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
浅析德彪西的《12首钢琴练习曲》

浅析德彪西的《12首钢琴练习曲》作者:闵敏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12期摘要:德彪西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最伟大的作曲家,坚持以自己革新的创作理念为前提,创造了一种新的钢琴艺术,是继肖邦之后又一位挖掘钢琴内在音响的大师。
本文主要分析德彪西创作于晚期的《12首钢琴练习曲》的技术课题和创作特征,以达到更好的理解和演奏。
关键词:德彪西;12首钢琴练习曲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063-02一、德彪西简介克洛德·德彪西(1862-1918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评论家,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德彪西音乐的诞生标志着西方音乐史从浪漫主义时期迈入了印象主义时期,在西方音乐史上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德彪西对钢琴音乐的最大贡献在于对钢琴音响的发掘和在和声手法上的大胆创新。
他摆脱了大小调体系的束缚,和声不再是功能性的,打破了传统和声主要以和弦连接进行的动力展开的手法。
德彪西的音乐具有朦胧、飘逸,幽静的气氛,刻画出精致细腻的色彩效果。
正是由于这些与印象派绘画风格相似的艺术特征,德彪西的音乐被人们称作印象主义音乐。
二、德彪西钢琴作品的创作阶段德彪西的音乐创作可分三个阶段:1884-1900年是早期阶段。
这个时期的主要作品有《两首阿拉伯风格曲》、《贝加莫组曲》、和《为钢琴而作组曲》。
这个时期的德彪西继承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虽然在和声运用上已经在探索新路,但还未形成真正的印象主义风格。
1901-1914年是中期印象主义风格成熟阶段。
这个时期的主要作品有《版画集》、钢琴套曲《意象集》第一集和第二集、钢琴组曲《儿童园地》、《24首钢琴前奏曲》,这个时期是他印象主义风格最成熟的时期,也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
1914-1917年是晚期阶段。
德彪西这个时期的钢琴作品不多,除了为两架钢琴而作的《黑与白》、《六首古代碑文》以外,主要的作品就是《12首钢琴练习曲》。
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第二首创作风格与演奏分析

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第二首创作风格与演奏分析作者:张悦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21期【摘要】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1862-1918)是近代“印象派”音乐代表人物。
其作品两首《阿拉伯风格曲》创作于1888年,是艺术水准极高又相对容易学习,为演奏者普遍接受,是钢琴音乐作品中经典的代表作之一。
两首《阿拉伯风格曲》中第一首流传度更为广泛,也有大量的研究文献,而对第二首的研究和演奏上目前能够参考的文章并不多见。
本文重点在于对第二首的风格解析及演奏技巧分析,从而丰富对第二首《阿拉伯风格曲》的理论研究,并对其演奏提供有价值的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阿拉伯风格曲第二首;创作风格;演奏技巧【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阿拉伯风格愿意指古代阿拉伯建筑中装饰性的花纹。
音乐上德彪西的《阿拉伯风格曲》是一种带有幻想性和即兴性,旋律富于装饰的作品。
《阿拉伯风格曲》第二首与第一首在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果说第一首创造了一幅静谧奇特的幻境,那么第二首则是幻境里的鸟鸣,流水等一切具象。
一、德彪西的创作风格德彪西音乐被誉为“联结19世纪与20世纪的重要桥梁”,正是由于德彪西在创作风格上对传统音乐形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成就了“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
