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成人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疗法提供和评定指南
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最新

危重病人营养代谢改变
- 高分解代谢 (低蛋白血症) -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 蛋白质代谢 - 脂肪代谢
29
持续高分解代谢
持续高分解代谢的后果: 肌肉组织 内脏蛋白 器官功能 免疫功能
感染
多器官功能衰竭
30
碳水化合物代谢
肝糖异生 ↑ ↑ 周围胰岛素抵抗
内源性葡萄糖产生 ↑ ↑ - 不可能通过减少外源性葡萄糖的供给来改善1
肠内外营养:单独肠内营养无法满足需要 时加用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
是经静脉为无法通过胃肠道摄取和利用营养物、 或摄取不足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 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结构蛋 白的功能。
肠外营养
低蛋白血症后果
低蛋白血症的病人更容易发生肺水肿
可以用低蛋白血症来预测 ARDS 、感染病人1和危重的创伤病人的 死亡率3
提示其是一种全身炎症反应程度的指标2
1Mangialardi RJ Crit Care Med 2000 2 Damas Ann Surg 1992 3 Sung J The American Surgeon 2004
23
营养支持治疗是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重要措施
大部分急危重症患者会出现营养不良
外科重症
创伤
内科重症
危重病人的代谢特点
1 自噬现象——营养不良 2 代谢紊乱——器官功能障碍
应激原因、程度与个体的反应导致轻重不一的代谢改变
自噬现象
创伤、感染(细菌,内毒素)
细胞因子产生增(IL-1 交感神经高度兴奋 IL-2 IL-6 IL-8 TNF) (儿茶酚胺大量释放)
成人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指南

研究结束(28天) 终点指标
非机械通气治疗天数 院内死亡率
前6天能量供给有显著差异
第7天起两组能量供给相同
成人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指南
第19页
两组能量供给在前6天有显著差异
成人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指南
第20页
研究结论
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给予早期 低量肠内营养患者,与早期全量肠内营 养患者相比,临床预后情况相同,但前 组患者胃肠道不耐受发生率较低
成人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指南
第39页
H肠外营养支持最大获益适应症
成年危重病患者何时需要PN支持?提升有效 性策略是什么?
提议使用营养支持实施方案与营养支持小组, 以促进营养支持策略最大化获益并降低PN相 关风险。
成人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指南
第40页
H肠外营养支持最大获益适应症
对于含有PN适应症患者(高风险或严 重营养不良),住ICU第一周应怎样调 整营养供给量?
成人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指南
第18页
研究设计
共200例预计机械通气时间72小时以上急性呼吸衰竭 患者参加该研究(随机化、开放标签研究)
早期低量肠内营养组 (10ml/小时)98例
目标热卡15.8%±11%/day
早期全量肠内营养组 102例
目标热卡74.8%±38.5%/day
前6天观察指标
腹泻发生率 胃储留发生率
怎样进行营养支持?
对于需要营养支持治疗危重症患者,相 对肠外营养我们提议使用肠内营养。
成人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指南
第12页
B开启肠内营养
危重症患者开始EN前是否要有胃肠蠕 动证据?
