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定律全面版

电阻定律全面版
电阻定律全面版

电阻定律教案

【教材分析】

《电阻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3-1)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间的关系,初中已定性地讲过,这节课,我们采用探究的方法,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得出电阻定律。为了便于学生操作,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让学生分为三个大组十二个小组,分别探究不同的方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决定因素的关系得出电阻定律,并总结表达式。

2、能叙述电阻率的意义,了解电阻率和温度的变化关系。

3、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与计算。

二、能力目标:

1、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并熟练使用滑动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等常用电学实验器材,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和价值观

1、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培养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积极情感。

2、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实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1、电阻定律的探究及得出电阻率

2、电阻率的理解

【教学难点】电阻率的理解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器材】电阻丝数根(电阻丝上标明不同的材料的名称)、电流表一个、电压表一个、电键、导线、电源、毫米刻度尺、电阻丝固定装置、螺旋测微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通过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怎样描述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

3、导体的电阻由哪些因素决定?其定性关系是什么?(由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同学们在初中已经知道了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性关系,这节课让我们一

起用实验定量地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实验探究:、

1、探究目的: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决定因素的定量关系。

2、探究内容: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定量关系。

3、探究方法:

[提问]:我们要想研究电阻与几个因素的定量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是什么?

(控制变量法)

4、实验方案设计:

(1)相同材料,S一定,改变L,测R,寻求R随L变化规律

(2)相同材料,L一定,改变S,测R,寻求R随S变化规律

(3)不同材料,L和S均相同,测R,判断材料对R的影响

[提问]:用安培表和伏特表测量电阻的实验方法叫做什么?(伏安法测电阻)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提问]:电流表为什么外接?(电阻丝阻值很小)

[提问]: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5、实验器材简介:

待测电阻丝有镍铬丝两根、铁丝两根,这四根电阻丝长度、横截面积相同,固定在面板上,接线柱在每根电阻丝的两侧。(引导学生思考:要想得到电阻同三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那么你得首先能测出各个量的数值)

[提问]:请大家思考,如何在实验中改变电阻丝的长度?(将两根电阻丝串联)

[提问]:请大家思考,如何在实验中改变电阻丝的横截面积?(将两根电阻丝并联)

[提问]:用什么测量电阻丝的长度?(刻度尺)

[提问]:用什么测量电阻丝的横截面积?(螺旋测微器)

三、实验过程

分组实验:学生分成三大组,12小组,为有效控制时间,每一组只研究一个关系,其中4组研究电阻和长度的关系,4组研究电阻和横截面积的关系,4组研究电阻和材料的关系。

按照电路图,学生连接电路,将数据纪录在学案上,并进行分析、总结。(教师巡视,并对学生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订正和指导)

实验确定电阻与长度定量关系材料:铁丝

实验方法:取同种材料铁丝两根,粗细相同,长度相同。将铁丝分别固定在电阻固定器上。将两根铁丝串联即可改变电阻丝长度。注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将数据填入表格。

结论:电阻与导体长度成正比

2、实验确定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材料:镍铬丝

实验方法:取同种材料镍铬丝两根,粗细相同,长度相同。将镍铬丝分别固定在电阻固定器上。将两根镍铬丝并联即可改变电阻丝长度。注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将数据填入表格。

结论: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

3、实验确定电阻与材料种类是否有关

实验方法:取铁丝和镍铬丝各一根,粗细相同,长度相同。将电阻丝分别固定在电阻固定器上。研究在横截面积和长度相同的情况下,两根电阻丝阻值是否相同。注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将数据填入表格。

结论:电阻丝阻值与材料有关

四、规律总结:

每组成员派代表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总结,从而得出电阻定律的内容。

1、电阻定律内容:导体的电阻与它的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写成数学表达式为:R=KL/S

分析比例常数的意义。在实验中发现,即使L、S都相同,若材料不同,则电阻也不同,可见比例常数和材料有关。可见,对同一材料来说,比例常数相同。它是反映材料本身性质的物理量,我们把它定义为电阻率,并用一个专门的字母ρ表示。

2、电阻定律公式:R= ρL/s

分析:当L、S一定时,ρ越大,R越大,即导电性能越差;反之,导电性能越好。所以,电阻率是反映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

3、电阻率ρ的理解

(1)反映了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

提问:对某一材料来说,ρ的数值等于多少?我们可以怎样来测量?

教师总结:由R=ρL/s可得,ρ=RS/L,可以得出某材料的电阻率在数值上就等于用该材料制成的长为1米、横截面积为1平方米的导体的电阻

(2)单位:欧姆?米(Ω?m)

附:几种导体材料在20℃时的电阻率

锰铜合金:85%铜,3%镍,12%锰。

镍铜合金:54%铜,46%镍。.

镍铬合金:67.5%镍,15%铬,16%铁,1.5%锰。

学生思考:一白炽灯泡铭牌显示“220V,100W”字样,由计算得出灯泡灯丝电阻R=484?,该阻值是工作时的电阻值还是不工作时的电阻值,两者一样吗?为什么?

