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护理查房

一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护理查房
一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护理查房

护理查房

查房题目:一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造瘘口的护理

查房日期:2015年11月18日

主持人:叶芳

负责人:明奎

记录人员:阿都阿英

参加人员:

共计人

一、主持人叶芳:查房目的

近年来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直肠癌手术行肠造口术是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手术将改变排便途径,术后患者不能随意控制粪便的排出,在社会、心理、生理上都承受不同程度的压力,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对造瘘口的护理及造口袋的更换尤为重要,让患者及家属接受改道,并学会造瘘口的护理及造口袋的更换是患者康复,重归社会的一个主要环节。

二、病例简介(明奎)

一般资料:18床金朝莲女性 66岁

现病史:患者于3年前行直肠癌根治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术后按期回院,行化疗五次,化疗后患者未诉特殊不适,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疼痛伴左下腹造瘘口便血,出血量约60ml左右,呈鲜红色,腹痛呈阵发性,难以忍受,到我院治疗,门诊以“直肠癌术后;腹痛待诊”收住入院,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腹部B超示胆囊结石,胸部CT示支气管炎,但无咳嗽及咯痰症状,医嘱未予特殊处理。修正诊断:1.直肠癌根治术后2.结石性胆囊炎3.支气管炎。

三、直肠癌相关知识回顾(明奎)

1.定义: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

性肿瘤,占消化道癌的第二位.

2.直肠的解剖生理:

直肠位于盆腔的后部,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长约12~15cm.以腹膜反折为界,直肠分为上段直肠和下段直肠。直肠外层为纵肌,层是环肌,在直肠下端增厚而成为肛管括约肌,属于不随意肌,受自主神经支配,有协助排便的功能,无括约肛门功能。齿状线是直肠和肛管的交界线。

3.病因:饮食因素及致癌物质的影响;癌前病变;直肠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等。4.直肠癌的临床表现:

1、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由原来的每天一次变成两三次,每次大便完毕后有大便不尽的感觉;粪便形状开始改变,例如由粗变细;粪便变黑或暗红色,粪便变稀、有黏液;排便次数增多,但却排不出粪便。

2、黏液便和脓血便。癌肿破裂时,大便中常带有鲜红或暗红的血液和黏液,且粪血相混;大便有脓血或粘液血丝,便频或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形状改变、变细、变扁或带槽沟。

3、贫血与消瘦。随病程进展,病人可出现慢性消耗性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及发热,甚至出现恶液质,并经常伴随着疲劳和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与便血、摄入不足以及消耗过多有关;

4、腹痛和腹胀。肠癌患者因肠道梗阻会腹胀、腹痛,其中腹痛的发生率较腹胀的发生率高。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

5、腹泻或便秘交替。若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症状,就可能是因为癌瘤的生长影响了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应该考虑癌变可能。

6、反复的痔疮不愈,不明原因的贫血、体重减轻;不明原因的肚子胀痛;经久不愈的肛门溃疡、持续性的肛门疼痛

四.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评价:

I.护理诊断(明奎)

腹痛:与胆囊结石有关。

自我形象紊乱:与腹部人工肛门的建立、排便方式改变有关

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术后使用造口有关

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术后人工肛门的建立有关

知识缺乏:与缺乏人工肛门术后自我护理及饮食知识有关。

潜在并发症:1、瘘口周围炎2、造瘘口狭窄3、出血4、造瘘口肠坏死

Ⅱ.护理措施(明奎)

一、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和干燥

1)开放前用生理盐水纱布外敷

2)选择造口袋,正确测量并裁剪

3)每次更换需清洁造口周围皮肤,涂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4)袋容物超过1/3时更换

二、造口袋的选择

1.不同部位的造口应选择不同类型的造口袋,以满足不同的生理需要。

造口袋的选择是造口护理的基础。

2.在选择造口袋时,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临床上常用一件式造口袋,二件式造口袋。主要考虑因素有:安全、舒适、操作简易程度、价格、私密性以及大小。

