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语言学第二讲 历史比较法谱系的发现与原始语构拟99页PPT

合集下载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前又称比较语法,通过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共同母语。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主要是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

19世纪之前,这种研究不是没有,但都是孤立的分散的研究,到19世纪才进入系统的研究,并使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研究,并使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一是广泛收集世界各种语言材料,二是认识到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到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地位和作用。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在初始阶段,丹麦的拉斯克(R·R·Rask Rask )、德国的格里姆(J·J·GrimmGrimm )和葆扑(F·F·Bopp Bopp )被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者。

学的奠基者。

拉斯克在他的拉斯克在他的拉斯克在他的《古代北欧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古代北欧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古代北欧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一书中第一个对基本语汇中的一书中第一个对基本语汇中的词进行系统的比较,词进行系统的比较,找出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找出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找出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语言的亲缘关系。

由此确定语言的亲缘关系。

由此确定语言的亲缘关系。

格里姆在拉斯克格里姆在拉斯克一书的启发下,一书的启发下,在他的在他的《日耳曼语语法》《日耳曼语语法》里确定了希腊语、里确定了希腊语、峨特语和高地德语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即所谓的"格里姆定律"(Grimm's Law )。

格里姆明确指出,语音对应规律是建立印欧语系和其他语系的基础。

维尔纳(K·K·VV erner )后来补充解释清楚了"格里姆定律"难以解释的一组例外,世称"维尔纳定律",这就使音变规律的研究日臻完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也就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国外语言学理论之第二讲 历史比较语言学

国外语言学理论之第二讲 历史比较语言学


2.
亲属

关系
3.


四、19世纪中外语言研究对比
西方 研究方法 历史比较法 中国 以客观材料为依据,使用严谨的科 学考究法
研究内容
构拟共同语 — 亲属关系 — 描 音韵(古音校订古书)、训诂(诠 写语言历史演变 释经典著作)、文字(研究汉语词 源) 以“句”(形式、意义)为 以“字”为单位,以字的形、音、 单位,以语法为主体 义结合为主体
“( 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 19c初) [德]格里姆Grimm 重建原始印欧语:印欧语系谱系图 第二阶段( 19c 中) [德]洪堡特Humboldt
总结19c研究成果,孕育20c结构主义的诞生 [德]施莱歇Schleicher
新 语 法 学 派 阶 段 [德]布鲁格曼Brugmamn (19c末) [德]奥斯托夫Osthoff

格里姆比拉斯克多做的工作是: 扩充大量例子(语种、词量) 归纳音变规律(日耳曼音变、高地德语音变)

原始(其他)印欧语:以希腊语为代表 日耳曼语:以哥特语为代表 日耳曼语: 所属各语言使用于北欧、中欧(德国、奥地利、卢森堡等)、西欧 (英国、比利时、荷兰),以及欧洲之外的英语国家和地区,总人口在4.8亿 以上。日耳曼语所使用的字母并不是德国人或日耳曼人自己创造的,而是在与 具有先进文化的罗马人的交往中从罗马人那里借用过来的。其实,罗马人的文 字也不是自己创造的,而是从下意大利地区的希腊文中借用过来的。
(观察角度:形态变化的复杂程度)
be --am is are was were do -- did done tooth teeth 我-我们
看看 VV 看一看
的 地 得
“他所谈论不同语言的完善或不完善、 优点或缺点,主要是学术上的失误, 而不是文化上的歧视”(姚小平)

