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常用汉字对比分析与对日学生的汉字教学
对日汉语词汇教学研究——汉日同形词偏误分析与对策的开题报告

对日汉语词汇教学研究——汉日同形词偏误分析与对策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中日两国有着长久的历史交往,汉语与日语之间存在着大量的词汇相似性,其中不乏相同的词形。
由于日本在过去的历史中曾长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因此两种语言中存在许多形态和意义相似的汉字词,即日汉同形词。
然而,由于两种语言的语音和语法结构的不同,有关这些词的用法和意义会有所区别,容易导致错误的理解和运用。
因此,对于学习和使用日语的汉语母语者而言,正确理解和掌握日汉同形词的用法和含义至关重要。
该研究旨在通过对日汉同形词的偏误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词汇教学对策,以提高日语学习者的语言技能水平。
2. 研究目的该研究旨在:(1)分析日汉同形词的使用偏误与原因,探究偏误的共性和特点;(2)提出日汉同形词的针对性教学对策,以帮助学习者克服偏误;(3)验证对策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为日语词汇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
3. 研究内容(1)对日汉同形词进行梳理,挑选出一些常用或容易产生偏误的词汇;(2)通过调查问卷、采访、考试试卷分析等多种调研方法收集学生的偏误信息,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归纳;(3)分析偏误的产生原因,探究学生在使用日汉同形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4)提出一系列日汉同形词的教学对策,包括词义区分、语境理解、典型用法辨析等,以帮助学习者解决偏误问题;(5)验证对策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教学实验和教学效果评估。
4. 研究意义通过对日汉同形词偏误的分析和对策的提出,该研究有以下意义:(1)对于日语学习者,能够帮助他们克服对日汉同形词偏误的困扰,提高对日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对于日语教师,能够提供有效的教学对策,指导他们更好地教授日汉同形词,提高教学质量;(3)对于日汉词汇教学研究,能够进一步探究跨语言词汇教学的有效性和应用策略。
中日同形词对比-最新资料

中日同形词对比-最新资料中日同形词对比1.中日汉字词现状研究接触过日语的人都会发现日语中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词汇――汉字词,并且很多汉字词是中日同形词。
对于学习和研究日语的中国人和学习并研究汉语的日本人来说,中日汉字词有时是便利的“桥梁”,有时却是可怕的“陷阱”,这是因为日语中的汉字词既跟汉语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经常被称作“同文同种”。
两千多年的交流历史,使两国在文化上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汉字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更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和日本属于共同的汉字文化圈,共同使用汉字,所以中日两国的语言中存在大量同形词。
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日两国的语言研究者提出了“中日同形词”并开始了研究。
芝田念统计了2502个口语中的高频双音词,其中同形同义词占32.29%,同形类义词占5%,同形异义词占61.31%。
李泉对汉日字形基本相同或相近的3817个汉语常用词统计后发现,词义完全相同和基本形同的占53%,完全不同仅占4%。
此外,刘富华、王顺洪、鲁宝元探讨了汉日同形词的研究目的、对日本人学习汉语的影响及分析方法等。
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以《新大学日语阅读与写作》中的汉字词为中心,对1128个汉字词进行分析,其中有853个为同形词,549个为汉语中无对应的词,本文从词义方面进行分析。
