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薛颠流-杨海谈形意

合集下载

形意拳大家薛颠散记

形意拳大家薛颠散记

形意拳大家薛颠散记转发:郑州陈氏太极拳小架学堂此薛颠生平是结合李仲轩老人回忆和行意门人“一骑绝尘”透露出来的消息汇总而成的。

薛颠,河北省束鹿人,行意门中传奇人物,师承李洛农——刘奇兰——李存义派系,与尚云祥、唐维禄、薛颠同为李存义得意弟子,是当时支撑形意拳门庭的重要人物,继承师父李存义强调实战的作派,一生公开比武。

薛颠是李存义晚期收的弟子,天赋极高,李存义平时总是在人前捧他。

这种师父捧徒弟的事,在武林中也常见,使得徒弟很容易打开局面。

薛颠是李存义晚年的得意之徒,不料却败在了同门傅昌荣之手。

薛颠非常爱面子,早年与同门傅昌荣的比武失败,烙印终生,逆转了他的命运,当时薛颠大愧,空著手,一走十年,就不知了去向,直到李存义逝世后,薛颠才重又出现,自称一直隐居在五台山。

薛颠复出后很少提自己是李存义的徒弟,说是一个五台山老和尚教的他,叫“虚无上人灵空长老”,有120岁——对于这个神秘的人物,许多人觉得蹊跷。

难道是薛颠将自己参悟出的武功委托在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人名下?所谓的“虚无上人灵空长老”,隐含着“虚无此人,凌空出世,前后无凭,原本假有”的意思?所谓的“120岁”,古代60年为一甲子为一轮回,隐含着自己“再世为人”的意思?可能因为多年前的比武失败,令心高气傲的薛颠自己将自己逐出了师门,觉得丢了师父的面子,所以自造了一个虚无飘渺的师承——这只是想当然的猜测,其实真有这位老和尚,只不过不是这个法号,真法号我已经忘记了。

此番复出,薛颠显得很是知书达理,接人待物客客套套,可是又令人有点捉摸不透。

他在一次有许多武林人士的集会上,突然表演了一手功夫,不是打拳,只是在挪步,跟跳舞似的在大厅逛了一圈,但将所有人惊住了,因为他的身体展示出了野兽般的协调敏锐、异常旺盛的精气神,当时就有人议论薛颠的武功达到神变的程度。

薛颠表演完了,便宣布向傅昌荣挑战。

至于与傅昌荣二次比武,惊动了尚云祥,尚师说:“咱们师兄弟,比不上亲兄弟,总是比叔伯兄弟要亲吧,怎么能斗命呢!”这场比武就给劝开了。

薛颠象形术

薛颠象形术

薛颠象形术“武圣”薛颠大传薛颠(1887-1953)字国兴、又名薛洪、薛瑞祥,号页真子、武德明。

河北奇士也,精技击、通内功,形意门“剑”字辈传人、武林名号为“疯魔”,传出新式拳法—象形术。

幼随本家长辈薛振纲学拳,薛为李老能(飞羽)之子李太和弟子。

后随刘奇兰弟子周明泰习武,又得到李存义真传。

因与八卦高手傅昌荣交手失利,找到李老能(飞羽)嫡孙李文喜(振邦)深造。

最后师从五台山高僧虚无上人灵空师,亲承口讲、指画面壁、尽得老样形意拳—五禽戏三昧。

其身法快如鬼魅、武功达到“神变”境界、神鬼莫测。

从尚云祥学了八卦掌,民国四年任天津县中央国术馆(在天津东马路)馆长,著述:《形意拳讲义》、《象形会真》、《灵空上人点穴秘诀》、《金刚圭旨法象》、《一字慧剑之妙诀》等。

