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模流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模流分析年度总结(3篇)

模流分析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模流分析(Mold Flow Analysis)是现代注塑成型领域的重要工具,它通过对塑料流动过程的模拟,帮助工程师优化模具设计、提高产品良率和缩短开发周期。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模流分析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以下是对本年度模流分析工作的总结。

二、模流分析技术发展概况1. 软件功能不断完善近年来,国内外模流分析软件功能日益完善,如Moldex3D、Simulment、E-Design、C-Mold等。

这些软件在模拟精度、计算速度、用户界面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 模拟精度不断提高随着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的发展,模流分析软件的模拟精度不断提高。

目前,多数软件能够实现网格自适应、湍流模型优化、材料数据库扩展等功能,使模拟结果更加准确。

3. 模拟速度明显提升随着硬件设备的升级和软件算法的优化,模流分析软件的模拟速度明显提升。

例如,Moldex3D软件采用多核并行计算技术,使模拟时间缩短至原来的1/3。

4. 材料数据库日益丰富模流分析软件的材料数据库不断丰富,涵盖了各种塑料、橡胶、复合材料等。

这使得工程师能够更准确地模拟不同材料的流动行为。

三、模流分析应用领域拓展1. 汽车行业模流分析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包括汽车零部件、内饰、外饰等。

通过模流分析,工程师能够优化模具设计,提高产品良率,降低生产成本。

2. 家电行业模流分析在家电行业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如冰箱、洗衣机、空调等。

通过模流分析,工程师能够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性能,降低能耗。

3. 医疗行业模流分析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逐渐拓展,如医疗器械、口腔材料等。

通过模流分析,工程师能够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

4. 航空航天行业模流分析在航空航天行业中的应用日益重要,如飞机、火箭、卫星等。

通过模流分析,工程师能够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性能,降低制造成本。

四、模流分析培训与推广1. 培训体系不断完善我国模流分析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包括线上培训、线下培训、实战培训等多种形式。

模流分析-02!

模流分析-02!
产品成型后上下方向 变形量不同,远离水 口的位置收缩比较大
工程部模流分析报告
1.9.3Z方向变形量(包括产品的收缩)
产品成型后高度方向 变形量相同
工程部模流分析报告
方案二:两个侧浇口
工程部模流分析报告
浇口形式和位置
2个侧浇口
工程部模流分析报告
2.1.胶料流动过程
工程部模流分析报告
产品最后走胶位置
2.9.3Z方向变形量(包括产品的收缩)
产品成型后高度方向 变形量相同
工程部模流分析报告
产品最后走胶位置
工程部模流分析报告
工程部模流分析报告1.2. 温度工程部源自流分析报告1.3. 冷却时间
产品胶位比较厚,冷 却时间长
工程部模流分析报告
1.4.熔合线和排气位置
熔合线
工程部模流分析报告
产品可能困气位置,留 意滑块分型面的排气
工程部模流分析报告
1.5.锁模力
成型的锁模力最大为2T,(不考虑模具的安装尺寸大小)
工程部模流分析报告
1.6.成型压力
工程部模流分析报告
1.7.体积收缩
体积收缩较大,产 品表面会有缩痕
工程部模流分析报告
1.8.推荐成型曲线
该段为流道流动时间,
工程部模流分析报告
1.9.1X方向变形量(包括产品的收缩)
产品成型后左右变形 量相同
工程部模流分析报告
1.9.2Y方向变形量(包括产品的收缩)
工程部模流分析报告
工程部模流分析报告
2.2. 温度
工程部模流分析报告
2.3. 冷却时间
产品胶位比较厚,冷 却时间长
工程部模流分析报告
2.4.熔合线和排气位置
熔合线

模流分析报告

模流分析报告

模流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

模流分析是一种用来研究流体动力学和传热学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它通过对流体流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来分析流场的特性、传热情况以及流体力学等问题。

模流分析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飞机、汽车、船舶、建筑等领域都需要进行模流分析来优化设计和改进性能。

