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病害详解
真菌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具有多样性,可引起叶斑 、腐烂、坏死等症状,且通常具有传 染性,可在植物间传播。
真菌性病害的分类
根据症状分类
可分为叶斑病、白粉病、锈病、炭疽病等。
根据病原分类
可分为半知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子囊菌亚 门等。
根据传播方式分类
可分为气传、土传和种传等。
真菌性病害的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部分真菌性病害可通过空气传 播,如气传病害。
抗药性机制
研究真菌对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机制,包括基因 突变、代谢酶活性增强等。
抗药性水平评估
通过实验测定不同真菌种类的抗药性水平,为防 治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抗药性监测
建立抗药性监测网络,定期对农田中的真菌进行 抗药性检测,及时发现抗药性增强的情况。
新型防治技术的研发
生物防治
01
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防治真菌病害,具有环保、可持
化学防治
药剂选择
根据病害种类选择合适的药剂,注意药剂的 轮换使用,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施药方法
根据不同病害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施药方法, 如喷雾、拌种、土壤处理等。
施药时期
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施药,控制病害的扩散 和蔓延。
安全用药
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规范,避免对人畜和 环境的危害。
生物防治
生物农药
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害,如 抗菌素、农用抗生素等。
详细描述
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在植物的叶片和果实上产生黑色的斑点或 条纹。这些病状物通常会扩大并融合,导致叶片或果实枯萎和脱落。炭疽病可以 通过风雨或昆虫传播,并且在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中容易发生。
灰霉病
总结词
由真菌中的灰霉病菌引起,通常在植物的花、果实和叶片上产生灰色的霉层。
食用菌常见真菌性病害及无公害防治措施

食用菌常见真菌性病害及无公害防治措施(一)青霉病青霉病也叫蓝绿霉。
是食用菌制种过程中常见的污染杂菌,主要危害各种食用菌的菌丝体.林下栽培时,一定条件下,除危害平姑子实体外,还危害香菇、草菇、金针菇、双孢菇、木耳等。
1、症状与危害青霉常污染菌种和菌袋.侵染幼菇发病一般顶部呈黄褐色枯萎,生长停止,表面很快长出绿色粉状霉层,其邻近的正常生长的健菇可被传染。
菌柄基部呈黄褐色腐烂,很快长了绿色粉状霉层。
金针菇基腐病,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菌柄基部变黑褐色至黑色腐烂,基部腐烂后子实体倒伏.幼菇丛发病虽不倒伏,但不能继续向上生长发育。
严重发生时,针状的幼菇成丛变黑腐烂。
2、病原青霉(Penicillium spp.)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青霉属.常见的危害种有黄青霉、圆弧青霉等。
不同种的菌落呈现不同颜色,有绿色、黄绿色、淡灰黄色、灰绿色、蓝绿色、紫红色等。
营养体菌丝无色、淡色或具鲜明颜色.分生孢子梗有横隔,经过多次分枝,产生几轮对称或不对称的瓶状小梗,形如扫帚。
3. 病害循环与发病条件青霉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
以分生孢子通过空气、土壤、肥料、植物残体传播。
平菇一般不易受青霉菌侵染,但当培养料寂PH值小于4时或含水量不足、培养料碳水化合物过多、幼菇生长瘦弱的条件下,易受青霉菌感染。
4。
病害控制①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林间落叶、食用菌及菌棒残体,带出林外深埋;发现病菇及瘦弱菇及时清除处理,防止病害扩散。
②选用新鲜、干净并经暴晒的培养料。
③袋料劳动教养品种,收第一潮菇后及时清理菌棒料面,剔除菇根和弱菇,然后喷洒10%石灰水1次,降低培养料酸度。
覆土栽培品种在发生青霉的地方,及早挖除病菌并撒施石灰粉或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止霉菌蔓延.④菇床发生青霉菌后,可喷洒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二)绿霉病绿霉又名木霉。
什么是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有哪些症状?

什么是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有哪些
症状?
