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教材后面的练习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教材后面的练习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教材后面的练习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各章练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

一、单向选择题

1. 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

A. 医学中的小概率事件

B. 各种类型的数据

C. 动物和人的本质

D. 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E.有变异的医学事件

2. 用样本推论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指的是

A.总体中最容易获得的部分个体 B.在总体中随意抽取任意个体

C.挑选总体中的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 D.用配对方法抽取的部分个体

E.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部分个体

3. 下列观测结果属于等级资料的是

A.收缩压测量值 B.脉搏数

C.住院天数 D.病情程度

E.四种血型

4. 随机误差指的是

A. 测量不准引起的误差

B. 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

C. 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

D. 选择总体不当引起的误差

E. 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5. 收集资料不可避免的误差是

A. 随机误差

B. 系统误差

C. 过失误差

D. 记录误差

E.仪器故障误差

答案: E E D E A

二、简答题

1.常见的三类误差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加以控制?

[参考答案]

常见的三类误差是:

(1)系统误差: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由于仪器初始状态未调整到零、标准试剂未经校正、医生掌握疗效标准偏高或偏低等原因,可造成观察结果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叫系统误差。要尽量查明其原因,必须克服。

(2)随机测量误差:在收集原始资料过程中,即使仪器初始状态及标准试剂已经校正,但是,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也会造成同一对象多次测定的结果不完全一致。譬如,实验操作员操作技术不稳定,不同实验操作员之间的操作差异,电压不稳及环境温度差异等因素造成测量结果的误差。对于这种误差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至少应控制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一般可以用技术培训、指定固定实验操作员、加强责任感教育及购置一定精度的稳压器、恒温装置等措施,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3)抽样误差:即使在消除了系统误差,并把随机测量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样本均数(或其它统计量)与总体均数(或其它参数)之间仍可能有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抽样引起的,故这种误差叫做抽样误差,要用统计方法进行正确分析。

2.抽样中要求每一个样本应该具有哪三性?

[参考答案]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其样本应具有“代表性”、“随机性”和“可靠性”。

(1)代表性: 就是要求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必须符合总体的规定。

(2)随机性: 就是要保证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均有相同的几率被抽作样本。

(3)可靠性: 即实验的结果要具有可重复性,即由科研课题的样本得出的结果所推测总体的结论有较大的可信度。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只有观察一定数量的个体方能体现出其客观规律性。每个样本的含量越多,可靠性会越大,但是例数增加,人力、物力都会发生困难,所以应以“足够”为准。需要作“样本例数估计”。

3.什么是两个样本之间的可比性?

[参考答案]

可比性是指处理组(临床设计中称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除处理因素不同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要求基本齐同,也称为齐同对比原则。

第二章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医学资料数据大的一端没有确定数值,描述其集中趋势适用的统计指标是

A. 中位数

B. 几何均数

C. 均数

D. 95P 百分位数

E. 频数分布

2. 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比,其特点是

A .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B .能充分利用数据的信息

C .抽样误差较大

D .更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

E .更适用于分布不明确资料

3. 一组原始数据呈正偏态分布,其数据的特点是

A. 数值离散度较小

B. 数值离散度较大

C. 数值分布偏向较大一侧

D. 数值分布偏向较小一侧

E. 数值分布不均匀

4. 将一组计量资料整理成频数表的主要目的是

A .化为计数资料 B. 便于计算

C. 形象描述数据的特点

D. 为了能够更精确地检验

E. 提供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 5. 6人接种流感疫苗一个月后测定抗体滴度为 1:20、1:40、1:80、1:80、1:160、1:320,求平均滴度应选用的指标是

A. 均数

B. 几何均数

C. 中位数

D. 百分位数

E. 倒数的均数

答案: A B D E B 二、计算与分析

1. 现测得10名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血液尿素氮的含量(mmol/L)分别为

3.43,2.96,

4.43,3.03,4.53,

5.25,5.64,3.82,4.28,5.25,试计算其均数和中位数。 [参考答案]

3.43+2.96+

4.43+3.03+4.53+

5.25+5.64+3.82+4.28+5.25

4.26 (mmol/L)

10

X =

= 4.28+4.43

4.36 (mmol/L)2

M =

=

2. 某地100例30-40岁健康男子血清总胆固醇值(mg/dl )测定结果如下:

202 165 199 234 200 213 155 168 189 170 188 168 184 147 219 174 130 183 178 174 228 156 171 199 185 195 230 232 191 210 195 165 178 172 124 150 211 177 184 149 159 149 160 142 210 142 185 146 223 176 241 164 197 174 172 189 174 173 205 224 221 184 177 161 192 181 175 178 172 136 222 113 161 131 170 138 248 153 165 182 234 161 169 221 147 209 207 164 147 210 182 183 206 209 201 149 174 253 252 156 (1)编制频数分布表并画出直方图;

(2)根据频数表计算均值和中位数,并说明用哪一个指标比较合适; (3)计算百分位数5P 、25P 、75P 和95P 。 [参考答案]

(1)编制频数表:

某地100例30-40岁健康男子血清总胆固醇值的频数表

甘油三脂(mg/dL) (1) 频数 (2) 累积频数 (3) 累积频率

(4) 110~ 2 2 2 125~ 4 6 6 140~ 11 17 17 155~ 16 33 33 170~ 27 60 60 185~ 12 72 72 200~ 13 85 85 215~ 7 92 92

230~ 5 97

97 245~ 3 100

100

合计 100 — —

画直方图:

图 某地100例30-40岁健康男子血清总胆固醇值的频数分布

(2)计算均数和中位数:

(110 +7.5) 2 +(125 +7.5) 4 +(245 +7.53

182.9(mg/dl)100

X ???=

= )

501000.533

17015179.4mg/dl 27M P ?-==+

?=()

从上述直方图能够看出:此计量指标近似服从正态分布,选用均数较为合适。 (3)计算百分位数:

51000.052

12515136.25mg/dl

4P ?-=+

?=()

251000.2517

15515162.5mg/dl 16P ?-=+

?=()

751000.7572

20015203.5mg/dl 13P ?-=+

?=()

951000.9592

23015239mg/dl 5

P ?-=+

?=()

3. 测得10名肝癌病人与16名正常人的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滴度如下表,试分别计算它们的平均滴度。

肝癌病人与正常人的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滴度

滴度倒数 正常人数

肝癌病人数

8 7

1

16 5

2

32 1 3 64 3 2 128 0 1 256

1

[参考答案]

肝癌病人与正常人的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滴度测定结果

滴度倒数(X ) 正常人数(1f ) 肝癌病人数(2f ) lgx

1f lgx

2f lgx

8 7 1 0.90 6.30

0.90 16 5 2 1.20 6.00 2.40 32 1 3 1.50

1.50 4.50 64 3 2 1.81 5.43 3.62 128 0 1

2.11 0.00 2.11 256 0

1

2.41 0.00 2.41 合计

16

10

-

19.23

15.94

1119.23lg 15.9216G -??=≈ ??? 1215.94lg 39.2610G -??=≈ ???

正常人乙肝表面抗原(HBsAg)滴度为1: 15.92

肝癌病人乙肝表面抗原(HBsAg)滴度为

1:39.26 第三章 离散程度的统计描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变异系数主要用于

A .比较不同计量指标的变异程度 B. 衡量正态分布的变异程度 C. 衡量测量的准确度 D. 衡量偏态分布的变异程度 E. 衡量样本抽样误差的大小

2. 对于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描述其变异程度应选用的指标是

A. 变异系数

B. 离均差平方和

C. 极差

D. 四分位数间距

E. 标准差

3. 某项指标95%医学参考值范围表示的是

A. 检测指标在此范围,判断“异常”正确的概率大于或等于95%

B. 检测指标在此范围,判断“正常”正确的概率大于或等于95%

C. 在“异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之外

D. 在“正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

E. 检测指标若超出此范围,则有95%的把握说明诊断对象为“异常” 4.应用百分位数法估计参考值范围的条件是

A .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B .数据服从偏态分布

C .有大样本数据

D .数据服从对称分布

E .数据变异不能太大

5.已知动脉硬化患者载脂蛋白B 的含量(mg/dl)呈明显偏态分布,描述其个体差异的统计指标应使用

A .全距

B .标准差

C .变异系数

D .方差

E .四分位数间距

答案:A E D B E 二、计算与分析

1. 下表为10例垂体催乳素微腺瘤的病人手术前后的血催乳素浓度,试说明用何种指标比较手术前后数据的变异情况较为合适。

表 手术前后患者血催乳素浓度(ng/ml )

例号 血催乳素浓度

术前 术后

1 276 41

2 880 110

3 1600

280 4 324 61 5 398 105 6 266 43 7 500

25 8 1760

300 9 500 215 10

220

92

[参考答案]

血催乳素浓度术前均值=672.4 ng/ml ,术后均值=127.2 ng/ml 。手术前后两组均值相差较大,故选择变异系数作为比较手术前后数据变异情况比较合适。

术前:

672.4X =,564.65S = 564.65

100%83.98%672.4

CV =

?=

术后:

127.2X =,101.27S =

101.27

100%79.61%127.2

CV

=

?=

可以看出:以标准差作为比较两组变异情况的指标,易夸大手术前血催乳素浓度的变异。

2. 某地144例30~45岁正常成年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测量值近似服从均数为4.95mmol/L ,标准差为0.85mmol/L 的正态分布。①试估计该地30~45岁成年男子血清总胆固醇的95%参考值范围;②血清总胆固醇大于5.72mmol/L 的正常成年男子约占其总体的百分之多少?

