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帅的子女
贺龙_小学四年级作文500字

贺龙
贺龙元帅的儿子贺鹏飞在中学读书时,有一次踢足球摔伤了腿,石膏绷带尚未去掉,贺龙元帅就要他拄着拐杖去上学。
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有的为鹏飞求情,贺龙元帅十分严肃地说:“不要娇,要坚持。
打仗的时候,带着伤不是一样地执行任务吗?”在贺龙的鼓励下,鹏飞硬是咬牙坚持拄着拐杖上学。
孩子们学游泳时开始时很胆小,贺龙就搬个小凳子坐在池塘边监督,并不时鼓励他们:“跳嘛,喝几口水就会了!”有时他干脆到孩子身后,硬把他们往水里推。
女儿晓明被水拍得胸脯红肿,呛水呛得直恶心呕吐,贺龙仍然要她练习,直到学会为止。
孩子们参加劳动锻炼,身上沾满了泥巴,贺龙高兴地点头说:“好嘛,改造世界观,就是要这样。
”鹏飞学打铁,回家时累得手指都伸不开,贺龙却摸摸他的手掌摇摇头说:“不行哟,光光的,还要继续锻炼。
”后来,鹏飞的手上起了老茧,他才满意地笑着说:“嗯,有点成绩了!”
贺龙元帅有意“难为”孩子的教育方法,看似不近亲情,但却有效地清除了孩子身上的“娇气”,培养了他们顽强的心理素质,增强了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实在是明智之举。
让孩子受苦一时,却能使之受益终身,这对那些过分溺爱子女,连日常生活都一包到底的父母来说,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
朱德元帅祖籍源流考

朱德元帅祖籍源流考世传及一些书籍资料均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主要创始人之一,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朱德元帅的祖籍是广东韶关,但韶关八县三区,具体是何县何村,何时入川,却一直没有文字资料确认。
经查仪陇马鞍同治十三年《朱氏族谱》、政协仪陇县委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等单位编辑的资料均证实,朱德元帅的近代祖确在乳源县,居住村庄是乳源龙溪枫树坪、梯下,居住时间二佰年,是从乳源梯下入川。
一、元帅先祖与乳源岭头朱氏据四川朱香儒(朱香儒离休前任重庆九龙坡区城建工委主任,九龙坡科技协会委员,九龙坡园林协会秘书长,九龙坡土建勘测学组组长)1994年亲笔续修的《沛国堂朱氏续修家谱》初稿明确记载:朱德元帅的先祖朱聪一郎、朱万一郎于明正德年间从福建汀州府上杭县紫金山笋竹坝瓦子街徙居广东韶州府乳源县龙溪枫村坪,后又移居梯下。
按谱记载:朱聪一郎取林氏夫人,殒后夫妇同葬梯下上坳岭;朱万一郎于明正德年间生于上杭,随父迁居广东韶州府乳源县,取张氏夫人,殒后同葬乳源梯下合众墩,两位为迁粤一、二世祖。
从明弘治年(1488—1505年)至今五百年长,四川离乳源两千多公里,如果没有家谱明确记载,后人是无法考知先祖所居之详址,坟茔葬在何处的。
从仪陇档案馆收藏的马鞍《朱氏家谱》得知,朱德元帅的近代祖朱仕耀于清康熙四十五年甲午(康熙甲午年应为五十三年1714),从乳源梯下入川,首迁地是四川顺庆府广安县龙台寺,然后再迁仪陇马鞍。
从明弘治年间至康熙甲午年整二百年,若按二十五年为一代计,朱仕耀的先祖在乳源枫树坪、梯下整整繁衍了八代人。
乳源岭头朱氏的开族始祖朱亮,授诰朱明二郎,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从福建汀州府长汀县迁乳源岭头立业,比朱聪一郎父子约早30余年,两支朱氏迁粤时间虽有先后,然而,其在闽是同宗共祖,同源于朱熹四代孙朱浚。
故,朱聪一郎及其后裔的世系排行(字辈)与乳源岭头朱氏相同,即:“法福万海崇仕克,有上成文化朝邦,贤才一品君相会,衣冠世代永隆昌”。
方先觉

方先觉方先觉方先觉,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3期步兵科。
后又入黄埔军校高教班第2期、陆军大学乙级将官班第4期受训。
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部在第三次长沙会战和衡阳保卫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特别是衡阳保卫战,第10军与日军激战40余天,以死伤1.6万人的代价毙伤日军4.8万人。
中文名:方先觉别名:子珊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安徽宿县出生日期:1905 逝世日期:1983 职业:陆军中将毕业院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信仰:中国共产党主要成就:坚守衡阳有功时任职衔:第十军中将军长最高职务:第一军团中将副司令官获勋时间:1945年2月19日人物生平方先觉,字子珊。
1905年11月22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十月二十六)出生于江苏省萧县第十区(现为安徽省宿县栏杆区)方家寨的一户乡绅世家。
