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要点与习题解析

知识要点与习题解析
知识要点与习题解析

自动控制原理

知识要点与习题解析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有多种表现形式:传递函数、方框图、信号流图等。

)

()

()()

(t e t c t n t r )()

()()

()()(s s s s s H s G en

n e Φ

ΦΦΦ;

P32 (自动控制原理p23)

2-17

P33

解:

(e)

42

32121123

211)(G H

G G H G G H G G G G s ++-+=

Φ;

P37 (p73)

2-21 试绘制与题2-21图中系统方框图对应的信号流图,并用梅森增益公式求传递函数C (s )/R (s ) 和误差传递函数E (s )/R (s )

注:P21(2) 依据系统方框图绘制信号流图

首先确定信号流图中应画出的信号节点,再根据方框图表明的信号流向,用支路及相应的传输连接信号节点。步骤如下,

(a)系统的输入为源点,输出为阱点;

(b)在方框图的主前向通路上选取信号节点,即相加点后的信号和有分支点的信号,两信号是同一个

题2-21图 系统方框图 题2-1 7图 控制系统方框图 题2-17解图 控制系统简化方框图

信号时只作为一个节点;

(c)其它通路上,仅反馈结构求和点后的信号选作节点; (d)最后,依据信号关系,用支路连接这些节点。 解:图(a)信号流图如题2-21解图(a)所示。

计算C (s )/R (s )和E (s )/R (s )过程中,关于回路和特征式的计算是完全相同,可统一计算。

回路

111H G L -=,2

32H

G L -=,213213H H G G G L -=;

特征式 21312132123111H H G G H H G G G H G H G ++++=?。 计算C (s )/R (s ):

前向通路 3211G G G P =,342G G P =;

特征子式

11=?,1121H G +=?;

2

13122

3111134321)1(1)

1()

()(H

H G G G H

G H G H G G G G G G s R s C ++++++=

计算E (s )/R (s ):

前向通路 11=P ;21342H H G G P -=; 特征子式

2

311H

G +=?,12=?;

2

13122

3112

13423)1(11)

()(H

H G G G H

G H G H

H G G H

G s R s E ++++-+=

P38 (p73)

2-22 试用梅森增益公式求题2-22图中各系统信号流图的传递函数)(/)(s R s C 。

解:(b) 6543211G G G G G G P =,654372G G G G G P =,6813G G G P =,68174G G H G P -=;

121H G L -=,242H G L -=,363H G L -=,4

5434H G G G L -=,

4

185H

H G L =,56543216H G G G G G G L -=,5654377H G G G G G L -=,

56818H G G G L -=,568179H G G H G L =;

3219282523231219

1

1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i i -++++++-

=?∑

=;

11=?,12

=?,2

44

31H

G +=?

=?;

?

++++=

)

1)(()

()(244321H G P P P P s R s C ;

题2-21解图 系统信号流图

题2-22图 系统信号流图

第3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本章重点:线性系统的时域指标;掌握闭环极点与动态响应的关系。

时域指标p

σ

、p t 和s t ; ? 特征参数ζ和n ω。

P49

线性定常系统的重要特性 线性定常系统对输入信号导数的响应,等于系统对该信号响应的导数;或者,系统对输入信号积分的响应,等于系统对该信号响应的积分。

P57(p134)

3-4已知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1.536.1sin(e

5.1210)(2.1

+-=-t t c t

试求系统的超调量p

σ

、峰值时间p t 和调节时间s t 。

解:方法一,先计算闭环传递函数,再计算ζ和n ω;

}6.1cos 1.53sin 6.1sin 1.53cos )1.536.1{sin(t t t

+=+

)()(1

44.24

106

.1)2.1()

2.1(8.06.16.05

.1210)(2

2

2s R s s

s s s s s

s C Φ=++?=

+++?+?-=

即得 4.22=n

ζω

,42

=n ω;2=n

ω

,6.0=ζ;

%5.9)1/

exp(2

=--=ζ

ζπσ

p

;9635

.1/==d

p t ω

π秒;

5.2)/(3==n

s t ζω秒,05.0=?;33.3)/(4==n

s t ζω

秒,02.0=?。

方法二,直接根据典型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计算ζ和n ω;

??

?

????

?

??+---

=+-=--)arccos 1sin(11110)1.536.1sin(5.1210)(2

2

2.1ζζ

ωζ

ζω

t e

t e

t c n

t

t

n

6.01.53cos ==

ζ,2.1=n

ζω

,)6.11(2

=-ζ

ω

n

,2=n

ω

P62 (p136)

3-16 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求静态位置误差系数p K ,静态速度误差系数v K ,静态加 速度误差系数a K

(1) )

12)(11.0(50

)(++=s s s G ; { )(lim 0

s G K

s p

→=

} (2) )2004()(2

++=s s s K s G ; { )(lim 0

s G s K s v →=

} (3) )

102()

14)(12(10)(22

++++=

s s s s s s G 。

)(lim 2

s G s K s a →=

解:(1) 50=p K

;0=v K ;0=a K ;

(2) ∞=p K ;K K v 005.0=;0=a K ; (3) ∞

=p

K ;∞=v K ;1=a K ;

P62 (p136)

3-17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Ts s G =。试用稳态误差级数法求出,当输入信号分别为

2

/)(2

1t

t r =和t t r 2sin )(2=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解:Ts Ts s e +=

Φ1)(;00=c ,i i T c )(--=,0>i ;( 解题基本步骤参阅P56 3.6.4 )

2

/)(2

1t

t r =:

t t r =')(1,1)(1=''t r ,0)()

(1

=t r i ,2>i ;

)()()()()(121101T t T t r c t r c t r c t e ss -=''+'+=;

t t r 2sin )(2=时,有两种解法;

(1)稳态误差级数法:t t r k k 2sin )2()(2)2(2-=,t t r k k 2cos )2(2)(2)12(2-=+,0≥k ;

∑∑

=∞

=+∞

=-+

-=

=

02122

20)(2

22cos )2(22sin )2

()(k k k

k k

k i i i ss t c t c r c t e

t T

T t T

T t T t T k k k k

k

k 2cos 1

422sin 1

442cos )

2()1(2sin )

2()