2.中日汉字词词形及词义对比根据《中国日本学年鉴1992》记载,李进守先生的《中日两国同形词对比研究》是国内最早的一篇对于同形词进行研究的著作。
长时间以来,中日同形词对比研究一直都是学者们研究中日语言及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到现今并没有对中日同形词做出统一的规范化的解释,不同学者对于同形词的定义及范畴描述各自不同的看法。
2.1同形词的界定首先汉语中对同形词界定如下:冯建新:“同形词就是指中日语言中这部分字形相同的词,它是汉语与日语之间的一种词汇,其使用范围包括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等词类。
中日小学语文教材对比浅析——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和光村图书版《日本国语》为例

教育研究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111一、中日小学语文教材比较分析选择教材简介新课改以后教材采用一纲多本的原则,所以小学语文教科书版本众多。
本文以国内影响较大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人教版)为研究对象。
在此之前,人们对人教版教科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科书的价值取向、选材编排特点等方面。
日本小学国语教科书则选取日本现发行量最大的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小学国语教科书(以下简称光村图书版)为对比分析的对象。
我国对光村图书版国语教科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听说、写作等方面。
二、中日两国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一)生词量比较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汉字教学的总体要求是:“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日本在1989年颁布了《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平成4年4月施行)》,规定了小学阶段要学习1006个汉字,并详细规定了每学年要学习的字数。
对比中日小学阶段对汉字数量的总体要求可以得出,在小学语文教材汉字教学内容的编写方面,我们国家的教材目前还存在的比较明显的不足是教材中汉字教学有定量而无定序。
与日语汉字教学相比,我们的汉字教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顺序,而日语则是一个确定的汉字教学的顺序,能具体到每学年该学习汉字的具体顺序。
(二)选文比较中日两国的这两套教材在选文上具有很多共通点:1.精选范文。
例如两国教材中都有中国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原诗言浅意浓,景真情真,韵味无穷,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类似于这样的文章在两套教材中随处可见。
2.传承文化与精神。
两国教材在选文上都十分重视本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传承。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古诗、传统国学名篇,如《论语》等。
同样日本的国语教科书每一册中都有日本传统文学作品。
此外,中日两套教科书在选文方面也存在差异点:1.从课文内容来看。
人教版教科书的课文内容情景多是在社会等公共场合中,而日本教科书的课文内容多是发生在学校及家庭之中。
日语教学中对比法的运用

词位于用言(动词、 形容词、 形容动词) 的后面等等, 根据这些特点, 在