B3--依据教授共识,我们提议对于大多 数MICU与SICU患者,尽管在开启EN时, 需要对胃肠道蠕动功效进行评定,但并 不要求有显著胃肠道蠕动体征。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原则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原则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是在重症病情下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以维持高代谢和高能耗状态,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在危重患者中,营养支持是一项复杂而至关重要的治疗手段,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和促进康复。
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足够的能量:危重患者代谢速率相对正常人增加,急性期和康复期的能量需求很高。
根据患者的能量消耗情况,评估每日能量需求,并通过合适的途径供给足够的能量,以满足患者的代谢需求。
2.合理控制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组织修复和恢复功能的基本物质,对危重患者而言尤为重要。
患者在急性期和康复期均需要足够的蛋白质来保持氮平衡和支持免疫功能。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代谢情况,评估每日蛋白质需求,通过静脉或肠道途径供给合适的蛋白质。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水和电解质的稳定是维持细胞功能和生理平衡的关键。
危重患者由于高能耗和高代谢率,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
经过严密观察和检测,及时纠正水和电解质的紊乱,确保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4.合理选择途径和速度:危重患者的消化功能通常受损,可能无法经口进食,因此需要选择适当的途径供给营养。
如口服、胃肠道、肠外等途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逐步增加营养支持的速度,以避免过度负荷和消化系统的不适应。
5.个体化营养支持:危重患者具有很高的异质性,不同的病情和代谢状态需要个体化的营养支持。
在制定营养支持计划时,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等因素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6.多学科合作: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需要由多个学科共同参与,如医生、营养师、护士、药师等。
各学科应密切协作,及时进行营养评估、调整和监测,确保患者得到恰当的营养支持。
综上所述,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原则主要包括提供足够的能量、合理控制蛋白质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合理选择途径和速度、个体化营养支持以及多学科合作。
重症患者营养指南(2016)精要

SCCM/ASPEN重症患者营养指南(2016)精要2016年1月15日,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和重症医学会(SCCM)联合发表了2016年版《成人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疗法提供与评定指南》,分别刊登于2016年2月第2期的《肠外肠内营养杂志》(JPEN)和《重症医学》(CCM)。
该指南面向医师、护士、营养师和药师,针对重症成人(18岁以上)患者,提供了最佳营养疗法的最新建议,协助医疗团队提供适当的营养疗法,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疾病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结局。
2016年版指南的主要推荐意见包括:A.营养评估A1.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所有入住ICU的预计自主进食不足的患者评定其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NUTRIC评分)。
营养风险高的患者是最可能从早期肠内营养获益的患者。
A2.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营养评估应包括共存疾病、胃肠功能和误吸风险。
不建议将传统的营养指标(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人体测量等——译注)或替代指标用于营养评估,因其在重症患者的适用未得到确认。
A3a.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使用间接能量测定(IC)确定患者的能量需求,除非存在影响IC测量准确性的因素。
A3b.基于专家共识,如果无法测定IC,我们建议使用各类预测公式或简化的基于体重的算法(25~30kcal/kg/d)计算能量需求。
(肥胖患者参照Q)A4.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持续评估患者的蛋白补充是否充足。
(重症患者较普通患者需更高比例的蛋白[1.2~2g/kg],是否在普通肠内营养制剂的基础上添加蛋白组件依赖于对蛋白摄入是否充足的持续评估——译注)B.肠内营养的起始B1.我们推荐不能进食的重症患者在24~48小时内开始早期肠内营养。
B2.我们建议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重症患者首选肠内营养B3.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大多数MICU和SICU的患者,虽然在肠内营养起始的时候应该评估胃肠道功能,但肠道收缩的明显标志(指肠鸣音和排气排便——译注)对于肠内营养的起始不是必须的。