父名为宝,清末秀才,母康氏,育有兄弟五人,方先觉排行第三。
他自受到良好家教,并得私塾启蒙,受到了儒教思想的熏陶。
1917年9月考入县立第四高等小学,三年后考入南京中学,并立志成为一名律师。
1924年9月,方先觉在考入上海法政大学法律系后接触到了三民主义,并逐渐萌生了革命思想。
时黄埔军校以一期毕业生王仲廉为招生委员赴上海秘密招生,方先觉得此消息后遂决定投笔从戎。
1925年1月,方先觉经过考试成为了军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第1营的一名入伍生。
时总队长王懋功,总队附张治中,第1营营长则是今后成为方先觉老长官的陈继承。
在经过半年的入伍生训练之后,方先觉升为正式军校学生,编入步兵第2大队(大队长陈复)第5队(代队长李强)。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队同学中方先觉最早晋阶为军长,其余官至将军的还有陈希平、孙启人、夏季屏、高致嵩、张廷玉等人。
1925年11月,军校的一名军需因贪污伙食费,导致学生餐饮质量大幅下降。
方先觉知道后,当时便带着几名同学将该军需暴打一顿,以出胸中恶气。
由于他以下犯上,事后经校方处置,决定开除其学籍,其他参与学生则保留学籍,留校察看,而此时离军校毕业仅剩一个月了。
十大元帅与十大将军

1、元帅——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县人2、元帅——彭德怀(1898-1974)湖南省湘潭县人3、元帅——林彪(1906-1971)湖北黄岗县人4、元帅——刘伯承(1892-1986)四川开县人5、元帅——贺龙(1896-1969)湖南桑植县人6、元帅——陈毅(1901-1972)四川乐至县人7、元帅——罗荣桓(1902-1963)湖南衡山县人8、元帅——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台县人9、元帅——聂荣臻(1899-1992)四川江津县人10、元帅——叶剑英(1897-1986)广东梅县人1、大将——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2、大将——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3、大将——黄克诚(1902-1986)湖南省永兴县人4、大将——陈赓(1903-1961)湖南省湘乡县人5、大将——谭政(1902-1988)湖南省湘乡县人6、大将——萧劲光(1903-1989)湖南省长沙人7、大将——张云逸(1892-1974)广东省文昌县人8、大将——罗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9、大将——王树声(1905-1974)湖北省麻城县10、大将——许光达(1908-1969)湖南省长沙市人“十一五”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极不平凡、十分关键的五年,取得了四大标志性成就:一是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确保了所有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有学上。
义务教育普及巩固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国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4%。
二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比2005年提高了5.5个百分点。
三是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
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基本相当,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毛入学率达到82.5%,比2005年提高了近30个百分点。
四是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城乡和区域教育差距缩小,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受教育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刘伯承——精选推荐

为了编撰出版《刘伯承与南京》,我们南京市委党史办工作人员两次到北京采访了刘伯承元帅长子---刘太行将军。
2011年12月29日下午3点,刘太行将军准时出现在了我们居住的饭店门口。
一顶棒球帽,一身运动风格的着装,再加上那魁梧挺拔的身姿,以及热情坦诚的笑容,那份亲切与质朴,顿时缓解了我们的拘谨。
在之前联系采访的过程中,他始终坚持将采访地点放到我们的住地附近,理由是他熟悉路况,可以免除我们的奔波之苦。
