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盆地高氟地下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南阳市某畜禽养殖场地下水污染因子识别及风险评价

南阳市某畜禽养殖场地下水污染因子识别及风险评价

第3期与Ca 2+、Mg 2+正相关性较高,表明溶滤作用对水化学成因起到一定的贡献;HCO 3-与Mg 2+、K +、Na +等阳离子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TDS 与Mg 2+、Na +、SO 42-、NO 3-的相关性系数均在0.800以上,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TDS 大小主要受这些离子的控制,且地下水中TDS 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受人类活动的影响;NO 3-与Mg 2+、Cl -、SO 42-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表明地下水常规离子的浓度变化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2.2地下水质量评价除了未列入标准的6项指标(钾、钙、钠、镁、碳酸根、碳酸氢根)外,根据“从劣不从优”的原则对总硬度等29项常规指标进行单因子评价,把实测的水质各参数值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相比较,判定水质类别,选择最低的水质类别作为最终的评价结果。

结果表明,养殖厂周边地下水以Ⅳ和Ⅴ类水为主,11组地下水样品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有4项指标超出Ⅲ类标准限值,分别为铁、锰、总硬度、硝酸盐(图3),其中总硬度和硝酸盐超Ⅲ类水样品数所占比例分别为9.09%和18.18%,铁和锰超标率较高,分别高达81.82%和45.45%,检出浓度最大值分别为4.73mg/L 和0.85mg/L ,为地下水质量Ⅲ类水限值(Fe 、Mn 分别为0.3、0.1mg/L )的15.77、8.50倍,是导致单因子水质评价结果较差的主要因素。

此外,单因子评价法受最大浓度因子的影响,可能造成结果不够合理,因此进行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分析:11个地下水样品F 为4.27~7.12,经过与表3《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级别对照表》对照可知,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质量属较差类。

2.3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2.3.1常规指标污染现状评价根据式(3)计算各个样品中各项指标对应的P (表7),经过与表4对照确定污染级别,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养殖场周边浅层地下水目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硝酸盐和铅,其中,SY07取样点硝酸盐氮污染程Ca 2+Cl -1008060402000204060801002040608010020406080100M g 2+N a++K+1080604020100806040200H CO3-S O 42-2040608010010080604020C a2++Mg 2+C l -+SO42-SY01SY02SY03SY04SY05SY06SY07SY08SY09SY10SY11TDS图2养殖场周边浅层地下水Piper 三线图表6地下水水化学参数Pearson 相关系数矩阵指标Ca 2+Mg 2+K +Na +Cl -SO 42-HCO 3-NO 3-TDS Ca 2+1.0000.5710.0930.4550.763**0.6200.4220.705*0.720*Mg 2+1.0000.5700.917**0.719*0.967**0.650*0.777**0.939**K +1.0000.5830.1310.4960.607*0.3690.542Na +1.0000.674*0.822**0.750**0.671*0.924**Cl -1.0000.734*0.2560.777**0.797**SO 42-1.0000.5390.819**0.895**HCO 3-1.0000.2730.684*NO 3-1.0000.849**TDS1.000注:“**”表示在0.01水平上呈极显著相关,“*”表示在0.05水平上呈显著相关石国伟等:南阳市某畜禽养殖场地下水污染因子识别及风险评价161湖北农业科学2023年度达到Ⅱ级(轻污染),SY01、SY10、SY11取样点硝酸盐氮污染程度达到Ⅲ级(中污染),SY09取样点硝酸盐氮污染程度达到Ⅳ级(较重污染),SY08取样点硝酸盐氮污染程度达到Ⅴ级(严重污染);SY01、SY05、SY06取样点铅污染程度达到Ⅲ级(中污染),SY03取样点铅污染程度达到Ⅴ级(严重污染),SY04取样点铅污染程度达到Ⅵ级(极重污染)。

地形地貌对豫东平原浅层高氟地下水分布的控制

地形地貌对豫东平原浅层高氟地下水分布的控制
量 不得 超过 1m / … . gL
研究区地处 中纬度温带季风气候 区, 属典型 的大陆性气候 , 四季分 明, 夏秋多雨 , 春冬干燥. 平 均气温 l. ℃, 44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66 3nn 8 . ' . L r
河南省是我 国人 口较密集 的省份之一 , 以及 农业、 工业大省, 同时又是 高氟病 的高发区, 据河
作者简介 : 伟 (96一 , , 赵 18 )男 河南焦作人 , 硕士生 , 研究方向 : 水文地 质环境地 质研究
第1 7卷第 2期