[参考答案]

①正常成年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测量值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故可按正态分布法处理。又因血清总胆固醇测量值过高或过低均属异常,所以应计算双侧参考值范围。

下限: 1.96 4.95 1.960.85 3.28X S -=-?=(mol/L) 上限: 1.96 4.95 1.960.85 6.62X S +=+?=(mmol/L)

即该地区成年男子血清总胆固醇测量值的95%参考值范围为3.28 mmol/L ~6.62 mmol/L 。

②该地正常成年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测量值近似服从均数为4.95mmol/L ,标准差为0.85mmol/L 的正态分布,计算5.72mmol/L 对应的标准正态分布u 值:

5.72 4.95

0.910.85

u -=

问题转化为求u 值大于0.91的概率。由于标准正态分布具有对称性,所以u 值大于0.91的概率与u 值小于-0.91的概率相同。查附表1得,()0.1814u Φ-=,所以说血清总胆固醇大于5.72mmol/L 的正常成年男子约占其总体的18.14%。

3. 某地200例正常成人血铅含量的频数分布如下表。 (1)简述该资料的分布特征。 (2)若资料近似呈对数正态分布,试分别用百分位数法和正态分布法估计该地正常成人血铅值的95%参考值范围。

表 某地200例正常成人血铅含量(μmol/L)的频数分布

血铅含量频数累积频数

0.00~7 7

0.24~49 56

0.48~45 101

0.72~32 133

0.96~28 161

1.20~13 174

1.44~14 188

1.68~ 4 192

1.92~ 4 196

2.16~ 1 197

2.40~ 2 199

2.64~ 1 200

[参考答案]

(1)从表可以看出,血铅含量较低组段的频数明显高于较高组段,分布不对称。同正态分布相比,其分布高峰向血铅含量较低方向偏移,长尾向血铅含量较高组段延伸,数据为正偏态分布。

某地200例正常成人血铅含量(μmol/L)的频数分布

血铅含量组中值频数累积频数累积频率

0.00~0.12 7 7 3.5

0.24~0.36 49 56 28.0

0.48~0.60 45 101 50.5

0.72~0.84 32 133 66.5

0.96~ 1.08 28 161 80.5

1.20~ 1.32 13 174 87.0

1.44~ 1.56 14 188 94.0

1.68~ 1.80 4 192 96.0

1.92~

2.04 4 196 98.0

2.16~ 2.28 1 197 98.5

2.40~ 2.52 2 199 99.5

2.64~ 2.76 1 200 100

(2)因为正常人血铅含量越低越好,所以应计算单侧95%参考值范围。

百分位数法:第95%百分位数位于1.68~组段,组距为0.24,频数为4,该组段以前的累积频数为188,故

95

(2000.95188)

1.680.24 1.80(μmol/L)

4

P

?-

=+?=

即该地正常成人血铅值的95%参考值范围为小于1.80μmol/L。

正态分布法:将组中值进行log变换,根据题中表格,得到均值和标准差计算表。

某地200例正常成人血铅含量(μmol/L)均值和标准差计算表

血铅含量组中值lg组中值(x) 频数(f)

fx2fx

0.00~0.12 -0.92 7 -6.44 5.9248 0.24~0.36 -0.44 49 -21.56 9.4864 0.48~0.60 -0.22 45 -9.9 2.178 0.72~0.84 -0.08 32 -2.56 0.2048 0.96~ 1.08 0.03 28 0.84 0.0252

1.20~ 1.32 0.12 13 1.56 0.1872 1.44~ 1.56 0.19 14

2.66 0.5054 1.68~ 1.80 0.26 4 1.04 0.2704 1.92~ 2.04 0.31 4 1.24 0.3844 2.16~ 2.28 0.36 1 0.36 0.1296 2.40~ 2.52 0.40 2

0.80 0.3200 2.64~ 2.76

0.44 1

0.44 0.1936 合计 — — 200 -31.52 19.8098

计算均值和标准差:

31.52

0.1576200

X -=

=-

0.2731S ==

单侧95%参考值范围:

1.650.1576 1.650.27310.2930X S +=-+?= 1lg (0.2930) 1.96(mol/L)μ-=

即该地正常成人血铅值的95%参考值范围为小于1.96μmol/L ,与百分位数法相比两者相差不大。 第四章 抽样误差与假设检验 一、单项选择题

1. 样本均数的标准误越小说明

A. 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小

B. 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大

C. 抽样误差越大

D. 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小

E. 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 2. 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是

A. 样本不是随机抽取

B. 测量不准确

C. 资料不是正态分布

D. 个体差异

E. 统计指标选择不当

3. 对于正偏态分布的的总体, 当样本含量足够大时, 样本均数的分布近似为

A. 正偏态分布

B. 负偏态分布

C. 正态分布

D. t 分布

E. 标准正态分布 4. 假设检验的目的是

A. 检验参数估计的准确度

B. 检验样本统计量是否不同

C. 检验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是否不同

D. 检验总体参数是否不同

E. 检验样本的P 值是否为小概率

5. 根据样本资料算得健康成人白细胞计数的95%可信区间为7.2×109/L ~9.1×109

/L ,其含义是

A. 估计总体中有95%的观察值在此范围内

B. 总体均数在该区间的概率为95%

C. 样本中有95%的观察值在此范围内

D. 该区间包含样本均数的可能性为95%

E. 该区间包含总体均数的可能性为95%

答案:E D C D E 二、计算与分析

1. 为了解某地区小学生血红蛋白含量的平均水平,现随机抽取该地小学生450人,算得其血红蛋白平均数为101.4g/L ,标准差为1.5g/L ,试计算该地小学生血红蛋白平均数的95%可信区间。 [参考答案]

样本含量为450,属于大样本,可采用正态近似的方法计算可信区间。 101.4X =, 1.5S =,450n =,0.07

X S === 95%可信区间为

下限:/2.101.4 1.96X

X u S α=-?-(g/L)

上限:/2.101.4 1.960.07101.54X u S α+=+?=(g/L)

即该地成年男子红细胞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为101.26g/L ~101.54g/L 。

2. 研究高胆固醇是否有家庭聚集性,已知正常儿童的总胆固醇平均水平是175mg/dl ,现测得100名曾患心脏病且胆固醇高的子代儿童的胆固醇平均水平为207.5mg/dl ,标准差为30mg/dl 。问题:

①如何衡量这100名儿童总胆固醇样本平均数的抽样误差? ②估计100名儿童的胆固醇平均水平的95%可信区间;

③根据可信区间判断高胆固醇是否有家庭聚集性,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① 均数的标准误可以用来衡量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大小,即 30S =mg/dl,100n =

3.0X S ===

② 207.5X =,30S =,100=,3X S ,则95%可信区间为

下限:/2.207.5 1.963201.62X u S α=-?=-(mg/dl )

上限:/2.207.5 1.963213.38X u S α+=+?=(mg/dl )

故该地100名儿童的胆固醇平均水平的95%可信区间为201.62mg/dl ~213.38mg/dl 。

③因为100名曾患心脏病且胆固醇高的子代儿童的胆固醇平均水平的95%可信区间的下限高于正常儿童的总胆固醇平均水平175mg/dl ,提示患心脏病且胆固醇高的父辈,其子代胆固醇水平较高,即高胆固醇具有一定的家庭聚集性。

第五章 t 检验

一、单项选择题

1. 两样本均数比较,检验结果05.0>P 说明

A.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小

B.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大

C. 支持两总体无差别的结论

D. 不支持两总体有差别的结论

E. 可以确认两总体无差别

2. 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 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是指 A. 两样本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

B.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

C. 两样本和两总体均数的差别都具有实际意义

D. 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有差别

E. 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

3. 两样本均数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 值越小说明

A. 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D. 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E.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相同

4. 减少假设检验的Ⅱ类误差,应该使用的方法是

A. 减少Ⅰ类错误

B. 减少测量的系统误差

C. 减少测量的随机误差

D. 提高检验界值

E. 增加样本含量

5.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和u 检验的主要差别是

A. t 检验只能用于小样本资料

B. u 检验要求大样本资料

C. t 检验要求数据方差相同

D. t 检验的检验效能更高

E. u 检验能用于两大样本均数比较

答案:D E D E B 二、计算与分析

1. 已知正常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均值为140g/L ,今随机调查某厂成年男子60人,测其血红蛋白均值为125g/L ,标准差15g/L 。问该厂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均值与一般成年男子是否不同? [参考答案]

因样本含量n >50(n =60),故采用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u 检验。 (1)建立检验假设, 确定检验水平

00:μμ=H ,该厂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均值与一般成年男子相同 11μμ≠:H ,该厂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均值与一般成年男子不同 α=0.05

(2) 计算检验统计量

X u μσ-==

6015125

140-=7.75 (3) 确定P 值,做出推断结论 7.75>1.96,故P <0.05,按α=0.05水准,拒绝0H ,接受1H ,可以认为该厂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均值与一般成年男子不同,该厂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均值低于一般成年男子。

2. 某研究者为比较耳垂血和手指血的白细胞数,调查12名成年人,同时采取耳垂血和手指血见下表,试比较两者的白细胞数有无不同。

表 成人耳垂血和手指血白细胞数(10g/L)

编号 耳垂血 手指血 1 9.7 6.7 2 6.2 5.4 3 7.0 5.7 4 5.3 5.0 5 8.1 7.5 6 9.9 8.3 7 4.7 4.6 8 5.8 4.2 9 7.8 7.5 10 8.6 7.0 11 6.1 5.3 12 9.9 10.3

[参考答案]

本题为配对设计资料,采用配对t 检验进行分析 (1)建立检验假设, 确定检验水平

H 0:μd =0,成人耳垂血和手指血白细胞数差异为零 H 1:μd ≠0,成人耳垂血和手指血白细胞数差异不为零 α=0.05

(2) 计算检验统计量

==∑∑2

,6.11d d 20.36

967.0126.11===∑n d d

()()912.01

12126.1136.201

2

2

2

=--

=

--=

∑∑n n

d d S d

0d d d d d t S S μ--=

==

=672.312

912.0967.0===n S d t d t =3.672>0.05/2,11t ,P < 0.05,拒绝H 0

,接受H 1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两者的白细胞数不

同。

3. 分别测得15名健康人和13名Ⅲ度肺气肿病人痰中1α抗胰蛋白酶含量(g/L)如下表,问健康人与Ⅲ度肺气肿病人1α抗胰蛋白酶含量是否不同?