解析薛颠象形术【曹英峰】一、拳学渊源录象形拳法,形意拳支派,为薛颠所创。

随着岁月的流逝,薛颠卓越的武学修为连同他自创的独特武学艺术,渐渐走进了历史的深处,沉寂在岁月的长河中。

据我的老师唐凤华先生讲:薛颠最早跟一位周姓武师学习形意拳,后为谋生去关东设场授拳。

当时许多门派的拳师在关东以教武为生,这其中就有形意拳高手傅剑秋先生。

作为同门,据说当时因为傅剑秋指出薛颠拳艺不精之处,于是二人当场试手。

结果薛颠输了拳,随后离开关东,访艺于山西,投师五台山灵空长老,得到这位隐世高人的指授。

于拳、功、易、道,禅均有所得。

后下山赴河北深县,又得到李振邦、薛振刚的传授,功臻化境,武学修为达到了神变的境界。

当时形意拳门承认象形拳法为支派,究其原因,一是它们之间历史渊源上的一脉相承和技术特点上的高度吻合,二是象形拳法的简约、神变能使形意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尤其象形拳法中融入了中国道家最纯正的内功体系(依个人之见,这才是象形拳法真正的亮点),由博返约,使之成为一门真正的道艺拳法。

由于历史原因,象形拳法的流传远远不及形意拳那么广泛。

加上象形拳法是以五行为体,五法为用,没有深厚的形意拳根基,很难将象形拳法之微妙发挥出来,而在我们这一拳系中,少有人尽得这两门拳学的奥义,因此日趋势微!一直以来我对象形拳法情有独钟,在学习形意五行拳一年之后。

形意拳(中文版)讲义

形意拳(中文版)讲义

目錄尚式形意1.夜練形意2.我所知道的尚式形意拳3.耳聞尚雲祥---尚雲祥、薛顛與李仲軒4.以尚式形意解“拳禪合一”(1)5.以尚式形意解“拳禪合一”(2)6.以尚式形意解“拳禪合一”(3)7.尚式形意拳的形與意8.尚雲祥說“虎豹雷音”唐傳形意9. 唐傳形意淵源談110.唐傳形意劈鑽二法11.唐維祿說打法12.唐傳形意拳八卦掌薛顛傳象形術13.“一個頭“見薛顛14.象形術淵源談15.追憶“象形術”16.象形術提要17.象形術飛搖二法18.薛顛的雲法19.薛顛的晃法20.薛顛的旋法21.讀者來信與回答22.從薛顛的點穴術談起23.薛顛之雞燕二形24.薛顛的馬形25.薛顛的猴形李仲軒前輩遺作26.閉五行與六部劍27.形意拳還有秘訣李仲軒先生28.形意拳「入象」說(李仲軒先生遺作)29.追憶李仲軒先30.李仲軒說劍法尚式形意1.夜練形意拳今年86 歲的李仲軒老人是形意拳名家尚雲祥晚年所收弟子。

