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设计与制作》实验教学大纲

《家具设计与制作》实验教学大纲
《家具设计与制作》实验教学大纲

《家具设计与制作》实验教学大纲

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

本实验教学大纲的制定依据是《家具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其中实验总学时24学时。限定选修课

二、目的和任务

《家具设计与制作》课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设计课程,内容涉及家具的结构构造,制作家具的材料和工艺等,该实验课一方面为学生设计家具前进行必要的认识和经验准备,开拓设计思维,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和具体要求

1、实验理论方面

家具的结构构造;常用材料及加工工艺;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利用。

2、实验教学方面

家具的结构和构造认识;常用材料和加工工艺的认识;模型制作技巧及机具操作培训;家具模型制作

3、对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家具造型、材质与加工工艺的全面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四、主要仪器设备配置

a)固定仪器设备:木工多用机床、木工电刨、镂铣机、六头钻等。

b)机具:磨光机、木工雕刻机、小型带锯机、手提电刨、手电钻、

砂光机、曲线机等。

c)工具:手锯、雕刻刀、马钉枪、斧子、锤子、锉等。

d)主要材料:木料、木板、胶合板、铝板、织物面料、海绵等。

e)辅料和耗材:黏合剂、钉子等

五、实验考核和评分办法

从家具模型的造型,材料和结构的合理性,制作工艺水平,设计创新度四方面综合考核。实验考核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六、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

实验总学时:48 开课时间:第3学期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 实验教学大纲 ××××××××化学与化工学院 二〇一三年七月

2.大纲正文格式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分析化学实验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学科基础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分析化学实验》 学时学分:总学时 96 总学分 3 实验学时 96 实验学分 3 应开实验学期一~二年级二~三学期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系各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之一,它即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是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紧密配合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及分光光度法。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达到下列要求: 1. 了解分析化学试验在生产实际及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2. 树立量的概念,掌握分析化学试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 3. 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设计分析方案,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踏实的作风以及做事认真、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实验素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科学品质。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100字左右)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与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实验加深对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其有关理论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操作;学习并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操作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学会运用误差理论和分析化学理论知识,找出严重影响分析结果的关键环节;学会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以保证试验结果准确可靠。使学生初步具有解决分析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三、适用专业: 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制药工程; 四、主要仪器设备: 托盘天平、电子天平、电炉、烘箱、漏斗、马弗炉、瓷坩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滴定管、移液管、锥形瓶、容量瓶、烧杯、试剂瓶。 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实验为主,为单独设课,所以开课后,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该课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材中给出相关的实验内容,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任课教师向学生讲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后,方可进行实验。 3.实验1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