表 健康人与Ⅲ度肺气肿患者α1抗胰蛋白酶含量(g/L) 健康人 Ⅲ度肺气肿患者 2.7 3.6 2.2 3.4 4.1 3.7 4.3 5.4 2.6 3.6 1.9 6.8 1.7 4.7 0.6 2.9 1.9 4.8 1.3 5.6 1.5 4.1 1.7 3.3 1.3 4.3

1.3 1.9

[参考答案]

由题意得,107.1,323.4015.1,067.22211====S X S X ;

本题是两个小样本均数比较,可用成组设计t 检验,首先检验两总体方差是否相等。 H 0:σ12=σ22,即两总体方差相等 H 1:σ12≠σ22,即两总体方差不等

α=0.05

F =2122S S =

2

2015.1107.1=1.19

()14,1205.0F =2.53>1.19,F <()14,1205.0F ,故P >0.05,按α

=0.05水准,不拒绝H 0,差别无统计学

意义。故认为健康人与Ⅲ度肺气肿病人α1抗胰蛋白酶含量总体方差相等,可直接用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的

t 检验。

(1)建立检验假设, 确定检验水平

210:μμ=H ,健康人与Ⅲ度肺气肿病人1α抗胰蛋白酶含量相同 211μμ≠:H ,健康人与Ⅲ度肺气肿病人1α抗胰蛋白酶含量不同 α=0.05

(2) 计算检验统计量

2

)1()1(212

22211

2

-+-+-=n n S n S n S c

=1.12

12121212()0||

X X X X X X X X t S S -----=

=

=5.63

(3) 确定P 值,做出推断结论

t =5.63> 0.001/2,26t ,P < 0.001,拒绝H 0,接受H 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健康人与Ⅲ度肺气肿病人α1抗胰蛋白酶含量不同。

4.某地对241例正常成年男性面部上颌间隙进行了测定,得其结果如下表,问不同身高正常男性其上颌间隙是否不同?

表 某地241名正常男性上颌间隙(cm )

身高 (cm) 例数 均数 标准差

161~ 116 0.2189 0.2351 172~

125

0.2280

0.2561

[参考答案]

本题属于大样本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的u 检验。 由上表可知,

1n =116 , 1X =0.2189 , 1S =0.2351 2n =125 , 2X =0.2280 , 2S =0.2561

(1)建立检验假设, 确定检验水平

210:μμ=H ,不同身高正常男性其上颌间隙均值相同 211μμ≠:H ,不同身高正常男性其上颌间隙均值不同

α=0.05

(2) 计算检验统计量

1212X X X X X X u S --=

=

(3) 确定P 值,做出推断结论

u =0.91<1.96,故P >0.05,按α=0.05水准,不拒绝H 0,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不同身高正常

男性其上颌间隙不同。

5.将钩端螺旋体病人的血清分别用标准株和水生株作凝溶试验,测得稀释倍数如下表,问两组的平均

效价有无差别?

表 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凝溶试验的稀释倍数

标准株 100 200 400 400 400 400 800 1600 1600 1600 3200 3200 3200 水生株 100 100 100 200 200 200 200 400 400 800 1600

[参考答案]

本题采用两独立样本几何均数比较的t 检验。

t =2.689>t 0.05/2,22,P <0.05,拒绝H 0,接受H 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两组的平均效价有差别。 6.为比较男、女大学生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是否相同,某医生对某大学18~22岁大学生随机抽查男生48名,女生46名,测定其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含量(活力单位),男、女性的均数分别为96.53和93.73,男、女性标准差分别为7.66和14.97。问男女性的GSH-Px 是否相同? [参考答案]

由题意得 1n =48, =1X 96.53, 1S =7.66 2n =46, 2X =93.73, 2S =14.97

本题是两个小样本均数比较,可用成组设计t 检验或t ’检验,首先检验两总体方差是否相等。

H 0:σ12=σ22,即两总体方差相等 H 1:σ12≠σ22,即两总体方差不等 α=0.05

F =2122S S =

2

297.147.66=3.82

F =3.82>()454705.0,F ,故P <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按α=0.05水准,拒绝H 0,接受H 1,故认为男、

女大学生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力总体方差不等,不能直接用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而应用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

22

2

12

12

1'n S n S X X t +-=

=1.53, t ’0.05/2=2.009,t ’0.05,按α=0.05水准,不拒绝H 0,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男性与女性的GSH-Px 有差别。 第六章 方差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要点是

A .组间均方大于组内均方

B .组内均方大于组间均方

C .不同来源的方差必须相等

D .两方差之比服从F 分布

E .总变异及其自由度可按不同来源分解 2. 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之一是方差齐性,它是指

A. 各比较组相应的样本方差相等

B. 各比较组相应的总体方差相等

C. 组内方差=组间方差

D. 总方差=各组方差之和

E. 总方差=组内方差 + 组间方差

3. 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的组间均方反映的是

A. 随机测量误差大小

B. 某因素效应大小

C. 处理因素效应与随机误差综合结果

D. 全部数据的离散度

E. 各组方差的平均水平

4. 对于两组资料的比较,方差分析与t 检验的关系是

A. t 检验结果更准确

B. 方差分析结果更准确

C. t 检验对数据的要求更为严格

D. 近似等价

E. 完全等价

5.多组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如果0.05P <,则应该进一步做的是

A .两均数的t 检验

B .区组方差分析

C .方差齐性检验

D .q 检验

E .确定单独效应

答案:E B C E D 二、计算与分析

1.在评价某药物耐受性及安全性的I 期临床试验中,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0名健康自愿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名,各组注射剂量分别为0.5U 、1U 、2U 、3U ,观察48小时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 )。试比较任意两两剂量间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无差别?

各剂量组48小时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 )

0.5 U 1 U 2 U 3 U

36.8 40.0 32.9 33.0 34.4 35.5 37.9 30.7 34.3 36.7 30.5 35.3 35.7 39.3 31.1 32.3 33.2 40.1 34.7 37.4 31.1 36.8 37.6 39.1 34.3 33.4 40.2 33.5 29.8 38.3 38.1 36.6 35.4 38.4 32.4 32.0 31.2

39.8

35.6

33.8

[参考答案]

如方差齐同,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

经Bartlett 方差齐性检验,2χ=1.8991 ,ν=3。由于23,05.0χ=7.81,2

3,05.02χχ< ,故P >0.05,可认为四组48小时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总体方差齐同,于是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对四个剂量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进行比较。

(1)提出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0H :4321μμμμ===,即四个剂量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总体均数相同

1H :1μ、2μ、3μ、4μ不全相同,即四个剂量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总体均数不全相同 α=0.05

(2)计算检验统计量,列于方差分析表中

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平方和SS 自由度ν 均方MS

F 值 处理组间 101.0860 3 33.6953 4.80 组内(误差) 252.4780 36 7.0133 总变异 353.5640 39

(3)确定P 值,做出推断结论

分子自由度TR 3ν=,分母自由度E 36ν=,查F 界表(方差分析用),,36) 3(05.0F

=2.87。由于F =4.80,,36) 3(05.0F

F >,故P <0.05,按照α=

0.05的显著性水准,拒绝0H ,接受1H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四个剂量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总体均数不全相同,进而需进行均数间多重比较。

本题采用SNK 法进行多重比较。

(1)提出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0H :B A μμ=,即任意两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总体均数相同 1H :B A μμ≠,即任意两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总体均数不相同

α=0.05

(2)计算检验统计量,用标记字母法标记

多重比较结果(α=0.05)

组别 均数 例数 SNK 标记

1 U 37.830 10 A

2 U 35.100 10 B

3 U 34.370 10 B 0.5 U

33.620

10

B

(3)做出推断结论

1U 与 0.5U ,1U 与 2U ,1U 与3U 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标记字母不同),可认为1U 与 0.5U ,1U 与 2U ,1U 与3U 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总体均数不同。

0.5 U 、2U 、3U 组彼此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含有字母B ),可认为这三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总体均数相同。

2.为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肺脏的保护作用,将36只二级SD 大鼠按性别、体重

配成12个配伍组,每一配伍组的3只大鼠被随机分配到对照组、损伤组与激素组,实验24小时后测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总蛋白水平(g/L ),结果如下表。问3组大鼠的总蛋白水平是否相同?

3组大鼠总蛋白水平(g/L )

配伍组 对照组 损伤组 激素组 1 0.36 1.48 0.30 2 0.28 1.42 0.32 3 0.26 1.33 0.29 4 0.25 1.48 0.16 5 0.36 1.26 0.35 6 0.31 1.53 0.43 7 0.33 1.40 0.31 8 0.28 1.30 0.13 9 0.35 1.58 0.33 10 0.41 1.24 0.32 11 0.49 1.47 0.26 12 0.27 1.32 0.26

[参考答案]

本题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1)提出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0(A)H :321μμμ==,即三组大鼠总蛋白水平的总体均值相同

1(A)H :1μ、2μ、3μ不全相同,即三组大鼠总蛋白水平的总体均值不全相同 0(B)H :1221τττ=== ,即不同配伍组大鼠总蛋白水平的总体均值相同

1(B)H :1τ、2τ、…、12τ 不全相同,即不同配伍组大鼠总蛋白水平的总体均值不全相同 α=0.05

(2)计算检验统计量,列于方差分析表中

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平方和SS 自由度ν 均方MS

F 值 处理组间 9.5512 2 4.7756 719.80 区组间 0.1138 11 0.0103 1.56 误差 0.1460 22 0.0066 总变异 9.8109 35

(3)确定P 值,做出推断结论。 对于处理因素,分子自由度A ν=2,分母自由度E ν=22,查F 界值表(方差分析用),)22,2(05.0F =3.44。由于F =719.80,)22,2(05.0F F >,故P <0.05,按照α= 0.05的显著性水准,拒绝0(A)H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三组大鼠总蛋白水平的总体均值不全相同。

对于区组因素,分子自由度B ν=11,分母自由度E ν=22,查F 界值表(方差分析用),

)22,11(05.0F =2.26。

由于F =1.56,)22,11(05.0F F <,故P >0.05,照α= 0.05的显著性水准,不拒绝0(B)H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区组因素对大鼠总蛋白水平有影响。

3.为研究喹啉酸对大鼠急性和亚急性炎症的影响,将40只体重为200±20(g)的雄性Wistar 大鼠建

立急性和亚急性炎症动物模型,然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给予不同的处理,观察其WBC 值。4种处理分别为: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3小时处死、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6小时处死、腹腔注射喹啉酸(0.35mg/g )后3小时处死,腹腔注射喹啉酸(0.35mg/g )后6小时处死。实验结果如下表。问喹啉酸与给药距处死的时间间隔(简称时间)对WBC 值是否有影响?