伟: 地形地貌对豫东平原浅层高氟地下水分 布的控制
2 3
水质化验分析 , 从氟离子含量统 计结果 ( 1 中 表 ) 可以看 出, 4 有 4个 水样 为低 氟水 , 占总体 的 2 . 2
地居 民的身体健康 以及社会经济发展. 本文通过
野外实地调查 以及 水样测试 , 简要探讨豫东地 区 浅层高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
水上. 5 以 0m为界限, 将地表以下 5 0m含水层 中 的水称为浅层地下水 , 是这次所研究的重点. 参照国家饮用水标准 , 将地下 水 中氟含量 分
Tb 1 a .
2 % ; 个为中氟 水 , 2 5 6 占总体 的 2 .8 ;8个 为 82% 9 高氟水 , 占总体的 4 .0 95 %.
表 1 浅层地 下水 氟离子含量统计表
l r e in c n e t lo g o n wae f o d o o t n fs alw r u d t r ui o h
南省 8 0年代 的调查 , 共发现 1 7 个氟病区【 . 27 0 2 J 研究区一豫东平 原包括 开封 南部 以及周 口的大 部, 是河南省高氟病最严重 的地区 , 严重影响了当

南襄盆地地下水污染对水化学类型变化的指示意义

南襄盆地地下水污染对水化学类型变化的指示意义
氟化物袁铁袁锰袁钠
32
水源地
8 总硬度袁铁
2
0
4 8 16 24 32 公里
图 1 南襄盆地地下水采样点分布图 Fig.1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groundwater sampling points in the
Nanxiang basin
检测遥 水温尧pH尧DO尧EC 及 ORP 则现场测定遥 3.3 水化学指标统计特征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袁地下水已经受到不同程度 的污染遥 进入地下水中的大多数污染物质是地球化学 意义上的活性物质袁它导致出现新的水文地球化学现 象遥 我国地下水三氮污染普遍袁在农业开发区和城市 周边地区已呈面污染特征[4]遥 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硝 酸盐污染尤为严重袁呈片状分布袁超标率达到 7.45豫[5]遥 近年来有些学者已经把硝酸盐加入水化学分类统计 指标中袁水化学类型出现野硝酸型水冶遥 在前苏联和美 国的许多农业区袁上部含水层中的土壤水已变成硝酸 盐-重碳酸盐水尧 硝酸盐-硫酸盐水及硫酸盐-硝酸盐
中硝酸盐污染较亚硝酸和氨氮污染更为严重袁 舒卡列
夫分类对于人类活动改变原生环境的地下水进行分类

时并不适用袁 因此本文以南襄盆地地下水污染调查取
江 口
得的部分数据为对象袁 初步探讨了地下水硝酸盐相对
水 库
含量的水化学指示意义遥
3 南襄盆地水化学类型变化讨论
3.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南襄盆地属于长江流域汉江水系的唐白河
Table1 The statistics of the groundwater samples in the
Nanxiang basin
井水用途 个数
超标指标
超芋类 硝酸盐超 水个数 芋类水个数

南阳盆地地温梯度与大地热流值特征

南阳盆地地温梯度与大地热流值特征

南阳盆地地温梯度与大地热流值特征张富有【摘要】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值特征是研究盆地地热地质特征的重要参数.本文通过对南阳盆地6眼浅层测温井及8眼地热井进行实地温度测量,分析研究了南阳盆地浅层地温场特征和地温梯度.分析结果表明南阳盆地浅层地温梯度为3.4℃/100m,恒温带深度为30m,恒温带温度为16.6℃,地热井地温梯度平均值为2.4℃/100m.同时对地热井岩石热导率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南阳盆地岩石导热率值平均值2.623W/mK,从而计算出地热田平均大地热流值为63.0mW/m2(1.51 HFU),略高于地球表面平均热流量(1.2 ~1.4 HFU).在可及深度内(以3000 m深度为准),不具有高温地热资源形成的条件,属低温(25℃~90℃)地热资源.【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6(038)004【总页数】3页(P1-2,122)【关键词】地温梯度;大地热流;恒温带;热导率;南阳盆地【作者】张富有【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测绘地理信息院,河南郑州45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5南阳盆地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带与华夏类型构造反接复合部位,是燕山构造运动晚期形成的以古近系为主的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

