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传“福岛辐射海鲜卖到中国”,真相是这样的!
食品安全

“爱国”3D贞子中国上映, 日本海轮运抵海产品
谣言: 中国人拍的《金陵十三钗》小鬼子票房为零。小日本 拍的《贞子》3D将于5月12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而5月12 日既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又是国难日。勿忘国耻!! 作为中国人,敢不敢让 贞子3D 5月12日票房为零。
日 本 海 轮
谣言: 7日上午,日本6艘装满海产品的货轮分别运抵青岛 大 连 上海 广州 深圳 海口这6个城市的港口,这些海产品都 是在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后在日本海域内打捞到得海产 品,日本并不打算把这些受到核辐射的海产品销往国内 市场,而是直接瞄准中国市场,其中的用意让人深思。 此次运输的海产品有:鱿鱼 墨鱼 剑鱼 海虾 海蟹 带鱼 以及一些鱼刺加工品,各位同胞相互保重。早上凤凰卫 视也报道了,立即给掐掉!!
对于遏制谣言的传播,社会信息公开应是首要的,当信息公开 出现阻塞障碍时,受众的批判辨析能力就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辟 谣 总 汇
「食品安全」农夫山泉真假辨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克 里 斯 汀 "
官方解释: 克莉丝汀在其官网发出的澄清公告 称,公司并未向上海地区任何金山奶 油厂购买原材料,也没有任何合作关 系,微博散布的传闻是失实的。公告 称,公司拥有一套严格的质量控制体 系,并且高度关注食品安全。
"
可口可乐含氯
食 品 安 全 类 谣 言 的 反 思 与 分 析
三.钓鱼 康帅傅方便面 艾滋病人纸浆池内自杀 不配合强奸案
【谣言传播公式】R≈I×A/C,谣言的强度(Rumour)约等于消 息的重要程度(Importance)乘以消息的模糊性(Ambiguity ) 除以受众的批判辨析能力(C)。
“谣言止于信息公开” 谣言止于信息公开” 谣言止于智者” “谣言止于智者”
日本核污水入海伤及本国渔业

日本核污水入海伤及本国渔业 文·图/姚虹聿日本渔业联合会明确反对近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与日本全国渔业联合会会长坂本雅信举行会谈,就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放入海计划进一步作出说明,表示将出台渔业支持政策,包括设立500亿日元的基金,用于降低渔船燃油成本。
对此,坂本雅信表示,对核污水排放入海计划的反对立场不会改变。
日本政府与渔业联合会的这次“对话”,是基于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此前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厂区内展示的一项试验:两个水槽分别装有普通海水和经过稀释处理的核污水,各饲养数百条比目鱼。
日本共同社称,在装有核污水的水槽内,氚的浓度被调整为与计划排放入海的核污水相同的标准,即每升低于1500贝克勒尔。
东京电力公司宣称,核污水中的比目鱼生存状态正常,与生活在一般环境中的比目鱼无异。
东京电力公司表示,还会在经过处理的核污水中养殖鲍鱼和海藻,并公布这些海洋动植物体内的氚含量。
日本的这一行为和主张招致邻国的指责。
韩国媒体称,日方试图借此将向海洋中排放核污水的计划正当化。
不止邻国,日本本国渔业界也对该计划明确表示反对。
在核污水排放入海的安全性备受质疑的情况下,日本官员特地与渔业团体负责人举行了会谈,称将努力消除核污水排放入海给当地渔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另外,日本复兴厅表示,今后将通过向海外媒体投放宣传报道及请日本“网红”进行介绍等形式,来宣传福岛的海产品。
但是,日本渔业联合会显然并不买账,于是就有了前文所述的尴尬一幕。
福岛渔民是受影响最严重的群体。
福岛核泄漏事故已经让福岛渔业深受打击,一直都没有恢复元气。
当日本政府决定将核污水排放入海时,饱受核泄漏事故困扰的福岛渔民一片哗然。
一位名叫小野春雄的渔民对日本政府的决定十分愤怒,强烈反对将核污水排入海中。
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11年来,他一直没有放弃对福岛渔业恢复繁荣的期待,但这一愿望的实现遥遥无期。
年过古稀的小野春雄从报纸上得知,为了排放核污水入海,东京电力公司在福岛核电站的内部修建了巨型排水坑。
核污染海鲜特征

核污染海鲜特征
核污染海鲜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放射性元素超标:海鲜受到核污染后,可能会含有超过安全限度的放射性元素,如铀、银、锕、锶、钴等。
这些元素的高浓度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2. 异常颜色和形状:受到核污染的海鲜可能会呈现出异常的颜色和形状,如变黑、变绿、变形等。
这是因为放射性物质可能破坏了其细胞结构和生物化学反应。
3. 异常生长:受到核污染的海鲜可能会出现异常的生长情况,如异常生长速度、异常大小等。
这是因为放射性物质可能对生物体的细胞分裂和生长过程产生影响。
4. 异味和异味:核污染海鲜可能会散发出异常的臭味和异味,这是因为放射性物质可能对其组织和细胞产生了不可逆的伤害。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特征并不一定所有受到核污染的海鲜都会具备,因为影响海鲜受污染程度的因素很多,包括污染物种类、浓度、暴露时间等。
所以,不能凭借外观判断海鲜是否受到核污染,还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等手段进行准确判断。
福岛海鱼体内放射性物质超标180倍震惊

福岛海鱼体内放射性物质超标180倍_震惊福岛海鱼体内放射性物质超标180倍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当地时间6月5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以下简称“东电”)表示,今年5月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港湾内捕获的海鱼许氏平鲉体内放射性元素超标,放射性元素铯的含量达到每千克18000贝克勒尔(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超过日本食品卫生法所规定的标准值(每千克100贝克勒尔)180倍。
