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

8.1 牛顿第一定律

主备人:李玉芹审核人:梅炳灵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惯性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2)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认识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教学难点: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结论的进一步分析

2、对牛顿第一定律文字叙述的理解

教学课型与教学方法:新授课。方法:先学后教、适当点拨

教学资源的利用及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优秀教案、检测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时间2分钟)

(1)让学生阅读课文第34页第1页自然段,看图11.5-1。

①讨论交流:课文列举了一类什么现象?

自行车、列车等运动的物体,停止施加动力,还会继续运动,但最终要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运动要靠力来维持吗?

二.先学后教

学习目标1: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自学指导: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间20分钟)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让学生阅读课文第35页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2)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①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

(要控制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控制方法:用同一辆小车,让小车自斜面顶端(相等的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

②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

(要改变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改变方法: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 ③要观察和记录哪些数据

(要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水平面上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记录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3)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三种情况下小车运动变化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从表格记录中找出变化规律。

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少。

(5)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如果物体不受力,速度不会减慢,它将永远运动下去。

教师指导(时间5分钟)

3、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1)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物体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阻力。

(2)对牛顿第一定律中“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理解为: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惯性

(1)、演示:让学生照课文第36页图11.5-4所示,把4 个棋子摞起来。先猜猜:如果像图中那样用尺迅速打击最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落在何处?

提问:上面的棋子为什么不和被打飞的棋子一起飞出去呢?

(2)、让学生阅读课文第36页有关内容: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3)让学生阅读课文第37页科学世界<<汽车安全带>>认识人们如何利用安全带防止和减小汽车发生事故时由于惯性对驾驶员和乘客造成的伤害。

三.课堂小结:(约3分钟)(可师生共同小结本课收获)

四.当堂检测.(时间15分钟)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8.1牛顿第一定律

一、学习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

2.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自学指导:1.阅读课本44页的第一段以及插图,想一想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通过所学的知识分析出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学课本45页的探究实验,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要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必须满足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次实验小车都必须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三种不同的材料,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做一做】利用桌上的器材按设计思路完成实验:观察实验完成表格

表面材料阻力大小小车滑动距离

毛巾

棉布

木板

光滑水平面

分析上表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速度减小的越______.如果小车不受阻力,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理:如果物体不受阻力,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实验证明__________的观点是正确的.后来,_____国物理学家________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自学检测1:

1.如图,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观察、比较小车沿不同的平面运动的情况。

问:(1)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让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开始运动时获得相同的。

(2)一般人的思维都局限在直接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但科学家们却能发现----物体运动的表面越光滑,相同情况下物体受到的_____ 就小,因此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并由此推想出进一步的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将。牛顿第一定律因为是用的方法得出,所以它(填“是”或“不是”)用实验直接得出的。

二、学习目标2: 1.知道惯性的定义,知道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惯性现象.

自学指导2:阅读课本46页.

(1)动手完成“想想做做”,并思考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自己找一块橡皮,放在一张纸条上,快速把纸条抽出,看一下有什么现象?

自学检测2

2、举例写出你观察到的在生产、生活以及交通运输等方面发生的惯性现象的两个例子,并结合所举事例分别说明如何防止或利用惯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以上例子:一切物体在____________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____________。

三.当堂检测.

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静止时有惯性,运动时没有惯性

B、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才有惯性

C、物体受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D、物体的惯性与运动状态或是否受力无关

2、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不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所制定的交通规则是( ) A、某些地段要对机动车辆限速 B、车辆快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

C、车辆靠右侧行驶

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

3、我国公安部门规定:在高速公路上,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都要系上安全带,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能造成对人身的伤害( )

A、汽车加速

B、汽车速度过快

C、紧急刹车

D、汽车突然启动

4.运动员百米冲刺后,并不能立即停下来,这是因为运动员( )

A 失去了惯性

B 具有惯性

C 不受力的作用

D 惯性大于阻力

5. 子弹从枪口射出后,它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

A.子弹受到火药的推力 B.子弹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子弹具有惯性 D.子弹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6.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市内限速是由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容易造成事故。B.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C.物体处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如在太空的飞船内的物体没有惯性D.不存在没有惯性的物体

8.2二力平衡力

主备人:梅炳灵审核人:梅炳灵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条件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二力平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条件,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教学课型与教学方法:新授课。方法:先学后教、适当点拨,自主学习,学生实验

教学资源的利用及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检测题,毛巾、木板、小车、钩码

教学过程:

活动一:提出问题引入课题:完成下列问题。(时间1分钟)

二.先学后教

活动二:阅读课本47页第一段,了解一下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保持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尽管受到力的作用,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_________,所以相当于不受力。

2.判断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放在桌面上书

B.空中飞行的小鸟

C.随传送带一块上升的物体.

D.正在起步的汽车

E.悬吊着的电灯

F.围绕地球转动的卫星

G.匀速上升的电梯

H.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

I.百米冲刺中的运动员

J.树上的苹果.