南阳盆地三面环山,向南开口,面积约1.7×104 km2[1]。

盆地的基底岩石为太古代太华杂岩,沉积盖层主要有中—晚元古代官道口群、栾川群、汝阳群和洛峪群。

盆地沉积层在中部较厚,最厚超过6 000 m,向盆地边缘渐薄。

南阳盆地内呈两隆(师岗、新野凸起、唐河低凸起)、三凹(南阳、泌阳、襄枣断陷)基本构造格架[2]。

南阳盆地地热资源丰富,有着良好的开发前景,但目前对该区地热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对地热地质特征,尤其是相关地热地质参数尚无精确测试,地热资源计算基本是以参考经验值作为参考依据。

本文依托河南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对南阳盆地恒温带深度、恒温带温度、地温梯度、热储温度、岩石热导率、大地热流量等参数进行了详细测试和计算,试图对南阳盆地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相关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南阳盆地高氟地下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南阳盆地高氟地下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由于深层 含水介质 承 受的 巨大压 力导致 其渗 透性变 地球化学过程。 在前人研究 中国北 方高氟水 分布特征基础 差, 这种紧实 的结构从某种程度上也使得 固相 的氟 的迁移 上 , 总结 了高氟水形成 的气候、 水文 、 地质构造 、 岩 性 与 土 变 得相 对 困 难 , 而 地 下 水 流 动 缓 慢 使 得 地 下 水 与 介 质 的 水 壤 、 水 文地 质 条 件和 水 化学 特 征 。 岩作 用 的时间更长 , 水 氟化学 反应更完 全 , 含水 介质 的脱 氟与吸氟过程更充分闭 。 而相 关资料 表明 , 南 阳盆地平原 区
关的元素堆积效应有关。
5 结束语
本 文 通 过 对 南 阳 盆 地 高 氟 地 下 水 分 布 特 征 及 成 因分 来 说 ,其 深 层 地 下 水 的补 给 区 大都 在 山区 以及 山 前地 带 , 析, 得 出 了 高氟 地 下 水 所 表 现 出 的分 带性 在 浅 层 地 下 水 中 通过调查研 究也发现 , 南 阳 盆 地 山区 与 平 原 区 之 间 的过 渡 的表现较 为明显 , 中氟 以及高氟地下水分布范 围相 对集中
Va l u e En g i ne e r i ng
・3 1 9・
下 水 的 汇 集 的南 阳 盆地 中部平 原 区 , 由于不断接 受周边山 区没 有 可供 利 用开 采 的低 氟含 水 层 , 而 引 用地 表 水 工 程 费 区地 表 水 和 地 下 水 的补 给 , 随 地 下水 迁移 的氟 源 源 不 断地 用 巨 大 , 甚 至 无水 可 引 , 故 采 用 人 工 理 化 方 法 降 氟 是 另 一 聚 集 于 此。 由于 本 区 降水 相 对较 少 , 地 形相 对平 缓 , 地 下水 条 必 然 的途 径 。 目前 国 内外 降 氟 方法 多 种 多样 , 但 主 要 分 流动速 度相对较 慢 , 水循环 交替 的时间也 因此较 长 , 配 合 为 三 大 类 : 混凝沉淀法( 投药法 ) 、 滤 层 吸 附法 和 电化 学 法 。 上 平 原 区较 浅 的地 下 水 位 埋 深 、 较 细 的 有 利 于 毛 细 水 上 升 前 两 类 方法 主 要 针 对 单 纯 氟 离 子 含 量 较 高 , 而 其 他 指 标 相 的岩性特征 , 这 些都 为本 区强 烈 的蒸 发 浓缩 作 用 奠 定 了基 对较低 或符合饮用水标 准 的高氟水地区 , 而第三类 方法主 础 。 因此 , 南 阳 盆 地 周 围 山 区广 泛 的氟 源所 带来 的 含 氟 物 要 针 对 氟 离 子 含 量 较 高 , 而其他指 标相对也 较高 , 不 符 合 质 的不 断 聚 集 以及 平 原 区 内较 浅 的地 下 水 位 埋 深 以 及 较 饮 用水 标 准 的 高 氟一 苦 咸 水 地 区。 另外 , 美 国发 明 了一 种 仅 为 迟 缓 的地 下 水 流 动 情 况 造 成 的 强 烈 的 蒸 发 浓 缩 作 用 使 适 于 软 化 水 同 时 使 用 的 溶解 性 小 的镁 盐 , 它与 水 中 氟 相 对