二、模流分析方法。

模流分析主要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来模拟流体的运动状态。

在模流分析中,需要先建立流体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数值方法对流场进行离散化处理,最后通过计算机进行求解,得到流场的各种参数,如速度、压力、温度等。

三、模流分析应用。

1. 空气动力学分析,模流分析可用于研究飞机、汽车等在空气中的运动状态,分析气流对物体的影响,优化外形设计,提高运动性能。

2. 燃烧过程模拟,模流分析可以模拟燃烧室内的燃烧过程,研究燃烧效率、热传递等问题,为燃烧设备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3. 水力学分析,模流分析可用于研究水流在管道、水泵、水轮机等设备中的流动情况,分析流体对设备的影响,改进设计,提高效率。

四、模流分析优势。

1. 高效性,模流分析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数值模拟,大大缩短了研究周期,提高了研究效率。

2. 精确性,模流分析可以对流场进行精确的数值模拟,得到准确的流场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3. 可视化,模流分析可以将流场的参数以图形的形式直观展现出来,便于工程师进行分析和理解。

五、模流分析案例。

以某飞机机翼气动外形优化为例,通过模流分析,可以对机翼的气动外形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升阻比,减小气动阻力,提高飞行性能。

六、结论。

模流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分析方法,它在工程设计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模流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流体的运动规律,优化设计,改进性能,为工程实践提供支持和指导。

在未来的工程领域,模流分析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七、参考文献。

1. Anderson, J. D. (2010).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The Basics with Applications. McGraw-Hill Education.2. Versteeg, H. K., & Malalasekera, W. (2007). 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 Pearson Education.。

模流分析报告-样板.

模流分析报告-样板.

Page 14
Moldflow Analysis Report
流动前沿溫度分佈
上圖表示產品流动波前溫度分佈,從圖中可知,产品大部分波前温度较均匀,均在280 度左右。但绿色区域因产品肉厚较薄,塑膠因發生嚴重滯流,流動波前溫度急劇下降至 276度左右。但还是高于顶出温度很多,所以不易发生短射、缺胶等,
Moldflow Analysis Report
分 析 說 明 一
如下圖的產品,為手机上的零件,對尺寸及外观要求較高。采用三板模成型。產品結 構與進澆位置均已確定,在此流道系统上,藉以Moldflow模流分析验证是否可行。(因Mol dflow系统 推荐的 进浇 点位置一般是在 产品的中心 处,即所 谓 注射 压力最小 处 ,所以不采 用推荐的。)分析结果數值上會与實際試模有差異,但趨勢是一致的。
Page 11
Moldflow Analysis Report
冷 却 水 温 变 化
Page 12
Moldflow Analysis Report
产 品 表 面 温 度 分 布
Page 13
Moldflow Analysis Report





充填时间约为0.95秒,红色区域为最后充填处,产品大部分区域充填流动状况较好。
7.推荐最小料温 8.推荐最大料温 9.推荐最小模温 10.推荐最大模温 11.最大剪切率 12.最大剪切应力
293 316 71 104 40000 0.5
deg.C deg.C deg.C deg.C 1/s MPa
Page 4
Moldflow Analysis Report
產 品 模 型 簡 介
88.0deg.C 255.0deg.C 0.5sec

模流分析报告

模流分析报告

模流分析报告在当今制造业中,模流分析可是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就像我们盖房子得先有靠谱的设计图一样,生产塑料制品之前,模流分析就是那张能让我们心里有底的“图纸”。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们接到了一个生产塑料玩具的订单。

这玩具看起来小小的,挺简单,但真要做起来,麻烦可不少。

客户要求外观精美,不能有瑕疵,而且还得保证强度和韧性。

这可把我们给难住了,要是按照以往的经验来做模具,那风险可太大了。

这时候,模流分析就派上用场啦!首先,咱们来聊聊模流分析中的材料选择。

不同的塑料材料,那脾气可大不一样。

有的流动性好,有的就比较“倔强”。

就拿常用的聚丙烯(PP)来说,它的流动性不错,收缩率也相对较小,所以在模具设计的时候,进料口和流道的尺寸就可以相对小一点。

但要是碰到尼龙(PA)这种材料,就得小心了,它的流动性没那么好,进料口和流道就得设计得大一些,不然很容易出现短射的问题。

再说说模具的结构。

模具的型腔布局可是个大学问。

要是布局不合理,塑料在流动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不均衡的情况,导致产品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