在旋律上,德彪西突破古典浪漫主义音乐的明显的旋律线条,将简短的零碎旋律片段组合在一起,给人以一种似有似无的、奇妙的旋律感;在和声体系上,德彪西将和声的功能性减少到最弱,转而集中到大小调的运用上,通过和声风格的变化,体现了“印象主义”鲜明的“色彩性”特征;在调式调性上,德彪西重点尝试全新的调式,中古调式、五声调式、全音音阶的“中立调性”都给人带来了全新的听觉体验。
二、《阿拉伯风格曲》第二首的曲式结构分析第二首《阿拉伯风格曲》采用三段式结构。
A段1-4小节为G大调引子;5-14小节为旋律下行的第一主题;15-27小节为旋律上行的第二主题;28-37为第三主题。
有哪些好听的古典音乐

有哪些好听的古典音乐很多人都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因为它能给我们一种心灵上的安抚,让我们整个身心都能得到放松,那么,大家知道有哪些好听的古典音乐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好听的古典音乐推荐,希望大家喜欢!好听的古典音乐推荐一: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Deux Arabesques) 阿拉伯风格,原来是指阿拉伯建筑中花巧的装饰图案。
在音乐上,阿拉伯风格曲指旋律富于装饰的作品。
像舒曼、德彪西的阿拉伯风格曲是一种带有幻想性、即兴性的抒情特性曲。
虽然还不是典型的印象派风格,但那轻松的流动感,已经和情感浓重的浪漫派相当不同。
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二首阿拉伯风格曲》(Deux Arabesques),是两首充满了明快的情绪,相当优美的曲子。
随着轻响的变化以及略有东方风格的主旋律,听众会领略到一种奇特的幻境感,仿佛徜徉在充满阳光与芬芳的美丽花园啊。
相比钢琴版,小编个人更喜欢竖琴版的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哦,感觉竖琴的演奏更富有风情特色,也更空灵生动。
好听的古典音乐推荐二:拉德斯基进行曲(RedetzkyMarch,Op.228)《拉德斯基进行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管弦乐代表作,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且已成为一种传统。
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奥地利陆军元帅拉德斯基将军的,炫耀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斯基的威风。
尽管后来因为拉德斯基将军的一段不光彩历史,就连施特劳斯本人及其子小约翰·施特劳斯也不愿再演出这首进行曲。
但是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
好听的古典音乐推荐三:耶稣,众望喜悦(Jesu,Joyof Man's Desiring)《耶稣,众望喜悦》是巴赫的经典作品之一。
上次介绍弥撒曲时说过,巴赫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他认为音乐是颂赞上帝的和谐声音,而赞美上帝是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
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Op66.no1的演奏技巧分析

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Op66.no1的演奏技巧分析
李芊芊
【期刊名称】《艺术科技》
【年(卷),期】2022(35)1
【摘要】德彪西是欧洲音乐史上一位重要的音乐家,他对法国音乐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文章以德彪西早期钢琴作品《阿拉伯风格曲》Op66.no1为研究对象,分别
从其所在的时代背景、社会形态、文化形态等方面分析德彪西早期的艺术风格,并
通过德彪西音乐分析印象派音乐与其音乐的联系,从《阿拉伯风格曲》Op66.no1
的曲式结构、表现手法、技巧处理、感情强弱等方面进行剖析。
【总页数】3页(P105-107)
【作者】李芊芊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24.1
