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概念

国家的概念
国家的概念

国家的概念

故论其本始,国家不过以为战争之一手段,无战争固无国家也。

--朱执信:《朱执信集?上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55页。

天尊地卑乾坤定,卑高以成上下位,有君即有臣,有臣即有民。民积民成国,国积国成天下。

--《唐才常集》,中华书局,1980年6月版,第92页。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工具。

--《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9月版,第110页。

我们认为国家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政治制度,是具有合法管理权力的特殊政治组织。--周永坤、范忠信:《法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6月版,第199页。

一般讲,国家在形式上应具有一定的领土与居民等。从本质上看,国家与阶级、阶级斗争有直接联系,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它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秩序。

--沈宗灵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版,第155页。

在现代,“国家”一词有两种基本的意义:一种含义是指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进行统治的工具;另一种含义是指政治地理意义上的国家,例如俄罗斯、美国、法国、日本等等。对后一种含义应称为“国度”。

--王勇飞、王启富主编:《中国法理纵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75页。

到了现代,“国家”是指政治地理意义上的国家,如美国、中国、日本等。

--阎铁力、沈火林:《政治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第130页。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国家的定义应为国家是统治阶级的组织,是经济上占统

治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其阶级利益对社会实行统治的机关;国家是人口、领土、主观三者的总合体。

--阎铁力、沈火林:《政治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第132页。

国家是历史的产物,其实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表现。

--王仲田主编:《政治学导论》,中共中央学校出版社,1997年6月版,第87页。

国家一词指称国家政权和行使政权的国家机构体系。例如,列宁曾把国家比做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器,这个机器是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官僚集团所组成的一套机构,是来自于社会又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公共权力。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10月版,第419页。

国家是一个有政治组织的社会。

--王世杰、钱端升:《比较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25页。

国家是伦理理念的观点--是作为显示出来的、自知的实体性意志的伦理精神,这种伦理精神思考自身和知道自身,并完成一切它所知道的,而且只是完成它所知道的。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译本),范杨、张企泰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53页。

国家是绝对自在自为的理性东西,因为它是实体性意志的现实,它在被提升到普遍性的特殊自我意识中具有这种现实性。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译本),范杨、张企泰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53页。

国家是具体自由的现实;但具体自由在于,个人的单一性及其特殊利益不但获得它们的完全发展,以及它们的权利获得明白承认(如在家庭和市民社会的领域中那样),

而且一方面通过自身过度到普遍物的利益,他方面他们认识和希求普遍物,甚至承认普遍物作为它们自己实体的精神,并把普遍物作为它们的最终目的而进行活动。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译本),范杨、张企泰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60页。

自在自为的国家就是伦理性的整体,是自由的现实化;而自由之成为现实乃是理性的绝对目的。国家是在地上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世界上有意识地使自身成为实在,至于在自然界中,精神只是作为它的别物,作为蛰伏精神而获得实现。只有当它现存于意识中而知道自身是实存的对象时,它才是国家。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译本),范杨、张企泰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58页。

国家是统治阶级用来镇压其阶级敌人的反抗的机器。

--[俄]斯大林:《列宁主问题》(中译本),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33页。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

--[俄]列宁:《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8页。

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中译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6页。

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带有一种表现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中译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6页。

国家一直是从社会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机构,一直是由一批专门从事管理、几乎专门从事管理和主要从事管理的人组成的。……区分机构,这个管理别人的集团,总是

把持着一定的强制机构,实力机构,……并且为了维护政权而把实力机构、暴力机构、适合于每个时代的技术水平的武器把持在自己手中。

--[俄]列宁:《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7-48页。

这一由全体个人结合所形成的公共人格,以前称为城帮,现在则称为共和国或政治体;当它是被动时,它的成员就称它为国家。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中译本),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5-26页。

在我看来,国家是由人们组成的一个社会,人们组成这个社会仅仅是为了谋求、维护和增进公民们自己的利益。

--[英]洛克:《论宗教宽容》(中译本),吴云贵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5页。

我认为国家只不过是同一个社会集团的人们中间的一种自然分化的产物,有时很简单,有时又很复杂,由此才产生出人们所称的公共权力,这种公共权力绝不能因它的起源而被认为合法,而只能因它依照法律规则所作的服务而被认为合法;从而近代国家就逐渐成为在统治者领导和监督下共同工作的一种个人团体,来实现各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所以公务概念就代替了公共权力的概念;国家变成一个劳动集团,不复是一种发号施令的权力,而握有公共权力的人们只有为了确保共同的合作才能使这种权力合法地运作起来。

--[法]里昂?狄骥:《宪法论》,《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中译本),张学仁等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607页。

国家一词要就指统治者或政治权力,要就指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所存在的这种分化,从而存在有一种政治权力的社会本身。……国家是由强制权力所构成的。无论在任何地方,如果我们证明某个共同体内存在一种强制的权力,我们就可以说也应当说已经有了一个国家了。

--[法]里昂?狄骥:《宪法论》,《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中译本),张学仁等编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631页。