2012年3月23日第二次采访仍是如此,其周到细致让我们采访组一行深受感动,将军的平易近人可见一斑。
刘太行,1939年生于太行山。
1940年入延安保育院。
后曾在延安抗日军人家属子弟小学学习。
1947年起,先后在河北武安、郑州、开封、南京、北京等地读小学。
中学先后就读于北京一O一中学、南京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北京第四中学。
大学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后相继在农场劳动、在部队基层锻炼。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调回北京。
后历任空军雷达研究所副所长、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等职,少将军衔。
现为全国政协委员。
相对而坐,促膝长谈,从出生于战火硝烟的岁月到童年时的颠沛流离,从记忆中的南京往事到对父亲的深切怀念,顺着刘太行将军的的成长足迹与视角,我们开始走近他那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刘伯承元帅。
战争年代的童年经历采访组:我们都知道刘帅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大家庭,您是家中的长子,能跟我们说说您的父母和弟弟妹妹吗?刘太行:我的母亲汪荣华出生贫苦,在十四五岁时参加革命,成为一名红军女战士。
她与父亲是在长征途中相识相恋的,1936年,他们在甘南举行了婚礼,从此结为了革命伴侣。
我们家是一个大家庭,父母一生共生育了我们7个儿女,我是老大,二弟刘蒙,三弟太迟,还有4个妹妹,分别是华北、解先、弥群和雁翎。
其中,大妹妹华北1945年在延安保育院遇害,小弟弟太迟在不久前去世了,现在就剩下兄妹5个。
对于子女的教育,父亲一直特别重视,他在世时常说,你们没有像毛主席、周总理那样的大才大德,就都给我学一门特长,好好地为国家的建设服务。
贺龙女儿贺捷生少将传奇

贺龙女儿贺捷生少将传奇1935年11月1日出生的贺捷生,是贺龙元帅的掌上明珠,她在战争岁月中颠沛成长,号称1岁就走完长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少有的女少将。
她不平凡的人生道路充满传奇色彩。
1935年11月1日,即将长征的红二、六军团在反击国民党军的重重围困中,连续打了几个大胜仗,贺捷生少将就在这时降生。
消息传到前线,贺龙大喜,在指挥部请在座的几个部下给女儿取名字,萧克说恭喜、恭喜,军团长带领我们频频打胜仗,又喜得千金,我看孩子的名字就叫捷生,小丫头在捷报中出生嘛。
贺龙说,要得,要得,孩子就叫捷生,这名字响亮!1935年11月19日,贺捷生在故乡桑植出生刚19天,就被当时担任红二、六军团军团长的父亲贺龙和同为红军干部的母亲蹇先任背在身上,或放在马背上的摇篮里,带着去长征。
贺捷生的母亲蹇先任,在20世纪初是个了不起的伟大女性。
贺捷生贺捷生她出身在慈利县城的一个商人家庭,在长沙受过很好的教育,比贺龙还早两年参加共产党;1929年,在中国的天空最黑暗的时候,她剑胆琴心,毅然投身贺龙在南昌起义失败后回到湘西重新组建的红四军,是湘鄂西苏区的第一位女红军。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到达陕北延安,中央财政部长林伯渠赶来看望贺捷生的母亲蹇先任,林老不明白她为什么老抱着孩子,问孩子多大了。
她母亲说,足足一岁了。
林老说,一岁了还要抱?让她自己去玩嘛。
她母亲说,孩子在长征路上跟着大人一起挨饿,营养不良,小腿是软的,还站不起来。
林老当场流泪了,招呼随员马上送一条羊腿过来。
有了这条羊腿,她母亲每天用小刀削一块肉下来,拿出在长征路上煮过野菜的搪瓷缸,放在火盆上炖熟煨烂,再加上一片馒头或一小碗米饭细心地喂贺捷生。
吃完这条羊腿,贺捷生才颤颤巍巍,摇晃摇晃,在延安大地上站了起来。
贺捷生在刚出生19天到长满1岁的日子里,在父母的怀抱里,和许多红军战士的帮助下,艰难地爬雪山、过草地,走完了二万五千里路,磨砺了不平凡而有坚定信仰的人生,创造了长征路上的伟大奇迹。
刘伯承元帅三任妻子四子四女今何在

精心整理刘伯承元帅三任妻子四子四女今何在李奉先原创刘伯承的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全部过程。
他判断敌情准确,计划战斗周密,善于出奇制胜,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着称。
刘伯承有古将名风,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帅才,世称中共“军神”。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对他赞誉有加。