三、造口袋的佩戴

一件式造口袋的佩戴

1、取下使用过的造口袋

2、清理造口周围皮肤

3、撑开造口袋

4、将粘胶上的保护纸取下

5、将造口袋下半部粘贴在造口周围皮肤上

6、由下而上轻轻按压粘胶

7、由下而上压平整个粘胶表面,确保底盘与皮肤粘贴完好

四、造口饮食指导

1)注意饮食卫生,以免引起腹泻

2)避免进食刺激性气味或胀气性食物,如豆类、大蒜、洋葱、山芋等

3)避免服用引起便秘的食物,如坚果、玉米、巧克力、油炸食物等。

五、造口并发症的护理

瘘口周围炎:保持局部皮肤干燥、清洁,排便后用温开水清洗造瘘口周围皮肤,用低浓度碘伏棉球消毒皮肤,最后涂氧化锌软膏。

2.造瘘口狭窄:手术24小时后开放,每天1~2次用手指伸到造口左右上下移动,扩瘘口,可有效防止造瘘口狭窄。

3.出血:应严密观察造口敷料有无新鲜血液渗出,如有应立即通知医生。

4.造瘘口肠坏死:是结肠造瘘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术后应严密观察造瘘口周围的血运情况,及肠黏膜的颜色、光泽、皮肤是否红润,如果肠黏膜色泽青紫或色黑或有恶臭味,应及时通知医师给予正确处理。

五.健康教育()

1.饮食指导

病人出院后维持均衡的饮食,定时进餐,避免生冷硬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进食易引起便秘的食物,如芹菜玉米核桃及油煎食物等,避免进食易引起腹泻的食物,如洋葱豆类等。限制钠盐摄入<6g/天,增加钾盐摄入

2.活动

劳逸结合,掌握活动量,以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或发生意外。鼓励病人参加适量的活动和一定的社交活动,保持心情舒畅。

3.复诊

指导患者做好出院后结肠造口的护理,如发现造口狭窄、排便困难、腹痛应及时来院检查处理。

六、提问环节

1.问:Miles术后早期应观察哪些造口并发症?(春高)

答:造口并发症有:造口出血、造口粘膜坏死、造口水肿、造口回缩等

造口周围并发症有:造口粘膜与周围皮肤分离,造口周围皮炎等

2.问:如何观察造口粘膜有无坏死?(邓欢)

答:术后48小时,应每30-60min观察造口粘膜皮肤色泽,在护理病例上记录并每班交接。造口呈暗红色或淡紫色可能是术后早期缺血的表现;若造口粘膜局部或全部发黑,表示肠管发生缺血坏死。可用从造口插入玻璃试管的方法进行检查,从玻璃试管外用手电照射,透过光线检查是否有坏死。

说明:正常造口粘膜呈牛肉红色或粉红色。贫血患者造口粘膜颜色苍白;婴幼儿啼哭时可短时间呈暗紫色,停止啼哭即恢复正常。

3.问:如何观察与处理造口水肿?(马荣丽)

答:观察造口是否呈肿胀,发亮或呈半透明状态。可使用50%硫酸镁湿敷每日2-3次。

说明:水肿是术后正常现象,造口呈肿胀,发亮或呈半透明状态。水肿的造口一般在术后6-8周恢复正常。术后一周,造口出现水肿现象无需处理,一般水肿会慢慢消退。如果水肿无明显消退的迹象应查明原因,是否有低蛋白血症或心脏功能不全等,应积极纠正。对于造口水肿者,一般选用一件式造口袋,圈应略大于

水肿的造口,以免损伤而造成粘膜出血。排除心功能不全或低蛋白血症等原因者,可使用50%硫酸镁湿敷每日2-3次,每次30min

4.问:造口袋更换的目的是什么?(吴巧文)

