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基础化学实验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基础课

教材名称:

《基础化学实验》(上、中、下册)第一版,徐家宁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实验参考书名称:

《基础化学实验》第一版,刘汉标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月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南京大学

《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武汉大学主编

《有机化学实验》兰州大学复旦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时学分:总学时240 总学分8 实验学时240 实验学分8

应开实验学期一~ 二年级一~ 四学期

适用专业化学类、材料类、环境类、生物类、制药类专业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定量化学分析、有机化学(可同时开课)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基础化学实验》是我院化学实验中心独立设置的化学实验课程之一,基础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等必修的基础课程。由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定量化学分析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整合、优化而成,它协调确定了各类实验的教学内容,对重复的内容进行了合并,对缺少的内容进行了增补,增加了与地方经济相结合的应用性实验项目、增加了适应就业需求的实验内容。加强了实验基础理论的学习、基本操作的训练、强化了设计和综合实验、引入了一些新概念、新方法和绿色化学概念,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地改革。

基础化学实验分为基础化学实验(1)、基础化学实验(2)、基础化学实验(3)、基础化学实验(4)。基础化学实验(1)主要进行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仪器设备应用能力。基础化学实验(2)、(3)、(4)是根据综合大学无机化学实验、定量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的内容要求,彻底打破原来各自为政、独立进行的状况,将这三门实验课的内容统一调整、融合、增删、更新并有机地融合而成。实现了综合性和设计性改造,实现了二级学科内的综合。使实验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即在加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注意多种模式、多层次的综合、注重实验的应用性。通过设计实验和开放实验,既注重了对学生查阅资料、

分析、解决问题等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又注重了因材施教,发展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把实验课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不仅要使学生“会做”而且更要使学生“会想”。为后续的综合化学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实验课程的训练,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规范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基础理论、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包括:玻璃仪器的清洗,简单

玻璃仪器的制作,加热和冷却方法,常见离子的基本性质与鉴定,基本物理常数的测定方法,典型无机与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合成、分离和纯化方法,半微量实验操作方法,可见分光光度法,滴定分析法(含酸碱、配位、氧化还原及沉淀滴定)与重量分析法等;

2.具有细致观察进而分析判断实验现象的能力,能正确诚实记录实验现象与结果;处理实

验结果时具有逻辑推理、做出结论的能力;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运用化学语言进行科学表达,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具有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

队精神以及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等科学品德和科学精神;

4.可根据实验需要,通过查阅手册、工具书、互联网以及其它信息源获取必要信息,能独

立、正确地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方法、实验条件、仪器和试剂、产品质量鉴定等),独立撰写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5.从实验中获得感性认识,深入理解和应用《无机化学》、《定量化学分析》及《有机化学》

等理论课中的概念、理论,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

6.要求课前进行预习,弄懂实验目的与原理,熟悉实验内容与步骤,写出预习报告。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

本课程以实验技能训练为主,对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可作为化学类、材料类、生物类、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实验训练,学生可直接获得大量化学事实,有利于《无机化学》、《定量化学分析》及《有机化学》等理论课的学习,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通过严格的实验训练,培养学生规范掌握基本操作与技能。结合研究性实验与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为学习后续课程、参加实际工作和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适用专业

化学类、材料类、环境类、生物类、制药类专业。

四、主要仪器设备

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荧光光谱仪、热重分析仪、旋光仪、折光仪、熔点测定仪、旋转蒸发仪、pH/mV计、灰化炉、恒温仪、全自动电位滴定仪、化学耗氧量测定仪、微波消解COD测定仪、电导率仪、计算机、电子天平、干燥箱、真空泵等。

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实验为主,单独设课。开课时,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明课程的性质、任务、要

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本课程主要设置4种类型的实验:(1)基本操作训练;(2)验证性质及鉴别设计实验;

(3)合成与分析综合实验;(4)研究型设计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包括预习、课前讨论、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等4个环节。实验预习报告或设计实验方案经老师批阅后,方可进入实验室;

3.实验1人1组。每个实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碰到疑难问题,学生要善

于独立分析,力争自己解决;老师亦可提供指导,但不得包办代替;

4.实验过程中,老师应在实验室进行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检查学生的实验记

录和报告。学生若实验失败,应找出原因,经老师同意后才可重做实验;

5.实验结束,学生应认真分析实验现象,整理实验结果,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并对实验

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建议。老师检查实验结果后,学生方可离开实验室;

6.利用大型仪器进行的实验,学生需绘出仪器工作原理图,记录测试条件,打印出测量数

据或图表,并对其进行处理与解释;

7.实验教师教学组要认真组织和安排好课程内容和实验进度,做好集体备课工作。实验内

容安排恰当,备课会上要突出教学重点、解决难点,强调启发式教学,讨论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8.任课教师要认真备课,并预做实验。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实验中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