K.匀速行驶的汽车上的物体

结论:一些物体虽然受力,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就相当于不受力。

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力,它们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相互抵消,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这时的物体我们就说它处于平衡状态。

活动三:合作探究: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学生根据桌上所准备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还有若干质量相等或不等的砝码),自己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应该有什么关系。用教材图12.6—1的装置进行。

(1)用手按住木块不动,两边各加不同的砝码,放手后可看到:

用手按住木块不动,两边各加相等的砝码,放手后可看到:

结论:静止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大小时才可能继续保持静止状态。

(2)用手按住木块不动,把两个吊盘放在同一侧,两盘加入相等的砝码,放手后可以看到:

结论: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必须方向才可能静止。

(3)在两盘中加相等的砝码,使木块静止,用手旋转木块至某一角度,使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可以看到:

结论: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必须作用在物体才可能静止。

(4)用两个相同的木块分别系住一个吊盘,用手按住,保证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可看到:

结论:二力平衡说的是个物体上的两个力。

实验完毕,小组归纳: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活动四: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根据平衡状态,找出平衡力;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判断它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完成下列问题

例:吊在空中重5N,静止不动时,电线对它的拉力是多大?

课堂小结:(约4分钟)(可师生共同小结本科收获)

当堂训练(15分钟)(学生学案)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8.2二力平衡力

学习目标

1.认识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也能够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知道物体的两种平衡状态.

3.知道平衡力的概念.

4.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活动一:提出问题引入课题:完成下列问题。(时间1分钟)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活动二:阅读课本47页第一段,了解一下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保持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尽管受到力的作用,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_________,所以相当于不受力。

2.判断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放在桌面上书

B.空中飞行的小鸟

C.随传送带一块上升的物体.

D.正在起步的汽车

E.悬吊着的电灯

F.围绕地球转动的卫星

G.匀速上升的电梯

H.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

I.百米冲刺中的运动员

J.树上的苹果.

K.匀速行驶的汽车上的物体

活动三:合作探究: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用教材图12.6—1的装置进行。

(1)用手按住木块不动,两边各加不同的砝码,放手后可看到:

用手按住木块不动,两边各加相等的砝码,放手后可看到:

结论:静止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大小时才可能继续保持静止状态。

(2)用手按住木块不动,把两个吊盘放在同一侧,两盘加入相等的砝码,放手后可以看到:

结论: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必须方向才可能静止。

(3)在两盘中加相等的砝码,使木块静止,用手旋转木块至某一角度,使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可以看到:

结论: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必须作用在物体才可能静止。

(4)用两个相同的木块分别系住一个吊盘,用手按住,保证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可看到:

结论:二力平衡说的是个物体上的两个力。

实验完毕,小组归纳: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活动四: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根据平衡状态,找出平衡力;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判断它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下列各对力是否是平衡力,如果不是,写出原因.

A B C D E

A.图中两个力______平衡力,原因是_________.

B.图中两个力______平衡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

C.图中两个力______平衡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

D.图中两个力______平衡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

E.图中两个力______平衡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1.悬挂的电灯受到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如果电灯受到的重力是5N,则电线对它的拉力是____N;放在桌子上的书受到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如果这本书重3N,则桌子对它的支持力是_____N;

2.在水平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的________和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如果牵引力是5×104N,则它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N;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已知人和伞总重为700N,则他受到的阻力是_____N.

3..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 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C 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D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4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静止时受到的力才是平衡力

B、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物体受到的拉力和重力大小相等,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5如图,一位同学用水平推力推停在地面上的汽车,但没能推动,则下列正确的是( )

A.因为推力小于汽车所受的阻力,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B. 因为推力小于汽车的重力,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C.虽然汽车未被推动,但推力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

D.虽然汽车未被推动,但推力一定等于汽车的重力

6.下列受到非平衡力的物体是()A.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 B.用力搬一块大石头,但没有搬动。

C.静止在地面上的桌子。

D.从滑梯上加速下滑的小孩

7.吊车以2m/s的速度将1×104N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起,这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___N,若吊车改为2m/s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则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_N,若吊车改为4m/s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则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________N.

第3节摩擦力

主备人:阮红梅审核人: 梅炳灵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摩擦力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长方体木块、钩码、木板、玻璃板、毛巾。

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活动一:自主预习: 1、阅读P60页本节第一段,完成以下内容:

做一做:(1)用牙刷在桌面上滑动,观察刷毛形变

(2)把你的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慢慢移动,感受摩擦力方向与手运动方向之间关系.

一、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小游戏──拨河比赛。

师:今天咱们就来研究一下摩擦力。

板书:摩擦力

二、进行新课

1.摩擦力定义(方向、作用点)。

师:要认识一个力,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生:大小、方向、作用点。

板书:大小、方向、作用点

师: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演示海棉实验:木板不动,水平推动海棉)

(再演示海棉实验。海棉不动,水平抽动木板。)

海棉还受到摩擦力吗?何以见得?它对运动起什么作用?发生在什么部位?

生:回答。

师:可见不管谁运动,只要有相对运动,就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摩擦力。

由此可见,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_________,作用点在______________。

生:(讨论后填空)

师:能不能根据摩擦力的方向、作用点和它对运动的作用,给它下个定义?