不同药物与不同时间大鼠WBC 值(103

时 间

药 物

生理盐水 喹啉酸

3h 21.3 18.8 15.8 11.0 21.9 13.5 8.7 12.8

11.1 22.6 9.4 12.5

16.3 17.1 5.3 9.3 17.9 14.6 8.3 11.0

6h 19.0 23.0 13.9 19.0 25.2 22.8 15.8 15.3

22.9 17.8 18.3 19.2

19.8 24.6 13.0 18.2 22.7 25.3 14.0 17.3

[参考答案]

本题采用2?2析因设计方差分析。 (1)提出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0(A)H :21μμ=,即A 因素两个水平组WBC 值总体均数相等 1(A)H :21μμ≠,即A 因素两个水平组WBC 值总体均数不相等 0(B)H :21ττ=,即B 因素两个水平组WBC 值总体均数相等

1(B)H :21ττ≠,即B 因素两个水平组WBC 值总体均数不相等

0(AB)H :A 与B 无交互效应 1(AB)H :A 与B 存在交互效应

α=0.05

2.计算检验统计量,列于方差分析表中。

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平方和SS 自由度ν

均方MS F

A 因素 423.1502 1 423.1502 48.68

B 因素 291.0603 1 291.0603 33.48 A ?B 3.5403 1 3.5403 0.41 误差 312.9470 36 8.6930

总变异

1030.6978

39

3.确定P 值,做出推断结论。

对于A 因素,A ν=1,E ν=36,查F 界值表(方差分析用),)36,1(05.0F

=4.11。由于

A F =48.68,A 0.05(1,36)F F

>,故P < 0.05,按照α= 0.05的显著性水准,拒绝0(A)H ,接

受1(A)H ,认为A 因素(药物)两个水平组WBC 值总体均数不相等。

对于B 因素,B ν=1,E ν=36,查F 界值表(方差分析用),)36,1(05.0F

=4.11。由于B F =33.48,)36,1(05.0F F B >,故P < 0.05,按照α= 0.05的显著性水准,拒绝0(B)H ,认为B 因素(时间)两个水平组WBC 值总体均数不相等。

对于AB 交互作用,AB ν=1,E ν=36,

查F 界值表(方差分析用),)36,1(05.0F

=4.11。由于AB F =0.41,AB 0.05(1,36)F F <,故P >0.05,按照α= 0.05的显著性水准,不拒绝0(AB)H ,认为A (药物)与B (时间)间无交互效应。

第七章 相对数及其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

1. 如果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能够使不能治愈的疾病得到缓解并延长生命,则应发生的情况是

A. 该病患病率增加

B. 该病患病率减少

C. 该病的发病率增加

D. 该病的发病率减少

E. 该疾病的死因构成比增加

2. 计算乙肝疫苗接种后血清学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

A. 乙肝易感人数

B. 平均人口数

C. 乙肝疫苗接种人数

D. 乙肝患者人数

E. 乙肝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

3. 计算标准化死亡率的目的是

A. 减少死亡率估计的偏倚

B. 减少死亡率估计的抽样误差

C. 便于进行不同地区死亡率的比较

D. 消除各地区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

E. 便于进行不同时间死亡率的比较

4. 影响总体率估计的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是

A. 总体率估计的容许误差

B. 样本率估计的容许误差

C. 检验水准和样本含量

D. 检验的把握度和样本含量

E. 总体率和样本含量

5. 研究某种新药的降压效果,对100人进行试验,其显效率的95%可信区间为0.862~0.926,表示

A.样本显效率在0.862~0.926之间的概率是95%

B. 有95%的把握说总体显效率在此范围内波动

C. 有95%的患者显效率在此范围

D. 样本率估计的抽样误差有95%的可能在此范围

E. 该区间包括总体显效率的可能性为95%

答案:A C D E E

二、计算与分析

1. 某工厂在“职工健康状况报告中”写到:“在946名工人中,患慢性病的有274人,其中女性 219人,占80%,男性55人,占20%。所以女性易患慢性病”,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不正确,因为此百分比是构成比,不是率,要知道男女谁更易患病需知道946名工人中的男女比例,然后计算男女患病率。

2. 在“锑剂短程疗法治疗血吸虫病病例的临床分析”一文中,根据下表资料认为“其中10~岁组死亡率最高,其次为20~岁组”,问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锑剂治疗血吸虫不同性别死亡者年龄分布

年龄组男女合计

0~ 3 3 6

10~11 7 18

20~ 4 6 10

30~ 5 3 8

40~ 1 2 3

50~ 5 1 6

合计29 22 51

[参考答案]

不正确,此为构成比替代率来下结论,正确的计算是用各年龄段的死亡人数除各年龄段的调查人数得到死亡率。

3. 某研究根据以下资料说明沙眼20岁患病率最高,年龄大的反而患病率下降,你同意吗?说明理由。

某研究资料沙眼病人的年龄分布

年龄组沙眼人数构成比(%)

0~ 47 4.6

10~198 19.3

20~330 32.1

30~ 198 19.3 40~ 128 12.4 50~ 80 7.8 60~ 38 3.7 70~ 8

0.8 合计

1027

100.0

[参考答案]

不正确,此为构成比替代率来下结论,正确的计算是用各年龄段的沙眼人数除各年龄段的调查人数得到患病率。

4. 今有两个煤矿的工人尘肺患病率(%)如下表,试比较两个煤矿的工人尘肺总的患病率。 两个煤矿的工人尘肺患病率情况(%)

工龄

(年)

甲 矿 乙 矿

检查人数 尘肺人数 患病率 检查人数 尘肺人数 患病率 <6 14026 120 0.86

992 2 0.20 6~ 4285 168 3.92 1905 8 0.42 10~ 2542 316 12.43 1014 117 11.54 合计

20853

604

2.90

3911

127

3.25

[参考答案]

两个煤矿的工人尘肺标准化患病率(%)

工龄 (年) 标准构成

甲 矿

乙 矿

原患病率

预期患病人数

原患病率 预期患病人数

<6 15018 0.86 129 0.20 30 6~ 6190 3.92 243 0.42 26 10~ 3556 12.43

442 11.54

410 合计

24764

814

466

甲矿尘肺患病率=24764814

?%29.3%100=

乙矿尘肺患病率%88.1%10024764466=?=

甲矿尘肺患病率高于乙矿尘肺患病率。

5. 抽样调查了某校10岁儿童200名的牙齿,患龋130人,试求该校儿童患龋率的95%的区间估计。 [参考答案]

%65%100200

130

=?=

P

()%37.30337.0200

35

.065.01==?=-=

n P P S p

(0.05p P u S -

,0.05p P u S +)=%37.396.1%65%37.396.1%65?+?-,

()58.39%,71.61%=

第八章 2

χ检验

一、单项选择题

1. 利用2

χ检验公式不适合解决的实际问题是

A. 比较两种药物的有效率

B. 检验某种疾病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C. 两组有序试验结果的药物疗效

D. 药物三种不同剂量显效率有无差别

E. 两组病情“轻、中、重”的构成比例

2.欲比较两组阳性反应率, 在样本量非常小的情况下(如1210,10n n <<), 应采用

A. 四格表2χ检验

B. 校正四格表2

χ检验

C. Fisher 确切概率法

D. 配对2

χ检验

E. 校正配对2

χ检验

3.进行四组样本率比较的2

χ检验,如220.01,3χχ>,可认为

A. 四组样本率均不相同

B. 四组总体率均不相同

C. 四组样本率相差较大

D. 至少有两组样本率不相同

E. 至少有两组总体率不相同

4. 从甲、乙两文中,查到同类研究的两个率比较的2

χ检验,甲文220.01,1χχ>,乙文220.05,1χχ>,可认为

A. 两文结果有矛盾

B. 两文结果完全相同

C. 甲文结果更为可信

D. 乙文结果更为可信

E. 甲文说明总体的差异较大

5. 两组有效率比较检验功效的相关因素是

A. 检验水准和样本率

B. 总体率差别和样本含量

C. 样本含量和样本率

D. 总体率差别和理论频数

E. 容许误差和检验水准 答案:C C E C B 二、计算与分析

1.某神经内科医师观察291例脑梗塞病人,其中102例病人用西医疗法,其它189 例病人采用西医疗法加中医疗法,观察一年后,单纯用西医疗法组的病人死亡13例,采用中西医疗法组的病人死亡9例,请分析两组病人的死亡率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答案]

本题是两组频数分布的比较,资料课整理成下表的形式。

两组疗法病人的死亡率的比较

组别 死亡 存活 合计 西医疗法 13 89 102

西医疗法加中医疗法 9 180 189 合计 22 269 291

(1)建立检验假设并确定检验水准

0H :21ππ=,即两组病人的死亡率相等 1H :21ππ≠,即两组病人的死亡率不等 05.0=α

(2)用四个表的专用公式,计算2χ检验统计量2

χ值

)

)()()(()(22

d b c a d c b a n

bc ad ++++-=

χ=()18910226922291989180132

?????-?=6.041 (3)确定P 值,作出推断结论

以ν=1查附表7的2

χ界值表,得05.0

两组病人的死亡率不等。

2.某医院研究中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临床观察结果见下表。问接受两种不同疗法的患者病死率是否不同?

两种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组别 存活 死亡 合计 病死率(%) 中药组 65 3 68 4.41 非中药组 12 2 14 14.29 合计 77 5 82 6.10

[参考答案] 本题22T =

1853.08214

5<=?,宜用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 (1)建立检验假设并确定检验水准

0H :21ππ=,即两种不同疗法的患者病死率相同 1H :21ππ≠,即两种不同疗法的患者病死率不同 05.0=α

(2)计算确切概率 !

!!!!)!