情况与结果记录,实验结束后认真填写实验开出记录;

六、考核与报告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应着重考查学生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用所学操作设计并完成合成与测定的能力。

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考核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基础化学实验(1),平时实验占50%,基本操作考试占20%,笔试成绩占30%;基础化学实验(2),平时实验占70%,考查实验占30%;基础化学实验(3),平时实验占70%,考查实验占30%;基础化学实验(4),平时实验占60%,考查实验占20%,设计实验的成绩(20%)。

每个实验的评分包括:预习报告20%,实际操作30%,结果20%,总结报告30%。实

验成绩实行百分制。

七、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基础化学实验1

说明:

1.化学教育、高分子材料与工程:54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1~实验2为讲授,6学时;实验1~实验14为必做实验,42学时;实验15~实验18为选做实验,选6学时。)

2.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基础化学实验1(A),36学时,1学分。(其中:实验1~实验2为讲授,6学时;实验3~实验8为必做实验,18学时;实验15~实验18为选做实验,选6学时。)基础化学实验1(B), 30学时,1学分。(其中:实验9~实验14为必做实验,24学时;实验19~实验21为选做实验,选6学时。)

3.环境监测与治理(专科):

基础化学实验1(A),20学时,1学分。(其中实验3~实验8为必做实验,17学时;实验15~实验18为选做实验,选3学时。)

基础化学实验1(B), 24学时,1学分。(其中:实验9~实验14为必做实验,24学时。)

4.生物专业:48学时,2学分。(选做实验4、5、9、10、11、14、19、22、23、24、25)基础化学实验2

说明:

1.化学教育:54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1~实验14为必做实验,42学时;实验15~实验25为选做实验,选12学时。)

2.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30学时,1学分。(其中:实验1~实验8为必做实验,24学

时;实验15~实验18为选做实验,选6学时。)基础化学实验3

说明:

1.化学教育:55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1~实验8为必做实验,42学时;实验9~

实验18选做实验13学时。)

2.高分子材料与工程:36学时,1学分。(其中:实验1~实验4,实验6~实验9为必

做实验。36学时。)

3.环境工程: 36学时,1学分。(其中:实验1~实验5,实验7为必做实验,30学时;

选做实验为6学时。)

4.环境科学:36学时,1学分。(其中:实验1~实验5,实验7为必做实验,30学时;

选做实验为6学时。)

5.环境监测与治理:36学时,1学分。(其中:实验1~实验4,为必做实验,22学时;

选做实验为6学时。)

基础化学实验4

说明:

1.化学教育:76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1~实验10为必做实验,56学时;实验10~实验24为选做实验,选20学时。)

2.高分子材料与工程:48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1~实验4,实验7~实验8为必做实验;实验10~实验24为选做实验,选12学时。)

八、各专业教学计划及安排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大纲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房屋建筑学 英文名称:Building construction 课程编码: JZZB0050,JZZB007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 54学时 总学分: 3学分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材料 开课院系:建筑工程学院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突出新材料、新结构、新科技的应用,并从理论和原则上加以阐述,力求为建筑学以外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建筑设计提供较全面的知识。着重阐述民用与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吸取国内外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的经验,体现建筑设计从总体到细部,从平面到空间的全过程;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可为选讲、讲座、选读等,通过较多的国内外工程实例的介绍,求精、求新、突出重点,讲述民用与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建筑设计的全过程;掌握建筑设计从总体到细部、从平面到空间的全过程,也使学生的科学方法素质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民用建筑设计 教学内容: 建筑的构成要素;民用建筑的分类;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建筑设计的内容;建筑设计的程序;建筑设计的要求;建筑设计的依据。 知识点: 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建筑的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建筑设计的内容和设计阶段的划分;主要使用房间设计中的朝向;采光。

重点: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 难点: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第二章:建筑平面设计. 教学内容:平面设计的内容;房间的分类和设计要求;房间的面积、房间的形状、房间的尺寸、房间的门窗设置;厕所设计;浴室和盥洗室、厨房、走道、楼梯、电梯、扶梯及坡道门厅;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平面组合形式;建筑平面组合与总平面的关系。 知识点:平面设计的内容;交通联系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何确定楼梯的数量,宽度和选择楼梯的形式;走道式,套间式,大厅式,单元式等各种组合形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建筑物如何争取好的朝向,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如何确定。 重点:平面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及民用建筑中平面设计的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主要使用房间设计、辅助使用房间设计、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难点:主要使用房间设计、辅助使用房间设计、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第三章:建筑剖面设计 教学内容:使用要求、结构和施工及材料的影响、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房间的净高和层高、窗台高度、室内外地面高度;使用要求、建筑结构和材料及施工的影响;建筑基地环境与城市规划的要求、建筑防火要求、建筑空间的组合;建筑空间的利用。 知识点:房间剖面设计中形状的确定;建筑物层数的确定方法;建筑物层高与净高的确定方法;确定层高、净高应考虑的因素;建筑空间组合的处理方式。 重点:剖面设计的内容;房间剖面设计中形状的确定和建筑物层数的确定方法;建筑物层高与净高的确定方法;建筑物的剖面空间组合。 难点:房间剖面设计中形状的确定和建筑物层数的确定方法;建筑物层高与净高的确定方法。 第四章: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 教学内容:影响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因素;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体型的组合;体型的转折与转角处理、立面设计。 知识点:建筑造型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建筑体型的组合,建筑体型的转折与转角,体量的联系与交接,建筑立面设计等方面的处理方式。影响体型及立面设计的因素;建筑立面的具体处理手法。 重点: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形式和特点;建筑构图中的规律;建筑体型的造型组合;体量的组合设计;立面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难点:建筑构图中的规律;建筑体型的造型组合。 第五章:建筑构造概论