文本数据分析-教学大纲

《文本数据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193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16 学分:3 适用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数据应用) 先修课程: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大数据分析算法 一、教学目标 文本数据分析是文本分析和挖掘数据的理论和方法,文本数据分析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数据应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对文本数据分析的价值、意义和基本原理建立清晰和比较全面的认识; 目标2:掌握有关文本数据发掘、处理、建模和解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和熟悉文本数据分析在社会科学研究、商业分析和公共管理等领域的实际案例; 目标3:熟悉文本数据挖掘的基本原理,提高分析文本数据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能够从事某社会和经济领域文本数据分析相关活动的组织、执行和实施。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基于R语言讲授文本数据分析的原理、基本方法及常用软件。主要包括:常用文本挖掘技术及其基本流程;基于R软件详细讲授文本挖掘的主要方法,包括R软件的简介与安装,文本挖掘所需的基本R包,Facebook、微博、Twitter、网页等爬虫技术、数据预处理如断词、字词处理、语料库建立等,资料分析如关联分析、集群分析、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基于MS SQLSever 讲授文本挖掘的实现技术,包括数据预处理技术,文本数据的导入、建立字词与词向量、建立训练集和测试集;基于MS SQL Sever讲授常用的文本数据挖掘方法,并进行图表分析;最后通过舆情分析、文献挖掘等案例进行实战练习。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实例教学法、小组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重点强调案例教学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借助R 语言开发环境软件进行上机操作和实战练习。 (三)实践教学环节要求 要求学生在实验环节掌握文本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思路及相关领域的实战应用。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基于课堂和实验教学内容的扩展实践练习,进一步熟悉文本数据分析流程和技术方法,加强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场景练习。 (四)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文本数据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在当今信息化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数据应用方向的学生,学习和掌握文本数据分析相关知识、方法和技术,不仅是大数据时代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适应未来各个领域海量数据管理的必需技术和能力,符合该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与编号 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编号:023315 二、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学时:84 本课程学分:5学分 三、授课对象 物理学专业学生,第六、七个学期做 四、先修课程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高等数学 五、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科学实验是理论的源泉,是自然科学的根本,也是工程技术的基础。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有物理定律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客观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的,并以实验结果为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重要的物理实验常常是新兴科学技术的生长点。 《近代物理实验》是继《普通物理实验》和《无线电电子实验》后的一门重要实验基础课程,本课程所涉及的物理基础知识面较广,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技术性。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近代物理实验,丰富和活跃学生的物理思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和综合能力,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实验在物理概念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学习近代物理中的一些常用方法、技术、仪器等知识,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实验素养,严谨的科学作风,求实的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六、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讲授部分 1、绪论(2学时) 理解近代物理实验课的特点,了解课程的内容、任务和学习方法。了解一些实验的史料,加深对近代物理实验的了解。 2、实验的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4学时) 在普通物理验实训练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加强有关实验误差和数据处理的训练。如泊松分布、曲线的拟合等,可通过讲授或落实到一些实验题目中进行。 3、理解近代物理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使用常识(2学时) 掌握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包括人身安全及防护、通用仪器的正常使用。理解使用特殊仪

《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教学大纲

Photoshop 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任务与目的 课程主要任务是介绍PHOTOSHOP CS3版工作界面,图像设计基本操作,选区的创建、编辑与应用,图像的填充、绘制与修饰,路径、形状的绘制与应用,色彩艺术,文字魅力,图层的应用,蒙版与通道的应用,神奇滤镜,动作和输入、输出等,最后通过综合实战演练的方式进行案例实训。学习Photoshop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熟练掌握现代化的设计工具的使用技巧,进行各种公益广告设计、商业广告设计、商业包装设计、网页设计,提高设计效率,适应社会要求,能够顺利的走上社会,并为以后独立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基本要求 (1)能够了解数字图像的基本理论、有关色彩理论和颜色模式的理论知识。 (2)熟练掌握PHOTOSHOP CS3的工作界面以及一些基础操作,例如:对图像 文件的新建、打开和保存操作,以及使用PHOTOSHOP CS中的各种辅助 工具等。 (3)" (4)能够熟练利用PHOTOSHOP CS3中的工具和命令创建、编辑和保存选区; 熟练掌握创建、编辑路径的方法与技巧。 (5)熟练掌握图层的一些概念、基本操作。 (6)对通道与蒙版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轻松掌握通道与蒙版的操作方 法与技巧。 (7)掌握滤镜的一些基础的操作。 3.课程特点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 CS3实用教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通过大量的上机实例操作才能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在上课的全过程必须保证大部分的时间来上机。 `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1、教学内容 项目一Photoshop CS3快速入门 项目二制作滑稽小狗 项目三制作圣诞电子卡片 项目四制作完美婚纱照 项目五制作时尚皮包宣传页 项目六制作舞会门票 ; 项目七制作时尚照片 项目八制作室内装饰效果图 项目九制作学院网站首页

数据分析与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分析与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数据分析与处理 3.课程英文名称: 4.课程类型:CC 5.授课对象:电子商务本科 6.开课单位: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系 7.教学时间安排:第2学期 8.先修课程:信息技术基础 9.并行课程: 10.后修课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动态网站设计基础,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电子商务综合实训 11.学时安排: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总体概括 既要能够掌握EXCEL的整体概念和基本操作步骤,又要掌握EXCEL在数据分析与处理方面的具体应用。 2.教学目标列表

