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在线调合工艺的可行性分析

合集下载

柴油调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柴油调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柴油调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范文一、项目背景与目标柴油作为重要的燃料之一,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传统柴油的燃烧产生的废气排放物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改善柴油的环境污染问题,柴油调和技术应运而生。

本项目的目标是研究柴油调和技术,探索一种改良柴油燃烧特性的方法,减少废气排放物的生成,提高柴油的燃烧效率,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分析目前,柴油调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低排放柴油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据市场调研,柴油调和技术的市场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技术可行性分析柴油调和技术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技术,已在一些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添加特定的添加剂或调节油品配方,可以改善柴油的燃烧性能,减少废气排放物的生成。

据初步研究,柴油调和技术对于改善柴油燃烧特性具有显著效果,具备较高的技术可行性。

3.经济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的经济可行性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1)生产成本:柴油调和技术的应用通常需要添加特定的添加剂或改变油品配方,这可能会增加生产成本。

但通过降低废气排放物的生成以及提高燃烧效率,可以降低燃料消耗和环境污染治理成本,从长远来看,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2)市场收益:柴油调和技术可以提供更环保的柴油燃料,因此在环保政策逐渐收紧的背景下,市场需求将持续增加。

通过打开新的市场渠道,企业可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收益。

(3)资源利用效率:改良柴油燃烧特性后,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由于柴油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燃料,提高其利用效率对于企业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上述分析,本项目具备良好的经济可行性。

三、项目实施方案本项目计划采取以下步骤进行实施:1.市场调研:深入了解柴油调和技术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分析潜在客户的需求特点和购买能力。

2.技术研发:建立研发团队,进行柴油调和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通过试验和实验室测试,优化添加剂和油品配方配比,找到最佳的柴油调和方案。

成品油罐区柴油在线调和系统的应用解析

成品油罐区柴油在线调和系统的应用解析

成品油罐区柴油在线调和系统的应用解析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明显,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对于成品油罐区柴油在线调和企业而言,为了以后更加长远的发展,降低柴油生产成本,减少柴油质量过剩是当前主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就结合某企业,分析其应用近红外分析仪在线检测技术,分析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得到的效果,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标签:成品油罐区;柴油;在线调和系统在炼油厂生产过程中成品油的调和工作是最后一道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在线调和质量没有达到规定要求,不仅导致加工成本增加,还会出现质量不合格等问题,直接威胁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以后的发展中,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企业想要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当柴油产品的标准不断升级之后密度、十六烷值、硫含量、冷滤点、凝点、馆程、闪点等都有了新的要求和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在线调和技术进行优化,下面就深入分析这一问题。

1 对调和模型的分析对于调和模型而言,其是在线优化调和技术的核心内容,生产柴油过程中该技术是优化配方和自动化生产调和的技术基础。

对于相应的控制软件而言,通过使用近红外线测量仪器,测量出油品组分数据,使用软件中经常使用的模型和配方进行调和,在此基础上对成品柴油性质数据进行计算[1],与目标质量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从得到的实际结果中进行调整,之后这种调和方法就可以保证实际调和质量与预计调和质量一致。

建立调和模型并使用的时候,需要对密度、冷滤点、凝点等指标进行控制,在調和过程中,需要经过催化和裂化,但是最终发现十六烷值、冷凝点、冷滤点、凝点等指标质量严重过剩[2],具体调和过程中这些指标的合格率有效降低,导致在炼油厂中不重视这些指标,由此可见在建立模型时这些指标的重要性也开始降低。

很多之前不受重视的指标,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不合格、卡边等问题,例如95%馏程指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3]。

2 分析对在线调和技术的优化措施在进行油品在线调和过程中,控制软件非常重要,其是整个调和优化过程中的控制指挥系统,利用该软件可以得到柴油的组分,同时还可以获取成品油的质量指标,在符合当前的质量规格下,还要制定出更加优质的调和配方,然后向控制阀发出命令,这样才能将调和中的成本降到最低[4]。