1(2

1

2

2

1

221

+++=

-+

-=

=∞

=++; )2sin()(2φ+=t A t e ss ,式中 2

/12

)

14/(2+=T T A ,A arccos =φ。

*(2)据)2(j e Φ计算(频率响应):2

/12)41(2|)2(|-+=ΦT T j e ,)]2/(1arctan[)2(T j e =Φ∠;

)2sin()(2φ+=t A t e ss ,式中 2

/12

)

14/(2+=T

T A ,A T arccos )]2/(1arctan[==φ;

P56 3.6.4稳态误差级数和动态误差系数(t 足够大)

要了解稳态误差随时间变化的情况,需使用稳态误差级数。 计算稳态误差级数的基本步骤:

(1) 正确计算误差传递函数)(s e Φ、)(s n e Φ; (2) 计算输入信号)(t r 的各阶导数)()

(t r

i ,I i ,,0 =;0)()

(=t r

i ,I i >;

计算扰动信号)(t n 的各阶导数)()

(t n

j ,J j ,,0 =;0)()

(=t n j ,J j >;

(3) 依据)(s e Φ用长除法计算动态误差系数i c ,I i ,,0 =;

依据)(s n e Φ用长除法计算动态误差系数j d ,J j ,,0 =;

(4) 计算稳态误差∑

==+

=J

j j j I

i i i ss t n

d t r

c t e 0

)

(0

)

()()()(。

P52 3.4.2 闭环主导极点

高阶系统能够用不具有零点的二阶系统近似的条件:

有一对距离(记为d )虚轴最近的共轭复数极点,且附近无闭环零点,其余的零点和极点远离(d 5>)虚轴或零极点几乎相消。高阶系统可以近似为:

)(lim 0

s k s Φ=→,)(221p p n

+-=ζω

,212p p n

;22

2

2)()(n

n

n

s s

k

s s ω

ζω

ω++=Φ≈Φ。

易知,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可以用典型二阶系统的计算公式近似计算。

第4章 根轨迹法

研究系统参数变化对闭环系统特性的影响,参数变化的作用,体现在对闭环极点的影响上。要点:绘制180°根轨迹图

P76 (p167)

4-8 设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

204)(4()(2

+++=

s s

s s k

s G ,

试概略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图。

解:*422,1j p ±-=,03=p ,44-=p ;4=-m n ;

*渐近线,2-=a

σ

135

,45±±=a φ;

*实轴上的根轨迹,)0,4(-;

*与实轴的交点和重根点,0)104)(2(2

=+++s s s

21-=s ,641=k ;4495.222,2j s ±-=,1002=k ;

*起始角,

90)42()42(90

1

-=+∠-+-∠-=j j p θ

902

=p θ

*与虚轴的交点,Re :0362

4

=+-k ω

ω

,Im :0)10(2

=-ω

ω;1623.3±=ω,260=c k 。

系统的根轨迹图如题4-8解图所示。

P70 规则5:根轨迹与实轴的交点(闭环系统的重极点、分离点),满足方程

0)()

()()(=-s

d s B d s A s B s

d s A d ; ?

??

???=)()()(s A s B k s G ;

P86

9. 已知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 (s ),试选择k 值,使闭环系统的超调量σp ≤25%,调节时间t s ≤10 秒。

)

22)(3()(2

+++=s s s k

s G ;

解:(P89)根轨迹方程1)

22)(3(2

-=+++s s s k

* p 1,2 = -1±j ,p 3 = -3; n –m = 3;* 渐进线,σa = -5/3,φa =±60o

,180o

; * 实轴上的根轨迹,(-∞,-3);

* 与虚轴的交点,Re :-5ω2 + 6 + k = 0; Im :-ω3

+ 8ω= 0;ωc =±2.83,k c = 34;

* 起始角,θp 1 = 180o - 90o -∠(-1 + j + 3) = 63.4o ,θp 2 =-63.4o

; 根轨迹如题9解图所示

题9解图 根轨迹图

该三阶系统近似满足具有闭环主导极点条件。性能指标可按二阶系统近似计算, σp =25%时,

ζ= 0.4,系统阻尼角为β= 66.4o ;作等阻尼线OA ,使之与实轴夹角为113.6o

。 OA 与根轨迹交点为(闭环主导极点)2116.014.0-+-=n n j ωωλ,特征多项式满足

k

s s s s s s n n ++++=+++685))(8.0(2

3

32

2

λωω;

解得ωn =1.73,λ3 = -3.616,k = 4.82;闭环主导极点586.1692.02,1j ±-=λ; 此时,t s = 4/(0.4×1.73) = 5.78 < 10秒,满足要求。

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5.1 频率特性

频率特性概念 当正弦信号t X t x ωsin )(=作用于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s G 的输入时,系统的稳态输出是与输入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其幅值和相角都是频率ω的函数,即为

)](sin[|)(|)(ωωωj G t j G X t c ∠+=。

幅频特性 |)(|ωj G ;相频特性 )(ωj G ∠;频率特性 )(ωj G 。

传递函数)(s G ? 频率特性)(ωj G { 幅频特性|)(|ωj G 、相频特性)(ωj G ∠ } 传递函数)(s G ? 对数幅频渐近特性曲线; 5.5 稳定裕度(相对稳定性)

相角裕度 )(180c j G ωγ∠+?= (幅值穿越频率c ω)。

幅值裕度 |)(|/1g g j G k ω=,或 g k log 20 (相角穿越频率g ω)。 计算相角裕度、幅值裕度要点:先计算c ω和g ω的值。

P104 (p216)

5-12 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幅频渐近特性如下,试确定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解:(a) )

1)(1()1()(312+++=

s T s T s T K s G ;)3

,1000(

2

31

21

2ωωωωωω==;

01.0100

3==T K ,100

1.012==T T ;

)101.0)(1100()11.0(100)(+++=s s s s G 。 (b) )

1()1()(22

1++=

s T s s T K s G ;

10

100

1=

=ωK ,10

100

2=ω,

00316

.0316.021==T T ;

-

-

题5-12图对数幅频渐近特性曲线

)

100316

.0()1316.0(100)(2

++=

s s s s G 。

P108 (p218)

5-23 对于典型二阶系统,已知%

15=p

σ,s t s 3=,试计算剪切频率c ω和相角裕度γ。

解: 15.0])