(二)课程培养能力体系

(三)课程培养目标与课程内容映射表 见附件《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培养目标与课程内容对应mapping图》。 (四)教学任务 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内容完整,实验步骤正确,实验结论真实、准确,优秀学生能总结出系统的实验注意事项。 作业:作业内容正确,资料翔实,论证充分、有力,优秀学生能够提出鲜明的个人观点,同一问题能够给出简洁明了的答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三、各单元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数据的输入与编辑(2学时(讲课)+2学时课堂练习= 4课时) 教学内容: 1、数据输入的一般操作 2、特殊数据的快捷输入 3、有规律数据的序列输入法 4、设置有效性对输入数据审核 5、下拉式列表选择输入的设计 6、数据的编辑操作 教学重难点: 1、设置有效性对输入数据审核 2、下拉式列表选择输入的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Excel基本的概念 2、掌握单元格及单元格区域简单数据的输入 3、掌握下拉式列表选择输入的设计 第二部分单元格数据的格式设置(1(讲课)+1(课堂练习)= 4课时) 教学内容: 1、单元格格式的一般设置 2、各种内置数字格式的使用 3、自定义数字格式的应用 4、条件格式化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自定义数字格式的应用

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

原子物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原子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新06年8月课程编号:02300009 课程名称:原子物理学 英文名称: Atomic Physic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54 学分: 2.5 适用对象:物理、电子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光学 1.课程简介 本课程着重从光谱学、电磁学、X射线等物理实验规律出发,以原子结构为中心,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由实验到理论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起微观世界量子物理的基本概念,并利用这些基本概念说明原子、分子以及原子核和粒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介绍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应用。是近代物理的入门课程,是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本课程需在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光学之后开设,是理论物理课程中量子力学部分的前导课程,拟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出。 2.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物理专业学生必修课。是力学、电磁学和光学的后续课程、近代物理课的入门课程。是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激光、近代物理实验等课程的基础课。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实验入手,用量子化和微观思维方式,分析微观高速运动物体的规律。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对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有概括而系统的认识。通过对重要实验现象以及理论体系逐步完善过程的分析,使学生建立丰富的微观世界的物理图像和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用微观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发展的历程,培养科学研究的素质,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 (2)了解原子和原子核所研究的内容和前沿研究领域的概况,培养有现代意识、有远见的新一代大学生。 (3)掌握原子、原子核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掌握处理原子、原子核物理学现象及问题的手段和途径。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使学生了解无限分割的物质世界中的依次深入的不同结构层次,理解原子核的结构和基本性质、基本运动规律; (5)结合一些物理学史介绍,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家对物理结构的实验——理论——再实验——再理论的认识过程,了解微观物理学对现代科学技术重大影响和各种应用,并为以后继续学习量子力学和有关课程打下基础。 4.教学内容及要求

图形图像处理教学大纲

《图形图像处理》理论教学大纲 开课院( 部) :工程技术学院 撰写时间:2012年3 月 课程名称:图形图像处理 英文名称:Graphic image processing 课程所属层面: ①公共基础②学科基础③专业知识④工作技能 课程性质:①必修②限选③任选 课堂讲授学时:32 实践学时:32 总学时:64 总学分:4 周学时:4 开课学期:第2 学期 一、课程目的与要求 1、基础知识目标:本课程全面细致地介绍了AdobePhotoshop CS 的各项功能,包括工具箱以及各工具选项栏的详细使用方法,选区的创建,蒙板、通道和图层的应用,如何扫描图像、打印图像以及图像 的色彩调节,滤镜特殊效果的使用。 2、能力目标:具有熟练使用Photoshop CS软件的能力;具有对平面图像进行熟练处理的能力以及使用图像输入、输出及打印的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实践环节的训练,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衔接 《Photoshop CS 图形图像处理》属于一门专业必修课,在后继 的《Dreamever 网页设计》,《Flash MX设计》等课程中,都有图形图像,动画的制作和处理,因此,本课程在大纲的编写和今后的教学实 施过程中,都应该格外重视它的应用性。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开始Photoshop CS 之旅 本章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Photoshop CS 基本术语及相关概念;了解Photoshop CS界面;了解Photoshop CS的各种功能;了解历史面板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掌握Photoshop CS 基本操作。 本章重点:矢量图与位图解、图像的分辨率和尺寸Photoshop CS 的新增功能。 本章难点:矢量图与位图解 本章内容: 第一节基本概念 1、位图图像与矢量图形 2 、分辨率 3 、颜色模型和模式 第二节文件操作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周晓霞 (衡水学院应用化学系,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本文就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力度,使学生充分重视预习实验的重要性,以及把科研成果引入教学等方面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收到了初步效果。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O6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2)24-0001-01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是化学系的基础课程之一。现有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我们结合本学院的现状,对分析化学实验的改革进行了初步尝试,改革后的分析化学实验课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科学品质;将学生化学实验教学从一般的知识技能传输验证性实验层次,提升到有目的地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度[1]。 一、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近年来,我们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建设力度,增加了小型综合性实验以及多步合成实验。综合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将各分支学科的重要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综合实验,不仅可以锻炼综合实验技能,而且可以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培养科学思维能力。设计性实验按照实验题目,教师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学生自行查阅文献并根据待分析样品的性质、含量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教师修改后,学生即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最后结论。 二、使学生对预习实验报告引起足够的重视 分析化学实验的传统教学方法是老师将实验内容写在黑板上,老师按照此内容讲解,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即使不预习实验课,按照黑板上的内容一步步做就可以了,对实验课不重视,更有甚者,不做实验,实验报告上的数据都是抄袭他人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让学生重视分析化学实验课,采取了以下措施:(1)预习实验报告一定要做好,包括本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意外以及处理方法,并且课前检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又可以引起他们对实验课的足够重视。(2)引导学生多思考。讲解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再层层引导,使学生知道

