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试样标准尺寸
复合材料焊接 标准

复合材料焊接标准复合材料焊接的标准如下:1. 试件制备:试件应以复合金属材料(包括基层和覆层)制备,经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适用于焊件母材和焊缝金属厚度的有效范围,应按试件的覆层和基层厚度分别计算。
2. 基层厚度适用范围的确定:对于复合金属材料来说,基层材料一般为碳钢或低合金钢,如Q245R、Q345R,基层主要承担设备的强度,因此基层材料的厚度应按照NB/T标准试件与焊件厚度的评定规则进行确定。
3. 覆层厚度适用范围的确定:根据NB/T附录C的规定,经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适用于焊件覆层焊缝金属厚度有效范围,是指该范围内的化学成分都应满足设计要求。
因此,应结合该标准第7部分耐蚀堆焊工艺评定对焊接的覆层厚度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定满足设计要求化学成分的覆层最小厚度。
4. 拉伸试样应包括覆层和基层的全厚度;当过渡焊缝和覆层焊缝焊接工艺评定重要因素不同时,应取4个侧弯试样;当过渡焊缝和背弯试验时基层焊缝金属表面受拉伸。
只对基层焊缝区及热影响区取冲击试样。
5. 力学性能试验的合格指标:拉伸试验:每个试样的抗拉强度Rm应满足公式,其中Rml为覆层材料规定的抗拉强度最低值,单位为MPa;Rm2为基层材料规定的抗拉强度最低值,单位为MPa;T为覆层材料厚度;T2为基层材料厚度。
弯曲试验:弯曲试样弯曲到规定的角度后,其拉伸面上的焊缝和热影响区内,沿任何方向不得有单条长度大于3mm的开口缺陷,试样的棱角开口缺陷一般不计,但由未熔合、夹渣或其他内部缺欠引起的棱角开口缺陷长度应计入;对轧制法、爆炸轧制法、爆炸法生产的复合金属材料,侧弯试样复合界面未结合缺陷引起的分层、裂纹允许重新取样试验。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材料类型和性能要求,可能需要遵循更具体或更严格的标准。
如有疑问,建议咨询材料学专家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其层压板短梁剪切强度标准试验方法(D 2344)

ASTM 标准:D 2344/D 2344M–00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其层压板短梁剪切强度标准试验方法1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hort-Beam Strengthof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Their Laminates1 范围1.1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测量高模量纤维增强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短梁剪切强度。
短梁试件从一块曲板或平板上经机械加工而成,其厚度可达6mm[0.25in],短梁承受3点弯曲载荷。
1.2 复合材料形式限定于连续或不连续纤维增强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其弹性性能关于梁的纵轴是均衡、对称的。
1.3 本标准并未打算提及,如果存在的话,与使用有关的所有安全性问题。
在使用本标准之前,本标准的用户有责任建立合适的安全与健康的操作方法,以及确定规章制度的适用性。
1.4 以国际单位(SI)或英制单位(inch–pound)给出的数值可以单独作为标准。
每一种单位制之间的数值并不严格等效,因此,每一种单位制都必须单独使用。
由两种单位制组合的数据可能导致与本标准的不相符。
2 参考文献2.1 ASTM标准D 792 置换法测量塑料密度和比重(相对密度)试验方法2Test Methods for Density and Specific Gravity (Relative Density) of Plastics byDisplacementD 883 与塑料相关的术语2Terminology Relating to PlasticsD 2584 弯曲增强树脂燃烧质量损失试验方法31本试验方法由ASTM的复合材料委员会D30审定,并由单层和层压板试验方法专业委员会D30.04直接负责。
当前版本于2000年3月10日批准,2000年6月出版。
最初出版为:D 2344–65T。
上一版本为:D 2344–84(1995)。
Test Method for Ignition Loss of Cured Reinforced ResinsD 2734 增强塑料空隙含量试验方法3Test Method for Void Content of Reinforced PlasticsD 3171 复合材料组分含量测试方法4Test Method for Constituent Content of Composite MaterialsD 3878 复合材料术语4Terminology of Composite MaterialsD 5229/D 5229M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吸湿性能及平衡状态调节试验方法4Test Method for Moisture Absorption Properties and Equilibrium Conditioning ofPolymer Matrix Composite MaterialsD 5687/D 5687M 试件制备时按照工艺指南进行平复合材料板的制备指南4Guide for Preparation of Flat Composite Panels With Processing Guidelines forSpecimen PreparationE 4 试验机载荷标定方法5Practices for Force Verification of Testing MachinesE 6 与力学试验方法相关的术语5Terminology Relating to Methods of Mechanical TestingE 18 金属材料洛氏硬度和洛氏表面硬度试验方法5Test Methods for Rockwell Hardness and Rockwell Superficial Hardness ofMetallic MaterialsE 122 选择样本尺寸用以估计批次或工艺质量测量方法6Practice for Choice of Sample Size to Estimate a Measure of Quality for a Lot orProcessE 177 ASTM试验方法中精度和偏差的使用方法6Practice for Use of the Terms Precision and Bias in ASTM Test MethodsE 456 与质量和统计相关的术语6Terminology Relating to Quality and StatisticsE 1309 数据库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标识指南4Guid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Fiber-Reinforced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Materials in DatabasesE 1434 数据库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数据记录指南4Guide for Recording Mechanical Test Data of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Materials in DatabasesE 1471 计算机材料性能数据库中纤维、填料及蜂窝芯材料的标识指南4Guid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Fibers, Fillers, and Core Materials in Computerized 3Annual Book of ASTM Standards, Vol 08.02.4Annual Book of ASTM Standards, Vol 15.03.5Annual Book of ASTM Standards, Vol 03.01.Material Property Databases3 术语3.1 定义——术语D 3878定义了与高模量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有关的术语。
复合材料强度检测常用方法