尚雲祥的拳法被後人稱為尚式形意,其宗旨是以拳法為修養。

曾有一個徒弟難以克服比武時的心神慌亂,聽到佛法中有“定力"之說,就向尚雲祥問起,尚雲祥說:“定力就是修養。

"解釋練武先要神閒氣定,能夠心安,智慧自然升起,練拳貴在一個“靈"字,拳要越來越靈,心也要越來越靈。

練功時不能有一絲的殺氣,搏擊的技能是臨敵時自然勃發,造作殺心去練拳,人容易陷於愚昧。

李仲軒在拜師尚雲祥前,跟隨尚雲祥的師弟唐維祿學拳,唐維祿文化程度不高,人卻很文雅,平時總是懶洋洋的,拿著個茶壺一遛達能遛達一天,性子非常溫和。

他教拳遵循古法,要在沒人的地方教,樹林裏都不行,必須周圍有牆,完全與外界隔離,不准第三雙眼看。

這麼一個沒人的院子,不太好找,李仲軒想了半天覺得只有家族的祠堂合適,平時無人去,便在祠堂裏學拳。

有一段時間,師徒兩人吃住都在祠堂。

練的時候只能一人,連師傅也不能看的,有疑問了,才演示給師傅求指點,而且只許在晚上練。

唐維祿說:“想在人前逞能,得在旮旯受罪。

象形拳法真诠----薛颠

象形拳法真诠----薛颠

象形拳法真诠----薛颠第一章第一节.武艺道艺分论盖武术一途,分内外两家,有武艺道艺之称,练武艺者,注意于姿势重劲力,习道艺者,注意于养气而存神,以意动,以神发也,兹分述如下:(甲)练武艺是双重之姿势也,两足用力中心在于两腿之间,全身用力,用後天之意,一呼一吸,积养气于丹田之内,而吸收有益之成分,久之则身体坚如铁石,站立姿势稳如泰山,一旦与人相较,起如钢锉,落如钩竿,起似伏龙登天,落如霹雷击地,起无象,落无踪,起意好似卷地风,束身而起,长身而落,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日不放松,拳经云,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稍要合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此谓之浊源,所以为敌将之武艺,固灵根而动心是也,若练到登峰造极至善处,亦可以战胜攻取无敌于天下也。

(乙)练道艺者,是单重之姿势也,一足用力,前虚後实,重心在于後足,前足可虚亦可实,心中不用力,先要虚其心实其腹,使其意思与丹道相合,进退而返,毫无阻滞,进则如弩箭在弦,发出直前而行,退则如飞鸟归巢,飘然而返,勇往迅速绝无反顾迟疑之状态,而且练习之时,心中空空洞洞,无念无想,其姿势虽千变万化,然不勉而中,不思而得,所谓从容中道者是也,偈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心无心,心空也,身无身,身空也,释迦所谓,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是谓真空,其殆道艺之学不二法门欤!盖静者动之基,空者实之本,心中空虚则灵不昩,有大智慧,大明悟发生,如有人来击,心中并非有意防范,然随彼意而应之,自然有坚决之抗力,静为本体,动为作用,正是此意也,盖拳发三节,无有象,如有象影不为能,随时而发,一言,一默,一举,一动,行止,坐卧,以致饮食之间,皆是用,所以无人而不自得,无往固不得其道,以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可无不可,此是养灵根而静心者之用也。

第二节.初学规矩练拳术,应循规蹈矩,不可固执己见,致有偏枯之弊,若专从力之方面发展,则为力所拘,专从气力之方面发展,则为气所蔽,专求沈重则为沈重所捆,专求轻浮,则为轻浮所散,总之气血并重,性命双修,循序渐进,自强不息,久之则神意归于丹田,灵气贯于脑海,其身体自然能轻,能重,轻则身轻体健,行走如飞,重则屹立如山,确乎不拔,盖炼神还虚则身轻如羽,气贯涌泉则重如泰山也。

薛颠象形术——晃法

薛颠象形术——晃法

薛颠象形术——晃法晃法不是摇晃的晃(huang),而是虚晃一枪的晃(huang)。

薛颠的象形术公开时,并没有引起非议,因为形意门承认它。

作为形意拳的旁支,与形意拳的渊源,在拳架上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晃法。

薛颠形意拳看似单纯,其实精细,有许多小动作,比如炮拳的落式兩臂一磕,不是砸胳膊,而是一手的拳尖磕在另一手小臂的大筋上,劈拳的起式也要用指尖搓着这根大筋。

对此,董秀升为李存义整理的《岳氏形意拳五行精义》上画得很清楚,虽然有的地方画清楚了却没写,写清楚了却没画,但讀者要懂得以文索图、以图索文,就知道这本书将功架交了底。

形意拳是属蛇的,蛇就一块肉,爬树游水,什么都干了,形意拳一个五行功架,什么都練到了,桩法、内功从裡出,打法、演法从裡出,唐维祿、傅昌荣、孙祿堂練形意拳甚至練出轻功來了。

