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热爱生命》教案设计范文

《热爱生命》教案设计范文

《热爱生命》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热爱生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勇敢面对挫折的心态。

3. 引导学生懂得珍惜每一天,过好每一天,让生命更加充实。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和特点2. 热爱生命的表现3. 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4. 珍惜时间和生命的意义5. 生命的价值与奉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依然能保持热爱生命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定义、特点,热爱生命的表现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热爱生命的重要性。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

4. 情境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生命的美好与挫折,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生命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2. 讲解生命的定义和特点:介绍生命的定义,分析生命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

3. 分析热爱生命的表现:讲解热爱生命的具体表现,如积极向上、乐观面对挫折等。

4. 讲解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保持热爱生命的态度。

5. 珍惜时间和生命:教育学生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过好每一天,让生命更加充实。

6. 讨论生命的价值与奉献: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如何奉献生命。

9.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10.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动植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生命的独特之处。

2. 新课导入:讲解生命的多样性和每个生命的价值。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热爱生命的故事,如残疾人克服困难、患病人士积极治疗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体现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教案优秀篇

《热爱生命》教案优秀篇

《热爱生命》教案优秀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物表达感情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命的美好,树立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观念。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生命是什么吗?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热爱生命的课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价值。

2.课堂朗读(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感情。

(2)挑选几名同学进行朗读展示,大家互相评价,给出建议。

3.课文解析(1)请同学们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作者通过哪些具体事物来表达对生命的热爱?(3)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生命的美好瞬间?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4.情感体会(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阅读课文时的感受,作者是如何感染你的?(2)小组讨论:你认为生命的价值在哪里?如何珍惜生命?5.写作练习(1)请同学们以“热爱生命”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教师挑选几篇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课后请同学们收集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故事等,进行分享。

四、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热爱生命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讨论、写作等环节,使学生深刻理解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同时,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组织和学生互动方面加以改进。

《热爱生命》 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 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2、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深刻思考。

(2)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难点(1)引导学生将对生命的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理解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语句,探讨其内涵。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章的背景知识、重点词汇和关键语句。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3、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或视频,如美丽的自然风光、动物的繁衍、人类的成长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奇妙和珍贵。

(2)提问学生:“你们认为生命是什么?”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作者杰克·伦敦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2)讲述《热爱生命》这篇小说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时代背景。

3、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语句。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解重点字词,如“巉岩”“辗转”“奄奄一息”等。

4、整体感知(1)请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2)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在困境中是如何求生的?他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5、精读课文(1)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如主人公的动作、神态、心理等,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作用。

例如:“他的动作很慢。

他好像半身不遂地哆嗦着。

等到他预备去摘干苔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已经站不起来了。

他试了又试,后来只好死了这条心,他用手和膝盖支着爬来爬去。

”这段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身体的极度虚弱和求生的艰难。

(2)探讨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如“他闭上眼睛,极其小心地让自己镇静下去。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蒙田,体会其中的哲理性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师生相互交流,探讨生命的本质。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了解生命的本质及意义,以及文中的哲理性语句。

三、教学难点理解体会文中的哲理性语句。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ppt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板书设计热爱生命蒙田坏——度关心生活享受生活好——品增加生命分量(抓紧时间)八、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利用张国荣、三毛、梵高的图片导入,引起学生兴趣,提出“自杀”这一社会性话题,并给出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明确“自杀”在中国社会的影响,用鲁迅的话“自杀是卑怯者的行为”以及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提到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来引出这堂课的主题——热爱生命。

2、教师结合ppt内容,介绍作者蒙田。

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

主要作品有《随笔集》三卷。

蒙田以博学著称。

他的语言平易通畅,不加雕饰,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

文章写得亲切活泼,妙趣横生。

全书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

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

帕斯卡尔的《思想录》与《培根论人生》、《蒙田随笔集》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3、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教师抽学生朗读,让学生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教师总结:文章通过写作者对生命的理解、态度和思考从而提出了自己该如何热爱生命的观点。

