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为例,浅谈藏族舞蹈的风格

合集下载

浅谈歌

浅谈歌

浅谈歌舞《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动作和情感表现【摘要】《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源自于歌曲《康定情歌》,而《康定情歌》是上世纪30年代诞生于四川康定的一首民歌。

后被多人改编为舞蹈,我们院系在原舞蹈的基础上改编为边唱边跳的歌舞形式。

本篇论文通过对藏族歌舞表演作品《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的分析,主要从该歌舞作品的动作及情感表现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歌舞;《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动作;情感一、作品简介《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源自于歌曲《康定情歌》,现作为世界十大经典情歌之一的《康定情歌》被众多艺人不断丰富和完善,也被诸多编导改编为舞蹈形式。

其中就有国家一级舞蹈编导、四川省歌舞剧院的马东风在2004年创作的具有民族风格的的舞蹈《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同年在第六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荣获创作表演银奖,并入选中央电视台第二套春节歌舞晚会。

这个舞蹈分别在北京、广东、天津、上海市等歌舞团和其它学院传跳,同时也成为各地区热点广场舞之一。

可歌舞表演形式还暂未被发现,我们院系在原舞蹈的基础上改编为边唱边跳的歌舞形式。

歌舞《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它传递出昂扬向上和充满阳光的精神风貌,它是传统和时尚相结合的歌舞语汇。

在通过学习《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时,它所表现出来的藏族姑娘身上的豪爽大气、热情奔放、活泼妩媚的人物性格特征,都让作为学习者的我感觉欢乐、豪放、自由,这些都让我特别的激动。

所以本篇论文通过对藏族歌舞作品《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的分析,主要论述它的动作和情感表现。

二、动作和情感表现(一)动作要想跳好藏族舞蹈,首先的掌握基本的动律和颤膝,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体态和动作。

如女性体态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种:含胸、垂肩、身体向前倾,重心微移至前脚掌,背部向上延伸至头顶,下颚微含,胯部上提,切无塌腰。

男性体态特征:重心偏前,身体微向前送或90度前俯。

这主要是因为漫长的封建奴隶制度和政教合一的政权形式以及喇嘛教迎合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而导致的结果。

对藏族舞蹈描述

对藏族舞蹈描述

对藏族舞蹈描述
藏族舞蹈是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它以其独特的风格、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藏族舞蹈的动作通常较为舒缓、大气,强调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舞者通过身体的起伏、扭转、摆动等动作,展现出对大自然的敬仰和对生命的热爱。

藏族舞蹈的服饰也非常有特色,通常以华丽的长袍、长袖、长靴为主要特点。

服饰上的图案和色彩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体现了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音乐方面,藏族舞蹈通常伴随着悠扬的藏族音乐,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与舞蹈动作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热烈、欢快的氛围。

总的来说,藏族舞蹈是一种非常美丽、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展现了藏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

浅谈藏族民间舞蹈的种类及其风格特征

浅谈藏族民间舞蹈的种类及其风格特征

浅谈藏族民间舞蹈的种类及其风格特征作者:常江来源:《艺术殿堂》2017年第12期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精髓,是舞蹈文化的宝贵财富,要使它适应社会济经不断发展的需求,使它在弘扬中国文化中更能起到积极作用,就心须对它进行新的研究,总结出一些理论特征,风格特征等,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本文以藏族民间舞蹈的动作特征,体态特征及审美为研究对象,探索高原上这种特殊环境下的舞蹈基本要求的及形成的因素,本人在撰写过程中,融入自己在舞蹈学习中的体会,以实事情例逐层逐点的阐述藏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

一、藏族民间舞蹈的种类藏族人民善于以歌抒怀、以舞抒情。

他们的歌曲旋律优美辽阔、婉转动听,民间舞蹈的种类也很多、内容极其丰富、刚柔相济。

由于藏族分布广阔,生活的地域和生产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以及与不同地区相邻的其他民族之间,在文化习俗上的交流与融合,逐渐形成了各地区的藏族民间舞蹈所具有的不同风格特色。

(一)“谐”藏族民间舞蹈可分为“谐”和:“卓”两大类。

“谐”主要是流传在藏族民间集体歌舞形式,其中又分为四种形式:《果谐》、《果卓》(即《锅庄》)、《堆谐》、《谐》。

1.《果谐》即圆圈舞蹈,是自娱性的群众舞蹈,亦称“戈谐”“果日谐”等。

谐是藏语不同的汉字记音,意为“围成圆圈跳舞”,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圆圈舞” 。