(学生讨论后说出答案)

活动二:合作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交流得出结论)活动三:当堂检测:摩擦力的利用和防止

师:若要增大摩擦力,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回答)

师:有时还需要减小摩擦力,逆向思维,看减小摩擦力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回答)

师:你想怎么测摩擦力?友情提示:1.怎么测量摩擦力?

(学生讨论后上台演示:弹簧秤拉木块)

师:说出操作要领和原理。

生:匀速、水平、二力平衡。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六.布置作业:

七.教学反思:

第3节摩擦力导学稿

知识回顾: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物体在______或_____情况下,物体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自主预习:

1、阅读P60页本节第一段,完成以下内容:做一做:(1)用牙刷在桌面上滑动,观察刷毛形变

(2)把你的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慢慢移动,感受摩擦力方向与手运动方向之间关系.

小结:(1)什么是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3)摩擦力的作用点:______________;摩擦力的方向:

2、阅读P60页探究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假设:你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A、怎样测量出摩擦力的大小?测量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什么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我们是怎样改变和控制变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出表格中所缺的内容:

分组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分析论证:摩擦力的大小跟有关,当一定时,越大,摩擦力就越____;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有关,当一定时,越大,摩擦力就越_____;

3、应用与提高(阅读书本第61页“科学世界”)

(1) 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摩擦力?_____________

(2) 哪些地方摩擦力起不良作用?______________

(3)说一说以上实例,整理总结:减小有害摩擦力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交流得出结论)

当堂检测:

1、下列几种关于摩擦力的说法,哪一种正确?( )

A.物体只有在很快运动的时候,才有摩擦力的作用.

B.物体静止时一定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C.人的手握住东西,原因之一,靠的就是摩擦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下列做法中,目的是为了减少摩擦的是()

A.短跑运动员穿上钉鞋B.足球守门员戴上手套

C.篮球表面上印有花纹D.旱冰鞋安装上滚轮。

3、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下面哪个措施的目的是减小摩擦()

A、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

B、自行车紧急刹车时用力捏闸

C、汽车轮胎上有很多花纹

D、北方下雪时,常在道路上洒些灰渣

4.用水平力去推静止在水平地面的大木箱,没有推动,其原因是:( )

A.木箱有惯性.B.木箱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C.推力小于木箱所受的摩擦力.D.木箱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5.一辆重100牛顿的小车,使它沿水平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需用推力10牛顿,这小车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 )

A.100牛顿B.10牛顿C.50牛顿D.55牛顿

6、下列事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给自行车的轴加润滑油B.在自行车的把套上做出凹、凸花纹

C.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装滚动轴承D.磁悬浮列车行驶时,车身悬在空中

7.如果世界上不存在一切摩擦,那么下列哪种现象不会发生( )

A.饭将从嘴里滑掉B.人将寸步难行

C.不能用螺钉螺母固定工件D.物体将漂浮在空中

8.运动和力复习课导学案

主备人:吴文文审核人:梅炳灵授课时间:

复习范围:第八章内容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测量力的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会测量力的大小。学会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

教学课型与教学方法:复习课。方法:先学后教、适当点拨

教学资源的利用及教学准备:课件、导学稿

教学过程:知识再现一、牛顿第一定律

记一记:1、_______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的观点。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__ . 2、物体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只与__________有关。做一做:1.踢足球时,球离开了脚后仍能运动是由于_____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球在地上越滚越慢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______的缘故.

2、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则( )

a.物体立即停止运动b.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会慢慢停止运动d.无法判断

二、力的平衡

三、▲记一记:1、物体保持____状态时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______。

2、物体二力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一做: 1、甲起重机搬运重为4×104N的物体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乙起重机搬运同样重的物体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起重机在匀速上升阶段施加的拉力是( )

a.甲、乙都等于4×104nN b.乙较大c.甲较大d.甲、乙都是零

2、人提桶处于静止状态时,下面各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

a.人对桶的拉力和桶对人的拉力b.人对桶的拉力和桶受的重力

c.桶对人的拉力和桶受的重力d.以上都不对

三、摩擦力

1、摩擦力定义:两个的物体,当他们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的力,叫摩擦力。

2、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有和。

做一做:人在一般情况下步行前进时,若鞋底与地面不打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向后,阻碍人前进B.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推动人前进

C.鞋底花纹磨损后,摩擦力减小,人更容易前进D.鞋底花纹磨损后,摩擦力增大,人更难前进

知识点拨

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牛顿定律是在大量的实验和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的结论这是一种研究方法。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不论受力与否、运动与否都有惯性,注意不能说“物体受惯性作用或物体在惯性作用下”等

例1、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则( ).

a.物体立即停止运动b.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会慢慢停止运动d.无法判断分析与解选择b.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由于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外力全部消失后将以此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平衡力是指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力。二力平衡是指物体在受两个力的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共体、共线、等大、反向。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应从三个方面:定义、力的性质、力的作用物体

例2、一个体重为650n的人乘电梯以1m/s速度匀速上升,之后又乘电梯以同样的速度匀速下降,则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为( ).

a.匀速上升时大于650nN b.匀速下降时小于650N

c.匀速上升和匀速下降均等于650N d.匀速上升和匀速下降均等于oN

分析与解电梯匀速上升和匀速下降过程中均属于平衡状态,而这时物体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因此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所以选c.平台展示

例3、滑动摩擦力在研究有关物体运动情况时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已经知道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也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有些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可能还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请你从以下器材中选出部分器材,设计一个实验对此猜想进行检验.