就像那次玩具生产,我们最初设计的模具型腔是对称的,可模流分析结果显示,由于玩具的形状不规则,对称的型腔会导致塑料在流动过程中出现局部过热和压力不均的问题。

于是,我们根据分析结果,对型腔进行了调整,让塑料能够更均匀地填充整个模具。

还有冷却系统,这也是模流分析的重点之一。

冷却不好,产品就容易变形,尺寸也不稳定。

比如说,如果冷却水道离型腔表面太近,就会导致局部冷却过快,产生内应力;要是太远,又起不到很好的冷却效果。

通过模流分析,我们可以精确地确定冷却水道的位置和尺寸,确保产品在脱模时温度均匀,减少变形的风险。

在注塑工艺参数方面,模流分析也能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比如注塑压力、注塑速度、保压时间等等。

就拿注塑速度来说吧,如果速度太快,塑料可能会在型腔中产生喷射现象,形成熔接痕;要是速度太慢,又会导致填充不足。

通过模流分析,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最佳的注塑速度范围,保证产品的质量。

模流分析报告

模流分析报告

模流分析报告引言:模流分析是一种将数学和统计等方法应用于分析和优化复杂系统的工具。

通过对模型流程和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系统的特征和变化趋势,有助于做出更准确的决策和改进。

本报告将对某个特定系统的模流分析结果进行详细阐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方法。

I. 评估现有模型在进行模流分析之前,首先需对现有模型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通过比对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我们可以判断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范围。

如果模型无法准确预测实际结果,就需要对其进行修正或重新建立。

II.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数据采集是模流分析的基础。

针对所关注的系统,我们需要收集相关数据以供分析。

数据采集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或者利用已有数据资源等。

在采集到的数据中,需要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去除异常值和缺失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III. 模型建立与验证在模流分析过程中,需要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关注的系统。

根据系统的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数学模型,如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或随机模型等。

建立模型后,需要通过比对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模型的验证和调整。

如果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相符,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IV. 模型流程分析模型流程分析是模流分析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将深入研究模型之间的流程和相互依赖关系。

通过分析模型流程,我们可以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措施。

模型流程分析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以全面了解系统的运作情况。

V. 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模流分析的另一重要方面。

通过分析模型输入参数的变化对输出结果的影响程度,我们可以了解哪些参数对系统影响较大,以及这些参数的变化范围。

敏感性分析有助于确定系统的关键因素,为决策和改进提供依据。

VI. 优化方案制定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制定适当的优化方案。

通过考虑模型流程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的结果,可以提出改进系统效率和性能的具体措施。

模流分析实验报告(3篇)

模流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模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通过模流分析实验,掌握熔融塑料在模具中的流动规律。

3. 优化模具设计,提高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

二、实验原理模流分析是一种模拟熔融塑料在模具中流动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

通过建立熔融塑料在模具中的流动模型,分析熔融塑料的流动特性,为模具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设备:模流分析软件、计算机、打印机等。

2. 实验材料:聚丙烯(PP)颗粒。

四、实验步骤1. 模具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合适的模具结构,包括浇注系统、流道、冷却系统等。

2. 模具建立:利用模流分析软件建立模具的三维模型。

3. 材料属性设置:根据实验材料(PP)的特性,设置材料的热物理参数,如密度、比热容、导热系数、粘度等。

4. 浇注系统设置:设置浇注系统参数,如浇口类型、浇口位置、浇口尺寸等。

5. 冷却系统设置:设置冷却水道参数,如水道位置、水道尺寸、水道流量等。

6. 模流分析:运行模流分析软件,模拟熔融塑料在模具中的流动过程。

7. 结果分析:分析模拟结果,如熔融塑料的流动速度、压力分布、温度分布等。

8. 优化模具设计:根据模拟结果,对模具设计进行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熔融塑料的流动速度:在模具入口处,熔融塑料的流动速度较大,随着流动距离的增加,流动速度逐渐减小。