历史语言学 全套课件

历史语言学  全套课件
历史语言学 全套课件
课程基本介绍
课程性质 前期课程的要求 教材 参考书目 进度、作业及考试
历史语言学第一讲
0、 绪论 1、 语言的分类:三种性质不同的分类
谱系分类、类型分类、地域分类
2、 谱系分类与历史比较法
0.1 研究对象与任务
历时、共时与系统
(*索绪尔:共时是系统,历时是单个事件) a. 语言既是共时符号关系的系统, 也是在以系统整体持续演变。 b. 要找出语言系统整体演变的原因、条件、 过程、结果。 c. 语言系统演变的原因——内部的、外部的 外部:语言演变与社会、与使用者密切相关
0.2 课程主要线索
流派的提出年代
1. 历史比较法2--6章 19世纪上半
2. 结构分析法 7--9章 20世纪上半
3. 波浪扩散理论 10章 19世纪下半
4. 词汇扩散理论 11章 20世纪下半
• 变异理论 12--16章
同上
并非按提出时间先后来介绍
0.2 课程主要线索
流派大类:规则派与不规则派
2.2 谱系的等级及原始语
从是否来源于同一祖语出发对世界语言的分类 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谱系分类也有层级之分,从大到小为: 语系(language family) 语族 语支 语言
特别大的语系还可以增加分级的层次
共时:
语系 语族 语支 语言 方言 土语
语系是同源语最大的集合。同语系即为亲属语 每一级分化都应该有至少一个重要的演变 亲属语言与方言都是同源性的,区别在社会条件
原始语取决是否“有证”:凡没有文献证据、不 是正在使用的活语言,而是利用有共时地域差别 的有证材料、根据历史比较法的工作程序重建出 来的语言叫做“原始语”。原始语可能有深浅不 同的历史深度。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一、简介•一、显现背景19世纪初期的语言学曾受到三种因素的阻碍:历史主义观点在科学中的贯彻,浪漫主义思想的进展和欧洲学者对梵语的研究。

历史主义的观点是从哲学、社会学和法学中传入语言学的,语言学家们开始普遍地采纳历史主义的原那么来讲明各类语言现象。

浪漫主义的思想引发了学者们追溯语言过去的历史的爱好,增进了对各类活语言的古代进展历史的研究。

对梵语的研究不仅使欧洲学者们熟悉了古印度的语言,而且还促使他们开始把欧洲语言同梵语进行对照。

二、历史线索12世纪冰岛的第一名语法学者:提出英语和冰岛语的亲缘关系13-14世纪但丁的《论俗语》:区分了日耳曼语族、拉丁语族和希腊语族16-17世纪斯卡利格:打破扭曲语言历史研究的两个教条;把语言分为十一族,包括四大族、七小族17-18世纪莱布尼茨:坚持世界语言单源说,成立芬兰语和匈牙利语历史关系,为原始母语构拟了两个分支(雅弗语和阿拉米语);提出一些使历史语言学研究取得成效的原那么;促使编写各语言辞书语法书、绘制语言地图、创建通用字母,促使俄统治者普查境内非欧洲语言。

1786年英人威亷·琼斯:加尔各答皇家亚洲学会上的论文,确信了梵语同拉丁语、希腊语和日耳曼诸语言在历史上的亲缘关系。

标志着历史语言学的真正开端。

19世纪德国施莱格尔兄弟:开展印度和梵语的研究和教学。

小施莱格尔1808年发表《论印度人的语言和聪慧》。

3、显现标志1786年,威亷·琼斯在加尔各答皇家亚洲学会上的论文。

二、代表人物拉斯克(丹麦)、格里姆(德国)、葆朴(德国)[沃可托夫(俄国)],还有缪勒、波特等人。

后期代表人物是施莱歇尔。

拉斯克、格里姆和葆朴是科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

1816年、德国语言学家葆朴(F.BopP,1791—1867)出版了《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相较较》一书,他以为这几种语言都出于一种一起的原始语言,只只是梵语比其他语言保留有更多的原始形式。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一、简介•1、出现背景19世纪初期的语言学曾受到三种因素的影响:历史主义观点在科学中的贯彻,浪漫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欧洲学者对梵语的研究。

历史主义的观点是从哲学、社会学和法学中传入语言学的,语言学家们开始广泛地采用历史主义的原则来说明各种语言现象。

浪漫主义的思想引起了学者们追溯语言过去的历史的兴趣,促进了对各种活语言的古代发展历史的研究。

对梵语的研究不仅使欧洲学者们熟悉了古印度的语言,而且还促使他们开始把欧洲语言同梵语进行对比。

2、历史线索12世纪冰岛的第一位语法学者:提出英语和冰岛语的亲缘关系13-14世纪但丁的《论俗语》:区分了日耳曼语族、拉丁语族和希腊语族16-17世纪斯卡利格:打破扭曲语言历史研究的两个教条;把语言分为十一族,包括四大族、七小族17-18世纪莱布尼茨:坚持世界语言单源说,建立芬兰语和匈牙利语历史关系,为原始母语构拟了两个分支(雅弗语和阿拉米语);提出一些使历史语言学研究取得成效的原则;促使编写各语言辞书语法书、绘制语言地图、创立通用字母,促使俄统治者普查境内非欧洲语言。

