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融入中国文化,还可以提升他们的语言学习效果。

本文首先探讨了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接着介绍了文化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以及文化教学的内容与范围。

然后分析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结合,举例说明了文化教学的实践案例。

通过全面的讨论和实例展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意义,并看到文化教学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努力。

展望了文化教学的未来,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文化教学的不断深化将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视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关键词】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文化教学、重要性、方式、方法、内容、范围、结合、实践案例、意义、完善、发展、未来展望1. 引言1.1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对外汉语教学不再局限于传授语言知识,而是与汉语使用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文化是语言的灵魂,只有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学习者才能真正掌握语言的内涵和精髓。

通过文化教学,学习者不仅能够提高汉语水平,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融入中国社会,增进与中国人民的友谊和合作。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不仅是一种补充,更是一种必要的创新和发展。

只有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将深入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方式、方法、内容和范围,以及其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和实践案例,旨在为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更是传递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习俗。

通过文化教学,学习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历史背景和社会习惯,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文化教学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汉语词汇和语法。

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论⽂⽂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论⽂【摘要】语⾔是⽂化的载体,⽂化是语⾔的源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化教学,可以让学⽣在学习中减轻“陌 【摘要】语⾔是⽂化的载体,⽂化是语⾔的源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化教学,可以让学⽣在学习中减轻⽣感”、增强“认同感”、培养“成就感”,事半功倍地提⾼学习效果。

【关键词】⽂化对外汉语教学运⽤ 【关键词】⽂化对外汉语教学运⽤ 随着我国综合国⼒增强和国际地位提⾼,使⽤汉语的⼈越来越多,在联合国《2005年世界主要语种、分布和应⽤⼒调查报告》上,汉语被排在第⼆位,仅次于英语。

“汉语热”的⽇渐升温,也暴露出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很多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语⾔结构系统和⽂字的学习掌握,却忽视了⽂化的教学,容易导致学⽣在交流中因对民俗民风、交际礼节、历史沿⾰等⽂化因素的缺失,导致理解不达意、表达不得体的尴尬。

因此,将⽂化教学引⼊对外汉语教学之中,选择恰当的⽂化教学⼿段,提⾼外国留学⽣的跨⽂化交际能⼒,已成为提⾼学习效果的有效⼿段。

⼀通过⽂化背景引⼊,减轻学习中的“陌⽣感” 语⾔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化的体现和传承。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注重引⼊⽂化背景的熏陶,可以让学⽣更容易理解汉语的字、词、语法,从掌握语⾔的表⾯到了解⽂化的内涵,做到既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有效地减轻学习中的“陌⽣感”。

1.“⽅块字”中蕴含的⽂化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最⼤难点是对汉字的理解和掌握,在学⽣的眼中,⼀个个汉字就好像⼀幅幅⽅块的“图画”,彼此相似变化繁杂,很难掌握。

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对于初次接触汉字的学⽣,⼀定要通过对汉字所含⽂化信息的⽣动诠释,帮助学⽣形象理解汉字的取意和构形,克服初学时的畏惧⼼理。

可以从汉字构字的象形原理帮助学⽣学习汉字。

如“⽠”字,两撇表⽰藤,中间竖钩表⽰结的果⼦,捺表⽰叶,传说仓颉造字,就是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之迹”,创造出了原始象形⽂字,所以“⽇”、“⽉”、“⼭”、“⽔”,最早在甲⾻⽂时,就是描绘的图案。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学习。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文化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文化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还能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文将从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文化教学的方法及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实践中进行分析和探讨。

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汉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一个庞大而丰富的文化系统的载体。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了解汉语文化一方面可以帮助外国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举个例子,学习汉语的学生如果熟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就会更容易理解中国式的逻辑和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此外,文化背景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具有很大的影响,学了汉语但不了解中国文化,会导致学习者在交际中出现不适当的言行举止,降低沟通效果。

另一方面,文化教学还能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进一步加强学习汉语的欲望和动力。

学生们通过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地理、民俗等,从而培养他们对中国的浓厚兴趣。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有多种途径和方法,如通过教材、教学活动、多媒体等形式进行。

首先,教材是文化教学的重要载体。

通过选择合适的中文教材,可以很好地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历史、地理、习俗等文化内容。