1/(exp[2

/12=--=ζζπσ

p

,517.0=ζ;3)/(3==n

s t ζω

,934.1=n

ω

典型二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2()(2

n n

s s s G ζωω+=;

1|)(|=c j G ω,01)(

4)(

2

2

4=-+n

c n

c ωωζ

ωω;

2

/12

4

)

214(ζζ

ωω-+=n c ;})

214(2arctan{2

/12

4

ζ

ζ

ζγ++=;

答案:497.1=c ω,?=18.53γ。

第6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6.2 串联校正

串联校正设计方法包括频率响应法和根轨迹法。 串联超前校正 校正环节传递函数及频率特性为

11

)(++=

Ts s T s G cc α,1>α;T m αω1

=

011

arcsin 21arctan

)(>+-=-=∠ααα

αω

m

cc j G ,1|)(|>=

αωm cc j G 。

串联滞后校正 校正环节传递函数及频率特性为

1

1

)(++=

Ts s T s G cz β,1>β;10=c T ω:

?->∠5)(c cz j G ω,β

βω1

1

100101|)(|2

=+=

c cz j G 。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 单独使用超前校正或滞后校正,设计烦琐;在设计指标要求严格时,许多情况

下不能完成任务。若无限制,一般应采用滞后-超前校正。

6.2.3 根轨迹法校正设计

基本概念: (1) 动态性能校正 将闭环主导极点放置在性能指标要求的位置上;

(2) 增益校正 使开环增益满足设计要求。

P122 (p266)

6-2 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

9)(3()(0++=

s s s k

s G 。

(1) 如果要求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的超调量满足%20=p

σ

,试确定k 值;

(2) 根据所求得的k 值,求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的调节时间t s ,及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 v ;

(3) 设计一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的1

20-≥s K v ,%15≤p σ,t s 减小一半以上。

上海高考数学知识点重点详解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高考前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元素一般属性,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文氏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3.已知集合A 、B ,当A B ?=?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 =?或B =?; 4. 注意下列性质:(1) 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n 2,n 21-, n 21-, n 2 2.- ()若,;2A B A B A A B B ??== (3):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5. 学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6.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若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p q p q ∧若为真,当且仅当、至少有一个为真p q p q ∨ 7.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8.注意四种条件,判断清楚谁是条件,谁是结论; 9.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10.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11.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12.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需注明函数的定义域。 13. 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一一对应函数) 求反函数的步骤掌握了吗?(①反解x ,注意正负的取舍;②互换x 、y ;③反函数的定义域是原函数的值域) 14. 反函数的性质有哪些? ①互为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②保存了原来函数的单调性、奇函数性;

Myotrac 临床相关知识解析

Myotrac 临床相关知识 目录 第1章生物刺激反馈仪(MyoTrac)的治疗原理 (2) 1.1 治疗原理 (2) 1.2 国际化的治疗理念 (2) 1.3 治疗线路图 (3) 1.3.1 软瘫期:BrunnstromI-Ⅱ期 (4) 1.3.2 痉挛期:Brunnstrom Ⅲ-Ⅳ期 (4) 1.3.3 恢复期:Brunnstrom Ⅴ及Ⅵ期 (4) 1.4 Myotrac治疗流程 (5) 1.5 Myotrac临床方案说明 (5) 第2章偏瘫 (8) 2.1 什么叫偏瘫 (8) 2.2 生物刺激反馈如何治疗偏瘫 (8) 第3章Glazer评估 (9) 3.1 Glazer评估简介 (9) 3.2 Glazer评估方法及目的 (9) 3.3 Glazer评估参数解释 (10) 3.4 盆底肌表面肌电评估统计数值(参考值) (10) 3.5 临床病例分析 (11) 第4章心理康复简介 (15) 第5章附表 (16)

第1章生物刺激反馈仪(MyoTrac)的治疗原理1.1治疗原理 生物刺激反馈仪的治疗原理包括三个基本功能: 一,低频电刺激(被动治疗); 低频电刺激:通过对无任何主动运动肌肉的电刺激引起微弱的肌肉收缩,使大 脑中枢逐渐恢复对瘫痪肌肉的控制,促使脑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形成新的连接 和重塑神经通路,动员相关部位的神经组织承担病变组织所承担的某些功能, 促使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的恢复,是一种理想的康复训练方法 二,肌电生物反馈(主动治疗); 肌电生物反馈:采用电子仪器准确测定肌肉收缩的正常和异常活动信号,并把 这些信号以视觉和听觉的形式,反馈给训练者与医生,正常的予以强化,异常 的予以抑制弱化。主要训练模式有放松、肌力增强、耐力、精准性、协调性等, 此阶段无任何电刺激,完全主动配合 三,电刺激与生物反馈功能的结合,即肌电触发电刺激(主动被动结合治疗)。 肌电触发电刺激:将患者有意识的肌肉收缩引发的肌电信号转化为放大了的反 馈电流,再刺激肌肉收缩,使瘫痪肢体运动幅度加大,实现主动训练与电刺激 的完美结合,强化运动效果,增强康复信心,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训练难度, 增强肌力的同时,促进运动皮层功能建,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主动运动配合它符合国际化的治疗理念 1.2国际化的治疗理念 进入21世纪,国外康复推出了结合生物反馈和神经功能重建的最新康复理念,集多功能于一身,适应了社区化、长期化、全程跟踪康复的发展趋势。

Unit-1-Wise-men-in-history知识要点解析

Unit 1 Wise men in history(1) Date:_______ name:_______ 【知识要点】 ★必记单词 golden adj. 金的;金色的Olympics n. [pl.]奥运会 agreement n. 同意;应允pot n. 罐 doubt v. 不能肯定;对……没把握real adj. 真的;正宗的 】 truth n. 真相;实情seem v. 好像;似乎 solve v. 解决;处理fill v. 装满;注满 bowl n. 碗;盆brave adj. 勇敢的;无畏的 metal n. 金属certain adj. 确定的;肯定的prison n. 监狱;牢狱hit v. (hit,hit)(用手或器具)击;打correct adj. 准确无误的;正确的mistake n. 错误 less det.(与不可数名词连用)较少的;更少的 ( ★常考短语 in ancient Greece 在古希腊 (be) happy with (对某人或事物)满意的= be pleased/satisfied with fill…with…用……把……装满think about = consider 考虑;思考 be filled with=be full of 充满;装满run over 溢出 ask sb for sth 向某人要某物one…the other…一个……另一个……send sb to prison 把某人关进监狱tell the truth 说实话 。 make sure 确保;设法保证something else 别的东西both…and… ……和……都…… be made of +看得见的原材料由……制成

