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绒
牦牛绒服装的设计与创新

牦牛绒服装的设计与创新牦牛绒是一种珍贵的纤维材料,由高原牦牛身上的绒毛提取而得。
因其柔软舒适、保暖性良好和高度耐久的特性,牦牛绒成为时尚界备受追捧的材料之一。
牦牛绒服装的设计与创新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牦牛绒服装的设计原则、创新和可持续性。
首先,牦牛绒服装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该材料的特性和优势。
牦牛绒以其柔软、保暖、轻盈和呼吸性闻名。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服装设计师应该利用这些特性来打造出舒适、时尚和功能性兼具的服装。
例如,设计师可以选择采用绒毛较长的牦牛绒制作外套,以提供更好的保暖效果,同时结合现代时尚元素,使服装更具流行感。
其次,创新是牦牛绒服装设计的关键。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当不断尝试新的图案、剪裁和工艺,以发展出独特的牦牛绒服装风格。
例如,设计师可以尝试采用牦牛绒与其他纤维材料的混纺,以提供新的质感和丰富的色彩选择。
另外,设计师还可以探索与当地工艺师合作,将传统的手工艺与牦牛绒相结合,打造出独特的牦牛绒服装。
此外,可持续性是当今社会对服装行业的重要关注点。
牦牛绒作为一种自然纤维材料,具有可再生的特性,但其生产过程中也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牦牛绒服装的设计和生产过程应注重环境友好。
设计师可以使用无毒的染料和可持续纤维材料与牦牛绒混纺,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设计师还可以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鼓励消费者进行服装的循环利用,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
在推动牦牛绒服装设计和创新的过程中,品牌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作可以帮助推广牦牛绒服装,并将其带入更广阔的市场。
设计师可以与当地设计师、艺术家和工艺师合作,通过共同创作推出更多独特的牦牛绒服装系列。
此外,与国际著名设计师和时尚品牌的合作也可以为牦牛绒服装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想象空间。
最后,宣传和教育也是促进牦牛绒服装设计与创新的重要手段。
设计师和品牌可以通过举办时尚展览、参加国际时装周、开设工作坊等方式,向公众展示牦牛绒服装的价值和魅力。
牦牛绒的抗菌性能研究

牦牛绒的抗菌性能研究牦牛绒作为一种高级天然纤维材料,具有许多优秀的特性,如保暖性、柔软性和透气性。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牦牛绒的抗菌性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将探讨牦牛绒作为抗菌材料的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可能的应用领域。
研究表明,牦牛绒具有出色的抗菌性能。
这可以归因于牦牛绒中的一种天然物质,即天然抗菌剂。
据研究,牦牛绒中的天然抗菌剂可以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从而有效地减少细菌感染和异味产生。
许多研究已经验证了牦牛绒的抗菌活性,其中一些研究还比较了牦牛绒与其他纤维材料的抗菌性能。
在一项研究中,牦牛绒被与绵羊绒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牦牛绒在抑制细菌生长方面优于绵羊绒。
这可以归因于牦牛绒中的抗菌物质含量更高。
此外,另一项研究还发现,牦牛绒中的抗菌物质对一些耐药菌株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使得牦牛绒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更加广阔。
除了细菌和真菌,牦牛绒的抗菌性能也对其他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牦牛绒的抗菌物质可以抑制病毒和寄生虫的生长,从而减少相关疾病的传播。
这对于改善公共卫生和防止疫情的爆发具有重要意义。