报道称,此次捕获海鱼的位置位于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至4号机组靠海一侧,此处围筑有防波堤,并有放射性物质浓度较高的核污染水流入。
据说东电正在此处安装多张护网,以防止鱼游出港湾。
有消息称,今年4月,在同一地点捕获的一条青鱼体内的放射性元素铯的含量达到每千克1200贝克勒尔。
另据福岛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东电于6月5日下午3点半“开始向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隧道中注入海水”。
东电表示,到6日中午时分,排海隧道内将注满约6000吨海水。
今年4月,东电曾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项目海底隧道挖掘工作已结束。
东电表示,该隧道长约1公里。
隧道内的设备被撤走后,将开始填充海水。
2021年4月,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经过滤并稀释后排入大海,此举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引发舆论关注。
6月3日,由日本国际法律家协会主办的有关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研讨会在线上召开。
反对排海的太平洋北马里亚纳群岛的地方议员等参加了会议,他们呼吁停止该计划。
放射性物质超标是什么意思当人体在短时间(数秒至数日)受到大于1戈瑞剂量的射线照射后,就会产生急性放射病,危及生命;机体在较长时间内受到超剂量限值的射线作用后可能导致慢性放射病,造成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的全身慢性放射损伤。
这种情况主要针对从事射线工作的职业人员,很少在公众中发生,也不包括局部的医疗照射。
放射性元素对人体的危害放射性元素主要可以破坏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血液系统,大剂量或长期接触会对人体造成明显的危害,会增加人体患癌风险,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日本核废水新闻述评

日本核废水新闻述评
最近日本政府决定将福岛核电站的核废水排入海洋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
这是一个极具争议性和敏感性的问题,对于整个地区和全球的环境安全都有着重大影响。
下面是对这一新闻的一些述评。
首先,日本政府的决定在环保组织和邻国中引发了广泛担忧。
福岛核电站事故产生的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质,这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造成了潜在的风险。
邻国如韩国和中国忧虑核废水对本国的渔业和海洋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其次,日本政府声称这样做是安全和可行的,但这一决定的透明度和可信度让人怀疑。
科学家和环境专家应该有机会审查和评估这一决定,以确保安全性和环境的最佳保护。
透明度对于解决类似问题的信任建立至关重要。
此外,这个问题的全球影响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放射性废水的排放可能对整个地区的海洋环境产生长期和不可逆转的影响。
由于海洋是全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决定的环境后果可能超出地区范围,对全球环境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最后,这个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尽管日本政府声称他们将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处理核废水,但是与邻国合作和国际社会的监督是确保这一问题得到合理解决的关键。
各方应保持开放和合作的态度,共同找到符合国际标准和环保的解决办法。
总之,日本政府将福岛核废水排入海洋的决定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问题。
仅仅依靠日本政府的声称来解决这一问题是不够的,透明度、科学评估和国际合作是确保这一决定的安全性和环保性的关键。
同时,这个问题也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以保护地区和全球的环境安全。
日本核废水排海对我国水产品进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日本核废水排海对我国水产品进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卢柳匣;杨文华;黄昭莹
【期刊名称】《中国商论》
【年(卷),期】2024()9
【摘要】日本政府宣布核废水排海,其生产的水产品安全性难以保证,中国政府禁止进口日本水产品势必对中日水产品进出口贸易产生重要影响,主要包括对我国出口市场的冲击、进口安全风险的加剧及对日贸易政策的调整。
基于2015—2023年中日水产品贸易现状,本文运用对比分析法分析2023年我国对日本水产品进出口月度数据,研究核废水排海前后中日水产品进出口的变化情况,发现禁止进口日本水产品对我国水产品贸易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据此本文提出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的核污染水监管机制、加强海洋环境管理与保护工作、发展国内水产品等策略降低核废水造成的不良影响,以供参考。
【总页数】5页(P57-61)
【作者】卢柳匣;杨文华;黄昭莹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6
【相关文献】
1.日本政府一意孤行将核废水排海是极不负责任的
2.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海将带来哪些危害?
