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配镜不适的特殊屈光不正因素
屈光参差及配镜原则

球镜柱镜
病理性屈光参差
等效球镜等效球镜为球镜度数加二分之一的散光度数
屈光参差的病因
•近视在发展过程中两眼眼轴的延长程度不一样则出现屈光参差(主要原因)•外伤,角膜病变、晶体手术后出现的屈光参差
–单眼圆锥角膜等、单眼白内障手术术后度数设计不一样
50
12
配戴隐形眼镜
•戴隐形眼镜能缩小双眼的不等像,是屈光参差的最佳选择,特别是单眼无晶体眼患者
–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RGP),适合长期配戴患者
–软性隐斜眼镜,适合偶尔配戴,如果需要长期配戴者可以选择硅水凝胶的镜片
–角膜塑形镜,单眼近视患者且度数不高的情况下可使用,不适合远视。
导致配镜不适的双眼视机能障碍

眼 的 眼 轴 在 眼 前 交 汇 。 斜 视 者 如 有 复 视 为 同 向性 复 内
视 。为 了 维 持 远 融 像 眼 位 ,两 眼 必 须 产 生 一 定 量 的 散 开 ,称 为 远 融 像 性 散 开 。由 于 内 斜 视 者 双 眼 的 生 理 特
视 疲 劳 更 为 严 重 。较 严 重 的 间 歇 性 外 斜 视 者 ,可 能 会 出 现 远 用 视 疲 劳 的 问题 。 用 时 由 于 无 法 满 足 近 融 像 近 需 求 ,两 眼 不 能 建 立 融 像 关 系 ,为 了避 免 复 视 或 混 淆 视 的 发 生 ,大 脑 会 主 动 抑 制 一 个 眼 的 影 像 ,并 且 放 弃
位 、出 现 明 显 外 斜 特 征 的 为 间 歇 性 外 斜 。如 果 无 法 通
点 使得 近 距 离用 眼时 双 眼容 易 满足 内转 的需 求 , 视 注 远 处 时 则 需 要 动 用 散 开 , 开 的 难 度 要 大 于 集 合 ,因 散
出现 配镜 不适 时 , 虑 重点 仅局 限在 屈光度 的矫正上 , 考
导 致 该 问 题 无 法 解 决 。实 际 上 ,如 果 能 够 进 行 有 效 的
B 。因 此 , 隐 斜 或 较 低 值 间 歇 性 外 斜 者 远 用 通 常 无 I 外
任 何 症 状 ,即 使 有 ,其 远 用 时 的 视 疲 劳 程 度 也 不 及 近 用 时 的 严 重 。中 度 量 值 的 间 歇 性 外 斜 视 ,如 果 远 近 都 能 建 立 融 像 ,则 远 用 和 近 用 都 易 出 现 视 疲 劳 ,且 近 用
见 性 分 ,分 为 隐 i 生、间 歇 性 和 显 性 斜 视 ;③ 按 其 他 方 法 分 ,还 可 分 为 共 转 性 、麻 痹 性 斜 视 等 。不 同 斜 视 有 不 同 的 视 觉 表 现 , 导 致 不 同类 型 的 配 镜 不 适 。 会 1 1水 平 外 斜 . 正 常 情 况 下 ,两 眼 眼 轴 相 互 平 行 。外 斜 者 的 两 眼
配镜不适原因分析

配镜不适原因分析配镜后不适有三种可能:一、验光结果不准确或者配镜处方未经换算;二、镜片安装不合适;三、镜片存在某些光学缺陷。
1)验光结果与配镜处方验光方法分为主观和客观二种。
主观验光适合于简单的屈光不正,而客观验光对所有屈光不正情况均合适。
客观验光前需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它能使眼球疲劳的肌肉得到休息,睫状肌的调节作用消失,瞳孔散大,隐性屈光异常变为显性,为我们得出一个真实的结果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那些不配合的患者,我们能直接掌握其屈光情况。
导致验光结果不准确的原因,一方面是方法不对;另一方面是没有使用睫状肌麻痹剂,该主观验光者客观验光,该散瞳验光者小瞳验光,如客观验光结果为-4.5DS-1.00DC×180=5.0,主观验光结果可能为-5.0DS=5.0,按此方配镜,患者不适在所难免。
配镜处方并不完全等同于验光结果,它必须在后者的基础上适当“加工”而成,否则患者可能无法忍受。