牦牛绒的抗菌性能使其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医疗领域是其中之一。
由于牦牛绒的抗菌性能,可以用于制造医用敷料和外科用品,减少感染的风险。
此外,牦牛绒的抗菌性能还可以用于生产高级护理产品,如抗菌床上用品和护肤产品。
这些产品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健康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除了医疗领域,牦牛绒的抗菌性能还可以在纺织品行业和家居用品中得到应用。
例如,在纺织品中添加牦牛绒纤维,可以提高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减少细菌滋生的可能性。
同时,牦牛绒还可以用于制作抗菌地毯和床垫等家居用品,提供更清洁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尽管牦牛绒的抗菌性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牦牛绒的抗菌物质在染色和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可能会减少。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寻找新的方法来增强牦牛绒的抗菌性能,以及解决其在实际使用中的持久性问题。
牦牛绒面料的染色工艺研究

牦牛绒面料的染色工艺研究摘要:牦牛绒面料是一种高档面料,因其柔软、保暖和豪华,深受消费者喜爱。
然而,在染色工艺方面,牦牛绒面料存在一些挑战,如染料的吸附性能和色牢度等。
本文通过研究牦牛绒面料的染色工艺,探讨了影响染色效果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1. 引言牦牛绒面料是由具有高纤维密度的牦牛绒制成的,其独特的纤维结构赋予了其出色的温暖性和舒适度。
然而,由于牦牛绒面料的纤维表面光滑且色素分子较大,导致了染料的吸附性能较差。
同时,牦牛绒面料在染色过程中容易受到温度和化学物质的影响,从而影响染色效果和色牢度。
因此,研究牦牛绒面料的染色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2.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择了三种常用的染料(甲染料、乙染料、丙染料)进行实验。
首先,为了评估染料对牦牛绒面料的染色效果,我们将牦牛绒面料和染料在不同的浸泡时间、温度和浓度下进行染色。
然后,通过测量染料的吸附率和牦牛绒面料的色牢度来评估染色效果。
最后,我们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改进的染色工艺。
3.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在染色过程中,温度、浸泡时间和染料浓度对牦牛绒面料的染色效果和色牢度有显著影响。
较高的温度能够提高染料的吸附率,但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牦牛绒面料的纤维变硬。
适当的浸泡时间是确保染料均匀分布和充分渗透的关键。
同时,较高的染料浓度能够提高染色效果,但过高的浓度会导致染色不均匀和色牢度下降。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建议在50-60°C的温度下、30-45分钟的浸泡时间和1-3%的染料浓度下进行牦牛绒面料的染色。
4. 改进方案为了提高牦牛绒面料的染色效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方案:4.1 优化染色剂的选择:选择具有较好吸附性能和色牢度的染料,以确保染色效果和牦牛绒面料的品质。
4.2 表面处理:通过改变牦牛绒面料的表面处理,提高其与染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增强染料的吸附性能。
4.3 预处理工艺:在染色之前,对牦牛绒面料进行预处理,以改善其纤维结构和表面活性,提高染料的渗透性。
牦牛绒与人体健康关联研究

牦牛绒与人体健康关联研究牦牛绒是一种优质的纤维材料,以其温暖、柔软和舒适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许多人相信,穿牦牛绒能够带来一系列的健康益处。
事实上,牦牛绒确实与人体健康存在一定的关联,因为它具有特殊的保暖和透气性能,同时还具备抗菌、抗过敏和抗静电的特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牦牛绒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联,并解释为何它成为了人们的首选。