教材可以通过图片、图表、例句等形式直观地呈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教学活动是文化教学的关键。

通过举办中文角、中国文化体验活动等形式,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体验和感受中国文化。

例如,学生可以在中文角用汉语交流,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展示自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等等。

此外,多媒体也是文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可以向学生展示更加具体和形象的中国文化。

这些多媒体资源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得,也可以通过自己录制制作。

在实践中,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内容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简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简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简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地位。

在文化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应注重传统文化、社会习俗等,与语言教学相结合。

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和手段,如文化体验、讲座等,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文化教学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增进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和兴趣。

但同时也存在实施难点,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

文化教学促进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提升了教学质量。

未来应加强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对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促进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文化教学、重要性、地位、内容选择、融合、方法与手段、影响、实施难点、促进作用、质量、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中国在国际交流中的一项重要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中文,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与中国展开合作。

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外汉语教学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通过学习汉语,外国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语言,还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传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这对于增进国际友谊、促进世界和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可以提升个人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加,掌握一门外语已经成为了现代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

学习汉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会,使其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对外汉语教学还可以促进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提升。

通过学习汉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一门外语,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增加自己的国际视野和开阔自己的思维。

对外汉语教学在推动文化交流、提升就业竞争力和促进跨文化沟通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不断提升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

1.2 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国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一、本文概述《中国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这篇文章旨在探讨中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文化元素有效融入语言教学中。

文章首先对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进行了概述,强调了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接着,文章分析了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策略和建议,旨在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期望能够为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中国文化概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与情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

中国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目光。

中国文化可以大致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

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如中国的传统服饰、饮食文化、建筑艺术等,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制度文化则体现在中国的社会制度、法律制度、教育制度等方面,这些制度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行方式。

而精神文化则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包括中国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中国文化中,儒家文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义、忠诚等价值观念,对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人际关系、政治稳定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也在中国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中国文化还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中国的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陶瓷、音乐、舞蹈等,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展示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才华,也是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重要载体。

试析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

试析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

试析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论文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特定标记。

对外汉语教学第一步是促进语言的推行,但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同样也就没有文化。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语言深化的反映了文化开展,同时也反映了文化的影响。

因此,当在进一步开展对外语教学,文化地位的更加深化也更为突出。

为了使得国家“软实力〞的战略开展可以顺利施行,可以使世界成为一个更全面的对中华文化的深化理解,我们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促进文化交流。

论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华文化;传播1汉语言的特点1.1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语言系统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象声词来描绘复杂和奇怪的声音,各种客观世界有许多叠韵词在使用中,传达出一定程度的放松,友好,愉快的感觉。

国民性的声音使一些欧洲和美国学生学习这些国家的艰辛,枯燥数字,但假设老师能将演讲知识,放在所隐含文化背景下解释给学生,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汉语的认识。

词汇表达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哲学思想和道德信念。

汉语中的一些话同汉民族的历史开展是亲密相关的,反映了汉族文化的积累、浸透知识经历、情感色彩。

例如,在汉语的许多话中的含义是代表桔祥高贵。

如“龙〞、“凤凰〞代表好运气,独一无二的,对词或短语的组成通常有这个意思。

这与中华文化的“龙〞、“凤凰〞图腾有关。

“牡丹〞为代表的财富与贵族,鸳鸯〞说明一个美丽的爱情,松树和柏树说明了不屈不挠。

汉语词汇的许多引申是需要理解这些文化的寓意,否那么很难正确地使用这些字眼。

另一方面,汉语成语谚语具有高度的文化性。

汉语中的成语有上千条,使用的非常频繁。

外国学生假设不明白这些成语的文化内涵,根本就不能掌握这些术语的正确使用。

2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依托推广中国文化2.1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因材施教对学生的理解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什么他们学习中文,有什么是他们的个人需要和他们的学习方法等,出于学生正确理解的目的,我们需要对学生进展理解,结合教科书和自己在教学理论中的总结,编写指导材料以帮助学生学习汉语。

教学论文-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问题的论文

教学论文-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问题的论文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问题的论文论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文化教学语言教学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地位,试图揭示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帮助其学习汉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想要了解中国,所以学习汉语就成了他们进行一切活动的首要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许多人花费了很多精力去学习,并且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但是仍然不能顺畅自如地交流,还经常会出现交际双方都不知所云的情况。