国家只是政治体特别与维持法律、促进共同福利和公共秩序以及管理公共事务有关的那一部分。国家是专从事于整体利益的一个部分。它并不是一个或一批人,它是联合成一个最上层的机构的一套制度。

……国家不过是一个有资格使用权力和强制力,并由公共秩序和福利方面的专家或专门人才所组成的机构,它不过是为人服务的工具。

--[法]雅克?利旦:《人和国家》,载《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中译本),张学仁等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676页。

国家是指生活在地球表面的确定部分、在法律上组织起来并具有自己政府的人的联合。

--[英]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中译本),北京社会与科技发展研究所组织翻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851页。

人们称之为国家的东西是依附和依恋的织物和网状物,是一个复合物、一个结合物。在那里共同的附属物互相适应,简言之,彼此互相依赖;国家是这一依附性的秩序。……如果无秩序胜利了,那么国家就消灭了。

--[德]麦克斯?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241页。

国家是由国内的(不同于国际的)法律秩序创造的共同体。国家作为法人是这一共同体或构成这一共同体的国内法律秩序的人格化。

--[奥]汉斯?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译本),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203页。

国家是我们称之为法律秩序的个人行为秩序,是某种人的活动所适应的秩序,是人们自己的行为与之适合的那个观念。……国家是--集权化的--法律秩序。

--[奥]汉斯?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译本),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211-212页。

国家被认为是居住在地球表面上某一限定部分并从属于某种权力的人的集合,整体意义上的人民(people)。

--[奥]汉斯?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译本),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283页。

国家,作为通过其机关而行为的主体、作为归属的主体或者作为法人,都是法律秩序的人格化。……国家--仅仅是规定义务和权利的那个法律秩序的人格化--如何能使自己,作为一个法人,而具有义务和权利。

--[奥]汉斯?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译本),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221-222页。

近代国家表现为一种矫揉造作地设计出来的复杂的制度,……它具有一个经过深思熟虑建立的框架。……特定国家的发展无论如何突出,无论它们在各地的发展在速度、结果和具体步骤上有何不同,从整体上看,伴随着它包含的自觉的作用和有意识设计好的安排,它充分显示了我们现在对国家建筑的设想。

--[美]贾恩弗兰科?波齐:《近代国家的发展》(中译本),沈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94页。

国家是作为一个正式的组织构成和运行的;在它内部每个机构及其决定都是和官职的能和权能的表现和实现。

--[美]贾恩弗兰科?波齐:《近代国家的发展》(中译本),沈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01页。

国家的概念值得加以界说,因为它充分发展,异常现代化,也符合它的现代的类型--然而又必须从我们正是现在所经历的、可变的内容的目的加以抽象化。当今国家在形式上的特点是:一种通过章程可以修改的行政管理班子的团体行为的运行以这种制度为取向,它不仅要求适用于--基本上由于出生而加入到团体里的--团体成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适用于在被统治的地区发生的一切行为(也就是说,区域

强制性机构性质的)。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中译本)上卷,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84页。

国家恰如历史上在它之前的政治团体一样是一种依仗合法的人。也就是说:被视为合法的暴力手段的人对人的统治关系。因此,为了使国家存在,被统治的人就必须服从进行统治的人所要求的权威。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中译本)下卷,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732页。

因此,对于我们的观察来说,纯粹概念上必须指出:现代国家是一个强制机构的统治团体,它在一个区域里曾经卓有成效地争取垄断合法的、有形的暴力作为统治的手段,为此目的把实物的运作手段都聚拢在它的领导人的手中,剥夺了从前自己有权拥有这些手段的所有有独立权利的、等级干部的财产,并使它自己的最高领导取他们而代之。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中译本)下卷,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732页。

国家乃是人民之事业,但人民不是人们某种随意聚合的集合体,而是许多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

--[古罗马]西塞罗:《论共和国》,《论共和国论法律》(中译本),王焕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9页。