4、课堂小结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再由小组为代表进行课堂小结。全班范围进行相互讨论、交流。

小组1:这节课,通过实验探究推导电阻定律,研究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小组2: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先复习电阻的有关知识→再用实验探究法推导电阻定律→建立电阻定律→学习电阻率的概念

小组3:通过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知识来自于实践

【板书设计】

一、实验探究:

1、探究目的: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决定因素的定量关系。

2、探究内容: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定量关系。

3、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4、实验方案设计:

5、实验准备:

6、进行实验:

7、结论汇报:

二、理论探究:

1、分析导体电阻与它的长度的关系:

2、研究导体电阻与它的横截面积的关系:

三、电阻定律:

1、电阻定律内容:导体的电阻与它的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2、公式:R= ρL/s

3、电阻率ρ

(1)反映了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

(2)单位:Ω?m

【课后思考与作业】

1、课本58页思考与讨论

2、课后题第2、4题

3、完成学案

4、查阅有关超导的资料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推导电阻定律。积极地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的实验思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

教材上的实验演示为学生分组实验;所有学生进行充分地交流、讨论,从而学生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同时要关注学生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本节课用实验探究法推导电阻定律,因此先复习电阻的有关知识。而这一点在课堂上也充分体现出来,为下面的实验探究做好铺垫。而概念的建立,我是采用设计阶梯性的提问,引导学生逐步建立的。我想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将传统教学与利用网络环境探究学习结合起来,强调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一样重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秀品质,学生各方面也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电阻定律实验报告

探究电阻定律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探究电阻定律 二、实验目的:探究导体的电阻和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那么,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比如,下列的因素是否对导体的电阻有影响?如果有,关系如何呢? 1.导体的材料;2导体的体积;3导体的长度; 4导体的粗细;5导体的质量;6环境的温度等。 三、实验器材: 电阻定律演示板(材料、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的不同的铜线;材料、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铜线;横截面积、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的铜线和铝线)、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直流电源。 四、实验原理:(欧姆定律) 影响导线电阻的因素不是单一的,因此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 1、保持导线的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测量长度比为1:2的两个导线的电阻大小。 2、保持导线的材料和长度不变,测量横截面积比为1:2的两个导线的电阻大小。 3、保持导线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的不变,测量材料不同的两个导线的电阻大小。 五、画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 六、实验设计与步骤:

1、按实验原理图连接好电路,在电路的A、B之间接入待研究的铜导线,通电前先使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 2、将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长度之比为1:2的两根铜导线①、②,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将电流表示数都调节为1A、电压表的读数记录在表1中,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计算出导线电阻。 3、将材料和长度都相同、横截面积之比为1:2的两根导线②、③,分别接入电路,操作同步骤2,将结果填入表2中。 4、将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材料不同的两根导线③、④分别接入电路中,调节变阻器,使通过导线的电流相同,读出并记录电压表的读数,填入表3中。 5、断开开关,整理好器材。 6、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 1、保持导线的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探究电阻与导线长度间的定量关系。 表1 接入的导线长度电压U/V 电流I/A 计算 电阻R/Ω ①L01A ②2L 1A 实验结论: 同种材料,S一定,电阻R与L成正比即R ∝L 2、保持导线的材料和长度不变,探究电阻与导线横截面积间的定量关系。

2018初中物理竞赛教程(基础篇):第25讲欧姆定律、电阻(附强化训练题及答案).docx

第 25 讲欧姆定律电阻 25.1 学习提要 25.1. 1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证明:对同一导体,在它两端所加电压増大 n 倍,通过它的电流也增大比值不变。对不同导体,所加电压相同,但通过导体的电流不同。所以不同导体的n 倍, U U 和 I 和 I 的 的比 值不同,这个比值叫做这段导体的电阻,用R 表示,即 2、欧姆定律 ( 1)内容:通过导体的电流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用 公式表为。 ( 2)使用欧姆定律时,要注意几点:①公式中的 R、 U 、I 是指同段电路的电阻、电压和电流。 ②该定律对金属导电、电解液导电都是适用的,但不适用气体导电。③由欧姆定律变形得 到的电阻定义式,不能理解为导体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电阻是导体的特性,它不随导体两端电压和导体中电流变化而变化。 3、电 .阻 ( 1)意义:电阻是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与U 和I 无关。 (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Ω)。1Ω=1V/A 。 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Ω)和兆欧( MΩ)。 1 kΩ = 103Ω, 1 MΩ = 103 kΩ = 10 6Ω。 ( 3)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导本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温度对导体电阻也有影响。 ( 4)电阻定律:实验证明,同种材料、长度相同的导体,电阻的大小与^体的横截面积成 反比;同种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成正比;导体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 同的不同种导体的电阻不同。