+()!+()!+()+(=

n d c b a d b c a d c b a P i !=0.2001

(3)作出推断结论

按05.0=α水准,不拒绝0H ,无统计学意义,还不可以认为两种不同疗法的患者病死率不同。

3.某医师观察三种降血脂药A ,B ,C 的临床疗效,观察3个月后,按照患者的血脂下降程度分为有效与无效,结果如下表,问三种药物的降血脂效果是否不同? 三种药物降血脂的疗效

药物 有效 无效 合计 A 120 25 145 B 60 27 87 C 40 22 62

[参考答案]

本题为3个样本构成比的比较,是3×2表资料。 (1) 建立检验假设并确定检验水准

H 0:三种药物的降血脂有效的概率相同 H 1:三种药物的降血脂有效的概率相同 α=0.05

(2) 计算检验统计量

)1(2

2

-=∑C

R n n A n χ

=(

)162

74226222040877427872206014574251452201202942

22222-?+?+?+?+?+?=9.93 ()()21213=--=ν

3.确定P 值,作出推断结论

查2

χ界值表得P < 0.05 ,在α=0.05检验水准下,拒绝H 0,接受H 1,认为三种药物的降血脂有效

率不同。

4.某医师按照白血病患者的发病情况,将308例患者分为两组,并按ABO 血型分类记数,试问两组患者血型总体构成有无差别?

308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型分布

组别 A B O AB 合计 急性组 60 47 61 21 189 慢性组 42 30 34 13 119 合计 102 77 95 34 308

[参考答案]

本例为2个样本构成比的比较,是2×4表资料。 (1) 建立检验假设并确定检验水准 H 0:两组患者血型总体构成比相同 H 1:两组患者血型总体构成比不全相同 α=0.05

(2)计算检验统计量

)1(2

2

-=∑C

R n n A n χ

=???? ??-?++?+?=11193413189

774718910260308222 0.6081

()()31412=--=ν

(3)确定P 值,作出推断结论

查2

χ界值表得P > 0.05 ,在α=0.05检验水准下,不拒绝H 0,还不能认为两组患者血型总体构成

比不全相同。

5.为研究某补钙制剂的临床效果,观察56例儿童,其中一组给与这种新药,另一组给与钙片,观察结果如表,问两种药物预防儿童的佝偻病患病率是否不同? 表 两组儿童的佝偻病患病情况

组别 病例数 非病例数 合计 患病率(%) 新药组 8 32 40 20.0 钙片组 6 10 16 37.5 合计 14 42 56 25.0

[参考答案]

本题是两组二分类频数分布的比较,用四个表2

χ检验。表中n =56>40,且有一个格子的理论频数小

于5,须采用四个表2

χ检验的校正公式进行计算。

(1)建立检验假设并确定检验水准

0H :21ππ=,即新药组与钙片组儿童佝偻病患病概率相同

1H :21ππ≠,即新药组与钙片组儿童佝偻病患病概率不同 α=0.05 (2)用四个表2

χ检验的校正公式,计算检验统计量2

χ值:

2

2

(/2)()()()()

c |a

d -bc|-n n =a+b c+d a+c b+d χ=050.152141640562566321082

=??????? ??

-?-?

ν=1

3. 确定P 值,作出推断结论

以ν=1查附表7的2χ界值表得()32.12125.0=χ,2

χ<()2125.0χ, P > 0.05。按 05.0=α水准,不拒绝0H ,无统计学意义,还不能认为新药组与钙片组儿童佝偻病患病概率不同。

6.某医院147例大肠杆菌标本分别在A ,B 两种培养基上培养,然后进行检验,资料见下表,试分析两种培养基的检验结果是否有显著性差别?

表 A 、B 两种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标本结果

A 培养基

B 培养基

合 计

+ -

+ 59 36 95 - 15 37 52 合 计 74 73 147

[参考答案]

本题是一个配对设计的二分类资料,采用配对四个表资料的2

χ检验。

(1)建立检验假设并确定检验水准

0H :C B =,即两种培养基的阳性培养率相等 1H :C B ≠,即两种培养基的阳性培养率不相等 05.0=α

(2)计算检验统计量

本例b +c =36+15=51> 40 ,用配对四个表2χ检验公式,计算检验统计量2

χ值

c

b c b +-=

2

2

)(χ=

()65.815

3615362

=+-, 1=ν

3. 确定P 值,作出推断结论

查2

χ界值表得P < 0.05。按0.05α

=水准,拒绝0H 。认为两种培养基的阳性培养率不同。

第九章 非参数检验

一、 单项选择题

1.对医学计量资料成组比较, 相对参数检验来说,非参数秩和检验的优点是

A. 适用范围广

B. 检验效能高

C .检验结果更准确 D. 充分利用资料信息 E. 不易出现假阴性错误

2. 对于计量资料的比较,在满足参数法条件下用非参方法分析,可能产生的结果是

A. 增加Ⅰ类错误

B. 增加Ⅱ类错误

C. 减少Ⅰ类错误

D. 减少Ⅱ类错误

E. 两类错误都增加

3. 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如果样本含量一定,两组秩和的差别越大说明

A. 两总体的差别越大

B. 两总体的差别越小

C. 两样本的差别可能越大

D. 越有理由说明两总体有差别

E. 越有理由说明两总体无差别

4. 多个计量资料的比较,当分布类型不清时,应选择的统计方法是

A. 方差分析

B. Wilcoxon T 检验

C. Kruskal -Wallis H 检验

D. u 检验

E. 2

χ检验

5.在一项临床试验研究中,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现欲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有无差别,宜采用的统计方法是

A. Wilcoxon 秩和检验

B. 24?列联表2

χ检验

C. 四格表2

χ检验 D. Fisher 确切概率法 E. 计算标准化率

答案:A B D C A 二、计算与分析

1.某医院测定10名受试者针刺膻中穴前后痛阈的数据,见下表,试分析针刺膻中穴前后痛阈值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10名受试者针刺膻中穴前后痛阈资料

编号 针刺前 针刺后 1 600 610

2 600 700

3 685 575

4 1050 600

5 900 600

6 1125 1425

7 1400 1350

8 750 825

9 1000 800 10

1500

1400

[参考答案]

(1)建立假设检验

H0:差值总体中位数为零 H1:差值总体中位数不为零 α=0.05

(2)计算统计量见下表

10名受试者针刺膻中穴前后痛阈

编号 针刺前 针刺后 差值 秩次 1

600

610

10

1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部分)

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部分) 1-1 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机械制造工艺过程 答:生产过程是根据设计信息将原材料和半成品转变为产品的过程。 工艺过程是在生产过程中,毛坯的制造成形(如铸造、锻压、焊接等),零件的机械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部件和产品的装配等是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能的过程,称为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简称工艺过程。 采用合理有序安排的各种加工方法,逐步地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使其成为合格零件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1-2 什么是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 答:工序是指由一个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安装——工件(或装配单元)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工位——在一次工件的安装中,通过工作台的分度、移位可以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变换加工位置,工件在每一个加工位置上所能完成的加工内容。 工步——在同一工位上,要完成不同的表面加工时,其中加工表面、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工位内容。 走刀——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工步内容。 1-3 什么是生产纲领、生产类型 答: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和生产能力决定的、在一年内应当生产的产品的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生产纲领。 企业(或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一般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类型。 1-4 简述各种生产组织类型的特点。 答:单件小批生产时,其生产组织的特点是要能适应产品品种的灵活多变;中批生产时,采用通用设备与专用设备相结合,以保证其生产组织满足一定的灵活性和生产率的要求;大批大量生产时,广泛采用自动化专用设备,按工艺顺序流水线方式组织生产,生产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即柔性)差。 1-5 简述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组成。 答:首先,组成机器的每一个零件要经过相应的工艺过程由毛坯转变成为合格零件;其次,要根据机器的结构与技术要求,把某些零件装配成部件;最后,在一个基准零部件上,把各个零件、部件装配成完整的机器。 3-1金属切削过程的实质是什么试述前角、切削速度改变对切削变形的影响规律。

医学统计学复习题65915

预防医学复习题(统计部分) 复习重点(及简答题) 1. 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如:总体与样本的联系区别 2. 资料的分类 如:请列举资料的类型并举例说明 3. 定量资料统计描述的指标(集中与离散趋势) 如:定量统计描述指标有哪些? 如:正态分布与偏态分布资料统计描述方法有何区别 4. 定性资料统计描述的指标 5. 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t分布的概念、特征、曲线下面积规律 如: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与t分布的区别联系 6. 小概率事件在医学统计学的应用(P值的含义) 如:P值的含义是什么,对统计结论有何意义 7.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8. 四种主要统计假设检验方法及其应用场合 9. 统计表的绘制 选择题 1.样本是总体中: A、任意一部分 B、典型部分 C、有意义的部分 D、有代表性的部分 E、有价值的部分 2、参数是指: A、参与个体数 B、研究个体数 C、总体的统计指标 D、样本的总和 E、样本的统计指标 3、抽样的目的是: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研究总体统计量 C、研究典型案例 D、研究误差 E、样本推断总体参数 4、脉搏数(次/分)是: A、观察单位 B、数值变量 C、名义变量 D.等级变量 E.研究个体 5、疗效是: A、观察单位 B、数值变量 C、名义变量 D、等级变量 E、研究个体 6、统计学常将P≤0.05或P≤0.01的事件称 A、必然事件 B、不可能事件 C、随机事件 D、小概率事件 E、偶然事件7.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