红色在中西方国家的象征意义

另外,白色在西方人眼里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例如,White House 指白宫,美国政府;Whitehall 白厅,指英国政府;White-collar 指白领阶层,脑力工作者,表明在社会上有地位。白色(white)在英语中还可以是经济色彩的颜色词,表达不同的意思。例如:white war 指没有硝烟的战争,常指“经济竞争”。White goods指大型家电用具,如冰箱,洗衣机之类,因其外壳常制成白色。White money 银币;white coal (作动力来源的)水力;white sale 大减价;the white way灯光灿烂的商业区。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看,无论中西方文化,白色象征意义主要着眼于其本身色彩,表示纯洁无暇,清白,善良,娇弱。例如,snow white 白雪公主,童话中的白雪公主是纯洁和善良的象征。White lie指的是善意的谎言;white man 指洁白无暇,正直公正的人。另外在英语中white还可以表示胆小,怯懦的意思。例如:show the white feather 表示胆怯,胆小,这源于西方的斗鸡比赛。人们总是认为尾部有白羽毛的公鸡肯定是胆小,不善斗的公鸡,后来引申为胆小,怯懦。 另外,在中国文化中,白色也是丧色。中国人在办丧事时穿白色孝服,戴白花。然而西方人认为白色高雅纯洁,所以白色是西方文化的崇尚色,是结婚时新娘的主色调。新娘在教堂举行婚礼时,则穿白色婚纱,戴白手套。这与中国新娘穿红旗袍的传统恰恰相反,反应了中西不同的社会习俗和文化背景。现在,经常有人在婚礼上学西方人的作法,新娘亦穿白婚纱,戴白手套,表明中西文化的融合。 绿色是青草和树木的颜色,象征着年轻,朝气蓬勃,茁壮成长。无论是在英语或汉语中,绿色的这一象征意义都是一致的。绿色使人联想到大自然的和谐和宁静。例如:in the green指年富力强的时候;green old age 老当益壮;green memory 栩栩如生的记忆;green wound 新伤口。同时,在英语中,green还可以表示稚嫩,工作不熟练的意思。如:green hand 缺乏经验的人,生手;as green as grass 幼稚。另外,在英语中,Green还可以表示“嫉妒,眼红”之意,据说,妒忌,不高兴等疾病会导致人体的黄色胆汁分泌过多,其症状之一就是脸色或眼睛发青或苍白。因此,green with envy表示十分嫉妒;green as jealousy是嫉妒;说一个人眼红或害了红眼病是green-eyed,非red-eyed,而医学上的红眼病是pink eyes. 在英语中green带有经济色彩,可以用来表示货币之类。例如:green pound指绿色英镑,指欧共体内部计算农产品而使用的高汇率英镑;green back美钞; green power 金钱的力量,因为美元的背面为绿色; green field project 指新上马的项目,指需要资金的新兴企业蓝色在中国人和英美人心中都极具韵味,使人产生无限美妙的遐想,常用蓝色形容天空和海洋,显示大自然或人们心胸的开阔,例如blue sky or blue sea 蓝蓝的天空,蓝蓝的大海。但是在英语中,人们经常用blue来描述人的情感,带有贬意,表示“情绪低落”;“忧郁”;“烦闷”等不快的情绪。例如:in a blue mood 情绪低沉;be (fall) in the blues 无精打采,闷闷不乐;black and blue 表示(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 a blue Monday 倒霉的星期一,因为过了愉快,幸福的周末,星期一又要上班或上学了,所以情绪不佳。 蓝色(blue)是带有经济色彩的颜色词,可以表示法律,法规,股票之类。例如:blue book 蓝皮书,是英国国会的出版物;blue law蓝色法规,指禁止在星期天从事商业交易的美国法律;blue-chip 值钱而热门的股票;blue-sky law蓝天法,指美国各州有关股票买卖的法律。Blue 在英语中还具有性色彩很明显的意思,例如:blue material 指色情书刊;blue movies or blue books 指性色彩很明显的电影或书;The police arrested the book seller for selling blue materials. 警察逮捕了兜售色情书刊的书贩。 蓝色(blue)是表示身份,职务,地位的颜色词,它可以表示社会地位高,有权势或出身显赫的王(贵)族。例如:blue blood 名门望族;blue ribbon 蓝绸带,最高荣誉;blue-brick universities蓝砖大学,指牛津,剑桥等名牌大学。但也有例外,如blue-collar指蓝领阶层,指体力劳动者,与white-collar白领阶层,脑力劳动者相对应;由此产生的还有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20200416184829)

《经济生活》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第一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 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新时代发展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 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 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 在二零二零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从二零二零年到本世界中叶分两 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 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生活更加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根本 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 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 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 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措施: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

国家的概念

国家是指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西塞罗那的《共和国》中说道,国家乃人民之事业,而人民是许多 西塞罗 [1] 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就是暴力机器,是一个阶级用来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形式的暴力。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国家是一种制度性的权力运作机构,它在实施其规则时垄断着合法的人身强制。Duguit:国家是一种人群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人被区分为统治者及被统治者。Bodin:共和国是对公共事务的主权性管理。恩格斯: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总之,是一个成长于社会之中而又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以暴力或合法性为基础的、带有相当抽象性的权力机构。如果我们将一国之内的诸组成部分依范围大小列一个表,则国家的位置大概是:社会—政治—国家—政府, 是由抽象概念到实质概念的过度中间者。祖国与国家的区别:前者是一个地域、文化、历史、宗教、有时是民族及人种概念,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而国家是一个政治权力机构。国家与政府的区别:在国家与政府的关系上,有时国家与政府的概念不分。在分得十分清晰时,国家大于政府,尤其是国家是主权者的同义词,而 韦伯《经济与社会》 政府只是国家的仆人、权力的执行者、被委托人。但在国际舞台上,国家的概念比在国内政治中宽泛很多。此时国家是国际法中的主体,是该国范围内的整个社会的代表,是这个国家全体人民的代表,与国内政治中的祖国十分相近。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对国家的定义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争论。马克思主义在深入研究国家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变革的规律,概括了各种类型国家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为国家提出了一个全面的科学的定义:“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

