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交界性逸搏心律
心律失常 分类

偶发早搏:< 5次/min或<30次/h 频发早搏:≥5次/min或≥30次/h
二联律:1个窦性激动+1个早搏, 连续3次或以上 三联律:2个窦性激动+1个早搏, 连续3次或以上
联律间期与代偿间歇
• 联律间期 :异位搏动与其前窦性搏动之间的时距。
• 代偿间歇 :由于异位搏动提前出现替代了一个正常的窦性搏 动,而在异位位搏动之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
• 房室传导系统相对不应期的延长。 • 只有传导延缓、无传导中断。
P-R间期:0.28s
P
P
P
P
P
P
P-R间期0.28s
二度房室阻滞
• 房室传导系统既有相对不应期的延长,又 有绝对不应期的延长。 • 既有房室传导延缓,又有房室传导的中断, 出现部分P波后QRS波群脱漏。 • 根据阻滞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两型:
发生机制: 房室传导系统绝对不应期无限延长。 房室传导完全中断,出现房室分离现象。
完全性的少见,心电图表现:在正常的P波之后还 可见与其无关的异位P’波或心房颤动波或心房扑动 波,自成节律。
房室传导系统不应期呈病理性延长引起的传导延 缓或传导中断称为房室阻滞。 根据阻滞程度不同可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房 室阻滞。
一度房室阻滞
1、每个P波后均有相关的QRS波群 2、 P-R间期>0.20s
2、窦性心动过缓
(1)符合窦性心律条件 (2)心率<60次/min
II
心率:43次/分
3、窦性心律不齐
(1)符合窦性心律条件 (2)同一导联中最长与最短P-P间期相差>0.12s II
0.68s
1.12s
同一导联P-P间期相差:1.12-0.68 =0.44s
逸搏及逸搏心律

华西医院王宏治
36
华西医院王宏治
37
华西医院王宏治 34
总结:逸搏及逸搏心律
出现在上述缓慢性心律失常基础上
频率缓慢,一般<60 次/分 节律基本整齐
逸搏及逸搏心律为代偿性,本身无病理意义 临床上诊断与处治关键在于认识到导致逸搏及逸搏 心律出现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原因
华西医院王宏治 35
谢谢您的参与和认真聆听! 祝大家一切安好!
华西医院王宏治
30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逸搏心律
华西医院王宏治
31
心房颤动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
华西医院王宏治
32
二度窦房阻滞,房室交接区逸搏。
华西医院王宏治
33
图6 完全性房室阻滞,交替性房室交接区与心室双重性逸搏心律。 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QRS波群非常规律地呈左束支阻滞型与正常形态交替出现, R-R间距恒定,频率为41~43次/分,考虑为起源于房室交接区及心室两个部分的逸搏心 律交替发生伴频率趋同现象。此图尚难排除单一的房室交接区起源伴2∶1左束支阻滞 可能,有待电生理检查进一步查实。
华西医院王宏治
27
逸搏的鉴别诊断
房性
P’波 P’-R间期 QRS波群 T波 逸搏频率
P’,多直立 形态异于窦P 正常, 延长(干扰)
交界性
P’,可直立,可 倒置 P`-R<0.12s R-P`<0.20s 室上性 正常 40~60次/分
室性
多无相关P波,如 有,必倒置 ——
室上性 正常 50~60次/分
室性逸搏
产生原理当窦房结和交界性起搏点均处于抑 制状态而自律性非常低落时,室性起搏点被 动的产生激动,引起心室除极与复极。
逸博心率的概念