柴油在线优化调和可行性分析

柴油在线优化调和可行性分析
s s e a ia l n tm u n e r t d f r t lblndi g pr c s i r o plc t d a m p t nt y t m tc ly a d op i m i t g a e o he oi e n o e s s ve y c m ia e nd i ora . D i s li he o f m a n l e e s t ne o i i i p o c s D is lp od t e i n t n e ana e i e y i ght o l r du t . e e r uc s blnd ng i he Si op c H i n r fn r s
前 提 下 减 少 柴 油 质 量 过 剩 , 低 生 产 成 本 , 能 有 效 缓 解 公 司储 运 系 统 罐 容 紧 张 的 情 况 和 减 轻 产 品 调 和 出厂 压 力 。 降 并
关 键 词 :在 线 优 化 调 和 ; 线 分 析 系 统 ; 析 模 型 在 分
中 图分 类 号 : P 7 T 23
p od t a s s o t N o on i ns r m e s, o i u ofw a e e t oli d pt d t e lz s l r uc s t nk i h r . w lne i t u nt ptm m s t r on r s a o e o r a ie die e
A b t a t The o lblndi s t e ke r c s fp o c n r du to l n r fn r nt r rs s I nv v s sr c : i e ng i h y p o e so r du i g p o c isi e i e y e e p i e . ti ol e

柴油调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柴油调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柴油调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文档内容要求由摘要、引言、概述、原因分析、方案探讨、结论等内
容组成。

摘要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并分析柴油调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以便做出最佳
的决定。

经过四部分阐述,包括引言、概述、原因分析和方案探讨,本文
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结论,即柴油调和项目可行。

引言
柴油调和作为一项新型燃料技术,在国外已有多年的实施经验,但在
国内仍处于早期阶段。

近年来,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抬头,本项目得到了
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因此,有必要对该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以便确
定是否有必要正式立项。

概述
柴油调和作为一种新型燃料技术,它主要是将石油柴油与可再生生物
油(如蔗糖、棕榈油)混合,经过一定的处理工艺后,再进行发动机加持,以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性能,节约燃料消耗,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当前,国外政府已经开始重视该项技术,并已经实施了多种规定和措施,以促进
柴油调和的发展。

在相关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此项技术
的可行性研究,以便做出最佳决策。

原因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出柴油调和的优势:
(1)性能考虑。

柴油管道在线调合系统方案设计分析

柴油管道在线调合系统方案设计分析

关键词:柴油;管道在线调合;近红外分析;静态混合器自2010年国内第一套柴油在线调合系统在大连石化投用以来,柴油管道在线调合系统经过不断的完善与升级,近几年在国内石化行业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推广。

相对于传统的调合方式,在线调合的优点非常明确,调合成功率高,质量控制稳定,物耗和能耗均较低等。

1.某公司柴油调合概况某公司自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后,成品柴油的产量超过4000kt/a。

成品柴油直调组分较多,包括Ⅱ柴油加氢精制柴油,Ⅱ柴油加氢精制柴油,Ⅱ柴油加氢精制柴油,渣油加氢和蜡油加氢柴油,Ⅱ加氢裂化柴油,Ⅱ加氢裂化柴油,烷基苯返回油等。

柴油中间组分除加氢裂化柴油、渣油加氢和蜡油加氢柴油直接参与调合外,直馏柴油、催化柴油和焦化柴油全部经过柴油加氢精制后参与柴油调合。

柴油添加剂有抗静电剂、抗磨剂、十六烷值剂。

成品柴油种类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计划确定,有车柴、普柴、出口柴油等。

该公司柴油原有调合方式为管道调合和罐调的混合方式,在收油完成后,加剂进行循环。

添加剂的使用量由质检中心根据添加剂的品种做小试实验后,再根据现场情况计算得到。

如十六烷值改进剂,需要根据不同的添加剂品种做小试实验,然后得到单位加剂可以提升的十六烷值。

在生产过程中,收油结束后,先采样化验十六烷值后,再根据需要提升的十六烷值,计算十六烷值改进剂的添加量。

抗磨剂添加量的计算,也是针对不同的添加剂品种,通过小试实验得到合适的加剂量。

在生产中,则不需要先化验再计算添加量。

随着柴油产品的标准不断升级,控制指标等都有了新的要求和限制,原有调合方式已不能满足质量要求,下面结合该公司柴油系统流程,提出柴油管道在线调合方案。

2.调合方案在柴油调合中,除了近红外方案外,也有采用直接测量的方式,如采用倾点仪和馏程仪等,但是在实时性和多样性等方面与近红外没有可比性。

而近红外分析仪表受到预处理和油品性质的影响较大,因此对模型维护和样品的预处理(因为水对近红外光线的吸收较大,因此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也较大)要求较高。