在模具的狭窄部位,流动速度较大,而在宽大部位,流动速度较小。

2. 压力分布:在模具的狭窄部位,压力较大,而在宽大部位,压力较小。

在浇口处,压力最大。

3. 温度分布:在模具的冷却水道附近,温度较低,而在模具的加热部位,温度较高。

4. 优化模具设计:根据模拟结果,对模具设计进行优化,如调整浇口位置、改变冷却水道尺寸等。

六、实验结论1. 模流分析实验能够有效地模拟熔融塑料在模具中的流动过程,为模具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 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可以优化模具设计,提高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

3. 模流分析实验有助于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开发成本。

模流分析报告解读范例(一)2024

模流分析报告解读范例(一)2024

模流分析报告解读范例(一)引言概述:模流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模流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系统性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本文将解读一份模流分析报告的范例,通过分析报告的内容,介绍其中的关键点和解析方法。

正文:一、模流概述1. 模流数据的来源及采集方式2. 模流数据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3. 模流数据的基本特征和统计指标4. 模流数据的数据清洗和处理方法5. 模流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和分析手段二、模流异常点分析1. 异常点的定义和检测方法2. 异常点对模流分析的影响和价值3. 异常点的分类及特征描述4. 异常点与其他因素的关联性分析5. 异常点处理的方法和建议三、模流趋势分析1. 模流的时间序列性质和趋势分析方法2. 模流趋势分析的技术指标和模型3. 模流趋势分析的预测和预警方法4. 模流趋势分析在系统优化中的应用5. 模流趋势分析的误差估计和检验方法四、模流关联性分析1. 模流关联性的定义和度量方法2. 模流关联性分析的相关因素选取3. 模流关联性分析的统计检验方法4. 模流关联性的时间和空间特征5. 模流关联性分析的实践案例五、模流变化模式分析1. 模流变化模式的分类和描述方法2. 模流变化模式的驱动因素分析3. 模流变化模式的模型建立和验证方法4. 模流变化模式的周期性分析和控制方法5. 模流变化模式分析的实际应用案例总结:通过对这份模流分析报告的解读,我们了解了模流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模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系统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在模流分析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异常点、趋势分析、关联性分析和变化模式等方面,以全面把握模流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希望本文的范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模流分析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1章模流分析的概述 -------------------- 21.1模流分析的原理------------------------------------------------------------------------- 2第2章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32.1原材料分析 ---------------------------------------------------------------------------------- 32.2结构分析 --------------------------------------------------------------------------------------- 32.3成形工艺分析------------------------------------------------------------------------------ 4第3章成形方案的设计与分析 ---------------- 43.1成形方案的设计------------------------------------------------------------------------- 43.2初始方案的分析------------------------------------------------------------------------- 53.2.1侧浇口的特点--------------------------- 53.2.2工艺参数的设置------------------------- 53.2.3网格模型的划分------------------------- 63.2.4流动+翘曲的分析------------------------ 73.2.5冷却分析------------------------------- 93.3优化方案的分析------------------------------------------------------------------------ 103.3.1点浇口的特点-------------------------- 103.3.2冷却分析------------------------------ 13第4章方案对比-------------------------------- 134.1浇口位置对比----------------------------------------------------------------------------- 134.2工艺条件设定----------------------------------------------------------------------------- 134.3实验结果对比----------------------------------------------------------------------------- 14第1章模流分析的概述1.1模流分析的原理1. 粘性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1)广义牛顿定律,反映了一般工程问题范围内粘性流体的应力张量与应变速率张量之间的关系,数学表达式为本构方程。

2) 质量守恒定律,其含义是流体的质量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动量守恒定律,其含义是流体动量的时间变化率等于作用于其上的外力总和,数学表达式为运动方程。