逸博心率的概念逸博心率的概念心率是指人体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可以理解为心脏每分钟收缩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钟,但是在不同情况下,心率会发生变化。
逸博心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率变异,它是指在正常窦性心律基础上出现的一种短暂性、自发性、周期性地加快或减慢的现象。
一、逸博心率的分类1.窦房传导阻滞型逸博心律:窦房结和房室结之间出现传导阻滞时,房室结会自主产生节律并控制着心跳,形成了窦房传导阻滞型逸博心律。
2.窦性停搏后出现的逸博:当窦房结停止产生节律时,房室结就会自主产生节律并控制着心跳。
这种情况下出现的逸博称为窦性停搏后出现的逸博。
3.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逸博:交感神经兴奋可以引起嗜铬细胞分泌肾上腺素,从而加快心跳。
当交感神经兴奋过度时,就会出现逸博。
4.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逸博: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以减慢心跳。
当副交感神经兴奋过度时,就会出现逸博。
二、逸博心率的症状1.心悸:心悸是指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变快或变慢,有时候还伴随着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
2.头晕: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大脑供氧不足导致头晕。
3.乏力:由于心脏供血不足,身体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导致乏力。
三、逸博心率的诊断1.常规体检:医生可以通过听诊、触诊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常规体检,了解其身体状况和心率情况。
2.动态监测:医生可以让患者佩戴动态监测仪器,在日常生活中记录下其心率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和诊断。
3.心电图: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记录下患者的心电波形,从而判断其心率变异情况。
四、逸博心率的治疗1.药物治疗: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相应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来控制逸博心率。
2.起搏器治疗:对于严重的逸博心率,医生可以考虑使用起搏器来控制心脏节律。
3.手术治疗:对于某些特殊情况下引起的逸博心率,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才能有效控制。
五、预防逸博心率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充足睡眠、戒烟限酒、适度锻炼等都有助于预防逸博心率。
逸搏及逸搏心律

反复心律或反复搏动的电生理基础是房室交界区内 村相爱双径路传导。
有时交界性逸搏或交界性心律时动逆行上传的过程中,可以在房 室结内折返,又下传心室。
当折返激动传抵心室时,如心室已脱离前一个交界性
搏动引起的不应期,便可以产生一个QRS 波群,因此, 反复心律是“折返激动”的一个类型。
房性逸搏较少见。
1:房性逸搏心律:
心房内分布着许多潜在节律点,频率多位50-60 次/分,略低于窦房结,右房上部的逸搏心律产生的P 波与窦房心律的P波相似;节律点在右房后下部者变 现为1及aVR导联P波直立,AVF导联P波倒置,PR间期 >0.12s,有人程伟冠状窦心律。
节律点在左房者,称左房心律。
是最常见的逸搏心律,见于窦性停搏以及三度房室 传导阻滞等情况,其QRS波群呈交界性搏动特征,频 率一般为40-60次/分,慢而规则。
3.室性逸搏心律:
多见于双结病变或发生于束支水平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其QRS波群呈室性波形,频率一般为20-40次/分,可以不 十分规则。
4.反复心律:
来自左房后壁者,1,V6导联 p波倒置,V1导联P波直
立,具有前圆顶后高尖特征;来自左房前壁时,V3V6导联P波倒置,V1导联P波浅倒或双向。
如果P形态,PR间期,甚至心动周期有周期性变异,
称为游走心律,游走的范围可达房室交界区而出现导 致的逆行P波。
2.交界性逸搏心律:
如果两个QRS波之间夹有一窦性P波,属于伪反复心律,
应称为逸搏夺获心律。
连续3个以上成为逸搏心律。
根据异位起搏点所形成的起搏部位为房性,房室交界
性和室性逸搏。
逸搏QRS波群的形态和特点与各相应的的期前收缩相
交界性心律与传导阻滞的鉴别