复合材料强度检测常用方法一、引言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领域,其性能与质量的检测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其中,强度检测是复合材料性能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复合材料强度检测的常用方法,包括拉伸试验、剪切试验、弯曲试验、扭曲试验、压缩试验等。
二、拉伸试验拉伸试验是复合材料强度检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最基本的试验方法之一。
该试验方法通过施加拉伸荷载,使试样发生拉伸变形,从而获得试样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等力学性能参数。
1. 试样制备拉伸试验的试样形状为矩形条形,标准尺寸为25mm×250mm,以纤维方向为长度方向。
试样应当在同一工艺条件下制备,以保证试样的一致性。
2. 试验设备拉伸试验需要用到拉伸试验机,该设备能够施加稳定的拉伸荷载,同时具备高精度的位移测量系统,以便实时监测试样的变形情况。
3. 试验步骤(1)将试样安装在拉伸试验机上,并调整试验机的夹持装置,使试样处于合适的位置。
(2)设置试验机的拉伸速度和荷载范围。
(3)启动试验机,逐渐施加拉伸荷载,同时记录试样的变形情况和荷载变化情况。
(4)直至试样断裂,停止试验。
4. 试验结果分析拉伸试验得到的结果包括试样的最大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弹性模量等参数。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评估复合材料的强度性能和应力-应变曲线的特征。
三、剪切试验剪切试验是复合材料强度检测中常用的试验方法之一,该试验方法通过施加剪切荷载,使试样发生剪切变形,从而获得试样的剪切强度、剪切模量等参数。
1. 试样制备剪切试验的试样形状为矩形条形,标准尺寸为25mm×250mm,以纤维方向为长度方向。
试样应当在同一工艺条件下制备,以保证试样的一致性。
2. 试验设备剪切试验需要用到剪切试验机,该设备能够施加稳定的剪切荷载,同时具备高精度的位移测量系统,以便实时监测试样的变形情况。
3. 试验步骤(1)将试样安装在剪切试验机上,并调整试验机的夹持装置,使试样处于合适的位置。
玻璃纤维加固混凝土规格

玻璃纤维加固混凝土规格一、前言玻璃纤维加固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主要是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玻璃纤维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和抗裂性能。
玻璃纤维加固混凝土在建筑、桥梁、隧道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将详细介绍玻璃纤维加固混凝土的规格。
二、材料1. 水泥: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物掺合料水泥,按照GB/T 175-2007《水泥标准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2. 玻璃纤维:使用玻璃纤维布或玻璃纤维网,按照ASTM D2584-11《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拉伸性能测试方法》进行测试。
3. 混凝土:使用普通混凝土或高性能混凝土,按照GB/T 50080-2016《普通混凝土试验方法标准》或GB/T 50082-2009《高性能混凝土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测试。
三、混凝土配合比1. 水泥:按照混凝土总重量的10%~15%计算。
2. 砂:按照混凝土总重量的30%~40%计算。
3. 石子:按照混凝土总重量的40%~50%计算。
4. 水:按照混凝土总重量的12%~18%计算。
5. 化学添加剂:根据实际需要添加。
四、混凝土制备1. 水泥、砂、石子、水按照配合比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5分钟。
2. 加入化学添加剂,继续搅拌,直至混凝土均匀。
3. 将混凝土倒入模具中,振捣,压实,表面光滑。
五、玻璃纤维加固1. 玻璃纤维布或网应该是无损伤的,不应有裂纹、缺损、斑点和异物等。
2. 将玻璃纤维布或网铺在混凝土表面上,尽量平整,不应有拗皱、重叠和悬空等。
3. 涂上第一层环氧树脂胶水,使其与混凝土表面紧密贴合。
第一层环氧树脂胶水的厚度应该在0.2~0.5mm之间。
4. 在第一层环氧树脂胶水未完全固化之前,将第二层玻璃纤维布或网铺在上面,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达到所需的厚度。
5. 玻璃纤维布或网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环氧树脂胶水的厚度应该在0.2~0.5mm之间。
六、试验1. 抗拉试验:根据ASTM D638-14《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进行测试,试样尺寸为25mm×5mm×3mm。
复合材料单搭接测试astm标准