由于它的舞蹈动作形式与农业生产劳动紧密相联,所以也称之为“农民舞蹈”。

如果谐中“三步一提”的舞步是来自跺麦的动作。

“双甩手”动作来自筛麦子的动作。

“双晃手”的动作来自一手抱着筐,一手在播洒种子的动作。

这些舞蹈动作都具有浓郁的劳动生活气息。

流传在西藏的阿里、日喀则、山南、江孜以及拉萨附近“果谐”属于农区古老的歌舞形式。

可在野外村头或室内进行,人数不限,男女老幼皆可参加。

《果谐》表演的时间、地点没有严格规定,但多数在民间节日,宗教祭日和亲朋好友聚会时表演,尤其在七月“望果节”即青稞收获的季节表演,表演“果谐”时几乎没有乐器伴奏,偶尔用鼓打击简单的节奏,人们围圈歌舞有时用串铃为舞蹈伴奏。

2018-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文明,串词-word范文模板(5页)

2018-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文明,串词-word范文模板(5页)

2018-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文明,串词-word范文模板(5页)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文明,串词篇一:康定溜溜的城歌舞串词节目:康定溜溜的城表演者:五年级2班串词:溜溜的康定,溜溜的城,藏族孩子们用那优美的动作,用那华丽的服饰,体现了藏族人民多采多姿的生活!看呀,一群活泼的姑娘、小伙们穿着美丽的藏装,随着音乐,用他们那优美的舞姿,向着舞台,跳出他们火一般的热情。

接下来,请欣赏五年级2班带来的舞蹈《康定溜溜的城》篇二:六一串词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为了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为了激发同学们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今天我们陈家学校在这里特举办校园艺术节活动。

在这欢乐美好的日子里,各级领导、各位老师带着关怀与希望,同我们欢聚一堂,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来宾的到来,并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让我们用热情的歌声抒发心中的情感让我们用优美的舞蹈表达内心的快乐陈家学校艺术节文艺汇演现在开始。

1首先请欣赏大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表演者:陈家学校合唱队,指挥:张静钢琴伴奏:林森。

男:在中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女:从南疆的碧波到北国的胡杨,男:从东海的渔火到雪域的高原,男:五十六个民族血脉相连,女:五十六民族携手并肩。

男: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都有一个强烈震撼的声音:齐:爱我中华!2王英竹,你知道我在学校最怕啥么,怕班长,不是,怕老师,不是,那我知道了,你怕校长,不是,不是,都不是,那怕啥啊,我啊,怕考试,我也怕啊,昨天我们体育课就考试了,体育老师可厉害了,嘘————你小点声,今天的演出,体育老师也来了,啊请听独唱《水手》演唱者:石有为。

3舞蹈给人的感觉总是那样的柔,那样的美,翩翩起舞,而有一种舞蹈,它柔美而奔放,热情似火,风情万种,有一种别样的美,下面请欣赏由安慧同学带来舞蹈,《伦巴》4王英竹,你知道什么是双簧么,谁不知道啊,就是我妈早上给我煮了个鸡蛋,我打开一看是双黄的,老好吃了,得了吧,你就知道吃,双簧是一种表演形式,就是一个人在前面表演,一个人在后面模仿声音,啊,我寻思是鸡蛋呢,请看,双簧《好学生》表演者卢松宇吕东5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听戏、看戏、感悟人生。

浅析藏族舞蹈中“颤”的训练意义—以《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为例

浅析藏族舞蹈中“颤”的训练意义—以《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为例

浅析藏族舞蹈中“颤”的训练意义,以《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为例摘要:民族民间舞蹈在对自身身体素质锻炼方面和自身情绪抒发方面都具有非常高的训练价值。

藏族舞蹈最基本的动律就是膝盖的发力、颤动,将膝盖较有节奏的颤和运动作为舞蹈的核心动律,从而逐渐的将此运动规律形成舞蹈动作,用膝盖颤动的幅度大小、节奏快慢,我们可以区分出来藏族舞蹈不同的的风格特点。

以对藏族舞蹈《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赏析出发,浅析在藏族舞蹈中“颤”有怎样的风格特点和其训练的意义,以及“颤”在藏族舞中的具体体现和重要性,“颤”是怎样贯穿在藏族舞蹈的每一个动作里面。

关键词:藏族舞蹈;“颤”;《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引言《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这支舞蹈具有藏族人民的风格和特征,让我们更多的了解西藏,了解藏族舞的特征,其中的“颤”这一动律贯穿于整个舞蹈。