视频基础知识详解

视频基础知识详解 视频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虽然比照相技术历史时间短,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是最重要的媒体。 由于互联网在新世纪的崛起,使得传统的媒体技术有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应运而生了新的多媒体技术。而多媒体技术不仅涵盖了传统媒体的表达,又增加了交互互动功能,成为了目前最主要的信息工具。 在多媒体技术中,最先获得发展的是图片信息技术,由于信息来源更加广泛,生成速度高生产效率高,加上应用门槛较低,因此一度是互联网上最有吸引力的内容。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视频技术的制作加工门槛逐渐降低,信息资源的不断增长,同时由于视频信息内容更加丰富完整的先天优势,在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主流。 那么我们就对视频信息技术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模拟时代的视频技术 最早的视频技术来源于电影,电影技术则来源于照相技术。由于现代互联网视频信息技术原理则来源于电视技术,所以这里只做电视技术的介绍。 世界上第一台电视诞生于1925年,是由英国人约翰贝德发明。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套电视拍摄、信号发射和接收系统。而电视技术的原理大概可以理解为信号采集、信号传输、图像还原三个阶段。 摄像信号的采集,通过感光器件获取到光线的强度(早期的电视是黑白的,所以只取亮度信号)。然后每隔30~40毫秒,将所采集到光线的强度信息发送到接收端。而对于信号的还原,也是同步的每隔30~40毫秒,将信号扫描到荧光屏上进行展示。 那么对于信号的还原,由于荧光屏电视采用的是射线枪将射线打到荧光图层,来激发荧光显示,那么射线枪绘制整幅图像就需要一段时间。射线枪从屏幕顶端

开始一行一行的发出射线,一直到屏幕底端。然后继续从顶部开始一行一行的发射,来显示下一幅图像。但是射线枪扫描速度没有那么快,所以每次图像显示,要么只扫单数行,要么只扫双数行。然后两幅图像叠加,就是完整的一帧画面。所以电视在早期都是隔行扫描。 那么信号是怎么产生的呢? 跟相机感光原理一样,感光器件是对光敏感的设备,对于进光的强弱可以产生不同的电压。然后再将这些信号转换成不同的电流发射到接收端。电视机的扫描枪以不同的电流强度发射到荧光屏上时,荧光粉接收到的射线越强,就会越亮,越弱就会越暗。这样就产生了黑白信号。 那么帧和场的概念是什么? 前面说到,由于摄像采集信号属于连续拍摄图像,比如每隔40毫秒截取一张图像,也就是说每秒会产生25副图像。而每个图像就是一帧画面,所以每秒25副图像就可以描述为帧率为25FPS(frames per second)。而由于过去电视荧光屏扫描是隔行扫描,每两次扫描才产生一副图像,而每次扫描就叫做1场。也就是说每2场扫描生成1帧画面。所以帧率25FPS时,隔行扫描就是50场每秒。 模拟时代在全世界电视信号标准并不是统一的,电视场的标准有很多,叫做电视信号制式标准。黑白电视的时期制式标准非常多,有A、B、C、D、E、G、H、I、K、K1、L、M、N等,共计13种(我国采用的是D和K制)。到了彩色电视时代,制式简化成了三种:NTSC、PAL、SECAM,其中NTSC又分为NTSC4.43和NTSC3.58。我国彩色电视采用的是PAL制式中的D制调幅模式,所以也叫PAL-D 制式。有兴趣的可以百度百科“电视制式”来详细了解。 另外你可能会发现,场的频率其实是和交流电的频率一致的。比如我国的电网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而电视制式PAL-D是50场每秒,也是50Hz。这之间是否有关联呢?可以告诉你的是,的确有关联,不过建议大家自己去研究。如果确实不懂的同学可以@我。 彩色信号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五年级美术下册知识要点分析

五年级美术知识要点分析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继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美术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化多操纵学习方式。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家乡美》、《逛大街》、《聪明的机器人》、《欢乐陶吧》、《同一幅画》、《星光灿烂》、《团扇》、《大地飞虹》、《编花篮》、《生命的甘露》、《飞天畅想》、《我们往旅行》等内容。 三、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认知和练习,已把握了很多简单的基本绘画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辨别认知能力和创造力,具备一定的辨别妍媸的能力和表现力,但在绘画,动手过程中还缺乏大胆想象创造,这些方面有待进步。 四、教学目标 :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爱

好。 2、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工具制作。 3、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等能力五、教学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进步自身素质。 2、做好课前预备,精心制作教具。 3、运用现代远程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绘画爱好。 4、充分展示图片,作品等教学手段,师加以示范。 六、从教材分析学科知识要点与难点 第 1 课《家乡美》 1、教学目标: a、了解、学习风景画的表现方法。 b、学习图案的设计的基本方法。 c、培养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 d、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歌颂宣传家乡的情感。 2、教学重、难点: a、学习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b、掌握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第 2 课《逛大街》 1、教学目标:

知识讲解-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基础

变量的相关关系 编稿:丁会敏审稿:王静伟 【学习目标】 1.明确两个变量具有相关关系的意义; 2.知道回归分析的意义; 3.知道回归直线、回归直线方程、线性回归分析的意义; 4.掌握对两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的方法和步骤,并能借助科学计算器确定实际问题中两个变量间的回归直线方程;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变量的相关关系 400458 知识讲解1】 要点一、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变量与变量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一种是函数关系,另一种是相关关系。 1.函数关系 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如y=kx+b,变量x取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相对应。 2.相关关系 变量间确定存在关系,但又不具备函数关系所要求的确定性 相关关系分为两种: 正相关和负相关 要点诠释: 对相关关系的理解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不同.因为函数关系是一种非常确定的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即相关关系是非随机变量与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函数关系可以看成是两个非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不能把相关关系等同于函数关系. (2)函数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而相关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也可能是伴随关系.例如,有人发现,对于在校儿童,鞋的大小与阅读能力有很强的相关关系.然而,学会新词并不能使脚变大,而是涉及到第三个因素——年龄.当儿童长大一些,他们的阅读能力会提高而且由于长大脚也变大. (3)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正方形面积S与其边长x间虽然是一种确定性关系,但在每次测量边长时,由于测量误差等原因,其数值大小又表现出一种随机性.而对于具有线性关系的两个变量来说,当求得其回归直线后,我们又可以用一种确定性的关系对这两个变量间的关系进行估计. 3.散点图 将收集到的两个变量的统计数据分别作为横、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这样的图叫做散点图。通过散点图可初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她反映了各数据的密切程度。 要点二、正相关、负相关 (1)正相关:在统计数据中的两个变量,一个变量的值由小变大时,另一个变量的值也由小变大,这种相关称为正相关。如:家庭年收入越高,年饮食支出越高。反映在散点图上它们散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

考试要点解析与练习(一 税收基础知识)

项目一税收基础知识 一、税收的概念(了解) 1.税收的定义 税收:全称“国家税收”,简称“税”,是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律标准,采用强制性手段,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特定分配形式。 2.税收与国家、经济、财政、法律之间的关系(关联知识点) (1)税收与国家的关系 税收以国家为主体,与国家政权紧密联系的一种特定分配。国家的存在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一个前提条件(税收产生的政治条件;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剩余产品的出现和日益增多),而税收又是国家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能调节、影响经济。 (3)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90%左右来自税收。 (4)税收与法律的关系 税法是法学概念,税收是经济学概念,二者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3.税收的本质(关联知识点) (1)税收的主体是国家和政府; (2)国家征税凭借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利; (3)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职能; (4)税收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税收的特征(了解) 税收作为一种特定的分配形式,有着自身固有的形式特征,即:

(1)强制性(保证) (2)无偿性(核心) (3)固定性(两者的必然结果) 这三个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基本标志。税收的“三性”特征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其中无偿性是核心,强制性是保证,固定性是上述两者的必然结果。 【关联知识点】:税收的职能 (1)组织收入职能(最基本的职能) (2)调节经济职能 (3)社会管理职能 三、税收的分类(了解)

新闻基本知识讲解

新闻基本知识讲解

新闻基本知识 一、新闻的定义 在我国新闻学术界,最权威的新闻定义,是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新近发生:时效性,要及时报道 事实: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有的学校将没有参加活动的人物照片也放上来,将没有参加的领导也写进来,擅自修改活动时间等,都是在扼杀新闻的生命,弄巧成拙。) 二、新闻五要素 新闻五要素即新闻的5个W,指一则新闻报道必须具备的五个基本因素,分别为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因(why)、何人(who)。这是新闻中不可缺少的五个方面,是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西方有些学者提出了“六要素”说,认为除五个“w”之外,还有一个新闻要素“H”,即如何(how)。 当然,大家在报纸上也会看到一句话新闻、图片新闻,或者只包含几个要素的新闻,和这个理论并不冲突。我们网站上一般要求内容稍微全面一些。 三、新闻的结构 即新闻文体的组合形式。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组成。但不是每篇新闻都具有这5个部分,有的新

供娱乐,丰富生活;刊播广告,服务经济等。 多样性功能中,报道新闻和引导舆论是它的基本功能;其中又以报道新闻为主要功能。 我们网站的新闻功能主要体现在两项基本功能中,服务于武昌教育发展。 七、新闻敏感 是新闻工作者发现新闻的一种能力,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又称“新闻嗅觉”、“新闻鼻”。它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表现,其核心就是政治敏感。这种敏感是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锻炼培养出来的。 在教育领域,比如,寒假期间,学校设计的特色作业和活动;中高考期间的特殊考生;教师节前夕对优秀教师的报道,对新近出台的教育政策采取的措施等。 武昌区教育局统宣科 2011.3.18

必修中的重点知识内容以及内容解析

必修中的重点知识内容以及内容解析 必修课程是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包括5个模块,共10学分,是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内容。其内容的确定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二是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从内容结构看,是螺旋式上升体系。 5个模块的内容为: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形成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向量是近代数学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沟通几何、代数、三角等内容的桥梁,它具有丰富的实际背景和广泛的应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常常需要根据所获取的数据提取信息,做出合理的决策,在必修课程中将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和基础知识,它们是公民的必备常识。 算法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已经成为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它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算法的思想和初步知识,也正在成为普通公民的常识。在必修课程中将学习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初步知识,算法思想将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相关部分。 必修课程的呈现力求展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努力体现数学知识中蕴涵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内在联系,体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教师和教材编写者应根据具体内容在适当的地方(如统计、简单线性规划等)安排一些实习作业。 必修一 ⑴重点知识内容: 必修一学生将学习集合与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函数与方程. ①集合一章,主要是学习集合语言,从日常生活和初中数学中的实例出发引出集合概念,让学生学习用集合语言描述在义务教育阶段学过的一些集合,如数集和图形集合。为了准确使用集合语言,学习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集合语言在整套教材中经常使用。 ②在函数一章,除学习函数概念外,重点学习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这两个函数是学习函数概念最好的载体,其中蕴涵着高中数学中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在教材中设专节,在初中学过的一次、二次函数的基础上拓宽、提高。用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实现初中数学向高中数学的过渡。进一步研究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过渡到高中数学。③在必修1中,对通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建模等都给予足够的重视与练习。这些通性、通法在整个高中数学教材中反复使用。 (2)内容解析: 一、集合1、含义与表示:(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集合间的关系:子集:对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称A是B 的子集。 真子集:若A是B的子集,且在B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则A是B的真子集。 集合相等:A=B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

相关知识(真题与解析)

相关知识(真题与解析) xx 年相关知识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80 题,每题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天坛哪项是正确的()。 A.建筑用于祭祖 B.建筑建于明末清初 C.建筑群为二重垣 D.形式为南圆北方 2.下列关于西方古典建筑风格的表述正确的是()。 A.卢浮宫东立面是浪漫主义的作品 B.凡尔赛宫是洛可可建筑作品 C.德国柏林宫廷剧院是希腊复兴的建筑作品 D.法国巴黎万神庙是哥特复兴的建筑作品 3.下列哪项不属于一般建筑物防灾设计考虑的内容()。 A.地震 B.火灾 C.地面沉降 D.电磁辐射 4.依据我国现行的《住宅设计规范》,单人卧室的最小面积为()。