句型、 语法等方面进行对比教学, 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句子结构方面, 让学生了解到汉语和英语是“ 谓一 结构 , 主一 宾” 日 语是“ 宾一 结构, 日语整个句子是以谓语为中心的, 主一 谓” 而且 主语 大量省略; 日语的时间状语一般放在句子的前面或主语的后面, 而英 语一般放在句子的后面; 日语的副词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 而英语一 般放在谓语的后面, 经过这样对比学生的头脑中就会形成 日 语句子的 基本轮廓。 在时态方面, 语和英语也存在许多异同之处, 日 讲授时也多采用 对比法。 例如: 日 语句子的一般现在时, 除了和英语一样可以表示现在 存在的情况, 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 、 普遍真理外, 还可以表示将来, 并且在句子的前面有表示将来的时间状语。 在修饰关系方面, 语的修饰语放在被修饰语之前, 日 而英语的修 饰语有时放在被修饰语之前, 有时放在被修饰语之后。 另外, 日语中有些语法现象用中文难以解释清楚, 也可通过和英 语语法进行对比 来讲解, 解释起来学生更容易理解。如: "U ” 力 , 和“9” 一直以来都是日 语语法中的难点和争论的焦点之一, 它们之间的微妙 差别可以从多方面加以考察。 1 ” b#” "6 和“ 作为新情报和旧情报的关系 就可通过英语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的使用来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中常使 用这样一个例子: “ 很久以前,有个地方住着一位老爷爷和一位老奶 奶。 老爷爷去山里砍柴, 老奶奶去河边洗衣服。” 这段话的日文表达为 “ 昔令、 南乙所忆打箭} 儿L }3婆吞凡b } I U 赴。 箭} 儿U 山、柴 } 刘 9 6 行A . z 婆色人6 川入洗灌 z 行叁土U 42 ” 英文表达则为 I , "Once upon a time ,there lived an old man and an old woman. The old man went up a hill to gather firewood. The old woman went to river to
日本「常用漢字表」中新增字源于中国文献考研究——以《说文解字》重文及注释中出现的汉字为中心

日本「常用漢字表」中新增字源于中国文献考研究——以《说文解字》重文及注释中出现的汉字为中心于泳【摘要】日本汉字源于我国,虽然经历时代变迁及各种文字改革,但通过对《说文解字》同日本新增196字进行逐一对比,发现约77%的日本汉字同我国《说文解字》汉字相同或基本相同.而且即便日语新增常用汉字与《说文解字》条目汉字存在部分差别,但通过查找日本汉字方面的各种权威资料,也可以看到这些汉字均采用不同形式接纳了中国的各类汉字,且较之中国的汉字改革,日本汉字更多保留了我国古汉字的特点.但还有46字没有在《说文解字》条目中出现,对于这些字在当时是否存在,本文将借助《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康熙字典》《汉和词典》《大汉和词典》等中日资料进行研究探讨.【期刊名称】《呼伦贝尔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25)003【总页数】6页(P69-73,95)【关键词】日本新增字;《说文解字》;『大漢和辞典』;重文【作者】于泳【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正文语种】中文一、序言关于汉字,日本历史上曾出现过“汉字废止论”、“汉字减少论”“汉字拥护论”等几种意见,并从明治至今已有多种“汉字表”问世。
民间有明治六年(1873)福泽谕吉的《文字之教》,认为汉字有二到三千文字足矣;以及明治二十一年(1888)邮政告知报社的《三千字引》等。
政府机关、审议会等发表的有大正十二年(1923)临时国语调查会的“常用汉字表”(1962字)、昭和十七年(1942)国语审议会的“标准汉字表”(常用汉字2528字、次常用汉字1320字、特殊汉字74字)。
但最具规模性的当属日本内阁公布的昭和二十一年(1946)的“当用汉字表”(1850字)、昭和五十六年(1981)的“常用汉字表”(1945字)和平成二十二年(2010)11月31日新的“常用汉字表”(2136字)。
针对改革后的“常用汉字”,中日语言学界都对“新常用汉字表”中的汉字进行了诸多研究,但通过调查发现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学术界,都将“新常用汉字”研究的重点放在字形、字音、字义及当前学校教育等整体研究方面,以及编写新的常用汉字字典等,而对于新增196个常用汉字在中国古资料中的研究涉及甚少。