A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B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8.概率P=0,则表示 A某事件必然发生B某事件必然不发生C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D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E以上均不对 9.总体应该由 A.研究对象组成B.研究变量组成C.研究目的而定D.同质个体组成E.个体组成 10. 在统计学中,参数的含义是 A.变量B.参与研究的数目C.研究样本的统计指标D.总体的统计指标E.与统计研究有关的变量 11.调查某单位科研人员论文发表的情况,统计每人每年的论文发表数应属于A.计数资料 B.计量资料 C.总体 D.个体 E.样本 12.统计学中的小概率事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反复多次观察,绝对不发生的事件 B.在一次观察中,可以认为不会发生的事件 C.发生概率小于0.1的事件 D.发生概率小于0.001的事件 E.发生概率小于0.1的事件 13、统计上所说的样本是指: A、按照研究者要求抽取总体中有意义的部分 B、随意抽取总体中任意部分 C、有意识的抽取总体中有典型部分 D、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有代表性部分 E、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 14、以舒张压≥12.7KPa为高血压,测量1000人,结果有990名非高血压患者,有10名高血压患者,该资料属()资料。 A、计算 B、计数 C、计量 D、等级 E、都对 15、红细胞数是: A、观察单位 B、数值变量 C、名义变量 D、等级变量 E、研究个体 16、某次研究进行随机抽样,测量得到该市120名健康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数,则本次研究总体为: A.所有成年男子 B.该市所有成年男子 C.该市所有健康成年男子 D.120名该市成年男子 E.120名该市健康成年男子 17、某地区抽样调查1000名成年人的血压值,此资料属于: A、集中型资料 B、数值变量资料 C、无序分类资料 D、有序分类资料 E、离散型资料 18、抽样调查的目的是: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研究总体统计量 C、研究典型案例 D、研究误差 E、样本推断总体参数 19、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的原始资料叫: A计数资料 B计量资料 C等级资料 D分类资料E有序分类资料 20、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 治疗结果治愈显效好转恶化死亡 治疗数8 23 6 3 1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Fe(OH)3胶体的制备、破坏、分离 1.常压过滤时滤纸为什么要撕去一角?答:使滤纸紧贴玻璃漏斗,有利于排出滤纸与玻璃漏斗之间气泡,形成液柱。 2.抽滤时剪好的滤纸润湿后略大于布氏漏斗的内径、或剪的不圆周边凸出部分贴在布氏漏斗内壁上,对抽滤有何影响?为什么?答:会造成漏虑。滤纸大于布氏漏斗内径会造成滤纸折叠,不能紧贴布氏漏斗。 3.抽滤时,转移溶液之前为什么要先稍微抽气,而不能在转移溶液以后才开始 抽气?答:使滤纸紧贴布氏漏斗,以免造成漏虑。 4. 沉淀物未能铺满布氏漏斗底部、滤饼出现裂缝、沉淀层疏松不实,对抽干效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如何使沉淀抽得更干爽?答:固液分离效果不好;漏气使压差变小;用药勺铺平、压实沉淀物再抽滤。 由胆矾精制五水硫酸铜 1.结晶与重结晶分离提纯物质的根据是什么?如果被提纯物质是NaCl 而不是CuSO4·5H2O,实验操作上有何区别? 答:根据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要用化学方法除杂提纯。 2.结晶与重结晶有何联系和区别?实验操作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均是利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提纯物质;结晶浓缩度较高(过饱和溶液),重结晶浓缩度较低(饱和溶液),且可以进行多次重结晶。结晶一般浓缩到过饱和溶液,有晶膜或晶体析出,冷却结晶;重结晶是在近沸状态下形成饱和溶液,冷却结晶,不允许浓缩。

3.水浴浓缩速度较慢,开始时可以搅拌加速蒸发,但临近结晶时能否这样做? 答:搅拌为了加快水分蒸发;对于利用晶膜形成控制浓缩程度,在邻近结晶时不能搅拌。否则无法形成晶膜。 4.如果室温较低,你准备采用什么措施使热过滤能顺利进行?答:预热漏斗、 分批过滤、保温未过滤溶液。 5.浓缩和重结晶过程为何要加入少量H2SO4?答:防止防止Fe3+水解。 粗盐提纯 1.为什么说重结晶法不能提纯得到符合药用要求的氯化钠?为什么蒸发浓缩时 氯化钠溶液不能蒸干? 答: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药用氯化钠不仅要达到纯度要求,还要符合药用要求。不能浓缩至干NaCl 溶液,是为了除去KCl。 2.用化学法除去SO42-、Mg2+ 、Ca2+的先后顺序是否可以倒置过来?为什么? 答:不能,除杂要求为除去杂质引入的离子必须在后续的除杂过程中除去,先除去Mg2+ 、Ca2+后除SO42-,无法除去Ba2+。 3.用什么方法可以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依据是什么? 答:不溶性杂质用过滤方法;可溶性杂质用化学方法除杂。依据:溶度积。 醋酸解离度和电离常数测定 1.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溶解度α是否相同?为什么?用测定数据说明弱电解质解离度随浓度变化的关系。 答:不同,因K a,θ AH 。c↑,α↓。 c 2.测定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pH 值时,为什么按由稀到浓的顺序?答:平衡块,减小由于润洗不到位而带来的误差。

SYB教材练习题参考答案(同名11386)

SYB教材练习题参考答案(同名11386)

SYB练习册参考答案 说明:本书的练习没有标准答案,下面的答案仅供读者参考。如果读者能对这个参考答案作出批评和修改,并 不断加以完善,那么它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练习1 李明的鸡场 1、李明的企业为什么会倒闭? 直接原因是现金流量出现负值,无力支付到期的应付款项,导致破产倒闭。 间接原因在于李明在开业之前没有对启动资金额作出正确的预算,同时对于如何使用资金也缺乏精明的决策(不懂得每一元钱的贷款都必须用于获得最大利润场合的道理。讲排场,追求产值而不懂理财的基本知识)。从而使得一个有前途可盈利的企业夭折了。从中可得到的启发是再好的生意在不懂经营管理老板手里也要做坏。 2、李明应当怎样做? 李明看见别人养鸡有利可图,当然也想从事这个行当。但应该:(1)先去从业(先打工后当老板),打工时可以先作调查研究、观察学习,或是参加创业培训。(2)仔细估算开业的启动资金需求,并作出资金使用的预算,不乱花钱也决不借多余的钱。(3)制定创业计划(商业计划)。(4)从小做起,积累经验。(破产以后怎么办?去找一份工作,积累资金以图东山再起) 练习2 谁能当业主 1、白雪和小兰各自的长处和弱点是什么? 白雪的长处小兰的长处 想多挣钱,能发现商机并有的能发现商机,并着手争取各方 一个好构思面理解与支持

白雪的弱点小兰的弱点 缺乏冒险精神不说,还缺乏深办小旅店除了要对投资作出初步估算之 入调查研究深入思考的务实精神。外,还要 懂得有关的法律知识。在她发 起调查研究和争取支持之前还 要学习和了解办小旅社的必要 知识、技能和一切申办手续。 2、谁将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创办者?为什么? 小兰有可能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创办者。因为她具有如下优【[/】势:(1)有办企业的强烈愿望。所谓强烈愿望是指她不空想而是有把构思变为现实的行动。 她有魄力自撰小册子(创业构思)并独自去游说有关的部门。 (2)她知道要创业先得有计划,而计划是要用调查研究市场的数据来支持的。 练习3 一位不成功的企业业主的行为 1、王大海的行为有错吗? 王大海有错,分析如下: (1)王大海开的是一家小饮食店。小店的投资人同时也是店经理,他应当负起经营管理的重任。错在他整天东游西逛不务正业。 (2)王大海即使自己不经营管理,也应当雇请一个经理来管理小店,只以投资人身份谋求利益。但他却在名义上当老板而放任自流,甚至薄待员工,以致员工不愿为管理作 出贡献。 (3)一家企业有三起最重要的公众:顾客、内部员工与供应商。王大海对他们一概漠视。 他的企业必然“不久就倒闭了”。 2、我们能从王大海身上吸取什么? 教训至少可以从王大海的错误上得来,他的三个错误固然一个都不能犯之外,更重要的是考察一下王大海本人离职后立即从商存在的隐患。 (1)王从国家机关离职,就有一笔开店资金,但他未必具备餐饮行业的有关知识与经验。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习??题 《医学统计学》第二版??(五年制临床医学等本科生用)(一)??单项选择题 1.观察单位为研究中的( d??)。 A.样本? ?? ??B. 全部对象 C.影响因素? ?? ?????D. 个体2.总体是由( c )。 A.个体组成? ?? ?B. 研究对象组成 C.同质个体组成? ?? ? D. 研究指标组成 3.抽样的目的是(b??)。 A.研究样本统计量? ?? ??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C.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 ???D. 研究总体统计量 4.参数是指(b? ?)。 A.参与个体数? ???B. 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 ? ??D. 样本的总和 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 )。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 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 )。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 ?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 ?? ?? ?? ?? ??? D.两者均改变 7.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 A.变异系数? ?? B.差 C.极差? ?? ?? ? D.标准差 8.以下指标中(? ?d)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A.算术均数? ?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 ? D.标准差 9.偏态分布宜用(? ?c)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算术均数? ?? B.标准差 C.中位数? ?? D.四分位数间距 10.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 ?b)不变。 A.算术均数? ??? B.标准差 C.几何均数? ?? ???D.中位数 11.( a??)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对称? ? B.左偏态 C.右偏态? ?? ?? D.偏态 12.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 c )分布。

大学化学试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络合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而在络合滴定中应保持酸度不变,H故需加因为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反应放出1、入缓冲溶液稳定溶液的pH值。若溶液酸度太高,由于酸效应,EDTA的络合能力降低,若溶液酸度太低,金属离子可能会发生水解或形成羟基络合物,故要控制好溶液的酸度。 2、铬黑T在水溶液中有如下: 2-3--(pKa=6.3 In pKa=11.55)HIn ? HIn ?322紫红兰橙 从此估计,指示剂在pH<6.3时呈紫红色,pH>11.55时,呈橙红色。而铬黑T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显红色,故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铬黑T指示剂本身接近红色,终点变色不敏锐,不能使用。根据实验结果,最适宜的酸度为pH 9~10.5,终点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变色很敏锐。 3+3+2+2+2+有干扰。、、CuNi、3、Al、FeCo2+2+2+,加入三乙醇胺掩蔽Ni掩蔽Cu、、CoS在碱性条件下,加入Na或KCN23+3+。、AlFe实验二原子吸收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思考题参考答案: 1.如何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 答: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实验条件。 (1)分析线:根据对试样分析灵敏度的要求和干扰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线。试液浓度低时,选最灵敏线;试液浓度高时,可选次灵敏线。 (2)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的选择:绘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灯电流曲线,选出最佳灯电流。(3)燃助比的选择:固定其他实验条件和助燃气流量,改变乙炔流量,绘制吸光度—燃气流量曲线,选出燃助比。 (4)燃烧器高度的选择: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燃烧器高度曲线,选出燃烧器最佳高度。(5)狭缝宽度的选择:在最佳燃助比及燃烧器高度的条件下,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狭缝宽度曲线,选出最佳狭缝宽度。 2.为何要用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作光源? 答:因为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而且为了保证峰值吸收的测量,能发射出比吸收线宽度更窄、强度大而稳定、背景小的线光谱。 3+含量测定Fe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实验三 四、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本实验在制备FeSO的过程中为什么强调溶液必须保证强酸性?4答:如果溶液的酸性减弱,则亚铁盐(或铁盐)的水解度将会增大,在制备2+(NH)S0·FeSO·6HO的过程中,为了使Fe不被氧化和水解,溶液需要保持足够的酸22444度。 2 、在产品检验时,配制溶液为什么要用不含氧的去离子水?除氧方法是怎样的? 2+3+,影响产品Fe使用不含氧的去离子水配溶液,是为了防止水中溶解的氧将Fe氧化为供参考.质量。水中除去氧的方法是:在烧杯中将去离子水加热煮沸10分钟,用表面皿盖好杯口,冷却后使用。 3、在计算硫酸亚铁和硫酸亚铁铵的理论产量时,各以什么物质用量为标准?为什么? 答:计算FeSO的理论产量时,以Fe屑的参加反应量为标准。4计算(NH)SO·FeSO·6HO的理论产量时,应以(NH)SO的用量为标准。42442244决定计算标准的原则是,以反应物中不足量者为依据。(详见讲解与示范中的3)。