【相关文献】
1.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第二首创作风格与演奏分析
2.浅析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与德彪西《月光》——创作背景风格和演奏技巧上的差异
3.浅析德彪西钢琴作品《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的演奏分析
4.试析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中的
音乐色调5.舒曼《阿拉伯风格曲》与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的比较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讲解

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讲解
德彪西的阿拉伯风格曲指的是他的钢琴曲《阿拉伯随想曲》(Claire de Lune)。
这首曲子被认为是德彪西最受欢迎的钢琴作品之一,也是20世纪最著名的音乐作品之一。
这首曲子的确切起源并不是阿拉伯音乐,而是在德彪西的想象中创作出来的。
他将一般认为是阿拉伯音乐的旋律和和弦融入到了曲子中,平衡了新旧之间的差异,创造了一种崭新的音乐风格。
这首曲子的旋律旋转、优美的和弦和复杂的音色、强调弱化和沉浸感创造了一个充满神秘感和浪漫色彩的境界。
这使得这首曲子对听众来说非常吸引人,也让它成为一个经典而又受欢迎的作品。
总之,在德彪西的阿拉伯风格曲中,旋律、和弦和音色的结合创造了一个美丽充满神秘感的音乐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印象主义朦胧诗——德彪西艺术歌曲浅析

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印象主义朦胧诗——德彪西艺术歌曲浅析姓名李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音乐学指导教师王翼亭20090401摘要克洛德??阿希尔??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术二十世纪初法国印象主义作曲家、钢琴家。
他是音乐史最富有创新意识的作曲家之一他打破了固有音乐传统创造性地采用自己的音乐语汇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音乐风格…一印象主义音乐为二十世纪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其中艺术歌曲是其重要创作的方面之一贯穿着其一生的创作轨迹。
他一生共创作了近六十首公开刊出的艺术歌曲其中每一首都堪称法国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从德彪西的生平入手对其性格特点、音乐风格形成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旨在加强对其独具个性的印象主义音乐的全面认识。
在总体上对德彪西印象主义艺术歌曲的歌词、旋律、伴奏、演唱等方面进行详尽分析介绍重点选取了德彪西早、中、晚三个时期中具有代表性的八首艺术歌曲从创作背景、音乐本体、演唱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旨在加深人们对其印象主义艺术歌曲的认识希望对声乐教学及声乐演唱起到一定的文献及参考价值。
关键词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艺术歌曲歌曲分析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在口划“√”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口硕士‖论文《印象主义朦胧诗…德彪西艺术歌曲浅析》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口硕士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注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答名礓咄日期归‖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在口划“√《印象主义朦胧诗……德彪西艺术歌曲浅析》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口硕士。