第9卷第18期·总第122期2011年09月·下半月刊156交界性心律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与鉴别刘娟摘要: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心律失常既包括节律又包括频率的异常。
交界性心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都为缓慢性心律失常,为心律失常之重症,临床心电图要加以鉴别。
心电图的诊断及鉴别对疾病的治疗与预后都有着重要影响,在临床工作中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关键词: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1.18.096 文章编号:1672-2779(2011)-18-0156-02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心律失常既包括节律又包括频率的异常。
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频率60~100次/min(成人),比较规则。
窦房结冲动经正常房室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传导时间恒定(成人0.12~1.21秒);冲动经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的传导时间也恒定(<0.10秒)。
激动起源异常,激动传导异常,激动起源异常和传导异常同时存在均可导致心律失常。
交界性心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都为缓慢性心律失常,为心律失常之重症,临床心电图要加以鉴别。
1 交界性心律交界性心律又称房室交界区性心律,指房室交界区性逸搏连续发生形成的节律。
当窦房结或心房内的激动,不能按时传到房室交界区,其间歇超过交界区组织内潜在起搏点的自律周期的时限时,此潜在起搏点即发放冲动,由此引起的一次异位心搏,称为交界区性逸搏(junctional escape)。
交界性逸搏性心律多发生于:窦性停搏、窦性心动过缓时有过长的窦性停顿、不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期前搏动后过长的代偿间歇等情况下,是一种生理性的、保护性心律。
在心电图上,由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交界区性逸搏即构成交接区性逸搏心律(junctional escape rhythm)。
房室交界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房室交界性逸搏和逸搏心律1 概述当窦房结或心房内的激动,不能按时传到房室交界区,其间歇超过交界区组织内潜在起搏点的自律周期的时限时,此潜在起搏点即发放冲动,由此引起的一次异位心搏,称为交界区性逸搏。
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交界区性逸搏即构成交界区性逸搏心律。
交界性逸搏的临床表现多为基础心脏病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所致的症状。
逸搏本身无明显症状。
交界性心律本身不发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
多数患者出现的症状系原发性心脏病所致。
如心悸、气短等。
体检心率为40〜60次∕min ,第1心音强度无明显变化。
如系过缓的交界性心律,心率V 40次∕min ,可有头晕、心悸、晕厥等症状发生。
较长时间的交界性逸搏心律,心室率过缓时,可出现晕厥、低血压等并发症。
交界区逸搏心律是一种心脏生理保护机制。
它的临床意义取决于基础心脏疾病。
通常认为短暂的交界区逸搏心律无明显临床意义,持久的交界区逸搏心律常提示有心肌损害。
交界区逸搏心律本身无重要意义。
发生于叁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性停搏、窦房阻滞者,一方面提示基础心脏病严重,一方面提示预后较差。
偶发于窦性心动过缓者预后较好。
2病因2.1 交界区性逸搏的常见病因(1)窦房结功能低下:主要系窦性心动过缓。
当窦性心律频率低于交界区时,即可出现交界区逸搏。
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下壁梗死』发病初期有7%〜10%的患者发生交界区逸搏。
心肌病、心肌 _炎等患者也有发生。
(2)窦性停搏:在一个较长的窦性停搏后,可发出交界区逸搏。
此见于心肌炎、电击复律后」些药物作用等。
(3)窦房传导阻滞:如心肌炎、心肌梗死、洋地黄中毒等。
(4)房室传导阻滞:主要见于三度以及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时。
(5)房性期前收缩后窦房结暂时受抑制。
(6)室性期前收缩伴有向心房的逆行传导后:房室交界区逸搏及逸搏心律多见于中老年人,很少见于儿童。
2.2 交界区逸搏心律的常见病因交界区性逸搏心律不常见,大多为暂时性的。
房室交界区心律

昌平区中医院 心内科
郭学军
• 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并非病理现象,是生 理性和保护性的(黄宛《临床心电图学》 )。
房室交界区概念
房室交界区概念
房室交界区电生理特点
房室交界区电生理特点
房室交界区是指从房室结传入径路(由过渡
细胞组成)至希氏束分叉处的这一区域。 习惯分法:房结区、结可以增快心
律,起搏点位于希氏束近端;第二型:起
搏点位于希氏束远端,心率在35~45次/分
之内,给予阿托品无明显改变,可能加重 。
鉴别:
室率大于房率为干扰;房率大于室率为干 扰。
总结:起搏
房室交界区电生理特点
• 1.房室交界区具有自律性、传导性。
• 2.同窦房结一样,房室结属于心外膜结构 ,有丰富的自主神经支配。 • 3.希氏束远端则自主神经支配很少。 • 4.房室结中央部分(结区)缺乏自律性。
房室交界区电生理特点 • QRS波形态更重要。 • Scherlag等将房室交界起搏点分成两型:
交界性心率的诊断标准