2024年成人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疗法提供和评定指南

成人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疗法提供和评定指南是为了确保危重患者能够获得适当和有效的营养支持,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以下是2024年成人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疗法提供和评定指南的主要内容。
1.评估患者的营养风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身体质量指数(BMI)、骨骼肌量、血清白蛋白等指标。
2.定制营养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营养风险和特殊需要,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
包括选择适当的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途径,如口服、肠内营养和静脉注射。
3. 评估能量需求: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因素,确定患者的能量需求。
常用的计算公式包括哈里斯-本尼迪克公式和Schofield公式。
4. 评估蛋白质需求:根据患者的肌肉质量、肾功能和疾病状态,确定患者的蛋白质需求。
通常推荐每天摄入1.5-2.5g/kg体重的蛋白质。
5.营养治疗的实施: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特殊需要,选择合适的营养途径和方式,如口服、肠内营养和静脉注射。
同时,还需监测患者的营养摄入量和营养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监测和评估效果: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相关指标,评估营养治疗的效果。
常用的指标包括体重、血清白蛋白、肌酐清除率等。
7.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在营养治疗期间,需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如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肠梗阻等。
8.营养支持团队的建立:建立由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营养支持团队,包括营养师、医师、护士等,协作提供和评估营养支持疗法。
总之,2024年成人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疗法提供和评定指南主要围绕评估患者的营养风险、定制营养治疗方案、评估能量和蛋白质需求、营养治疗的实施、监测和评估效果、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以及建立营养支持团队等方面进行指导。
这些指南的落实可以提高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预后。
成年危重病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与评估指南

推荐意见开始肠道喂养1传统的营养评估手段不适用于危重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人体测量学)开始喂养前,应对以下项目评估:体重减轻、入院前营养摄入情况、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以及胃肠道功能(E级)2对于无法维持自主进食的危重病患者,应通过EN方式进行营养支持治疗(C 级)3对于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危重患者,应当优先选择EN 而非PN(B 级)4应当在入院后最初24 - 48小时内早期开始肠内营养(C 级)应当在48 - 72小时内达到喂养目标(E 级)5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患者需要积极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治疗,包括单独使用大剂量儿茶酚胺或联合使用大量液体或血液制品复苏,以维持细胞灌注),应暂停EN 直至复苏完全和(或)病情稳定(E 级)6对于ICU患者,肠鸣音存在与否以及是否排气排便均不影响开始肠内喂养(B 级)7ICU中可进行经胃或经小肠喂养如果误吸危险性很大或经胃喂养后表现不耐受,则应通过留置在小肠的营养管对危重病患者进行喂养(C 级)如果反复因胃残余量过多终止肠道喂养,则可以转换为经小肠喂养(胃残余量过多的定义各个医院间存在差别)(E 级)(见第4部分EN 耐受性和充分性的监测中的相关内容,包括胃残余量,鉴别高危患者及减少误吸风险等)如何进行EN1如果在入住ICU的最初7天内不能进行早期EN,无需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标准治疗)(C 级)对于既往健康且无营养不良表现的危重病患者,应当在住院7天后(仍无法进行EN)再开始进行PN (E 级)2如果入院时存在营养不良且无法进行EN,则可以在入院且复苏充分后尽快开始PN(C 级)3如果患者计划接受上胃肠道大手术而无法使用EN,则可在极特殊的情况下进行PN:»如果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应在术前5-7天开始PN,并持续到术后(B 级)»术后即刻不应开始PN,而应推迟5-7天(如果仍无法进行EN)(B 级)»疗程≤5-7天的PN 不能改善预后,而且可能增加风险。
成人重症患者营养指南解读

SOFA评分
评估-营养风险
营养风险较低及基础营养状况正常、疾病较轻(例如NRS2002≤3或NUTRIC评分≤5)的患者:即使不能自主进食, 住ICU的第一周不需要特别给予营养治疗。
高营养风险患者(如NRS-2002≥5或不考虑IL-6情况下
NUTRIC评分≥ 5)或严重营养不良患者: 1.只要能耐受,应在24-48小时内尽快达到目标量,同时注 意监测再喂养综合征。 2.为了让患者在住院第一周内从EN获益,应努力争取于4872小时提供>80%蛋白质与能量目标。