3.海洋倾废视角下日本核废水排海决定的法律问题研究
4.日本核废水排海
的责任:国际责任与预期违约责任5.国际法框架下核废水排海追责机制的完善——以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海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涉嫌核污染的食品

涉嫌核污染的食品
涉嫌核污染的食品是指可能受到核辐射或污染的食品。
这些食品可能受到核能事故、核试验、核废料处理和储存等原因而产生的核辐射或污染。
一些可能涉嫌核污染的食品包括:
1. 鱼类和海产品:鱼类是常见的受污染食品之一,因为它们往往生活在水域中,水经过污染以后,鱼类和其他海产品也容易受到污染。
2. 农产品:农产品可能通过土壤或水源中的核污染物受到污染。
特别是在核事故或核试验发生的地区,农产品的污染风险更高。
3. 牛奶和乳制品:牛奶和乳制品是另一种常见的受到核污染的食品。
这是因为奶牛可能在食用了受污染的饲料或饮水后,分泌出含有核污染物的奶。
4. 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可能在受到核辐射的环境中生活和饮水,因此也可能受到核污染。
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许多国家都有监管机构负责检测和监督食品中的核污染。
这些监管机构会定期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必要的行动,包括召回受到核污染食品、禁止销售或限制食品的进口和出口等。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注意查看食品标签和产地,并选择可靠的供应商和品牌。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海鲜未受辐射可放心吃

“最近不要再吃海鲜了,有辐射。
”近⽇,许多港城市民会收到朋友这样的善意提醒,⼀时间,港城许多市民热议,由于⽇本地震,福岛核电站爆炸,近期海鲜不能再吃了,尤其是海鱼,可能存在辐射。
⽇照海鲜市场受影响严重,海鲜销售量⽐平时锐减五成。
⼭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市场与质量检测处表⽰,⽬前市场销售的海鲜并⽆辐射影响,市民不必恐慌。
“近⽇出门要戴⼝罩,不要饮⽤海⽔淡化⽔和⾷⽤海鲜。
”14⽇,市民盛⼥⼠早上⼀开机,就收到三条类似内容的短信,朋友的提醒,盛⼥⼠并没在意,但是⼀上,才发现“不要吃海鲜”已经在她的⼩学、同事聊天群⾥成了热议话题。
盛⼥⼠说,现在⼤家聊天中谈论,因为⽇本福岛核电站爆炸,受到核辐射的海⽔和海⽣物随着风向漂流,已经影响到⼭东沿海城市,近期打捞的海鲜都极有可能受到核辐射,尤其是深⽔海鱼受辐射的可能性更⼤,建议市民近期不要再⾷⽤海鲜,远离辐射。
“我家也已经好⼏天没吃海鲜了。
”市民王⼥⼠说,平时家⾥每天都做海鲜,家⼈都⾮常喜欢吃,但是她的母亲听说“海鲜近期不能吃”后,已经停⽌购买了。
记者来到⽯⾅市场,发现平时熙熙攘攘的海鲜区仅有⼏位市民来购买。
“这两天,⽣意⾮常差,销售量⾄少减了⼀半。
”卖贝类海鲜的摊主刘师傅已从事贩卖海鲜的⾏业15年了,他说本来3⽉份就是海鲜销售的淡季,现在⽣意更是冷清,原来仅海蛎⼦每天就能卖出300⽄,这两天卖出80⽄都困难。
“黄煎鱼、鲅鱼、龙鳞鱼、⼋袋都已经上市了,但是卖得不好。
”另⼀位卖鱼的摊主告诉记者,已经吃了⼀个春节冰鱼的市民,还是很欢迎这些鲜鱼的上市,前⼏天还能每天卖出200⽄的黄煎鱼,最近每天只能卖100⽄了。
“许多市民都说有辐射,不能吃海鲜了,我们也不懂,看着海货卖不出去,只能⼲着急。
”刘师傅说,从3⽉14⽇开始,海货就不好卖了。
“⽬前省内市⾯上销售的海鲜是安全的。
”⼭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市场与质量检测处⼯作⼈员表⽰,已对市⾯销售的海产品进⾏了抽样检测,市场上销售的海鲜并没有受核辐射影响,市民不要听信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传“福岛辐射海鲜卖到中国”,真相是这样的!