从中日汉字的异同浅谈对日汉语汉字教学

从中日汉字的异同浅谈对日汉语汉字教学文学院 08124541 周瑶郦摘要:许多日本留学生学习中文是因为其中有许多汉字的存在。
但是中日汉字中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对于日本学生来说是对汉语学习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
事实上正是因为日本学生非常依赖母语中的汉字,从而忽视了汉语与日语中汉字之间的差异性,这也困扰了许多日本的学生。
因此从中日汉字之间的差异,找出如何正确有效利用汉字之间的相同之处,减少母语负迁移的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是对日汉字教学所要重视的问题。
关键字:日本汉字差异性汉字教学一、日本汉字的历史与日本的“国字”日本是汉字文化圈内的国家,与中国在地理位置上相邻。
自古以来于中国来往甚密,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共同的文化特征。
在饮食方面都是以稻米为主食,用筷子进食;在思想上存有着华夷思想、儒家思想、信仰佛教;在历史上也将汉字作为正式的书写体系。
1. 日本汉字的历史中国的汉字有着悠长的历史。
在中日文化进行交流后,日本引入了中国汉字,之后又通过改造和改革这三个时期,才形成了如今使用的日本文字。
1.1 引入时期中国的汉字从商代的甲骨文开始,至今已有3500多年的考察历史。
在汉字还未传入日本之前,日本是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记载的国家。
汉字传入日本可以说是历史悠久。
根据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日本书纪》中记载的,是从公元285年古百济人王仁带去了中国的《论语》、《千字文》开始的。
而据中国的《后汉书·东夷传》中的文献记载,日本接触汉字的时间似乎更早。
在公元初期,中国的汉字最初传入日本,大约是在建武中元二年(57年),并有“汉委奴国王”金印以为证。
约在五世纪末,日本人的祖先开始尝试用汉字来记录自己的语言。
七世纪以后,尤其是镰仓时代开始,源于中国文化的汉字量急剧增加。
在隋唐时期,众多日本的使者或是问学僧来到中国,日本就逐渐开始接触汉字,吸收了大量具有文化内涵的汉字,并使用汉字来记录自己的语言。
日语中的汉字

日语中的汉字请先看下面一段文字:「調ちょう布ふ市し柴しば崎さき二に—13—3つつじが丘おかハイムA206」。
这是一个日本普通居民的家庭地址。
但是,它典型地说明了日本文字构成的复杂性。
它是由下列文字构成:①日语假名—つつじが(平假名),ハイム(片假名);②汉字及汉语数字—調布市柴崎二丘;③阿拉伯数字—13,3,206;④罗马字—A 。
以上四种文字在日文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阿拉伯数字是表示数字时使用的。
罗马字用以拼写假名,一般用于标音、地名、广告、商标、电报、名片及现在广泛用于电脑拼写假名,创建日文文档等。
日文假名是用来发音的,称之为表音文字(这是指单个假名。
多个假名组合就是词,是词就有意)。
汉字是表示发音的,同时又是表示意思的文字,称之为表意文字。
通观日语各类文字材料,基本上都是由日文假名和汉字构成,而日文假名的书写方式又来源于汉字的部首(片假名)和草书(平假名)。
可见,汉字在日文中的作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本文就日本文字的起源,日文中的汉字和我国现代汉语通用字有哪些异同,日语汉字的地位和作用,怎样正确对待日语中的汉字等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欢迎指正。
一、日本文字的起源日本本土是在新石器时代(公元前70—30世纪)就有了居民,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日本是没有文字的。
据日本最古老的史书「古こ事じ記き」的记载,在公元286年,王仁携带中国古文经典《论语》和《千字文》等书籍,从百济(今朝鲜)东渡日本,朝拜当时的应神天皇。
太子菟道稚郎子就学于王仁,汉字开始传入日本。
到了我国隋唐时期(公元五世纪以后),中日交往日益活跃,日本派出一批又一批的「遣けん隋ずい使しにより」、「遣けん唐とう使しによって」出使中国,不少僧侣相继来中国学习。