2019.1《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Analyt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A08153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42;课程总学分:1.5;实验课总学时:42 ;实验课总学分:1.5(化学专业)。课程总学时:42;课程总学分:1.5;实验课总学时:42 ;实验课总学分:1.5(应用化学专业)。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 二、课程简介 分析化学实验是高等师范学校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即是一门独 立的课程,又是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紧密配合的课程。分析化学实验主要内容 为定量分析实验,重点学习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的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技能。 本课程需完成10个实验项目,大纲共安排实验项目12个:基本操作实验2个、验证实验8个、综合实验2个。12个实验中必做实验8个,选做实验4个,选做实验由学生任选其中2个实验合计组成10个实验。在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全部内容。合计42学时。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基本操作技能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树立“量”的概念,加深分析化学〈定量〉理论部分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为了完成本实验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明确各个实验的原理和实验内容,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在实验中做到心中有数。学会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掌握天平、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基本仪器的使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培养学生清洁整齐、有条不紊的良好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细致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技巧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30%)、加平时实验综合成绩(70%)为实验课程总成绩。 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 平时实验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纪律考勤等各个环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实验报告40%:实验报告要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应包含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最终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

030742003《数据分析与建模》教学大纲

《数据分析与建模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30742003 课程英文名称:Data Analysis and Modeling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0 实验:8 上机:0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1.9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数据分析与建模是一门综合运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手段对生产实践、科学研究、军事工程等各种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的应用数学。它系统地介绍数学模型、数学建模和建模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与实例,为学生今后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工作时间打下必不可缺的专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数学模型的基本思想、方法与技巧。 2.学会正确的分析、归纳的思维方式和思考习惯,能够根据各种实际问题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3.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数学模型的求解、分析、检验与评价。 4.掌握有关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学生应掌握与建模相关的数学和计算机软件知识。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线性规划与非线性规划、无约束最优化、微分方程、最短路问题、数据统计描述与分析、回归分析、计算机模拟以及插值与拟合等建模与求解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基本技能: 掌握一定的解决实际建模问题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与相关软件并具备相关的编程计算技能,掌握撰写数据分析与建模论文或报告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提高利用各种媒体获取技术资料的能力。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教学实施:教师在授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学时,后面的课时分配可供参考;可自行安排讲授的章节顺序,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学生应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数学1》、《高等数学2》、《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离散数学》等课程之后学习《数据分析与建模》。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对于学生完成的习题要检查改错。对每种建模方法,要让学生上机实践并给予指导,使学生确切掌握要领,付诸应用。学生在上机过程中可以采用MATLAB、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验室教学大纲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验室教学大纲 一、实验教学在本专业的性质和任务 给水排水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其教学建设是适应生产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完善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教学与实验教学是给水排水和环境工程两个专业的必修课程。 