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 (夏商周美术)

合集下载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2.2 课后习题及详解1.什么是青铜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哪些品种?答:(1)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制成的器⽫、⽤器等。

青铜,古称⾦或吉⾦,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其铜锈呈青绿⾊,因⽽称青铜。

(2)三代青铜器的种类很多,其形制名称多为今⼈所不熟悉。

依其⽤途,⼤体可分为炊煮器、盛⾷器、酒器、⽔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类。

2.试述夏商周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

答:(1)夏代青铜器还处于初期阶段,种类不多,造型稚拙,体态较薄,装饰花纹也很少。

(2)商代青铜器品种增多,以酒器和⾷器最为突出,已有⿍、⿀、甗、簋、爵、斝、觚、罍、尊、卣等诸多品种。

以铸⿍最为突出,⿍有⽅圆⼤⼩等不同的形制,⼤多庄重威严,具有⾮凡的⽓势。

装饰纹样图案多兽⾯纹、夔龙纹等动物纹样及云雷纹。

商代青铜器有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前期青铜器胎壁薄,造型规整,花纹铸造较浅,且⽆底纹,风格简洁疏朗,以河南郑州⼆⾥冈和杜岭、湖北黄陂盘龙城出⼟的为代表。

后期青铜器形制凝重,装饰趋向繁缛华美,浮雕的主体纹饰下布满繁密的底纹,具有威严、狞厉和神秘的特⾊,以河南安阳殷墟、安徽⾩南、湖南宁乡、江西新⼲⼤洋洲等地出⼟的为代表。

(3)周代青铜器器型进⼀步增多,⿍、尊、卣等器下腹部膨出,有倾垂的特点。

纹饰流⾏饕餮纹、夔纹、不分尾鸟纹、蚕纹、乳钉纹等。

不少器物有突起的扉棱和⼤⾓兽⾸作装饰,具有恐怖神秘⾊彩的饕餮、夔龙等纹样逐渐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

铭⽂开始逐渐增多。

从周穆王前后的西周中期起,酒器明显减少,组合性的⿍与簋多见。

⿍的柱⾜演变为蹄⾜,⿍腹呈长⽅扁形;簋多⿎腹有盖。

盘、匜、壶等新器种出现。

造型风格趋向典雅和简朴。

3.列出商周青铜器常见的纹饰并分析其装饰意匠。

答:(1)商周青铜器纹饰①商朝前期兽⾯纹主要是单层装饰。

纹饰以动物纹为主,如饕餮、夔龙等纹样,如⼆⾥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浮雕的牺⾸装饰,所有的兽⾯纹或其它动物纹都不以雷纹为地,是这⼀时期的特⾊。

中国美术史里的时间排序

中国美术史里的时间排序

中国美术史里的时间排序摘要:一、中国美术史简介二、中国美术史的时间排序1.原始美术2.夏商周美术3.秦汉美术4.魏晋南北朝美术5.隋唐美术6.五代十国美术7.宋元美术8.明清美术9.近现代美术正文: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概述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美术史简介中国美术史是对中国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门类的历史演变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它以丰富的艺术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多样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二、中国美术史的时间排序1.原始美术原始美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主要有彩陶、岩画等艺术形式。

这些作品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为后来的美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2.夏商周美术夏商周美术以青铜器、玉器、壁画等为主要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形式美和工艺技巧,呈现出神秘、庄重的风格。

3.秦汉美术秦汉美术以秦始皇陵兵马俑、汉画像石、壁画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在题材、表现手法上有了新的突破,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4.魏晋南北朝美术魏晋南北朝美术以书法、绘画、雕塑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个性表现和思想内涵,艺术风格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隋唐美术隋唐美术以壁画、雕塑、书法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在形式美和技艺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

6.五代十国美术五代十国美术以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情感表达和笔墨技巧,推动了美术的发展。

7.宋元美术宋元美术以文人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强调意境、意趣,注重笔墨韵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8.明清美术明清美术以版画、年画、壁画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形式多样,技艺精湛,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9.近现代美术近现代美术以油画、中国画、雕塑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创新和个性,吸收了西方艺术手法,为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美术史相关知识点总结