1786年英人威亷·琼斯:加尔各答皇家亚洲学会上的论文,确定了梵语同拉丁语、希腊语和日耳曼诸语言在历史上的亲缘关系。

标志着历史语言学的真正开端。

19世纪德国施莱格尔兄弟:开展印度和梵语的研究和教学。

小施莱格尔(F.Schlegel)1808年发表《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

3、出现标志1786年,威亷·琼斯在加尔各答皇家亚洲学会上的论文。

二、代表人物拉斯克(丹麦)、格里姆(德国)、葆朴(德国)[沃可托夫(俄国)],另有缪勒、波特等人。

后期代表人物是施莱歇尔。

拉斯克、格里姆和葆朴是科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

1816年、德国语言学家葆朴(F.BopP,1791—1867)出版了《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相比较》一书,他认为这几种语言都出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只不过梵语比其他语言保存有更多的原始形式。

历史比较语言学ppt课件

历史比较语言学ppt课件
• 谱系树形图又叫做施莱歇尔谱系树形图,是印欧语历史语言学乃至一般历史语 言学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
施密特(Johannes Schmidt, 1843-1901)
• 主要著作:《印欧语言间的亲属关系》
• 主要贡献:提出了印欧语系扩散的“波浪论”——施密特企图用物理模式代替 施莱歇尔的生物学模式。他认为原始印欧语言是由许多方言组成的,其中新的 语言因素从中心向四周作波浪式的扩散。
德尔勃吕克(Berthold Delbruck,1842-1922)
•曾任耶拿大学教授,是新语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语言研究导论》等
主要研究:他主要从事梵语和希腊语的句法比较研究,为印欧语的比较语法学 奠定了基础。
维尔纳(Karl Verner,1846-1896)
• 丹麦语言学家,是新语法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拉斯克(Rasmus Rask,1787一1832)
•主要著作:《冰岛语语法》、《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等,其中《古代 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这本书可以堪称为印欧语比较语法的胚胎。
•主要贡献: 拉斯克主要研究斯堪的那维亚语诸语言特别是冰岛语,他的功绩在于 系统地证明了这些语言的地位,以及它们同与其有亲属关系的欧洲诸语言在整体 或部分上的关系。他还证明了那些语言与别的许多语言的各种亲属关系和接触点。
施莱歇尔(August Schleicher, 1821-1868)
• 主要著作:<<印欧.日耳曼语言比较语法纲要>>
• 主要贡献:“谱系树形说”—— 他把各种语言按其共有的特点归为语族,每个 语族都有一个假定的祖先,成为“共同语”或“始源语”;他把已证实的各语 族加以对应比较,构拟印欧语的共同族语,并用树形图来表示这些语言关系的 体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目录
• 引言 •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本原理 •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论 •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应用领域 •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贡献与局限 • 未来展望与发展趋势
01
引言
定义与背景
定义
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是语 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比较不同语言间的语音、词汇、语 法等方面的异同,来探究语言的历史演变和亲属关系。
借词研究
分析语言间的借词现象,以探讨语言接触和交流的历史。
词源探讨
追溯词汇的起源和发展,揭示词义的变化和引申过程。
语法比较法
形态比较
比较不同语言间的形态变化,以揭示语法结构的异同和演变规律。
句法比较
分析不同语言间句法的结构和特点,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语法范畴比较
比较不同语言间的语法范畴,如时、体、态等,以深入了解它们的 语法系统和表达方式。
THANKS
感谢观看
推动了语言翻译实践的发展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为语言翻译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分析, 翻译者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原文的含义,并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来传达原文的信息。
促进了跨文化交流
历史比较语言学揭示了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 同的文化,推动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演变的认知机制。
引入社会学、人类学视角
02
考察社会结构、文化传承等因素对语言演变的影响,丰
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维度。
与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
03
利用计算模拟、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提升语言演变
的建模与预测能力。
计算语言学在历史比较中的应用