朱德元帅曾赞誉他“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年12月415岁于水火,岂顾自己一身之富贵?”他剪掉辫子,怀着富国强兵的强烈信念,投入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1912年2月考入重庆蜀军政府开办的将校学堂,学习各门近代军事课程,同时熟读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吴子》等经典名着的许多章节出口能诵。
在将校学堂10个月,他不但学业出众,而且以举止端正、操守有持、恶习不沾闻名全校,被同学们称为军中“菩萨”。
21岁时,他参加了四川讨袁之役,失败后于1914年在上海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
23岁时,他奉命返回四川,拉起400余人的队伍,组成川东护国军第4支队。
1916年3月在指挥攻打丰都县城时,右眼中弹致残。
在疗伤过程中,他为了不损害脑神经,强忍钻心的疼痛,坚持不施麻药,被为其主刀的德国医生赞叹为“军神”。
那一年,刘伯承24岁。
1926年5月经杨闇公、吴玉章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4月被武长。
使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他说:“游击战争的'游’就是机动,'击’就是歼灭敌人;'游’以掩护自己的弱点,寻找敌人的弱点,'击’以发扬自己的特长,撇开敌人的特长”。
他为游击战总结出一系列简练有效的战术方法,诸如“攻击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猛虎掏心”,“釜底抽薪”;“狼的战术”、“麻雀战术”、“黄蜂战术”;还有“拖刀计”、“杀回马枪计”、“吸打援敌计”等等。
内战时,刘邓大军分三路挥师南下,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捣国民党统治腹心的壮举。
毛泽东把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起点的战略进攻称作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
1950年11月建议并受命在南京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任院长兼政治委员。
贺龙的五任妻子和子女今何在?

賀龍的五任妻子和子女今何在?(1/31)1909年4月5日出生在湖南省慈利縣零陽鎮東街。
月,蹇先任加入了賀龍領導的紅軍隊伍,成為湘鄂西蘇區第一位女紅軍戰士。
圖為:蹇先任晚年。
薛明和賀龍的戀愛過程幾乎是所有夫人的“愛情範本”———領導看中、主動追求,組織撮合,結婚,很多人在婚後成為丈夫的專職秘書。
當時賀龍42歲,是西北局赫赫有名的司令員;薛明22歲,是從天津投奔延安的漂亮“文革”中賀鵬飛作為賀龍之子受到很大衝擊。
1967年1月,賀鵬飛便與父母是去了聯繫。
在最艱難的時候,賀鵬飛雖身遭“中央文革”通緝,仍責無旁貸的擔起哥哥的責任。
他和大妹妹曉明將小妹黎明藏到廖承志家,兩人連夜逃出北京,改名換姓,在一條往返津滬的貨船上當苦工。
當時賀鵬飛大學尚未畢業,周恩來經過多方打聽,查找到他們兄妹的下落並採取保護措施,兄妹倆才回到學校繼續學習。
1967年10月,賀鵬飛患了嚴重的黃疸型肝炎,無法醫治,是陳毅仗義執言,才將他送進了301醫院。
大病未愈,“中央文革”以所謂“企圖外逃”的罪名,將鵬飛、黎明兄妹及其他一些幹部子弟送進少年犯管教所關押審訊了半年多。
出來後,黎明被下放到陝北志丹縣插隊落月,隨著賀龍調任北京,賀曉明一家才在北京安定下來。
賀曉明開始讀小學,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北大國際政治系,這段時間,應該說是賀曉明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候。
空炮製“八·二五”反革命事件,江青高呼:“我們要造賀龍的反!”宣傳車也喊出了“打倒賀龍”的口號——賀6月9日,賀龍被迫害致死。
“我們接到通知趕往301醫院後,才知道父親已經去世了。
父親的遺體什麼時候火化,沒有告訴我們;火化後,骨灰放在什麼地方,我們也不知道。
”回憶起那段痛苦萬分的經歷,賀曉明停頓了片刻,平靜地說道:“那是一個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年代……回頭來看,也挺好,讓我學到了很多可是沒多久,大哥患上了重病,回到北京,卻無法就醫,靠著陳毅叔叔的仗義執言才被送進醫院,撿回了一條命;可還沒等到痊癒,中央文革領導小組又以“企圖外逃”的罪名,將哥哥和我一起送進了少年管教所,關押審訊就是半年多,賀鵬飛在那裏又患上了心臟病;我從少管所出來以後,被趕出北京,下放到陝北“插隊落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敏
朱德元帅:女儿朱敏,在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工作。