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口硕士形学位论文。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
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试析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中的音乐色调

当代音乐2020年第12期MODERNMUSIC试析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中的音乐色调张舒扬[摘㊀要]克劳德 德彪西(ClaudeDebussy)(1862-1918)ꎬ是法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杰出的作曲家ꎬ同时更是印象派音乐的创始者ꎮ他提出 好听就是法律 ꎬ作为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ꎬ德彪西的音乐打破传统ꎬ注重声音的美学ꎬ强调音乐的意境ꎮ其中ꎬ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二首»中的第一首创作于1888年ꎬ承接了部分浪漫主义的色彩ꎬ更多通过和声语汇ꎬ打破传统ꎬ创造出与众不同的音响效果ꎬ亦是承接近现代作品的桥梁ꎮ[关键词]德彪西ꎻ技术分析ꎻ音乐色调[中图分类号]J614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7-2233(2020)12-0163-03[收稿日期]2020-08-11[作者简介]张舒扬(1990 ㊀)ꎬ男ꎬ常州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教师ꎮ(常州㊀213000)㊀㊀德彪西作为法国印象派时期的杰出的代表人物ꎬ创作的作品带给听众全新的和声色彩与听觉享受ꎮ这首«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是德彪西早期的钢琴作品ꎬ在这首作品中还有一些浪漫主义时期风格的影子ꎮ这首作品为德彪西中期成熟的印象主义风格及晚期的抽象概念打下了坚定的基础ꎮ一㊁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作品简介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二首»中的第一首ꎬ无论是从和声还是从音乐的色彩上都为观众呈现了一幅梦幻而极富想象的音乐画面ꎬ同时也是作为印象主义时期必定会去接触和探讨的代表作ꎮ想要了解这首作品ꎬ就先要理解何为 阿拉伯风格 ꎮ谈到阿拉伯ꎬ今天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阿拉伯世界ꎬ即地理意义上的22个阿拉伯人居住的国家和地区ꎮ然而ꎬ德彪西作为法国的音乐家ꎬ他的这首作品其实和传统意义上的阿拉伯世界并没有直接联系ꎬ那他又是如何写出两首 阿拉伯风格曲 的呢?其实ꎬ阿拉伯风格曲(Arabesque)在外文中被译为 涡卷般的图案 类似于蔓藤般的弯卷的形状ꎮ最初的表现为一种花纹的装饰ꎮ所以ꎬ德彪西的这首作品其实更准确地说是在描述这种特定的花纹的形状ꎮ关于这首作品ꎬ德彪西曾这样描述ꎬ如果音乐也能够表达和描述自然本身的美ꎬ那将是完美的阿拉伯风格时代(ageofthewonderfularabesque)的到来ꎮ[1]其实德彪西并不是唯一创作 阿拉伯风格曲 的音乐家ꎬ早在巴洛克主义时期ꎬ法国作曲家马兰 马雷(MarinMarais)就已经有 阿拉伯风格曲 的创作ꎬ包括浪漫主义时期的舒曼ꎬ于1839年创作了C大调阿拉伯风格曲(ArabesqueinCmajorꎬOp 18)ꎬ可见ꎬ所谓阿拉伯风格曲并不是德彪西的专属主题ꎬ只是德彪西结合了印象主义时期的艺术特点ꎬ把音乐的描述提升到了更具画面感的境界ꎮ二㊁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的演奏分析德彪西的这首作品是印象主义时期的代表作ꎬ最初 印象 这个词的出现是描述的绘画艺术ꎬ1876年ꎬ法国的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向现实发起挑战ꎬ试图通过绘画作品寻找脱离现实世界的色彩ꎮ其中莫奈所作的«印象:日出»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ꎬ这些青年艺术家们寻求的印象风格反而成为了失败的代名词ꎬ为世人所不理解ꎮ但这些361艺术家干脆以 