五行拳是拳母,一辈子離不开,上手就受益。

将五行拳的小动作都学到,方能出形意的功夫。

十二形就是从五行拳裡变出來的,而練象形术的人能变回五行拳,一練起來,就知道兩者是一个脉。

以上說的是練武練通了以后的情况,但在練武的过程中,象形术作为一个可以标新立異的拳学,有其特殊的教法。

老辈人觉得薛颠法眼高,认为象形术将形意拳升华了一些,我揣摩不是指象形术比形意拳出的功夫大,而是指这个教法能提拔人。

尚云祥的教法是经验感染,点滴之间就给出个整东西,唐维祿把同门师兄弟的好东西都摘进了自家门,要什么有什么,作徒弟的玩成什么样,他都能把你推上道。

薛颠的教法是立了一个新的功架,但我的个人体会是,練象形术的功架反而对形意拳体会更深,这立新架的教法很卓越,让人自己摸出來。

比如我年轻时在象形术上得了領悟,以后練武却只是集中在形意的崩拳、蛇形上,与人交手也就是崩拳和蛇形便够了。

但我的崩拳一动,裡面就有象形术的飞云摇晃旋含着,如果非要我用象形术打人,飞法一挑,形意拳的劈崩钻炮横都动了。

只用崩拳和蛇形,是我多年練武比武自然形成的。

我的崩拳、蛇形都只是看似崩拳、蛇形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顺手就行了。

《形意拳讲义》——薛颠 文字版

《形意拳讲义》——薛颠 文字版

本书提要形意拳术讲义,民国十八年十月天津县国术馆发行,书中内容分为:编辑者像、题词及序言、达摩真意、岳忠武王形意拳要诀、自序、凡例、勘误表、目录、内文、版权页。

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包括总论、形意拳术目录、五行拳术目录三部分,从五行名称谈起,中间论及拳经解释、初学入门规矩、练习三害、三节、四梢、无极论、太极论、两仪论、五行拳、连环拳、生克炮拳。

下编为十二形拳目录,从龙形起始,至鹰熊合演势终。

薛颠字国兴,河北束鹿人,喜武术,好击剑之道,侍李振邦、薛振纲为师,学习形意拳。

李振邦为李太和之子、李老能(飞羽)之孙,直承形意拳嫡系,所传弥真。

薛氏曾任天津县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主任,对于提倡国术不遗余力,著作有:《形意拳术讲义》、《象形拳法真诠》、《金刚圭旨法象》。

形意拳术讲义序吾国以积弱不振受侮列强,其原因固非一端,而国人轻视体育、忽于运动,盖亦致病之由,拳术者,中华固有之国粹、最良之体育运动法也。

昔管子重拳勇,齐人隆技击,拳术之兴复乎,尚已降及隋唐,少林派出,外家始盛,说者谓太宗之平王世充昙宗等,亦兴有力焉,迨至宋时而张三丰以绝技名世,内家祖之,明代则张松溪为最著,而陈元贇乃传其术于扶桑,彼日本之所谓柔术、武士道者,皆吾国拳术之流派也,迩年张子岷、李芳宸诸先生懔国势之凌夷,悯国术之衰微,力加提倡,特立专馆,各省闻风兴起者颇不乏人,而河北省国术馆亦早成立,惟自来精斯道者传授心法多属面命承学之士,钻仰为难,今束鹿薛君以国术之名家阐师傅之秘奥,编为讲义,解以详图,使学者得以研究科学之方法、领悟其中之妙用,较诸般刺蜜谛之译易筋经与夫前人之著内功图说者,亦何多让!吾知付梓后,其有裨于体育而可以强国者必非浅鲜,岂仅个人健身之助而已哉。

惜作义于国术未窥门径,扣槃扪燭之谈,固知其无当于要旨也,是为序。

中华民国十八年十月荣河付作义序于天津警备司令部形意拳术讲义序言《龙门史记》特传游侠,游侠者流,盖出于墨家之兼爱,兼爱以仁,游侠以武,其相反而寔相成者,犹孔氏之永生于仁、佛氏之大雄无畏生于慈悲也。