医学统计学复习题

医学统计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总体 2、样本 3、随机抽样 4、变异 5、概率 6、随机误差(偶然误差) 7、参数 8、统计量 9、算术均数 10、中位数 11、百分位数 12、频数分布表 13、几何均数 14、四分位数间距 15、方差 16、标准差 17、变异系数 18、标准正态分布 19、医学参考值范围 20、可信区间 21、统计推断 22、参数估计 23、标准误及 24、检验水准 25、检验效能 26、率 27、直线相关 28、直线回归 29、实验研究 30、回归系数 二、单项选择 1.观察单位为研究中的()。 A.样本 B.全部对象 C.影响因素 D.个体 E.观察指标 2.总体是由( )组成。 A.部分个体 B.全部对象 C.全部个体 D.同质个体的所有观察值 E.相同的观察指标 3.抽样的目的是()。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C.研究典型案例 D.研究总体统计量 E.研究特殊个体的特征 4.参数是指( ) 。 A.参与个体数 B.总体中研究对象的总和 C.样本的统计指标 D.样本的总和 E.总体的统计指标 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C.随机抽样即随机抽取个体 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E.选择符合研究者意愿的样本 6.反映计量资料平均的指标是()。 A.频数 B.参数 C.百分位数 D.平均数 E.统计量 7.表示总体均数的符号是( ) 。 A.σ B.μ C.X D. S E. M

linux课后习题答案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 1 章Linux 概况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选项不是Linux 支持的? A. 多用户 B. 超进程 C. 可移植 D. 多进程 2、Linux 是所谓的“Free Software”,这个“Free”的含义是什么? A. Linux 不需要付费 B. Linux 发行商不能向用户收费 C. Linux 可自由修改和发布 D.只有Linux 的作者才能向用户收费 3、以下关于Linux 内核版本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依次表示为主版本号.次版本号.修正次数的形式 B. 1.2.2 表示稳定的发行版 C. 2.2.6 表示对内核2.2 的第6 次修正 D. 1.3.2 表示稳定的发行版 4、以下哪个软件不是Linux 发行版本? A. 红旗 Server 4 B. Solaris 10 C. RedHat 9 D. Fedora 8 5、与Windows 相比Linux 在哪个方面相对应用得较少? A. 桌面 B. 嵌入式系统 C. 服务器 D. 集群 A6、Linux 系统各组成部分中哪一项是基础? A.内核 B. X Window C. Shell D. Gnome B7、Linux 内核管理不包括的子系统是哪个? A. 进程管理系统 B. 内存管理系统 C. 文件管理系统 D. 硬件管理系统 A8、下面关于Shell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个? A. 操作系统的外壳 B. 用户与Linux 内核之间的接口 C. 一种和C 类似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D. 一个命令语言解释器 B9、以下哪种Shell 类型在Linux 环境下不能使用? A.B Shell B.K Shel C.R Shell D.Bash 10、在Linux 中把声卡当作何种设备? A. 字符设备 B. 输出设备 C. 块设备 D. 网络设备 二、填空题 1、Linux 采用 LRU 算法(最近最少使用)算法,淘汰最近没有访问的

医学统计学 练习题

1、某医院用中药治疗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现将血红蛋白(g/L)变化的数据列在下面,假定资料满足各种参数检验所要求的前提条件,问:治疗前后之间的差别有无显著性意义(15分) 患者编号1234567 治疗前血红蛋白65755076657268 治疗后血红蛋白821121258580105128 2、活动型结核患者的平均心率一般为86次/分,标准差为次/分。现有一医生测量了36名该院的活动型结核患者的心率,得心率均数为90次/分,标准差为次/分,试问该院活动型结核患者与一般活动型结核患者的心率有无差别 3、某医院将200名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100人。甲组患者用常规治疗法,乙组患者用常规治疗加心理治疗,用一种权威评分法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测得甲组均数为分,标准差为3分,乙组患者均数为分,标准差为4分,问心理治疗有无效果 4、某医院病理科研究人体两肾的重量,20例男性尸解时的左、右肾的称重记

录如下表,问左右肾重量有无不同 20例男性尸解时的左、右肾的称重记录 编号 左肾 (克) 右肾 (克) 编号 左肾 (克) 右肾 (克) 117015011155150 215514512110125 314010513140150 411510014145140 52352221512090 612511516130120 713012017105100 81451051895100 91051251910090 1014513520105125 5、为了研究冠心病与血总胆固醇有无关系,某医生随机收集得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总胆固醇(mmol/L)数据如下表,请作分析。 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总胆固醇(mmol/L) 组别例数均数标准差 冠心病患者45 健康人46

医学统计学复习习题2018

医学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面的变量中是分类变量的是 A.身高 B.体重 C.年龄 D.血型 2 下面的变量中是是数值变量的是 A.性别 B.年龄 C.血型 D.职业 3.随机事件的概率 P 为 =0 B. P=1 C. P= D. 0

SYB教材练习题参考答案

SYB练习册参考答案 练习1 李明的鸡场 1、李明的企业为什么会倒闭? 直接原因是现金流量出现负值,无力支付到期的应付款项,导致破产倒闭。 间接原因在于李明在开业之前没有对启动资金额作出正确的预算,同时对于如何使用资金也缺乏精明的决策(不懂得每一元钱的贷款都必须用于获得最大利润场合的道理。讲排场,追求产值而不懂理财的基本知识)。从而使得一个有前途可盈利的企业夭折了。从中可得到的启发是再好的生意在不懂经营管理老板手里也要做坏。 2、李明应当怎样做? 李明看见别人养鸡有利可图,当然也想从事这个行当。但应该:(1)先去从业(先打工后当老板),打工时可以先作调查研究、观察学习,或是参加创业培训。(2)仔细估算开业的启动资金需求,并作出资金使用的预算,不乱花钱也决不借多余的钱。(3)制定创业计划(商业计划)。(4)从小做起,积累经验。 (破产以后怎么办?去找一份工作,积累资金以图东山再起) 练习2 谁能当业主 1、白雪和小兰各自的长处和弱点是什么? 白雪的长处小兰的长处 想多挣钱,能发现商机并有的能发现商机,并着手争取各方 一个好构思面理解与支持 白雪的弱点小兰的弱点 缺乏冒险精神不说,还缺乏深办小旅店除了要对投资作出初步估算之 入调查研究深入思考的务实精神。外,还要懂得有关的法律知识。在她发起调查研究和争取 支持之前还要学习和了解办小旅社的必要知识、技能和一 切申办手续。 2、谁将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创办者?为什么? 小兰有可能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创办者。因为她具有如下优势: (1)有办企业的强烈愿望。所谓强烈愿望是指她不空想而是有把构思变为现实的行动。 她有魄力自撰小册子(创业构思)并独自去游说有关的部门。 (2)她知道要创业先得有计划,而计划是要用调查研究市场的数据来支持的。 练习3 一位不成功的企业业主的行为 1、王大海的行为有错吗? 王大海有错,分析如下: (1)王大海开的是一家小饮食店。小店的投资人同时也是店经理,他应当负起经营管理的重任。错在他整天东游西逛不务正业。 (2)王大海即使自己不经营管理,也应当雇请一个经理来管理小店,只以投资人身份谋求利益。但他却在名义上当老板而放任自流,甚至薄待员工,以致员工不愿为管理作出贡献。 (3)一家企业有三起最重要的公众:顾客、内部员工与供应商。王大海对他们一概漠视。 他的企业必然“不久就倒闭了”。 2、我们能从王大海身上吸取什么?

医学统计学练习题与答案

一、单向选择题 1. 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 E.有变异的医学事件 2. 用样本推论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指的是E.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部分个体 3. 下列观测结果属于等级资料的是 D.病情程度 4. 随机误差指的是 E. 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5. 收集资料不可避免的误差是 A.随机误差 1.某医学资料数据大的一端没有确定数值,描述其集中趋势适用的统计指标是 A. 中位数 2. 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比,其特点是 B.能充分利用数据的信息 3. 一组原始数据呈正偏态分布,其数据的特点是 D.数值分布偏向较小一侧 4. 将一组计量资料整理成频数表的主要目的是E.提供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 1. 变异系数主要用于 A .比较不同计量指标的变异程度 2. 对于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描述其变异程度应选用的指标是E. 标准差 3.某项指标95%医学参考值范围表示的是D.在“正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 4.应用百分位数法估计参考值范围的条件是B .数据服从偏态分布 5.已知动脉硬化患者载脂蛋白B 的含量(mg/dl)呈明显偏态分布,描述其个体差异的统计指标应使用 E .四分位数间距 1.样本均数的标准误越小说明 E.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 2. 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是D.个体差异 3.对于正偏态分布的的总体,当样本含量足够大时,样本均数的分布近似为C.正态分布 4. 假设检验的目的是 D.检验总体参数是否不同 5. 根据样本资料算得健康成人白细胞计数的95%可信区间为7.2×109 /L ~9.1×109 /L ,其含义是 E.该区间包含总体均数的可能性为95% 1. 两样本均数比较,检验结果05.0 P 说明 D.不支持两总体有差别的结论 2. 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 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是指 E. 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 3. 两样本均数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 值越小说明 D.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4. 减少假设检验的Ⅱ类误差,应该使用的方法是 E.增加样本含量 5.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和u 检验的主要差别是B.u 检验要求大样本资料

生化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1].