开发柴油在线优化调合技术的可行性探讨

开发柴油在线优化调合技术的可行性探讨

开发柴油在线优化调合技术的可行性探讨
张志宏;吕涯;董月胜;潘慧
【期刊名称】《炼油技术与工程》
【年(卷),期】2011(041)002
【摘要】在总结十多年汽柴油在线优化调合技术应用情况的基础上,围绕该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纳了炼油厂在实践中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效果提出建议,指出今后推广柴油在线优化调合技术值得关注的问题.【总页数】6页(P51-56)
【作者】张志宏;吕涯;董月胜;潘慧
【作者单位】安庆实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安庆,246002;华东理工大学石油加工研究所,上海200237;安庆实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安庆,246002;华东理工大学石油加工研究所,上海20023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汽油在线优化调合技术的应用 [J], 郑友
2.柴油调合在线优化内模控制 [J], 王洪元;邬国英;赵涤之;钱积新
3.汽油在线优化调合系统的开发 [J], 张俊峰;罗雄麟;杨立勇
4.基于神经元网络模型的柴油调合rn非线性预测控制和在线优化 [J], 王洪元;郑晓文;钱积新;邬国英
5.汽油在线优化调合技术在油品储运中的应用 [J], 黄玉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VI低凝柴油调和现状分析

国VI低凝柴油调和现状分析

国VI低凝柴油调和现状分析【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VI低凝柴油调和技术的现状分析,包括国VI低凝柴油的定义、性能要求、调和技术发展历程、现状分析以及优势和局限性。

通过对调和技术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在提高燃油质量、降低尾气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调和技术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挑战,如生产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问题。

文章探讨了国VI低凝柴油调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对实际工程应用的启示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深入分析国VI低凝柴油调和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促进这一领域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国VI低凝柴油、调和技术、性能要求、发展历程、现状分析、优势、局限性、发展趋势、实际工程应用、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国VI低凝柴油是指硫含量≤10mg/kg、90%体积裂化温度≤340℃、90%体积收率温度≤360℃,且含有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和硫醇等组分的清洁低凝柴油产品。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汽车尾气排放规定的不断加严,国VI低凝柴油的研究和调和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国VI低凝柴油具有低硫、低凝点等优势,能有效减少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对改善空气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对国VI低凝柴油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了解国VI低凝柴油的定义、性能要求以及调和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对于推动国VI低凝柴油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我国国VI低凝柴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国VI低凝柴油调和技术作为燃油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国VI低凝柴油作为石油化工行业的前沿课题,具有重要的技术挑战和市场需求。

其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能有效促进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国VI低凝柴油调和技术的研究对于环保和节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燃油的燃烧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调和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调和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调和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调和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导语:国家提出了发展替代能源的宏观战略,其中甲、乙醇替代能源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凸显,它既能科学合理的利用煤炭资源优势解决石油能源短缺问题,又能有效解决环境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调和油项目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调和油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二)项目承办单位介绍(三)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介绍(四)项目主管部门介绍(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五)项目建设地点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七)项目风险控制问题(八)项目财务效益结论(九)项目社会效益结论(十)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部分调和油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调和油项目建设背景(一)地球石油资源日趋紧张(二)我国是个缺油少气、但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二、调和油项目建设必要性(一)我国的能源安全已成为迫切问题(二)发挥我国的煤炭资源优势,发展甲醇、乙醇为主要内容的替代能源,改变单一石油能源的结构三、调和油项目建设可行性(一)经济可行性(二)政策可行性(三)技术可行性(四)模式可行性(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第三部分调和油项目产品市场分析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炼油与化工REFINING AND CHEMICAL INDUSTRY第25卷摘要:柴油在线调合技术是提高柴油质量标准的有效方法。