3) 热力学第一定律,其含义是系统内能的增加等于对该系统所作的功与加给该系统的能量之和,数学表达式为能量方程。

2. 塑料熔体充模流动的简化和假设1) 由于型腔壁厚(z向)尺寸远小于其他两个方向(x和y方向)的尺寸且塑料熔体粘性较大, z向的速度分量可忽略不计,且认为压力不沿z向变化。

2) 充模过程中熔体压力不是很高,因此可视熔体为未压缩流体。

3) 由于熔体粘性较大,对于粘性剪切应力而言,惯性力和质量力都很小。

4) 在熔体流动方向(x和y方向)上,相对于热对流项而言,热传导项很小。

5) 在充模过程中,熔体温度变化不大,可认为比热容和导热系数是常数。

1.2模流分析的作用专业模流分析,可以预先发现模具可能存在的缺陷,节省试模、改模费用。

如最佳进浇方案优化,帮助确定最佳的热流道进点位置,帮助确认有无“缩水”现象,结合线的位置,减轻翘曲变形,提高冷却效率缩短成型周期等等,对高品质的模具制作有确实的好处。

总的来说,做模流分析的好处有以下几点:1.省钱,节省不必要的试模、改模费用;2.省时,缩短模具成型周期及制作周期,提升第一次试模成功率;3.高质,预先发现模具可能存在的缺陷,避免试模后烧焊;4.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增强信心,从而促使客人多下订单。

第2章塑件的工艺性分析2.1原材料分析1.材料品种:聚乙烯,即PE。

2.PE特点: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

在工业上,也包括乙烯与少量α-烯烃的共聚物。

乙烯为结晶料,吸湿小,不须充分干燥,流动性极好流动性对压力敏感,成型时宜用高压注射,料温均匀,填充速度快,保压充分.不宜用直接浇口,以防收缩不均,内应力增大。

注意选择浇口位置,防止产生缩孔和变形。

收缩范围和收缩值大,方向性明显,易变形翘曲。

冷却速度宜慢,模具设冷料穴,并有冷却系统。

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发生分解。

软质塑件有较浅的侧凹槽时,可强行脱模。

可能发生融体破裂,不宜与有机溶剂接触,以防开裂3.聚乙烯无臭,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70~-100℃), 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电绝缘性能优良。

4.成型温度为140-220℃。

5.注射工艺及模具条件1)干燥处理:通常不需要进行干燥处理2)熔化温度:121-141℃3)模具温度:20-50℃4)注射压力:可达到150MPa5)保压压力:可达到100MPa6)注射速度:为避免材料降解,一般要用相当低的注射速度。

7)流道和浇口:可以采用所有常规的浇口,如果注射成型较小的塑料件,最好采用针状浇口或潜伏式浇口,对于较厚部件,最好使用扇形浇口或潜伏式浇口的最小直径应为1mm,扇形浇口的厚度不能小于1mm。

2.2结构分析1.从图2-1分析,该塑件的外形整体结构特征较为简单,却带有曲面的特征,尺寸较小。

壁厚均匀,符合最小壁厚要求。

2.塑件内外壁成型不是直角,而是成圆角,主要是为了在成型后,脱模的时候塑件方便取出,不需要考虑侧抽芯装置。

图2-1塑料胶带圈的三维图2.3成形工艺分析1)结晶料,吸湿小,不须充分干燥,流动性极好流动性对压力敏感,成型时宜用高压注射,料温均匀,填充速度快,保压充分.不宜用直接浇口,以防收缩不均,内应力增大.注意选择浇口位置,防止产生缩孔和变形.2)收缩范围和收缩值大,方向性明显,易变形翘曲.冷却速度宜慢,模具设冷料穴,并有冷却系统.3)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发生分解.4)软质塑件有较浅的侧凹槽时,可强行脱模.5)可能发生融体破裂,不宜与有机溶剂接触,以防开裂.第3章成形方案的设计与分析3.1成形方案的设计注塑模具的浇口是分流道与型腔之间的狭窄部分,它使由分流道输送来的熔融塑料产生加速,形成理想的流动状态而充满型腔。