器材:a.斜面b.带钩的正方形木块c.带钩的长方体木块d.表面平整的长木板e.几条毛巾f.直尺g.弹簧称h.硬纸板(1)你所需要的实验器材(用器材前面的字母表):___;(2)简述主要的实验步骤:_. 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复习课

基本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的条件:摩擦力的定义: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

课后反思:

8.运动和力复习课当堂检测

班级姓名分数

知识再现一、牛顿第一定律

记一记:1、_______________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的观点。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

2、物体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只与________有关。做一做:1.踢足球时,球离开了脚后仍能运动是由于_____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球在地上越滚越慢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______的缘故.

2、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则( )

b.物体立即停止运动b.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会慢慢停止运动d.无法判断

二、力的平衡▲记一记:1、物体保持____________状态时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__ __ .

2、物体二力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一做: 1、甲起重机搬运重为4×104N的物体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乙起重机搬运同样重的物体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起重机在匀速上升阶段施加的拉力是( )

a.甲、乙都等于4×104N b.乙较大c.甲较大d.甲、乙都是零

2、人提桶处于静止状态时,下面各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

a.人对桶的拉力和桶对人的拉力b.人对桶的拉力和桶受的重力

c.桶对人的拉力和桶受的重力d.以上都不对

三、摩擦力1、摩擦力定义:两个的物体,当他们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的力,叫摩擦力。

2、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有和。

做一做:人在一般情况下步行前进时,若鞋底与地面不打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向后,阻碍人前进B.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推动人前进

C.鞋底花纹磨损后,摩擦力减小,人更容易前进D.鞋底花纹磨损后,摩擦力增大,人更难前进

知识点拨: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牛顿定律是在大量的实验和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的结论这是一种研究方法。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不论受力与否、运动与否都有惯性,注意不能说“物体受惯性作用或物体在惯性作用下”等

例1、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则( ).

a.物体立即停止运动b.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会慢慢停止运动d.无法判断

知识点拨:平衡力是指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力。二力平衡是指物体在受两个力的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共体、共线、等大、反向。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应从三个方面:定义、力的性质、力的作用物体

例2、一个体重为650N的人乘电梯以1m/s速度匀速上升,之后又乘电梯以同样的速度匀速下降,则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为( ).

a.匀速上升时大于650N b.匀速下降时小于650N

c.匀速上升和匀速下降均等于650N d.匀速上升和匀速下降均等于oN

例3、滑动摩擦力在研究有关物体运动情况时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已经知道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也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有些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可能还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请你从以下器材中选出部分器材,设计一个实验对此猜想进行检验.

器材:a.斜面b.带钩的正方形木块c.带钩的长方体木块d.表面平整的长木板

e.几条毛巾f.直尺g.弹簧称h.硬纸板

(1)你所需要的实验器材(用器材前面的字母表):___________;

(2)简述主要的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一、填空题1 、小东在匀速行驶的火车上,他根据车厢里的一些情况,来判断火车的运行情况:⑴车厢的水平桌面上的小球突然向后滚动,说明火车正在。

⑵他旁边的乘客突然向左倾倒,说明火车正在。

⑶他头上正上方有一滴水正好滴在他的头上,说明火车正在。

2、为了让体温计玻璃管中的水银退回玻璃泡里去,需要用手捏着温度计的上部往下甩,在手突然停止运动时,玻璃管内的水银由于,仍要,从而能使。3.一重物受50n的水平推力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推力增到100n时物体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是_____(不计空气阻力),物体所受的合力是_____。

*4.一辆质量为2t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40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汽车所受的阻力是车重的0.1倍,则汽车受到的牵引力是____;过一段时间后汽车以50km/h匀速行驶,则此时车受到的牵引力是_____。(g取10n/kg)

*5.跳伞运动员匀速直线下落阶段,如果受到的阻力是1 500n,那么跳伞运动员和伞的总质量是______。(g取10n/kg)6.如右图所示,在光滑桌面上铺有薄桌布,桌布上放置盛有水的两个杯子。当猛地将桌布从桌面沿水平方向拉走时,桌布上的杯子随之运动(选填“会”或“不会”),这表明杯