藏民族的宗教信仰稍微比较浓烈,他们独具特色的宗教信仰和高原地理环境,也形成了藏族舞蹈最具特色的舞蹈动律“颤”。

浅析藏舞中“颤”到底有着怎样民族特色和训练意义,有助于我们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加的理解到藏族舞蹈的艺术特点,由浅入深,在对藏族民间舞中“颤”的训练意义研究中慢慢了解藏族所具有的历史文化特点和重要意义。

对藏族舞蹈中“颤”的训练意义的研究,有利于全面认识了解到藏族舞蹈中颤的特点。

1 藏族舞中“颤”的由来1.1 农牧文化影响藏族舞蹈的发源地西藏,地处于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多为河流、拥有广阔的面积且地理海拔居高。

藏族人民以游牧为主,农牧文化逐渐的在历史条件和社会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

因为地区海拔较高,这也就造成了以游牧为主的劳作方式,再加上青藏高原路都比较崎岖不好走,气候温差又较大,而且山高会造成缺氧,人们的劳动节奏不能太快,习惯穿软靴子行走,搬货物时习惯用后背来承重。

在这种奇特的高原环境中,藏族人民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劳动方式,因为天气的原因,他们经常穿着特别沉的长衣服,在干活的时候把衣服挂在腰上面,因为衣服的原因,他们在行走时身体也会自然的向前面倾斜,走路的时候也不会特别的,快比较慢步伐比较沉重,拖着身体走。

浅谈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浅谈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浅谈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作者:吴颖梅来源:《大观》2017年第11期摘要:藏族民间舞是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动态形象直接反映了藏族民间舞蹈的文化。

在历史文化的影响和漫长的历史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独特的各种藏族舞蹈的类型。

藏族舞蹈随着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与进步,现代艺术、大众艺术也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在继承和把握传统民族舞基本风格和特点同时,把时代形象融入民族舞艺术中,使其更具有民族特色和现代特征。

关键词:藏族舞蹈;风格特点;传承;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是我国的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

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犹如绚丽晶莹的珠宝,在祖国文化艺术宝库中放射着璀璨的光芒,风情醇厚、多姿多彩的民间舞蹈生动而鲜明地表达我国各族、各地区人民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和情趣。

中国民族民间舞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这是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历史、风俗习惯以及自然条件的不同而使在形成过程中表达出风格和特色的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明显地表现在舞蹈动作,既体态、手位、步法以及节奏、动律和力度等表现手法上。

只有把这些舞蹈动作完整地表现出来,才能更好的展现出民间舞蹈的魅力。

一、藏族舞蹈的基本概况(一)藏族舞蹈的概况在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中,藏族属于人口众多,分布地域广阔的古老民族,发源于西藏境内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中游地区,集中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四省内各地区,具有悠久的民族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藏族历史悠久,丰富的人文宝藏和历时两千年的宗教文化,不但造就了藏族的历史、文化、信仰和习俗,同时也造就了整个藏民族。

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舞蹈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藏族的舞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各类舞蹈分别有着不同的形式、跳法和功能。

它既能使人们在尽情歌舞的欢乐中抒发情感,又能通过它与神灵沟通而得到佑护。

藏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

主要以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舞蹈形式。

它身处世界屋脊高山与草原上的游牧和农耕民族,有着强悍的体魄与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

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创新发展

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创新发展

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创新发展藏族舞蹈是藏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藏族人民生活和社会历史的反映,具有浓郁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内涵。

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包括节奏明快、优美动听、丰富多彩、具有神秘性、音乐律动性强、表现方式古朴大气等。

首先,藏族舞蹈的节奏明快,优美动听,其中音乐是藏族舞蹈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舞蹈伴随着场景、灯光和音乐等元素相互交融,舞者的动作则密切配合音乐进行,形成一种紧密的有机整体。

降低的音符、明快的音符甚至是尖叫声、呼吸声、铃铛声等,都可以让舞蹈更具感染力。

其次,藏族舞蹈的表现方式古朴大气,有神秘的魅力,常常寓意深刻。

除了技巧性的动作元素外,藏族舞蹈更注重传达舞者的情感、文化和精神内涵。

比如舞蹈《吉祥之舞》就是展示藏族的祈福和心灵世界的呈现,舞蹈《瑶池新花》更是表现出藏民族对三生的进化之路的憧憬和向往。

藏族舞蹈通过肢体和表情,将特定故事和情感传递给观众。

再次,藏族舞蹈还具有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反映出藏族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传承。