《综合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化学专业)

《综合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化学专业) 课程名称 : 综合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Chemical Experiments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 课程编号:21120430 开出实验项目数:5 大纲主撰人:何文绚、李献文、娄本勇大纲审核人:黄晓东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32 实验学时:32 课程总学分:2 实验学分:2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 化学(师范类)本科专业 三、实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一)实验教学目的 《综合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学生在一二年级经过系统的化学基础理论学习和“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训练后,已初步掌握化学学科主要的理论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为加强化学学科之间知识的融合,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开设《综合化学实验》课程。 (二)实验基本要求 综合化学实验内容涉及化学各学科主要专业基础理论及实验课程,主要包括成分分析(仪器及化学分析,复杂体系的预处理)、大气样品采集及评价、有机及无机合成、基本理化数据测定等类型实验,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已常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类实验之间既独立又相互联系,体现出综合化学实验的特点。 1、成分分析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用各种仪器及化学分析手段(包括如何进行样品前处理)来解决生产、生活及科研中的实际问题。掌握成分分析实验的基本原理,尽可能多地学会应用系里的各种先进仪器及设备。 2、大气样品采集及评价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采集气体样品,如何监控大气质量以及如何评价大气质量。掌握气体采集、测定、评价的基本原理,学会气体采样机、气相色谱仪的操作。 3、有机及无机合成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无机配合物、有机化合物合成方法和原理,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设计、配置实验装置,从而进一步理解各种合成技能的应用。 4、常数测量实验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质常见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进一步理解这些物理化学常数与产品性能的关系。 综合实验的实验过程有别于基础实验,实验前应给学生1-2星期的时间,根据题目查阅相关资料,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尽可能组织讨论课,与学生一起对实验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 2.课程中文名称:预防医学 4.课程总学时数:54 5.课程学分数:2.5 6.授课对象:护理专业本科 7 同时培养1 2 指三、学时分配

1.预防医学的概念 2.医学模式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二、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三、医学模式 四、公共卫生措施

【本章阅读书目】 1.傅华.预防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1.预防医学的概念。 第一篇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 第一章预防保健策略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 2 3 4 1 2 三、三级预防策略 【本章阅读书目】 1.李鲁.社会医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郝模.卫生政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1.查阅资料了解目前全球卫生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健康促进的概念。 3.熟悉临床预防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内容。 4.了解儿童、妇女、老年保健的主要内容。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 2. 1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第三章疾病预防与控制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熟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熟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含义和慢性病的三级预防。 3.熟悉医院感染的定义、类型,了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措施。

5.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原则。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特征。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三章疾病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1 2.中华人民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北京,2002 3.陈锦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讨论。 第二篇环境与健康 第四章人类与环境

秘书实务教学大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

《秘书实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秘书实务 学分:4 总学时:72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秘书实务是秘书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高级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规范性,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秘书语言、办文、办事、办会、社交礼仪等实际能力均有突出的意义,是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秘书业务工作能力之人的重要一环。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秘书专业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个人形象设计 教学内容: 仪表与礼仪 教学要求: 掌握:仪表中的个人形象设计(发型、化妆、服饰、体姿) 了解:礼仪(握手、接递名片、介绍等)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办公室工作 教学内容: 办公环境;办公用品;时间表和工作日志、办公自动化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管理办公用品、办公自动化。 掌握:时间表和工作日志的使用。 了解:印章和介绍信的使用和财务管理知识。 第三章会务工作 教学内容: 会议要素;会务管理;会议组织与控制;会议记录和会议简报;会展服务。 教学要求: 掌握:会议组织与控制的理论。 掌握:会展服务工作。 掌握:布置会场、会议记录和编发会议简报。 第四章文书处理 教学内容: 文书形成与处理的基本程序;进行文书处理的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文书处理的基本程序。 掌握:文书处理的要求。 了解:文书及相关知识的概念。 第五章信息工作 教学内容: 信息管理;网络信息的搜集整理;调查研究。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利用恰当的调查方法得出信息写调查报告 掌握:常见的调查方法。 了解:了解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六章公务旅行 教学内容: 国内和国外的公务旅行要求及注意事项。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国内公务旅行计划制定要求; 掌握:出国公务旅行的流程并学会编制公务旅行计划。 了解:国内外公务旅行的基本常识。 第七章保密工作 教学内容: 密级及其范围、保密政策与纪律;国家秘密与商业秘密。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密级、保密政策与纪律。 掌握:国家秘密与商业秘密的界定。 了解:典型泄密事件。 三、课程学时分配 四、其它 1、教学方法建议 以课堂讲授为辅,实训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方法应以实例贯穿始终。学生要在理解课堂内容的基础上,重在应用,多练多应用。在实训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秘书实务的基