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教材版)

《经济生活》新教材修订 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大地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经过长期努力,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新时代的新 征程,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强,经济体 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第一框) 历史性变革(第一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 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沉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 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 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 大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 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 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 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生态文明 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 治理明显加强。全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第二目)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 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盾。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 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且在民主、 法治、

第10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知识点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1.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①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 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③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 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 丰硕 原因: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 断提升 2.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①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② 城乡居民收入 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原因: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3.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①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 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② 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原因: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 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二. 中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盾。 三. 新征程两个阶段战略安排 2020 年(建党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一百年是 2021 年) 2021 年—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35 年— 2050 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国一百年 2049 年) 四. 贯彻新发展理念 1. 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 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基本内容 (1)坚持创新发展①任务: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 发展动力问题。 ②地位和作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 基点 ③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 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坚持协调发展 ①任务: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②要求: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 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 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国家义务的根本含义

国家义务的根本含义 由国家、社会、思想变迁的基本史实与思想史可知,国家义务与国家起源相伴而生,国家义务为国家目的实现的有效路径,国家义务与互为条件。由国家义务的变迁史亦可发现,国家义务萌芽于古罗马、古希腊城邦国家,发端于罗马法复兴时期,形成于英国《大宪章》时期,确立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作者以为无论国家起源学说各异,但国家存在是一客观事实,其存立的终极目的应当是保障,国家负有保障义务属应有之义。那么国家义务的具体涵义与基本特征究竟为何?本文将对与其相互“关联”与“对立”的概念进行逻辑分析,由此阐释国家义务的基本含义、根本特征与基本类型。 一、国家义务的基本含义 义务的内涵与本质 义务是与权利相对应的基本的法律范畴,义务是对权利的承诺。抽象层面上,权利和义务总是相伴而生。权利是主体借助契约设定的结果,义务必包含于权利之中。因此,义务是判断权利存在与否的一个基本标准。具体层面上,并不是所有的具体权利或义务都有相应的具体义务或权利相对应。一项具体权利可能形成多项具体义务,一项具体义务亦可能由多项权利作为基础。但在抽象意义上,我们依然能够

找到与这些具体义务相对应的权利,即人人都享有生命权、财产安全权等等,政府负有保障民众享有这些权利的义务。可见,抽象意义上的权利是和义务相对应的。保障与实现主体的正当利益追求是创设一切制度的核心思想与基点,在这个意义上,权利是符合该常态思维的主线,义务则是实现权利的对应物、从生物。而法律义务是指设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抑制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义务主体的产生,在法规范之功能上而言,具有调整主体间利益流动的作用。此外,于主体间的关系中,义务主体必定对应于某一权利主体。法规范运用权利与义务两个概念,借着两者归属主体的价值决定,据以形成人际间交往模式的规范秩序。我们认为,权利的内容最终就是自己或某个别人义务的履行,其目的在于使你的自由与我的自由并存成为可能。就此观点而言,权利与义务将作为交往活动过程中一种相互强制的关系,两者系处于一种动态法律关系之脉络。不过,倘若就法规范的价值选择而言,权利概念固然属于一种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但是义务概念除了作为确保权利实现的职责之外,义务概念本身也是一种价值选择。因为,义务概念维系了群体生活的共容性,并且可作为个人身处群体关系中的形象参考。所以,在法规范中义务概念所代表的规范意义,其实并非绝对依附于权利来思考,亦即并不

这些国家英文名的含义竟如此浪漫

1、C.h.i.n.a. 中国 Come here, I need affection. 来这儿,我需要爱。 2、K.o.r.e.a. 韩国 Keep optimistic regardless of every adversity. 虽然事与愿违,保持乐观。 3、H.o.l.l.a.n.d荷兰 Hope our love lasts and never dies. 希望我们的爱永恒不变。 4、I.t.a.l.y. 意大利 I trust and love you. 我相信你和爱你。 5、L.i.b.y.a. 利比亚 Love is beautiful; you also。 爱是美丽的,你也是。 6、F.r.a.n.c.e. 法兰西 Friendships remain and never can end. 友谊永固。 7、B.u.r.m.a. 缅甸 Between us, remember me always. 我们之间,常常记得我。

8、N.e.p.a.l. 尼泊尔 Never ever part as lovers. 像情人一样永不分开。 9、I.n.d.i.a. 印度 I nearly died in adoration. 我差点在爱慕中死去。 10、K.e.n.y.a肯尼亚 Keep everything nice, yet arousing. 让一切都美好且振奋人心。 11、C.a.n.a.d.a加拿大 Cute and naughty action developed into attraction. 可爱和顽皮的动作成了吸引力。 12、E.g.y.p.t. 埃及 Everything's great, you pretty thing!! 你真是个美人,你的一切都完美。 13、M.a.n.i.l.a. 马尼拉 May all nights inspire love always. 愿所有的长夜都有爱的降临。 14、P.e.r.u. 秘鲁 phorget (forget) everyone...remember us. 忘记全世界,只记得我俩。 15、T.h.a.i.l.a.n.d. 泰国 Totally happy, always in love and never dull. 欢天喜地,心中有爱,心情就不会暗淡。