复合材料单搭接测试astm标准一、概述复合材料单搭接测试是评估复合材料在搭接区域性能的重要手段。
ASTM 标准定义了测试的具体方法和要求,为材料评估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本标准主要涉及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
二、ASTM 标准简介ASTM 标准是全球范围内广泛接受的材料测试标准,其内容详尽、准确,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对于复合材料的单搭接测试,ASTM 标准规定了测试设备、试样准备、试验步骤以及结果分析等方面的要求。
三、测试设备1.试验机:应符合ASTM 标准的要求,具有足够的刚性和稳定性,以减小测试过程中的误差。
2.加载装置:应能够精确控制加载速率,并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施加所需的力。
3.测量设备:用于测量试样的尺寸和位移。
四、试样准备1.切割:按照ASTM 标准规定的尺寸,使用专业切割工具将试样从复合材料板上切割下来。
2.表面处理:对试样搭接区域进行必要的处理,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粘贴引伸计:在试样上粘贴引伸计,用于测量搭接区域的位移。
五、试验步骤1.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上,确保试样稳定且不受额外的应力。
2.按照 ASTM 标准规定的加载速率进行试验。
3.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力和位移数据。
4.分析并解读试验结果。
六、结果分析根据 ASTM 标准的要求,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评估复合材料的搭接性能。
主要关注以下指标:1.层间剪切强度:衡量材料在搭接区域的抗剪切能力。
2.剥离强度:评估材料在搭接区域抵抗剥离力的能力。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复合材料的搭接性能,为进一步的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在实际操作中,务必遵循ASTM 标准的要求,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GMW3232

GMW3232内饰材料阻燃试验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这个方法通常被用于测定暴露在小火焰下的交通工具(带有发动机)内饰材料的水平燃烧速率。
备注:无任何代替本测试方法的法律和规则,除非有免责的特殊原因;1.1适用性.本方法适用于测试交通工具内部材料及部件,单独或复合的材料厚度需要达到13毫米。
1.2 测试频率.每批生产的所有原材料或部件均需按要求进行常规质量控制2仪器设备2.1 测试箱:燃烧箱用钢板制成,箱体内部尺寸为:长381mm,宽203mm,高356mm,燃烧箱的前部设有一个耐热玻璃观察窗。
燃烧箱底部设10个直径19mm的通风孔,四壁靠近顶部四周有宽13mm的通风槽。
整个燃烧箱由高10mm的支脚支撑。
2.2 通风橱:通风橱要适合将燃烧箱放入,以防止燃烧产物扩散到实验室,必须有足够的气体流动以保证通风。
2.3 试样夹具:有两块金属(例如:铝)U型夹具组成,宽25mm,厚10mm。
U型夹具的内部尺寸为51mm宽,330mm长。
在燃烧距离的起点38mm处和终点292mm处有金属线标记。
夹具下板有距离为25mm的耐热金属支承线,线径为0.2mm。
2.4 支承架:夹持试样并位于燃烧箱的中心部位。
2.5 为了防止火焰蔓延过每一个标志线,需要用轻质棉线及14g砝码系于夹具下框标志线处。
2.6本生灯:供调整燃气大小的管子内径10±0.5mm,火焰高度38±1mm。
2.7 汽源:天然气。
2.8 秒表:精确到0.5S。
2.9金属梳:有7-8个齿,齿距为25mm。
3试样的准备3.1 单一或复合材料规定测试样尺寸为:长355±2mm,宽100±2mm,厚度为单独或复合材料本身厚度,当单独或复合材料的厚度超过13mm时,将试样裁切至13mm,从暴露面(靠近乘客的样品表面)向下测量。
3.2 由于试样表面弯曲,无法取得平整的试样,需要裁切试样以保证试样任何一点厚度不超过13mm,尽可能保证试样厚度尺寸一致。
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测试标准