首先,牦牛绒的保暖性能使其成为冬季防寒的理想选择。
牦牛生活在高寒地区,根据研究表明,它们具有特殊的体毛结构,这使得牦牛绒具备卓越的保暖性能。
相较于其他纤维材料,牦牛绒能够更好地保持人体的体温,并能有效地对抗寒冷天气带来的温度差异。
这对于保持身体的稳定温度至关重要,因为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牦牛绒在保持身体温暖的同时,还具备优异的透气性能。
穿着其他材质的服装时,人体往往容易感到闷热和不舒适,尤其是在长时间的穿着过程中。
然而,牦牛绒不同于其他材质,它能够让空气流通并促进汗液的蒸发,从而保持皮肤干燥和舒适。
透气性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它有助于预防过热和湿润的环境中滋生细菌和真菌。
此外,牦牛绒还具备抗菌、抗过敏和抗静电的特性,这也是其与人体健康关联的重要方面。
抗菌特性可有效地防止细菌和真菌的滋生,减少因感染疾病引起的健康问题。
抗过敏特性使毛织品对过敏源更为友好,减少了皮肤痒症和过敏反应的发生。
此外,由于人体与牦牛绒之间的静电分布基本相同,所以穿戴牦牛绒服装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减少静电对人体的不适感。
然而,还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尽管牦牛绒具备上述的特殊性能,但人体健康是否完全依赖于牦牛绒仍存在争议。
有些人认为,牦牛绒的保暖性能可能过于强大,人体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可能会因此过热。
另外,对牦牛绒过敏的人也需要慎重考虑其对身体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材质时,应该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和需求做出明智的选择。
综上所述,牦牛绒作为一种纤维材料,与人体健康存在一定的关联。
牦牛绒面料的防紫外线性能研究

牦牛绒面料的防紫外线性能研究牦牛绒面料,作为一种高档面料,因其柔软舒适、保暖性好而备受青睐。
然而,面料的防紫外线性能对人体健康同样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牦牛绒面料的防紫外线性能,并介绍研究相关成果。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紫外线以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紫外线是太阳光的一种组成部分,分为紫外A、紫外B和紫外C三种。
其中,紫外A和紫外B是对人体影响最大的两种。
紫外A可以穿透大气层,直接照射到地面,而紫外B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只有一小部分能到达地面。
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会对人体肌肤和眼睛产生不可逆的伤害,包括皮肤晒伤、光老化以及患皮肤癌的风险增加。
缺乏防紫外线性能的面料无法为人提供有效的保护。
而牦牛绒面料作为一种密度较高、织物紧密的高档面料,其天然的纤维结构使其具有一定的防紫外线性能。
为了研究牦牛绒面料的防紫外线性能,许多学者和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他们通过实验、测试以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对牦牛绒面料的防紫外线性能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其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是通过紫外线透射率测试评估牦牛绒面料的防护效果。
实验过程中,使用特定的测试机构对牦牛绒面料进行暴露测试,然后根据设定的评价指标,评估面料对紫外线的阻挡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牦牛绒面料能够较好地阻挡紫外线,具有一定的防护效果。
此外,科研人员还通过对牦牛绒面料的成分分析,深入研究了面料纤维结构与防紫外线性能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牦牛绒中的特殊纤维构造以及天然的色素含量为面料提供了额外的防护功能。