比如藏族传统舞蹈中的藏式骑马舞、围碗舞、扎尔玛舞等,既体现了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也反映了历史时期的特殊文化背景,给人一种深邃的文化感受。

此外,随着藏族文化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藏族舞蹈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藏族舞蹈创新的方式包括通俗化、民族化、现代化等。

现代文化的影响,让藏族舞蹈在形式和现代元素上得到了很大的创新和发展,如增加舞蹈的视觉效果和多媒体的运用等,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新颖的舞台效果,更加深入地传递了藏族文化的内涵。

综上所述,藏族舞蹈是藏族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具有浓郁的民族情感和文化特色。

在创新发展方面,藏族舞蹈的多元化表现形式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更深入地传递藏族文化的新时代内涵,为藏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经典女子藏族群舞《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一大群藏族美女来袭!

经典女子藏族群舞《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一大群藏族美女来袭!

经典女子藏族群舞《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一大群藏
族美女来袭!
【每日一舞】经典女子藏族群舞《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一大群藏族美女来袭!编导:马东风表演:四川省歌舞剧院《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是一部优秀的现代藏族舞蹈作品,描述了一群藏族少女遇到心上人时的害羞和心动,通过描述少女情怀的内心活动,表现了热情奔放、豪爽大气的康定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爱情的激情和渴望。

国家一级编舞四川人马东风深入康巴地区,采集、挖掘、吸取生活中的养料,最终把《康定情歌》改编成一个舞蹈,使康定情歌又有了新的艺术手段。

在编舞技法上,马东风巧妙运用编导现代舞的思维方式,提炼出各类舞蹈中的精髓,经过积极探索与大胆创新,将传统藏族舞蹈的动律与现当代舞蹈语汇相融合,由此生出新的动势。

同时,马东风编导敢于打破传统动作规范和节奏规律,从抒发情感的角度出发,在这首舞蹈中注入了非程式化因素,紧缩节奏,强化张力,使舞蹈动作发生了夸张的变形,古朴而现代的语汇也赢得了广泛赞誉。

围绕头巾这一独特的道具,编导用生动的细节表现出了藏族人民朴实真挚的情感和自由幸福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舞蹈《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简介(一)《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的产生《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源于康定地区的一首民歌《康定情歌》。

《康定情歌》是康巴藏区不可替代的声乐艺术品种,是见证康定人民勤劳智慧的民间艺术,以“溜溜调”为代表的康定民歌更是中国文艺的精品。

歌曲《康定情歌》的作者李依若,原名李天禄,出生于宣汉县马渡乡。

李依若的一生,酷爱搜集和整理民歌,并长期创作了许多首民歌,其中最出名的民歌有《苏二姐》和《康定情歌》。

尤其是《康定情歌》,使得作者因一曲扬名天下,并使古城康定在全国广为人知。

《康定情歌》在传唱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演绎方式,藏族歌手容中尔甲演唱了一首“溜溜的康定溜溜的城”,对康定情歌作出了新的演绎,这种演绎使康定情歌更为豪爽大气,热情奔放。

国家一级编舞四川人马东风深入康巴地区,采集、挖掘、吸取生活中的养料,最终把《康定情歌》改编成一个舞蹈,使康定情歌又有了新的艺术手段。

在编舞技法上,马东风巧妙运用编导现代舞的思维方式,提炼出各类舞蹈中的精髓,经过积极探索与大胆创新,将传统藏族舞蹈的动律与现当代舞蹈语汇相融合,由此生出新的动势。

同时,马东风编导敢于打破传统动作规范和节奏规律,从抒发情感的角度出发,在这首舞蹈中注入了非程式化因素,紧缩节奏,强化张力,使舞蹈动作发生了夸张的变形,古朴而现代的语汇也赢得了广泛赞誉。

围绕头巾这一独特的道具,编导用生动的细节表现出了藏族人民朴实真挚的情感和自由幸福的生活。

由此,《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在原有创作的基础上,经过这一全新的变化成为了藏族舞蹈的精彩代表作品,并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二、《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的学习意义“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端端溜溜地罩在,康定溜溜的城”,“月亮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呦”——《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是一部优秀的现代藏族舞蹈作品,描述了一群藏族少女遇到心上人时的害羞和心动,通过描述少女情怀的内心活动,表现了热情奔放、豪爽大气的康定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爱情的激情和渴望。

这么一部广为流传的藏族舞蹈作品,除了其本身的舞蹈美之外,对于学习藏族舞蹈的人们来说,还有更多的教与学的意义,它是继承优秀藏族舞蹈艺术,发展符合民族审美情趣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