什么是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有哪些症状?真菌是没有叶绿素的异养生物,以菌丝体为营养体,以孢子进行繁殖、微小的真菌肉眼看不见,它们靠风、雨、昆虫等传播,以菌丝寄生在花卉体内吸收养分。
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称为真菌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是花卉病害中最主要的一类病害,如白粉病、炭疽病、锈病、灰霉病、黑斑病、褐斑病、立枯病、白绢病等。
真菌性病害一般具有以下明显症状:一、霉状物发病部位产生各种颜色的霉层,如霜霉、青霉、灰霉、黑霉等。
霉层由真菌的菌丝体、孢子梗和孢子所组成,如牡丹灰霉病、葡萄霜霉病、柑橘黑霉病等。
二、粉状物发病部位产生各种颜色的粉状物。
如月季白粉病、大丽花白粉病等。
三、点状物发病部位产生黑色、褐色
小点,多为真菌的繁殖体,如兰花炭疽病病斑上面的小黑点,就是真菌孢子堆所构成的。
四、锈状物发病部位产生黄褐色锈状物,是由真菌孢子堆所构成的,如玫瑰锈病等。
五、丝状物、颗粒状物在幼苗茎基部产生一层白色棉絮状物,多为真菌的繁殖体。
如荷包牡丹猝倒病,在茎基部形成黑褐色的颗粒状物;又如苗木白绢病等。
植物真菌病害介绍

植物真菌病害介绍植物真菌病害是指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疾病。
真菌是一类原生生物,常见的形态有菌丝体和孢子体。
它们侵入植物体内,通过吸取植物体内的养分和水分进行生长和繁殖,引起植物生长受阻,叶片变黄、萎蔫,果实腐烂等病症,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植物真菌病害。
1.黑斑病:黑斑病是指植物叶片上出现黑色或暗褐色的斑点。
这些斑点是由真菌孢子体或菌丝体所引起的。
黑斑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常见的植物有黄瓜、西瓜、草莓等。
黑斑病会导致叶片凋萎、生长受阻,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主要是进行适时的病害防治,如定期喷洒杀菌剂。
2.锈病:锈病是指植物叶面出现黄色、红色或棕色的锈斑。
锈斑是由真菌孢子体在植物体上形成的。
锈病常见的植物有玉米、小麦等。
锈病会导致植物的叶片枯萎、落叶,严重的话会对产量造成影响。
防治方法包括清除病原源、及时采取化学防治方法等。
3.白粉病:白粉病是指植物叶片和茎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粉末状的菌丝体和孢子体。
白粉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常见的植物有番茄、苹果等。
白粉病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严重的话会导致果实变形。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定期修剪受影响的植物部分,以及适时进行药物喷洒等。
4.灰霉病:灰霉病是指植物受感染后出现灰色霉斑。
灰霉病主要由灰霉菌引起,常见的植物有玫瑰、番茄等。
灰霉病会导致植物的叶片枯萎、果实腐烂,严重的话会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清除病害部分,控制湿度,适时使用杀菌剂等。
5.炭疽病:炭疽病是指植物上出现的黑色或暗褐色小斑点。
炭疽病主要由炭疽菌引起,常见的植物有柑橘、葡萄等。
炭疽病会导致植物的果实腐烂,减少产量。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清除病残体、及时除草、控制湿度等。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植物真菌病害,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病害,如炭疽病、丝核病、褐斑病等。
这些病害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环境条件较为湿润时更容易发生。
因此,要预防植物真菌病害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选用抗病品种。
园艺植物常见的病害及治理措施

园艺植物常见的病害及治理措施园艺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扰,这些病害不仅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还会降低植物的观赏价值和产量。
为了保证园艺植物的健康生长,我们需要了解常见的病害及其治理措施。
一、常见病害1. 真菌性病害(1)叶斑病:叶斑病是园艺植物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颜色较深,中间颜色较浅,病斑表面有时会形成黑色霉层。
(2)白粉病:白粉病主要危害园艺植物的叶片和嫩茎,病斑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粉状物,严重时整个叶片呈白色。