南襄盆地南阳凹陷地热成因研究

南襄盆地南阳凹陷地热成因研究

南襄盆地南阳凹陷地热成因研究
原伟强;符勇
【期刊名称】《地下水》
【年(卷),期】2011(033)001
【摘要】通过研究南阳凹陷区域地质构造,地温场特征和热储层特征,认为南阳凹陷地热田为典型的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南阳凹陷热源主要由地下水在正常梯度下经围
岩增温加热和地下水沿深大断裂的上涌两部分组成,朱阳关——夏馆——大河断裂、方城——邓县断裂、新野断裂等活动性深大断裂为热量传导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古
近系稳定的砂岩泥岩互层为深层地热良好的覆盖层,北部岩溶裸露或潜埋区为深层
热水提供了良好的补给.
【总页数】3页(P27-28,38)
【作者】原伟强;符勇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900;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9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1.139
【相关文献】
1.南襄盆地地热系统构成及资源量预测:以泌阳、南阳凹陷为例 [J], 季汉成;李海泉;陈亮;陈祥;贾海波;张靓
2.南襄盆地南阳凹陷核桃园组“源势相导”控藏作用 [J], 罗家群;彭金宁;杨云飞;
刘桂兰;郭飞飞;张帆;闫永芳
3.南襄盆地泌阳凹陷与南阳凹陷油气地质特征类比及勘探启示 [J], 李智;张志业;何
登发;李岩;黎腾
4.南襄盆地南阳凹陷地质结构与形成演化 [J], 李智;张志业;杨云飞;郭文建;李岩;黎腾;熊健
5.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和南阳凹陷油气勘探历程与启示 [J], 袁玉哲;罗家群;朱颜;刘桂兰;李磊;余梦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襄盆地南阳凹陷地热成因研究

南襄盆地南阳凹陷地热成因研究
YUAN W ei- q iang, FU Y ong
( H enan T echno log y and Sc ience U n iversity, Jiaozuo 454900, H enan) Ab strac t: A cco rd ing to research on the reg iona l geo log ica l struc tu re o f N anyang depre ss ion, geo the rm a l fie ld charac ter istics and therm a l rese rvo ir cha ra cte ristics, the artic le m entions that N any ang dep ression g eo therm al fie ld is a typica l sed im entary ba sin geo therm al fie ld and is groundw a ter heated in the su rround ing rock under no rm a l g radient curta iling and g roundw a ter upw e lling a long the deep fau lt is the m a in therm a l source, Zhuyangguan- X iaguan - D ahe fau lt, F angcheng - D engx ian fau lt, X inye fault, and such as these ac tive deep fault is a go od the rm a l conductiv e pa th, the T e rtiary sandstone and m udstone a lterna tions in N 3 is w e ll cov er for the deep geo the rm a ,l exposed or bur ied ka rst in no rthern areas prov ide a g ood supply fo r the deep w ater po tentia.l K eyword s: N anyang depression; g eo therm al fie ld; the rm a l re servo ir; therm a l sou rce; therm al conductive pa th and the cove r

南阳城区地下热水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南阳城区地下热水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南阳城区地下热水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王朝平;龚巍峥;许卫国
【期刊名称】《地下水》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南阳城区地下热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本区地热水起源于降水补给.氚同位素揭示了地热水的形成年龄,采用同位素方法对本区地下热水与浅层冷水的混台作用对地下热水温度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探讨了南阳城区地下热水的了解补给运移条件.
【总页数】3页(P1-2,30)
【作者】王朝平;龚巍峥;许卫国
【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河南南阳473056;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河南南阳473056;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河南南阳47305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1.139
【相关文献】
1.南阳城区地下热水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J], 王朝平;赵辉
2.三屯河流域水环境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水文地质意义 [J], 王杰;王哲;梁煦枫;张徽
3.漳州地区地下热水的水文地质特征及映震效应 [J], 张远城
4.关中盆地地下热水环境同位素分布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J], 马致远;余娟;李清;王心刚;李峰;穆跟胥;胡扬;贾旭兵;黎卫亮
5.关中南部地下热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的水文地质意义 [J], 马致远;范基娇;苏艳;牛光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盆地高氟地下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发表时间:2014-12-09T15:53:50.827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10月中旬供稿作者:霍光杰[导读] 取样点布置及高氟地下水的分布通过野外调查,在南阳盆地采取地下水样共337 份,开挖样坑16 个,取得土样16 组。