子。

6、装满沙的箱子总重为200N,在5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箱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N,要减小箱与地面的摩擦力,可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龙峰初级中学20 17 —20 17 学年度 第二学期教学案例(公开课、示范课) 课题:什么是力 授课人:陈泽伟 九年级物理科组 2019 年6 月1 日 什么是力? 重、难点:力的概念(重点) 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点) 教具:弹簧、乒乓球、排球、磁铁、小车、铁钉、锯片、汽球、海绵;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问题----体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新课引入 先设计悬念,激起学生求知欲,从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力”,再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一段内容,再让学生说出常用“力”字的词及其意义。(接着让学生体验下面的过程) 1、学生紧握拳头。

2、同桌或后桌的同学互相掰手腕。 3、全班学生用力搬起课桌站立10秒钟。 让学生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出平时用力的一些动词,如:推、拉、压、握……。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 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什么是力”的课题。 (多媒体投影):什么是力 新课教学: 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 1、观察、演示:(多媒体投影----出示一组运动图片) ①在刚才学生的体验下,引导学生得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 ②接着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物体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呢?生产中,有没有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力的情况吗?(教师组织,学生互问互答)

③学生思考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多媒体投影) ④刚才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体投影----A、B图片) A》苹果离开树后能下落; B》铁钉没有接触磁铁,磁铁吸引仍能铁钉; 结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⑤学生总结出: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推、拉、提、压等的作用,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有学生对“作用”的疑问,教师对此进行解释: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 2、概括:(多媒体投影)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教师讲解:综上所述,两个物体无论是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多媒体投影)(学生懂得从例子中分辨这两种物体) 3、多媒体投影上述记录与分析,加深学生对物体力作用的体会

第八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某期节目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将一根绳子穿过内壁和端口光滑的空心圆筒,绳子上端系一个金属球,下端与装有皮球的网袋连接。转动空心圆筒,使金属球转动(如图)。随着转速加大,网袋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球转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金属球转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网袋静止时,它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网袋开始向上运动,说明所受到的拉力大于它的重力 2.如图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经过最低点B点,摆向另一侧的最高点C,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到达B点的瞬间,若剪断悬线,小球将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到达B点的瞬间,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 C.小球到达C点的瞬间,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 D.小球到达C点的瞬间,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做匀速圆周运动 3.在一列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内,一位同学相对于车厢竖直向上跳起,可能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落在车厢内原来起跳点之前B.落在车厢内原来起跳点之后 C.落在车厢内原来起跳点D.不确定落点的位置 4.如图,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端位于O点时弹簧恰好不发生形变.现将一小球放在弹簧上端,再用力向下把小球压至图中A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将竖直向上运动并脱离弹簧,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A.运动至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B.被释放瞬间,所受重力大于弹簧弹力 C.从A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从O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5.如图所示,将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弹簧正上方O点释放一个重为G 的金属小球,下落到A点时与弹簧接触并压缩弹簧至最低点B点,随即被弹簧竖直弹出(整个过程弹簧在弹性范围内)。 A.小球在A点时速度最大 B.小球在B点时受平衡力 C.小球从A点到B位置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 D.小球从A点到B位置做减速运动 6.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重为10N的物体在F=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由A点匀速运动到B点,此时撤去拉力,物体继续向前运动到C点停下来,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B段摩擦力等于10N B.物体在AB段摩擦力小于5N C.物体在BC段摩擦力等于5N D.物体在AB段摩擦力大于BC段摩擦力7.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鸡蛋会受到来自水的各个方向的压力,如果画出这些力的合力,则这个合力的方向是图中的 A.F1 B.F2 C.F3

初二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电子教案

初二物理第八章运动 和力

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本节知识点】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基础达标训练】 1、(2013?黑河)正在水平面上滚动的小球,如果它受到的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立即停下来 B、慢慢停下来 C、做匀速直线运动 D、改变运动方向 2、(2013?河北)第一位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物理学家是() A、伽利略 B、奥斯特 C、帕斯卡 D、阿基米德 3、( 2013?鄂州)我国于2013年6月11日17︰38在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州十号”飞船,并开创了中国载人应用型飞行的先河。火箭升空120秒后,逃逸塔与箭体分离,在分离的瞬间,下列关于逃逸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失去重力 B、速度为零 C、仍有向上的速度 D、速度反向【能力提高训练】 4、(2013?龙岩)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高速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B、汽车驾乘人员系安全带 C、人踩到香蕉皮上易滑倒 D、拍打衣服灰尘脱离衣服 5、(2013?陕西)下列说法中,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通过拍打衣服,除去它上面的浮灰 B、投掷铅球时,球脱手后仍能继续向前运动 C、迅速向下撞击斧子木柄的把手端,斧头就能套紧在木柄上 D、行驶中的车辆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6、(2013?东营)如图1所示,水平公路上向前行驶的汽车中,有一竖直站立的人突然向前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向前倾说明人不具有惯性 B、人向前倾说明车具有惯性 C、车突然加速 D、车突然减速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物理 教案

目录 第七章力 (4) 第一节力 (4) 第一节弹力 (7) 第三节重力 (9) 第八章运动和力 (11)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11) 第二节二力平衡 (13) 第三节摩擦力 (17) 第九章压强 (20) 第一节压强 (20)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23) 第三节大气压强 (25)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8) 第十章浮力 (30) 第一节浮力 (30)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33) 第三节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 (39)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44) 第一节功 (44) 第二节功率 (48) 第三节动能和势能 (51) 第四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54)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56) 第一杠杆 (56) 第二节滑轮 (58) 第三节机械效率 (60)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二)讲授新课 1.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 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 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 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教案