象形术探佚

象形术探佚

形意述真------逝去的武林!(1)(2010-01-20 09:42:44)转载标签:宗教象形五禽戏大舞伏羲五台山杂谈分类:形意古风《象形拳法真诠》是民国形意高手薛颠的传世之作,蒙尘日久,几近泯灭,李仲轩先生的最后岁月便是讲解象形术,但未讲完即逝世,留下千古遗憾。

《李仲轩解析<象形拳法真诠>》一文,系依据李仲轩口传,对薛颠《象形拳法真诠》一书进行通篇解析,补充未尽之事,堪称绝学探佚。

原文原题为《逝去的武林2——高术莫用》,分上下编,上编《李仲轩家史》,披露李仲轩的家族故事,凸显晚清世家子弟的特立独行,揭开一代武学大家的生活层面;下编为《象形术探佚》。

限于篇幅,《武魂》杂志仅刊出下编部分,从2009年第九期起,特设《李仲轩专栏》连载。

本文作者为李仲轩先生的近支亲属,对李老先生知之甚详。

《象形术探佚》目录为:一、拳理:1、师承渊源武艺道艺;2、九要八论活子活午;3、桩法入道抻筋拔骨;4、三步调息点睛修心;5、六书能战八性伤敌;6、寸践弓八三角纵跳;7、五法用中八象合卦。

二、五法:1、无极转太极;2、飞法;3、云法;4、摇法;5、晃法;6、旋法;7、五法合五行。

三、八象:1、八卦先后天;2、龙象;3、虎象;4、马象;5、牛象;6、象象;7、狮象;8、熊象;9、猿象。

以下为正文:一、拳理1、师承渊源武艺道艺虚无上人法号灵空,五台南台卓锡崇峰,花甲两度其颜尤童,求真访道三教精通,参赞古易象理禅宗,以术延命普渡众生,负荷斯道传之无穷。

薛颠本是北方武林大豪李存义弟子,天赋极高,与师兄傅昌荣私下比武失败,萌生出家之念,去五台山作了十年和尚。

象形术传自五台山南山寺的一位和尚,名为灵空上人,又名虚无长老。

上人不拘于佛门,旁通儒家、道家,以道家易理与佛家禅法相互参证,游走二十四省的名山,与隐士交友。

孔子晚年将儒家修养、治世理念化为了一首古琴曲《幽兰》,上人将他的百年体悟,化为了简洁的拳术,名为“象形术”。

薛颠形意拳练习秘诀!

薛颠形意拳练习秘诀!