这就使许多学生逐渐丧失了学好汉语的信心,甚至埋怨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一门语言。

实际上我们发现,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语音、语法和词汇上的问题外,对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东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已经成为阻碍他们交流的突出因素。

所以说,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因素不容忽视。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一种语言由特定的文化而产生,它承载着特定的文化。

与此同时,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又受到文化的制约,使不同民族的语言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一种语言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物质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物质生活基础上的精神产品。

由于每个民族的语言都融入了该民族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从而形成相当数量反映该民族社会生活、价值观念、道德传统、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的文化语言,如果不能准确地掌握此类语言的国俗语义,交际就会遇到障碍。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中,要真正理解中国文化,必须掌握作为该文化载体的汉语。

而要学好汉语,就必须同时学习汉语所负载的中国文化。

越是深刻细致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能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汉语。

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留学生在汉语理解中所产生的问题和障碍,主要是由生活方式上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简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简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简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也能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在文化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内容至关重要,应该注重包括历史、传统、节日习俗等方面的教学。

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应该相互融合,通过真实情境的演练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文化意义。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实地体验、讨论分析等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简言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未来应该致力于更全面、深入地推进这一教学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文化教学、重要性、内容选择、融合、方法技巧、跨文化沟通能力、必要性、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简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中国语言的背后文化内涵,还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

文化教学可以让学习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饮食习俗、礼仪规范等文化元素,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文化教学也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跨文化环境。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水平,选择适当的文化内容进行教学。

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应该有机结合,通过实际情境来展示文化知识,使学习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为了有效地进行文化教学,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实地参观、角色扮演等形式来增强学习者对文化的感知和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自如地交流和合作。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言,还可以拓展他们的视野,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更加注重文化教学,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丰富和全面的学习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

学习语言,掌握其语言知识本身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知识在语言交际中运用。

因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了使学习者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并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注重语言教学中蕴含着的文化因素的教学,积极而充分的文化因素的教学对语言教学本身十分有利,能起到促进和深化的作用。

关键词:语言文化对外汉语引言:“学习母语是在特定的社会和语言环境中,认识周围世界和自身,学习有关社会的文化和社会行为规范的同时学习语言的。

[1]”吕必松先生也曾指出:“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角度研究语言,就必须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因为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因素。

[2]”洪堡特指出,“语言是民族的基本特征,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主张语言研究不能脱离社会,应该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研究相结合。

[3]”由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等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民族也就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些区别自然又造成了表达方式的不同。

而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总离不开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映像,是文化的一部分。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习一种语言,就必须同时了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与该语言相关联的文化背景知识。

因此,要想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某一个国家的语言,就必须了解该语言所属的文化,否则就很难真正掌握这一语言。

一、文化因素与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习得一种语言,必须习得该语言所体现的文化。

不同的文化的相异之处,会造成言语理解、学习和运用的中的困难。

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时会受到汉语中蕴含的汉文化的影响。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1.汉语言和汉文化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都必然涉及目的语的文化背景、文化内容。

吕必松指出“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4]”语言和文化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是天然形成的。

林立国在陈述汉语和汉文化时说:“文化包括语言,中国文化包含汉语,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是汉语教学中的一个要素,是外国人学习使用汉语和中国人的时候除语音、语法和词汇以外必须掌握的语言要素之一。

[5]”汉语是汉文化的载体,是汉文化的结晶。

汉语既是汉文化的表现形式,又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文化制约着汉语的形式,不断将自己的精髓注入到汉语中,成为汉语的文化内涵,成为汉语表现的基本内容。

外国人学习汉语及中国人教外国人学习汉语都无法回避汉文化。

2.汉语学习与汉文化学习汉语和汉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汉语学习中要注意学好中国文化。

“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中都含有一定的文化因素,语言和融合在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是同时习得的[6]”。

汉语的语言单位,特别是词汇,跟中国的历史文化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呈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

刘珣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教师教过了“拍马屁”这个词语后,没讲清其文化内涵。

有一次,这位教师夸奖一个留学生汉语发音好时,学生竟然说:“哪里哪里,老师您在拍我的马屁!”教师听了,很尴尬。

这个例子说明,学习“拍马屁”这样的词语,必须是语言形式及其词汇意义、文化内涵同时学习,不能分离,必须同时学习语言和文化。

汉语和汉文化同时同步学习,是学好中文的一条捷径。

3.汉语教学和汉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必须把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结合得越紧密,学习者就越能更好地掌握有效得体的语言交际能力。