课标解读与 教材分析【课标要求】 1、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三要素。 2、会用示意图描述力。 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和弹力的三要素。 4、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力的现象。 教学内容分析: 力学在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典范。 本章所学有关力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后续各章如“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内容所必需的预备性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三要素。 2、会用示意图描述力。 3、会测力的大小。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和弹力的三要素。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力的现象。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时让学生经历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及图 像处理实验数据、分析论证等方面的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联系生活中力现象,拉近学生与力学的距离,使学生获得感悟,培养其 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 重点与难点重点“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是本节的重点,g值恒定是有条件的。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媒体教 具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 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6、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撤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撤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4、弹力的基本特征: ⑴、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会发生弹力作用的。 ⑵.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物理第八章 运动和力(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对A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受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为F ②A对B的摩擦力向右,大小为F ③物体B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④地面对B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为F A.只有②③正确B.只有①②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 2.一只木箱,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一对平衡力 B.木箱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D.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球的吸引力为一对平衡力 3.如图所示,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连接一小球。开始时小球静止在O 点,将小球向下拉到B点,释放小球,已知AO=OB,研究小球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则() A.小球运动到O点时将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 B.小球运动到A点时将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 C.小球从B运动到O的过程中弹力大于重力、速度不断增大 D.小球从O运动到A的过程中弹力大于重力、速度不断减小 4.一个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管道如图甲所示,利用拉力F将一木块从管道的左端竖直拉进,右端竖直拉出。已知管道中的竖直管口对木块的挤压作用相同,并测得拉动全过程中拉力和木块移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的重力为2N B.4~6秒,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8N C.0~2秒,木块受到的合力为7N D.2~4秒,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5.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重为10N的物体在F=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由A点匀速运动到B点,此时撤去拉力,物体继续向前运动到C点停下来,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B段摩擦力等于10N B.物体在AB段摩擦力小于5N C.物体在BC段摩擦力等于5N D.物体在AB段摩擦力大于BC段摩擦力6.下列情况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静止在桌面上的书,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苹果下落时所受的重力和苹果对地球的吸引力 C.沿竖直方向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运动员与伞的总重力和空气阻力 D.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的牵引力和重力。 7.如下图所示,弹簧所受重力不计,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受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A.天花板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 B.小球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小球的拉力 C.弹簧对小球的拉力和小球受到的重力 D.小球对弹簧的拉力和小球的重力 8.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B.大小相同的两个力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 C.弹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 D.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 9.将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新人教版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惯性的概念,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3.知道二力平衡,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l.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 2.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尝试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浯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体验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学习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二力的平衡. 学习难点惯性现象的解释. 学习方法 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正确推理,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分析法:在学习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惯性的概念,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具准备 惯性小车、斜面、光滑木板、毛巾、棉布、棋子、直尺、长方木块、两个定滑轮、钩码若干、细绳、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收集与教材P16图中内容相关的录像资料让学生观看. ·自行车比赛中冲过终点的自行车. ·滑冰比赛中到达终点后的运动员. ·被小朋友弹出去的琉璃球. 在日常生活中常会见到这些现象,你也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运动的物体为什 左下角内容,先了解古人的思辨. 么会停下来呢?同学们看书P 16 伽利略和古人到底哪个说法正确呢?光靠思辨不能回答,同学们可以自己探究,通过实验来求证.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实验,分析实验中要注意观察什么?实验的相同条件是什么?不同的条件是什么?采用什么研究方法? 实验中要观察小车从斜面滑下后在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是:都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不同的条件是:平面上三种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教 案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1.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来自于生产、生活。人们对力的认识也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 那么,什么是力它又是如何作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1、认识力 演示实验:手握握力计、折弯 铜条、棒击小球、弹簧拉钩码。以 上实验可用投影仪展示,以利于 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记录,分析情况。提 问:以上实验都有哪些特点你们还 能举出哪些这样的例子 观察老师演示实验,观察投 影仪展示试验情况。引导学生讨 论得出结果:以上实验都是一个 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们 有的外形发生了变化,有的运动 状态发生了改变。 学生再举出一些力的作用的 例子:运动员举重、踢足球、拉 车、折树枝…… 通过观看实验与学生讨论发 言,使学生明白:力是物体对物体 的作用。 学生明白力的概念。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老师做实验: (1) 弹簧拉钩码。 多媒体放映: (2) 小车撞击绷紧的橡皮筋。 (3) 两人站在冰上,一人用 力推另一人。 带领学生讨论、分析。提问: 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 观看实验:弹簧拉钩码时自 身也被拉长;小车撞击橡皮筋时 自身运动方向改变;一人推另一 人自身也被向后推。分析:当弹 簧是施力物体时,钩码是受力物 体,反之,当钩码是施力物体 时,弹簧是受力物体。其他也是 这样。 老师通过大量实例使学生明 白:两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每一 个物体即是受力物,同时又是施力 物。它们的力是相互的,是成对出 现的。 学生明白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概念