它是整个浇注系统最关键的环节,它的形式、尺寸及位置会影响塑料流的充填模式,对塑件质量影响很大,其形式和尺寸可以通过试模后的修模过程来调整。

对于胶带圈的模流分析我采用了两种方案的对比,方案一(侧浇口) 方案二(点浇口)方案一采用侧浇口,一模四腔的布局形式,对胶带圈的成形进行模塑分析,通过分析胶带圈在成形过程中的体积收缩率、剪切速率等,发现可能出现的各种成型缺陷以及生产效率的高低,从而确定合理的浇口位置,优化模具设计。

方案二采用点浇口,一模两腔的布局形式,对胶带圈的成形进行模塑分析,并通过胶带圈的浇口位置、充填时间、充填压力、锁模力、熔接痕、气穴等分析,确定模具在充填过程中的利与弊,以及塑件的力学性能和外观质量,最后根据所出现的问题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保证制品的质量。

3.2初始方案的分析3.2.1侧浇口的特点侧浇口,又叫边浇口,矩形浇口,是浇口种类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因而又称普通浇口,其截面形状一般加工成矩形,故又称矩形浇口。

它一般开在分型面上,从型腔外侧进料。

由于侧浇口的尺寸一般都较小,所以截面形状与压力、热量的关系可忽略不计。

矩形浇口的长一般为0.5~3mm,宽为 1.5~3mm,浇口深为0.5~2mm.1)侧浇口的优点A、截面形状简单,加工方便,能对浇口尺寸进行精细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小。

B、可根据塑件的形状特点和充模需要,灵活地选择浇口位置,如框形或环形塑件,其浇口可设在外侧,也可设在内侧。

C、由于截面尺寸小,因此去除浇口容易,痕迹小,制品无熔合线,质量好。

D、对于非平衡式浇注系统,合理地变化浇口尺寸,可以改变充模条件和充模状态。

E、侧浇口一般适用于多型腔模具,因此生产率很高,有时也用于单型腔模具中。

2)侧浇口的缺点A、对于壳形塑件,采用这种浇口不易排气,还容易产生熔接痕、缩孔等缺陷。

B、在塑件的分型面上允许有进料痕迹的情况下才可使用侧浇口,否则,只有另选浇口。

C、注射时压力损失较大,保压补缩作用比直浇口要小。

3)侧浇口的应用侧浇口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适用于两板式多型腔模具,多用于中小型塑件的浇注成型。

3.2.2工艺参数的设置表3-1 PE的成型条件完成分析后,选择注塑原料为PE,其材料参数及成型条件,见表3-1。

3.2.3网格模型的划分网格模型的划分网格划分采用表面网格类型(Fusion),网格平均边长1.71mm,网格单元为11203个三角形,节点数为5642个,最大纵横比小于10,匹配率大于88.2%,此网格构造良好,完全能满足分析要求产品模型网格划分3.2.4流动+翘曲的分析图3-2 变形变形是薄壳塑料制品注塑成形过程中常见的缺陷之一,不同材料,不同形状制品的翘曲变形规律差别很大,图3-2中最大的变形比例为0.1912,最小的比例为0.0711。

剪切速率是指流体的流动速相对圆流道半径的变化速率。

塑料熔体注塑时流道的剪切速率一般不低于1000ˉS 浇口的剪切速率一般在100000ˉS—1000000ˉS 。

公式:剪切速率=流速差/所取两页面的高度差表3-5 剪切速率剪切速率最大值34149/s 剪切速率第95 个百分数300001/s剪切速率平均值 5.1814 1/s剪切速率标准差 5.2972 1/s图3-9 缩痕指数缩痕的定义及有关研究缩痕指的是注塑制品表面产生凹坑、陷窝或者收缩痕迹的现象,缩痕深度一般比较小,并不影响使用性能,但是由于它使光线朝不同方向反射,使得产品在外观上不可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