印象派 自居ꎬ脱离现实主义ꎬ进行抗争ꎬ最终成为了经典ꎬ也确定了 印象主义 这一美学概念ꎮ[2]从今天的角度来看ꎬ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超前的感官意识ꎬ但从另一角度ꎬ这也是社会背景导致的ꎬ现实的也往往是年轻人想逃避的ꎬ并不是所有的现实都那么理想ꎬ太多人想寻找一个突破口ꎬ哪怕是不那么真实的存在ꎬ这就有了印象主义ꎬ一个充满空间ꎬ充满幻想ꎬ充满无限可能却又脱离现实的世界ꎮ这是一种要求艺术家在创作时忽略主观知觉ꎬ而强调客观事物在头脑中产生的瞬间印象ꎮ这里我将通过对作品中部分片段的分析来探讨这首经典印象主义时期的代表作中的音乐色调ꎮ谱例1:谱例1作为乐曲的引子段落ꎬ开头两小节虽是由简单的单音旋律构成ꎬ却宛若旋转的波纹ꎬ细腻的流水ꎬ引人入胜ꎮ这里的弹奏要结合音色的需要ꎬ改变触键点的位置ꎬ利用指腹的触键来使得音色更加柔和ꎮ从第三小节开始ꎬ平静的音乐仿佛加入了大自然的声音ꎬ右手的声部开始进行划分ꎬ忽然凸显的高音若有若无ꎬ却为之前单一的单音旋律加入了立体的音响效果ꎮ引子部分在第五小节高点后的渐慢宣告结束ꎬ第五小节最后的两个音则需要为第六小节开始的主题动机做好充分的情绪准备ꎮ谱例2:谱例2作为乐曲中使用最多的三对二的结构ꎬ在演奏中不可死记硬 对 ꎬ首先需掌握节奏的图形特点ꎬ右手三连音的弹奏从感知上接近画等边三角形的感觉ꎬ只不过更加圆润ꎬ少了棱角的感觉ꎮ左手二八拍的节奏则给人方正沉稳的感受ꎮ在理论对位了解的前提下ꎬ可采用惯性对位法来进行练习ꎮ即先反复演奏左手二八拍的节奏型ꎬ直至产生一定的肌肉记忆ꎬ再以同样的速度切入右手三连音的节拍ꎮ这样的练习可充分让节奏做到准确而不僵硬ꎮ谱例3:谱例3通过三次右手高音的推动ꎬ不断增强声音的层次效果ꎮ重要的是ꎬ通过手腕的提落动作划分音乐语句ꎬ同时通过向下落键的力量强调出关键音的情绪推动ꎮ第15小节开始随着节奏频率的加快ꎬ乐句被推到最高点后伴随着拉宽渐慢的处理仿佛时间戛然而止ꎬ而后引导出主题的再现ꎮ整段表现好比海面的日出ꎬ从朦胧的光影ꎬ到逐渐浮现的日出ꎬ再到洒满海面的金灿灿的光线ꎬ整个场景一气呵成ꎬ充满了画面感ꎮ谱例4:谱例4这一段和声变化非常丰富ꎬ一系列的平行七和弦指引音乐不断升腾ꎬ最终回到主音上ꎮ可以说ꎬ在德彪西的音乐中ꎬ一些常用的音乐线条的和声语言往往被音乐的色彩替代ꎬ德彪西认为音乐更需要给人展示一种感觉或暗示ꎮ因此ꎬ他在创作中经常将七和弦ꎬ九和弦ꎬ十三和弦ꎬ增和弦等各种协和与不协和的音程交替使用ꎬ使得音461当代音乐 2020年第12期乐的色调更加捉摸不定ꎬ给人若近若离的音乐感受ꎮ谱例5:谱例5段落中ꎬ音乐的色彩被大小调的转变所打破ꎬ这里德彪西使用交替大小调的降六级ꎬ是对下属功能组的强调ꎬ给人一种忽然收紧的音乐色彩ꎮ可见德彪西在和声色彩的使用上是非常敏感而讲究的ꎮ谱例6:谱例6可以说是整曲中较为庞大的一段音乐结构ꎬ这里从结构上不断采用半终止的和声形式ꎬ不断给人一种即将终止的错觉ꎬ同时ꎬ伴以高音的全音符作为主导音ꎬ伴随左右手交替的线条的流动ꎬ给人层层起伏的循环感ꎮ这里的演奏需注意不能被流动的声部干扰影响到高音主音的连接ꎬ因此ꎬ气息的运用格外重要ꎬ内心对音乐的连接结合气息的带动ꎬ把两个声部充分区分但又彼此相连ꎮ三㊁从作品中看德彪西音乐中的色彩通过以上各片段的分析ꎬ我们不难看出德彪西在和声的领域开辟了属于自己的音乐色彩ꎬ他的美学思想㊁题材和内容表现上的追求ꎬ使和声如同印象主义画家笔下的色彩一样ꎬ成为了音乐的主要素材ꎮ也使人们谈到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时ꎬ和声上的创作往往成为讨论的焦点ꎮ德彪西在音乐中不仅用和声来渲染气氛ꎬ改变色彩ꎬ同时借用和声表现音乐的内涵ꎬ而常用的大小调和声体系也经常被他打破ꎬ经常在音乐中使用和弦的平行进行ꎬ不协和音ꎬ连续的七和弦运用以及大量持续音的尝试运用ꎮ[3]可以说和声色彩的创新成为了德彪西音乐中重要的一抹色彩ꎮ同时ꎬ德彪西的音乐既不像海顿那般充满幽默感ꎬ亦不像肖邦那般充满诉不尽的情怀ꎮ但它有着大海一般的神秘ꎬ有着月光一般的静谧ꎮ音乐中常出现的各种不协和的音程不仅没有让人觉得刺耳ꎬ反而创造出不断闪烁的绚丽色彩ꎮ德彪西的音乐犹如一块块色彩的拼接ꎬ每块色彩采用不同的音响效果ꎬ强调主题和段落之间的无间隙ꎬ顺滑的延伸ꎬ在不经意间转换音乐的色彩[4]ꎬ宛若一幅水墨山水画ꎮ本文认为ꎬ德彪西的音乐是充满感性的ꎬ在他的音乐中很少去追求清晰的轮廓ꎬ很少去追求具象的文本ꎮ更多的ꎬ是看得见却摸不着的距离美ꎮ德彪西脱离了传统的一些功能体系ꎬ将重点建立在具有色彩感的美学观点上ꎬ他创造性地在作品中运用色彩性旋律ꎬ通过不同色彩的和声来对旋律进行装饰ꎬ细致划分相同与不同的和声色彩ꎬ进行渲染和布局ꎬ好似调色盘中的颜料ꎬ不同颜色的交织组成了具有听觉碰撞色彩的独特的音响效果ꎮ为此ꎬ在弹奏印象主义风格的音乐时ꎬ需要非常细腻地触键和极度灵敏的色彩感ꎬ追求非物质的声音与梦境般的印象气氛ꎮ注释:[1]解㊀磊.