C、70%知道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测。
教学重难点重点:太阳和月球的大小,太阳活动和月球表面及环形山难点: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手段多媒体、小黑板等。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个人复备一、情感调节图片:在宇宙中,和地球最亲密的两个‘‘朋友’’是什么呢?二、目标展示三、新课学习(一)自学一自学内容:P127-129“太阳”(5分钟)自学提示:1、找出太阳的直径大小,表面温度,中心温度,日地距离。
2、找出太阳的大气层结构。
3、什么是太阳活动,有哪些太阳活动?分别发生在太阳的哪些部位呢?知者加速:思考:假如没有太阳,地球将是什么样子?生活中,太阳能的应用例子(二)互帮一•提示:时间5分钟。
起立交流。
1、太阳的直径大小,表面温度,中心温度,日地距离。
2、太阳的大气层结构。
3、什么是太阳活动,有哪些太阳活动?分别发生在太阳的哪些部位呢?(三)释疑一老师解决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和老师觉得需要讲解的内容。
讲解内容预测:太阳(四)自学二自学内容:P129-131(5分钟)自学提示:1、了解月球的大小、表面特点及环形山形成的原因2、阅读图4-7,找出月面景观和地球有什么不同?3、了解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测。
知者加速:飞行器每小时能飞1000千米,从地球飞到月球要多少天?(五)互帮二提示:时间5分钟。
起立交流。
1.月球的直径约为太阳的_____,但看上去大小却是相似,原因是_____2.月球表面明亮部分的地形是_____,阴暗部分的地形是_____分别称为____、______.3.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__.4.议一议:月面景观和地球有什么不同?(六)释疑二老师解决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和老师觉得需要讲解的内容。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学案:4.1太阳和月球(2)

【学习目标】1.知道月球外表的特殊地貌及外表状况。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独立思维能力。
3.知道人类对月球探索的历程,激发爱国热情,激发探月渴望。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月球的大小、状况和环形山。
难点:月球外表状况与地球不同的原因。
【课前自学】〔阅读课本P129-132页〕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____________,月球本身_____发光。
2、月球外表明暗相间,亮区是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 暗区是________或________等低陷地带,被称为________.3、月球外表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被称为________ ,即月坑。
这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地形。
研究说明,环形山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月球早期受________频繁撞击外表形成,也有一些是由月球是古老的___________形成。
4、在月球外表,物体所受的重力只有地球的_____,月球外表的昼夜温差达______℃,月球上没有______、______、______。
5、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美国宇航员____________ ,中国已成功发射了“_________〞系列飞船和“_______〞系列卫星。
【合作学习】1、观看视频、图片,月球外表最引人注目的是,猜想它形成的原因有哪些?2、计算:假设有一架每小时能飞1000千米的飞行器,从地球飞到月球要多少小时,约多少天? (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3、写出月球不同于地球的景观,并分析原因。
4、思考与讨论:如果将来你们有时机去登月,并准备在月球上生活一段时间,你认为要做哪些准备?【课堂小结】1231.月球景观和地球景观相似的是 〔 〕A.有天气现象B.有碧海蓝天C.有日光、彩虹D.有平原、高原、山2.以下现象可能在月球上发生的是〔 〕A.流星现象 B.听播送中的音乐 C.看书 D.下雪3.月球的直径约为太阳的1/400,但看上去大小却相似,原因是〔 〕4.月球外表状况最显著的特征是〔 〕5.以下物质中,月球上存在的是〔 〕6.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正确的选项是〔 〕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只有陨石的撞击声打破了月球的寂静。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太阳和月球》PPT教学课件(第2课时),共22页

课堂小结
月球
概况
表面形态:月陆、月海、环形山
宇宙环境:没有空气、没有水、 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
探索月球
课堂练习
1.月球看上去和太阳大小差不多,主要原因是( D )
A.两者体积差不多
B.两者质量差不多
但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布满了大 大小小的环形山。
三、人类登月 月球是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站
我国也在致力于登月技术的研究,已经成功发射了“神舟” 系列飞船和“嫦娥”系列人造卫星 2004年,“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 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
C.各人的视觉差异
D.距离地球的远近差异
2.月球上环形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C )
A.月球上火山喷发形成
B.雨水冲刷而形成
C.陨石撞击而形成的陨石坑 D.月球形成过程中逐步形成
3.下列对发生在月球上的现象的叙述,不可信的是( D ) A.人人都是跳高冠军 B.人受到的重力会变小 C.说话声音听不见 D.遍地沙尘满天飞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升空,顺利进入地月转 移轨道。
2013年12月14日,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号成功软着陆于月球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背面的预选着陆 区,月球车“玉兔二号”到达月面开始巡逻探测
阅读
• 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是聪明的中国人--明朝的万 户。14世纪末期,明朝的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 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2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飞起。不幸火箭爆炸, 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和月亮
【教学内容】
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第1节。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月球的大小、状况和环形山。
②知道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索。
⑵过程与方法:
学生收集有关太阳、月亮的文字、图片、动画、影视材料。
鼓励学生试写科幻故事,并找机会展示学生的成果。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月球表面的状况及成因
②教学难点:月球表面状况的成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以前一定听说过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砍树等。
传说月球上有一棵树,树下有一只玉兔,那月球上到底是怎么样的呢?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已经踏上了月球,下面就来看一下登月实录和图片,然后一起来讨论月球表面是怎么样的?人到了月球和人在地球比,会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
1、了解月球表面的状况
我们以前一定听说过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砍树等,还有什么,请同学讲讲。
传说月球上有一棵树,树下有一只玉兔,那月球上到底使怎么样的呢?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已经踏上了月球,下面就来看一下登月实录和图片,大家边看边想,然后一起来讨论月球表面是怎么样的?人到了月球和人在地球比,会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
(1)月球的形状
轨道半径:距地球 384 400千米
月球直径:3476千米质量:7.35×1022千克
(2)月球表面明暗状况
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是太阳照亮的明面
画出月球表面的月貌图(有环形山、放射状山脉、低洼高地)
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高原
阴暗的部分是:广阔的平原和低地(看上去像水域,又叫海和洋)
环形山:大体上是陨石撞击月面和火山活动的产物和地球的表面进行比较
(3)人在月球上会怎么样?
A.物体会变轻(重力小)
B.一天里要换很多衣服(没有大气,温差大)
C.听不到声音(没有大气)
D.很多环形山(没有大气保护)
小结:月球是一个没有大气,没有水,没有生命,布满环形山的荒凉世界。
如果人要住到月球上去,可能吗?需要哪些条件支持?
【讨论】开发月球
2、探测月球
(1)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A.夜间照明
B.月相的变化用来计时依据
C.潮汐现象,相互引力吸引
D.月球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发现已有60多种
(2)登月纪事
A.阅读万户与古代火箭,及人类登月大事纪
B.我们过登月技术现状,讨论是否有必要发展登月技术
C.想象一下,人类以后会对月球进行什么样的开发?
(写短文,作为作业)课后在晚上观察月亮
【板书设计】
4.1 太阳和月球(2)
2.月球:
(1)概况:
①月球是地球唯一的()
②月地距离: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
③月球直径:3476千米,约为太阳直径的()
④月球体积:约为地球的()
⑤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
(2)表面形态:
①明亮部分是(),阴暗部分是()。
②月球是一个没有大气、没有水、没有生命、布满环形山的荒凉世界。
②特点:
③(月球的质量小):物体变轻
(没有空气):昼夜温差大、听不到声音、很多环形山(陨石撞击形成)、看不到流星
(3)探索月球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