与此同时,中国的使者和僧侣也前往日本,于是中国文化大量涌向日本,当时日本人纷纷学习汉文,开始用汉字作为记录工具。
此后,佛教在日本盛行,而佛经大都是由中国传入日本的。
日本僧侣们为了在聆听讲经说法时记录方便,便把一些汉字书写简化,如把“阿”字简写为「ア」字,“伊”字简写为「イ」字,“宇”字简写为「ウ」字……久而久之,日本人便把汉字中的部首作为表音符号使用,创造了「万まん葉よう仮が名な」。
浅谈针对日本学生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法-以汉语日语共有汉字的特点为例

浅谈针对日本学生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法 -以汉语日语共有汉字的特点为例[摘要]中国和日本同属于亚洲,自古以来交往密切,中国也曾多次派遣唐使和学者出访日本,两国间文化交流一直持续,日语在语言上也吸纳了部分汉语的特点,例如日语中含有大量的汉字,并且经过发展也衍生出一些和制汉字。
那么在针对日本学生的汉语教学中,该怎么利用该特点、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更高效的达到教学效果成为了值得深度思考和探究的一个问题。
本文就该特点浅谈针对日本学生的汉语教学方法。
[关键词]汉语;日语;汉字;教学法一、中文汉字背景及特点1.背景中文汉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一种表意文字,它是最初的图形表达事物含义经由几千年的历史演变成为笔画,由象形演变成为象征。
一开始是用图形、符号来标记事件或物品,慢慢简化成有规律、有规则的笔画,并且这期间不仅是笔画的变化,还经历了字体的换代,不仅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字体还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到后来的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目前通用使用的是正楷字形。
在古代,汉字对亚洲各国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所以汉字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表达符号,还包含了很多的内涵,更是承载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这对于汉语的教学至关重要。
2.特点汉字是由笔画构成,无论是什么样的笔画、部首、偏旁,书写时都是在方块格内,所以汉字也叫作"方块字",是极具有特点的与一种文字,相较于拼音文字,可以给人一种美的联想和体验。
并且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也使得出现了许多同音不同形,同形不同音的情况,大大增加了学习者的学习难度。
1.日语汉字背景及特点1.背景目前得到最大的广泛认可的日语汉字的来源是在公元5世纪的时候,有一些佛教僧侣将中国的经书带到了日本,然后日本人模仿中文的那个汉字的读音来进行发音,之后便在这个读音的基础上慢慢发展到今天的日语汉字。
后来日本有一本书《万叶集》、其中包含万叶假名的发音系统,万叶假名是一套指定的汉字,用它们的发音来创作日本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级字 70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 《 0个 大纲》 的分级 在汉语 学 习 的初 级 阶段 的压力 。 来更细致 的分析 日 本的 《 常用汉字表》 。 以上我们统计 了 《 常用汉字表》被 《 大纲》 大纲》被 《 常用汉字表》与 《 大纲》重合 15 字 ,经 覆盖 的比率 。我们也可 以反过来统计 《 72 统 计 ,其 中 3. 8 %是 《 纲 》 中 的 甲级 汉 字 , 《 9 大 常用汉字表 》所覆盖 的比例 。《 大纲》与 H本 3 .%是 乙级 汉字 ,1 .%属丙 级 ,1 . 1 9 73 9 1 %属 丁级 。 《 常用汉字表》共有的汉字是 15 个 ,这 占 《 72 大 从此数据我们可 以看 出,重合的汉字中 ,大 纲》总汉字量 的 6 . 0 %,换句话说 ,《 3 大纲》 中 03 % 部分是 《 大纲》 中最基础的甲级 、乙级汉字 ,是 6 . 的汉 字 是 日本 学 生 在 中 小 学 阶段 学 习 过
