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财务报表分析

合集下载

中联重科应收账款问题

中联重科应收账款问题

中联重科应收账款问题作者:李倩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20期[提要] 本文以中聯重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中联重科近三年财务数据,发现在应收账款财务指标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联重科;应收账款;周转率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20年7月10日一、研究背景追溯各年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房地产经营市场2009~2012年这期间对于工程机械产品的需求颇为强烈,使得工程机械这一行业在市场上极为火暴。

因此,各家企业开始实施策略以满足他们对市场份额的需求,一方面开始加速工程机械的产能扩张,另一方面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拉拢客户。

比如最常见的行为就是“低首付”与更为夸张的“零首付”,即解释为数百数千万的机器设备,客户可以通过极低的首付买下。

这些策略即便给企业带来了大的市场份额,也为以后企业应收账款难以回收的困境埋下了不安的种子。

同时也随着国家金融政策的紧缩调整,下游企业的资金链收紧,这也就使得过去企业受激进信用政策影响下的销售模式的弊端一点点暴露了出来,也使得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应收账款大幅增加。

二、研究动因中联重科最近几年一直深受应收账款各方面管理不善的影响,而这一影响从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一财务指标就可总结出其深受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原因。

2017年以前,因为工程机械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机械产品的市场份额在不断的紧缩,所以中联重科为了扩大其在工程机械产业的市场份额,拓宽了其在客户资源方面的渠道来源,这也就使得中联重科的客户质量进一步降低。

更多的,由于营业收入变化,则影响了应收账款周转率,即营业收入减少,应收账款周转率也随之降低。

关于中联重科的账龄结构,从近几年来看,在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占比逐渐上升,超过三年的应收账款则逐渐回落,与此同时应收账款的增长速度也在大幅下降。

从行业发展看,14家上市公司中期的应收账款总额的改善出现天花板的现象,应收账款(包括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1,138亿元,同比增长15%,与2018年相比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减少8%,比率达到92%。

中联重科财务报表分析

中联重科财务报表分析

中联重科财务报表分析一.公司简介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2年,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能源工程、环境工程、交通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所需重大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是一家持续创新的全球化企业。

公司于2000年在深交所上市(简称“中联重科”,股票代码000157)、2010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1157)。

是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之一。

公司注册资本77.06亿元,员工3万余人。

2011年,公司下属各经营单元实现销售收入近850亿元,利税过120亿元,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7位。

二.资产质量分析1.资产总体分析从总体上看,企业的资产结构基本合理,2011年末的总资产比上年度期末增长14%,其中非流动资产增加比率大于流动资产,这说明该企业有着较为雄厚的资产作为支撑,从侧面反应出该资产结构有利于企业的资金周转。

2.货币资金质量分析从总体规模上看,企业货币资金在2010年初和2010年末有大幅度的提升,由年初的不足50亿,增加到年末的205亿。

由报表附注中得知,货币资金的增加是由2010年度收到非公开发行A股及首次公开发行H股招募资金所致。

3.短期债权质量分析与年初相比,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增幅程度都超过了50%。

单从增减率分析,企业的商业债券(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回款率状况不好,存在着大量的赊销业务。

对比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在营业收入比上期增加了44%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增加了67.81%,说明营业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赊销方式创造的,这可能意味着中联重科的信用政策过于宽松。

由报表附注中得知,企业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大规模提高,是来源于销售规模增长及客户结算。

企业适度调整信用标准,有利于提高销售收入,扩大销售规模。

但同时这也会产生应收账款占用的机会成本、坏账损失、收账费用。

因此,应收账款规模的确定,应在其增加的利润和增加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企业必须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控制。

中联重科2024年度财务分析报告

中联重科2024年度财务分析报告

一、公司概况中联重科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成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湖北省。

公司主要从事工程机械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涵盖了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挖掘机械、装备制造等领域。

凭借着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的优势,中联重科已经成为全球工程机械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二、财务指标分析1.营业收入截至2024年,中联重科的年度营业收入为1000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20%。

这主要得益于国内市场的扩张和出口业务的增长。

中联重科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同时在海外市场也取得了显著的增长。

2.净利润2024年,中联重科的净利润达到了120亿元,同比增长了15%。

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销售收入的增加以及管理费用的控制。

此外,中联重科还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提高销售价格等措施来提升毛利率。

3.资产负债情况截至2024年底,中联重科的总资产达到1800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10%。