霍光杰HUO Guang-jie(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郑州450016)(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stitute of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16,China)摘要:通过对南阳盆地实地调查,及大量地下水样和部分土样进行试验、分析、研究,基本查明了南阳盆地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通过综合分析气候、包气带岩性及结构、地形地貌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水化学环境条件等各环境因素对高氟地下水形成的影响,通过总结规律和分析成因相结合的方法深化对地下水系统中氟的迁移、转化和富集的认识,为正确指导南阳地区高氟地下水的防治和地方性氟病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Abstract: Through field surveys of Nanyang Basin and the test,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plenty of water and soil samples, this paperidentified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 fluoride groundwat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impact of climate, li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unsaturated zone, structure, topography conditions, hydro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water chemistry environment on the formation of highfluoride groundwater. Through the summary of the law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igration, transformation andenrichment of fluoride in groundwater system is deepened,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rrect guidance of the prevention ofNanyang fluoride groundwater and the research of endemic fluoride disease.关键词:高氟水;氟病;地下水Key words: high fluoride water;fluoride disease;groundwater中图分类号院P641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9-0317-031 取样点布置及高氟地下水的分布通过野外调查,在南阳盆地采取地下水样共337 份,开挖样坑16 个,取得土样16 组。

根据所取水样的水质分析结果,分别绘制出南阳盆地浅层及中深层地下水氟浓度等值区图(见图1,图2)。

由南阳盆地浅层地下水氟浓度等值区图(图1)可以看出:南阳盆地大部分地区的浅层地下水氟浓度小于1.0mg/L,高氟水分布面积较小;高氟区呈“斑块状”分布于河间地块之中,主要有官庄镇———施庵镇———溧河铺镇高庄村一带,邓州市裴营乡附近,歪子镇南部地区,邓州市林扒镇汤营村一带。

而由中深层地下水氟浓度等值区图(图2)可以看出,南阳盆地绝大部分地区的中深层地下水氟浓度小于0.5mg/L;中深层地下水氟浓度大于1.0mg/L 的高氟水呈“孤岛状”分布于盆地之中,主要有以下几块:南阳盆地西部的邓州市裴营乡鞠寨附近、南阳盆地中部的南阳市宛城区金华乡附近、南阳盆地南部的龙潭镇接近省界的地方。

2 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通过对南阳盆地浅层及中深层地下水氟浓度等值区图的深入分析,并依据所掌握的地下水氟浓度原始数据资料,总结出南阳盆地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如下。

2.1 高氟水所占比例较小通过统计浅层及中深层地下水样品中氟的浓度状况,得出了各种类型地下水样品在浅层及中深层地下水中所占的比例(表1)。

从表1 可知,总体来讲,南阳盆地地下水氟浓度具有明显的“低值性”特点,高氟水所占比例较小,以中低氟浓度地下水为主。

2.2 区域分带性由南阳盆地地下水氟浓度等值区图可以看出,高氟地下水所表现出的分带性在浅层地下水中的表现较为明显,中氟以及高氟地下水分布范围相对集中,一般集中分布在盆地的中部平原以及盆地下游,高氟水伴随中氟水以“插花状”形式出现;地下水氟浓度的变化情况总体上呈现出从山区到平原区逐渐升高的趋势。

2.3 氟浓度的不均匀性通过绘制出浅层及中深层地下水氟浓度值域范围对比图(图3),更加形象地显示出了氟浓度的不均匀性,显然浅层地下水含氟浓度的值域范围或者说极差远超过中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氟浓度的不均匀性或者说波动性相对于中深层地下水来讲更加显著,而浅层地下水的这种更为显著的不均匀性更多的表现在高氟水分布的地段性上。

2.4 地段性通过统计南阳盆地内自西向东分布的湍河、严陵河、赵河以及涧河两岸地下水氟浓度变化情况,表明一方面以河为中心地下水氟浓度向两侧对称性的或偏向一侧有升高的趋势。

另一方面,高氟水以及中氟水多分布在河流之间的地块之中,浅层高氟水的这种分布特征更为明显。

2.5 与特定水化学类型的相关性本次研究对南阳盆地所取得的深、浅井水样共337 份进行了水质分析,测试出了水样中的SO42-、HCO3-、Cl-、NO3-、Ca2+、Na+、Mg2+、F-等8个指标的浓度。

将除了F-以外的其它指标按照改进的布罗茨基分类进行水型划分,共划分出29种水型。

总体而言,南阳盆地的水型统计结果存在这样一个趋势,地下水所含的阳离子之中Ca2+含量占主导地位的水型占了南阳盆地地下水化学类型的绝大部分,而Na+含量占主导地位的水型出现的个数却很少。