文中以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柴油加氢脱硫改造为基础,分析了应用柴油在线调合技术生产优质柴油、改善产品结构的可行性。

关键词:国IV ;可行性;柴油调合;工艺中图分类号:TE626.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962(2014)03-0012-02柴油在线调合工艺的可行性分析冯玉晓(大庆石化公司信息技术中心,黑龙江大庆163714)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柴油质量标准已实施欧Ⅴ标准,随着国内柴油标准和国际接轨,国内柴油质量升级速度也不断加快。

2013年2月车用柴油国IV 标准颁布,规定2014年12月31日以后车用柴油全部达到国IV 标准[1]。

因此,需要通过柴油在线调合工艺来实现产品的精确控制,增加经济效益。

1项目背景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加工成本不断提高,炼化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迫切需要解决因原油供应紧张、原料来源复杂造成的混炼原油性质不稳定的问题。

研究在线油品调合技术,可以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项目目标(1)优化柴油的调合组分配方,合理利用组分油,降低调合成本。

(2)实现柴油质量的精确控制,减少质量过剩,增加经济效益。

(3)提高柴油一次调合成功率,提高调合效率,缩短调合周期。

(4)满足企业对产品结构的优化需求,如提高高牌号产品的产量。

(5)满足国家对成品油环保指标的更高要求,如升级到国Ⅴ标准。

3存在的问题目前,大庆石化公司成品柴油通过人工经验确定调合配方,采用的传统罐式循环调合方式生产。

该生产方式存在诸多弊端。

单罐调合时间长,油罐使用率低,劳动效率低,能耗高。

罐区自动化水平落后,影响调合精度控制,降低经济效益。

随着柴油标准指标的提高,调合难度进一步增大。

调合生产能耗高、油气呼吸损耗大。

4工艺流程新建130万t/a 柴油加氢装置,来处理常二线柴油和焦化柴油,装置按国Ⅴ标准设计。

2015年将对现有120万t/a 加氢精制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增加反应器和循环氢脱硫设施等,降低现有加氢精制装置空速,使其加工的常一线和催化柴油硫含量满足国Ⅴ标准[2]。

采用设置组分罐的管道在线自动调合生产方式。

即柴油组分油由装置馏出口经工艺管道输送至相应的组分罐中储存;调合头开启后,组分油按比例通过组分泵打入调合头,经过静态混合器混合后送入柴油成品罐内储存,待外送出厂。

各组分油、成品油的质量指标通过近红外在线分析仪和总硫分析仪进行在线分析[3]。

在调合过程中,各组分油及成品油的流量及质量指标实时传递给调合控制及优化软件,调合软件分析结果、计算各组分油的加入量,通过现场的控制阀在线调整各组分油的加入量,以确保调合产品合格及质量卡边。

在线近红外分析仪检测项目包括:密度、十六烷指数、闪点、凝点、冷滤点、馏程、粘度、多环芳烃等。

工艺流程见图1。

5方案特点改变传统的罐式调合方式,采用管道在线调合方式,充分发挥了调合在线优化软件的作用。

在同样储罐的基础上,比人工罐式调合能够提高生产能力、提高一次调成率[4]。

一次调成率可高达98%以上,过剩质量指标小于2%;缩短了调合周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自动化程度高。

所有需要频繁开关的阀门均选用电动或气动阀门,并能在中心控制室远程开122014年第3期关;所有机泵均能在中心控制室远程开关并显示状态。

罐上液位、温度报警信号传至控制室[5]。

操作劳动强度低、安全性高。

在线调合及移动自动化技术的实施,能够大幅度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提高油品储运系统的监控和管理水平。

油罐设置高高液位报警,能最大限度的避免溢油事故的发生。

6结束语油品调合技术正向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大庆石化公司通过柴油调合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降低调合成本、减少成品柴油质量过剩,还可以加强罐区监管功能、减少了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质量和生产事故,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1]蔡智.油品调和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32-35.[2]关海若.油品在线调合控制方案探讨[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5(8):17-20.[3]陈红.浅析油品调和方案[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9):31-33.[4]袁林.炼油物料平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数字化工,2006(7):29-31.[5]邵瑜.智能化油品调和[J].石油化工自动化,2004(4):14-16.收稿日期:2014-04-17作者简介:冯玉晓,男,助理工程师,2007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化学工程专业,现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工作。