(3)霜霉病:霜霉病主要危害植物的叶片,病斑呈黄色或绿色,边缘颜色较深,病斑表面形成一层霜霉状物。
2. 细菌性病害(1)软腐病:软腐病主要危害园艺植物的茎、叶和根,病斑呈软腐状,颜色变浅,有恶臭味。
(2)青枯病:青枯病主要危害植物的茎,病斑呈青枯状,叶片萎蔫,茎干内部变空。
3. 病毒性病害(1)花叶病:花叶病主要危害园艺植物的叶片,表现为叶片出现黄色或绿色斑点,叶片变形。
(2)条纹病:条纹病主要危害植物的茎和叶片,表现为茎和叶片上出现黄色或白色条纹。
4. 生理性病害(1)缺素症:园艺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土壤中某种元素缺乏,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出现叶片黄化、生长迟缓等症状。
(2)肥害:过量施肥或使用不当的肥料,会导致园艺植物生长受阻,出现烧根、黄叶等症状。
二、治理措施1. 真菌性病害治理(1)加强栽培管理,保持园艺植物生长环境的清洁和通风透光。
(2)合理施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3)及时拔除病株,减少病源传播。
(4)喷洒杀菌剂,如苯醚甲环唑、多菌灵等。
2. 细菌性病害治理(1)加强栽培管理,提高园艺植物的抗病能力。
(2)及时拔除病株,减少病源传播。
(3)喷洒抗生素,如硫酸链霉素、中生霉素等。
3. 病毒性病害治理(1)选用抗病品种,提高园艺植物的抗病能力。
(2)加强栽培管理,保持园艺植物生长环境的清洁和通风透光。
(3)及时拔除病株,减少病源传播。
真菌性病害的特点与防治

常见植物真菌性病害及防治姓名:范恬学号:专业:生物教育此类病害的病原是真菌,在植物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
常见的种类有:炭疽病类、叶斑病类、锈病类、白粉病类、叶枯病、煤烟病、霜霉病类;(一)炭疽病类1.症状炭疽病是植物上最常见的一类病害。
主要为害寄主的叶片和新梢,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
该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的典型症状是初期呈暗绿色,似水烫伤状,后期呈褐色至黑褪色,然后病部腐烂。
慢性型的典型症状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的黑小颗粒。
2.发病规律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
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
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
通过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有利其发生。
不同的品种,其抗(耐)病性有差异。
3.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的优良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壮的植株,提高抗病能力。
不偏施氮肥。
注意搞好排灌系统。
(3)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叶和病枝,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4)发病初期施药防治。
常用药剂有: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二)叶斑病类1.症状叶斑病是植物病害虫最庞杂的类群,凡是叶部产生斑点的病害均可称为叶斑病。
其主要症状是在植物的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多样、颜色多样的斑点或斑块。
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小点。
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
2.发病规律该病的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
随风雨传播。
多数在高温条件下发病重。
雨水多、雾多、露水重、连作、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均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1)及时清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进行轮作(温室内可换土),改进浇水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用滴灌,尽量避免对植株直接喷灌。
植物真菌病害基础知识及病害诊断

植物真菌病害基础知识及病害诊断