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城市水厂和工业企业自用水的水质处理的基本理论、工艺流程、主要水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学习科学实验的理论、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对不同水质进行处理时的实验能力与设计计算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毕业生应获得的实验技能要求 1.具有分析实验现象,加深对水处理原理理解的能力; 2.掌握水处理实验基本测试技术; 3.具有设计实验方案和组织实验的能力; 4.掌握测试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5.掌握水处理构筑物的工艺流程及运转性能; 6.具有分析实验及整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7.结合实验内容检索相关文献的方法,了解当前技术发展现状,掌握研究信息。 三、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结合给水排水工程教学特点,参照外校同类专业实验教学,初步制定以下实验教学内容; 1.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 2.第一至第四学年,开放实验室开设演示实验、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综合型实验; 3.第四学年至第七学期组织学生赴现场进行参观,认识运转实习; 4.第四学年至第七学期组织学生有序开展专业实验教学; 5.第四学年至第八学期实施学生毕业试验及教学活动。 四、主干实验课程 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水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工程测量、流体力学、水处理生物学、泵与泵站、水质工程试验。 五、实验课程设置基本框架 1.学科基础课实验; 计算机文化基础32 学时 Fortan 语言程序设计32 学时 大学物理实验48 学时 电工与电子技术12 学时 工程力学 2 学时 工程测量16 学时 物理化学 6 学时 无机化学 4 学时 水分析化学12 学时

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2014新版)

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编码:3073009223 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 总学分: 2 总学时:32 (讲课28,实验4) 课程英文名称: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C++程序设计 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等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解决智能化检测与控制中应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在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等领域从事研究与开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主要任务是学习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现方法和实用技术,并能应用这些基本方法开发数字图像处理系统,为学习图像处理新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图像处理的概念及图像处理系统组成。 2.掌握数字图像处理中的灰度变换和空间滤波的各种方法。 3.了解图像变换,主要是离散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等的原理及性质。 4.理解图像复原与重建技术中空间域和频域滤波的各种方法。 5. 理解解彩色图像的基础概念、模型和处理方法。 6. 了解形态学图像处理技术。 7. 了解图像分割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应用领域和研究内容。通过大量的实例讲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步骤;了解图像处理系统的组成。 重点难点:数字图像处理基本步骤和图像处理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构成。 1.1 什么是数字图像处理 1.2 数字图像处理的起源

1.3.1 伽马射线成像 1.3.2 X射线成像 1.3.3 紫外波段成像 1.3.4 可见光及红外波段成像 1.3.5 微波波段成像 1.3.6 无线电波成像 1.3.7 使用其他成像方式的例子 1.4 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步骤 1.5 图像处理系统的组成 第二章:数字图像基础(4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视觉感知要素;了解几种常用的图像获取方法;掌握图像的数字化过程及其图像分辨率之间的关系;掌握像素间的联系的概念;了解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常用数学工具。 重点难点:要求重点掌握图像数字化过程及图像中像素的联系。 2.1 视觉感知要素(1学时) 2.1.1 人眼的构造 2.1.2 眼镜中图像的形成 2.1.3 亮度适应和辨别 2.2 光和电磁波谱 2.3 图像感知和获取(1学时) 2.3.1 用单个传感器获取图像 2.3.2 用条带传感器获取图像 2.3.3 用传感器阵列获取图像 2.3.4 简单的图像形成模型 2.4 图像取样和量化(1学时) 2.4.1 取样和量化的基本概念 2.4.2 数字图像表示 2.4.3 空间和灰度级分辨率 2.4.4 图像内插 2.5 像素间的一些基本关系(1学时) 2.5.1 相邻像素 2.5.2 临接性、连通性、区域和边界 2.5.3 距离度量 2.6 数字图像处理中所用数学工具的介绍 2.6.1 阵列与矩阵操作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实验教学大纲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学化学实验研究 英文名称::T he Research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程(必修) 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适用专业:化学 学时学分:54 开设学期: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化学教学论 二、课程简介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是研究化学实验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学生在高年级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科生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知识和规范的操作技能、技巧,并探索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的改进,为学生从事化学实验教学工作和进行实验教学研究打下基础。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具备准备实验和演示实验的能力。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技巧,并具备一定的改进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准确、细致、整洁的良好科学习惯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四、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50%,采用课堂提问、实验小作业等形式进行;期末课题交流,交流成绩占50%。本课程不设书面考试。考核内容有以下几方面组成: 1.平时做实验的态度、实验的结果; 2.每次作业及实验报告有否创新的设想; 3.交流发言或模拟演示讲课; 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