如屈光参差就将度数控制在相差3.0D以内,以免引起两眼像不等;两眼散光轴尽量换算成平行或对称,以免导致像畸变;柱镜度数较高时适当降低,同时增加球镜度数;高度远视首次配镜要降低度数等。
2)镜片的安装镜片的倾斜度。
眼球向下看的机会较多,特别是高个患者和阅读用眼时,镜片要与视轴保持垂直,就必须有一定的倾斜度,一般为10—150。
镜片与眼角膜的距离。
它对于确定镜片的有效程度和视网膜成像大小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理论上为15.7mm,一般13—14mm即可,以不接触睫毛为宜。
因为镜片离角膜或近或远,均会导致视网膜成像的放大或缩小,当两眼屈光度相差较大时,两眼像不等无法融合,造成不适。
镜片的正光心和偏光心处理不当。
每副镜片都要测定其光学中心即正光心,并把它安装适当,否则进入眼内的光线发生偏斜。
如10.0D球面透镜,若光学中心偏移1mm,就要引起1△三棱镜效差,出现视学干扰。
光学中心和几何中心也不可混淆。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时会有意让光学中心偏离几何中心,如用眼镜去适合不对称的面孔;镜片由于本身重量或鼻骨低平导致眼镜下滑而将光学中心向上偏移等,就是为了更好地避免偏光心的发生,还有人为地偏光心安装道理亦在此,如近用眼镜;矫正隐斜视或克服集合力不足或过强时。
屈光参差的原因

屈光参差的原因
屈光参差是一种眼镜度数不平衡的现象,可能会导致视觉的模糊和不适。
它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1. 先天因素:眼球形状异常或眼睛长度不同,造成不同的屈光度数差异。
这些情况可能是遗传的或在胎儿期发生的。
2. 后天因素:
- 接受不当的视光检查和验光:如果验光师不认真,可能会采用不正确的检查技术或设备,导致度数不准确。
- 年龄因素:人的眼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失去弹性,角膜和晶状体的厚度也可能发生变化,这种改变可以导致度数不平衡。
- 长时间使用眼镜和隐形眼镜:如果经常戴光度不同的眼镜或隐形眼镜,可能会造成度数不平衡,需要定期检查,重新调整度数。
- 视力矫正手术:有些人通过激光或其他手术方法矫正视力,但是手术可能无法完全修复度数不平衡的问题。
- 其他医学问题:某些疾病或手术可能会对眼睛造成损伤或干扰,导致屈光参差。
如果发现自己有屈光参差的问题,应及时到眼科医院进行检查。
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更换适当的眼镜或隐形眼镜,或者接受手术治疗。
同时,也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视觉工作,适当休息和锻炼眼部肌肉。
屈光与屈光不正--屈光参差

在无疾病情况下,什么原因导致了两眼的不 均一发 育?
9
成因 ▼
•遗传因素:父母亲有屈光参差 • 发育因素:出生即有屈光参差 •眼 压:眼压局的眼屈光度咼 •用眼姿 势:偏头视,侧卧视 •配镜不当
10
五、屈光参差的分类
(―)按屈光状态的差异分类 (二)按照参差量分类 (三)按照病因分类 (四) 按照眼球屈光成分分类
20
九、屈光参差的处方原则
②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 尊屈光参差性弱视较难发现; 个预后 较其他类型弱视好; f通过遮盖和积极弱视训练; f根据患儿年龄选择遮盖天数。
21
九、屈光参差的处方原则
2、青少年及成人屈光参差患者 兼顾视力矫正和舒适度;
f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矫正; 尊角膜接触镜为这一年龄段的首选。
-双眼矫正镜片不等带来的棱镜效应; -双眼所需的调节不等; -双眼的相对放大倍率不等。
B
C
E
F
3
三、临床表现
1. 轻度的屈光参差,可无任何症状; 2. 从视力表现上来说,可能出现
① 单眼视 ② 交替视
4
三、临床表现
①单眼视 I. 如果一眼的屈光缺陷较高,又合并视力降低,从