用公式表示为,式中的ρ叫做电阻率,ρ的单位为欧·米(Ω·m)。不同材料的电阻率 不同。 25.1.2 变阻器的原理和作用 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进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如图25-1(a)所示为滑动变阻器,若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2A” 字样,则表示此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 的最大电流为2A ,若以 A、 D 两接线柱接人某一电路中,将滑片P 滑到 B 端,则滑动变阻器接 入该电路中的阻值为20Ω,滑动变阻器能够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准确表示出接入电路 中的电阻值。若想知道接入电路的电阻准确值,可以使用电阻箱。如图25-1(b) 所示是实验室常 用的旋钮式电阻箱,调节四个旋钮,能够得到0? 9 999Ω之间任意数值的电阻。还有一种是插 人式的变阻箱,如图25-1(c)所示,铜塞相当于导线,拔出 A 、 C,变阻箱电阻为7Ω。 图25 - 1 25.2 难点释疑 25.2.l 正确埋解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表达式是 理解 1因果关系:U和R是电流变化的原因,电流的变化是结果,所以只能说I 随 U 的变化而变化, I 随 R 的变化而变化。 理解 2变化的数量关系:R 不变时, U 增大到原来几倍,I 也增大到原来几倍。U 不变时,R 增大到原来几倍,I 减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理解 3 表达式 I = U/R 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在同一段电路且是同一时刻的值。

通用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八章第46课时电阻定律欧姆定律双基落实课讲义含解析

通用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八章第46课时电阻定律欧姆 定律双基落实课讲义含解析 恒定电流 第46课时电阻定律、欧姆定律(双基落实课) 点点通(一) 电流的三个表达式

1.(鲁科教材原题)关于电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导体中,只要自由电荷在运动,就一定会形成电流 B .电流的方向就是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C .电流总是从电势高的一端流向电势低的一端 D .导体两端没有电压就不能形成电流 解析:选D 只有电荷的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A 错误;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B 错误;在电源内部,电流从电势低的一端流向电势高的一端,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势高的一端流向电势低的一端,C 错误;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导体两端没有电压就不能形成电流,D 正确。 2.(教科教材原题)在示波管中,电子枪2 s 内发射6×1013 个电子,则示波管中电流大小约为( ) A .4.8×10-6 A B .3×1013 A C .9.6×10-6 A D .3×10-6 A 解析:选A 由题意知,2 s 内发射的电荷量为q =1.6×10-19 ×6×1013 C =9.6×10-6 C , 根据电流的定义式I =q t ,得I =9.6×10-6 2 A =4.8×10-6 A ,A 正确。 3.安培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根据这一假说,电子绕核运动可等效为一环形电流。设电荷量为e 的电子,以速率 v 绕原子核沿顺时针方向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关于该环形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流大小为ve 2πr ,电流方向为顺时针 B .电流大小为ve r ,电流方向为顺时针 C .电流大小为ve 2πr ,电流方向为逆时针 D .电流大小为ve r ,电流方向为逆时针 解析:选C 电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 =2πr v ,由I =e T 得I =ve 2πr ,电流的方向与 电子运动方向相反,故电流方向为逆时针,C 正确。 [融会贯通] (1)电子流、带电粒子流都可以等效为电流,导体中自由电荷的无规则运动不能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点点通(二) 电阻定律

高中物理电阻定律

电阻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能够探究电阻与各因素的关系. 2.理解电阻率的概念,掌握电阻定律. 3.会应用电阻定律对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进行计算. 课前了解 1.在生活和生产中所使用的电线材料大多是铜丝和铝丝,为什么不用更廉价的铁丝呢? 答案:在室外架设的高压线通常使用铝质导线,因为铝材料的密度小,相同横截面积的情况下质量小得多,比较容易架设,成本也低;室内用线大多是铜质导线,原因是导电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铁质材料的劣势比较明显,它的电阻率大,也就是说导电性能差,再者是易氧化、寿命短等,所以在生活和生产中不使用铁质材料作导线. 2.有时家中的白炽灯灯丝断了,恰好又没有新的可换,轻轻摇晃灯泡,断了的灯丝还会搭上,而且将灯泡再接入电路中,会发现它比原来更亮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答案:灯丝搭接上之后,其有效长度变短,电阻变小了,在电路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消耗的电功率变大了,因此比原来更亮. 例题解析 例 1 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如果把其中的一根均匀拉长到原来的两倍,把另一根导线对折后绞合起来,则它们的电阻比为___________. 思路解析 金属线原来的电阻R=S l ρ 拉长后,长度变为2l,截面积变为 21S,R ′=S l 2 12ρ=4R; 对折后,长度变为21l,截面积变为2S,R ″=S l 221ρ=R/4 则R ′∶R ″=16∶1. 答案:16∶1 知识探究 收音机的音量调节、音响混频控制台上可滑动的声音控制系统、一些台灯的亮度调节都要用到电位器.你知道电位器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的吗? 关于电阻你了解多少?导体的电阻由哪些因素来决定?这节就来探究这些问题. 知识拓展 1.一根长L=2 m 、横截面积S=1.6×10-3 m 2的铜棒,两端电势差为U=5.0×10-2 V ,铜的电阻率ρ=1.75×10-8 Ω·m ,铜内自由电子体密度为n=8.5×1029 m -3,求: (1)铜棒的电阻; (2)通过铜棒的电流; (3)铜棒内的电场强度; (4)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 思路分析:根据题给的已知条件,由电阻定律可求导体的电阻,应用欧姆定律可解电流,已知导体棒两端