答:1)收集排泄物,观察其性质,颜色,量

2)清洗造口周围皮肤,减轻异味,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3)保持造口周围皮肤的完整性。

5.问:更换造口袋要准备哪些物品?(马荣丽)

答:一件装装造口袋一只或两件装造口袋一套,剪刀,造口量度表或尺子,温水,软纸或柔软小毛巾

6.问:乙状结肠造口术后应选择哪种造口袋?为什么?(凌源泽)

答:乙状结肠造口术后应选择两件式透明开口袋。因为在术后的早期需要观察造口有无造口出血,造口粘膜坏死及水肿等并发症,所以需要选择透明的造口袋。两件式的造口袋方便打开观察及处理,例如在造口粘膜上敷50%硫酸镁减轻水肿。选择开口袋的目的是术后早期造口处排出物呈粪水样,来口袋方便排放粪水。说明:造口早期不能选择带有过滤片的造口袋,因为,过滤片为碳片,具有吸附异味的作用,同时可以排出气体。术后早期使用带有过滤片的造口袋,无法观察患者的造口出有无排气。

7.问:造口护理时,选用什么溶液清洗造口粘膜及周围皮肤?(邓欢)

答:造口早期护理选用生理盐水,以后只要用清水即可。

8.问:造口拍出很脏,为什么不能用乙醇,碘酊等消毒液清洗?(邓欢)

答:刺激性强的液体会使皮肤干燥而损伤皮肤,如遇到局部皮肤较脏时可用中性肥皂擦洗。

9.问:清洗粘膜时要注意些什么?(桢)

答:先用软纸巾蘸温水清洁造口及周围皮肤,再用纸巾或柔软小毛巾擦干造口周围皮肤勿用粗糙质硬的纸去擦拭,以免损伤造口粘膜或造口周围皮肤。

10.问:造口粘膜表面有很多毛细血管,清洁过程中容易发生出血,一旦发生,

如何处理?(桢)

答:清洗造口时动作要轻柔,如有少量出血可用纸巾按压出血点片刻,或在出血点涂上少许皮肤保护粉后再按压;如出血不止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外敷按压,并查明原因。如果血从造口处流出,应及时到门诊请造口治疗师或医生检查。

11.问:造口底板的裁剪很关键,如何做到裁剪合适?(黄刚俊)

答:先用造口测量尺测量造口的大小,然后将尺寸用笔划在造口底板上;最后用剪刀尖部沿记号剪下,一般比测量的造口尺寸大2-3mm较合适。

12.问:造口袋发生渗漏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如何防止底板的渗漏?(黄刚俊答:1)粘贴造口底板前,必须将造口周围皮肤擦拭干,如果又有粪水流出,必须再次清洗后擦干,因为潮湿的皮肤是无法粘贴造口底板的。

2)按照造口的位置由下而上粘贴,轻压侧周围,再由向外侧加压,使造口底板能紧贴在皮肤上。

3)造口袋粘贴后让患者用自己的手掌轻压造口袋,通过手掌的温度增加底板的粘性

4)造口袋更换好后让患者平卧20-30min再起床,防止活动后造口带发生渗漏。

13.问:结肠造瘘口排出的粪便会有强烈气味,造口术后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减少

排出物的异味,减轻患者的心里负担?(王心艳)

答1)避免食用某些会加重排泄物气味的食物,如洋葱,蒜蓉等。

2)食用红莓汁可减少排出物的异味。

3)更换造口袋时开窗或打开排气扇

4)选择带有炭片的造口袋5用大头针在造口袋的上方扎几个小孔,贴一块碳片。

14.问:造口患者的饮食方面要注意些什?(王心艳)

答:造口患者不需要戒口,只要吃均衡饮食便可。要避免吃会加重粪便气味,易产气及刺激性的食物。

●造口患者沐浴时的注意事项(阿都阿英)