中国美术史相关知识点总结

中国美术史相关知识点总结一、原始艺术时期中国美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3万年前的古代原始艺术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类雕刻了丰富多彩的玉器,绘制了动物形象和人物图像。

这些原始艺术作品带有浓厚的宗教和神秘主题,反映了原始人类对自然和神秘力量的敬畏和崇拜。

二、古代艺术时期古代艺术时期包括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等。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中国美术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形成了众多独具特色的艺术流派和风格。

1.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萌芽期,艺术品以青铜器为主。

青铜器是古代统治者的象征,其制作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青铜器的图案主题以祭祀、战争、狩猎等生活场景为主,形象生动,雕工精美,充分展现了当时的艺术水平和审美情趣。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蓬勃发展期,著名的艺术形式有青瓷、丝绸、玉器等。

青瓷是中国最早的陶瓷器,制作工艺精湛,釉色丰富,成为中国传统陶瓷的代表之一。

丝绸是中国古代的杰出发明,具有独特的审美和实用价值。

玉器是中国古代的优秀工艺,玉雕艺术成就卓著,图案多样,纹饰精美,成为了中国美术史上的瑰宝。

3.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继续发展期,陶俑、绘画、刻石等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秦代的陶俑以实用为主,形象生动,刻画细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汉代的绘画和刻石艺术成就卓越,以风景画和人物画为主,形象真实,笔墨瑰丽,充分展现了当时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采。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时期,文人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在绘画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绘山水画、仕女画、花鸟画等艺术风格,以清丽、工细、深远见长,影响深远。

在雕刻和装饰艺术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石刻、鎏金工艺和墨竹细描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5.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时期,绘画、雕刻、陶瓷等艺术形式得到了全面发展。

中国美术史发展历程

中国美术史发展历程

《父亲》作者简介:罗中立,1948 年出生于重庆郊区,幼年在父亲影响 下学画, 1968年从四川美院附中毕 业后主动到大巴山农村生活10年, 1981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 1983年赴欧洲考察学习,1998年开 始担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偌大的中国,一张饱含隐喻的农民 肖像曾经在广大民众中产生强烈的轰 动:在当代美术史上,除了文革时期 有几件表现领袖丰功伟绩的作品外, 直至今日尚未再有任何绘画作品能比 《父亲》赢得更多的受众和共鸣:就 这点而言,人们对作者罗中立及《父 亲》这件作品的厚爱是不言而喻的。
潇潇暮雨 傅抱石
傅抱石《丽人行》
此幅创作于1944的《丽人行》,是傅抱石人物画中少有的宏幅长卷 之一,亦是其代表力作。其题材取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名诗《丽人行》。
罗中立《父亲》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幅油画作品 《父亲》。这张作品想必同学们在 中学时也见到过,那么请你谈谈你 的感受吧。说不定很多同学谈到的 准是这位农民父亲让人感动的脸。 罗中立这幅《父亲》的原型是一位 守粪农民。巨大的画幅和超级写实 手法描绘的“父亲”脸上的皱纹当 时震撼了全国人民。的确,多少人 在这幅画前端详着这位农民父亲时 思绪万千、热泪滚滚,产生出深深 的遗憾、惭愧与负疚之感。该作品 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它以纪念 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 出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的 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在我国美 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六、五代两宋时期美术

步辇图(部分) 阎立本
八、明清时期美术

唐代国势强盛,给绘画发展造成十分有利的条件。 风格技巧方面出现前所未有的新面貌。
步辇图(部分) 阎立本
1、理解美术作品的立意和主题;
下面是著名中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傅抱石、关山月合作