第八章 运动和力 单元备课

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备课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推理出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成立条件及其应用。 2.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的特性,同时理解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 3.知道二力平衡条件,掌握二力平衡的应用。 4.通过实验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5.通过实例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和应用 二、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和摩擦力,全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注重讲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第二部分讲述二力平衡的条件;第三部分着重研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及改变方法。本章是在第一章“机械运动”和第七章“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和力的初步知识。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上一章所学力学的延伸,又是继续学习“压强”“浮力”等各章的预备知识,同时更是学生在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我们知道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他指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因此,本章由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引领学生走进运动和力的世界,学生是否领会牛顿第一定律,能影响到学生对整个力学课程的理解与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是力学所要解决的中心课题,也是物理学的基础。这些内容对于后面学习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和能,以及高中的进一步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

本章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并进一步体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在力学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 三、本章重、难点 重点:1.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难点:1.力的示意图 2.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生活现象 3.斜面上物体的重力方向 四、重点内容处理建议: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直观演示法就是:通过插图、实验、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加上指导学生阅读和教师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与力有关的现象。通过实例体验力与运动的关系。通过生活的经历初步认识力,然后通过观察、实验和引导等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和摩擦力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教科版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用具: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但在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 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 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休的吸引力。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火车头拉车箱,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 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现在请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推土机对土的推力;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 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点。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是力。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尤其是注意认清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实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 2、演示实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 四、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 教师: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 (2)实验: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 教师: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 (2)教师:乒乓球向我们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五、练习 五、小结,练习(略) 第八章第一节什么是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弹力教案苏科版

力弹力 课题8.1力弹力(2) 课型新授课、习题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弹力及弹性势能。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会正确使用。 【情感与态度】: 对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通过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力的概念的建立。 2.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力的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弹簧弹簧测力计塑料尺铁丝橡皮筋(共5组) 教学课时 2 教学过程(第1课时)二次备课 一、问题引入,激发兴趣 大家会鼓掌吗?请试一试。 师:若大家只用一只手,请鼓掌。 为什么听不到掌声呢?我们学习第八章以后大家就会明白原因了。 二、学生自学: (任务一)认识什么是力: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上P44的内容,重点观察图8-1真的四幅图片, 思考以下问题: 1.结合具体的用力实例说明:什么是力?有力的作用至少要几个物 体?请解释“孤掌难鸣”。

2.请指出P44中图8-1各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除课本上的用力的实例外,请你再举出2-3个用力的实例,并指 出其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任务二)认识形变和弹力: 一。观察与实验:利用手边器材进行下列实验:手压气球;手压弹簧;手拉橡皮筋;手弯铁丝。并仔细观察气球、弹簧、橡皮筋、铁丝有何变化。 分析与思考: 1.力作用在物体上,可能会对这个物体产生什么效果? 2. 气球、弹簧、橡皮筋和铁丝的形变撤去外力后能不能恢复原状? 探究结果:叫弹性形变。 二、探究弹性形变与外力的关系: 观察与实验:利用手边器材按照课本P45活动8.1的要求进行实验,用大小不同得力压塑料尺和拉弹簧,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与思考: 1.对比分析上述实验现象,并完成P45活动8.1的中的填空。 由此可见: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 2. 当你的手压塑料尺时,弯曲的塑料尺对你的手有力的作用吗?当你的手拉弹簧时,伸长的弹簧对你的手有力的作用吗? 3.什么是弹力?哪些力属于弹力? (任务三)认识弹簧测力计 观察与思考:仔细观察你手边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刻度盘,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8.1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4、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⑵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 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襄, 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⑹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 8.2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节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2、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的作用效果 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提起一桶水。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 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 (2)学生用图12.4-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3)学生看课文图12.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指物体的运动速度或方向发生了变化。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 (6)学生看课本图12.4-2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弓被拉开了,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7)让学生再举些例子然后自己根据上述事件概括力作用的另一类效果。 *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节 力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七章力 大地二中张清泉 本章介绍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如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然后进一步研究力学中最常见的力:重力和弹力.在认识弹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知道弹力是怎样形成的,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大小.在认识重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知道重力的由来和它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本章知识是初中物理力学基础的一章,是学习后续知识压强、浮力、功、机械效率等的基础. 本章共分3节: 1.第1节“力”,本节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从效果中感知力,最后达到会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并且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力的目的. 2.第2节“弹力”,介绍了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本节中的实验“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并没有从定义概念出发先讲概念性、原理性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边思考边操作,自己摸索,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通过这个实验探究不仅要求学生达到知识技能性的要求,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第3节“重力”,介绍了重力的概念、重力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并进一步帮助学生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的概念.在关于“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到结论性、规律性的知识,而且要通过探究活动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其中重点要学习设计实验的表格、学习收集数据、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学习控制变量法,学习怎样提出科学的猜想,学习归纳法,学习评估自己与别人实验的成功与失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课题:牛顿第一定律序号:04 主备课人:审核人:备课时间:2013年3月5日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物体的惯性。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分析推理。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一切物体在没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或,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原来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原来运动的物体, 2、什么是惯性及惯性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学生观察教材P16图8.1-1,以及亚里士多德和伽俐略分别对上述类似现象进行各自形成各自看法,思考他们的看法谁对。 实验观察:(1)给水平面铺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2)让小东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3)记下小东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 实验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推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示:小纸条上压重物,放在水平桌面上,快速抽去纸条,发现什么现象? 讨论:①火车作同速直线运动,坐着的人竖直向上抛苹果,它还会落回手中? ②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最下面的棋子,将会看到什么现象?上述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结合牛顿第一定律 归纳2:惯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物体保持原运动状态: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惯性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惯性,与__________有关。 (3)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惯性的利用和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实验教案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条件。 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重点难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头发丝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说说弹簧测力计在使用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2.你能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根头发能承受的拉力? 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实验目的】 学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头发丝 【实验步骤】 1、观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最大刻度),认清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检查弹簧测力计不受力时,指针时否指在零刻度处。 2、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5N、10N等处,感受一下1N、5N、10N 的力有多大。