2016年09月14日 10:20新浪科技微博
自从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中国消费者一直很担心进口日本海鲜是否受过污染。
8月21日,青岛海关公布了一起海鲜走私大案,查获水产品5000吨、案值高达2.3亿元,引发舆论关注。
有报道称,这批水产品中的一部分正是来自日本“福岛附近海域”。
随后,各地检验检疫部门、食药部门陆续发出辟谣,称“辐射海鲜”未从正规渠道进入当地。
但是,“辐射海鲜”本身是否值得担忧呢?
近日,一条“青岛破获2.3亿海鲜走私大案,其中部分为日本辐射海鲜”的新闻又开始刷屏,更有后续报道称,“部分核辐射海鲜流入多省市,或存风险”。
核辐射?消费者一声十有八九要打个寒颤。
网友对此也非常愤慨!
且慢,这来自邻国的不速之客真的会危害我们的食品安全吗?
1.“福岛附近海域”水产品有多少不详
青
岛海关网的相关报道
首先,查获了2.3亿走私海鲜的消息是真的!青岛海关在其官网的图片报道一栏也有公布。
不过,青岛海关的官方新闻中并没有提到“福岛”两字,也没有提到海产品的“辐射”问题。
所谓“部分水产品来自日本福岛附近海域”的说法来源于海关缉私局干警的说法。
8月18日,记者联系到青岛海关,询问该海关缉私局干警的说法是否准确,以及如果准确,又有多少水产品来自“福岛附近海域”,截止发稿时为止,青岛海关一直未予解答。
众所知,2011年3 月11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后,有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到了环境中,其中有超过万吨的放射性物质进入了太平洋,这起事故被认为是至今为止最为严重的海洋放射性污染事故。
据资料,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海水中的铯-137水平曾一度达到正常水平的 527 倍,而碘-131的含量则超过正常水平 4000 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哈益明教授告诉记者,如此多的放射性物质排到海里,当然会对海洋生态造成危害,各种海产品也很容易被污染。
比如说鱼类,它可以通过鳃的呼吸作用从水中吸收、通过吃浮游生物等食物摄入、通过体壁的交换作用摄入放射性物质。
放射性物质会通过食物链的迁徙在海洋中“循环起来”,而不同的海洋生物放射性物质的“含量”也是不一样的。
当然,作为食物链的顶端的吃货——人,如果是吃了这些被严重污染的海产品,也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而具体危害,和被污染的核元素种类、摄入量都有关。
所以,在事故发生后,相关国家都对日本农产品实施了不同程度的禁令。
记者查阅到,国家质检总局也确实于2011年3月24日发布公
告,禁止进口来自日本福岛等县的部分农产品,其类别包括乳品、蔬菜及其制品、水果、水生动物及水产品。
2.放射性物质在海洋中会逐步稀释
不过,被污染海域中的放射性物质并非一成不变的,它会在各种“动力”下扩散,比如下沉到上千米的海底,或者被洋流带到很远的地方去。
此外,在20 1 1 年8 月,研究人员在加利福利亚抓捕的15只蓝鲭金枪鱼样,在其体内检出的铯134和铯137含量异常,证明这些鱼把核污染元素从日本“长途快运”过来了。
此外,放射性元素种类很多,它们也是会慢慢丧失放射能力,只是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不一致,时间短的只要十几天、几百天就“挂”了,时间长的其污染可持续上万年。
哈益明告诉记者,如果要谈“福岛附近海域”的水产品受到了多大污染,首先要明确“附近海域”是多远,离核电厂越近的地方,其核元素的浓度会更高,此外就是看水产品的种类,比如说深海鱼类就更可能被持续污染。
3. 5年来,福岛附近海域污染已大幅降低
事实上,自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包括中国、韩国、俄罗斯在内的周边国家都在密切监测邻近海域中的放射性污染情况,看看这些污染有多少会漂移到自己的水域中来。