A.4 平方米 B.5 平方米 C.6 平方米 D.7 平方米 5.下列关于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A.以人为尺度 B.应考虑材料的输入输出 C.功能单元应包括生活单元 D.生产流水线包括纵向.横向和环形三种方式 6.下列关于建设项目场地选择的要求,哪项是错误的?()。 A.应尽可能利用自然资源条件 B.场地边界外形应尽可能简单 C.应了解场地的冻土深度 D.不能在8 度地震区选址 7.工业建筑的适宜坡度是()。 A.0.05%-0.1% B.0.15%-0.4% C.0.5%- 2.0% D.3.0%-

5.0% 8.下列关于大型工业项目总平面布局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A.综合交通组织要考虑不同运输方式的车流衔接 B.应方便内部车辆及过境车辆的疏解和导入 C.考虑人车分流,非机动车宜有专线 D.车流应尽量避免在人流活动集中地段通行 9.在砖混建筑横向承重体系中,荷载的主要传递路线是()。 A.屋顶-板-横墙-基础 B.屋顶-板-横墙-地基 C.板-横墙-基础-地基 D.板-梁-横墙-基础 10.下列哪项不属于建筑的八大构件?()。 A.楼面 B.地面 C.基础 D.地基 11.下列关于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做法,哪项是错误的?()。 A.提倡节能节材优先 B.考虑全寿命周期

新闻基本知识讲解

新闻基本知识 一、新闻的定义 在我国新闻学术界,最权威的新闻定义,是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新近发生:时效性,要及时报道 事实: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有的学校将没有参加活动的人物照片也放上来,将没有参加的领导也写进来,擅自修改活动时间等,都是在扼杀新闻的生命,弄巧成拙。) 二、新闻五要素 新闻五要素即新闻的个,指一则新闻报道必须具备的五个基本因素,分别为何时()、何地()、何事()、何因()、何人()。这是新闻中不可缺少的五个方面,是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西方有些学者提出了“六要素”说,认为除五个“”之外,还有一个新闻要素“”,即如何()。 当然,大家在报纸上也会看到一句话新闻、图片新闻,或者只包含几个要素的新闻,和这个理论并不冲突。我们网站上一般要求内容稍微全面一些。 三、新闻的结构 即新闻文体的组合形式。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组成。但不是每篇新闻都具有这个部分,有的新闻

就没有导语和背景。常见的几种新闻结构是: 、倒金字塔式结构。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新闻的最前面,随后按重要性依次排列其他内容。它的优点是能迅速地把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开门见山地告诉读者,使读者一目了然,节省读报时间。(最常用的结构) 、金字塔式结构。又称“逆转倒金字塔式”。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后面,按时间顺序,依次叙述。 、菱形式结构。这是一种“两头小、中间大”的结构。因新闻的主要内容比较复杂,导语中容纳不下,也不能概括表达,适于在主体中分段叙述。 、车辐式结构。以一个中心事件或事物为纲,其他事实象车辐一样辐射出去。宜于报道比较散的事件。 、并列式结构。把众多主要事实并列叙述。适合报道事实各部分的重要性相等或相似的新闻,多见于公报式新闻。 导语:一般以简要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具吸引力的事实,是把握和掌控新闻全篇的关键环节和第一步。 四、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五个“性”。 、时新性。事件是新近发生的而且是社会大众所不知道的,即时间近、内容新。事件发生离公开报道的时间越短,新闻价值就越高。

六年级上册数学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解读

六年级数学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一单元位置 可以用数对(a,b)表示位置,通常a表示列(竖排),b表示行(横排)。 二、三单元分数乘除法 (一)基本知识 1.乘法算式a×b可以表示两种意义,选择哪一种意义主要看b是什么数,与a是什么数无关。 如果b是整数,那么a×b的意义就是b个a是多少,与整数乘法相同; 如果b是分数,那么乘法算式的意义就是求a的b是多少, 2.除法算式a÷b只表示一种意义,记住句式: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a和其中一个因数b,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另外,判断题:a÷b(b是分数)表示的意义是已知一个数的b(几分之几)是a,求这个数,也要判断为正确。 3.解决分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找出分率句,找准单位1,正确判断数量关系,找出已知未知,确定解题思路。记住:数字不重要,关系才重要。 甲占乙的几分之几,数量关系是乙×几分之几=甲 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数量关系就稍微复杂,根据条件可以有三种: 乙×几分之几=甲和乙的差 乙×(1+(或-)几分之几)=甲 乙+(或-)乙×几分之几=甲

解题时注意区别是哪一种分率句,该采用哪一种关系式,不要互相混淆。 4.有的题需要求分率,就是求那个几分之几,也要看清问题,采取正确的算法。 问:甲占乙的几分之几?算法:甲÷乙=甲占乙的几分之几 问: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算法:甲乙的差÷乙=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 解答以上问题时,关键要看清条件,找准所需数据,不要看见题里的数字就胡拼乱凑。 (二)经典题型解题技巧 1. ×÷ 分析:并不是乘分数就会变小,除以分数就会变大,关键是看所乘、除的数比1大还是小。比1大的就会变大,比1小的就会变小。 2.一条绳子长5米,平均分成4段,每段占这根绳子的(),每段长()米。 分析:先找出平均分的份数(4),用它做除数,问a占b的(),是问分率,用1÷份数,问有多少的,是问数量,用总数÷份数,总之都是除以份数。 3. 一条绳子长5米,平均分成4段,3段占这根绳子的(),3段长()米。 分析:先按2题的做法找出每段的分率或数量,再乘3即可。 4.牛比羊多,羊比牛少(),牛占总数的() 分析:根据第一个分率,找出羊是单位1,占分母的份数4,可以看成羊有4只,牛比羊多分子的份数1,也就是比4多1,牛就有5份,顺便写出总数就是9