习题:第7章 第1讲 欧姆定律 电阻定律 电功率及焦耳定律(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七章恒定电流 第1讲欧姆定律电阻定律 电功率及焦耳定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R=U I知道,一段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B.比值U I反映了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即电阻R= U I C.通过导体电流越大,电阻越小 D.由I=U R知道,通过同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 压成正比 解析 答案BD 2.有一段长1 m的电阻丝,电阻是10 Ω,现把它均匀拉伸到长为5 m,则电阻变为( ). A.10 Ω B.50 Ω C.150 Ω D.250 Ω

解析电阻丝无论怎样拉长其体积不变,但随着长度增加,截面面积在减小,即满足V=Sl关系式.把电阻丝由1 m均匀 拉伸到5 m时,截面面积变成原来的1 5 ,由电阻定律R=ρ l S可 知电阻变成原来的25倍,D正确. 答案 D 3.把两根电阻相同的电热丝先串联后并联分别接在内阻不计的同一电源上,若要产生相等 的热量,则两种方法所需的时间之比t串∶t并为( ) A.1∶1 B.2∶1 C.4∶1 D.1∶4 解析串联后电阻为R1=2r,产生的热量为Q1=U2 R 1 ·t串= U2 2r·t 串 ;并联后电阻为R2= r 2 ,产生的热量为Q2= U2 R 2 ·t并= U2 r 2 ·t并,若要Q1=Q2,所以有t串∶t并=4∶1. 答案C 4.两根材料相同的均匀导线A和B,其长度分别为L和2L,串联在电路中时沿长度方向电势的变化如图1所示,则A和B 导线的横截面积之比为( ).

图1 A.2∶3 B.1∶3 C.1∶2 D.3∶1 解析由题图可知两导线电压降分别为U A=6 V,U B=4 V; 由于它们串联,则3R B=2R A;由电阻定律可知R A R B= L A S B L B S A,解 得S A S B= 1 3 ,选项B正确. 答案 B 5.电位器是变阻器的一种.如图2所示,如果把电位器与灯泡串联起来,利用它改变灯的亮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连接A、B使滑动触头顺时针转动,灯泡变暗 B.连接A、C使滑动触头逆时针转动,灯泡变亮 C.连接A、C使滑动触头顺时针转动,灯泡变暗 D.连接B、C使滑动触头顺时针转动,灯泡变亮 解析根据电位器结构和连线可知:连接A、B使滑动触头顺时针转动时回路电阻增大,回路电流减小,灯泡变暗,A正确;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第六讲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知识要点】 1、 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和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比较 实验目的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电路图 实验过程 保持电阻R 不变,用滑动变阻器调节R 两端的电压,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示数 更换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控制R 两端的电压不变,读出电流表示数 滑动变阻器的 作用 保护电路; 改变定值电阻R 两端的电压 保护电路; 控制不同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实验数据记录 R=10Ω 电压/V 电流/A U=3V 电阻/Ω 电流/A 实验数据图像 实验结论 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加在 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 的电阻成反比 2、 欧姆定律 (1)内容:流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 (3)单位:I — A U — V R — (4)欧姆定律的几点说明: 同时性:导体的电压和电流是同一时刻的。 同体性:电压和电流是同一段导体的电压和电流 【考点扫描】 考点1: 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探究 【例1】在用电压表、电流表探究电流和电压关系的实验中,电阻R =10Ω,电源电压U =3V 。 (1)小刚根据电路图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小军检查后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有误,请你在这根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连线。

(2)电路改正后,小刚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的示数为电源电压值,取下电阻,两表的示数仍然不变,出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3)故障排除后,开始进行实验,小刚根据测出的数据,画出了通过电阻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为了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小刚还应。 【例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过程中.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选填“断开”或“闭合”)状态. (2)小明按图甲联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只填序号) A.电流表断路 B.R断路 C.R短路 (3)排除故障后,小明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1.5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A. (4)小明再分别换接10Ω、15Ω的电阻,重复实验,得到表一中另两组数据.分析表一数据,可得出结论:保持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比. (5)小丽在做此实验时,每次只更换电阻,测得相应的电流值,如表二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她无法得到与小明相同的结论,其原因是. 表一 电阻R/Ω 5 10 15 电流I/A 0.15 0.10 表二 电阻R/Ω 5 10 15 电流I/A 0.3 0.2 0.15 考点2: 根据图像比较电阻大小 【例3】两定值电阻甲、乙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现在将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1 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 教师版