答:是否可以沐浴是造口患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当手术切口愈合后,无论是粘贴造口袋还是脱下造口袋均能像正常人样轻松地沐浴,不会影响造口袋的使用时间和身体健康。每次换上新造口袋时,最好在底板边缘贴上防水胶布,以免沐浴时水渗入底板,使造口底板处发生渗漏。如果使用一件式闭口袋,沐浴前最好将造口袋除下;如果使用一件式开口带沐浴时最好先将造口袋排空,沐浴后可用柔软的布将造口袋外层的水珠擦干即可;使用两件式造口袋,沐浴后可用柔软的布将造口袋外层的水珠擦干或更换另一干净造口袋,也可以佩戴浴盖进行沐浴,沐浴后再装上造口袋。

●造口位置的基本要求?

1)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上1/3处。

2)在不同的体位患者都能看到造口

3)造口位于平整皮肤中央,便于粘贴造口底板

4)造口位于腹直肌

5)造口不影响穿着

●造口开于腹直肌的临床意义?

答:因为造口术后造口局部成为腹壁的一个薄弱环节,术后随着腹压的增高造成肠管通过造口处突出而发生造口旁疝,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前造口的位置选在腹直肌上,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术后造口旁疝的发生。

六、总结:

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直肠癌的确诊率也大幅提高,约为95%以上,而早期直肠癌5年生存率为80%~90%,改道后的病人及家属学会造瘘口的护理及造口袋的更换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医护工作者耐心、正确地教会他们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使

患者不仅延长了生命,同时生活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直肠癌患者护理查房

直肠癌患者护理查房 参加人员:外一科全体 护士长:大家好,由于这段时间直肠癌的病人较多,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直肠癌病人的护理措施。直肠癌是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肿,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在我国占全身癌肿的第三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男女比例为2-3:1。直肠癌以中下段多见。占70-80%,多能通过直肠指诊发现。早起治疗愈后较佳。下面由责任护士***进行一下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72岁,主因间断性脓血便2个月于3月11号9:02分入院,入院时测T:36.7 P:70次/分BP:140/80mmhg R:18次/分,测血糖10.42mmol/L,由于血糖高所以对病人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等治疗,血糖正常后于3月21号17:00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现术后第4天病人现禁食水、保留导尿、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 护士长:请**说一下直肠癌的病因。 田华:直肠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因素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与直肠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2、直肠腺瘤癌变腺瘤可分成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性腺瘤三类。其中绒毛状 腺瘤癌变率高。家族性多发性腺瘤也被视为癌前期病变,若不治疗其恶变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 3、直肠慢性炎症刺激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病等由于肠黏膜破坏,溃疡修复增生,肉 芽组织形成过程中发生癌变。血吸虫病虫卵在直肠黏膜沉积,引起血吸虫性肠炎,其发生癌变也高于正常人。 4、其它如遗传因素、既往大肠癌、乳癌病史等。 护士长:请***说一下直肠癌病人的分型及分期***: 分型: (一)大体分型可分为三类: 1、肿块型又称菜花型预后较差。 2、溃疡型多见,占50%以上,转移较早。 3浸润型少见,转移早愈后差 (二)组织学分型:以腺癌最多见占75-85%,粘液腺癌次之占10-20%愈后较腺癌差。其它还有未分化癌、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预后最差。 (三)转移途径主要有四种: 1、淋巴转移这是直肠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2、直接浸润直接浸润周围脏器。 3、血行转移癌栓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其次还可以转移至肺、骨、肾等处。 4、种植转移癌细胞可脱落直接在腹膜种植,较少见。 根据Dukes分期原则将其分为四期: A期:癌肿限于直肠壁内。 B期:癌穿透肠壁浆膜或侵犯临近组织,尚能整块切除。 C期:C1期癌肿邻近肠旁淋巴结转移; C2期供应血管根部和系膜切缘附近淋巴结转移,尚能根治。 D期:伴有远处淋巴结转移或肝、肺、骨、脑等处转移。 护士长:请***说一下直肠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直肠癌的辅助检查 ***:(一)临床表现直肠癌早期可无症状,随着癌肿的逐渐增大,可产生一系列症状。