所以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把汉语知识、汉语的听说读写技能和中国文化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有效得体的汉语交际能力。

4.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吕必松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是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等的一种特殊文化因素[7]”。

掌握文化因素有利于外国人学习和理解汉语,有利于外国人用汉语和中国人打交道。

(二)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一种语言,必须同时学习该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

“从教学的角度看,教授一种语言,同时也在教授一种文化。

我们可以认为有纯粹的文化教学……但没有完全排除文化的语言教学,比如不可能有与法国文化完全无关的法语教学。

所以,我们认为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既不可分,又相辅相成。

可以这样认为:不掌握一个国家的语言,很难真正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不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也很难真正掌握一个国家的语言。

”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的现状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的初创阶段,文化教学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在语言要素教学一统大局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这门新兴学科的发展,文化教学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界的重要讨论内容,长期被忽视的文化要素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和外语教学界普遍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翻译等基本语言技能看成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目的,而把文化看成是历史、地理、哲学等非语言专业的教学内容。

这种纯语言教学的观念和模式所导致的结果就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低下。

后来随着熊文华、朱文俊(1980)、吕必松(1981)、张占一1984年的《汉语个别教学及其教材》等学者先后提出在语言教学中应重视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观点,我国语言教学界在语言教学中必须进行文化教学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界对文化因素教学的重视和研究的深入,部分学者开始关注文化教学大纲的构建与教材编写问题。

林国立1996年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定性、定位与定量问题刍议》指出:“和语音、词汇、语法、功能一样,文化因素的教学要遵循汉语的文化因素体系,要制定文化大纲。

”“文化大纲的基本内容是中国人的民族观念、民族心理、民族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吴晓露1993年的《论语言文化教材中的文化体现问题》则对语言文化教材中如何直接介绍交际文化进行了探讨。

新世纪以来,张英(2004)和赵宏勃(2005)在严格区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突破了仅在语言课教学范围内进行文化因素教学研究的局限。

三、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思考(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我们要有针对性地介绍汉语交际文化知识,并通过进行语言文化对比分析来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对汉语与其母语之间不同的文化差异和冲突,具有识别的敏锐性、理解的科学性和处理的正确性,减少母语文化的干扰,防止和避免汉语和中国文化学习中的“负迁移”,扩大和强化汉语和中国文化学习中的“正迁移”。

(二)营造文化氛围,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中国文化语境中教师要尽可能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与词语含义相应的文化氛围,创造交际文化的语境,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以便形成正确得体的交际能力。

(三)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增加文化因素的内容对外汉语教材应该加强与对外汉语有关的文化因素的注释,这对学生掌握正确得体的交际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另外,也可以编写一些辅助文化教材,精选一些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的成语故事、童话寓言故事、文化历史故事、笑话幽默故事等,编成阅读教材,供学生课外阅览,以提高其文化意识和扩大其文化知识面。

四、结语正如美国教育家爱德华·霍尔所说:“文化是人类生活的环境。

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受着文化的影响,并随着文化的变化而变化。

或者说文化决定人的存在,包括自我表达的方式以及感情流露的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等等。

正是这些在一般情况下十分明显,习以为常。

然而又很少加以研究的文化方面,以最深刻和最微妙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8 ]”对外汉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同时又是文化教学。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统一性,是对外汉语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相互作用。

我们应该认识到,来华学习语言的留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需要对一个新社会环境的认知,若要融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中,除了要学习语言以外,文化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需要他们对中华文化进行理解和认同。

因此对外汉语教学既要注重语言教学,也不能忽视文化教学。

注释:[1]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4期。

[2]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办公室,1996年版。

[3]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4]吕必松《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中的文化因素》,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6年版。

[5]林立国《构建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因素体系——研制文化大纲之我见》,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期。

[6]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版。

[7]吕必松《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问题的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2期。

[8]黑琨、王凤苓《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学》,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作者简介:马光彩(1988-),女,山东青岛人,广西大学文学院2011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薛燕杰(1988-),女,山东济宁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2011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