幼儿时已开始剥夺了这只眼进行功能性锻炼的机 会,而另一较好的眼,就成了唯一的依赖者。那 只缺陷较高的眼,倾向于变为弱现眼,如果不予 治疗,就变为外斜视。 II. 视中枢会拒绝模糊像质,选择单眼输入信号。 例如:0D 0. 6 (-1.00D=1.0) ,0S 0. 1 (+6. 00D=0. 3)
11
量:相等近视、远一眼为近一眼正视,垂直子午
或相似 视、散光视,另一 轴 另一 眼 为线 上 的屈
导致配镜不适的设备缺陷与人脸面部缺陷

1 1 2 1头部 位 置 改 变导 致 的垂 直 互差 , .,
检 测 过 程 中 , 综 合 验 光 仪 水 平 状 态 下 , 头 位 向 左 或 者 向 右 倾 斜 ,  ̄ - 致 两 眼 瞳 孔 中 心 与 检 测 镜 片 q- ,
光 学 中 心 之 间 产 生 垂 直 互 差 ,这 将 导 致 斜 视 检 查 的
变 化 量 3. 0 0 DS步 进 功 能 盘 上 一9 0 DS 片 到 后 .0 镜
11 2 头位 无 法 固定 引起 的双 眼视 觉 检 查 问题 .. 由于 试 镜 架 的两 个镜 腿 挂在 耳朵 上 ,鼻 托 支 撑 在 鼻 梁 上 , 因 此 , 只 有 调 整 好 试 镜 架 ,让 两 边 放 置 的标 准 镜 片 光学 中心 与瞳 孔 中心 的 水平 与 垂 直 位 置 相 对 固 定 ,两 侧 镜 片 到 眼 镜 的 距 离 保 持 一 致 且 稳
P oes n l rii r si a a n f o T ng
综合 验 光 仪 检 测 时 ,角 膜 前顶 点 到检 测 后 窗 的 距 离
都 大 于 1mi 因 此 ,实 际 的 等 效镜 度 偏 差 更 大 。 2 n。
有 时 ,即 使 综 合 验 光 仪 上 显 示 的屈 光 度 小 于 2 , D 换 成 试 镜 架 或 实 际 配 镜 后 的屈 光 度 差 异 也 要 相 差
表l
负球 镜 等效镜度 ( ) DS ( DS)
一
头 位 不动 。
头 部 位 置 改 变 会 引 起 瞳 孔 中心 与 镜 片 的 光 学 中 心 发 生 水 平 或者 垂 直 的偏 差 ,而 头部 转 动 则 会 导 致
两 眼 角 膜 前 顶 点 到 各 自检 测 后 窗 口 的 距 离 不 一 致 。 瞳 孑 中心 与检 测 镜 片 之 间 的 水 平偏 差 一 般 不 会 引 起 L 较 大 的 检 测差 异 ,但 是 ,瞳 孔 中心 与检 测 镜 片 的 垂 直 偏 差 以及 两 眼 到 检 测 后 窗 口距 离 的 不 一 致 , 将 影 响 双 眼 视 觉 检 查 的精 度 甚 至 产 生 错 误 。
导致配镜不适的屈光检查精度问题

出这 个例 子 中当轴 向存在 3 。偏 差 时 , 了矫 正9 。 0 为 0 方 向 上 一 1 0 DC的 屈 光 力 ,散 光 镜 片 的 柱 镜 实 际 屈 .0
光 度 应 该 是 多 少 度 。此 例 中 ,两 个 力 的 方 向 上 的 夹 角
所 以 ,最 小 弥 散 圈 处 的 成 像 质 量 也 未 发 生 任 何 改 变 , 仅 仅 是 弥 散 圈 与 视 网 膜 的 位 置 发 生 改 变 后 成 像 在 视 网 膜 上 ,视 网 膜 上 的 成 像 清 晰 度 得 到 了 有 限 的 提 高 。这
是 因为 , 小 弥 散 圈 的成像 在 整个 散 光 系统 中是最 好 最 的 位 置 。为 了 使 成 像 质 量 得 到 有 效 提 高 ,必 须 首 先 消 除两 个方 向上 的成 像位 置 差异 , 各 个方 向上 能够 成 当
相 差 3 。 ,因 此 可 以 利 用 公 式 1 (o=FC S )计 算 。 0 F O 公式 l , 中 是 与 力 的 方 向某 个 夹 角 0上 的屈 光 度 , 巳柱 镜 的 实 际 屈 光 度 。 是 柱 镜 需 要 计 算 的 子 午 线方 向与力 的方 向 的夹角 。 此例 中 , 矫正 用柱 镜力 在 与
的 方 向顺 时 针 相 差 3 。 向 的 子 午 线 , 就 是 9 。 向 0方 也 0 方
上 正 好 是 实 际 散 光 的 力 的 方 向 , 个 方 向上 应 该 使 用 这
一
像 于 同一 个 距 离 时 , 方 向 将 在 这 个 距 离 上 的 主 光 轴 各