中国美术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美术

中国美术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美术
度大等优点。
《周礼·考工记》记载了6种不同含锡量的青铜器物的合金 配方,称为“六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青铜合金成分 的文字记录。
·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商周时代青铜器的种类繁多,依照其用途可分为礼器、乐器、兵器、 工具和车马器几类。
青铜器中的精品,也就是说可以作为美术史考察对象的青铜器几乎都 是礼器。用途主要在于祭祀和维护统治秩序两个方面。即一方面在祭 祀中用做人神“沟通”的工具,另一方面在各种礼仪中象征奴隶主的 权势和地位。
三 壁画、帛画和漆画
• 对先秦壁画的研究是以相关文献和遗存为依据进行的谨 慎推论,论证的范围也主要涉及壁画的内容,但是两幅 著名的战国帛画《人物驭龙图》和《人物龙凤图》却能 使我们获得关于当时绘画的更多信息。
• 已知先秦时期的漆画作品全是漆器上的装饰图像,有的 绘制在丧葬用具如漆棺上,有的绘制在各种日用器物上。 湖北荆门包山大冢出土的一件战国漆奁上绘制的《车马 人物出行图》,是迄今发现的最早风俗画作品。
·玉石雕刻 玉器在中国原始文化中曾作为原始部落的图腾标志,
具有神秘的巫术色彩和浓厚的原始宗教意味。到奴 隶社会时期,青铜工具的出现使得玉石器的象征性 功能进一步增强。具有美丽色泽和晶莹温润的质感, 产量稀少而又难于加工的玉石成为象征性器物的最 佳选材。玉器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有含义也正是在这 时开始确立。

人 虎 相 抱 卣 湖 南 安 化 出 土 商

象 尊 湖 南 醴 陵 出 土 商
• 四羊方尊 湖南宁乡出土 商
• 盠驹尊 陕西郿县出土 西周
• 编钟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战国
• 青铜面具 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

鹿 角 立 鹤 湖 北 随 县 曾 侯 乙 墓 出 土 战 国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三、青铜器形制与纹饰的演变
简朴——繁缛 凝重——生动 (一)夏代是我国青铜器艺术的初创时期,形体较小、 造型质朴,纹饰也较简单。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一、历史背景 夏商周史称三代,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开端。 1、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世袭奴隶制国家--夏, 诞生了。启改禅让制为世袭制,部落转化为国家机器。 2、公元前17世纪商人汤率领部落推翻夏桀的统治,建 立商王朝。 3、公元前11世纪,商王朝为周武王取代。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二)商代是青铜器艺术由成 熟到鼎盛的重要阶段
1、前期:种类明显增多,礼器 也大致齐备,纹饰简单,呈带 状分布。 代表:饕餮乳丁纹方鼎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2、后期——殷墟期青铜器 器壁较厚,通体满花,凝重雄浑,纹饰繁丽深沉。 代表器物:偶方彝、“后母戊”大方鼎
垂鳞纹
重环纹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造型端庄典雅,腹 与方座上的饕餮纹 可看做是商器风格 的延续,器下方座 则是商代所未见的, 体现周人的理性精 神。
青铜“利”簋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中国美术史教程(蒲松年)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美术

中国美术史教程(蒲松年)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美术

中国美术史教程(增订本)薄松年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美术(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概况:1.约公元前21世纪开始,中国建立了夏王朝,进入奴隶制社会;2.只有奴隶社会才是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3.夏代已从石器时代进入铜器时代,到商代手工也有很大规模,青铜冶炼,制陶、玉石工艺、古雅雕刻和染织等门类都有了细致而明确的分工;4.春秋战国时期,各门类独立发展,一片繁荣,揭开中国美术史的新篇章。

第一章青铜工艺第一节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一.青铜器的造型1.青铜器在当时被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和享用,主要用于祭祀和宴饮,其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礼制的体现。

2.依照用途,大致可以分为: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器等。

炊煮器:鼎、鬲(li)、甗(yan)鼎--用于煮肉,方圆两种。

圆鼎:双耳三足;方鼎:双耳四足。

成组的鼎叫列鼎。

(等级象征)鬲---形状似圆鼎,三足中空,便于大面积受热甗---蒸食用具,可分上下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两者之间有镂空的箅,用来放置食物。

盛食器:簋(gui)、豆、簠(fu)簋---盛放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圆口,双耳。