语言学纲要语言的发展课件.ppt

语言学纲要语言的发展课件.ppt
第9页,共17页。
第三节 语言的统一
•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 语言的统一:
• 1)一种语言逐步消除方言的分歧而走向统一。
• 2)几种不同的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
• 书面语的统一在政治统一,经济分散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 • 口语的统一需要有统一的民族市场作为客观基础。 • 西方各国方言差别的消失、语言的统一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密
第17页,共17页。
• 2、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引起语言的发展(内部原因)
• 语言系统内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彼此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中,一旦其中一个要素发生了变化,平衡状态即被破坏,便会引 起其他要素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新的平衡。
第2页,共17页。
二、语言变化的特点
• 1、渐变性 • 2、不平衡性 • 以上是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每种语言在发展过程中还会显示
• 确定两种语言形式是方言差别还是亲属语言的差别主要参照以下标准:
• 1)社会历史条件(拉丁语的分化); • 2)是否有共同语(汉语方言);
• 3)民族(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 • 4)语言本身的差异。
第8页,共17页。
2、谱系分类法
• 根据语言的来源,运用历史比较法,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按照关
特殊词语。
• 2、阶级方言(阶级习惯语):某些阶级为适应自己
的特殊需要而创造使用的特殊用语。
• 3、集团语:因年龄、性别不同或因某种原因生活在
一起的人群集团所使用的特殊用语。
• 4、隐语(黑话、切口):社会游离群体、帮派集团使
用的特殊用语。
第6页,共17页。
二、地域方言
• 定义: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
切相关。
• 语言的统一是通过推广民族共同语,逐步用它来取代方言这种方式来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法成分的次序是SVO还是SOV, 定语的排列次序是从大类到小类还是从小类到大类 复合词的内部形式(即选择哪些语素和组合方式) 往往是有理据可言的,选择很少。
因此,语法类型的相同可以是同源造成的,但 也同样很可能是由于人类思维的普遍性造成的。
23
元音音位系统是三角形还是四边形,是由人的 生理特点和记忆特点决定的,因而也是选择可 能很少的。
第二讲 历史比较法(上):谱系的发现和原始语构拟
(教材第四章)
2
即,属于发生学的历史比较法 把语言的演变(发展)看做是
一个语言在时间轴上不断分化的过程,
同时分布到了不同空间地域上。
6
时 间

┆ ┆ ┆ ┆┆
地域空间
7
谱系树 以由一个根而在时间-空间上不断分叉的树
类比 语言在时间的历程中不断分化,
19
1、必须是特殊性的相似
梅耶(1924/1997:4)“长生水”的故事 各民族有关长生水的故事是否同源?
欧洲各地的长生水故事是同源的,与其他民族的不同源
分析 ※求长生水(不能证明故事同源):
各民族共同的愿望,由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和思维决定
★大木桶、假未婚妻(可以用来证明故事同源):
大木桶、假未婚妻是与长生没有必然联系的特殊性要素
9
历史比较法要解决的是与谱系树有关的理论问题: 如何确定语言的同源关系 哪些语言是一棵树上的语言? 哪些语言不是一棵树上的语言? 如何确定同源语言同源关系上的亲疏 同一棵树上的语言在谱系树上的等级位置如何? 如何重建已消失的各个层级上的祖语 根据有证语言(活的或文献的)材料透视 没有文献记录的已消失语言的情况是怎样的?
14
为什么共时差异可以反映历时演变的阶段呢?
取决于这些共时差异是“同源要素”的差异 揭示“同源要素”的差异有什么样的特点 是历史比较法成为科学方法的关键
总之,这些有同源关系的语言一定要 有反映同源关系的共同基因(同源相似) 也一定要有后来的分化(差异)