《物业设备维护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10页)_New

《物业设备维护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10页)

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 《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 《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 《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 《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 《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 《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 《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 《物业设备维护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理论教学、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既能理解物业设备设施的基本知识、基本工作原理,又能熟练掌握物业设备设施的管理与维护知识,解决物业设备设施管理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物业设备设施管理概述 1.教学内容: 第一节物业设备管理的意义和目标 第二节物业设备管理的内容 第三节物业设备管理的机构和职责 第四节物业设备管理的制度 第五节物业设备管理的要求及标准 第二章室内给水 1.教学内容: 室内给水系统概述 室内给水系统常用设备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第四节给水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第三章室内排水

第一节排水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第二节排水系统常用设备 第三节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第四节屋面雨水排放 第五节排水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第四章建筑消防1.教学内容: 第一节建筑消防概述 第二节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 第三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四节其他常用灭火系统 第五节建筑消防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第五章供暖与燃气供应 1.教学内容: 第一节供暖系统概述 第二节供暖设备 第三节供暖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第四节燃气供应 第五节燃气供应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第六章建筑通风及空气调节 第一部分、建筑通风

《基础化学实验》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目录 《无机化学实验》(基础一)教学大纲 (1) 《分析化学实验》(基础二)教学大纲 (7) 《物理化学实验》(基础三)教学大纲 (11) 《有机化学实验》(基础四)教学大纲 (16)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实验一 一、有实验的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实验(Experimental Inorganic Chemistry) 二、课程编码:(以培养计划为准) 三、课程性质:必修 四、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64 总学分:4 实验学时:64 五、适用专业:应用化学等专业 六、本实验课的配套教材、讲义与指导书 周井炎主编,《基础化学实验》(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武汉,2004。 七、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无机化学实验是应用化学专业第一门必修实验课,与无机化学理论课密切相关。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理解,了解无机物的一般分离、提纯和制备方法,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学会正确使用基本仪器,培养动手、观察、思维和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八、实验课的基本理论 无机化学中的“解离平衡”、“氧化还原”“配位化合物”“d区元素的重要性质”以及常见的无机基本操作。 九、实验方式和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实验为主。开课后,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考核内容及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进行预习,预习报告或设计实验方案经老师批阅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老师课堂只讲解实验中所涉及的基本操作和部分难点 4.实验1人1组。每个实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碰到疑难问题,学生要善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用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编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课程号:504163030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48学时学分:3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所用教材在前4版的基础上,本着“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精神、贯彻三基和五性的原则,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编写。内容主要包括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临床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有关预防知识和技能以及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预防医学观念、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 (一)教学内容 绪论 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健康的概念。健康权。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三级预防策略。预防策略的实施原则*。我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及面临的挑战。全球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爱丁堡宣言和五星级医生。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和目的*。 第九章临床预防医学与健康管理 临床预防服务的定义、内涵及主要内容。健康管理的定义。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的意义。实施临床预防服务的具体原则。危险因素的概念及特点*;临床场所如何收集危险因素。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概念。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在慢性病预防中的意义。健