人教版八年级Unit 8 知识要点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Unit8知识要点解析 1.turn on“打开,接通(电流,水,煤气等)” ●反义词为turn off“关闭,切断(电流,水,煤气等)”。 ●它们都是动副短语,所以宾语是代词时,代词要放于短语中间。 ●turn v.旋转turn up(声音)调大turn down(声音)调小 【考点训练】 ①请打开收音机,我先看球赛。 Please_________the radio and I want to watch the soccer game. ②请关上电视,爷爷正在睡觉。 Please__________TV.Grandpa is sleeping. ③I can’t see anything.Can you turn_____the light? A down B on C up D off 2.cut up“切碎”=cut...into pieces.cut up为动副短语,代词作宾语时,要放于短语中间。 ●cut v.切,砍 ●cut...into pieces/slices把...切成碎片/薄片cut...in half/in two把...切成两半 ●cut down砍倒,cut off切断,切除 【考点训练】 ①Can you help me_____the apples,dear? A take off B put down C cut up D cut off ②Here are some pears.Please_______. A cut it up B cut up it C cut them up D cut up them ③请把这些水果切成碎片。 Please_____these fruit____________. 3.pour v.“倾倒,倒出” ●pour...into...“把.....倒入.....中”,pour...out...“把.....倒出.....” 【考点训练】 ①请把牛奶倒入杯子中。 Please______the milk_____the cup. ②Don’t_____the polluted water into the river. A put B add C give D pour 4.【解析1】put v.“放置” ●put...into...“把.....放入.....中”, ●put...on...“把.....放在.....上面” ●put on穿上(衣服),戴上(服饰) 【考点训练】 ①请不要把这些东西放在桌子下面。 Don’t______these things_____the table. ②Sorry,I forgot_______(put)the ball into schoolbag. 【解析2】add v.“增添,增加’.add...to...”把......加到/添加到......里面” Add5to6and you will get11.

知识要点一参考解答

知识整合(一)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1)用定义:对任意的n ,都有1n n a a d +-=(d 为常数)?{}n a 为等差数列(定义法) (2)122n n n a a a ++=+(n ∈* N )?{}n a 为等差 数列(等差中项) (3) n a =pn+q (p , q 为常数且p ≠0)(即为关于n 的一次函数) ?{}n a 为等差数列 (4) 2n S pn qn =+ (p , q 为常数)(即为关于n 的不含常数项的二次函数) ?{}n a 为等差数列 2.常用性质 (1) 若数列{}n a ,{}n b 为等差数列,则数列 {}n a k +,{}n k a ,{}n n a b ±,{}n ka b +(k , b 为非零常数)均为等差数列. (2) 对任何m ,n ∈* N ,在等差数列{}n a 中,有 ()n m a a n m d =+-,特别的,当m=1时,便得 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另外可得公差d= 11n a a n --,或d=n m a a n m -- (3) 若m+n=p+q (m ,n ,p ,q ∈* N ),则 n m a a +=p q a a +.特别的,当n+m=2k 时,得n m a a +=2k a (4) {}n a 是有穷等差数列,则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 两项之和都相等,且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即121321n n n i n i a a a a a a a a --+-+=+=+=??????=+=??? (5) 在等差数列{}n a 中,每隔k(k ∈* N )项取出一 项,按原来的顺序排列,所得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且公差为(k+1)d(例如:1a ,4a ,7a , 10a ??????仍为公差为3d 的等差数列) (6) 如果{}n a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那么n a ,1n a -, ??????2a ,1a 也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d -. (7) 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则记 12k k S a a a =++??????+,2122k k k k k S S a a a ++-=++??????+, 3221223k k k k k S S a a a ++-=++??????+, 则k S ,2k k S S -,32k k S S -仍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为2 k d 3.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 2111()(1)()2222 n n n a a n n d d S na d n a n +-==+=+-4.等差数列前n 项和n S 常用的基本性质: (1)在等差数列{}n a 中,当项数为2n (n ∈* N ) 时,1 , n n S a S S nd S a +-==奇偶奇偶(即中间两项之比), 当项数为 2n-1(n ∈* N )时, 11 ,n S n S S a S n ++-== 奇偶奇偶(即奇偶项数之比) (2).若等差数列{}n a ,{}n b 的前n 项和为,n n S T (n 为 奇 数 ) , 则 12112121121 12121() 22()22 n n n n n n n n a a n a a a S b b n b b b T ------++===++ (3) 若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则数列 { }n S n 也为等差数列. (4 记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①若1a >0,公差d<0,则当10 n n a a +≥?? ≤?时,则n S 有最大值;②若 1a <0, 公差d>0,则当1 0n n a a +≤??≥?时,则n S 有最小值。求n S 最值的方法也可先求出n S ,再用配方法求解。 巩固训练(一) 1、{a n }是首项a 1=1,公差为d =3的等差数列,如果a n =2 005,则项数n 等于( C ). A .667 B .668 C .669 D .670 2、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23a =, 611a =,则7S 等于( C ) A .13 B .35 C .49 D . 63 【解析】 172677()7()7(311)49.222 a a a a S +++====故选C. 3、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首项a 1>0, a 2 003+a 2 004>0,a 2 003·a 2 004<0,则使前n 项和 S n >0成立的最大自然数n 是( B ). A .4005 B .4006 C .4007 D .4008 4、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35a a =9 5 , 则59S S =( A ). A .1 B .-1 C .2 D . 2 1 5、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且7a -24a =-1, 3a =0,则公差d =B A.-2 B.- 12 C.1 2 D.2 【解析】a 7-2a 4=a 3+4d -2(a 3+d)=2d =-1 ? d =- 1 2 6、在等差数列{}n a 中, 284a a +=,则 其前9项 的和S 9等于 ( A ) A .18 B 27 C 36 D 9 7、记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12 a = ,420S =,则6S =( D ) A .16 B .24 C .36 D .48 8、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39S =, 636S =,则789a a a ++=( B ) A .63 B .45 C .36 D .27 9、已知数列1 …, 则是它的( ) A .第22项 B .第23项 C .第24项 D .第28项 10、已知数列 {} n a 对任意的 * p q ∈N ,满足 p q p q a a a +=+,且26a =-,那么10a 等( ) A .165- B .33- C .30- D .21- 11、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 12497,1,16a a a a 则==+的值是 ( ) A .15 B .30 C .31 D .64 答案 A 12、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31,若此数列从第16项开始小于1,则此数列的公差d 的取值范围是B A .(-∞,-2) B .[- 715 , -2] C .(-2, +∞) D .(—7 15 ,-2) 13、 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之和记为S n ,S 10=10 ,S 30=70,则S 40等于 。 正解:由题意:??? ??? ? =?+=?+70 2293030102 9101011 d a d a 得152 ,521== d a 代入得S 40 =120402 3940401=??+d a 。 14、等差数列{}n a 、{}n b 的前n 项和为S n 、T n .若 ),(2741 7+∈++=N n n n T S n n 求7 7b a ;正解:79 92 2713411371313777777=+?+?==++=∴ T S b b a a b a 15、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 1221S =,则25811a a a a +++= . 答案 7 16、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 53655,S S -=则4a = 解析 ∵S n =na 1+ 1 2 n(n -1)d ∴S 5=5a 1+10d,S 3=3a 1+3d ∴6S 5-5S 3=30a 1+60d -(15a 1+15d)=15a 1+45d =15(a 1+3d)=15a 4 答案 3 1 17、已知*2 ()156 n n a n N n = ∈+,则在数列{}n a 的最大项为__ 18、数列7,77,777,7777,77777,……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__