问题4:对于接收EN的危重病患者,如何评估误吸的风险? 哪些措施可减少吸入性肺炎的风险? 推荐意见:
根据专家共识,建议对接受EN的患者,应当评估其误吸风险, 并主动采取措施以减少误吸与吸入性肺炎的风险。 对于误吸风险高的患者,使用幽门后营养通路(鼻空肠管、空肠 造瘘)进行喂养 根据专家共识,对于高危患者或对胃内推注式肠内营养不耐受的 患者,建议采用持续输注的方式给予EN。 建议条件允许时对误吸高风险的患者可以使用促胃肠动力药(胃 复安或红霉素)。(证据质量低) 建议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降低误吸与VAP的风险。对于接受EN且 有气管插管的所有ICU患者,床头应抬高30-45度,每日2次使用 氯己定进行口腔护理。
建议在成人危重患者不常规预防性使用商业性的混 合纤维素配方用于促进肠道功能或者预防腹泻(证 据质量低) 建议对于持续存在腹泻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商业化 的含有纤维素的混合配方。 建议在所有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内科以及外科ICU患 者中,在标准肠内营养配方中可以考虑常规添加发 酵的可溶性纤维素(例如低聚果糖,菊粉)。如果 存在腹泻的证据,可以在24h内分次补充10-20g的发 酵的可溶性纤维素。 对于肠道缺血高风险或者存在严重肠道运动功能障 碍的患者,避免使用可溶性以及不可溶性纤维素
ICU重症患者护理中营养支持护理的实施及效果评定

ICU重症患者护理中营养支持护理的实施及效果评定【摘要】目的:ICU重症患者护理中营养支持护理的实施及效果评定。
方法:选取我院ICU 2019年07月至2021年01月收治的重症患者52例,以随机数字表分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ICU护理,观察组增加营养支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2w后营养指标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护理前,两组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G)、转铁蛋白(TR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2w后,观察组ALB、HBG、TRF水平高于护理前,且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ICU重症患者的护理措施中,给予营养支持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营养水平,也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营养支持护理的实施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ICU;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护理ICU患者多为重症或危重症患者,由于病情较为危重,患者多伴随器官功能不全、自主摄食能力减弱等情况,难以经口进食,因此在营养摄入上存在不足,也会因此而引发机体高能代谢状态,长时间处于高能代谢状态更易诱发患者营养不良、免疫功能降低等不良反应,直接影响患者治疗与恢复[1]。
为有效改善这种情况,在ICU护理程序中,增加营养支持护理能够通过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护理等方式,更好的满足患者营养摄入需求,从而改善不良体征[2]。
为评估营养支持护理的效果,以我院ICU重症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ICU 2019年07月至2021年01月收治的重症患者52例,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以随机数字表分两组,参照组26例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28~62岁,平均(44.27±6.28)岁,其中,颅脑损伤8例、肺心病7例、重症慢阻肺7例、肺感染4例。
观察组26例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30~66岁,平均(44.31±6.30)岁,其中,颅脑损伤10例、肺心病6例、重症慢阻肺5例、肺感染5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SCCM/ASPEN指南成人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疗法提供与评定指南2016年1月15日,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 )和重症医学会(SCCM)联合发表了2016年版《成人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疗法提供与评定指南》,分别刊登于2016年2月第2期的《肠外肠内营养杂志》(JPEN)和《重症医学》(CCM)。
该指南面向医师、护士、营养师和药师,针对重症成人(18岁以上)患者,提供了最佳营养疗法的最新建议,协助医疗团队提供适当的营养疗法,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疾病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结局。
该指南基于对文献、国际于国家指南、专家意见、临床实用性的分析,参考文献由2009年的307篇更新到2016年的480篇,JPEN版正文页数由2009年的40页增加到2016年的53页,附录更多达140页。
2016年版指南的主要推荐意见包括:A 营养评估A1--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所有入ICU的患者,如果预期自主摄食不足时,进行营养风险的评估(例如NRS-2002,NUTRIC评分)。
营养风险高的患者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中获益的可能性最大。
A2--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营养评估包括对基础疾病,胃肠道功能,反流误吸风险的评估。