精品题库试题 物理 1.(2009广东理基,5,易)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对于同种材料的导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横截面积一定,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 B. 长度一定,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正比 C. 电压一定,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D. 电流一定,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反比 [答案] 1.A 2.(2008广东理基,15,易)关于电阻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B. 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C. 电阻率与导体的形状有关 D. 电阻率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答案] 2.B 3.(2011上海单科,12,易)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 从最高端向下滑动时,() A. 电压表V读数先变大后变小,电流表A读数变大 B. 电压表V读数先变小后变大,电流表A读数变小 C. 电压表V读数先变大后变小,电流表A读数先变小后变大 D. 电压表V读数先变小后变大,电流表A读数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 3.A 4.(2011北京理综,17,易)如图所示电路,电源内阻不可忽略. 开关S闭合后,在变阻器的滑动端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A. 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减小 B. 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增大 C. 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减小 D. 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答案] 4. A 5.(2010上海单科,5,易)在右图的闭合电路中,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两电表读数的变化是() A. 变大,变大 B. 变小,变大 C. 变大,变小 D. 变小,变小 [答案] 5. B 6.(2011海南单科,2,中)如图,E为内阻不能忽略的电池,、、为定值电阻,、S为开关,与分别为电压表与电流表. 初始时与S均闭合,现将S断开,则()

电阻定律

《电阻定律》教学设计 刘云学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3-1 【教材分析】 《电阻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3-1)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间的关系,初中已定性地讲过,这节课,我们采用探究的方法,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得出电阻定律。为了便于学生操作,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让学生分为三个大组十二个小组,分别探究不同的方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决定因素的关系得出电阻定律,并总结表达式。 2、能叙述电阻率的意义,了解电阻率和温度的变化关系。 3、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与计算。 二、能力目标: 1、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并熟练使用滑动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等常用电学实验器材,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和价值观 1、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培养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积极情感。 2、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实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1、电阻定律的探究及得出电阻率 2、电阻率的理解 【教学难点】电阻率的理解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器材】电阻丝数根(电阻丝上标明不同的材料的名称)、电流表一个、电压表一个、电键、导线、电源、毫米刻度尺、电阻丝固定装置、螺旋测微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通过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怎样描述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 3、导体的电阻由哪些因素决定?其定性关系是什么?(由材料、 长度、横截面积决定,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长度越长,横截 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同学们在初中已经知道了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性关系,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用实验定量地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实验探究:、 1、探究目的: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决定因素的定量关系。 2、探究内容: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定量关系。 3、探究方法: [提问]:我们要想研究电阻与几个因素的定量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是什么? (控制变量法)

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压电流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姓名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若R1=10?,R2=5?,闭合开关S,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5V,则电源电压为() A.2.5V B.5V C.7.5V D.10V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3V。闭合开关后,电路中的电流为0.2A,R1=10Ω,则R2的电阻为() A.5ΩB.10Ω C.15ΩD.25Ω 二、填空题 3.当某导体两端电压是3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3A,则该导体的电阻是________Ω;当它两端电压为0V时,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Ω. 4.有两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R1和R2,它们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I-U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R1∶R2=_____________,如果把R1、R2两个电阻串联在一个电压为12V的电源上时,R1两端的电压U1=_____V。三、计算题 5.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U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6Ω,电阻R2的阻值为18Ω.当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3V.求: (1)电流表的示数I; (2)电源两端的电压U. 6.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R1=10Ω并保持不变。 (1)当开关闭合后,变阻器滑片滑到最左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8A,求电源电压; (2)开关闭合后,把变阻器滑片滑到最右端时,电流表示数变为0.2A,求变阻器R2 的最大阻值。 7.己如图所示,R1=30Ω,闭合开关,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6V和0.5A求: (1)通过电阻R1的电流; (2)电阻R2的阻值。

8.家用电灯两端的电压是220V,正常发光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11A,这盏电灯的电阻是多少? 9.如图所示电路中,R1=30 ,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 3A;同时闭合S1和S2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 9A,求: (1)电源电压; (2)通过R2的电流; (3)R2的电阻。 10.如图电路,电源电压6V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为20Ω,当滑动变阻器R2滑片处于某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9A,求: (1)通过电阻R1的电流; (2)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 (3)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1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U=6V且保持不变,小灯泡电阻不随温度变化,其阻值R L=12Ω。当开关S、S1、S2同时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8A;保持S 闭合,断开S1、S2,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2A。 求:(1)电阻R1的阻值; (2)电阻R2的阻值。 12.如图,电源电压9V保持不变,R1、R2为定值电阻,R1=30Ω,R2=60Ω.求:(1)只闭合开关S1和S2时,电流表的示数? (2)开关S1断开,S2、S3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

欧姆定律测电阻知识点加习题(带答案)