薛颠形意拳练习秘诀!薛颠(1887-1953),字国兴,练功口诀;“肩窝吐气”是薛颠讲过的练功口诀,气者,劲也。

肩窝是张嘴,对着手臂吹气,劲就到了指尖,站桩,打拳都要这样。

尚云祥讲“轻出重收”,薛颠有自己的说法。

“腾”,形意拳只炼向上的劲,从不练向下的劲,松了自然有沉劲。

“蓄”,炼收,含着劲打拳,所以炼功架是不发劲的。

发着力打拳,看着挺猛,打人身上就不好使了。

“含着劲炼拳,兜着劲打人”。

打劈拳是,“肩井”如瀑布一样倾泄而下,是“重力”。

对应“肩井”的是“涌泉”,打钻拳时,“涌泉”似喷泉般向上涌出,身势借着这股势头钻出。

这种炼法可将意气劲合一。

薛颠传的桩功,一个练法是,小肚子像打太极拳一般,很慢很沉着地张出,再很慢很沉着地缩回,带动全身,配合上呼吸,不是意守丹田,而是气息在丹田中来去。

这个方法,可以壮阳,肾虚、滴漏的毛病都能治好。

另外打拳也要这样,出拳时肚子也微微顶一下,收拳时肚子微微敛一下,好像是第三个拳头,多出了一个肚子,不局限在两只手上,三点成面,劲就容易整了。

还有一个方法,站桩先正尾椎,尾椎很重要,心情不好时,按摩一下尾椎,就会缓解。

从尾椎一节一节脊椎骨顶上去,直到后脑,脊椎自然会反弓,脑袋自然会后仰,两手自然会高抬,然后下巴向前一钩,手按下,脊椎骨一节一节退下来。

如此反复练习,会有奇效。

脊椎就是一条大龙,它有了劲力,比武时方能有“神变”。

注意,这三个桩功都是动的,不过很慢很微,外人看不出来。

薛颠说的好,桩功是“慢练”。

这些都是入门的巧计,一练就会有效果。

薛颠《形意拳讲义》的篇首口诀,便是说四维上下,不是玄理,而是具体练法。

“内中之气,独能伸缩往来,循环不已,充周其间,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洁内华外,洋洋流动,上下四方,无所不有,无所不生。

”这已是形意的妙诀了。

象形拳学听语音解析薛传形意的“意,薛传形意的“意”无意之意方是真意。

八卦掌属龙,龙有翻浪升天之势、游空隐现莫测。

“龙”是身法,不是招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稿]薛颠流-杨海谈形意薛颠流-杨海谈形意形意拳薛颠流-杨海谈形意-2010/06/26-文档整理:刘军整理者前言和自我修炼感想:杨海为形意拳大师薛颠一系的传人,薛颠在形意拳的整理、创新、训练、实战等领域为一代大宗师,现代形意拳的很多典型训练方法都是薛颠首创或整理。

本文根据杨海的网络视频总结,语言经过重新整理精简,并未完全采用原话。

三体式专题讲座特点:身体略向前倾主要要求:姿势正确;要有足够的保持姿势的锻炼时间,保持一段时间后才能换姿势;要注意收势,有个收身、引导呼吸、放松的过程。

发力训练专题讲座原地及活步(原地迈出一步)的劈拳、崩拳、炮拳发力训练,对于提高功力很有价值。

功力是形意拳实战价值的基础。

具体动作细节描述略。

答武友问题集1、形意拳的练习步骤传统的说法,比如“明劲、暗劲、化劲”,以及更玄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说得不清楚。

从陈式太极说的“定架、活架、变架”来借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定架,明劲,内三合外三合基本要求做到;第二阶段,活架子,暗劲,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松沉兼备;第三阶段变架,化劲,随心所欲,因势利导,因敌而发。

这三阶段可以算初、中、高三个级别。

2、形意拳的练习时间传统没有明确体会。

对于爱好者,每天要保证一小时,专业水准就要求两到三小时。

练习内容一定要包括柔韧性训练,包括抻筋拔骨、踢腿卧腰等;要有所有内家拳的基本桩功,包括混元桩、三体式、发力训练;五行拳练习,以劈拳为主,不同阶段要有不同针对性练习;选择性学习十二形的内容,套路、器械、对练。

到了高级阶段,可以讲练拳与生活结合在一起,每时每刻都在练功。

3、自学的主要基础内容以五行拳为基础,特别是劈拳;站桩练三体式就可以了,以放松健身为主的其它各种桩不要轻易练。

静为三体动为劈,自学的重点就是练好这个内容;另外,要特别注重基本的柔韧性训练。

4、如何训练呼吸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

从复杂的角度说,呼吸方法很多,有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体式呼吸、神意呼吸、快速呼吸、慢速呼吸等等。

初学者要注意的很简单,就是要呼吸自然,不要努气,不要强迫呼吸;呼吸要与动作结合,动作指导呼吸,呼吸为动作服务,动作快就要呼吸快,动作慢呼吸就慢,呼吸与动作协调,是内三合和外三合的内容之一。

5、形意拳的掌不强求立掌,斜向前伸,虎口园,瓦垄掌,前伸和俯掌手指微弯,立掌如刀时则手指伸直。

三体式出掌时掌跟要略有沉重感。

(本人体会,前伸的掌像按着一个篮球,当然不像打篮球的时候五指张开,而是除大拇指张开以外,其余四指并拢,因此是一个瓦片形)6、发力训练有哪些发力训练有很多种,主要分局部发力和整体发力训练。