六、实验内容 实验一、灯的使用和玻璃管加工 目的要求:1、了解煤气灯或酒精喷灯的构造和原理,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了解正常火焰各部分的温度。 2、掌握玻璃管的截断、弯曲、拉制、熔烧等操作。 实验内容:1、灯的使用 2、玻璃管的简单加工 主要仪器设备药品:酒精灯、煤气灯(或酒精喷灯)、石棉网、木条、硬纸片、 锉刀、橡皮胶头、玻璃管、捅针、灯芯绳、玻玻棒、米尺、 量角器。 计划时数: 4学时 实验类型:必做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每组人数: 1人 实验二、电解水实验的准备和演示 目的要求: 1、掌握“电解水”演示实验的操作技术。 2、探索水电解器的代用装置。 3、培养学生“以教师的姿态”做好演示实验的预备实验以及进行 演示的初步能力。 实验内容:自行设计实验装置(要求装置简单、便于操作、现象鲜明、装置合理) 主要仪器设备药品:导线、水槽、直流稳压电源、电插板、试管、铁钉、保 险丝、1:10的稀H 2S0 4 、l0%的NaOH溶液 计划时数: 4学时 实验类型:必做 实验性质:设计性实验 每组人数:1人 实验三、氧气的性质演示实验的准备 目的要求:1、了解氧气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本实验的操作 技术,总结实验成功的关键。

《大数据处理与云计算》课堂教学大纲.doc

《大数据处理与云计算》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课程名称:大数据处理与云计算 开课单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课程编号:N03050703 总学时:40 学分:2.5 适用专业:信息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大数据处理与云计算是信息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教育课。本课程主要学习大数据处理和云计算的相关原理和技术,根据实际需求,构建相应的大数据处理和云计算平台框架。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的技术,了解Hadoop 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掌握HDFS和MapReduce技术。了解HBase、Hive、Zookeeper、Avro、Pig等相关大数据技术,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构建相应的云计算平台。教学应当结合实际实验条件,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了解大数据技术发展现状,促进大数据相关教学改革。 二、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大数据与云计算概况 1、了解大数据概念 2、了解大数据的产生、应用和作用 3、了解云计算技术的概述 4、了解云计算的特点及技术分类 5、了解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大数据处理与云计算的关键技术 1、理解大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2、掌握大数据的关键技术 3、理解大数据的处理工具 4、了解大数据面临的挑战 5、理解云计算及关系型数据库 第三章 Hadoop 1、了解Hadoop概述 2、了解Hadoop发展简史 3、理解Hadoop的功能与作用

4、了解Hadoop的优缺点 5、了解Hadoop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6、掌握Hadoop项目及其结构 7、掌握Hadoop的体系结构 8、掌握HDFS的体系结构 第四章 MaReduce 1、理解分布式并行编程 2、理解MapReduce模型概述 3、掌握Map和Reduce函数 4、掌握MapReduce工作流程 5、掌握并行计算的实现 6、掌握新的MapReduce框架:Yarn 7、理解新旧Hadoop MapReduce框架的对比 第五章 HDFS 1、理解HDFS的假设与目标 2、理解HDFS的相关概念 3、掌握HDFS体系结构 4、掌握HDFS命名空间 5、掌握HDFS存储原理 6、掌握通讯协议 7、理解数据错误和异常 8、理解从HDFS看分布式文件系统的设计需求第六章 Zookeeper 1、了解Zookeeper简介 2、掌握Zookeeper的工作原理 3、理解Zookeeper的数据模型 第七章 HBase海量实时处理实战技巧 1、理解HBase简介和架构 2、掌握HBase核心知识点 3、掌握HBase高级应用