交界性心率的诊断标准交界性心率是指心率处于静息心率和最大心率之间的一种状态,通常在运动或者其他身体活动中出现。
交界性心率的诊断标准对于心脏健康的评估和相关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交界性心率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诊断这一病症。
首先,交界性心率的诊断需要通过心率监测来进行。
一般来说,静息心率是指在安静状态下测得的心率,而最大心率则是指在最大运动负荷下达到的心率。
交界性心率则是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心率状态。
通常来说,交界性心率的范围在静息心率和最大心率之间的50%至85%之间。
其次,交界性心率的诊断还需要考虑到个体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
不同的人群在运动时的心率表现会有所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都会对交界性心率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情况,不能简单地套用统一的标准。
除了心率监测,交界性心率的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来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来说,交界性心率在运动时会伴随着一些症状,比如呼吸急促、出汗增多、乏力等。
此外,体检时也可以观察到一些体征的变化,比如心率的不规则性、心音的改变等。
这些临床表现对于诊断交界性心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交界性心率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心脏疾病的可能性。
有些心脏疾病在运动时也会出现心率的异常变化,比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因此,在进行诊断时需要仔细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交界性心率的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通过心率监测、个体情况分析、临床症状体征观察以及排除其他可能性等多方面的信息来进行综合分析。
只有在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后,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能够对交界性心率的诊断有所帮助,让医生和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病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叫做交界性逸搏心律
疾病这个词语大家都不陌生,在平日里人们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疾病的困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这方面的知识,很多人们都知道怎么样保健,那么对于上了年纪的人们来说,他们会受到很多疾病的困扰,比如说交界性逸搏心律,但是人们对这个还是不太了解的,下面就给大家讲一下什么叫做交界性逸搏心律呢?
房室交界区性逸搏,是最常见的逸搏心律。
指房室交界区性逸搏连续发生3次以上的逸博节律。
房室交界区组织在正常情况下不表现出自律性,称为潜在起搏点。
仅在下列情况时,潜在起搏点可成为主导起搏点:由于窦房结发放冲动频率减慢,低于上述潜在起搏点的固有频率;由于传导障碍,窦房结冲动不能抵达潜在起搏点部位,潜在起搏点除极产生逸搏。
房室交界区性逸搏的频率通常为35-60次/分钟。
心电图表现为在较正常pp间期长的间歇后出现一个正常的qrs波群,p
波缺失,或逆行p波位于qrs波之前或之后,此外亦可见到未下传至心室的窦性p波。
【病因】
在下列情况时,潜在起搏点可成为主导起搏点:由于窦房结发放冲动频率减慢,低于上述潜在起搏点的固有频率;由于传导障碍,窦房结冲动不能抵达潜在起搏点部位,潜在起搏点除极产生逸搏。
【症状】
房室交界区性逸搏的频率通常为35-60次/分钟。
心电图表现为在较正常pp间期长的间歇后出现一个正常的qrs波群,p 波缺失,或逆行p波位于qrs波之前或之后,此外亦可见到未下传至心室的窦性p波。
【检查】
交界区性逸搏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在较一个基本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后出现一个qrs波群。
波的形态与由心房下传者相同,若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则可宽大畸形。
波群前后的p波可有如下各种表现:
①窦性p波出现于qrs波群之前、中、后,形成干扰现象,在q rs波群前的p-r间期<0.12秒;在qrs波群之中则使qrs 波群变形;在qrs波群之后则表现为在st-t上有直立型p波。
②qrs波群前后可见逆行p`波 ,p`波在qrs波群前p`-r间期<0.12秒,在后p-p`间期<0.20秒。
③qrs波群前后无p`波可见,此时qrs波群形态应正常,方能作出房室交界性逸搏的诊断。
④可以出现房性融合波。
房室交界性逸搏性心律的心电图表现如下:
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逸搏称为房室交界性逸搏性心律,频率40~60次/分。
【治疗】
一般无需治疗。
处理原则是设法提高窦房结的冲动发放频率,改善房室传导。
必要时给予起搏治疗。
如果老年人们得了这种疾病是需要非常注意的,有了这种疾病大家对它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什么叫做交界性逸搏心律,这个已经完全仔细的告诉人们了,那么患者们就要当心了,有了这个疾病的时候就应该及时的去接受治疗,以防止一些不必要的危害发生,在如今的社会,这个是很好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