德彪西的阿拉伯风格曲到底哪里阿拉伯了?[Z].行走的音乐ꎬ2018-04-11.[2]胡千红.钢琴音乐流派与风格特征[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ꎬ2013:193.[3]候田媛.论德彪西钢琴曲的非传统和声手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ꎬ2010:246.[4]胡千红.钢琴音乐流派与风格特征[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ꎬ2013:195.(责任编辑:崔晓光)561张舒扬:试析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中的音乐色调。
浅析钢琴组曲《阿拉伯风格舞曲之一》的演奏艺术

浅析钢琴组曲《阿拉伯风格舞曲之一》的演奏艺术作者:林志香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1期【摘要】钢琴组曲《阿拉伯风格舞曲之一》是由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1862~1918)创作的。
《阿拉伯风格舞曲之一》是以明快、简洁、新颖的音乐语言,诠释了作曲家对自然充满诗意的感受,以人与自然共鸣的优美旋律,并与“阿拉伯风格”的完美融合,开辟了音乐审美的新领域。
本文对德彪西这首早期作品《阿拉伯风格舞曲之一》的音乐风格加以分析,希望给广大演奏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德彪西;阿拉伯风;演奏艺术一、钢琴组曲《阿拉伯风格舞曲之一》的创作背景钢琴组曲《阿拉伯风格舞曲之一》是德彪西早期创作作品之一,这一时期他采用了“中古调式”曲调有明显的五声调式,和声也非常新颖。
《阿拉伯风格舞曲》作为他的早期作品为他的音乐风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德彪西是法国名作曲家、钢琴家,是印象派音乐创始人,他的作品多以诗、画自然景物为题材而着意与表现其感觉世界中的主观印象,他发挥声音“色彩”的变现力,常运用五声音阶,全音阶,色彩性和声配器,以造成朦胧,漂浮,空幻,幽静的意境《阿拉伯风格舞曲》、《月光》是德彪西早期作品。
二、作品结构分析该作品是有尾声的ABA三段式结构。
虽然受到古典音乐的影响,但是该作品还是具有“印象派”风格的影子。
作品A段开头诠释一种朦胧的意境以5小节轻快的旋律带出6、7小节主旋律展开,多运用双音及2对3 的演奏方式,要求演奏者有稳固的基础,A段以轻松简洁的方式引入主题,B段由左右手2对3的3连音、保持音等组成的一段高潮迭起的部分,A`与A形相呼应形成一幅朦胧优美的画面。
尾声再现人与自然共鸣的优美旋律,引发听众的遐想。
三、钢琴组曲《阿拉伯风格舞曲之一》的演奏艺术(一)触键在钢琴组曲《阿拉伯风格舞曲之一》中很多地方应用双音,3连音及3对2等,因每个人的手长短不一,所以这就要求演奏者要把双音的部分单独拿出来多加练习,3连音弹奏时要注意三个音的时值要平均,3对2是考验演奏者的基础扎实的测试,要求演奏者加强基础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
昨天想必某些老师听了小刘老师对此曲所展开的想法和观点!接下来我在从另一个角度上在为大家解析“德彪西”的这首作品。
啊希尓•克劳德•德彪西这是他的全称,他1862年8月生与法国巴黎,8岁学琴,1872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主修钢琴和作曲,在校期间学习非常刻苦是全校出名的演奏家!他曾经游历了意大利、奥地利和俄罗斯,当时俄罗斯的音乐对他有一定的吸引,但是他印象派曲风的奠定跟他加入一个由诗人和画家的组织有一定关系,以至于他的作品会有一种画中有乐,乐中有画的独特音乐体系。
他的创作体系大体分三个阶段:分别是1880-1902早期1903-1913中期和1914-1918去世,享年是56岁,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被炸弹炸死了。
你们所熟知的“阿拉伯风格曲就是早期作品,此曲大量运用了中古调试及五声音阶,和声的运用非常新颖,这是他独到之处!