其他金融机构的相关知识点解析

其他金融机构 第一节专业性银行 专业性银行是指定有专门经营范围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 一、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是专门对工商企业办理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 投资银行的资金来源:(1)发行股票和债券;(2)吸收定期存款;(3)其他银行的贷款。 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有: 1、帮助筹资者设计和发行新证券,进行直接融资; 2、充当发行人与投资人的中介,代理客户买卖和承销股票和债券; 3、投资基金的发起和管理; 4、进行股票、债券的国内外二级市场交易; 5、企业重组、兼并和收购; 6、项目融资顾问、投资顾问及其他顾问业务; 7、自由资本的境内外; 8、代理客户和为自身进行外汇买卖; 9、各种资产管理业务; 10、国内和国际货币市场业务。 二、储蓄银行 储蓄银行是指办理居民储蓄并以吸收储蓄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银行。 储蓄银行的类型有:互助储蓄银行、信托储蓄银行、储蓄会、储蓄与放款协

会、储金局、邮政储蓄系统等。 储蓄银行吸收的资金余额较稳定,可用于长期投资。 储蓄银行的主要业务有:(1)发放不动产抵押贷款;(2)投资于政府公债;(3)投资于公司股票和债券。 三、抵押银行 抵押银行是“不动产抵押银行”的简称,是以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作抵押办理放款业务的专业银行。 抵押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发行不动产抵押债券筹措。 抵押银行的主要业务:(1)办理以土地为抵押的长期放款;(2)办理以城市房屋为抵押的长期放款。 抵押银行的放款一般期限较长,属于长期放款。 四、合作银行 合作银行是由私人和信用合作社组成的互助性合作金融机构,它一般是在信用合作社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与信用合作社相同的宗旨和经营原则。 第二节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是指那些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并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金融机构。 一、开发银行 开发银行是指那些专门为经济开发提供长期投资贷款的金融机构。 开发银行可分为国际性开发银行和国家性开发银行。 开发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有:(1)政府拨款;(2)发行债券;(3)吸收存

重点知识讲解

重点知识讲解 温故 In England, tea didn’t appear until around 1660, ... 句中的until用于否定句中,构成“not ... until ...”结构,意为“直到……才……”,句中动词多为短暂性动词。until也可以用于肯定句中,意为“直到……为止”,句中动词多为延续性动词。 【运用】单项选择。 1. —Excuse me. Is it my turn now? —Not yet. Please wait on the chair ____________ your name is called. A. and B. until C. although D. since 2. —It’s too late. I have to go now. —Oh, it’s raining outside. Don’t leave ____________ it stops. A. since B. until C. while 知新 1. nearly nearly用作副词,意为“几乎;差不多”。如: Karen is nearly as tall as you are. 【链接】 八年级上册我们学过almost,也用作副词,也意为“几乎;差不多”。一般情况下,二者可以互换使用,但almost所表示的“差不多”程度比nearly更大一些。此外,almost后面可以接no, nothing, never等表示否定意义的词,而nearly没有这种用法。如: In Kunming the temperature is almost / nearly the same all year round. Almost no one believed her. She felt very sad. 【运用】根据首字母提示填单词。 (1) I came to the city two years ago. I’ve worked here for n two years.

电影基础知识(1)知识讲解

电影基础知识 ?第一节电影的画面 ?构图 ?光影 ?色彩 ?第二节电影的声音 ?人物语言 ?音乐 ?音响 ?第三节电影的叙事 ?镜头语言 ?蒙太奇 ?长镜头 第一节电影的画面 一构图 ?我们可以从画面构成元素的水平和纵深关系两个层面上,即从被拍摄的人物与物体在画面中所居的上下、左右、中心与边缘(人物是置身于画面的中心还是画面的边角处,画框是否不正常的切割了人物的形象。)、前景与后景(人物是位于引人注目的前景中,还是位于画面的后景中,是否被前景中的物体所遮挡。)等多种方式来建构和解读画面的意义。 二光影 ?光影,是电影画面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摄影师运用光影再现被摄物体的形态与明暗层次等,可以通过恰当的艺术处理,达到刻画人物性格、创造环境以及渲染情绪的目的。 三色彩 ?色彩能够渲染气氛,参与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塑造。 ?色彩可以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电影的主题。 ?色彩还可以用来配合叙事。 ?色彩的运用是导演风格的一部分。 第二节电影的声音 一人物语言 在电影的声音中,人物的语言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它在影片中起着叙事、刻画人物性格和增强现实感等作用。它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人物对白,一类是画外音,进入电影的人声是电影声音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对白: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画外音: 可以分成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创作者的客观叙述,一般被称作“旁白”,用在纪录片和科教片中的时候,也叫解说;二是剧中人物的主观叙述,有时又叫“独白”。 画外音的基本功能: ?在剧情开始之前,用以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 ?结合人物首次出场的肖像造型,可以对人物的姓名、职业、年龄以及重要前史作简要介绍,为人物性格和心理作必要的提示。 ?对人物形象塑造也起到重要作用。 ?具有议论、抒情的作用。 二音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