国家的本质

1 国家的本质 [学习目标] 1.了解国家的产生、本质、构成及定义。2.理解民主的特性及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统一。3.理解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比较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重点:国家的概念、类型及国家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统一。难点: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基础·初探] 一、国家与国家性质 1.国家是什么 (1)国家的产生: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国家的本质: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3)国家的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2.国家性质(国体) (1)含义:是指国家的阶级本质。 (2)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3)国家的历史类型: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二、专政与民主 1.国家的职能 (1)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

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专政。 (2)国家也具有社会管理职能,如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维护公共秩序,兴建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等。 2.民主的含义及特点:民主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 4.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我国的民主与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它是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这表明它优越于资本主义民主。 三、国体与政体 1.含义: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 2.关系 (1)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2)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 3.国家制度:包括国体与政体,国体是内容,政体是形式。 4.专制政体和民主政体:古代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大都实行专制政体,而现代国家大都采用民主政体。 [预习·提升] 1.判断 (1)国家的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2)国体相同的国家政体一定相同。(×) (3)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的民主。(×) (4)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明其优于资本主义民主。(√) (5)在我国,民主与专政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思考:国家的四种历史类型可以分成哪两类? 【提示】(1)私有制国家: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2)公有制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

国家品牌的打造和意义

国家品牌的打造和意义 向曾辉 行政1001 20100037

国家品牌的打造和意义 一、前言: 2010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制作了首部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这个形象片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30秒钟的人物篇,二是15分钟的角度片。在宣传片中,50个名人代表13亿中国人的国家形象,他们是姚明、范冰冰、马云、刘翔、谭盾、宋祖英、甄子丹、神舟5号、6号、7号全体航天员等。 中国政府意识到一个大国的崛起远远不只是经济的崛起,而是自身的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建立这样的影响力单靠大量中低档产品的出口是不行的,还要靠一个国家积极地打造和推广自身的国家形象和品牌。中国近几年来开始启动国家营销的工作。例如,2009年商务部制作了一则30秒钟的中国制造的形象广告,这也是最早的一次以广告片方式进行国家营销的尝试。由此可见,中国政府越来越明确一个观点,打造一个符合中国真实形象的国家品牌,是一个让日益发展的中国屹立在世界大国之林的重要一步。 二,国家品牌的含义: 国家品牌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在其他国家公民心目中的总体形象;不仅包括实物形态的“硬产品”,还包括非实物形态的服务、旅游、投资环境、文化传统、政府管理、居民等“软产品”。国家品牌实际上就是赢取国家名声、取得外界信任的计划,塑造国家品牌就是提取本国的优良特性,把这种特性转化为一种为世人认可的固化形象,从而成为国家形象宣传的一张名片。

打造国家品牌的良好形象,最关键和最根本的还是要靠该国自身的努力。对中国而言,从自身做起塑造国家品牌形象,就是要将国家正面的、积极的、优秀的特征转化为一种有形的、充满活力的、可传达的、真实可见的竞争优势。中国的每一件商品、每一个人都是中国国家品牌的形象代言人。因此,打造中国国家品牌的良好形象,是需要整个国家进行推动和投入的大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尤其是承担着国家品牌形象塑造主体责任的中国企业,都应该以国家的责任使命要求自己,自觉拒绝任何伤害国家形象的短视行为发生;在国家层面,政府应当做好系统规划和引导工作。 三、打造国家品牌的七大原则 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的一位资深研究者就国家品牌的打造曾提出过一个“国家品牌打造的七原则“理论,它是基于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将营销的概念引入国家形象的打造。 1、国家品牌核心化 最佳的国家品牌应与国家的核心技能相关联。如果国家品牌与一个国家的核心产业或技能相关联,它就可以对其产品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一个国家也更有可能逐渐获取相关领域内更为核心的技能,并为国际商业社会所接受。 2、国家品牌真实化 创立的国家形象一定要真实客观可信。这点是在当今国际舆论宣传领域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在当今社会,信息极其透明,而且信息传输速度极快。如果

常见手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含义

常见手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含义 1.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头伸直或者略屈(OK手势):中国和世界很多地方:零或三美国.英国:OK.即赞同.了不起的意思法国:零或没有泰国:没问题.请便日本.缅甸.韩国:金钱印度:正确.不错突尼斯:傻瓜 2.食指和中指上伸成V形.拇指弯曲压于无名指和小指上:世界大多数地区:伸手示数时表示二.用它表示胜利据说是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发明的.不过在表示胜利的时候.手掌一定要向外.如果手掌内向.就是贬低人.侮辱人的意思了.在希腊.做这一手势的时候.即使手心向外.如手臂伸直.也有对人不恭之嫌. 3.左手或者右手握拳.伸直食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数字一法国:请求提问新加坡:最重要澳大利亚:请再来一杯啤酒 4.举大拇指:中国:好.了不起.有赞赏.夸奖之意意大利:数字一希腊:拇指向上表示[够了".向下表示[厌恶".[坏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好.行.不错. 1.握手 美国:北美人在见面时握手相互致意.他们从儿童时代起就学会握手时要紧紧地有力握一下. 其他地区:虽然几乎全球都以握手为欢迎对方的方式.但日本人仍然喜欢向对方鞠躬致意(但不久将迎合西方人的习俗.也用握手致意).东南亚人是两掌在胸前对合作祈祷状.中东人和许多东方人在握手时.往往