建筑消防教学大纲

《建筑消防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建筑消防工程(Building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课程号: 30509120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32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建筑消防关系到建筑物内人员的生命和财产的防火安全,事关重大,尤其是高层建筑。建筑消防内容涉及到建筑学、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多个不同的专业门类,内容广泛,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需要各个专业相互密切配合。为使学生对建筑消防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特开设本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和掌握消防基础知识和建筑消防各个子系统(建筑防火、消防给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的主要工程内容、技术手段、设计要求以及基本的设计参数。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消防基础知识3学时 第一节燃烧原理 第二节可燃物的燃烧特点及燃烧产物 第三节火灾 第四节建筑消防系统及消防方针 本章的重点是燃烧的基本原理、可燃物的燃烧特点和火灾的发生发展过程,难点是燃烧的基本原理、可燃物的燃烧特点。 第二章建筑防火6学时 第一节建筑总平面防火 第二节建筑防火分区 第三节安全疏散设计 第四节建筑耐火设计 本章的重点是建筑总平面防火、建筑防火分区、安全疏散设计的消防措施内容要求,难点是如何把这些内容要求和实际工程结合起来。 第三章消火栓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6学时 第一节消火栓给水系统 第二节消火栓系统用水量 第三节消火栓的布置 第四节消火栓系统的水力计算 第五节消火栓给水系统的供水设施 第六节消火栓给水系统的超压和水锤 第七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基础化学实验BI》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实验B(I)》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Experiment of General Chemistry B (I) 课程编号: 课程教学总学时:30 实验总学时:30 总学分:2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A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一、目的与任务: 《基础化学实验B(I)》是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训练课程,在中学化学和大学化学之间起衔接作用。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技巧,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常见的化学分析手段。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科学研究打好基础。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各种常见仪器的性能、特点及其规范操作; (2)掌握加热、溶解、过滤、结晶、称量、滴定等基本单元操作; (3)掌握常规滴定分析的操作技能与方案设计; (4)掌握数据处理方法,科学准确地表示实验结果。 (5)认真做好预习,写好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完成实验方案的独立设计。 三、本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

四、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办法: 实验成绩的评定分为平时与考核两个部分,平时成绩由平时的预习报告、实验报告、课堂提问等环节评定,实验平时成绩权重0.7,实验操作考核或笔试权重0.3。缺做实验课时数≧20﹪总学时数,取消实验成绩。实验课程成绩以百分计。 五、大纲说明: 化学专业的《基础化学实验B(I)》涵盖了无机化学的基本内容。分一个学期实施教学,具体学时安排为:第一学期30课时,教学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制定人:舒和庆 审定人:刘华 批准人:倪良 时间:2013年6月16日

最新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 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检验技术、卫生检验检疫、临床药学、 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应用心理等40学时各专业用) 编写者:刘绍壮 审定人:徐飞 教研室主任:隋鸿锦 大连医科大学 2012年4月

第一次实验 一、实验内容:骨总论、躯干骨、附肢骨、颅骨 二、重点要求: 1、解剖学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2、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3、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4、肋的概念和真、假、浮肋的划分。 5、胸骨的形态分部,胸骨角的概念。 6、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的位置及意义。 7、上、下肢骨的组成、分部和排列。 8、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位置 和主要形态结构。 9、上、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肩胛冈、肩峰、锁骨、肱骨内、外 上髁、尺骨鹰嘴、桡骨和尺骨茎突、髂嵴、髂前上棘、髌骨、胫骨粗隆、内踝和外踝等。 10、颅的分部,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11、颅底内面的三个颅窝及其重要结构。 12、骨性鼻腔的主要结构及鼻旁窦的开口。 13、颅的骨性标志的位置和重要性。 三、教学安排: (一)强调实验室规章制度,安排值日制度。 (二)简述 1、以带教形式,利用托盘中的示教标本,引导学生观察 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2、以带教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椎骨的一般形态、骶骨的形态。 3、四肢骨的配部(结合骨架); 4、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三)示教 1、髋骨:髋臼、髋臼切迹、闭孔 髂骨:髂嵴、髂前上棘、耳状面、弓状线 耻骨: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面 坐骨:坐骨结节、坐骨棘、坐骨大、小孔 2、整颅: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筛孔、视神经管、垂体窝、 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内耳门、颈静脉孔、

医用化学基础

《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总时数:X学时理论:Y学时实验:Z学时 1、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以基础医学中的细胞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课程为其学习的基础,同时又为临床医学疾病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2、教学目的与要求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XX课程的教学目的是。。。。 通过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方面 ①掌握 ②。。。 (2)基本技能方面 ①熟练使用 。。。。 4、教学方法与手段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理论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以及结合录像、图片、课堂讨论、专题讲座、自学等形式给学生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同时任课教师应适当地讲述一些学科前沿进展和动态发展,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理论的同时还能了解学习该学科的前沿动态。 实验教学教师应适当讲授,结合示教等手段介绍有关的理论知识及操作规则,以学生动手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时数分配

6、考核方式 生理学为考试课,实行百分制,其中理论课考试多采用闭卷考试(选题有一定的范围及难度,从题库选题),考核成绩结合课堂随即考试(开卷或闭卷)及写论文等形式,从而全面考核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对生理学前言动态了解的程度,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实验课通过平时课堂纪律、实验报告书写、课堂提问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考核。成绩的构成为:实验预习A%、实验操作B%、实验纪律C%等。 (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7、参考教材 序号.作者(编著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 序号.[国别]作者(编著者).书名(版本).译者(若为中文版).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二、理论课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宋体、小四、加粗、20磅行距,左对齐) 1.掌握。。。 2.熟悉。。。(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3.了解。。。 [教学内容]: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 二、化学的发展史 三、化学和医药学 四、化学课程的任务 五、学习化学的方法 [教学时数]∶理论教学1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正文宋体,小四,20磅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1. 自学/课堂讲授 2. 自学与讲授结合 。。。。。。 教学手段(板书/录像/多媒体/网络媒体/挂图/模型/标本等) 1.。。。