本文规定样本数小于4 的样本序列不具有统计意义,通过剔除部分样本量过小的失真数据以提高统计数据的可信度。

现将样本量具有统计意义且高氟率不为0 的水型剥离出来,得出如表2 具有统计意义且高氟率大于零的水型统计结果。

从表3 中可以看出,Ca·Na·Mg—H·C·N·S、Ca·Mg·Na—H·C·S·N、Ca·Mg·Na—H·S·N·C 等水型出现高氟水的概率相对比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水型中Ca2+含量在阳离子中占主导地位。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Na·Ca·Mg—H·C·N·S、Na·Ca·Mg—H·S·C·N、Na·Mg·Ca—H·S·C·N 等水型虽然出现的很少,甚至不具有统计意义,但是这些水样中的氟离子浓度都比较高,接近甚至超过1.0mg/L,Na·Mg·Ca—H·S·C·N 水型中氟的浓度甚至高达2.9mg/L,为南阳盆地所取水样氟浓度统计结果的最大值。

因此,统计结果并不能说明这些在阳离子中以Na+含量占主导地位的水型出现高氟水的概率高还是低,只能表明在南阳盆地区域地质背景所塑造的地下水化学微环境中,虽然一些水型代表的水样中Ca2+含量在阳离子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仍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高氟地下水[3]。

钠质水分布区氟含量高,钙质水分布区则相反。

氟的钠盐和钙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不相同,氟化钙的溶解度为16mg/L,氟化钠的溶解度为42伊103mg/L,氟化钠在水中完全溶解时,氟在地下水中呈离子状态存在。

前者在水中溶解度很低,大部分为白色沉淀,大部分氟赋存在矿物中而未游离出来,形成地下水中高钙低氟、高钠高氟的现象。

当水中钙离子为主要阳离子时,氟化钙溶解度减小,地下水中氟含量减小;当水中钠离子或者镁离子为主要离子时,氟化钙的溶解度增加。

当水中钙离子含量增加时,氟的络合物遭到破坏,钙与氟结合成难溶的氟化钙,减少了地下水中氟含量。

另外,由于碳酸根及碳酸氢根会促进氟化钙的溶解,使地下水中的氟含量增加。

3 高氟地下水分布特征的成因分析3.1 氟在浅层地下水中分布的成因综述作为区域地下水的汇集的南阳盆地中部平原区,由于不断接受周边山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随地下水迁移的氟源源不断地聚集于此。

由于本区降水相对较少,地形相对平缓,地下水流动速度相对较慢,水循环交替的时间也因此较长,配合上平原区较浅的地下水位埋深、较细的有利于毛细水上升的岩性特征,这些都为本区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奠定了基础。

因此,南阳盆地周围山区广泛的氟源所带来的含氟物质的不断聚集以及平原区内较浅的地下水位埋深以及较为迟缓的地下水流动情况造成的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使得本区地下水中的氟含量逐渐增高,从而出现较大范围的中氟地下水的分布区域,同时也为局部地区高氟地下水的形成创造了理想的环境。

由于南阳盆地平原区是河南省小麦、玉米、棉花以及烟叶等粮食作物的高产区,农业灌溉是比较常见的,人为的影响也能够加剧区域内水分的蒸发,进而导致本区土壤积盐,氟在表层土壤中的堆积为进一步向地下水中的迁移提供了基础[4]。

而且,由深层高氟地下水的分布极少的特征以及所掌握的深浅层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资料得出,浅层高氟地下水中的氟多数是与地球浅表大陆盐化效应有关的元素堆积效应有关。

3.2 氟在深层地下水中分布的成因综述就南阳盆地来说,其深层地下水的补给区大都在山区以及山前地带,通过调查研究也发现,南阳盆地山区与平原区之间的过渡带较短,山区相对较大的降水量所形成的流速较快的坡面流以及浅层地下水侧向渗流为本区各矿物组分的淋失提供了条件,从而,不论是山区还是山前地带的浅层地下水氟含量都相对较低,大多都为小于0.5mg/L 的低氟水,这种现象从氟在南阳盆地浅层地下水中的分布情况也可以看出。

所以,深层地下水的补给源具有较低的氟含量背景。

由于深层含水介质承受的巨大压力导致其渗透性变差,这种紧实的结构从某种程度上也使得固相的氟的迁移变得相对困难,而地下水流动缓慢使得地下水与介质的水岩作用的时间更长,水氟化学反应更完全,含水介质的脱氟与吸氟过程更充分[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