植物真菌病害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它会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因此,了解植物真菌病害的基础知识及病害诊断非常重要。
植物真菌病害的基础知识包括病原菌种类、病害发生规律、传播途径等。
常见的真菌病害有白粉病、黑斑病、霜霉病等,它们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水传播和土传播等。
在病害的预防和控制中,必须针对不同的病原菌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病害诊断是确定植物是否感染真菌病害的关键步骤。
常见的病害诊断方法包括外观诊断、病原菌分离鉴定、PCR诊断等。
外观诊断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通过观察植物的叶子、茎、花等部位的症状来确定植物是否感染了真菌病害。
如果需要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可以采用病原菌分离鉴定和PCR诊断等高级诊断手段。
综上所述,了解植物真菌病害的基础知识及病害诊断对于预防和控制植物真菌病害非常重要。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保护植物的健康生长。
- 1 -。
植物细菌病害与真菌病害的症状特点有何不同在侵染和传播途径上有什么区别

植物细菌病害与真菌病害的症状特点有何不同在侵染和传播途径上有什么区别
植物细菌病:1、症状:细菌病害症状主要有:①腐烂。
如白菜软腐病。
②坏死。
如青枯病。
④肿瘤。
如癌肿病。
⑤黄化矮缩。
甘蔗矮化病和桃幼果病
2、侵染和传播途径:病原细菌可在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病残体、土壤、粪肥、杂草寄主或昆虫体内越冬或越夏,成为下一个生长季的初侵染源,多数细菌病害都能发生再侵染。
一般高温、多雨、潮湿天气有利于细菌病害的发生。
细菌通过寄主的伤口或气孔、水孔、皮孔等自然孔中侵入;田间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流水、介体昆虫或农事操作等传播。
台风、暴雨等不良条件不但易使植物表面产生伤口,而且利于细菌的传播及削弱寄主植物的抗病性,诱发细菌病害流行。
植物真菌病:
1、症状:常见有霜霉、白粉、白锈、黑粉、锈粉、烟霉、黑痣、霉状物、磨菇状物、棉絮状物、颗粒状物、绳索状物、粘质粒和小黑点等。
田间主要通过气流、水流传播;此外,风、雨、昆虫也可传播真菌病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菌病害详解
先看看真菌的真实面目真菌分类的基本规则(一)分类等级:真菌的分类等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二)基本分类单位——种1、形态学种:根据形态特征的不连续性,对真菌个体进行分类而区分的类群。
2、生物学种:指原本可以相互交配繁殖,但由于地理隔离或生殖隔离,彼此没有机会交配的一个自然种群或个体种群3、系统发育种:经过系统发育分析而确定的具有同一个系谱关系的个体类群
真菌分类系统的演变和比较(1)三纲一类的系统:①藻状菌纲③担子菌纲②子囊菌纲④半知菌类(2)Ainsworth (1973)的系统真菌(菌物)界包括粘菌门和真菌门,而真菌门包括5个亚门:①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②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③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④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⑤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3)Alexopoulus(1979)的系统:①裸菌门②鞭毛菌门③无鞭毛菌门
真菌5个亚门的主要特征4、《真菌词典》第9版(2001)分类系统,真菌分属三个界:原生动物界粘菌门根肿菌门藻界丝壶菌门网粘菌门卵菌门真菌界
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
真菌的主要类群及所致病害:1、鞭毛菌亚门及其所致主要病害: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引起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
腐霉属(Pythium) 引起植物幼苗的根腐、猝倒以及果腐等。
疫霉属(Phytophthora) 引起黄瓜疫病、番茄晚疫等。
霜霉菌类可引起多种植物的霜霉病。
鞭毛菌亚门所致病害特点:引起植物腐烂型症状,病部产生绵霉状物。
引起植株局部褪绿坏死或畸形肿大的症状,在病部产生霜霉状物、白锈状物等病征。
预防:百菌清、代森锰锌等。
治疗:乙磷铝、甲霜灵、恶霉灵、霜霉威、霜脲腈、烯酰吗啉、银法利等。
2、接合菌亚门及其所致主要病害:根霉属(Rhizopus)可引起瓜果软腐病,无臭味。