专业物理实验一

《物理专业实验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分析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 1、密立根油滴实验中,要求学生掌握测定电子电荷值的两种方法。 2、利用单探针和双探针法来测定等离子体的各项参量。 3、掌握太阳能电池的暗态特性和太阳能电池的负载特性。 4、学会用平行光管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会用平行光管测定鉴别率。。 5、测定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了解在研究原子内部能量量子化问题时所 使用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晶体电光调制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会利用实验装置测量晶体的半 波电压,计算晶体的电光系数。 2、掌握四象限探测器的原理,将其应用于目标定向。 3、掌握LED和LD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掌握LED/LD的P-I(功率- 电流)特性和V-I(电压-电流)特性,并计算阈值电流和微分量子效率;掌握温度对阈值电流和输出功率的影响;LD/LED发光原理及它们之间的区别、LD/LED特性的测试方法及意义。 4、掌握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以及静物全息照相的拍摄方法,了解再现全息 物象的性质和方法。 实验教学目标与技能要求: 1、掌握近代物理学发展史上具有典型性和重要作用的实验。 2、掌握近代物理中某些主要领域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术。 3、熟悉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及CCD、计算机等现代技术。 4、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综合理论应用及创新精神。 5、培养学生阅读,查阅参考资料,拟订实验方案,选配测量仪器。 6、观察分析现象,独立操作,判断实验中尚存的问题。 7、巩固和加强有关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方面的训练。 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一: 1、实验项目名称:TD-1太阳能电池特性试验

图形图像处理教学大纲

《图形图像处理》理论教学大纲 开课院(部):工程技术学院 撰写时间:2012年3月 课程名称:图形图像处理 英文名称:Graphic image processing 课程所属层面:①公共基础②学科基础③专业知识④工作技能 课程性质:①必修②限选③任选 课堂讲授学时:32 实践学时:32 总学时:64 总学分:4 周学时:4 开课学期:第 2 学期 一、课程目的与要求 1、基础知识目标:本课程全面细致地介绍了Adobe Photoshop CS 的各项功能,包括工具箱以及各工具选项栏的详细使用方法,选区的创建,蒙板、通道和图层的应用,如何扫描图像、打印图像以及图像

的色彩调节,滤镜特殊效果的使用。 2、能力目标:具有熟练使用Photoshop CS软件的能力;具有对平面图像进行熟练处理的能力以及使用图像输入、输出及打印的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实践环节的训练,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衔接 《Photoshop CS图形图像处理》属于一门专业必修课,在后继的《Dreamever网页设计》,《Flash MX设计》等课程中,都有图形图像,动画的制作和处理,因此,本课程在大纲的编写和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都应该格外重视它的应用性。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开始Photoshop CS之旅 本章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Photoshop CS基本术语及相关概念;了解Photoshop CS界面;了解Photoshop CS的各种功能;了解历史面板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掌握Photoshop CS基本操作。 本章重点:矢量图与位图解、图像的分辨率和尺寸Photoshop CS的新增功能。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学分】120 学时;【开课模式】必修 【实验学时】36 学时【上机学时】 【课程类型】专业课【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开课单位】石油化工学院 【授课对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有机化学品分析、煤化工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为主的基础课程。实验是无机化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撰写报告等多方面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通过无机及分析实验课的学习,不仅加深对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的理解,而且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树立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使其初步具备作为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1、掌握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 2、掌握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和统计处理方法。 实验是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的、独立的基础实验课。课程的安排服从“一体化、渐定式、多层次、开放式”的教学体系和模式。着力于培养学生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教学内容着眼于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验研究活动,学习和掌握无机化学专业的基本实验技术,研究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熟悉重要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加深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地掌握化学实验