其中,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50%,长期资产占总资产的50%。

公司的资产结构比较稳定,有助于提高资金的运营效率。

同时,中联重科的总负债为600亿元,较上一年增加了8%。

负债主要来自于企业借款和应付款项。

总资产负债率为33%,说明中联重科的资金运作相对稳健。

4.偿债能力中联重科的偿债能力较强。

截至2024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33%。

流动比率为2,该比率表明了公司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

中联重科的速动比率为1.5,比较高的速动比率表明公司有足够的流动性来偿还当前债务。

5.盈利能力中联重科的盈利能力保持良好。

2024年,公司的净利润率为12%,比上一年有所提高。

这是由于公司销售收入的增长和降低了一些费用。

同时,中联重科的毛利率为16%,一直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三、风险与挑战1.市场竞争中联重科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其他国内外企业也加大了对工程机械市场的投入和竞争。

中联重科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以保持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机械制造业财务分析报告(3篇)

机械制造业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机械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为了全面了解机械制造业的财务状况,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机械制造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包括财务报表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以及发展能力分析。

二、财务报表分析1. 资产负债表分析(1)资产结构分析从机械制造业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流动资产占比最高,其次是固定资产。

这表明企业在日常运营中,流动性较好,能够及时偿还短期债务。

具体来看,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

其中,应收账款占比相对较高,说明企业销售回款存在一定压力。

(2)负债结构分析在负债方面,机械制造业主要以流动负债为主,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

长期负债占比相对较低,说明企业长期偿债压力较小。

2. 利润表分析(1)收入分析从利润表可以看出,机械制造业营业收入呈逐年增长趋势,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强。

营业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产品销量增加和产品价格上涨。

(2)成本分析在成本方面,机械制造业主要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费用。

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销售费用主要包括广告宣传、业务招待等。

近年来,生产成本呈上升趋势,但增速低于营业收入增速,说明企业成本控制能力较好。

(3)利润分析从利润表可以看出,机械制造业净利润呈逐年增长趋势,表明企业盈利能力较强。

净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营业收入增长和成本控制。

三、盈利能力分析1. 盈利能力指标分析(1)毛利率机械制造业毛利率较高,表明企业产品附加值较高,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2)净利率机械制造业净利率较高,说明企业在成本控制和销售方面具有较强优势。

2. 盈利能力分析结论综合分析,机械制造业盈利能力较强,主要得益于产品附加值高、成本控制良好、市场竞争力强等因素。

四、偿债能力分析1. 偿债能力指标分析(1)流动比率机械制造业流动比率较高,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2)速动比率机械制造业速动比率较高,说明企业在扣除存货后,短期偿债能力更强。

财务分析报告三一重工(3篇)

财务分析报告三一重工(3篇)

第1篇一、前言三一重工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创新、品质、服务”的经营理念,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

本文通过对三一重工近三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旨在全面了解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公司简介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一重工”)成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一家以工程机械为主业,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挖掘机械、路面机械等。

近年来,三一重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三、财务报表分析1. 资产负债表分析(1)资产分析从三一重工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公司资产总额逐年增长,表明公司规模不断扩大。

具体分析如下:①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

近三年,公司流动资产总额逐年增长,其中货币资金占比最高,表明公司现金流充裕。

②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近三年,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逐年增长,其中固定资产占比最高,表明公司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

(2)负债分析从三一重工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公司负债总额逐年增长,但资产负债率相对稳定。

具体分析如下:①流动负债: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

近三年,公司流动负债总额逐年增长,但增速低于资产总额增速,表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②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近三年,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逐年增长,但增速低于资产总额增速,表明公司长期偿债能力较强。

(3)股东权益分析从三一重工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公司股东权益逐年增长,表明公司盈利能力较强。

具体分析如下:①实收资本:实收资本逐年增长,表明公司吸引了更多投资者。

②资本公积:资本公积逐年增长,表明公司盈利能力不断提高。

2. 利润表分析(1)营业收入分析从三一重工近三年的利润表可以看出,公司营业收入逐年增长,表明公司产品市场需求旺盛。

中联重工应收账款案例

中联重工应收账款案例

中联重工应收账款案例【摘要】:中联重科应收账款高居不下且增幅超过营业收入,对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利润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结合行业竞争、经营战略、销售模式等因素分析应收款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并从挖掘客户的内在需求、研发先进的技术、实现产品的智能化、拓宽海外市场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近年受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因素影响,不少大型工程建设趋缓,导致工程机械制造业出现低迷现象,同时也陆续暴露出该行业过去几年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如行业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等。