《防火防爆课程设计》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大纲

防火防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80651015 周/学分:2周/4学分 一、大纲使用说明 本大纲根据安全工程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 安全工程专业 (二)课程设计性质 必修课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 防火防爆 2.后续课程: 安全学原理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工程案例的分析和设计,使学生掌握生产过程中引起火灾的原因和基本规律,进行化工和建筑工程的防火防爆设计,为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已经存在的和尚未出现的不安全因素问题提供实践基础和处理预防措施。 设计目的如下: 1.熟悉本专业的基本理论,掌握生产过程的消防安全防范措施。 2.通过亲手设计,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复杂性,培养综合考虑工程实践中消防技术措施和消防管理措施的能力。 3.通过课程设计,发现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联系理论提出自己的新的见解。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掌握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原理和方法,按设计流程操作,验证结果并进行分析、完成论文。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防火防爆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防火防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危险化学物质生产储存场所的防火防爆设计; 2. 自动灭火系统设计; 3. 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4. 特殊灭火系统设计。 整个课程设计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查找资料,调研,实验设计,实验评价与验收。 具体安排如下: 1.教师布置题目,学生查找资料; 2. 现场调研,设计具体实验;

3. 实验操作与结果评价; 4. 撰写设计报告。 四、指导方式 由指导教师召开课程设计动员会,进行分组,指定课程设计的题目和内容,讲解部分题目要求。提出问题,实验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对实验操作进行示范,在实验中针对实验现象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学生实验操作、教师检查、提问及论文成绩)。 2.评分办法: (1)从几个方面考核课程设计完成的成绩: 实验前的预习准备,实验操作情况及实验报告的质量等综合打分。 (2)按照实验指导书的具体要求,根据每个学生实验前的预习准备,实验操作情况及实验报告的质量,综合给出实验成绩。出勤情况占10%;实验预习占10%;实验现场操作占40%;实验报告占40%。 (3)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的成绩。 六、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火灾爆炸预防控制工程学》霍然机械工业出版社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医学技术营养专业用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健康与社会行为学系编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课程号:504163030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48学时学分:3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所用教材在前4版的基础上,本着“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精神、贯彻三基和五性的原则,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编写。内容主要包括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临床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有关预防知识和技能以及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预防医学观念、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其余为了解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 (一)教学内容 绪论 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健康的概念。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三级预防策略。高危人群策略与全人群策略*。我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预防医学的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爱丁堡宣言和五星级医生。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第九章健康管理与临床预防医学 健康管理的概念和特点。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意义及主要内容。循证临床预防服务内容确定的方法。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原则。临床预防服务的基本步骤:收集健康信息、健康危险度评估(健康危险度评估的概念;健康危险度评

药用基础化学题目及答案

2.下列各组量子数中错误的是?[0.5分] A.n=3,l=2,m=0,ms=+1/2 B.n=3,l=3,m=0,ms=+1/2 C.n=4,l=1,m=0,ms=-1/2 D.n=3,l=1,m=-1,ms=-1/2 考生答案:B 3.3d1电子的合理量子数是?[0.5分] A.n=3,l=0,m=1,ms=+1/2 B.n=3,l=3,m=1,ms=+1/2 C.n=3,l=1,m=1,ms=+1/2 D.n=3,l=2,m=1,ms=+1/2 考生答案:D 4.关于分子间作用力表述正确的是?[0.5分] A.非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存在取向力 B.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之间存在诱导力 C.色散力只存在于非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 D.德华力是指极性分子中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 考生答案:B 5.下列元素中, 电负性最大的是?[0.5分] A.S B.Cl C.Ca D.Na 考生答案:B 6.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取决于?[0.5分] A.原子中核电荷数的变化 B.原子中价电子数的变化 C.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D.原子中电子层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考生答案:D 分子的几何构型是三角锥形,这是由于N原子采用的轨道杂化方式是?[0.5 7.NCl 3 分] A.sp