欧姆定律测电阻知识点加习题(带答案) 测量定值电阻的电阻 1.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 【实验器材】待测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 【实验步骤】①画出电路图(见右 图)。 ②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开关S应断 开,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 移到阻值 最大端。 ③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眼睛看着电压表),分别记录三组电压、电流的对应值。 ④断开开关。根据R=U/I,计算出每次的电阻值 R1、R2、R3,并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实验表格】上表 多次测量平均值目的:减小误差。 ②滑动变阻器作用: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护电路。 2.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目的】证明灯丝电阻与温度 有关。 【实验器材】小灯泡、电流表、电 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 导线。 【实验步骤】①画出电路图(见右图)。 ②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开关S应断开,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端。 ③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眼睛看着电压表),分别记录三组电压、电流的对应值。 ④断开开关。根据R=U/I,计算出每次的电阻值 R1、R2、R3,并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实验表格】 【实验结论】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灯丝电阻越大。 【注意事项】 ①接通电源后先通过变阻器把电压调到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然后从该电压开始依次降低。 ②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护电路。 ③实验最后不能求电阻的平均值,因为: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 3.实验电路连接的常见错误: √电流表(电压表)的“+”“-”接线柱接错了。√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选大/小了。 √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接错了(同时接在上/下接线柱)。√电流表没与被测用电器串联(如并联);√电压表没与被测用电器并联(如串联或与其他用电器并联)。√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 4.测量未知电阻阻值的其他方法: ①用两个电压表、一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一个电源、一个开关和若干导线,不用电流表(电路串联):在这种情况下,可利用“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求出电阻。 ②用一个电压表、一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一个电源、一个开关和若干导线,不用电流表(电路串联):由于只有一个电压表,我们就只能先利用短路测量电源电压,然后测量其中一个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利用“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求出另外一个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最后利用“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求出电阻。 ③用两个电流表、一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一个电源、一个开关和若干导线,不用电压表(电路并联):在这种情况下,可利用“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求出电阻。 ④用一个电流表、一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一个电源、一个开关和若干导线,不用电压表(电路并联):由于只有一个电流表,我们就只能先利用断路测量其中一个支路的电流,然后测量电路的总电流,利用“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通过各支路的电流之和”求出通过另外一个定值电阻的电流,最后利用“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求出电阻。 ⑤用一个电流表、一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一个电源、一个开关和若干导线,不用电压表(电路串联):先将未知的电阻短路,利用U=IR求出电源电压。然后再将未知的电阻连入电路,利用总电压相等,求出总电阻。利用“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阻之和”求出未知电阻的阻值。如果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被换成滑动变阻器,方法也是相同的。 ⑥使用电流表(或电压表)、一个电阻箱、一个电压、一个开关盒若干导线:可以先把定制电阻单独连入电路,测量定值电阻的一个物理量(电流或电压)。把电阻箱单独连入电路,并使电阻箱对应的物理量等于定值电阻对应的物理量。读出电阻箱连入电路的阻值即可。但这种方法只能粗略地测量定值电阻阻值。 测量电阻的原理一般只有两个:一个是R=U/I,另一个是利用其他物理量与电阻的关系。大家应该熟练掌握等效替代法,而不是背实验步骤和表达式(所以提纲也不会给出步骤和表达式)。 【2017三甲名校典型例题精讲】 次数电压/V 电流/A 电阻/Ω平均电阻/Ω1 2 3 次数电压/V 电流/A 电阻/Ω 1 2 3

电阻定律习题及答案

电阻定律习题及答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电阻定律——习题及答案 基础题 1.关于电流和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电流方向与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同 B .金属导体温度升高时,由于自由电子的热运动加剧,所以电流增大 C .由R =U I 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它两端所加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它 的电流成反比 D .对给定的导线,比值U I 是个定值,它反映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对于常温下一根阻值为R 的均匀金属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常温下,若将金属丝均匀拉长为原来的10倍,则电阻变为10R B .常温下,若将金属丝从中点对折起来,电阻变为1 4 R C .给金属丝加上的电压逐渐从零增大到U 0,则任一状态下的U I 比值 不变 D .把金属丝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电阻率会突然变为零的现象称为超导现象 3.(2009·南京模拟)温度能明显地影响金属导体和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在右图中所示的图线分别为某金属导体和某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则 A .图线1反映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B .图线2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C .图线1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D .图线2反映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4.将截面均匀、长为l 、电阻为R 的金属导线截去l/n ,再拉长至l ,则导线电阻变为 ( ) A.n -1n R B.1n R C.n n -1 R D .nR 5.A ,B 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体,如果把导体A 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导体B 对折后结合起来,然后分别加上相同的电压,则它们的电阻之比R A ∶R B 为________,相同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之比Q A ∶Q B 为________. 6.如下图所示,一圈粗细均匀的导线长1200m ,在两端点A 、B 间加上恒定电压时,测得通过导线的电流为0.5A.如剪去BC 段,在A 、C 两端加同样电压时,通过导线的电流变为0.6A ,则剪去的BC 段多长?