直肠癌的护理查房

直肠癌的手术方式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适用于肛管癌、直肠下段癌(癌灶下缘距肛门缘7cm以内者),或病人合并肛门失禁、出口梗阻性便秘等。切除范围包括乙状结肠远端、全部直肠、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区域淋巴结、全直肠系膜、肛提肌、坐骨直肠窝内脂肪、肛管及肛周约3~5cm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全部肛门括约肌,于左下腹行永久性乙状结肠单腔造口(人工肛门)。现在有专门的人工肛门袋,护理方便,不影响社交和工作。 经腹直肠癌切除术(Dixon手术):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直肠癌根治术。近年研究发现,直肠癌向下浸润极少超过2cm,故要求下切缘距肿瘤下缘3cm即可。直肠吻合器的广泛应用,距肛缘6的直肠癌切除后多能成功地进行超低位吻合,扩大了直肠癌保肛切术的适应证,提高了保肛率。 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人工肛门)、远端封闭手术(Hartmann手术):适用于因全身一般情况很差、年老体弱,不能耐受Miles手术或直肠癌急性梗阻、肛门失禁等不宜行Dixon手术的直肠癌病人。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高和器械的改进,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也在不断发展,根治效果不亚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这种微创手术还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腹壁疤痕小等优点 病理 1、早期直肠癌:早期直肠癌系指癌灶局限于直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内的病变,一般无淋巴结转移,但癌肿侵至黏膜下层者,约有5%~10%可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大体所见可分为3型:A.息肉隆起型:外观为局部隆起的黏膜,可有蒂或亚蒂或呈现广基3种情况,此型多为黏膜内癌;B.扁平隆起型:黏膜略厚,表面不突起或轻微隆起,呈硬币状;C.扁平隆起伴溃疡:如小盘状,表面隆起而中心凹陷,见于黏膜下层癌(图1)。 2、中晚期直肠癌:中晚期直肠癌系指癌组织浸润超过黏膜下层,达肌层及浆膜者,常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可分为3型:A.隆起型:特点为肿瘤向肠腔内生长,状似菜花或息肉样,边界清楚,有带蒂和广基2种;B.溃疡型:又称局限溃疡型,状如火山口,形状不规则,边缘隆起,此型肿瘤组织向肠壁深部生长,易侵犯邻近器官与脏器或发生穿孔; 3、浸润型:浸润生长为本型的特点,临床上可分成2种亚型,即浸润溃疡型和弥漫浸润型。前者肿瘤向肠壁深层浸润,与周围分界不清;后者主要在肠壁内浸润生长,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反应,易引起肠管环状狭窄。本型恶性程度较高,较早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 生理 直肠上端与乙状结肠相连、下接肛管,长12—15厘米。直肠上端的肠腔与结肠相似,其下端扩大成直肠壶腹,是粪便排出前的暂存部位,最下端变细接肛管。直肠壁有丰富的直肠感受器,当粪便进入直肠后,牵张直肠壁和刺激直肠壁感受器,使排便冲动经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传入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同时上传到皮质引起便意。若大脑经常抑制便意,使直

直肠癌患者护理查房.