B.不等性sp3 C.sp2 D.dsp2 考生答案:B 8.下列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0.5分] A.电子绕核作平面的圆周运动 B.现在还不能正确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C.电子在核外一定的空间围运动 D.电子在核外一定形状的固定轨道上运动 考生答案:C 9.下面电子构型中属于 12 Mg的是[0.5分] A.1s22s22p4 B.1s22s22p1 C.1s22s1 D.1s22s22p63s2 考生答案:D 10.某元素正二价离子的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构型是3s23p6,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0.5分] A.第3周期零族 B.第3周期ⅥA族 C.第4周期ⅡA族 D.第4周期ⅥA族 考生答案:C 11.影响凝固点降低常数K f 的因素,除了温度?[0.5分] A.只与溶质有关 B.只与溶剂有关 C.与溶质和溶剂均有关 D与溶质和溶剂均无关 考生答案:B 12.0.1mol·kg-1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沸点大小顺序正确的是?[0.5分] A.NaCl>ZnCl 2>Al(NO 3 ) 3 B.Al(NO 3) 3 >NaCl>ZnCl 2 C.ZnCl 2>Al(NO 3 ) 3 >NaCl D.Al(NO 3) 3 >ZnCl 2 >NaCl 考生答案:D 13.若某不合格的生理盐水的浓度低于药典规,此生理盐水注入血管后将导致?[0.5分] A.血红细胞部分水渗出 B.血液中部分水渗入血红细胞 C.外均有渗透但相等 D.相互之间没有关联 考生答案:B 14.稀溶液依数性的本质是?[0.5分] A.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秘书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秘书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秘书实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秘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课内72学时,4学分。开设时间为一学期。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事秘书工作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技能。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 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应用写作》、《公关与沟通》、《办公自动化》、《办公信息处理》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秘书工作的特征、定义、要素;秘书形象塑造与行为规范;办公室事务管理、公文运转处理、会议管理与服务、商务活动、差旅安排等。本课程教学要求如下: (一)秘书实务是一门知识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与公共关系学、应用写作、信息处理、档案处理、办公自动化等相关学科关系密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相关学科和相关课程的融会贯通。 (二)秘书实务也是一门重在“实际操作”的课程。在教学中,应注意避免学生只注意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现象,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实际操作,掌握秘书工作实务。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秘书实务》课程知识点划分为“了解、“掌握”两个层次要求。“了解”即要求一般性地知道相关知识,“掌握”即要求较为深入地弄清相关内容。

根据课程实操性较强的特点,增加了对《秘书实务》技能方面的要求,技能方面的要求用“能够”、“会”来表述。教学层次要求与本课程考核说明的层次要求和题型有一定联系。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72学时,建议课时分配如下: 第一章秘书与秘书工作概述(10学时) 第二章秘书外在形象塑造与基本礼仪(12学时) 第三章办公室事务管理(12学时) 第四章公文运转与处理(10学时) 第五章会议管理与服务(15学时) 第六章商务活动(10学时) 第七章差旅安排(3学时)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文字主教材为《秘书实务》(张丽琍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11年出版)。文字主教材是教学大纲内容的具体体现,是组织教学和期末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 (二)录像教材 为便于学生自学,本课程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制作电视录像课,主要讲授课程重点难点问题。具体设计及节数将在本课程“一体化方案”中体现。

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201402修订) 课程名称(中文):建筑设计原理(英 文):Architecture Design 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层次:专升本 总学时: 64学时(理论教学时数:32学时) 总学分: 4学分 先修课程:建筑构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在内容安排上力求体现建筑设计的特点,优化理论系统,紧密结合专业,突出与设计课程的配套,拉近理论和实践的距离,以通俗的语言和直观的插图介绍了建筑设计的内容、依据、要求和特点,空间与结构造型,建筑构图法则,建筑设计方法论,建筑外部环境及群体组合设计,建筑平面、剖面、体型和立面设计,建筑技术经济等内容,并把建筑策划和建筑节能的内容纳入进来。 2.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围绕建筑设计方向的特点,舍弃繁琐的理论,优化理论系统,内容力求简洁实用。同时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介绍,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内容安排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为建筑设计课提供相关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设计构图以及设计规范,适合学时较少的实际情况。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建筑概述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建筑的概念与含义; ·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理解建筑的分类和建筑的发展; 重点与难点: ·建筑基本构成要素; ·建筑设计的内容; ·建筑的耐火等级。 第二章建筑设计的依据、要求和程序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建筑设计的程序; ·理解并掌握建筑设计的深度; 重点与难点: ·掌握建筑设计的依据。 第三章空间与结构造型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建筑结构的种类; ·理解建筑空间与结构的有机结合等内容; 重点与难点: ·掌握建筑结构形式的分类及特点; ·掌握建筑结构形式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第四章建筑构图法则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建筑美学中的构图问题; ·理解形式构图与形式美、构图法则; ·理解建筑设计中合理运用尺度; 第五章建筑设计方法论及设计手法 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解建筑设计手法; 重点与难点: ·认真学习并掌握建筑设计手法。 第六章建筑外部环境及群体组合设计 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解建筑场地设计、竖向设计、停车场设计; ·理解外部空间的组合形式及处理手法; 重点与难点: ·外部空间的组合形式及处理手法; ·停车场设计。 第七章建筑平面设计 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解与掌握平面防火设计基本方法; ·理解与掌握走道、楼梯设计要点; ·理解并掌握平面组合种类; 重点与难点: ·房间的平面设计; ·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平面组合设计。 第八章建筑剖面设计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房间的剖面形状、建筑层数和总高度的确定; ·理解建筑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了解并掌握建筑剖面组合形式; ·了解并掌握建筑空间的利用。 重点与难点: ·掌握一些常用的剖面设计手法,以达到对建筑空间全面理解和把握的目的。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培训讲学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 课程类型: 限制性专业课 总学时: 36 学分:2.0 实验(训)学时: 4 自主学习学时: 4 考核方式:分散考核 一、课程教学目标 《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以“群体”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促进人群健康为目的,是一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民族兴旺、关系国家卫生资源总体规划的重要学科。在高等中医院校开设预防医学课程,彰显预防医学“立足群体、立足社会、紧密结合群体治疗和预防”的方针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力求将预防、保健服务、临床医疗服务和临床医学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有机整合,使学生完整地认识现代医学的目标,明确预防医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为日后全面观察、分析临床问题,积极开展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保健服务,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奠定基础。 课程学习目的:明确医学目的和人文价值,弘扬中医预防医学思想,构建中医预防医学学科体系,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为将来从事医学研究工作及疾病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讲述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同时关注实际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卫生建设,了解国内外先进理论水平及处理方法,了解国内外有关规章制度,扩大学生知识面。讲授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基本内容,删繁就简,着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掌握、熟悉、了解三级要求。掌握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能熟练的联系实际加以应用;熟悉内容让学生完全理解并掌握要点;其余为了解内容。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三级预防、五层次预防和中医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2.熟悉现代医学模式及医学模式演变的意义;预防医学的基本观点。