上 形 成 焦 点 。为 了 进 一 步 使 视 网 膜 上 清 晰 成 像 ,须 再 将 焦 点 的 位 置 移 动 到 视 网 膜 上 。很 显 然 ,等 效 球 镜 并 不 能 改 善 散 光 眼 的 成 像 缺 陷 , 能 通 过 弥 散 圈 位 置 的 仅
屈光参差及其验配

屈光参差及其验配屈光参差是由于双眼发育速度不同而引起的,它是导致斜视、弱视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屈光参差的成因及类型分析做出相应的以配镜为主的解决方案。
标签:屈光参差;验配一、屈光参差的成因在人类眼球在发育过程中,眼轴长度在逐渐增加,伴随角膜和晶状体逐变扁平,故远视度数在不断减轻,而近视的度数在不断进展,如果两眼的发展进度不同,就可能引起屈光参差。
除发育因素外,外伤或角膜病变、白内障手术后等亦可引起屈光参差。
基本上两眼存在轻微的屈光参差是极为普通的现象。
二、屈光参差的症状1.呈现交替视症候。
多为一眼正视或轻度远视,另一眼近视。
当其视远距离物体时,以其正视或远视眼视之,视近距离时,则用近视眼视之,如此互相交替而视,很少用调节,因而不出现视疲劳症状。
2.单眼视症状。
若两眼屈光参差甚大,则视物只用视力较好的眼,成为单眼视,另一眼被抑制废用,进而产生废用性弱视。
3.斜视。
屈光参差本身不会引起斜视,大多是屈光参差性弱视眼致废用性斜视。
些种类型的弱视是由于屈光度高的一眼长期未被使用所引起,若在幼年时予以屈光缺陷的纠正,并使之坚持适应训练,努力使用保留的那部分视力,大多数病例的斜视是可以预防的。
三、屈光参差的验配(一)12岁以下儿童屈光参差患者应尽早发现和矫正①幼儿为远视性屈光参差者,应立即开具全部矫正镜处方,即使双眼屈光参差相差较大,因其适应力强,也应试戴全部矫正镜片。
②儿童屈光参差者如已出现弱视或有弱视倾向,立即予全部矫正镜,再行弱视治疗。
③儿童如系单纯近视性屈光参差,一眼正视,一眼近视,患儿生活学习无不适,也仍应配戴获最佳视力的矫正近视镜,防止发生眼位异常,出现单眼抑制。
儿童出现屈光参差和任何程度弱视的矫正应做到尽早,因为随着年龄的发展,其双眼视及视力的矫正通常会产生困难。
因弱视儿童适应能力强,有可能用框架镜矫正较大屈光参差,并且很快适应。
所以,其配镜原则是尽量予以全矫,以保证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图像,尽可能地刺激其双眼视功能的建立,防止弱视或抑制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 度 散 光 、斜 向 散 光 、非 对 称 性 散 光 等 。特 殊 屈 光 不 正 不 仅 容 易造 成 比普 通 屈 光 不 正者 更 严 重 的 光 学 缺 陷 , 同时还 可 能造成 两 眼 的光学 差 异 较大 , 这 些也 是导 而 致 特 殊 屈 光 不 正 引起 配 镜 不 适 的 主 要 原 因 。 1高球性 屈光不 正 在 普 通 屈 光 不 正 者 中 , 微 的 光 学 缺 陷 即 足 以 引 轻 起 配 镜 不 适 , 高 球 性 屈 光 不 正 中 ,这 些 光 学 缺 陷 会 在 变得更加 明显 。
的 近 视 者 在 眼 前 1 mm : ) 置 一 个 等 效 球 镜 片 , 好 2 {  ̄ t; _k k 正 能 够 矫 正 1 0 DS的 近 视 , 过 矫 正 镜 片 后 看 到 的 0. 0 通
越 加 严重 , 变 越 发 明显 。பைடு நூலகம்且 , 接近 镜 片边 缘 , 畸 并 越 畸 变 越 厉 害 。轻 中度 屈 光 不 正 者 ,一 般 难 以察 觉 到 畸 变 的存在 ,高度 屈 光不 正者 则 很容 易 发现 这样 的现象 , 并 且 屈 光 度 越 高 ,越 容 易 察 觉 。 对 于 该 类 患 者 ,要 想 有 效 解 决 配 镜 不 适 ,最 好 的 方 法 是 配 戴 隐 形 眼 镜 。紧 贴 于 角 膜 的 隐 形 眼 镜 ,由于 与 眼 睛 之 间 仅 有 泪 液 相 隔 , 此 后 顶 点 距 离 几 乎 为 0, 因 放 大率 几乎 为 1 。通 过 隐 形 眼 镜 视 物 时 的 大 小 感 和 距