这些特点使得牦牛绒面料具有较好的防紫外线性能。
除了实验室中的研究,还有相关研究对牦牛绒面料进行了室外实测。
科研人员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季节收集了不同部位的牦牛绒样本,在相同紫外线条件下对其进行测试。
结果显示,即使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牦牛绒面料仍具有良好的防紫外线性能。
这一结论进一步验证了牦牛绒面料的独特性能。
尽管牦牛绒面料具有防紫外线性能,但仍有改进空间。
部分研究者通过对牦牛绒面料进行物理和化学处理,进一步提升其防紫外线性能。
牦牛绒在家纺产品中的运用与创新

牦牛绒在家纺产品中的运用与创新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舒适度的追求,家纺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而牦牛绒作为一种高品质的纤维原料,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牦牛绒在家纺产品中的运用与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和舒适度,也推动了家纺行业的发展。
牦牛绒的独特性能使其成为家纺产品的理想材料。
首先,牦牛绒具有极好的保温性能。
由于牦牛生活在严寒的高原地区,其毛发能有效地抵御极端寒冷的气候,因此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
这使得家纺产品中运用牦牛绒材料的被褥、毯子等具备很好的保暖效果,能够确保在寒冷的冬季,人们能够享受到温暖舒适的睡眠环境。
其次,牦牛绒还具有优异的透气性能和湿气调节能力。
牦牛绒的纤维细软而洁净,在产品的纺织加工过程中,能够保留纤维自身天然的孔隙结构,从而使得空气能够更自由地流通,有效地调节室内湿度,避免潮湿和闷热的环境。
这使得牦牛绒制品在夏季也能给人们带来凉爽和舒适的睡眠感受。
此外,牦牛绒还具备良好的柔软度和弹性,在产品制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保持产品的形状和弹性。
牦牛绒面料柔软细腻,触感舒适,使得家纺产品更加柔软亲肤,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好的触感和使用体验。
而其杰出的弹性也能够有效地避免产品变形和磨损,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
为了充分发挥牦牛绒材料的优势,家纺行业积极进行创新,推出更多款式和种类的家纺产品。
首先,牦牛绒被褥成为家纺市场的热门产品之一。
采用牦牛绒作为填充物,被褥具有较轻盈的质感,同时又很好地保暖和透气,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
其次,牦牛绒毯子也备受青睐。
毯子是人们在休息、观赏、阅读时必不可少的物品,采用牦牛绒制作的毯子能够更好地保暖和舒适,让人们在冬季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
除了被褥和毯子,牦牛绒在枕头、床垫等辅助产品中也有广泛应用。
牦牛绒枕头具有较好的弹性和适应性,能够更好地给予头部和颈部支撑,确保人们获得更好的睡眠质量。
牦牛绒床垫则能够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睡眠平台,减轻身体压力,有助于舒缓身体疲劳和肌肉紧张。
牦牛绒制品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运用

牦牛绒制品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运用牦牛绒制品作为一种传统的天然纤维材料,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拥有广泛的运用。
它被认为具有温暖、舒适、抗菌、抗静电等特性,被用于保暖、治疗、预防疾病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牦牛绒制品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运用,并探讨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现代科研的进展。
首先,牦牛绒制品被广泛运用于保暖方面。
在中国的寒冷地区,牦牛绒制品被用作冬季保暖的重要工具。
牦牛绒具有优良的保暖性能,其纤维内部富含大量的空气,能够形成自然的保暖层,阻止外界寒冷空气的进入,从而保持身体的温暖。