(等级象征,成套的簋多以双数出现,与奇数的列鼎相配);豆---盛肉酱用的高足盘;簠---盛食物用,长方形,口外侈,四足短,有盖。

酒器:爵、觚(gu)、斝(jia)、兕觥(si gong)、尊、卣(you)、彝、壶、盉(he)、罍(lei)等。

爵---饮酒器物,相当于现在的酒杯。

形体较小,圆腹,前流后尾,旁有把手,下有三尖高足。

觚---饮酒器物,上圆口张开,好似喇叭状态,相当于现在的高脚杯。

斝---温酒器物,像爵,但无流尾,形体比爵大。

兕觥--盛酒或饮酒器物,旁有把手,上部带有两角兽头形盖子。

尊-----盛酒器,有方尊、元尊两种。

卣-----盛酒器,有盖子和提梁,腹部或圆或方。

彝-----盛酒器,方形,带有如屋顶四面坡形方盖。

中国美术史大一知识点总结

中国美术史大一知识点总结

中国美术史大一知识点总结中国美术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大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基本知识点。

本文将对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1. 夏商周时期的早期艺术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起点。

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主要表现在青铜器方面,如礼器、兵器等。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技术表现出了当时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观念。

2. 先秦时期的艺术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墨家思想的兴起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绘画方面,先秦时期的画作多以壁画为主,主题多为神话故事和生活场景。

3. 隋唐时期的艺术隋唐时期,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书法和绘画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中国书法逐渐形成了楷书、草书、行书等不同的字体风格。

绘画方面,形成了唐代四大名家:吴道子、僧释道信、顾恺之、王维。

4. 宋代的艺术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时期,形成了南宋的文人画和北宋的工笔画两大流派。

南宋文人画主要表达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心灵境界,常常运用文人常用的诗词和题字。

北宋的工笔画则强调形象细腻和细节表现。

5. 元代的艺术元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多样性时期。

绘画风格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其中著名的画家有郭熙、赵孟頫、黄公望等。

元代也是著名的青花瓷的发展时期。

6. 明清时期的艺术明清时期,中国绘画史上出现了明代的文人画和清代的兰亭派。

明代文人画继承了南宋文人画的传统,强调自然写意和心灵境界的表达。

清代兰亭派的绘画风格则更加追求写实和精细的描绘。

7. 近现代的艺术近现代是中国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艺术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形式。

这一时期的艺术家包括齐白石、徐悲鸿等,他们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题材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以上就是中国美术史大一知识点的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形制与纹饰演变:
“由简朴到繁缛、由凝重到生动” 初期:夏—商前期
特点:器形幼稚、古朴,简率、凝重 装饰比较简单,多为素面或单层的饕餮纹 代表:《兽面乳丁纹方鼎》(河南郑州)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形制与纹饰演变:
盛期:商后期—西周前期
特点:装饰繁复华丽、 纹饰层次分明(三层重叠)
中国美术史
奴隶制时代的美术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概述



奴隶制的建立,为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发展奠定了基础, 也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夏商西周是青铜时 代。此间汉字已经形成,礼仪制度已经完备,为礼仪制 度服务的青铜礼器、玉器日臻完美。铸器、刻字、雕花 工艺严肃认真,视同神圣,倾注了当代人的最高智慧, 可谓时代精神的集体中体现。唯其如此,商周青铜工艺 成为后世难以企及的典范。 三代青铜器的制造与使用,延续了一千多年,其工艺精 湛空前绝后青铜器以他那华美的外表,丰富的内涵,复 杂多变的艺术形式,高超的技艺,显示出一种特殊的美 感。她对中华民族审美习惯的形成和各种造型艺术的形 态的变化,都起了一个奠基作用。 研究三代美术,除重点研究青铜工艺外,对广泛流行于 上层社会的玉石工艺及书法艺术也应给以足够的重视。 三代的建筑、雕刻和绘画,虽说都比较幼稚,但为后世 提供了一些经验,所以同样值得重视。
建筑、雕刻、工艺


建筑 随着奴隶主权利的增大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宫殿的规模和规格也逐 夏 渐改善、提高。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使禹作宫”。一号遗
址东西约36米,南北约25米 ,并由堂、庑、门、庭等单体建筑所组 成,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基本上具备了宫殿建筑的特点和规律