图1柴油在线调合工艺流程石化信息清洁燃料、合成树脂、催化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与运行评估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组织专家,分别对清洁燃料、合成树脂和催化重点实验室进行了验收与运行评估。

科技管理部副总经理何盛宝,集团公司科技评估中心专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以及技术骨干参加验收与评估会议。

清洁燃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兰玲、合成树脂重点实验室主任辛世煊、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徐春明汇报了实验室建设及运行情况,包括建设目标、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研究能力、人才团队与规章制度等方面工作的完成情况,以及实验室自2010年运行以来在自主研发仪器设备、创新评价方法、技术创新成果、实验室开放交流与管理以及人才团队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工作汇报,对实验室标志性设备、验收与运行评估资料、相关成果等进行了详细考察,并与实验室人员交流座谈。

专家组一致认为:各重点实验室圆满完成了基地建设任务,实验室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各类原始试验资料齐全,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在运行期取得了丰硕成果,为集团公司清洁油品质量升级、聚烯烃催化剂、催化技术自主开发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同意通过建设验收及运行评估。

科技管理部副总经理何盛宝在催化重点实验室验收与运行评估会上表示:催化重点实验室自成立以来所开展的科学研究,在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将继续支持催化重点实验室未来的建设。

希望实验室能够进一步加强理论创新,不仅建设成为催化领域的技术研发基地,还要建设成为催化领域的理论创新基地,继续加强发挥实验室对中国石油炼油化工产业的技术支持和决策支持作用。

冯玉晓.柴油在线调合工艺的可行性分析13炼油与化工REFINING AND CHEMICAL INDUSTRY第25卷62Process technology analysis on typical catalytic cracking reaction and regeneration system/2014,25(3):8-9Shan Baohu(Daqing Petrochemical Company Oil Refinery,Daqing163714,China)Abstract:With the yield optimization of catalytic cracking target products as the basic starting poin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duct yield in catalytic cracking process,compar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sent typical catalytic cracking reaction and regeneration system,put forward the highly efficient and compact structural style and main parameters,so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new catalytic units.Keywords:catalytic cracking;reaction and regeneration type;energy consumption;process improvementProblem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nrefinery waste water floatation system/2014,25(3):10-11Zhang Lili1,Mi Zhiyu2(1.Storage&Transportation Center of Daqing Petrochemical Company,Daqing163714,China;2.Oil Refinery of Daqing Petrochemical Company,Daqing163711,China)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operation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finery waste water floatation of Daqing Petrochemical Company,and the problem existed in process and measures adopted.The result showed,the refinery waste water floatation treatment solved the problem of high oil content in the secondary floatation exit,made the ferro-aluminium addition and emulsions removal rate decreased,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present waste water treatment with new technology,and CODcr index of outer drainage is not higher than100mg/L.Keywords:floatation;CODcr;emulsions;polyaluminum ferric chlorideFeasibility analysis on diesel online blending/2014,25(3):12-13Feng Yuxiao(Daqing Petrochemical Company Information Center,Daqing163714,China)Abstract:Diesel online blending technology is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improving diesel quality standard.With Diesel Hydrodesulfurization Revamp Project of the Oil Refinery of Daqing Petrochemical Company as the basi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feasibility of application of diesel online blending technology in production of premium diesel and improvement of product mix. Keywords:G4;feasibility;diesel blending;processInfluence of new-type composite emulsification system onABS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process/2014,25(3):14-15Li Wei(Daqing Petrochemical Company Production Operation Department,Daqing163714,China)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property of emulsifier and its influence degree on ABS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in ABS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process.It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new-type composite emulsifier on ABS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process performance,and the effect generated by selecting different initiator on ABS macromolecular polymerization. Keywords:new-type composite emulsifier;latex property;ABS;polymerizationPrevention of hydrate formation in natural gas processing/2014,25(3):16-18Wu Ga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