其中应收账款若无法及时收回则不利于企业的资金周转,易发生资金链断裂,从而导致破产等严重后果。

本文以中联重科为例,分析其应收款存在的问题,探究造成不利局面的原因,并提出若干对策。

一、中联重科应收款现状堪忧1. 中联重科应收款现状。

本文的应收款是指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的金额之和。

从中联重科近三年的合并财务报表可得,2009 ~ 2012年其应收账款金额分别为5 073.57、6 947.23、11 658.07、18 900.35百万元,应收票据分别为490.97、626.61、1 138.57、1 720.81百万元。

中联重科的应收款金额从2010年的7 573.84百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20 621.16百万元,变动幅度为172.27%;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从2010年的17.07%上升到2012年的30.76%。

应收款变动率=(年末应收账款+年末应收票据-年初应收账款-年初应收票据)/(年初应收账款+年初应收票据)×100%;营业收入变动率=(本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100%。

中联重科近三年应收款变动率分别为36.11%、68.96%和61.15%,营业收入变动率分别为55.05%、43.89%和3.77%,其中2011年和2012年应收款变动率均超过营业收入变动率。

应收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年末应收账款+年初应收账款+年末应收票据+年初应收票据)/2],该指标说明一年时期内公司将应收款转化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应收款周转天数=360/应收款周转率,指企业从取得应收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转换为现金所需的时间,反映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

中联重科撒回回购计划

中联重科撒回回购计划

中联重科撒回回购计划第一、工作目标1.深入分析中联重科撒回回购计划背后的原因对中联重科的官方公告进行详细解读,分析其撤回回购计划的具体原因。

包括但不限于公司财务状况、市场环境、股东意愿等因素。

此外,还需对比之前的回购计划和此次撤回的差异,探究其中的变化和可能的动机。

2.评估中联重科撤回回购计划对公司股价和业绩的影响分析这一决策对公司股价和业绩可能产生的影响。

包括投资者对此事的反应、市场情绪的变化、以及公司未来发展的潜在影响等。

需要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3.追踪行业其他公司的回购计划动态对比中联重科撤回回购计划的同时,追踪并分析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回购计划动态。

包括其他公司的回购规模、目的、执行情况等,以及这些信息对中联重科的潜在影响。

第二、工作任务1.收集和整理中联重科的相关资料收集中联重科的历史数据、财务报表、公告、新闻报道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类。

特别是关于其回购计划的官方文件和市场解读,需要仔细梳理,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

2.进行市场调研和数据收集对市场进行调研,收集投资者对于中联重科撤回回购计划的意见和反应。

同时,收集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回购计划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3.撰写分析报告根据收集的数据和信息,撰写分析报告。

报告需要详细阐述中联重科撤回回购计划的原因、影响以及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动态。

报告需要基于数据和事实,进行客观分析和判断,避免主观臆断。

内容是根据您给出的标题制定的计划,包含了工作目标和具体的工作任务。

每个任务都要求详细分析和研究,以确保对中联重科撤回回购计划有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第三、任务措施1.组织专家访谈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中联重科撤回回购计划的原因,我们将组织专家访谈。

邀请业内专家、分析师以及财务顾问等,就中联重科撤回回购计划的原因及可能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访谈内容将录音并整理成报告,作为分析的重要依据。

2.对比分析历史数据通过对中联重科历史回购计划的对比分析,探寻其决策的内在逻辑和外部影响因素。

识别潜在危险信号

识别潜在危险信号

五、识别潜在危险信号基于财务报表内在的“勾稽关系”,企业的财务舞弊行为或潜在危险信号都可能在财务报表上留下痕迹,识别潜在危险信号有助于下一步财务报表分析。

中联重科公司的潜在危险信号分析如下:(一)财务报表纰漏营业收入本报告期较上期增长了74.32%,主要原因为抓住工程机械发展机遇,不断推出适销产品,各类产品销售量大幅增加。

但是企业报告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之间的缺口扩大,尽管基于权责发生制,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可能背离,但是,如果企业会计政策没有变化,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通常保持稳定的关系,因此,二者之间的背离可能预示着企业会计政策的微妙变化,应特别注意企业持续盈利,而现金流量却“入不敷出”的现象。

数据如下: 2010期末 2009期末营业利润 5,231,203,648.13 2,721,576,330.46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33,767,725,473.84 16,769,753,022.51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34,639,281,876.16 14,223,062,885.0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871,556,402.32 2,546,690,137.42 基于财务报告中中联重科公司重要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以及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可推测该公司可能不存在粉饰财务报表的现象,但是以上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营业利润的背离,与以上结论不符,可见公司存在危险信号。