初学者重点以劈拳练习掌的发力,以崩拳练习拳的发力,以炮拳练习胸的发力。

7、丹田发力是怎么回事丹田发力就是腰胯发力,确实不容易一下子学好,但也并非神秘。

腰胯是发力的中枢,是整体发力的核心,可以将“丹田”看做是人体发力中心的一个抽象位置。

腰胯发力可以看做是局部发力,也可以作为整体发力来训练。

腰胯发力的第一步是“活”,通过柔韧性练习活腰胯;第二步通过站桩等训练提升力量,使腰胯能够产生力量;第三步,通过发力训练,使得力量进一步加强,发力质量刚柔相济,练功中架子要正,要在厂期练拳中体会。

8、炮拳如何发力五行拳练习五种发力,劈是直向下,崩直向前,钻石直向上。

炮和横则是斜向的发力,两者区别有三:横走内,顺缠,炮走外,逆缠;横略有曲线,炮更有曲线;炮以肩部的对拉力为主,横为腰的扭转推动小臂为主。

9、脚底如何“有根”要培养真正的“有根”,仅靠站桩是不够的。

站桩只能训练静态间架结构,对动态平衡有一定帮助,但要真正掌握动态平衡,要多在练拳中去训练,才能真正做到动态中“有根”。

10、什么是“起落”,如何在训练中体现形意拳的起落是含蓄的、细微的。

五行拳讲究一收一放,出拳前身体有个细微的上顶,出拳过程中有轻微的下沉。

要掌握好起落,就要坚持头上顶的同时身下沉,身下沉的时候头仍然要上顶,要有起落的意念,而并非外在的表现;起落不仅是身体的起落,更重要的时通过头上顶控制的神意的起落,以及胸腰的起落、呼吸的起落等等。

11、什么是劲断意不断劲是外在发力的统称,意是内在神意的统称。

“劲断意不断”是指发力到了尽头,意则仍然在园转运动,比如发力到了最前,含蓄有收的力;身体下沉,含蓄有顶的力。

这个境界需要日久功深才能达到,初学者只要注意行拳过程中,调动身体运行和发力的意念要绵绵不绝,绵绵不断,动作连贯,刚柔相济,就能体验到这个意境。

12、什么叫立身中正立身中正并非是身体与地面垂直。

身的中正指的是背要圆,后背要中正,命门外撑,不能挺腹。

只要腰踏住劲,胯合住劲,肘沉住劲,头顶住劲,那么不管身体躯干是否和地面垂直都是“立身中正”。

13、如何握拳与陈式太极的“虎拳”相同,拳越紧越好,越发力越紧,发力点在小臂尺骨和桡骨的延长线上。

14、练拳时的快慢内家拳讲究快慢相间。

在初学的时候要速度均匀,以纠正拳架,固定正确的动作姿势;然后要用与日常习惯相反的速度来训练,就是慢出拳,快回拳——慢出拳,培养注意力,提高架子中正,回拳快则可练勾干之力;最后打乱节奏,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加快和减慢速度,达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断,松而不懈,沉而不僵”。

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就是内家拳的精神核心,在练拳中体会这个核心,就是对“内劲”的修炼。

15、如何才能实战形意拳是非常讲究实战的,实战是其核,实战的训练要贯穿到练拳的始终,学习每个动作的时候都要理解其实战要求,根据实战要求评测自己的动作质量;训练过程中要有力量、柔韧、抗打击、反应等等功力训练;接下来要有对练,与高手拆招、喂手、讲手,以致训练散打。

经过一系列练习过程,才能完善训练实战能力,在这个训练过程中,要体会出形意拳的实战传统,打出形意拳实战的特色(比如三体式、步法、松沉、发力等等),而不是盲目去借鉴别的格斗技法。

16、饮酒后能否练拳饮酒导致心情不能平稳,注意力不能集中,呼吸不能协调,不能在饮酒后特别是大量饮酒后练拳;饮酒增加心脏、肝脏、循环的负担,练拳对身体有损害;饮酒后练拳容易发生意外。