电压、电阻与欧姆定律专题复习(含答案)

电压、电阻与欧姆定律专题复习 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9V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灯泡L1、L2均正常发光,电压表示数为3V,则灯泡L1两端的电压是( ) A.3V B.6V C.4.5V D.9V 答案:B 解题思路: 由电路图可知L1与L2串联,电压表并联在L2两端,测量L2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所以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U-U2=9V-3V=6V。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 2.如图所示,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实验时,闭合开关,用电压表分别 测出AB、BC、AC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 AB=1.5V,U BC=1.5V,U AC=3V,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接着的 实验步骤是( ) A.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B.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C.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压值 D.换用电压表的另一量程,再测出一组电压值 答案:C 解题思路: 用电压表测出AB、BC、AC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 AB=1.5V,U BC=1.5V,U AC=3V,说明两个小灯泡是同一个规格的,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接下来应该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压值,然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

3.在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小翔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他先在电路的A、B 间接入10Ω的电阻,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读出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记录数据后,改用15Ω电阻替换10Ω电阻,闭合开关,接下来他的实验操作应该是( ) A.观察电压表,向右移动滑片,读取电流数据 B.观察电流表,向右移动滑片,读取电压数据 C.观察电压表,向左移动滑片,读取电流数据 D.观察电流表,向左移动滑片,读取电压数据 答案:A 解题思路: 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要保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当改用15Ω电阻替换10Ω电阻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变大,所以接下来的操作是,观察电压表,向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和原来相同;然后读取电流表的数据;最后分析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故选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4.酒驾易造成交通事故,利用图示的电路可以检测司机是否酒驾。图中的R1为定值电阻,R2是一个“气敏传感器”,它的电阻值会随着其周围酒精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检测时,喝了酒的司机对着“气敏传感器”吹气,则( ) A.电路的总电阻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B.电路的总电阻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C.电路的总电阻增大,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D.电路的总电阻增大,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答案:B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R1和R2串联,电压表测量R1的电压,电流表测量整个电路电流。 当喝酒的司机对着气敏传感器吹气时,气敏电阻R2阻值变小,R2两端分得的电压变小,则R1的电压变大;总电阻变小,则整个电路的电流变大。 综上可知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态电路分析

高中物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1.如图中所示B 为电源,电动势E=27V ,内阻不计。固定电阻R 1=500Ω,R 2为光敏电阻。C 为平行板电容器,虚线到两极板距离相等,极板长l 1=8.0×10-2m ,两极板的间距d =1.0×10-2 m 。S 为屏,与极板垂直,到极板的距离l 2=0.16m 。P 为一圆盘,由形状相同、透光率不同 的三个扇形a 、b 和c 构成,它可绕AA /轴转动。当细光束通过扇形a 、b 、c 照射光敏电阻R 2时,R 2的阻值分别为1000Ω、2000Ω、4500Ω。有一细电子束沿图中虚线以速度v 0=8.0×106m/s 连续不断地射入C 。已知电子电量e =1.6×10-19C ,电子质量m =9×10-31kg 。忽略细光束的宽度、电容器的充电放电时间及电子所受的重力。假设照在R 2上的光强发生变化时R 2阻值立即有相应的改变。 (1)设圆盘不转动,细光束通过b 照射到R 2上,求平行板电容器两端电压U 1(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设圆盘不转动,细光束通过b 照射到R 2上,求电子到达屏S 上时,它离O 点的距离y 。(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3)转盘按图中箭头方向匀速转动,每3秒转一圈。取光束照在a 、b 分界处时t =0,试在图中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电子到达屏S 上时,它离O 点的距离y 随时间t 的变化图线(0~6s 间)。要求在y 轴上标出图线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值。(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只按画出的图线就给分) 【答案】(1) 5.4V (2) 22410m .-? (3)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欧姆定律》 一、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 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 _________________ 量法。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_________ 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 ④分析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⑤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数学表达式l=U/R。 4?说明:①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 创、U R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三者单位依次是A、V、Q; ③同一导体(即R不变),贝U I与U成正比同一电源(即U不变),贝U I与R成 反比。 p_k ④''-:是电阻的定义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等因素决定。 R= U/I是电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U/I给出,即R与U、I的比值有关, 但R与外加电压U和通过电流I等因素无关。 5.解电学题的基本思路。 ①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②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码); ③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二、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l=U/R。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开关应断开