商 周
早期都城郑州商城遗址,约1700米见方、晚期的殷墟遗址、估计范 围24平方公里以上。河南偃师县城关尸乡沟商代早期城址、商代方 国都城遗址、湖北黄陵盘龙城遗址等。 西周建筑总体看来,与商代相比,规模更大,布局更严谨,地下考 古发掘遗迹也更丰富。1976年发掘的大型的西周建筑基址。略呈正 方形,东西长108米,南北宽100米,高0.8米。整个建筑坐北朝南, 以门道、前堂、过廊、后室为中轴,东西配置厢房,形成一个前后 两进、东西对称的封闭性院落。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种类:
礼器:
四 羊 方 尊
炊煮器:鼎、鬲 食 器:簋、豆、 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尊四角的四 酒 器:盂、觚、爵、斝、尊、卣、 只卷角山羊,以脚踏实地的有力形象承担着尊体的 重量,喇叭状劲张的方形口部,每边边长为52.4厘 壶、彝 米,几乎接近器身的高度58.3厘米。尽管尊口很大, 由于尊的四角有4只脚踏实地的山羊,所以没有给人 水 器:盘、鉴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种类:
礼器:
炊煮器:鼎、鬲 食 器:簋、豆、 酒 器:盂、觚、爵、斝、尊、卣、壶、彝 水 器:盘、鉴



乐器:铃、铙、鼓、钟、钹 其他:兵器、工具、车马器
燕侯盂 西周早期 重6.45千克 高24,口径33.9厘米,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种类: 礼器: 炊煮器:鼎、鬲 食 器:簋、豆、盂 酒 器:觥、爵、斝、尊、 卣、壶、彝 水 器:盘、鉴 乐器:铃、铙、鼓、钟、钹 其他:兵器、工具、车马器
折 觥 西 周 早 期 通 高 , 长 厘 38 28.7
觥,现在的酒杯。制作极为华丽,多做成动物 形象,有的一器兼塑很多种动物形象于一身。
5.9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种类:
礼器:
炊煮器:鼎、鬲 食 器:簋、豆
四耳夔纹鉴
酒 水

器:盂、觚、爵、斝、尊、卣、壶、彝 器:盘、鉴 乐器:铃、铙、鼓、钟、钹
其他:兵器、工具、车马器
大型水器,用来盛水,亦用来盛冰。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酒 水
有神秘色彩的文饰,浑厚庄 其他:兵器、工具、车马器 重的器身以及铭文,通过雕 铸将他们有机的融合到一起, 彝是一种青铜酒器的专名,盠方彝的装饰采用浮雕技法, 再现了西周青铜器铸造业的 雕铸出粗犷豪放的文饰,装饰主次关系明确, 辉煌。

器:盂、觚、爵、斝、尊、卣、壶、彝 器:盘、鉴 层次十分清晰,达到了极好 的艺术效果,其精美而又带 乐器:铃、铙、鼓、钟、钹
附属于青铜器身的人物雕刻




刖刑的佐证 从西周开始,中国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关 于犯罪和刑罚的文书。这辆挽车是中国刑史 上一件重要的物证。 刖刑,即断足,是仅次于死刑的一种刑罚, 把受刖刑的奴隶随葬在奴隶主的墓中。 构思奇特的刑车 这件挽车为厢式六轮车,无辕,顶部有厢 盖,前有车门,可开启,门旁立一个断左足 的裸人(受刖刑者),拄杖扶门拴。车厢盖 钮为一蹲猴,四角各立一只足可以转动的鸟。 车厢四周及每面正中立一只伏兽,下缘两只 伏虎各抓住两个小车轮。全车可以转动的部 位共十五处。 挽车构思奇特,制作工艺精巧,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种类:
礼器:
炊煮器:鼎、鬲 食 器:簋、豆、盂 酒 器:觚、爵、斝、尊、卣、壶、彝 水 器:盘、鉴
虎食人卣

乐器:铃、铙、鼓、钟、钹 其他:兵器、工具、车马器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种类:
礼器:
炊煮器:鼎、鬲 食 器:簋、豆 酒 水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礼器: 炊煮器:鼎、鬲