历史比较法具体的工作方法和程序
1.如何发现和确定同源成分 2.如何确定同源语的对应关系和对应条件 3.如何确定各个语言所处发展阶段的先后 4.如何重建原始语(音类、音值)
以上四步程序中,1、2、要在3、4之前进行, 而1与2之间、3与4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操作上并 不一定有先后的次序。
16
下面先不评说历史比较法和谱系树的这 种对语言发展的总看法的优劣,也先不详 细讨论它们更深层的理论公设,而是先介 绍历史比较法的具体工作程序。
我们认为,只有先弄清楚了它具体是怎 么工作的,才谈得到解释它更深层的理论 公设,及它的优劣与得失。
排除偶然或借用的另一保证
⑴⑵为排除偶然性,⑶排除借用,⑷两者 21
反过来说, 如下性质的成分不能用来确定语言的同源关系: ※ ⑴有理据的成分 ※⑵选择可能极少的成分 ※⑶表示人类较晚期社会生活的词汇 ※⑷变化太快的成分。
22
⑴有理据可言的成分,⑵选择可能极少的成分, 是相关的,有理据往往选择可能少。如语法的 一些类型学特点往往是有理据而选择可能少的。
17
2.1 确定同源成分 2.1.1 哪些是同源成分 同源成分才是可供历史比较法工作的素材
要剔除语言间的 偶然的相似 普遍性的相似(类型学相似) 借用的相似(接触相似)
鉴别出 历史同源的相似(发生学的相似)
18
任务: 剔除偶然相似、普遍相似和借用相似
确定同源相似的成分
哪些是语言中的同源相似?(类似基因) 同源成分具有历史同一性 但外形可能并不相似(如蚕、蛹、蛾) 如何确定?
分化到了不同地域空间。
8
每个分叉的节点语与其下级的分叉语是“母女”关 系
节点语叫做下级分叉语的“祖语”或“母语”
同属一个节点的各个语言是“姊妹语言”
由此语言同源关系的远近就可以以血缘的谱系的
亲疏来类比了,高两层的语言是“祖孙”关系,跨 支的语言是“表姊妹”关系等等。
但语言的亲疏与谱系也不是完全相同: 下一辈与上一辈只有母系单亲的关系
普遍性要素无法证明同源,只有特殊性要素可证同源。 20
具体说来,同源成分应该是
⑴没有理据的成分(也即特殊性的)
如果没有理据,不是同一个祖先的不同语言一般没 有可能同时选择它。
⑵选择的可能很多的成分 选择可能多,出于偶然性而出现相似的可能就小。
⑶反映人类早期生活的成分。
可以在相当的程度上剔除借用。
⑷较稳定的、具有系统性的成分。
历史语言学第二讲 历史比较法谱系的 发现与原始语构拟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出来的语言
历史比较法是一种以有证据状态推导出无证据 状态的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功效是得出比 已有证据更古老时期的语言状况。如比较梵语、 拉丁语、希腊语的文献,以得出更早期的没有文 献记载时期的语言情况。
12
注意
“祖语/母语”与“原始语”的不同
祖语/母语取决于在谱系树上的位置:每个节点相 对于下面的分支而言都是它们的祖语/母语,分支 相对于上级节点都是它们的后代语。
10
历史比较法所用的材料
谱系树上 不同地域上隔离分布的活语言或文献语言
(有证语言) 包括①最低层的现代或活语言或方言
②某个节点的某文献语言
方言与亲属语言对于历史比较法来说具有相同 的性质。本课不做特别的区分。
11
有证据的语言(有证语言)
现在仍然在使用的活语言 只保留在书面文献中的历史语言
原始语利用有证据的语言根据历史比较法重建
原始语取决是否“有证”:凡没有文献证据、不 是正在使用的活语言,而是利用有共时地域差别 的有证材料、根据历史比较法的工作程序重建出 来的语言叫做“原始语”。原始语可能有深浅不 同的历史深度。
13
历史比较法总的方法论原则
共时的空间差异 反映
历时演变的不同阶段
也即地域上后代语的差异反映祖语在时间上的分化 恩格斯称为“科学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