4、问题探究,分析课文。

(1)作者要谈“热爱生命”,为什么开头却从“度日”说起?教师引导学生:“度日”即过日子(多指日子过得很难)。

E.g:度日如年。

人有生命的日常表现即为生活!让读者感觉熟悉,浅显,亲切,易接受!(2)作者如何看待“过日子”?作者把日子分为两种——“坏日子”、“好日子”“坏日子”——“度”“好日子”——“品”(3)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一谈对于他们而言何谓“好日子”、“坏日子”?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中东地区处于战争中的孩童的照片以及非洲地区被饥荒所困扰的畸形儿童的照片,从而引出学生思考:他们眼中的坏日子对比起这些人所生活的还算不算坏日子?最后教师总结:我们不能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但我们能选择如何去看待生活。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

1、《热爱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热爱生命》教案6,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习目标1.潜心阅读课文,感受主人公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的悲壮经历,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及深刻的主题,从中得到一定的人生启迪;2.体会文中人物与环节描写的细腻传神之处;3.品味杰克伦敦笔下这一硬汉形象所透露出的浓重的悲剧色彩,及其坚忍、卓绝的求生意志。

教学重点1.把握人与环境抗争时所折射出来的伟大的精神力量,珍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2.体会人与狼对峙部分精彩传神的细节描写。

教学设想极地严寒、食物匮乏、恶狼尾随……作品将人物置于一个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以此表现人类与严酷的生存环境相抗衡时所产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这一类作品学生早在七年级就有接触了。

如《伟大的悲剧》《荒岛余生》《登上地球之颠》等。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这些篇目来辅助学生挖掘作品的深意,同时建议课外阅读杰克伦敦的其他相关作品、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了解其中的硬汉形象及其特点。

课前准备浏览课文,自行学习疑难字词。

分组解决下列问题:1.了解19世纪末的美国淘金热,以及杰克伦敦的有关作品;2.收集极地环境的地理、气候等方面知识;3.搜寻珍视生命的有关名言或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方式一: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心目中顽强的生命是什么样子。

(石头重压下冲破羁绊的嫩芽,婴儿来到人世的第一声啼哭,马拉松赛场的百米冲刺……)你能想像人在经受生存极限的考验时,可以迸发出怎样的生命之光吗?那就读读今天学习的课文《热爱生命》吧!方式二:19世纪末,在和美国北方领土阿拉斯加相毗邻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带发现了金矿。

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淘金热”,可是幸运者毕竟是凤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梦断在那冰天雪地的极地荒原里。

谁能描述一下极地环境?有这样一个淘金者,被同伴抛弃、没有食物、没有御寒设备,还伤了一只脚,他是怎样挣扎并生存下来的呢?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热爱生命》中那一场残酷的人与自然之战吧!二、初感1.默读课文,粗通课文大意。

《热爱生命》公开课一等奖 教学设计 教案(含教学反思)

《热爱生命》公开课一等奖 教学设计 教案(含教学反思)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述。

2、过程和方法目标:理清思路,品味文章朴实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学习课文,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清思路,品味文章朴实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全班朗诵汪国真的《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这是一种心态,一种境界。

我不去想是否怎样,突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无论成功、爱情、奋斗历程还是未来都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坦然,不管平坦泥泞还是寒风冷雨,既然选择了便只顾风雨兼程。

热爱生命,不是因为想要获得而去热爱,而是因为热爱而最终获得。

今天,我们将借助蒙田的《热爱生命》来进一步领悟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的本真。

(板书课题)二、作者和文体①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思想家,散文家,人文主义作家。

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几乎把毕生精力用在对人性种种形态的审视和研究上,撕去一切人为的伪装,揭示人的本来面目,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

所以,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

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随笔集》记录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②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

三、小组探究同学们,看到“热爱生命”时,脑中会产生怎样的疑问? (为什么要热爱生命?怎样热爱生命?板书问题。

)请大家带着疑问,进入课文的学习,看蒙田怎样回答。

2023最新-《热爱生命》教案【优秀7篇】

2023最新-《热爱生命》教案【优秀7篇】

《热爱生命》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为朋友们整理了7篇《《热爱生命》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体味小说中的心理和行动描写;学会用心理、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2.能够多角度、多侧面欣赏文学作品,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过程与方法:3、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4、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让学生了解生命之可爱,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之情;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1、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2、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世纪末,在和美国北方领土阿拉斯加相毗邻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带发现了金矿。

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淘金热”,可是幸运者毕竟是凤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梦断在那冰天雪地的极地荒原里。

其中,有这样一个淘金者,被同伴抛弃、没有食物、没有御寒设备,还伤了一只脚,他是怎样挣扎并生存下来的呢?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热爱生命》中那一场残酷的人与自然之战吧!二、杰克伦敦简介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