器:簋、豆、
器:盂、觚、爵、斝、尊、
卣、壶、彝

器:盘、鉴

乐器:铃、铙、鼓、钟、钹 其他:兵器、工具、车马器
三羊纹鬲 商代后期 高22.8厘米
款足似鼎,煮食器,似今日之蒸锅。款足即足中空,便于加热。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 可动摇的气势。鼎的四个立面中心都是空白 素面,周围饰以饕餮纹,鼎耳的侧面雕刻有 两只相对的猛虎,虎口大张,共衔着一个人 头。这种恐怖的吃人形象,渲染出一种精神 上的压迫感,以显示统治阶级的无上权威。
司母戊大方鼎,商朝,高133厘米,重875公斤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种类:
礼器:
重 妇 好 千 盘 克 商 代 后 期 高 13 36.6 , 口 径 厘 米 ,
炊煮器:鼎、鬲 食 器:簋、豆、盂 酒 器:觚、爵、斝、尊、卣、壶、彝 水 器:盘、鉴

乐器:铃、铙、鼓、钟、钹 其他:兵器、工具、车马器
盥洗器,和匜配套,用来洗手,一人捧匜 浇水,一人捧盘盛水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种类: 礼器: 炊煮器:鼎、鬲 食 器:簋、豆、 酒 器:盂、觚、爵、斝、尊、 卣、壶、彝 水 器:盘、鉴 乐器:铃、铙、鼓、钟、钹 其他:兵器、工具、车马器


觚,现在的酒杯,圆体、侈口、圈足。体有 四棱,故谓之觚。
青铜器艺术:


四川广汉三星堆商代青铜人面 商中期
雕刻
青铜雕刻:拟形器
象鼻高扬,鼻头作成凤首形, 凤冠上卧一虎,凤口恰是倒酒 的出口,与腹部相通。象背圆 洞以注酒,制作巧妙。象身以 云雷纹为地,饰饕餮、虎、夔 龙和凤鸟图案,显得华丽而神 秘。其它还有犀尊、驹尊、牛 尊、枭尊等。
象尊 商代后期 高22.8,长26.5,宽14.4厘米
提梁卣 商代后期 通高23.2厘米

器:盂、觚、爵、斝、尊、卣、壶、彝 器:盘、鉴
戈卣 商代后期 通高39,口长15.4, 宽 13.1厘米

乐器:铃、铙、鼓、钟、钹 其他:兵器、工具、车马器 卣,盛酒器。较壶为小,形状近似。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种类:
礼器:
炊煮器:鼎、鬲 食 器:簋、豆
通刖 高人 守 厘囿 米铜 ,挽 长车 ( 西 厘周 米) , 宽 厘 米
9.1 13.7 11.3
玉石雕刻

妇好墓玉器
集雕刻、工艺、绘画于 一身。手法与青铜一脉 相承,反映出中国早期 艺术的统一性。
玉石雕刻

妇好墓玉器
青铜工艺: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礼器: 炊煮器:鼎、鬲 食 器:簋、豆、 酒 器:觚、爵、斝、尊、 卣、 盂、壶、彝 水 器:盘、鉴 乐器:铃、铙、鼓、钟、钹 雕刻艺术:


青铜器的起源:
仰韶文化遗址 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 “二里头爵”



青铜“冶炼”与“铸造”
《周礼﹒考工记》“六齐”(即六剂)——钟鼎之齐,
铜六锡一;斧斤之齐,铜五锡一;戈戟之齐,铜四锡一;大 刃之齐,铜三锡一;削,杀矢之齐,铜五锡二;鉴燧之齐, 铜锡各半。

块范铸造 、二次铸造、分铸法、 印模制范、失 蜡法
雕刻

青铜雕刻:
商周雕刻还没有完全从工艺中独立出来,仍依附于工艺美术。 其社会作用主要是为体现某种伦理观念。独立的圆雕,附属 于青铜器身上的圆雕或浮雕,拟形器
商周青铜器 上的纹饰母体, 以兽面牛首为 主体。左右对 称展开。其形 象狞厉可怕, 是用来“辨神 奸”的图腾符 号。到春秋时 就基本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