《秘书实务》课程建设规划

《秘书实务》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及中心环节,是示范性高职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基本途径,是有效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保证。课程建设是一项整体教学改革和建设工程,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学方法、教育思想和教学管理制度,是学校教研、师资和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为进一步加强《秘书实务》课程建设,传媒系《秘书实务》课程组特制定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年16号)和《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2004年1号)文件精神;以姜大源教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为理论指导,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程建设的内涵 本规划中的课程建设涵盖课程定位、教师团队、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环境(校企合作)、教学效果及网络教学等七个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定位。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与任职要求,准确定位,制订课程目标,确定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教学教学模式。 2、教师团队建设。逐步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技能等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双师型教师梯队,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3、课程教学设计。与市场紧密结合,与行业发展相适应,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深入合作,确定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完成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制定课程标准与实训大纲。 4、教学方法和手段。大力推行行为引导法、案例分析法、模拟情境法、启发讨论法、现场演示法等多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运用,关注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其中“项目任务驱动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效果最为突出形成特色。

《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 《建筑设备工程》是土木工程、建筑装饰工程、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物业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土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建筑设备工程的知识,以解决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管理及监理工作中与建筑设备专业的协调配合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做到: 1.理解各种建筑设备或设施的形式、结构和特点,以及它们的适用场所; 2.掌握建筑设备系统的组成和设计方法; 3.了解各种设备的技术参数和选型; 4.掌握建筑设备对室内环境的美化方法 (三)教学参考书 万建武主编,《建筑设备工程》(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年9月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的要点和重点 (一)流体力学基础 掌握流体力学的主要物理性质:密度、容重、粘滞性、流体的压缩性和热膨胀性。掌握流体静压强及其分布规律:静压强的概念及特性、静压强的分布规律、静压强的应用。熟悉流体运动基本概念:流动的基本形式、流动的基本方程。掌握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的基本形式及其含义。 重点:流体静压强的分布规律和静压强的应用 难点:流体流动的基本形式和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函授自学内容:流体力学的主要物理性质,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 (二)室内给水 掌握室内给水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系统分类、给水系统的管网所需压力:了解给水方式和消防给水的特点。了解水泵种类、结构及基本要求:熟悉水箱的种类、结构及安装方法。掌握给水管网的布置和敷设的基本要求及应采取的必要的技术措施。了解室内用水量计算方法和设计秒流量的计算,以及管径的确定和管网压力损失的确定。掌握室内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组成及供应方式。 重点:几种室内给水系统的给水方式及其特点,室内消防给水的特点 难点:给水管网的布置与敷设,室内给水系统的设计计算 函授自学内容:水泵种类、结构及基本要求,室内用水量计算方法和设计秒流量的计算(三)室内排水 掌握室内排水系统的分类及组成、污水排放条件、污水系统设备。熟悉室内排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特点及采取的技术措施。了解室内排水管道的计算、排水设备容量的确定。掌握屋面雨水排放系统的形式和特点、系统的组成和系统设备。了解高层建筑室内排水系统的分类及排水方式和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