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测试标准一、测试设备1.试验机:应具备足够的刚性和稳定性,能够施加垂直于试样层的均匀剪切力。
2.夹具:应保证试样在试验过程中不发生滑移,同时保证剪切力的均匀传递。
3.测量工具:用于测量试样尺寸和位移的量具,其精度应满足试验要求。
二、试样制备1.试样形状:一般为矩形或圆形,其尺寸应符合标准要求。
2.试样制备方法:可根据材料类型和试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如热压、真空袋压等。
3.试样处理:在试验前应对试样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干燥、脱泡等。
三、试验操作1.安装试样: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和夹具中,确保其位置准确且不发生滑移。
2.加载方式:根据标准要求,以恒定的速度或恒定的应力对试样施加剪切力。
3.试验过程:观察并记录试样的变形情况,直至其破坏。
四、结果计算1.位移测量:通过测量工具测量试样的位移,计算出其剪切变形2.剪切强度计算:根据试验力和位移数据,计算出试样的剪切强度。
计算公式为:剪切强度=(试验力/受剪面积)*(1/(1-(位移/初始高度)))。
五、结果表达1.平均值:对多个试样的测试结果进行平均,得到平均剪切强度。
2.标准差:表示测试结果的离散程度。
3.变异系数:表示测试结果的相对离散程度。
六、精度要求1.试验力精度:应满足标准要求,一般为±1%。
2.位移精度:应满足标准要求,一般为±0.01mm。
3.测量工具精度:应满足标准要求,一般为±0.01mm。
七、试验报告1.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试样信息、试验设备、试验条件、试验操作、结果计算、结果表达等。
2.试验报告的格式应根据标准要求进行编排,内容应清晰、准确、完整。
3.试验报告应由试验人员签字并存档备查。
八、注意事项1.在试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因试样破裂或夹具松动等原因造成意外伤害。
2.在试验前应对试验设备和夹具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
正交-准正交复合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正交-准正交复合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作者:申晓刘向东田伟祝成炎来源:《现代纺织技术》2019年第02期摘要:为弥补单一结构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在性能方面的不足,研究正交-准正交复合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以高强涤纶长丝为原料,分别织造四层正交和准正交三维机织结构作为预制件,依据均衡对称准则设计4种复合结构,选用双酚A环氧乙烯基脂为基体,制备正交、准正交及复合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并对制得的复合材料进行经向拉伸和弯曲性能测试。
结果表明:准正交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经向拉伸和弯曲性能均优于正交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在复合三维机织复合材料中,复合顺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大于复合比例;正交结构位于材料表层时复合材料可以获得更优异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复合结构;三维机织物;复合材料;经向拉伸性能;经向弯曲性能中图分类号:TS195.6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65X(2019)02-0006-06Abstract:In order to make up for the performance defect of 3D woven composite with single 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orthogonal and quasi-orthogonal 3D woven composites with combined 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 The high-strength polyester filament yarn was used as the raw material to weave four-layer orthogonal and quasi-orthogonal 3D woven structures as preformed units, and four kinds of combined structure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ymmetry. Orthogonal woven composites, quasi-orthogonal woven composites and combined 3D woven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bisphenol A epoxy vinyl ester as the matrix. Tensile and bending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at warp direction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ensile and bending properties at warp direction of the quasi-orthogonal woven composites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orthogonal woven composites. Among the combined 3D woven composites, the effect of combined sequence was greater than the combined ratio. When the orthogonal structure was laid on the surface of the composites, the composites could get better mechanical properties.Key words:combined structure; 3D woven fabric; composite; tensile property at warp direction; bending property at warp direction三维机织复合材料是利用机织加工方法将多个系统的纱线连为空间网状结构,然后在一定条件下与基体复合而得到的一种高性能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可设计性并且由于厚度方向上存在增强纤维,其强度、刚度、抗冲击性和抗疲劳性优良[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alancedand symmetric
纤维至少两个铺层方向
开孔压缩、开孔疲劳响应(拉-压、压-压)
300
36
4(3-5)
孔的直径为6
Balancedand symmetric
弯曲疲劳(HB)
106
25
2-4
长度=32*厚度+20
对称铺层
Balancedand symmetric
至少含有10%的0o方向上纤维
层间断裂韧性I型
120-185
20-25
3-5
薄膜厚度不超过0.013
单向纤维
层间断裂韧性II型
120-150
20-25
3-5
跨距为100,预裂纹长度为0.5的半跨距
单向纤维
开孔拉伸、开孔疲劳响应(拉-拉)
250
25
2.5(2-4)
试验类别
试样几何尺寸
纤维方向及铺层信息
长(mm)
宽(mm)
厚(mm)
其它尺寸要求
拉伸D3039、拉-拉疲劳
250
25
2.5
Balancedand symmetric
压缩
140
12
2.5
弯曲D7264
154
13
4
跨厚比为32:1,长度为跨度的120%
短梁剪切
40
12
6
跨厚比为4,长度=厚度X 6,宽度=厚度X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