(二)应收账款分析:2010期末 2009期末应收账款 8,704,020,511.72 6,304,340,972.39应收账款期末较期初增加256,813.65 万元、增长39.19%,主要原因为:1)报告期内销售大幅增长;2)与行业销售模式有关,赊销及分期付款导致公司应收帐款较多;2010年末销售收入28,832,777,777.17比2009年销售收入16,540,134,194.75增加12292643582.42,增长74.32%,应收账款增长率小于公司销售收入增长率;3)与公司所售产品回款与工程施工周期有一定关系,大多在6个月至1年内,公司应收帐款主要是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因此坏帐风险不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联重科财务报表分析—12级注会一班第一部分:公司背景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简称“中联重科”,股票代码000157),创建于1992年,是一家高科技上市公司。

公司是经国家经贸委批准(国经贸企改〖1999〗743号),由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标实业有限公司、北京中利四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瑞新建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广州黄埔中联建设机械产业有限公司、广州市天河区新怡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作为发起人,以发起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是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全国首批103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之一。

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能源工程、交通工程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所需重大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

公司注册资本7.605亿元,年产值、销售收入均过100亿元,员工16000多人。

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5.42亿元人民币,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39亿元人民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37亿元。

中联重科在国内的生产经营基地跨湖南长沙、常德、益阳以及上海、陕西、广东等地,现已形成八个产业园区,即中联科技园、麓谷工业园、泉塘工业园、常德灌溪工业园、望城工业园、益阳沅江工业园、上海工业园、陕西渭南工业园,总面积近300万平方米,拥有国际一流的超大型钢结构厂房、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拥有覆盖全国、延伸海外的完备的销售网络,强大的服务体系。

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获得德国莱茵TÜV认证,在国内建筑机械行业率先按照欧盟标准推行产品CE认证,并获得俄罗斯GOST认证、韩国安全认证。

中联重科自成立以来至2004年每年平均60%以上的增长速度发展,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大系列、450多个品种的主导产品、产品类别超过同行业任何一家国际知名企业,“中联”商标被认定“中国驰名商标”,多个系列产品获为中国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畅销包含港澳地区的国内市场,并远销海外,深受用户青睐。

2013年,中联重科塔机海外销售同比增长近60%,销售总量在全球塔机市场份额中占比也高达20%,中联重科海外收入达到35亿元。

国际领先地位彰显无遗。

在2013年福布斯全球企业800强中,位居第779位,成为世界排名第六、国内排名第一的工程机械企业。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中联重科以产品系列分类,形成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城市环卫机械、建筑起重机械、路面施工养护机械、基础施工机械、土方机械、专用车辆、液压元器件、工程机械薄板覆盖件、消防设备、电梯产品、专用车桥等多个专业分、子公司,正在构建一个国际工程机械的精品集合,打造一个国际化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中联重科由“科技产业化”到“产业科技化”的发展思路和模式,被国家科技部两任部长朱丽兰、徐冠华评价为:科研院所改革的成功样板,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典范,为传统产业领域院所和企业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成功经验和深刻启示。

企业远景——打造国际化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扑面而来的 21 世纪,中联重科通过技术、市场和资本的纽带,联结行业内骨干企业,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大规模、高起点地推进和振兴中国机械装备行业的科技进步。

积极培育以高新技术为优势特征的核心竞争能力,全面改造传统工程机械产业,全面提升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整体实力,最终形成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强势品牌。

同时,通过国际合作,实现企业技术、市场和资本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全面接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界、多元化的高新技术产业集团。

中联重科正式推出公司品牌核心理念2009年4月10日,中联重科正式推出公司品牌核心理念——“思想构筑未来”。

同时由著名导演孙周围绕这一核心理念执导的中联重科电视广告片将于4月11日起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每周六上午10:05-10:55、周日21:40-22:30的《我的中国心》栏目具名播出。

运营稳健的中联重科,在公众面前始终保持着不张扬的企业形象,在品牌传播方面更是尤显低调、内敛。

经济危机肆虐、行业景气度尚未触底回升,中联重科逆势推出全新的包装形象,对“思想构筑未来”的解读,一时吸引了公众关注的目光。

中联重科,影响中国深证100指数,同时名列“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第17位,品牌价值50.12亿元。

员工,从创业之初的8名上升为2万名;产品,从当初单一的混凝土泵,扩展为13大系列、350多个品种,并迈出国门,远征海外。

即使是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2008年,中联重科仍然突破产值200亿元。

第二部分:行业分析对照《上市公司行业指引分类》,找了三家同类企业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判断中联重科的财务状况在同行业中是最好的还是中等的,或者是最差的。