该类真菌常引起多种植物果实、块根、球茎等的腐烂病状,在病部表面初期出现疏松灰白色,后转为灰黑色的毛霉状物。
其用药与鞭毛菌用药相同。
3、子囊菌亚门及其所致主要病害:外囊菌属(Taphrina)引起桃缩叶病。
白粉菌类能引起多种植物的白粉病。
黑腐皮壳属(Valsa)引起苹果树腐烂病。
黑星菌属(Venturia)引起梨黑星病。
链核盘菌属(Monilinia)引起桃褐腐病。
另外该亚门真菌还能引起葡萄黑痘病,瓜类蔓枯病,多种果树、花木煤污病,蔬菜菌核病等。
子囊菌亚门所致病害特点:引起植物茎、叶、果实坏死性斑点或少数根部出现腐烂及瘤肿等病状,也有的枝、叶形成丛枝、缩叶。
病部出现白色粉状物、霉状物、小黑粒、绵絮状物、菌核等病征。
黑星病、白粉病:
唑类、多抗霉素等。
4、担子菌亚门及其所致主要病害:黑粉菌能引起多种植物黑粉病,病部出现大量黑色粉状物。
锈菌能引起多种植物锈病,病部产生黄色或褐色粉状物。
另外本亚门真菌还能引起花生紫纹羽病、柑桔膏药病、杜鹃饼病等。
锈病、黑粉病:唑类、多抗霉素等。
5、半知菌亚门及其所致主要病害:粉孢属(Oidium)引起月季白粉病。
轮枝菌属(Verticillium)引起多种植物黄萎病。
葡萄孢属(Botrytis引起多种植物灰霉病。
链格孢属(Alternaria)引起多种植物黑斑病、叶斑病。
镰孢属(Fusarium)引起瓜类枯萎病。
痂圆孢属(Sphaceloma)引起葡萄黑痘病、柑橘疮痂病、茄科蔬菜疮痂病、柚疮痂病、花生疮痂病、辣椒疮痂病等,但马铃薯疮痂病、番茄疮痂病不属于此类,它是由细菌引起的。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引起多种植物炭疽病。
大茎点霉属(Macrophoma)引起苹果、梨轮纹病。
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引起茄子褐纹病。
半知菌亚门所致病害特点:
病状类型主要包括斑点、腐烂、立枯、炭疽、萎蔫和畸形等;病征类型主要是在病部产生白粉、霉层、菌核、小颗粒状物等。
灰霉用药:异菌脲、甲托、乙霉威、嘧霉胺、菌核净等。
斑点、褐斑病、褐纹病、叶斑病、炭疽病、早疫:甲托、异菌脲、唑类、多抗霉素、咪鲜胺、福美双等。
枯萎病、黄萎病、立枯病、茎基腐、根腐病:甲托、多菌灵、恶霉灵、铜
制剂、适乐时、甲霜灵等。
真菌病害的分类1、低等真菌大多生长在水中或土壤中,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霜霉病、白锈病、疫病、绵疫病等。
一般在低温(15-20摄氏度)潮湿的春秋两季发病较多。
2、高等真菌主要病害有赤霉病、白粉病、炭疽病、叶斑病、黑斑病等。
如:麦类赤霉病;花生黑斑病;葡萄、苹果、桃、瓜类、麦类、豆类、甜菜白粉病;棉花、豆类、瓜类炭疽病;苹果、梨黑星病;桃、杏缩叶病;瓜类蔓枯病;葡萄黑腐病、房枯病;苹果轮纹病、黑腐病、腐烂病、干腐病;葱叶枯病;茄子褐纹病等。
病害以点发生为多,受害部位有较明显的边缘,而形成一定形状的病斑。
3、最高等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有黑粉病、锈病、纹枯病和立枯病等。
如:禾谷类作物的黑粉病、腥黑粉病、粒黑粉病、叶黑粉病,梨、桃、苹果、葡萄、豆类、花生、葱、向日葵锈病,棉花、茄子立枯病。
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形成点发性症状。
真菌病害查询表
类别属别常见病害
低等真菌1根肿菌:其营养体为原质团,整体产孢繁殖。
无性孢子为薄壁孢子囊中产生的游动孢子,有性孢子为厚壁孢子囊中产生的休眠包子。
十字花科根肿病2粉痂菌:休眠包子聚集成多孔的海绵状圆球。
马铃薯粉痂病3霜霉菌:营养
体为发达的菌丝体,产生吸器伸入作物组织细胞内吸取养分。
无性孢子为游动孢子,有性孢子多为卵孢子。
在被害发病的作物叶片背面出现的霜霉状物是病菌的菌丝体和游动孢子囊。
多种蔬菜、果树的霜霉病4疫霉菌:菌丝体发达,无性孢子为游动孢子,自然条件下很难见到其卵孢子。
其病征(病菌在被害作物体上表现的特征)是白色绵絮状物。
疫霉根腐病、马铃薯、番茄等晚疫病等。
5根霉菌:菌丝上有假根。
甘薯软腐病。
高等真菌1白粉菌:菌丝体可以产生吸器伸进植物组织体内细胞间吸收营养。
在被害部位产生的白粉状物是其分生孢子和菌丝体。
小麦、蔬菜、果树白粉病2长喙壳菌:其子囊壳有一个长颈。
甘薯黑斑病3赤霉菌:其主要病征是在被害的作物体上产生红色霉状物:分生孢子,以及黑色颗粒状物:子囊壳。
水稻恶苗病、禾谷类赤霉病。
4黑腐皮壳菌:子囊壳埋在被害作物组织的子座内并伸出一长管。
高湿条件下产生的子囊孢子呈橘红色粘液从病斑的黑色粒点上分泌出来。
苹果树腐烂病。
5黑星菌:在作物体上形成星状病斑,病斑表面往往有黑色霉状物。
梨树黑星病6核盘菌:由菌丝体发育成菌核,外观形似老鼠粪状黑色小颗粒。
各种蔬菜菌核病7锈菌:在作物体表面上往往产生铁锈色的锈孢子蔬菜、禾谷类、果树锈病8黑粉菌:病菌在被害植物器官内逐渐发育成黑色的黑粉状冬孢子。
禾谷类作物黑粉病、黑穗病等9丛
梗孢菌:分生孢子散生或丛生。
稻瘟病、玉米小斑病、棉花枯萎病10黑盘孢菌:分生孢子生于孢子盘上。
各种作物炭疽病11球壳孢菌:分生孢子生于分生孢子器内黄麻干枯病12无孢菌:只产生厚垣孢子。
蔬菜水稻等立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