我们建议不要使用传统的营养指标或者替代指标,因为这些指标在重症监护中没有得到验证。
A3a-我们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以及没有其他变量影响的情况下,尽量使用间接测热法估计热量的需求。
A3b-根据专家共识,如果无法测定间接热需,我们建议使用发表的预测公式或者简单的基于体重的公式(25-30kcal/kg/天)来估计热量需求。
A4--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蛋白的摄入量进行连续评估。
B 启动肠内营养B1--我们推荐危重症患者如果无法保证自主摄入,于24-48h内启动肠内营养。
B2--对于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危重症患者,相对肠外营养我们建议使用肠内营养。
B3--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大多数的内科危重症与外科危重症患者,尽管在启动肠内营养时,需要对胃肠道蠕动功能进行评估,但并不要求有明显的胃肠道收缩性。
B4a-对于反流误吸高风险患者或者对经胃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我们推荐营养管路尽量放置于下段胃肠道。
B4b-根据专家共识,对于大多数危重症患者,是可以接受经胃肠内营养的。
B5--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血流动力学受影响或者不稳定的患者,暂停肠内营养,直到患者充分复苏或者稳定。
对于处于血管活性药物撤除过程中的危重症患者,启动或者再启动肠内营养需要谨慎。
C 肠内营养量C1--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营养风险低,基础营养状态正常以及疾病严重程度轻(例如,NRS-2002≤3或者NUTRIC评分≤5),同时无法保证自主摄食的患者,在入住ICU7天以内不需要特殊的营养治疗。
C2--我们推荐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者急性肺损伤的患者或者预计机械通气时间在72h以上的患者,既可以通过肠内进行营养性喂养也可以进行全营养,因为两者在入院一周内对患者结局的影响是相同的。
C3--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营养高风险(NRS-2002>5或者NUTRIC评分≥5)或者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在监测再喂养综合征与耐受的情况下,尽早在24-48h内达到预期量。
在48-72h内到需要尽量到达目标热卡以及蛋白量的80%以上,这样才能在入院一周了实现肠内营养的临床效益。
C4--我们建议应该提供足够的蛋白摄入。
蛋白需求可以根据1.2-2.0g/kg(实际体重)提供,对于烧伤或者多发伤患者可能还要更高。
D 耐受性监测及肠内营养是否足够D1--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每天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进行评估。
我们建议应该避免不合理的暂停肠内营养。
我们建议对于进行诊断性试验或者操作,需要进食时,尽量缩短这段时间,以限制肠梗阻的加重以及防止营养摄取量的不足。
D2a-我们建议GRV(胃残留量)不作为ICU患者肠内营养的常规检测项目。
D2b-我们建议,对于仍然在使用GRV的ICU,应当避免对于GRV<500ml,而没有其他不耐受的体征的患者使用肠内营养。
D3a-我们推荐使用肠内营养方案,以增加总体目标热卡供应量。
D3b-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使用基于总体量的营养方案或者考虑全面的、多策略方案。
D4--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使用肠内营养的患者,需要评估反流误吸的风险,同时应该积极主动地采取减低反流误吸风险的措施。
D4a-低于反流误吸高风险患者,我们推荐使用幽门后途径进行肠内营养。
D4b-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高风险患者或者对一次性胃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使用连续性输注。
D4c-我们建议,对于反流误吸高风险患者,如果临床可行,应使用促进胃肠运动的药物(胃复安或者红霉素)(证据质量低)。
D4d-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应使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反流误吸和VAP发生的风险。
对于所有ICU气管插管接受肠内营养的患者,床头均应抬高30-45度同时每天两次洗必泰漱口。
D5 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既不要使用蓝色的食用色素也不要使用其他的着色制剂作为肠内营养反流误吸的标记。
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在危重症患者中,也不能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条作为反流误吸的替代标志。
D6 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肠内营养不能因为腹泻而立即中断,而是继续营养,同时评估ICU患者腹泻病因,做出合理的治疗措施。
E 选择合理的肠内营养组分E1--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在ICU启动肠内营养时,使用标准的局和配方。
我们建议在内科ICU中避免常规使用特殊配方,在外科ICU中避免常规使用疾病特异的配方。
E2--我们建议免疫调节的肠内配方(精氨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谷氨酸盐以及核苷酸)在内科ICU中不应该常规使用。
对于创伤性颅脑损伤以及外科ICU中围手术期患者可以考虑以上配方(证据质量很低)。
E3--目前我们还不能做出任何推荐关于在ARDS以及严重ALI患者中常规使用抗炎脂肪乳剂(例如omega-3,琉璃苣油)以及抗氧化制剂(证据质量低至很低)。