轻轻握一下.那是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紧紧握手意味着挑衅. 2.目光接触 美国:当向人致意或和人交谈时.北美的小孩就已知道要正视对方.如果不看着对方.这通常被认为是羞怯或者是缺乏热情.或者――甚至更糟――是懦弱. 其他地区:恰恰相反.日本和韩国的父母亲教导他们的子女不要正视对方而要转移目光.避免目光接触.他们认为.目光直接接触是威胁对方.或者可能会有暗示性欲的. 3.挥手 美国:北美人不论是在向人打招呼还是告别.或者只是要引起离他较远的人注意.他们举臂.张开手.来回摆动. 其他地区:在欧洲大多数地方.这个动作表示"不!".欧洲人在打招呼或告别时.习惯于举臂.将手在腕部上下挥动.好像篮球运动员运球的动作.意大利人可能用完全不同的手势:他们举手.仅手指向内摆动. 4.召唤 美国:北美人要召唤别人通常是先挥手以引起对方的注意.然后把手转过来做向内舀的样子.美国人还有一种召唤人的手势.那是伸出食指(手掌朝着自己的脸).将该食指向内屈伸. 其他地区:这两种示意召唤的手势在世界的其他地区都可能被误解.在欧洲各地.要表示"到这儿来"的手势是举臂.手掌向下.然后将手指作痒状.至于屈伸食指这个手势.在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只用来召唤动物的.从来不用来召唤人.

新发展理念是当今中国发展之道

新发展理念是当今中国发展之道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是当今中国发展之道。 新发展理念是逻辑严密的有机系统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的战略指引。创新发展解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问题。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指明了当今中国的发展走向。协调发展解决不同系统之间、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问题,防止任何一个系统或子系统发展滞后形成短板;强调通过相互协调配合优化结构、提高发展的平衡性。绿色发展解决经济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问题,推动形成自然系统与人类活动的良性循环。开放发展解决国内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问题,通过内外联动增强发展活力。共享发展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公平正义问题,强调良好的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发展成果由全社会共同分享。 新发展理念是逻辑严密的有机系统:创新发展增强发展的动力,协调发展提高发展的平衡性,绿色发展保障发展的可持续性,开放发展实现发展的内外联动,共享发展明确发展的目标。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有着统一的目标,使科学发展的内涵进一步具体化,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具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 新发展理念是“十三五”规划纲要之魂

国家名字的含义

阿富汗:骑士的国土。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因穆斯林在麦加,面向东方站立,“也门”意为“右边”,象征吉祥昌盛。 阿曼:船。 巴基斯坦:纯洁。 巴勒斯坦:移民。 巴林:两个海。 朝鲜:晨曦清亮之国。 菲律宾:西班牙国王腓力普二世名。 柬埔寨:高棉人传说中的祖先名称。 科威特:堡垒。 老挝:人类。 黎巴嫩:积雪的山峰。 马尔代夫:宫殿之岛。 马来西亚:黑暗的土地。 蒙古:我们的火。 缅甸:遥远的谷地。 尼泊尔:中间的国家。 日本:日出处之国。 塞浦路斯:来自黎巴嫩一带的丝柏树。 斯里兰卡:光明富饶的土地。 泰国:自由之国。 土耳其:突厥人的国家。 文莱:沙罗门果。 新加坡:狮子城。 叙利亚:高地。 伊拉克:海岸。 伊朗:富裕。 印度:海。 约旦:涨落。 阿尔及利亚:群岛之国。 埃及:黑色的土地。 埃塞俄比亚:晒黑了的面孔。 贝宁:奴隶。 多哥:礁湖岸。 佛得角:绿角。 吉布提:沸腾的蒸锅。 几内亚:黑人国。 几内亚比绍:“向前走”的黑人国。 加蓬:葡萄牙水手穿的一种服装名。 津巴布韦:石头城。 喀麦隆:河虾。 科摩罗:月亮。 肯尼亚:白山。