欧姆定律讲义

巨人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组长签字:签字日期: 学员编号:年级:八年级课时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阴世伟课题 授课日期及时段2014年6月3日16:00——18:00 教学目标1.理解电阻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电阻跟导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4.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1、导体及电阻 2、滑动变阻器 3、欧姆定律及应用 4、伏安法测电阻 教学内容 一、疑难讲解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中考对本专题知识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一般是:理解电阻的概念、会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知道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构造,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会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会用伏安法测电阻。中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注重基础知识、探究过程和方法。因此复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注重基本知识和技能,理解、掌握探究实验的具体过程和用到的科学方法,如: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的过程中用到的控制变量法,能将此方法迁移解决其他的实际问题。这些知识点在命题时,题型以单选、填空、实验题为主,单独考查欧姆定律的计算题目较少,多融合进对电功、电功率等知识的考查中。 二、知识点梳理 欧姆定律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 R U I ,公式变形_______,_______ 应用 伏安法测电阻原理公式:_______ 判断电路故障

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踺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注意:①这里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的,不能说一个导体中的 电流和另一导体上的电压成正比。②不能反过来说,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这里存在一个逻辑关系的问题,电流、电压都是物体量,有各自和物体,物体 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这里的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是因为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不是因为导体中通了电流才加了电压,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2、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注意:①电流和电阻是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的,不能说一个导体的电流与另一个导体的电阻成反 比。②不能反过来说,电压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我们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即使导体中不通电流,它的电阻也不会改变,更不会顺为导体中电流的增大或减小而使它的电阻发生改变。 二、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处处相等:_______________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_______________ 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_______________ 电压分配于电阻的关系:_______________ 并联电路的特点 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路之和:_______________ 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_______________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倒数之和:_______________ 电流分配于电阻的关系:_______________

高中物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真题汇编(含答案)

高中物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1.有一灯泡标有“6V 3W ”的字样,源电压为9V ,内阻不计.现用一个28Ω 的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路,试分别就连成如图所示的限流电路和分压电路,求: (1)它们的电流、电压的调节范围; (2)两种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允许电流; (3)当灯泡正常发光时,两种电路的效率. 【答案】(1)0.225~0.75A a :,2.7~9V 00.75A b ::,0~9V (2)0.5A a : 0.75A b : (3)66.6%a : 44.4% b : 【解析】 【详解】 灯泡的电阻2 12L U R P ==Ω (1)a.当滑动端在最左端时电阻最大,则最小电流: min 9A 0.225A 1228 I ==+ 当滑动端在最右端时电阻最小为0,则最大电流: max 9A 0.75A 12I = = 则电流的调节范围是:0.225A~0.75A 灯泡两端电压的范围:0.22512V 0.7512V ??: ,即2.7~9V ; b.当滑动端在最左端时,灯泡两端电压为零,电流为零;当滑到最右端时,两端电压为 9V ,灯泡电流为 9A 0.75A 12 = 则电流的调节范围是:0~0.75A 灯泡两端电压的范围: 0~9V ; (2)a.电路中滑动变阻器允许的最大电流等于灯泡的额定电流,即为0.5A ; b.电路中滑动变阻器允许的最大电流为0.75A ; (3)a.当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的电流为0.5A ,则电路的效率: 000013=10066.60.59 P IE η=?=? b.可以计算当灯泡正常发光时与灯泡并联部分的电阻为x 满足: 6960.528x x -+ =-

《 探究电阻定律》教学设计

《探究电阻定律》教学设计 张滩高中杨金泉 一、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深化对电阻的认识。 (2)理解和掌握电阻定律及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有关。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能力;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提出猜想→研究方法→实验操作等一系列探究过程,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体验“通过控制变量和对比、分析解决三个变量之间关系和数据处理等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领悟实事求是的理念,并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 (2)通过动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会研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电阻定律的得出。 2.难点:电阻率。 3.解决办法:

(1)对于重点,主要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一起探究,最后用科学的处理方法导出定律,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渗透。 (2)对于难点,主要是通过与电阻的比较,从而明确电阻反映导体本身属性;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属性;通过介绍金属温度计,使学生知道电阻率和温度有关。 三、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用具:电阻定律演示仪、多用电表。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我们在生活中处处涉及到电路,而说到电路一定离不开电阻。在初中我们学过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即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电阻的电流,根据U 来计算出电阻)。 R I 问:电阻是否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呢?(不是,导体本身决定。) 猜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举例。 提出问题:导体的电阻和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让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课题:3.3 探究电阻定律) (二)讲述新课 问:研究电阻和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采用什么实验方法呢?(控制变量法)——课本64页 (展示并介绍实验器材)请大家讨论如何根据我所提供的器材,利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思想,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来验证上述问题呢?

欧姆定律知识点

《欧姆定律》复习提纲 一、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 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 ④分析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⑤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数学表达式I=U/R。 4.说明:①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 ②I、U、R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三者单位依次是A、V、Ω; ③同一导体(即R不变),则I与U成正比同一电源(即U不变),则I与R成反比。 ④是电阻的定义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 温度等因素决定。 R=U/I是电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U/I给出,即R与U、I的比值有关,但R与外加电压U和通过电流I等因素无关。 5.解电学题的基本思路。 ①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②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码); ③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二、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如图) 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开关应断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