比如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三所)和各海洋分局就在西北太平洋和中国近海开展了大量海洋放射性监测工作。
作为水产品的出口大国,也是消费大国,当然日本也在监测福岛附近海域水产品被污染的情况。
自3 月2 3 日开始,日本农林水厂厅定期发布福岛附近海域水产品放射性含量的监测结果,监测的样本包含鱼类、贝类及海藻等1 6 9 种海洋物种。
相关监测报告可以在日本农林水产厅的网站上看到,具体网址为:www.jfa.maff.go.jp/e/index.html 。
其报告甚至还有中文简体和繁体版。
早在2 0 1 2 年4 月1 日,日本发布了水产品中放射性核素铯134和铯137的含量基准值为,所谓含量基准值,就是一风险的参考值,在此之前,国际原子能机构、美国国际防辐射保护委员会都有制定类似的参考值,不过各国际机构制定标准项目、参考值有所差异。
日本方面则会拿监测到的数值和基准值对比,高于基准值就认为是有安全风险,数值越高风险越大,低于这个值则认为是没有安全风险。
海洋三所放射性技术与环境安全评估实验室主任于涛告诉记者,核故事中污染元素较多,而放射性核素铯134和铯137是其中毒性大、穿透力强又稳定的核素,具有表征性,所以能作为监测项目。
水产厅发布的报告分为福岛县内和县外海产品两部分。
福岛县内的海产品调查结果是,2011年4-6月超过基准值的比例为57.7%,事故1年后,比例减少了一半,此后,超过基准值的比例持续下降,2013年10-12月降至1.7%。
(资料来自日本水产厅)
在福岛县以外的其他地方,超过基准值的比例在同样是逐渐下降的,到 2013年10-12月已经降至0.1%。
(资料来自日本水产厅)
于涛表示,从他们团队以前监测的样品来看,其中水产品的放射性元素含量都非常低(注:中国团队监测的海域一般在福岛30KM以外),
目前,他们希望能对已经输入中国的相关海产品进行采样检测,以跟踪目前市场流通的水产品是否安全。
4.“核辐射海鲜”说法不准确
根据监测结果,日本农林水产厅会调整捕捞政策,其思路就是,监测到没有核素或核素含量大大低于基准值的,就允许“试验性捕捞”;超过基准值的,则限制上市;县内沿岸渔业限制及底拖网捕捞。
截止到2 0 1 5 年4 月3 0 日,分别有3 9 种鱼类、8 种甲壳类、7 种鱿鱼与章鱼、8 种贝类以及2 种其他海产品被纳入福岛县的试验性捕捞,捕捞区域为福岛核电站20km半径以外的海域。
自2012年4月1日以后,日本在所有都道府县都已确认全部品类的贝类、鱿鱼章鱼、虾蟹类都在基准值以下,代表性的表层鱼、洄游鱼也在基准线以下,只有少数生活在海底的鱼类禁止上市。
(资料来自日本水产厅)
除了官方监测,日本的一些研究机构、民间团体也在进行监测。
这也监测也都证明,在2014 年1 0 月之后,福岛县之外海域的水产品放射性核素含量均已低于基准值。
总之,福岛县之外海域的“海鲜”,已经可以认为“基本安全”了,而福岛县内的“海鲜”可能虽然还有一些“超标”的,但由于官方针对性的捕捞政策,可以说风险也已经很低。
从媒体报道来看,这次青岛海关查获的主要是贝类、蟹类和常见鱼类,核污染的风险非常低,“核辐射海鲜”的说法并不准确。
当然,走私可能会带来其它食品安全风险,比如食品变质等,这是另一个问题了。
5.中韩尚未解禁日本海鲜
到目前,中国确实仍然没有解除进口禁令,但是世界上已经有一些国家完全解除日本食品进口限制,只是要求政府提供食品放射性物质检验证书或产地证明,如加拿大、新西兰、墨西哥、智利等国,加拿大在2011年6月13日起就全面解除了对日本食品采取的进口限制。
台湾也曾经想放开对日本进口食品的限制,不过后来因为标签造假问题又管制了。
马英九就曾表示,“日本食品辐射检测并没有超标,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食品安全的问题,而是标签可能不一定正确,这是法律问题,不是科学问题。
台湾方面已经调查了一段时间,也查到一些结果,希望跟日方的调查结果整合起来,了解伪造标签的真相,知道后再防止,到时再解禁,消费者才能放心。
”
近年来,日本一直试图通过谈判,或者向WTO陈述的方式来要求各国解除对日本水产品的禁令,但一直未得到中国、韩国等国的回应。
(作者:洪广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