莱索托:低地。 利比里亚:黑人获得自由的土地。 马拉维:大水。 毛里求斯:岛屿。 毛里塔尼亚:黑皮肤的人。 摩洛哥:被装饰起来的。 莫桑比克:伟大的受贡者。 尼日尔:流动的水。 塞拉利昂:狮子山。 上沃尔特:处于归来河上游的国家。 斯威士兰:斯威士,即竿或棍之意。斯威士人的国家。苏丹:黑人之国。 索马里:奶牛或山羊的乳汁。 坦桑尼亚:荸荠汇集的湖和黑人国家的领土。 突尼斯:修士住的地方。 阿尔巴尼亚:山国。 奥地利:东方王国。 保加利亚:叛逆者。 比利时:勇敢。 波兰:平原。 丹麦:多沙滩的国家。 法国:自由的国家。 法罗群岛:羊岛。 梵蒂冈:占卜之地。 芬兰:湖沼之国。 荷兰:森林之地。 捷克斯洛伐克:捷克,起始者;斯洛伐克,光荣。 列支敦士登:发亮的石头。 卢森堡:小的城堡。 马耳他:避难所。 摩纳哥:僧侣。 挪威:北方航道。 瑞典:人的王国。 圣马力诺:阿贝岛上一位石匠名马力诺,国家的创始人。西班牙:埋藏。 希腊:希伦人居住的地区。 匈牙利:十个部落。 阿根廷:银子。 巴巴多斯:长满胡子的。 巴拉圭:海水的源泉。 巴拿马:鱼群。 巴西:红木。 秘鲁:玉米之仓。 波多黎各:富庶的港口。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练习题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练习题1.(2018·湖南省衡阳市联考)除了大豆外,我国的高粱、油菜籽、大米、大麦进口量均位于全球第一第二的位置,在以上进口品种中,高粱、菜籽、大麦的进口量已经超过或即将超过国内产量,而大豆的对外依存度甚至高达80%以上。这就需要 ①走农业现代化之路,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②努力降低我国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③遏制农产品进口量增长的趋势,以高端品种替代低端品种 ④调整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加快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华民族的前进道路和历史新征程。邓小平是这条道路的开创者和总设计师,他指导我们党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②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 ③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使中国进入了总体小康社会 ④“三步走”战略主要是解决困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3.(2018·广西省南宁市联考)组织东部地区支援西部地区20年来,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同时,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得到有效实施,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开创了优势互补、长期合作、聚焦扶贫、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这表明东西部扶贫协作 ①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有利于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③有利于形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④推动了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4.(2018·湖南省邵阳市模拟)随着“健康中国”上升至国家战略,各行各业围绕大健康产业,开启了新一轮提速增量、跨界融合的发展。在北京举行的健康中国峰会以“看得见的未来”为主题,共同探讨大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①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 ②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 ③需要加快大健康产业供给侧改革,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④有利于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高速增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5.(2018·海南海口市模拟)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30年砥砺奋进,实现了从人民群众基本温饱尚未解决到迈向全面小康的大跨越。5年来,减少贫困人口61.7万,贫困发生率由12.3%降至1.5%。这样做是为了 ①海南贫困市县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③为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 ④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6.(2018·湖南省长沙市联考)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强调指出,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快速协同保护体系,推动科研院所落实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法律法规和政策,强化激励导向,活跃技术交易。此举意在 ①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国家的概念

国家的概念 故论其本始,国家不过以为战争之一手段,无战争固无国家也。 --朱执信:《朱执信集?上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55页。 天尊地卑乾坤定,卑高以成上下位,有君即有臣,有臣即有民。民积民成国,国积国成天下。 --《唐才常集》,中华书局,1980年6月版,第92页。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工具。 --《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9月版,第110页。 我们认为国家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政治制度,是具有合法管理权力的特殊政治组织。--周永坤、范忠信:《法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6月版,第199页。 一般讲,国家在形式上应具有一定的领土与居民等。从本质上看,国家与阶级、阶级斗争有直接联系,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它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秩序。 --沈宗灵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版,第155页。 在现代,“国家”一词有两种基本的意义:一种含义是指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进行统治的工具;另一种含义是指政治地理意义上的国家,例如俄罗斯、美国、法国、日本等等。对后一种含义应称为“国度”。 --王勇飞、王启富主编:《中国法理纵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75页。 到了现代,“国家”是指政治地理意义上的国家,如美国、中国、日本等。 --阎铁力、沈火林:《政治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第130页。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国家的定义应为国家是统治阶级的组织,是经济上占统

治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其阶级利益对社会实行统治的机关;国家是人口、领土、主观三者的总合体。 --阎铁力、沈火林:《政治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第132页。 国家是历史的产物,其实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表现。 --王仲田主编:《政治学导论》,中共中央学校出版社,1997年6月版,第87页。 国家一词指称国家政权和行使政权的国家机构体系。例如,列宁曾把国家比做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器,这个机器是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官僚集团所组成的一套机构,是来自于社会又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公共权力。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10月版,第419页。 国家是一个有政治组织的社会。 --王世杰、钱端升:《比较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25页。 国家是伦理理念的观点--是作为显示出来的、自知的实体性意志的伦理精神,这种伦理精神思考自身和知道自身,并完成一切它所知道的,而且只是完成它所知道的。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译本),范杨、张企泰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53页。 国家是绝对自在自为的理性东西,因为它是实体性意志的现实,它在被提升到普遍性的特殊自我意识中具有这种现实性。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译本),范杨、张企泰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53页。 国家是具体自由的现实;但具体自由在于,个人的单一性及其特殊利益不但获得它们的完全发展,以及它们的权利获得明白承认(如在家庭和市民社会的领域中那样),