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准确观察化学反应 现象,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达到训练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的任务包括: (一)实验室一般知识介绍 1.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 2.简介有效数字和误差理论。 3.介绍正确书写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方法。 (二)基本操作和仪器使用 1.初步训练的内容包括:掌握重结晶,离心分离,滴定操作和常用溶液的配制方法;掌握半自动电光天平、pH计、电导仪、温度计、比重计、气压计、干燥箱、直流电源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选择干燥剂和冷冻剂的原则。 2.掌握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掌握玻璃的切割和弯曲,塞子打孔,仪器的安装和拆御方法;掌握固体和液体试剂的取用,直接加热和水浴加热的技能;掌握气体发生器的组装,气体的净化、干燥和收集方法;掌握台秤、洒精灯、洒精喷灯、量筒、容量瓶和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三)介绍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常用仪器的名称、规格和性能,化学试剂,温度的测量和温度计的校准以及无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实验和专题讲授的内容 二、实验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一)实验室基本安全知识及基本操作 1、熟知实验室的基本安全知识 2、掌握滴定分析仪器的基本使用及操作。 (二)分析天平的使用 实验目的 1、了解分析天平的构造及性能 2、掌握分析天平正确的使用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TG-328G型半机械加码电光天平,台秤,称量瓶,锥形瓶实验内容:NaCl的称量 (三)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用酸度计测定醋酸电离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12《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教学大纲-2014修订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Accuracy Theory and Data Analyses) 课程编号:(根据选课系统中编号填写) 学分:3 学时:45 (其中:讲课学时:39 实验学时:6 上机学时:)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测试技术、信号分析和处理 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教材:《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费业泰,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5 开课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是高等学校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可作为机械类专业、信息类专业和其它有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必修课或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测试与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正确估计被测量的值,科学客观地评价测量结果,并根据测试对象的精度要求,对测试与实验方法进行合理设计,为后续专业课程及实验环节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对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的支撑 1.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5和毕业要求6; 2.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5中的指标点1:了解与本专业相关职业和行业的法律基础知识,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30%; 3.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5中的指标点3: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把握国内外测量控制与仪器相关的标准、规范和技术变化,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20%; 4.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6中的指标点3:能够对测控系统和仪器工程的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30%。 三、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1. 教学内容 (1)研究误差的意义

(2)误差的基本概念 A. 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法 B. 误差来源 C. 误差分类 (3)精度 A. 精度的基本概念 B.量值的传递、标准与准确度等级 (4)有效数字与数据运算 A. 有效数字 B. 数字舍入规则 C. 数据运算规则 2. 知识、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1)了解并掌握误差的基本概念,包括误差的定义、来源及分类等; (2)了解精度的基本概念及其不同的表示方法,了解量值传递、标准与准确度等级的概念及相关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3)掌握有效数字含义、数字的舍入准则与数据运算规则,能根据精度要求准确表达测量数据 3. 重难点 (1)能正确分析误差来源; (2)测量误差按误差性质的分类处理; (3)能准确表示有效数字; (4)了解量值传递、标准与准确度等级的概念及相关法规 第二章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1. 教学内容 (1)随机误差 A.随机误差的产生原因 B.正态分布 C.算术平均值及测量标准差 D.测量的极限误差 E.不等精度测量 F.随机误差的其他分布 (2)系统误差 A.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 B.系统误差的特征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模式 (1) 一级物理实验(基础物理实验) (3) 二级物理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4) 三级物理实验(现代物理实验技术) (5) 四级物理实验(研究型实验) (7) 开放实验 (8) 物理学在人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实验为物理学的基础,它反映了理工科实验的共性和普遍性问题,在人才科学素质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世纪中叶以来,以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空间科学、材料科学等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新的综合化趋势已成为科学发展的主流。因此,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必须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大学物理实验作为大学生在进校后的第一门科学实验课程,不仅应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的创新能力。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模式 1.素质教育为目标,建立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 打破了传统的力、热、电、光、近代物理实验教学的封闭体系。建立以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组成的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授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逐级提高的四级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每一级物理实验大致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不同的级标志着不同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水平。使学生从较高起点进入大学物理实验,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向科学的高峰。 2.注重物理实验的时代性与先进性,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物理实验必须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也才能使现代科技进步的成果渗透到传统的经典课程内容之中,例如将计算机技术、光纤技术、磁共振技术、核物理技术、X射线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光谱技术、真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现代技术及科研成果融用于学生物理实验之中。 3.营造培养创新人才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和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