(一)《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在教学中的意义随着我国文化开放的进步,现代艺术、大众艺术也逐渐呈现多元化的态势,《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不仅在传统基础上放大了康定情歌的艺术高度,还富有时代的创新思想。

舞蹈编导马东风接受了当代时尚文化的一些外在形式,表现手法更趋紧于美学的观点。

在讲述这首舞蹈时,应站在现代时间的立场上,重新审视和研究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提取民族舞的素材。

在继承和把握传统民族舞基本风格和特点的同时,把时代形象带入民族舞艺术中,并使其以新的、更加丰富的形式回到生活之中,确立民族舞的现代发展观,使其更具有民族特色和现代特征。

比如“彩色头巾”这一道具的出现,含蓄地再现了舞蹈中的主要人物,使观众真切感受和认识到“哥哥”英俊潇洒的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如见真人的实际感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舞蹈《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从藏族日常生活习俗中,创作出符合现代藏族人性格的舞蹈语汇和体态造型,具有高度的审美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传统与现代特征的结合,对我们舞蹈创作的意义。

(二)《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对学生的学习意义学生在欣赏、学习《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这部作品时,需将作品印刻在脑海中反复体会,才能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用娴熟的舞蹈语汇和修长的肢体动作,舞出了藏族姑娘的豪放与妩媚,跳出了雪域高原的美丽与神秘,舞蹈奔放潇洒、活泼有力、热情典雅,又不乏柔和敏捷,步伐灵巧多变,充分体现着西部高寒人的性格气质特征。

观众看了,要能够想象到遥远的康巴城里溜溜的月亮、溜溜的山、溜溜的和风、溜溜的云,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成功的。

对于学生来讲,《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之所以成为教学中的经典作品,是因为在结构形式上,它的画面变化丰富,层次感强,动作交替进行,有条不紊,领舞与群舞的离合恰到好处。

但要注意,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切忌“硬搬”或“整装”。

学生要准确把握舞蹈的民族风格特色,体会其中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

如果学生能够感受到藏族舞蹈的情趣,就是对藏族舞蹈和民歌的最好继承和发展。

三、舞蹈《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主要风格特征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改革开放,人民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进一步解放,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今天科学文化知识影响下,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渐丰富起来,不仅大家的精神得到释放,而且表演艺术手法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一)体态特征丰富《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在舞蹈动作上,巧妙地运用了现代舞的方法方式,大胆创新、发现和表现出各类舞蹈编创法中的经典动作,将传统藏族舞蹈的动作与新鲜的现代舞蹈动作相融合,产生了新的动作形势。

创作者在原始藏族舞蹈语汇的基础上,融入了夸张的现代舞蹈动作和摇滚节奏,力求轻快、亮丽、阳光。

演员上身动作含蓄典雅,下身步伐轻快有力,表现出藏家姑娘豪爽大气、活泼妩媚的人物性格。

在整个舞蹈中,普遍存在着藏族舞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与颤”、“开”、“顺”、“左”、“绕”的共同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是同藏族人民的历史条件、社会制度、风俗信仰、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等有着密切联系的,是长期在人民群众中凝成的审美标准。

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再加上手势的运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

舞蹈开始,藏家姑娘们在晨光下,呼吸着新鲜空气,用双臂拥抱大自然,拥抱美好的新希望。

随着激烈的现代音乐节奏,出现了提裙、甩裙、跳跃、跑动等动作场面,突出“颤膝摆胯,微动肩胸”的舞姿,上身平稳,裙子随脚步摆动,形成别致的“钟摆式”的“一边顺”之美,把姑娘们热情豪放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在高潮部分,舞蹈动作上更加讲求活泼有力与柔和敏捷的特质来,灵巧多样、轻快稳健的表演步伐更是一大动作特点,比如,身体后靠上仰,平步颤膝伴有左右扭动胯部,双手在胯两侧向外摊手绕圈。

此动作不仅具有藏族舞的屈伸,又借鉴了迪斯科的摆胯动作,显得很有劲,充分展现了康巴人威武、潇洒、矫健身姿的气质特点。

(二)表情传达到位舞蹈《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在刻画舞蹈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时,不仅通过舞蹈演员的身体各部分协调一致的动作、柔美的姿态、适时的造型来抒发和展现,更重要的是注重舞蹈表情。