欧洲主要国家国旗及含义

一、法国 法国国旗三色最初的意义,是以红蓝两色代表巴黎市民,白色代表法国王室,期望双方携 手合作建立新国家。 不知自何时起,蓝、白、红三色分别被赋予了自由、平等、博爱三种意义, 且随著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的声威传遍全世界,成为大家对此三色最为熟悉的阐释。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分别为蓝、白、红三色。法国国旗的来历有多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巴黎国民自卫队就以蓝、白、红三色旗为队旗。白色居中,代表国王,象 征国王的神圣地位;红、蓝两色分列两边,代表巴黎市民;同时这三色又象征法国王室和 巴黎资产阶级联盟。三色旗曾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据说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说法1:法国大革命时期,有一家理发店是革命party人活动据点。一次,在理发师的掩护下,一个革命party主要领导人在追捕中得以脱险。革命胜利后,为了表彰其功绩,特许 他们以红、白、蓝三色国旗作为标志,这种标志逐渐演变成为后来的转花筒灯,各国纷纷 仿效,成为国际性的理发店标志。

二、英国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呈横长方形 长与宽之比为2∶1。为“米”字旗 由深蓝底色和红、白色“米”字组成。旗中带白边的红色正十字代表英格兰守护神圣乔治 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苏格兰守护神圣安德鲁 红色交叉十字代表爱尔兰守护神圣帕特里克。此旗产生于1801年 是由原英格兰的白地红色正十旗、苏格兰的蓝地白色交叉十字旗和爱尔兰的白地红色交叉十字旗重叠而成。 三、德国国旗 黑、红、金三种色彩长久以来就象征泛日耳曼民族争取统一、独立、主权的雄心。黑色象征严谨肃穆,红色象征燃烧的火焰,激发人民憧憬自由的热情,金色象征真理的光辉,决不会被历史的泥沙掩埋。 十九世纪初期,日耳曼地区仅有许多小国组成松散邦联,没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拿破仑战败后,日耳曼的统一意识开始高涨,这时有一群由学生组成的留兹欧自由军非常活跃,他们穿着黑色斗蓬、红色肩章及金色钮扣的制服为统一而奔走,后来制服上的黑、红、金三色成为了国家统一运动的象征色彩,也制成了旗帜,进而成为国旗。 十九世纪德国统一运动进行时,一位诗人为此三色下了注解:“黑色代表了愤怒的心情,红色代表追求自由的精神,而金色则代表理想和真理的光辉。”现在则有解释为黑色代表勤勉与力量,红色象征国民的热情,金色则代表重视荣誉。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第八课 第九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1.把握1个主要矛盾——新时

第一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一、历史性变革 1.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原因: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2)表现 ①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③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2.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1)原因: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2)表现 ①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 ②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3.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1)原因: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2)表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二、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1.内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解决主要矛盾的措施: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3.两个没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三、开启新征程 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1)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

如何理解“国家行为”

如何理解“国家行为” “国家行为”一词在行政法学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并无一个统一、确切的含义,我国也有学者称其为“统治行为”、“政府行为”。在国外其被解释为“与国家的重要政策有的行为”,“关系到国家存亡及国家统治之根本的、具有高度政治性的、国家最高机关(国会、内阁等)的行为”等。这都说明了国家行为具有的特殊性质。 笔者认为,对国家行为可以有对外、对内两种意义的理解: 一、对外意义 对外意义或称对外国家行为,指经宪法和法律授权的专门国家机关,在国际事务中,代表整个国家行使国际法上的权利和履行国际法上的义务的行为。这种国家行为是以国际法意义上的主权国家作为法律实体,其应该是国际法上的概念,是用于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对外国家行为。对外国家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要区别在于: 1、对外国家行为的主体是整体意义的国家,通常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实施。而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只能是某行政机关,不以整个国家的名义实施。 2、对外国家行为的对象是另一方国家、国际组织等国际法主体,所涉及的都直接是国际关系事项。具体行政行为的对象则是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所涉及的只是一国领域内具体行政管理事务。 3、由于对外国家行为的国际性和重大性,其行为依据都具有特殊性,一般是以国家宪法、某些专项法律以及规范国际关系的国际惯例、国际条约等为行为依据。而具体行政行为是针对特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并处理国内常规行政事项的,它通常都是国内法中次于宪法的各种行政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乃至行政规章作为其直接依据。 对外国家行为主要包括国防、外交两大类。国防是为保卫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和全民族利益而抵御外来侵略、颠覆所进行的活动。如进行军事演习、调集军队、实施战争动员令、宣战,等等。外交是为实现国家的对外政策而进行的国家间的交往活动。如国家间的建交、断交、宣战、媾合、签订国际条约和协定、国家间的对等措施,等等。 二、对内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