他从幼年起就不得不出卖体力养活自己。

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

他还参加过1893年大恐慌中失业大军组成的抗议队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狱,罚做苦工几个月。

出狱后,他一边拼命干活,一边刻苦学习,广泛涉猎达尔文、斯宾塞、尼采和马克思等人的著作。

他曾考进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年后辍学。

后来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热的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丰富素材。

从此,他埋头写作,成为“出卖脑力劳动”的职业作家。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广西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广西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广西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

2. 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教学重点:1. 理解生命的脆弱与坚强。

2. 认识生命的价值。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生命的美好。

2.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出生、成长、老去、死亡等场景,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历程。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引出本课主题:热爱生命。

教学反思:第二章:生命的脆弱与坚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脆弱与坚强,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2.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生命的脆弱与坚强。

2. 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生命的脆弱与坚强。

2. 如何培养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图片,包括自然灾害、疾病等场景,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脆弱。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脆弱与坚强的认识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强调生命的可贵,引导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教学反思:第三章:生命的价值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学会尊重他人。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努力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生命的价值。

2. 学会尊重他人。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2. 如何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努力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情感。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人物图片,包括伟人、普通人等,引导学生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强调尊重他人,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努力实现自己生命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踉跄、窒息、辗转、吹毛求疵、奄奄一息”等词语。

2.了解杰克伦敦的人生及创作经历。

3.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教学重点]
1.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2.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3.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杰克伦敦“善于刻画毅力坚强的人们”(高尔基语),描写细致是课文的突出特点。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2.研讨探究法
在主人公身上寄寓着作者的人格理想和美学追求,引导学生研讨探究,理解小说的象征意味,激发积极有为的人生理想。

3.引申比较法
引导学生将课文与七年级下册中的《伟大的悲剧》(茨威格)、《荒岛余生》(笛福)进行联系引申,在对照中更为深刻地体会主人公的拼搏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感知情节结构,梳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研读探究,理解作品的象征意味。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生命究竟是什么?人,可能无法说清。

生命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人,可能也无法说清。

生命有时是极其脆弱的。

瞬间,它可能就会化为乌有。

可是生命有时又无比强大,让你不能不为之惊叹。

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就给我们展示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二、资料助读(简单介绍)
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

他从幼年起就不得不出卖体力养活自己。

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

他还参加过1893年大恐慌中失业大军组成的抗议队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狱,罚做苦工几个月。

出狱后,他一边拼命干活,一边刻苦学习,广泛涉猎达尔文、斯宾塞、尼采和马克思等人的著作。

他曾考进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年后辍学。

后来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热的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丰富素材。

从此,他埋头写作,成为“出卖脑力劳动”的职业作家。

杰克伦敦从1900年起连续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通称为“北方故事”,是他
的成名之作。

描写英国伦敦贫民窟和工人的悲惨生活《深渊中的人们》(1903)、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1909)、政治幻想小说《铁蹄》(1908)等许多中长篇小说和散文集,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罪恶,有力地控诉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公开号召用阶级斗争和武装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杰克伦敦在不长的十几年创作生涯中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大量文学报告集、散文集和论文。

其中比较优秀的还有《荒野的呼唤》(1903)、《白牙》(1906)、《天大亮》(1910)、《月谷》(1913)、《墨西哥人》(1913),和受到列宁赞赏的《热爱生命》(1906)。

但是到了晚期,他逐渐脱离社会斗争,为了迎合出版商的需要和满足个人的物质享受也写了不少粗制滥造的作品。

1916年杰克•伦敦和他的代表作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一样,在精神极度空虚和悲观失望中自杀身亡。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小说情节结构,疏解下列字词。

嶝岩(chán):高而险的山岩。

踉跄(liàng qiàng):走路不稳。

辗转(zhǎn zhuǎn):①(身体)翻来覆去。

②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吹毛求疵(cī):故意挑毛病,找差错。

疵,缺点、毛病。

骸骨(hái) 鲦鱼(tiáo) 窒息(zhì)
2.概括小说情节:
《热爱生命》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

冬天逼近了,寒风夹着雪花向他袭来,他已经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

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蹒跚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