黑格尔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

整个舞蹈中,表演者的表情很丰富,应用全面且到位。

如在慢板抒情唱词“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吆;张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吆”下,姑娘表情含羞,用眼睛传情,倾诉了对哥哥的爱慕之情。

群舞中里面的面部表情直接把一些快乐和喜庆表达了出来。

舞蹈演员是用面部表情表达内心情感的,舞蹈中一扬眉、一微笑都反映出舞蹈形象的情感,展现整个舞蹈的思想性。

(三)民族风格凸显藏族地区人们居住在高原地区,和其他地方存在地理气候、方言、服饰上的差异,并受宗教文化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文化情趣和藏族舞蹈共同的审美习惯。

有许多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藏族民间舞蹈,如专供上层社会观赏的卡尔舞蹈;专为宗教仪式服务的羌姆舞,还有综合性的众多门派的藏戏舞蹈。

虽然它们的表现方法各不相同,但舞蹈的基本动作特点、姿态和技巧基本相近,音乐的基本曲子结构和节奏也相近,并形成了藏族舞蹈鲜明的特色。

藏族民歌《康定情歌》音乐节奏热情奔放,在吸收民族旋律的同时融入了时代节奏。

采用主导节奏型贯穿发展和扩大音值的写作手法,强化了藏族舞蹈的动感,展现出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

热情奔放的节奏,在现代摇滚乐器的伴奏下,明亮欢快,富有青春的动感与活力。

优美动听的旋律,紧打慢唱的音乐结构、丰满的和声语言以及色彩绚丽的配器手法,特别是独唱的巧妙运用,使舞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服饰方面,不仅宽、肥、瘦及色彩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舞蹈外,样式也大不相同。

藏族舞蹈的跳法主要以圆圈舞为主,显得舞蹈中更有“一顺边”的美,这是由于藏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穿着长袖的藏族长袍的缘故,再加上历史上对宗教的虔诚心理,给舞蹈渲染上许多宗教色彩。

相似的身韵形成藏族舞蹈美学特征,是相对稳定的舞蹈形态反映。

《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是藏族舞蹈的代表作,所以它所展现的藏族舞蹈风格尤其明显,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刻的体会到。

(四)创作手法新颖舞蹈《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取材于人们非常喜欢的藏族民歌《康定情歌》,比较接近自然形态,且具有抒情民族舞蹈特点。

在传统的基础上,编导用全新的手法为藏族舞蹈赋予了新鲜的时代特征,美丽的舞姿和巧妙叠层和变幻,熟悉的音乐,描述出新一代藏族少女在草原上尽情放歌、向往意中人的动人场面,展现了女性的内在美、男子的阳刚美、形体美以及内心世界的美。

整个舞蹈看似只是真实地重现了现实生活的情景,既没有情节和戏剧性的矛盾起伏,也没有更多的布景,但观众却觉得比真实的生活现象更有诗情画意,能从中获得比来自生活情景更深刻的审美感受。

这是因为编导在道具上别具匠心。

“彩色头巾”这一深情独特的道具,含蓄地再现了舞蹈中的主要人物,使观众真切感受和认识到“哥哥”英俊潇洒的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如见真人的实际感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表现出藏族人民朴实真挚的情感和自由幸福的生活。

在传统藏族舞蹈中,非常强调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用腰动作非常丰富,体态特征也都是弓腰、坐跨、上身松弛等,不少舞蹈中男女舞者的前胸或上身动作稍向前俯,这一现象除了与服装的肥厚、装饰物等有关外,也与动作的大小、强弱、高低对比等关系密切。

而《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除有这些传统动作外,还有创新。

在舞蹈动作上,更加灵巧多样、轻快稳健。

比如,身体后靠上仰,平步颤膝伴有左右扭动胯部,双手在胯两侧向外摊手绕圈。

此动作不仅具有藏族舞的屈伸,又借鉴了迪斯科的摆胯动作,显得很有劲。

群舞时,领舞与群舞的离合恰到好处,时间、空间上注意变换,力度上注重转移,在传统的表现形式上注入了新的内容。

四、结语舞蹈《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给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它通过准确地描述新一代藏族少女在草原上尽情欢歌,向往意中人的动人场面,用美丽的舞姿,嘹亮的歌声展现了人物的内在美、形体美以及内心世界的美。

在深入解读藏族舞蹈风格时,我们分析了它丰富的体态特征、到位的表情传达、凸显的民族风格、新颖的创作手法,从而对其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藏族舞蹈《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完美地结合了传统色彩与时代的新鲜特征,在各方面的艺术技巧上,是我们学习提升的经典作品,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