直肠癌患者护理查房 参加人员:外一科全体 护士长:大家好,由于这段时间直肠癌的病人较多,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直肠癌病人的护理措施。直肠癌是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肿,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在我国占全身癌肿的第三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男女比例为2-3:1。直肠癌以中下段多见。占70-80%,多能通过直肠指诊发现。早起治疗愈后较佳。下面由责任护士***进行一下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72岁,主因间断性脓血便2个月于3月11号9:02分入院,入院时测T:36.7 P:70次/分BP:140/80mmhg R:18次/分,测血糖10.42mmol/L,由于血糖高所以对病人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等治疗,血糖正常后于3月21号17:00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现术后第4天病人现禁食水、保留导尿、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 护士长:请**说一下直肠癌的病因。 田华:直肠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因素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与直肠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2、直肠腺瘤癌变腺瘤可分成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性腺瘤三类。其中绒毛状 腺瘤癌变率高。家族性多发性腺瘤也被视为癌前期病变,若不治疗其恶变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 3、直肠慢性炎症刺激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病等由于肠黏膜破坏,溃疡修复增生,肉 芽组织形成过程中发生癌变。血吸虫病虫卵在直肠黏膜沉积,引起血吸虫性肠炎,其发生癌变也高于正常人。

4、其它如遗传因素、既往大肠癌、乳癌病史等。 护士长:请***说一下直肠癌病人的分型及分期***: 分型: (一大体分型可分为三类: 1、肿块型又称菜花型预后较差。 2、溃疡型多见,占50%以上,转移较早。 3浸润型少见,转移早愈后差 (二组织学分型:以腺癌最多见占75-85%,粘液腺癌次之占10-20%愈后较腺癌差。其它 还有未分化癌、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预后最差。 (三转移途径主要有四种: 1、淋巴转移这是直肠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2、直接浸润直接浸润周围脏器。 3、血行转移癌栓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其次还可以转移至肺、骨、肾等处。 4、种植转移癌细胞可脱落直接在腹膜种植,较少见。 根据Dukes分期原则将其分为四期: A期:癌肿限于直肠壁内。 B期:癌穿透肠壁浆膜或侵犯临近组织,尚能整块切除。 C期:C1期癌肿邻近肠旁淋巴结转移;

直肠癌患者护理查房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直肠癌患者护理查房 参加人员:外一科全体 护士长:大家好,由于这段时间直肠癌的病人较多,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直肠癌病人的护理措施。直肠癌是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肿,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在我国占全身癌肿的第三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男女比例为2-3:1。直肠癌以中下段多见。占70-80%,多能通过直肠指诊发现。早起治疗愈后较佳。下面由责任护士***进行一下病例介绍。***:患者、***、男性、72岁,主因间断性脓血便2个月于3月11号9:02分入院,入院时测T:36.7 P:70次/分BP:140/80mmhg R:18次/分,测血糖10.42mmol/L,由于血糖高所以对病人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等治疗,血糖正常后于3月21号17:00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现术后第4天病人现禁食水、保留导尿、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护士长:请**说一下直肠癌的病因。 田华:直肠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因素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与直肠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2、直肠腺瘤癌变腺瘤可分成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性腺瘤三类。其中绒 毛状腺瘤癌变率高。家族性多发性腺瘤也被视为癌前期病变,若不治疗其恶变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 3、直肠慢性炎症刺激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病等由于肠黏膜破坏,溃疡修复增 生,肉芽组织形成过程中发生癌变。血吸虫病虫卵在直肠黏膜沉积,引起血吸虫性肠炎,其发生癌变也高于正常人。 4、其它如遗传因素、既往大肠癌、乳癌病史等。 护士长:请***说一下直肠癌病人的分型及分期***: 分型: (一)大体分型可分为三类: 1、肿块型又称菜花型预后较差。 2、溃疡型多见,占50%以上,转移较早。 3浸润型少见,转移早愈后差 (二)组织学分型:以腺癌最多见占75-85%,粘液腺癌次之占10-20%愈后较腺癌差。 其它还有未分化癌、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预后最差。 (三)转移途径主要有四种: 1、淋巴转移这是直肠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2、直接浸润直接浸润周围脏器。 3、血行转移癌栓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其次还可以转移至肺、骨、肾等处。 4、种植转移癌细胞可脱落直接在腹膜种植,较少见。