此曲采用了A-B-A'单三部曲试,A段为稍快的小行板B段的速度较为自由A'转到E大调是整个作品的再现段,这个框架我帮大家分析了一下,演奏时框架在头脑中需要有所设计,这样听起来就有了起承转合的变化否则听起来是前言不搭后语…
曲中技巧比较常规华,双音、分解和弦、三对二的对位,双音的时值、双音声部连接、双音保持方式、三对二对位法、分解和弦的触控以及踏板法的运用(还有柔音踏板使用)踏板的错误使用将会直接导致此曲的音乐风格受到影响,也是某些比赛学生用此曲参赛而没有得到更高的评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以上简述内容构成此曲在教学上应该展开的授课内容,该曲也被收
录业余考级9级曲目…先写到这里
【继续说德彪西的阿拉伯风格曲】
要说的是双音:弹奏好双音是演奏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由于人的手指长短粗细不一所以每个手指弹奏出的音色和音量也不一样,所以弹奏时一定要注意下键后所听到的效果,当然整齐是必须的!指尖的支撑要坚挺重心更多移到小指,因为旋律走向是倾向于高音声部,因为高音声部是用最弱的小指体现、因此触键可以稍稍用些手腕的力量,手的重心偏离向小指,其它经过音则一代而过…
德彪西的音乐具有纤巧、朦胧、幽静这样的感觉而我们也因此把这类音乐定位为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非常善于用此风格描写大自然的一切也很擅长将民俗的风格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而这种风格正是20世纪音乐形式上的一个创新从而为后人带来一个全新的音乐享受!每个作品都有它自身的更多内涵而器乐老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解决谱面的问题而更多的是让他们懂得乐谱后面的东西更是别有洞天!
接下来的日子还会继续解析这首作品,节奏、踏板等等,有需要的老师可以拷贝收藏
【德彪西阿拉伯风格解析第三部分】这部分要说的是节奏、速度、力度:音乐的表现手段很多而有时候为了更好的表现情绪,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节奏的变化,在这一曲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三对二的节奏,就是右手三连音左手2个八分音符,在复合对位当中,这是最简单的一种,老师们可以在肖邦夜曲的练习中解决大部分复合对位的难题,这里推荐一下。
回到正题,那么这样的节奏刚刚我说过了,为了作者用此节奏恰恰就是要表现出某
种情绪而此节奏的进入就使得整个作品真的流动起来了,这会使得整个音乐听起来更加飘忽朦胧!练习上除了分手固定两声部的节奏外,在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方法…我把这种方法叫【分组重叠法】就是拿出一组来就是一拍的进行也就是说右手三个音左手两个音,这就是一组…接下来就反复重复若干变,大家会惊奇的发现两声部会随着重复自然结合上了,你们可以试试哈!这比节奏分析对位要快的多,并且句子不会有生涩的感觉…
【速度与力度】
在这首作品中作者运用了速度与力度上的玄妙变化表现出他个人作品的独特风格,此曲中前后共用了17次弱(P)和很弱(PP)的力度标记,4次强和一次突强,可以看出来德彪西特别喜欢用弱的情绪来表达丰富的声部与织体的变化,这样一来将会给听着一种身心舒适的感受!
在速度变化中作者又用了8次减慢,2次加紧速度,稍快一些1次,稍快2次,自由速度1次…由此可见此曲速度变化如此细微、频繁、给人一种飘忽不定和神秘的感觉!这正是区别于古典音乐的本质区别…因为古典音乐的特点基本是稳定、均匀、严谨的速度始终如一的…最后就是踏板了整理后给大家发出,这个作品的解析基本是完整的,当然不同老师对此作品有不同看法,我希望有另一个版本对此作品的解析,也相当期待有此新的对此作品方向的诠释,当然我整理这些东西的原动力,都来自群内各位老师的鼓励,真是要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信任,谢谢!