E4a-我们建议在成人危重患者不常规预防性使用商业性的混合纤维素配方用于促进肠道功能或者预防腹泻(证据质量低)。
E4b-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有证据持续存在腹泻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商业化的含有纤维素的混合配方。
我们建议对于肠道缺血高风险或者存在严重肠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避免使用可溶性以及不可溶性纤维素。
我们建议对于持续腹泻、怀疑吸收不良、肠道局部缺血或者对纤维素无反应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短肽制剂。
F 辅助治疗F1--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在所有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内科以及外科ICU患者中,在标准肠内营养配方中可以考虑常规添加发酵的可溶性纤维素(例如低聚果糖,菊粉)。
我们建议如果存在腹泻的证据,可以在24h内分次补充10-20g 的发酵的可溶性纤维素。
F2--尽管在综合ICU中使用被研究过的益生菌种以及菌株似乎是安全的,我们建议只能选择性的在已经证实益生菌安全同时可以获益的一些内科以及外科患者中使用。
目前我们还不能做出在整个ICU人群中常规使用益生菌的建议(证据质量低)。
F3--我们建议对于需要特殊营养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可以联合使用抗氧化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剂量可以参考报道的危重症患者中的安全剂量范围(证据质量低)。
F4--我们建议在危重患者的肠内营养制剂中不常规添加谷氨酸盐(证据质量中等)。
G 肠外营养时机G1--我们对于低营养风险患者(例如NRS-2002≤3或者NUTRIC评分≤ 5),在入ICU7天内如果无法保证自主进食同时早期肠内营养不可行,需要使用肠外营养(证据质量很低)。
G2--根据专家共识,对于高营养风险患者(例如NRS-2002≥ 5或者NUTRIC ≥ 6),或者严重的营养不良患者,在入ICU后,如果无法实施肠内营养,我们建议尽早启动肠外营养。
G3--我们建议,无论是高营养风险还是低营养风险患者,如果7-10后通过肠内途径无法满足患者60%以上的能力和蛋白质需求,则需要补充肠外营养。
在危重症患者中,一些肠内营养无法改善结局同时可能对患者不利的,可以在7-10天之前启动肠外营养。
H 当肠外营养有指征时,使肠外营养的功效最大化H1--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使用方案以及营养支持小组协助制定策略使肠外营养的功效达到最大化,同时减少肠外营养相关的风险。
H2--我们建议在当合适的人群(营养高风险患者或者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需要肠外营养时,在刚入ICU的一周可以使用容许性低热量肠外营养(≤20kcal/kg/天或者预计热量需求的80%),同时供应充足的蛋白质(≥1.2g/kg/天)(证据质量低)。
H3a-我们建议在危重症患者开始使用肠外营养一周内,应不用或者限制豆油类静脉用脂肪乳剂,如果存在必须脂肪酸的缺乏,最多了补充100g/周,分成2次补充(证据质量很低)。
H3b-其他静脉用脂肪乳剂(中链脂肪酸、橄榄油、混合油),较豆油类脂肪乳剂可能对结局有益;但是在目前我们还无法做出推荐,因为在美国缺乏此类脂肪乳剂。
当这些脂肪乳剂可获得时,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当危重症患者需要使用肠外营养时,可以考虑使用。
I 呼吸衰竭I1--我们建议特殊用以改变呼吸商并且减少CO2产生的高脂/低碳水化合物营养培养不要在急性呼吸衰竭危重症患者中使用(证据质量很低)。
I2--根据专家意见,我们建议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使用低容量、高能量的肠内营养配方(尤其是存在液体过负荷状态是)。
I3--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应该严密监测血磷水平,适当的时候补充血磷。
J 肾功能衰竭J1--根据专家共识,ICU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或者急性肾功能损伤,应该实行标准肠内营养配方,标准的ICU关于蛋白质需求量(1.2-2g/kg,实际体重)和能量需求量(25-30kcl/kg/day)的推荐。
如果有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可能就需要考虑特殊的营养配方。
J2--我们推荐接受血透或者CRRT治疗的患者,应该接受更高剂量的蛋白质,最高可达2.5g/kg/day。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能因为避免或者延迟启动透析治疗而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证据质量很低)。
K 肝功能衰竭K1--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肝硬化以及肝功能衰竭的患者,预测能量的目标使用干体重或者常规体重而不是使用实际体重,因为腹水的干扰、血管内容量的消耗、水肿、门静脉高压以及低蛋白血症。
我们建议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不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使用和其他危重症患者相同的推荐意见。
K2--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急性或者/以及慢性肝脏疾病的ICU患者,首选肠内途径作为营养供应途径。
K3--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急性或者/以及慢性肝脏疾病的ICU患者使用标准的肠内营养配方。
对于存在脑病的ICU患者,如果已经采用了一线治疗方案,包括抗生素、乳果糖的使用,再使用支链氨基酸营养配方对改善患者的昏迷等级是没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