曾任教研室主任1986年离休,创办了北京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学院(现改名为北京军地专修学院),出任院长。
(朱敏儿子:刘建,任解放军防化研究院副院长;刘康,从事中德之间的商务交流;刘敏,法语译员;刘武,解放军某研究所大队长)
彭钢
彭德怀元帅:侄女彭钢,少将军衔,中纪委常委,中央军委纪委副书记。
林立衡(中)
林彪元帅:儿子林立果,北京大学物理系学生,1967年3月担任空军党委办公室秘书,1969年10月17日,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兼作战部副部长。
1971年9月13日凌晨随父母乘飞机仓皇外逃,途经蒙古的温都尔汗坠落,机毁人亡。
林彪元帅的女儿林立衡,曾担任过《空军报》副总编,1974年7月31日,毛主席亲笔批示解除了对林立衡的隔离审查。
随后,她跟男友张清林结了婚,并被安排到郑州一家汽车厂工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林立衡的问题直接受到党中央的关怀,她在北京的工作问题和户口问题随之解决,并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她的爱人也被安排在北京市卫生部门工作。
从此,林立衡一家终于过上了平静安宁的生活。
2001年5月18日,林立衡应家乡某公司之邀请出任北京黄鹤大酒楼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长子刘太行
刘伯承元帅:长子刘太行,曾任空军某研究所副所长.后任装甲兵部队作战部副部长。
次子刘蒙曾任总参参谋,爱好文学,参与了《刘伯承传记》的编写工作,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青年刘伯承》;三子刘太迟,少将军衔,空军司令部装备部副部长。
女儿刘华北,1945年6月在延安保育院时被敌人暗杀;刘弥群,少将军衔,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刘解先,北京总后勤医院第一门诊部医生;刘雁翎,解放军总医院核医学科,北京医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贺捷生(右)
贺龙元帅:儿子贺鹏飞,中将军衔,海军副司令员。
女儿贺捷生,少将军衔,军科院军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长。
(夫:李振军,前武警总部政委。
)
长子陈昊苏
陈毅元帅:长子陈昊苏,曾任北京市副市长,现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兼中俄友协的会长。
次子陈丹淮
次子陈丹淮,少将军衔,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
三子陈晓鲁,系中国国际人才开发中心人事代理单位标准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女儿陈珊珊。
(夫:王光亚,中国外交部副部长。
)
罗东进
罗荣桓元帅:儿子罗东进,中将军衔,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员;女儿罗玉英。
徐小岩
徐向前元帅:儿子徐小岩,少将军衔,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通信部部长。
内侄黄远志,湖北省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聂力
聂荣臻元帅:女儿聂力,中将军衔,曾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发明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全国人大常委。
(夫:丁衡高,上将,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国防科工委研究员、副主任、主任。
现任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理事长。
)
叶选平
叶剑英元帅:长子叶选平,政协副主席,(妻吴玉章孙女吴小兰——-深圳人大副主任。
女儿叶新,福香港万信公司总裁。
)子叶选宁(岳枫),曾任解放军总政联络部长,中将军衔,人大常委;子叶选廉,全国政协委员,凯利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解放军总参保利公司负责人之一;女叶楚梅,机械工业部机床局原副局长,(夫邹家华——国务院副总理);女叶向真(夫钱壮飞之外孙罗丹);女叶文珊,海南华侨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曾任香港亚太奔德有限公司董事长(夫余秋里之子余方方);养女戴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