第四部分【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踏板的运用及演奏中的呼吸解析】目前传统家用钢琴均为三踏板结构,演奏用钢琴一般是两踏板,也有三踏板,由于立式钢琴和三角琴的结构和发音机构不同,所以某些老师执教
时,学生对踏板控制的反馈需要老师在场进行把控。
这种音响的控制和,声音、音色变化的把握。
目前常规的网络同步教学是无法实现的。
因此在这里我结合此作品给各位老师的也是个方向和框架,各位老师可以套用也可以结合…为什么最后我要把踏板做为一个独立的内容说给大家,因为弹好此曲踏板的运用是最重要的一个技巧之一,在这里德彪西并没有很明显的标注踏板具体的使用方向,但是印象派的音响效果如何诠释呢?我认为可以遵循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根据和声功能换踏板。
作品一开始呈现的左右手平行分解和弦进行,通过和声走向一组和弦我们用一次踏板,以作品开头为例就是六个音需要踩一次踏板。
踏板的介入一定要善于听辨,声音不浑浊、线条清晰、即可。
在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不同档次和品牌的琴其踩踏板深度和所体现出的音响效果是完全不同的,需要老师机动把握,演奏中尝试1/2、1/3等不同深度踏板的使用所带来的不同效果。
第二、根据长音换踏板
曲中出现了比较多左、右手保持的长音,这时候另一个声部要保持的相对在触键上相对弱一些,比如95小节、98小节处。
第三、短时踏板
当音程和和弦频繁出现时为了旋律更加连贯,线条更加清晰,还不能过于浑浊这时候需要短时快速或者抖动换踏板,一个和弦或者音程换一次,这样更能表现出神秘和飘忽的独特色彩,比如曲中的63-65小节处,67、68小节都是需要用这个方法使用踏板。
第四,柔音踏板
为了整体效果的朦胧意境和一些飘忽的效果某些段落会有柔音踏板的使用,比如:95-98小节处101小节处等等…踏板的演奏中的使用可谓仁者见仁,大家需要灵活掌握,学会从听觉的角度去理解我们需要的,在丰富的音响世界中寻找到我们需要的共鸣!
最后在为大家说说此曲的呼吸,因为此曲情绪的变化和速度与力度的变化非常大,节奏也相对自由,有的乐句给人舒缓、恬静的感觉,但有些乐句则给人一种急促、紧凑和紧张的感觉!前面说过了这正是有别于古典稳定、均匀的差异,所以呼吸就要随着曲中情绪、速度等变化而变化。
例如谱中12小节处,乐曲从此处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曲风变的越来越紧张和激动,所以呼吸也随此情绪变化而加快,并且变的短促,但是从16小节处整体的速度又变的渐渐的慢下来,而且力度更加安静,呼吸也随之变慢加深最后以GFG结束时将这三个音深深的交代下去!当主旋律再次出现的时候呼吸也随之一同喷涌而出,好像张开怀抱拥抱大自然的心情,清新、舒畅!此曲解说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一首作品就是一段生动故事,音乐艺术的本身就是源于生活,对作品深入的解析是每位器乐教师必备的功课。
经常有很多老师问我,怎么教到什么什么程度就不知道讲什么了?我问:那你知道讲什么你讲的是什么?他说:就谱上这些呗!还有什么讲的?我笑了…所以我常说乐谱后面的东西你们探索过吗?他们说那是什么?我又笑了…那么今天我为大家分享的内容一方面为各位的教学方向概括思路,而另一方面向大家解释什么叫做乐谱背后的玄妙!而这些东西只是我要说的1/3…
最后感谢大家对我的厚爱和信任,在这里为所有老师深鞠一鞠躬!在钢琴教学艺术的道路上我会一直与各位并肩…^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