此外,牦牛绒还具有良好的保湿性,能够吸收体表的水分蒸汽,使人体保持相对的湿润。
牦牛绒制品在治疗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寒邪是导致许多疾病的原因之一。
牦牛绒具有温暖的属性,它可以被用于治疗一些与寒邪相关的疾病,如风寒感冒、关节疼痛等。
牦牛绒制品可以将温热传递到身体,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和不适。
此外,牦牛绒还被用于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疗效。
另外,牦牛绒制品在预防疾病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种天然纤维材料,牦牛绒具有抗菌、抗静电等特性。
传统医学认为,许多疾病都与外界的病原体入侵有关。
牦牛绒制品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的繁殖,减少对人体的侵害,并减少疾病的发生。
此外,牦牛绒还能有效地减少静电的产生,减少对人体的影响。
这种特性使得牦牛绒制品成为了一种理想的防护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防止感染和传播疾病的场所。
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呢?牦牛绒的保暖性能和抗菌、抗静电特性主要源于其纤维结构和组织成分。
牦牛绒的纤维内部含有许多气孔,形成了大量的空气层。
这些气孔能够阻止外界寒冷空气的进入,起到保暖作用。
此外,牦牛绒中的特殊蛋白质,如角蛋白、胱氨酸等,具有抗菌、抗静电的功能。
这些蛋白质能够与细菌、静电积累等有害因素产生反应,从而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牦牛绒制品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牦牛绒-最新国标

牦牛绒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牦牛绒的分类分等方法、技术指标、试验方法、检验及验收规则、包装、标志、储存、运输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牦牛绒生产、交易、加工、质量监督和进出口检验中的质量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10(所有部分)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GB/T5706纺织品毛纺织产品术语GB/T6500毛绒纤维回潮率试验方法烘箱法GB/T6977洗净羊毛乙醇萃取物、灰分、植物性杂质、总碱不溶物含量试验方法GB/T6978含脂毛洗净率试验方法烘箱法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10685羊毛纤维直径试验方法投影显微镜法GB18267山羊绒GB/T16988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GB/T21030羊毛及其他动物纤维平均直径与分布试验方法纤维直径光学分析仪法GB/T40826分梳山羊绒手排长度试验方法图板电子扫描仪法3术语和定义GB/T5706、GB18267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牦牛绒yak wool牦牛原绒、分梳牦牛绒统称牦牛绒。
其中直径在35μm及以下的属绒纤维。
3.2牦牛毛yak hair牦牛绒中直径大于35μm的毛纤维。
3.3牦牛原绒yak raw material从牦牛身上取得的,以绒毛为主附带自然杂质、未经加工的绒毛混合纤维。
3.4分梳牦牛绒carded yak wool经洗涤、工业分梳加工剔除牦牛毛后的牦牛绒。
3.5结毡块tag-locks绒、毛、杂质无规则互相缠绕结成25cm2以上不易撕开的紧密块状物。
3.6含粗率hair content分梳牦牛绒中直径大于35μm的纤维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数。
(若同一根纤维直径不均匀时,按直径所占长度比例划分纤维类型,直径大于35μm部分占比高的为牦牛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牦牛绒的物理性能和应用
牦牛又叫西藏牛、马尾牛(尾如马尾),属哺乳纲牛科,反刍家畜,一般生长在海拔2100~6000m 高寒地带。
牦牛被毛浓密、粗长,内层生有细而短的绒毛,即牦牛绒(yak hair)。