17、练拳特别是站桩效果不好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下,容易出现练拳效果差的问题,主要是姿势不够中正,要么不能放松呼吸紧张紊乱,要么不能集中注意力而精神懈怠。

如果确实是精力不够,要注意休息而不能勉强练功。

18、太极、两仪、三才、四象等等与内家拳的关系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些概念,人们借用这些概念来表述练拳时的意念调整和运动过程中的动静关系。

这些哲学概念可以使练功中的一种意念体会方式,但形意拳是武术,根本上是身体运动的修炼,因此不要在练功中过于玩弄辞藻,因而束缚了练功。

19、练法和打法有什么不同和相互关系内家拳讲究慢练,体会身体协调性,但必须要有快练,只有过渡到快练,才能由练法过渡到打法——在打的时候永远是手快打手慢,所谓的慢也是相对的慢,在用的时候要快,要能在快的时候随意发挥和应用。

练得最终目的是一种本能的提高,是速度、力量、技巧综合的提高,不管慢练还是快练,单独练还是对练,最终的目的都是提高这个综合能力,而不是只为练而练。

20、身法和步法的要求大致原则是要灵活,练要重,用要轻。

轻才能快,重才能稳,二者要结合,要“内外如一,上下一致,周身用夹”。

21、面对败势失控的情况下,如何掌握身法步法大原则是进要身低,退要身高,退后走左右(不能直线退后),这样就在退后中能够反击。

22、如何进行实战训练要从基础一步步训练上来,对练、散手、器械都要综合训练,要系统训练,不能单独孤立看待实战训练。

23、形意拳与西方搏击术的区别内家拳讲究性命双修,不是建立在自杀式训练基础上。

根本区别是内家拳是内外合一,天人合一,身心双修,是有文化内在含义的,不是单纯的搏击术。

24、象形术的五法八象与形意拳之间有什么关系象形术是薛颠在形意拳基础上创编的,来自形意拳,以形意拳为基础,必须在掌握形意拳基本功基础上修习。

象形术是对形意拳的弥补和丰富,比如象形术有大量的掌法,相比几乎完全以拳为主的形意拳,增加了大量的变化,对身法和腰身的协调和灵活有更多丰富,有更多的步法和身法的变化。

象形术的五法自成体系,与形意拳的五行没有对应关系。

25、拳招的命名传统武术的招式以动物名字命名多,象形取意,比如“狸猫上树”。

新式武术以标准化命名,比如“上步冲拳”。

在对传统武术招式命名的理解上要有一些想象力。

另外,要分清哪些语言是描述拳的意境而非招式命名,比如“速、展、开、合”,这是贯穿形意拳的理念而并非具体的招式。

26、肩的训练方法肩的柔韧性训练极重要,要达到松、沉,发力时要任意松、紧、弹、抖,就要加强柔韧性训练。

柔韧性训练的主要方法是“反向”(要练沉就要起,要练前就要后拉,要有力就要松活软)、“大范围”,要与发力方向相反进行反向拉伸训练(背部合掌上推、小臂胸前交叉交换压单掌),以及进行大范围甩膀活肩(多练背折靠)。

27、塌腰塌腰的塌念“踏”,指腰要实,要有力度,腰要沉下去,能负重。

命门外撑并非脊柱外撑,而是整个腰背意念要“撑”,背要圆,要蓄力。

28、关于局部硬度训练形意拳不讲究局部硬度训练,骨骼肌肉再练,其硬度也无法与钢铁灰石相比。

局部硬度训练容易受伤,并非形意拳所要求,形意拳追求的是合理运用而非以损伤训练的方法简单提升肉体局部硬度。

29、膨乍劲没有“颤劲”以说,传统形意拳的“乍劲”是来自腰胯,集中全身协调发力,发力距离短的“寸劲”。

(咏春拳、陈式太极都有类似的发力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