生化实验讲义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淀粉的提取和水解 1、实验材料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答:生化实验的材料选择原则是含量高、来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从科研工作的角度选材,还应当注意具体的情况,如植物的季节性、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等,动物材料要注意其年龄、性别、营养状况、遗传素质和生理状态等,微生物材料要注意菌种的代数和培养基成分的差异等。 2、材料的破碎方法有哪些? 答:(1) 机械的方法:包括研磨法、组织捣碎法; (2) 物理法:包括冻融法、超声波处理法、压榨法、冷然交替法等; (3) 化学与生物化学方法:包括溶胀法、酶解法、有机溶剂处理法等。 实验二总糖与还原糖的测定 1、碱性铜试剂法测定还原糖是直接滴定还是间接滴定?两种滴定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答: 我们采用的是碱性铜试剂法中的间接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间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缺点是在生成单质碘和转移反应产物的过程中容易引入误差;直接法的优点是反应原理直观易懂,缺点是操作较复杂,条件剧烈,不易控制。 实验五粗脂肪的定量测定─索氏提取法 (1)本实验制备得到的是粗脂肪,若要制备单一组分的脂类成分,可用什么方法进一步处理? 答: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 (2)本实验样品制备时烘干为什么要避免过热? 答:防止脂质被氧化。 实验六蛋白质等电点测定 1、在等电点时蛋白质溶解度为什么最低? 请结合你的实验结果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加以说明。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时分子所带净电荷为零,分子间因碰撞而聚沉倾向增加,溶液的粘度、渗透压减到最低,溶解度最低。结果中pH约为4.9时,溶液最浑浊,达到等电点。 答: 2、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等电点有何实际应用价值? 答: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与分子间因碰撞而引起聚沉的倾向增加,所以处于等电点的蛋白质最容易沉淀。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可以根据待分离的蛋白质的等电点,有目的地调节溶液的pH使该蛋白质沉淀下来,从而与其他处于溶液状态的杂质蛋白质分离。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1、如何用纸层析对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定? 答: 将标准的已知氨基酸与待测的未知氨基酸在同一张层析纸上进行纸层析,显色后根据斑点的Rf值,就可以对氨基酸进行初步的定性,因为同一个物质在同一条件下有相同的Rf 值;将点样的未知氨基酸溶液和标准氨基酸溶液的体积恒定,根据显色后的氨基酸斑点的面积与点样的氨基酸质量成正比的原理,通过计算斑点的面积可以对氨基酸溶液进行定量测定。 3、纸层析、柱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层析各有什么特点? 答:

【孙振球第三版】医学统计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是同质所有观察单位的某种变量值的集合。 2、有限总体:是指空间、时间范围限制的总体。 3、无限总体:是指没有空间、时间限制的总体。 4、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实测值的集合。 5、计量资料:又称定量资料或数值变量资料。为观测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指标的大小,而获得的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根据其观测值取值是否连续,又可分为连续型或离散型两类。 6、计数资料:又称定性资料或者无序分类变量资料,亦称名义变量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照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计数,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位数后得到的资料。其变量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性或类别。分两种情形:(1)二分类:两类间相互对立,互不相容。(2)多分类:各类间互不相容。 7、等级资料:又称半定量资料或有序分类变量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成等级后分组计数,分类汇总各组观察单位数后而得到的资料。其变量值具有半定量性质,表现为等级大小或属性程度。 8、随机误差(偶然误差):是一类不恒定的、随机变化的误差,由多种尚无法控制的因素引起,观察值不按方向性和系统性变化,在大量重复测量中,它可呈现或大或小,或正或负的规律性变化。 9、平均数:描述一组变量值的集中位置或水平。常用的平均数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中位数。 10、抽样误差:由于个体差异和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以及统一总体若干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 11、I型错误: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0,这类“弃真”错误称为I 型错误。检验水平,就是预先规定的允许犯I型错误概率的最大值。I型错误概率大小也用α表示,α可取单尾亦可取双尾。12、II型错误:“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H0,这类“取伪”的错误称为II型错误。其概率大小用β表示,β只取单尾,β值的大小一般未知,,须在知道两总体差值δ、α及n时,才能算出。13、相对数: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是分类变量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常用两个分类的绝对数之比表示相对数学的大小。如率、构成比、比等。 14、率:强度相对数,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15、构成比:结构相对数字,表示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个体与该事物各个部分个体数的和之比。用来说明各构成部分在总体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16、相对比:简称比,是两个相关联指标之比,说明两指标间的比例关系。两指标可以性质相同,也可以性质不同,通常以倍数或百分数表示。两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 17、标准化:采用某影响因素的统一标准构成以消除内部构成不同对总率的影响,使通过标化后的标准率具有可比性。 18、动态数列:是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统计指标,用以观察和比较该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常用指标有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19、非参数检验:相对于参数检验而言,不依赖于总体分布类型,也不对总体参数进行统计推断的假设检验方法,称为参数检验。 20、相关系数: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以符号r来表示。说明两正态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和方向的指标。无单位,其值为-1≤r≤1。相关系数的检验假设常用t检验。 21、回归系数:即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b,其统计意义是当X变化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改变的估计值。在直线回归中对回归系数的t检验与F检验等价。 22、随机划原则:是指在实验分组时,每个受试对象均有相同的概率或机会被分陪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23、分类变量资料:计数资料,又称定性资料或无序分类变量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照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计数,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位数后得到的资料。其变量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性或类别。分两种情形:(1)二分类:两类间相互对立,互不相容。(2)多分类:各类间互不相容。 24、无序分类变量资料:计数资料,又称定性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照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计数,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位数后得到的资料。其变量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性或类别。分两种情形:(1)二分类:两类间相互对立,互不相容。 (2)多分类:各类间互不相容。 25、期望寿命:指同时出生的一代人活满x岁以后尚能生存的年数(即岁数)。 26、检验效能:表达式为1-β,以往称把握度。其意义为当两总体确有差异,按规定检验水准所能发现该差异的能力。 27、观察单位:亦称个体,是统计研究中的基本单位。它可以是一个人、一只动物,也可以是特指的一群人;可以是一个器官,甚至一个细胞。 28、样本含量:样本中包含观察单位数称为该样本的样本含量。 29、变量:确定总体之后,研究者应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进行观察或测量,这种特征能表现观察单位的变异性,成为变量。 30、变量值:对变量的观测值称为变量值或观察值。 31、误差:泛指实测值与真实值之差,按产生原因和性质可粗分为(1)随机误差;(2)非随机误差①系统误差②非系统误差。32、系统误差: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它的值或恒不变,或遵循一定的变化规律,其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可知的或可能掌握的。应尽可能设法预见到各种系统误差的具体来源,力求通过周密的研究设计和严格的技术措施施加以消除或控制。 33、非系统误差: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研究者偶然失误造成的误差。这类误差应当通过认真检查核对予以清除,否则将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34、频率:一个随机试验有几种可能,在结果重复进行试验时,个别结果看来是偶然发生,但当重复试验次数相当大时,总有规律出现。在重复多次后,出现结果的比例称之为频率。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1).doc

统计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填空 1.数量方面定量认识 2.统计总体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 3.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品质标志不变标志可变标志 4.总体指标名称指标数值 5.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静态指标动态指标 二、单项选择1.B 2.C 3.A 4.B 5.B 三、多项选择1.ABDE 2.ABC 3.ABCD 4.ABD 5.ABD 四、问答 1.什么是指标?指标和标志有何区别和联系? ①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指综合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②指标与标志有两点区别:一是说明的对象范围不同,即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二是具体表现的表示方式不同,即指标的具体表现都用数值表示,标志的具体表现只有数量标志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则用文字表示。③指标与标志有密切联系:一是标志表现是计算指标数值的基础;二是两者随研究目的不同具有转化关系。 2.指标有哪些具体分类? 指标按表现形式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按性质或内容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按时间状况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 3.什么是指标体系?设置指标体系有何意义? 指标体系是指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指标组成的整体。单项指标的局限性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在统计中必须科学地设置指标体系,以便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反映现象的全貌和事物间的联系。 4. 统计工作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如何理解统计“质—量—质”的认识过程? 统计工作过程大致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相对独立、相互衔接的阶段。四个阶段基本体现了统计“质—量—质”的认识过程。统计首先要对现象进行初步的定性(质的)认识,作出统计设计;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去进行量的调查和整理;最后通过统计分析,揭示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性,达到高一级的质的认识,实现统计之目的。 第二章 一、填空 1.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完整) 2.调查项目 3.全部工业生产设备每台工业生产设备每个工业企业 4.单一表一览表表头表体表脚 5.调查得到的统计数字客观现象实际数量表现登记性代表性 二、单项选择1.A 2.C 3.C 4.C 5.B

分析实验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分析实验实验报告思考题 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实验一、NaOH和HCl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比较滴定 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 答: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和NaOH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答: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l的浓度不定, 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 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 答: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答: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实验二、NaOH溶液的配制及食用白醋总酸度的测定 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答: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 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基准物质都要经过二次称量,如果每次有±的误差,则每份就可能有±的误差。因此,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少于,这样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1‰。 2.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20~30ml水,是用量筒量取,还是用移液管移取为什么 答:因为这时所加的水只是溶解基准物质,而不会影响基准物质的量。因此加入的水不需要非常准确。所以可以用量筒量取。 3.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答:如果基准物质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4.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问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答: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而形成Na2CO3,使NaOH溶液浓度降低,在滴定过程中虽然其中的Na2CO3按一定量的关系与HCl定量反应,但终点酚酞变色时还有一部分NaHCO3末反应,所以使测定结果偏高。 5.如果NaOH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2,对食用白醋总酸度的测定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NaOH吸收了空气中的CO2,使标准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浓度变小,用来滴定未知醋酸的浓度,会使测得的浓度偏大 6.本实验中为什么选用酚酞做指示剂其选择原则是什么根据选择原则选用其他指示剂可以吗如果可以请举例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