直肠癌患者护理查房

直肠癌患者护理查房 令狐采学 参加人员:外一科全体 护士长:大家好,由于这段时间直肠癌的病人较多,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直肠癌病人的护理措施。直肠癌是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肿,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在我国占全身癌肿的第三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男女比例为2-3:1。直肠癌以中下段多见。占70-80%,多能通过直肠指诊发现。早起治疗愈后较佳。下面由责任护士***进行一下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72岁,主因间断性脓血便2个月于3月11号9:02分入院,入院时测T:36.7 P:70次/分BP:140/80mmhg R:18次/分,测血糖10.42mmol/L,由于血糖高所以对病人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等治疗,血糖正常后于3月21号17:00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现术后第4天病人现禁食水、保留导尿、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 护士长:请**说一下直肠癌的病因。 田华:直肠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饮食因素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与直肠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2、直肠腺瘤癌变腺瘤可分成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性腺瘤三类。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率高。家族性多发性腺瘤

也被视为癌前期病变,若不治疗其恶变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 3、直肠慢性炎症刺激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病等由于肠黏膜破坏,溃疡修复增生,肉芽组织形成过程中发生癌变。血吸虫病虫卵在直肠黏膜沉积,引起血吸虫性肠炎,其发生癌变也高于正常人。 4、其它如遗传因素、既往大肠癌、乳癌病史等。 护士长:请***说一下直肠癌病人的分型及分期***: 分型: (一)大体分型可分为三类: 1、肿块型又称菜花型预后较差。 2、溃疡型多见,占50%以上,转移较早。 3浸润型少见,转移早愈后差 (二)组织学分型:以腺癌最多见占75-85%,粘液腺癌次之占 10-20%愈后较腺癌差。其它还有未分化癌、 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预后最差。 (三)转移途径主要有四种: 1、淋巴转移这是直肠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2、直接浸润直接浸润周围脏器。 3、血行转移癌栓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其次还可以转移至肺、骨、肾等处。 4、种植转移癌细胞可脱落直接在腹膜种植,较少见。 根据Dukes分期原则将其分为四期: A期:癌肿限于直肠壁内。

一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护理查房

护理查房 查房题目:一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造瘘口的护理 查房日期:2015年11月18日 主持人:叶芳 负责人:明奎 记录人员:阿都阿英 参加人员: 共计人 一、主持人叶芳:查房目的 近年来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直肠癌手术行肠造口术是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手术将改变排便途径,术后患者不能随意控制粪便的排出,在社会、心理、生理上都承受不同程度的压力,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对造瘘口的护理及造口袋的更换尤为重要,让患者及家属接受改道,并学会造瘘口的护理及造口袋的更换是患者康复,重归社会的一个主要环节。 二、病例简介(明奎) 一般资料:18床金朝莲女性 66岁 现病史:患者于3年前行直肠癌根治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术后按期回院,行化疗五次,化疗后患者未诉特殊不适,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疼痛伴左下腹造瘘口便血,出血量约60ml左右,呈鲜红色,腹痛呈阵发性,难以忍受,到我院治疗,门诊以“直肠癌术后;腹痛待诊”收住入院,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腹部B超示胆囊结石,胸部CT示支气管炎,但无咳嗽及咯痰症状,医嘱未予特殊处理。修正诊断:1.直肠癌根治术后2.结石性胆囊炎3.支气管炎。 三、直肠癌相关知识回顾(明奎) 1.定义: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