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病狼。

他发现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

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

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

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

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复述故事,把握情节梗概:1极度饥饿,以驯鹿剩骨维生。

2历尽艰辛,发现海边大船。

3努力爬行,遭遇病狼跟踪。

4殊死搏斗,最终战胜病狼。

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他为什么能超越极限、战胜病狼而顽强地生存下来?
学生筛选、概括,教师点拨:
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有饥饿、恶劣的天气(“接下来是几天可怕的雨雪”)、个人体力的极度虚弱、伤病以及野兽的威胁(“这地方的狼很多”)等。

他之所以能战胜这些并顽强地生存下来,是因为他坚韧顽强,不畏艰难险阻。

他虽然身体衰弱无比。

并且时常处于昏迷之中,却有着惊人的意志力。

在这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至死搏斗中,人的伟大与坚强也最鲜明地体现了出来。

作品所要弘扬的正是这样—种硬汉精神。

4.学生重点研渎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人和狼最后的格斗。

体会主人公坚毅顽强、勇敢拼搏的生命意志。

探究:小说的象征意味非常浓厚,这是西方许多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

清揣摩文中显著的象征物“狼”的隐喻。

学生合作探讨,教师明确:
杰克伦敦“为生存而拼搏”并获得成功,他喜欢用”狼”自比,小说中的场景构设无疑是他对社会进化论思想的体现。

艰难爬行的主人公和一直尾随其后的饥饿不堪、奄奄一息的狼所面临的选择是简单而清晰的:要么战胜对方生存下去,要么被对方战胜,沦为牺牲品。

主人公以他坚毅勇敢的性格和顽强不屈的生命意志,在同狼的最后搏斗中取胜,成为真正的“强者”。

小说启示人们,生命是神奇而宝贵的,只有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才能让生命光芒四射。

文中的“狼”可以看作险恶的自然环境与自然力量的一种隐喻。

5.学生联系《伟大的悲剧》(茨威格)中探险家斯科特归途覆没和《荒岛余生》(笛福)中鲁滨孙荒岛求生的经历,深入领会小说的深刻意蕴。

四、研读,体验延伸
请学生绘声绘色地讲出在其他书刊或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类似的人或动物求生的故事,如沙漠、地震、海滩等。

教师出示小短文《面对逆境》,请学生感悟生活哲理。

面对逆境
林景云
两年前看到一篇动物哲理短文让我记忆深刻。

故事是这样的:一只山羊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井很深,山羊竭尽全力也无法脱离困境,它不停地呼救却无济于事。

几天过去了,山羊已经精疲力尽,只能闭着双眼等待厄运降临。

忽然,一阵嘈杂的声音传来,一群人带着铁制工具来到井边,山羊顿时看到一线生的希望,用仅有的一丝微弱叫声以示求救,可是来不及了,井外铲土的声音淹没了一切,土掉在山羊身上时,它只能无助地哀鸣,不一会儿土堆埋没半个身体,山羊忽然不作声了。

它用劲抖落背上的灰土,奋力将四蹄抽了出来,接着每落下一把土,山羊都把它结结实实地踩在脚下。

枯井里的土越填越高,山羊离井口越来越近,它抖擞精神跳出“死亡陷阱”,从容地走向大自然。

山羊在濒临绝境中。

凭着自己的力量与机智摆脱了死神,的确令人叹服。

无论是人或动物。

一种与生俱来的求生欲望在危急时刻就会焕发巨大原始潜能,创造生命的奇迹,所谓“急中生智”“绝处逢生”,这是逆境中求得生存的本能。

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聪明才智与内在潜力。

身处逆境可以更懂得成功的艰辛,更经得起失败的磨砺,他们将压力变为动力,在不懈的奋斗中创造人生价值,在辛勤的耕耘中获得丰收的硕果。

3.学生有感情诵读全文,体验反思生命价值。

五、课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只要心中生命的意念还在,只要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再困窘的环境也能重生。

这就是课文告诉我们的一个简单而实用的道理。

为了让生命有意义、有价值,让我们热爱生命吧!让我们的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辉,让我们为自己拥有坚强而美丽的生命而自豪。

七、布置作业
阅读汪国真的《热爱生命》,选取独特的视角、或内容、或写法,写出自己
的心得体会。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板书设计
“这个人”:坚韧顽强、不畏艰险
饥饿
恶劣的天气
个人体力极度虚弱
伤病
野兽威胁
“狼”隐喻险恶的自然环境与自然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