也 非 常 小 ,以 致 不 能 被 人 眼 所 察 觉 。对 于 只 能 配 戴 框 架 眼 镜 的 患 者 , 要 告 知 其 光 学 缺 陷 可 能 带 来 的 配 镜 需 不 适 ,但 大 脑 会 主 动 修 正 ,使 其 能 够 正 确 面 对 遇 到 的 问 题 。同 时 ,放 大 率 的 改 变 可 以 通 过 减 小 后 顶 点 距 离 来 实 现 , 镜 效 应 的降 低则 可 以通 过减小 镜 圈 的横径 棱 和 垂 径 尺 寸 或 者 通 过 降 低 后 顶 点 距 离 来 实 现 , 此 畸 因 变 的最 佳 解 决 方 式 就 是 配戴 光 学 消 像 差 的非 球 面 镜 片 。 2屈光 参差
是 由 球 面 像 差 所 引 起 。随 着 屈 光 度 的 增 高 ,球 面 像 差
处 , 架 眼 镜 放 大 率 的 改 变 情 况 分 别 是 1 1倍 和 O 8 框 .2 .8 倍 。 因 此 ,如 果 在 1 m 处 放 置 一 个 高 1 I 目标 物 , 0 I 的 T 1 0 Ds 远 视 者 在 眼 前 l mm处 放 置 一 个 等 效 球 镜 , 0. 0 的 2 正好 能够 矫 正 +1 .0 0 0 DS的 远 视 , 过 矫 正 镜 片 后 看 通 到 的 实 际 像 高 为 1 1 m ,像 距 为 8 9 m。 .2 .3 l 0 DS 0. 0
实 际像 高 为 0. 8 ,像 距 为 l . 6 。 8m 13m
对 于 实 际 屈 光 度 为 4. 0 0 DS的 远 视 和 近 视 来 说 , 其
放 大 率 改 变 也 可 通 过 公 式 求 得 。 =l + 通 过 计 算
离 感 更 加 真 实 。 于 镜 片 光 学 中心 与 瞳 孔 中心 位 置 很 由 近 ,且 能 随 眼 球 的 运 动 而 运 动 ,因 此 棱 镜 效 应 和 畸 变
屈光 参 差 是指 两 眼屈光 度 差异 导 致两 眼像 不 等 ,
得 知 ,实 际 近 视 一 4. 0 0 DS的 近 视 患 者 眼 前 1 mm 矫 2 正 眼 镜 屈 光 度 造 成 的 实 际 放 大 率 的 改 变 为 0. 5 9 2倍 。 1 m处 、m高的 物 , 0 l 通过 矫 正 眼镜 后 的实 际 像高 为0 9 2 .5 m, 像 距 为 1 .m。 +4 0 DS的远 视 患者 眼前 1 mm矫 正 眼 05 而 .0 2 镜 屈 光 度 造 成 的 实 际 放 大 率 的 改 变 为 10 倍 。 0 .5 1 m处 l 高的物 , 过 矫正 眼镜 后的 实 际像 高为 10m , m 通 .5 像
职 业 培 训
导 致配镜 不适 的特殊 屈光不 正 因素
顾 海 东 / 文
特 殊屈 光 不正 包括 高球 性 屈光 不 正 、屈 光参 差 、
棱 镜 度 与 屈 光 度 成 正 比 。 利 用 公 式 可 以 计 算 出 ,半 径 1 mm  ̄ ,1 . 0 屈 光 度 镜 片 的 棱 镜 效 应 为 1 A 镜 0 0 0 DS 0 棱 度 ,而 2. 0 0 DS的 则 仅 有 2△ 镜 度 。而 l 棱 mm 的 偏 心 , 1 0 DS导 致 的 棱 镜 效 应 为 1 棱 镜 度 ,2. 0 0. 0 △ 0 DS则 仅 有 0. △ 镜 度 ,两 者 之 间 相 差 5 。因 此 ,屈 光 度 越 2 棱 倍 高 ,导 致 的 棱 镜 效 应 越 严 重 ,影 像 的 偏 离 越 明 显 ,影 像 的运 动速 度 越快 。 就是 说 , 光 度越 高 , 眼球 、 也 屈 当 头 与 身体 发生 运动 时 , 过镜 片 看到 的 影像 发生 顺动 通 与逆 动 的现 象 就会 更 加 明显 , 此导 致 的配镜 不 适也 由
. 或 = — __ 计 算 二一 1 D 一 得 :+ 1 .0 0 0 DS远 视 和 一 1 0 DS近 视 眼 眼 前 1 m m 0. 0 2 1 1放 大 率 改 变 . 通 过 放 大 率 公 式 =1 +
1 3 畸 变 . 畸变 与球 面像差 有 着密 切 的关 系 , 者 说 畸变 就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