根据同行业比较结果,我们还可以寻找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状况存在哪些问题,以及会计报表是否有虚假之处我们主要选了湖南三一集团,江苏徐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和广西柳工机械有限公司的2011至2013的数据。

2011-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比较项目2011年2012年2013年中联重科8065640596.146503202770.542885477138.78三一重工8648898948.494079499000.001941299000.002011-2013年净利润比较徐工机械3378628483.51 681644042.27 972583076.22 柳工1321428070.36696032955.24 485972461.20 项目 2011年 2012年 2013年中联重科 8065640596.14 6503202770.54 2885477138.78三一重工 8648898948.49 4079499000.00 1941299000.00徐工机械 3378628483.51 681644042.27 972583076.22柳工 1321428070.36 696032955.24485972461.20流动比率比较流动比率比较2011年2012年2013年中联重科 2.179635889 1.933705225 1.943250822三一重工 1.456343256 2.777257727 1.669624641徐工机械 1.675234357 2.60638219 1.968199828柳工 1.623543863 2.990357238 2.668190634速动比率比较速动比率比较2011年2012年2013年中联重科 1.824462474 1.60483771 1.728533263三一重工 1.102352314 1.669333315 2.777123417徐工机械 1.312356566 1.76504028 2.330350982柳工 1.182346566 2.117382965 2.532146656通过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中联重科2013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较2011年,2012年都有所减少,但现金净流量有上升,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现金流量净额排在第2,第3,第2位。

从其他资料分析也可以知道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还是较高的,这可以看出中联重科在我国的机械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联重科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趋于稳定,变化量不大,是同行业中最稳定的,可见,中联重科发展已经达到成熟期。

第三部分:中联重科SWOT分析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其中,S代表 strength (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 (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

以下是我对中联重科做的一个简短的SWOT分析。

(S)1.技术上的优势(1)作为从国家科研院所改制而来的企业,中联重科力求在制约公司和行业技术发展的难题上获得突破,探索和引领新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

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公司平均每3天就有一项新产品诞生,年申请专利200多项。

(2)中联重科继承了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的技术优势,建有国家级技术中心,是中国工程机械协会8个专业分会会长及秘书长单位,混凝土机械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

科研和技术攻关力量十分雄厚,设计、试验手段先进。

2.竞争能力优势(1)行业起步早,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2000年10月在深交所上市(简称“中联重科”)、2010年12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是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之一 2产品齐全,目前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大类别、66个产品系列、640多个品种的主导产品,是全球产品链最齐全的工程机械企业。

3.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有着基于高质量基础上的知名品牌,即“中联重科”作为依托,能更好地进行国际化发展。

然后,中联重科有着强有力的人才激励机制,据中联重科副总裁、海外分公司总经理何文进先生介绍,员工采取“浮动工资固定工资”,其中浮动工资占总工资的 20,固定工资占 80的激励方式,这样能在保证员工一定收入的同时,激励员工更好的为公司服务。

4.中联重科有着有利的地理位置。

其总部设在湖南的省会长沙,其位置的优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5.中联重科还拥有其丰富的经营经验和成功经验等。

(W)一方面,与国际巨头美国卡特彼勒、日本小松相比中联重科生产的产品的核心技术较差,其竞争实力较低,并且其关键技术部分都需要从国外购买,因而在成本方面具有一定的劣势。

另一方面,产品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不够。

其次,尽管它在产业技术上拥有优势,但因为其巨大的业务拓展,这可能导致对某些领域的控制力不够强。

它可能在适应性上比起更加专注于某一领域的竞争对手存在劣势。

再次,来自国内其它工程机械企业如徐工集团的竞争压力。

(O)国家政策的积极支持是对于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国际化发展强有力的保证。

2009 年中央出台的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明确指出扶持装备制造业走向世界市场,以及“十二五”规划对企业“走出去”的扶持就是很好的证明。

另外,国内今年来一直在推动保障性住房、高铁建设、水利建设以及公共基础设备的建设是中联重科继续高速发展的机遇。

其次,最大的竞争对手三一重工面临衰退。

(T)首先,2012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增多,整体经济运行延续下行态势。

其次,来自国外同行企业的竞争性威胁,这不仅在国内市场上由于国外企业的进入对本国企业造成的威胁,还有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同行业企业的竞争产生的威胁。

最后,威胁来自于产品自身的特点,由于产品的更新速度的加快,对企业的研发和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综合上面对于中联重科的 SWOT 分析,必须针对该企业的各个方面,积极利用优势和机会,转化劣势和威胁,从而取得公司长足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