表 1 常用汉字表》被 《 一《 大纲》覆盖率统计
《 常用汉 字表 》的 12 个独立汉字 与 《 90 大纲》共 有汉字数 《 大纲》 独有 汉字数 《 常用汉 字表 》独有汉字数 《 常用汉 字表》被 《 大纲》覆盖率
l 53 1 1 68 912 .5%
由此表我们可 以看 出 ,《 常用汉字表》 中绝 独 有 的汉 字仅 有 18 。可 见 , 日本 的常用 汉 字 6个 大多数的字都被 《 大纲》所覆盖 ,其 中9 . %的 与 《 15 2 大纲》汉字具有很强的共 同性 ,日本学生在 汉字被收在 《 大纲》之 内,而 《 常用汉字表》所 中小 学 时期 学得 的 9 %以上 的汉 字 可 以成 为他 们 0
常用汉字 表》 中独立汉 字的个数略有减 规定 除此 以外 的汉字不再使用 ,改 以假名表记 。 会使 《 95 90 这一 政策使 日本使用 的汉字 减少 了六 分之五 以 少 ,具 体 数 目是 :由 14 个 减 少 到 12 个 。统 上 。 18 年 , 国语 审 议 会 在 15 字 的 “ 91 80 当用 汉 计后 得 到结果 如 下 :
记 录本 国语 言 、进行 书 面交 际 。现存 最 早 的两 部
三 、日语 《 常用汉字表》与 《 大纲》的覆盖关系
史 书 《 事记》 和 《 古 日本 书记》全 是用汉字 写 E语 《 t 常用 汉字表 》 中多是 繁体汉字 ,而 《 大纲》 中都是简体汉字 ,因此我们在本次对 比 计 出片假 名 ,在汉字行 书基础上设计 出平假名 。 从 此 假 名 和 汉 字 的 混 合 文 字 成 为 日本 的 民族 文 中将繁 、简体视为同一字的不同形式 ,不看做新 常用汉字表》 中的繁体字与 《 大纲》 中的 字 。 日 中的全部汉字约有几万个之多 ,常用的 字 。《 语 简体字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对一 的关系;但也有 也 有 几千 个 。
00 汉 字教 学作 为 语言 要 素教 学之 一 ,是 对外 汉 数 目都 在 30 字 左 右 。其 中 ,由国家汉 办组 织编 汉语 水 平等 级标 准 与语 语 教学 中不 可 忽视 的重要 环节 。但 汉 字 由于其 表 写 ,高教 出版 社 出版 的 《
以下简称 《 大纲》 )是作为我国 意的性质和特殊的方块形体而与世界上绝大多数 法等级大纲》( 国家 和 民族使 用 的文 字有 很 大差 异 。且 因汉 字数 对外汉语教学 总体设计 、教材编写 、课堂教学和 大 量 巨大 , 构 复 杂 , 画繁 多 ( 均 1.画 )n 结 笔 平 28 , 还 成绩 测 试 的重 要 依 据 的规 范 性 的水平 大 纲 。《 95 0个 有 繁 、简 体 ,正 、异 体 的差 异等 ,使 得 汉字 成 为 纲》共收汉字 20 个 ,包括甲级字 80 ,乙级 0个 0个 0个 汉 语 学 习 中的难 点 。不少 初 、中级学 生 存在 着 不 字 8 4 ,丙级字 6 1 ,丁级 字 7 0 。对 于汉
第 3 卷第 1 3 期
21年2 02 月
韩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n l f n h nNoma iest o ra s a r l o Ha Unv ri y
Vo1 . . No 1 33 Fe 2 b.01 2
中日 常用汉字对比分析与对日 学生的汉字教学
的 。在 中国唐 朝 时期 , 日本 在 汉字 楷 = 捂基础 上 设
些 多对 一 的情 形 ,如 《 用 汉 字表 》 中的 常 二战结 束后 ,占领 者美 国提 出 日语 改革 方 乾” 斡” 干”三字对应 《 大纲》 中的一个 案 ,要 日 语变得简易 ,抛弃全部汉字 ,采用表音 “ 、“ 、“ 干 、 后” 後 大纲》 文字系统 ,推荐使用拉丁文字 。此方案未被全部 字 “ ” 表中 “ 、“ ”两字对应 《 中的 一个 字 “ ”等 ;此 外 也有 极 少有 一对 多 的 后 采纳 ,但作为简化 日语的手段 , 日 本开始大幅度
面 , 日本 常用 字 中的很大一部分 和 中国现行汉字完全 相同 ,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我们对 比和分析 中 日常用
汉字 ,就能够确定 E本 学生学习汉字 时的优势 和重难点 ,并采取具有针对性 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 t
关键词 :对外汉语 ;汉 字教 学 ;日文 常用汉字 ;迁移