3、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质量已知(约1kg)的物体,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察 4、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匀速前进,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5、在倾斜放置的长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木板匀速上升,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6、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手拉头发,逐渐加大拉力,读出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实验记录】 【评估与交流】 能否用弹力橡皮筋制作测力计?为什么?

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重点 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教学难点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小的,这里有两个金属球,一个大一个小,我们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把这两个金属球放在手心感觉一下。 【师】这两个金属球哪个质量大? 【生】大金属球. 探究重力和它的质量是什么关系? 【提出问题】 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或假设】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照图23-1那样,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2、在图23-2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连接这些点,你发现它们落在一条什么样的曲线或直线上?你认为重力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什么是力全套教案

第八章力 一、什么是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教学过程】

【实践活动】 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的现象做一个调查。通过调查,使学生认识到身边力的现象的普遍,同时将自己在课堂学到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增加其对物理科学的兴趣。【教学反馈】 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探索是经过某些活动完成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可通过设计观看有关力的作用的演示实验、录像以及学生自己动手的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观察中思考、学习。学生的课堂反应积极主动,学习轻松活泼,印象深刻,掌握牢固。

二、力的描述 【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力的描述课件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的三要素; (2) 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 知道力的单位; (4)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 力的图示 【教学过程】

第八章 运动和力复习题附解析

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大小为8N的恒力F作用在物体A上,使A做加速直线运动。B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水平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可能是() A.3N B.4N C.5N D.6N 2.如图,用手握住装有水的瓶子,使其竖直且静止在手中,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瓶子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瓶子的握力等于酒瓶的重力 B.瓶子静止在手中,此时瓶子受到竖直向下的摩擦力 C.手握瓶子的力增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也随之增大 D.减少瓶子里水的质量,酒瓶受到的摩擦力也减小 3.如图所示,用细线将小球悬挂在无人机上,图甲中无人机带着小球竖直向上运动;图乙中无人机带着小球水平向右运动;两图中,小球与无人机均保持相对静止,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小球可能做加速直线运动 B.甲图中,若悬挂小球的细线突然断了,小球立刻向下运动 C.乙图中,小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乙图中,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4.如图所示, “舞狮”是我国传统年俗活动,此时狮子静止在支架上,关于该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A.狮子对支架的压力和和狮子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狮子受到的重力和支架受到狮子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当狮子向上跃起时,狮子受到的是非平衡力 D.狮子向上跃起后到达最高点的瞬间,受到的是平衡力 5.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木块被沿竖直方向的两根绳子拉住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受绳子向上拉力为F1,向下拉力为F2,当上面绳子被剪断后,不计空气阻力,木块下落过程中所受合力大小和方向为 A.F1-G 竖直向上 B.F2+G竖直向下 C.F1-F2竖直向下 D.F1+F2竖直向上 6.小轩与爸爸乘火车去旅游时,用新买的数码相机拍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如下图甲乙丙所示为车厢内桌面上塑料杯瞬间的不同状态,则下列关于火车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 B.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 C.甲图中火车在减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 D.甲图中火车在加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 7.甲、乙两同学进行拔河比赛,若甲对绳的拉力为F甲,乙对绳的拉力为F乙, F甲与F乙均沿绳子方向,比赛中绳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甲取胜.绳重不计,则绳子受到的拉力F甲、F乙以及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关系是 A.F甲>F乙,F=F甲+F乙B.F甲<F乙,F=F甲-F乙 C.F甲=F乙,F=0 D.F甲=F乙,F=F甲+F乙 8.如图所示,用大小为F的垂直于墙面的力挤压黑板擦,黑板擦静止于墙面上,此时黑板 擦受到的摩擦力为f1;改变F的大小使其变成1 3 F,黑板擦恰好匀速下滑,此时黑板擦受 到的摩擦力为f2,请问f1和f2的大小关系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