性肿瘤,占消化道癌的第二位. 2.直肠的解剖生理: 直肠位于盆腔的后部,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长约12~15cm.以腹膜反折为界,直肠分为上段直肠和下段直肠。直肠外层为纵肌,层是环肌,在直肠下端增厚而成为肛管括约肌,属于不随意肌,受自主神经支配,有协助排便的功能,无括约肛门功能。齿状线是直肠和肛管的交界线。 3.病因:饮食因素及致癌物质的影响;癌前病变;直肠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等。4.直肠癌的临床表现: 1、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由原来的每天一次变成两三次,每次大便完毕后有大便不尽的感觉;粪便形状开始改变,例如由粗变细;粪便变黑或暗红色,粪便变稀、有黏液;排便次数增多,但却排不出粪便。 2、黏液便和脓血便。癌肿破裂时,大便中常带有鲜红或暗红的血液和黏液,且粪血相混;大便有脓血或粘液血丝,便频或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形状改变、变细、变扁或带槽沟。 3、贫血与消瘦。随病程进展,病人可出现慢性消耗性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及发热,甚至出现恶液质,并经常伴随着疲劳和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与便血、摄入不足以及消耗过多有关; 4、腹痛和腹胀。肠癌患者因肠道梗阻会腹胀、腹痛,其中腹痛的发生率较腹胀的发生率高。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 5、腹泻或便秘交替。若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症状,就可能是因为癌瘤的生长影响了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应该考虑癌变可能。 6、反复的痔疮不愈,不明原因的贫血、体重减轻;不明原因的肚子胀痛;经久不愈的肛门溃疡、持续性的肛门疼痛 四.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评价: I.护理诊断(明奎) 腹痛:与胆囊结石有关。 自我形象紊乱:与腹部人工肛门的建立、排便方式改变有关 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术后使用造口有关 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术后人工肛门的建立有关 知识缺乏:与缺乏人工肛门术后自我护理及饮食知识有关。

一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护理查房

护 理 查 房 查房题目:一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造瘘口的护理 查房日期:2015年11月18日 主 持 人:叶芳 负 责 人:孙明奎 记录人员:阿都阿英 参加人员: 共计 人 一、主持人叶芳:查房目的 近年来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直肠癌手术行肠造口术是最常见的手术之一, 手术将改变排便途径,术后患者不能随意控制粪便的排出,在社会、心理、生理 上都承受不同程度的压力,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对造瘘口 的护理及造口袋的更换尤为重要,让患者及家属接受改道,并学会造瘘口的护理 及造口袋的更换是患者康复,重归社会的一个主要环节。 二、病例简介(孙明奎) 一般资料:18床 金朝莲 女性 66岁 现病史:患者于3年前行直肠癌根治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术后按期回院,行 化疗五次,化疗后患者未诉特殊不适,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疼痛伴 左下腹造瘘口便血,出血量约60ml 左右,呈鲜红色,腹痛呈阵发性,难以忍受, 到我院治疗,门诊以“直肠癌术后;腹痛待诊”收住入院, 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

腹部B超示胆囊结石,胸部CT示支气管炎,但无咳嗽及咯痰症状,医嘱未予特殊处理。修正诊断:1.直肠癌根治术后2.结石性胆囊炎3.支气管炎。

三、直肠癌相关知识回顾(孙明奎) 1.定义: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癌的第二位. 2.直肠的解剖生理: 直肠位于盆腔的后部,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长约12~15cm.以腹膜反折为界,直肠分为上段直肠和下段直肠。直肠外层为纵肌,内层是环肌,在直肠下端增厚而成为肛管内括约肌,属于不随意肌,受自主神经支配,有协助排便的功能,无括约肛门功能。齿状线是直肠和肛管的交界线。 3.病因:饮食因素及致癌物质的影响;癌前病变;直肠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等。4.直肠癌的临床表现: 1、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由原来的每天一次变成两三次,每次大便完毕后有大便不尽的感觉;粪便形状开始改变,例如由粗变细;粪便变黑或暗红色,粪便变稀、有黏液;排便次数增多,但却排不出粪便。 2、黏液便和脓血便。癌肿破裂时,大便中常带有鲜红或暗红的血液和黏液,且粪血相混;大便内有脓血或粘液血丝,便频或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形状改变、变细、变扁或带槽沟。 3、贫血与消瘦。随病程进展,病人可出现慢性消耗性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及发热,甚至出现恶液质,并经常伴随着疲劳和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与便血、摄入不足以及消耗过多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