中图分类号 :H1 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8 3(0 2 10 9 — 6 0 7 6 8 2 1 )0 — 0 8 0
一
地 限 制 汉 字 数 量 。 14 年 内 阁 告 示 颁 布 了 15 关 系 ,如 表 中 的 一 个 “ ” 字 对 应 《 纲 》 中 96 80 觫 大 炼 、 链 字的 “ 当用 汉 字 ” 和一 些 “ 名 用 当用 汉 字 ” “ ” “ ”两 个 字 情 况 。 因此 ,统 计 的 结 果 , 人 ,
二 、 日语常用汉字表
生活中使用汉字 的标准 ,也是该 国学生 自 习得 幼 的汉 字 。 因此 日本 的成 年 学 生 在 学 习汉 语 之 前 ,
汉字传人之前 , 日 本并没有文字可记载 自己 就 已经 有 了接 近 20 字 的汉 字基 础 ,这不 得不说 00 的语 言。《 隋书 ・ 国传》记载 :“( 国)无文 是 他 们 学 习汉 语 非 常 有 利 的 条 件 。 当然 , 日语 倭 倭 字 ,唯刻木结绳。敬佛法 ,于百济求得佛经 ,始 《 常用汉字表》和我 国对外汉语 《 大纲》字表 中 有文字。 ”可 见 ,汉字 是 在公 元 2 纪 : ,随着 的汉 字并 不是 完 全 重合 的 ,而 是有 着 复杂 的交 叉 世 之前 佛教 的传播 由当时的百济国 ( 朝鲜半 岛西南部 国 对 应 关 系 。要 分 析 日本 学 生 汉 字 学 习 中 的 重 难 家 )传人 日 的。 本 点 ,就有必要将 《 常用汉字表》和 《 大纲》字表 公元 25 ,百济的王仁把 《 8年 论语》 千字 做 一个 定量 对 比 。 、《 文》带到 日本 ,并为 日 皇太子讲授 ,成为 H本 本 第一个汉语教师。隋唐以前 ,日 本完全借用汉字
汉 语 学 习 的初 级 阶段 需 要 掌 握 的汉字 。 而丙 级 、 的 ,是成 年学 生 已经掌握 的汉字 。
表 2 大纲》各 级汉 字被 《 一《 常用汉 字表》覆盖率统计
当然 ,我们也可以细致 的统计《 大纲》 甲乙丙 两 国汉 字是 怎样 逐渐产 生差 异 的 。
丁 四级汉 字分 别被 《 常用 汉字 表 》 所覆 盖 的 比率 : 日语 中的汉字 ,按照 其起 源 和发 展 ,可 以分
级 汉 字 和 接 近 7% 的 乙级 汉 字 都 被 收 录 在 日语 18 个 , 占 9 %。这 类 汉 字 又 可 以分 为两 类 , 0 87 7 《 用 汉 字表 》 中 ,是 日本 的成 年 学 生 已经 掌握 常
字以 匕
字文化圈内的 日、韩等学习者对汉字的认识能力
收稿 日期 :2 1 O 一 6 0卜 9 O
作者 简介 :张凡 (9 5 ) 18 一 ,女 ,河 南信 阳人 ,韩 山师范学院 中文 系教 师 ,硕 士。
・
9 ・ 8
就远远高于非汉字文化圈或没有汉字背景 的学习 字 ” 的基 础 上 新 增 了 9 个 汉 字 ,公 布 了 14 字 5 95 者 。我们下文将以 日本为例 ,简单介绍 日 《 语 常 的 《 常用汉字表》 ,并声 明这个数 目不是使用汉 用汉 字表 》 ,并 与 《 纲》 的字 表做定量对 比, 字 的 限制 ,而是 一个 大 致 的标 准 。 日本 现在 所 使 大 用 的汉 字远 不止 这 14 个 。 95 分 析 日本 学生 学 习汉 字 时 的优 势 和重 难点 。 日语 《 常用汉字表》是 E t 本科学教育和 日常
由表 中数据可知 ,《 大纲》 中最基 础的甲乙 为三类 : 两级汉字 ,被 《 常用汉字表》所覆盖 的比率非常 第一类 ,完全借用中国汉字 。在 《 常用汉字 高 。在 甲级 中竞 高 达 8%以上 。 即 8 %以上 的 甲 表》所收的 14 个汉字 中 ,完全借 自中国的有 5 5 95
张 凡
5 14 ) 2 0 1
( 山师范学 院 中文系 ,广 东 潮州 韩
摘
要 :汉字教 学作为语言要 素教 学之一 ,是对外汉 语教学 中不可忽视 的重要环节 ,也是外 国学生学
习汉语 的难 点所 在。 日 《 语 常用汉 字表》与我 国的对 外汉语 《 大纲》 的字表有 很大 的共性 。《 常用汉字表》 中9%以上 的字 都被 《 0 大纲 》收 录 ,而大 纲 中6%左 右的汉 字也都 被 《 用汉字 表》所 覆盖 。在字 形方 0 常
00到 同程 度 上 的 “ ” 文 ”断 裂 ,即会 说 不 会 写 , 语 学 习 者 来 说 ,初 级 阶段 要 掌 握 常用 字 20 语 、“ 20 个 ,剩 下 的 70 9 0 20 0 到 0 多个 汉 字 应 在 高 级 阶 听得懂 读不 懂 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