其颜色多为黑、深褐或黑白混色,纯白色很少。
尾毛蓬生,下腹、肩、股、胁等部位均生长有稠密的长毛。
牦牛身强力壮,善于爬山越岭,涉水过河,又有负重远行能力,自古以来就有“高原之舟”的称号。
牦牛是我国特有的牛种,除亚洲以外,世界其他地区都没有它的自然分布。
牦牛主要集中在喜马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两麓及其延长地区。
目前,全世界拥有牦牛1400余万头,我国约有1300万头,占全世界的92%以上,每头成年牦牛年产粗毛0.75~1.5kg、绒毛约0.5kg。
牦牛原绒中含绒量一般为70%,含粗短毛等约为30%左右,世界上仅有亚洲九个国家出产。
1牦牛绒的物理性能
1.1截面形态
牦牛绒与绵羊毛具有相似的组织结构,牦牛绒呈椭圆形或近似圆形,细绒毛一般由鳞片层和皮质层组成,大多由鳞片层、皮质层和髓质层组成,而两型毛则介于绒毛与粗毛之间,具有断续的髓质层。
不同细度的牦牛绒,其鳞片不明显,而且形状也不相同,细绒的鳞片形似花盆,一个叠一个的包覆于毛干上,鳞片翘角较小。
皮质层较发达,由正、偏两种皮质细胞组成。
正皮质细胞的结晶区较小,因而吸湿性高,吸湿膨胀率较大,而偏皮质细胞的结晶区较大,因而吸湿性小,吸湿后膨胀率降低。
细绒毛没有连续髓质层,只有3.69%的断续点状髓和96.31%的无髓质层。
牦牛绒的化学结构也与绵羊毛相似,由18种氨基酸组成,其各种氨基酸的含量随饲养条件和年龄的大小不同而有所区别。
1.2纤维细度及长度
牦牛绒的细度与长度随着生长地区和牛体上不同部位而有差异。
牦牛绒最细的纤维可为7.5μm,大多数集中在30~35μm之间,平均细度在18μm左右。
在细度分布中,30~40μm 的纤维数量较多,而且这种细度的纤维在分梳中很难去除,致使牦牛绒的含粗毛率较高,因而在标准中规定了35μm为牦牛绒和毛的细度的界限,即35μm以下者称为绒,超过35μm者为毛,牦牛毛最粗可达100μm。
牦牛身上不同细度绒的分布情况也有差异,在牦牛的背部含绒量较多,绒纤维的细度较细;牦牛的股部含绒量次之,但细度偏粗;而腹部的含绒量较少,
细度则居中。
就某根绒纤维而言,上、中、下段的不匀率较大,上段为暖季牧草丰盛期长成,细度稍偏粗;中段为在暖、冷过渡期长成,细度偏细;下段为冷季长成,细度较细。
这种1根纤维上、中、下段细度不匀率较大的情况,反映了牦牛常年营养的供应不平衡性。
牦牛绒的长度随生长地区的不同和牛身上部位的不同而长短差异较大。
在同一头牦牛身上,背部的绒纤维最长,约在60mm左右,股部次之,约在31mm左右,腹部最短,通常只有26mm左右,平均长度为36mm。
1.3卷曲
牦牛绒的卷曲数量较少,而且卷曲形态不规则,纤维卷曲数为6.20个/25mm,卷曲率为22.71%,卷曲弹性率为89.43%,残留卷曲率为20.31%,卷曲弹性率则表示纤维受力后卷曲的恢复能力, 卷曲率则表示卷曲的耐久牢度。
由于卷曲率与卷曲弹性率较高,所以牦牛绒的抱合力较好,其产品丰满柔软,穿着舒适。
因此织物的手感,弹性和丰满度比澳毛好。
1.4摩擦性能
牦牛绒的耐磨损性比羊绒和羊毛差,但好于驼绒和海马毛。
牦牛绒的逆鳞片摩擦系数与顺鳞片摩擦系数差异较大,因此缩绒性较好,仅次于70支羊毛,但好于山羊绒,用手不易撕开,成球形装也较好。
1.5比电阻
一般而言,当比电阻测试值保持在1×108~10×108Ω以下时,纤维可纺性最佳,而高
10×108Ω时,则纺纱难于进行,此时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比电阻数值,以增加可纺性。
牦牛绒易产生静电现象,其比电阻值随着回潮率升高而降低。
由于牦牛绒的静电现象较为严重,易使纤维飞散,条子发毛,纤维缠绕机件,造成断头,严重时甚至无法进行生产。
牦牛绒的公定回潮率为14%,当牦牛绒的回潮率高于20%时,比电阻可降至2.5×108Ω以下,此时牦牛绒可顺利上机加工。
1.6机械性能
牦牛绒单纤维断裂强力为5.15cN,断裂伸长率为45.86%,断裂长度为15.75km。
牦牛绒的吸湿规律与羊毛相似,开始吸湿时吸湿较快,而后逐渐缓慢,并达到平衡状态。
牦牛绒的抗弯曲疲劳性能比羊毛和其他特种动物绒毛都要差,绒纤维在重复弯曲作用下,纤维中大分子不断被伸直、弯曲,最终会使结构逐渐松散、破坏、甚至断裂。
由于人的臂部经常活动,所以牦
牛绒衫的腋部常会出现破损现象。
牦牛绒的颜色多为黑色、褐色、黄色、灰色,纯白色较少,其光泽在特种动物绒毛中是最差的。
牦牛绒的保暖性与羊绒相当,优于绵羊毛,牦牛绒的保温率为57%。
无机酸(如硫酸)和有机酸对牦牛绒的损伤程度比羊绒轻,这说明牦牛绒对酸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强酸在浓度、温度高的情况下,对其仍会造成损伤,牦牛绒耐碱性较差,仅好于羊绒,对氧化剂、还原剂的抵抗能力略好于羊绒,在化学加工中应注意处理条件,以减少牦牛绒纤维的损伤。
表1 牦牛绒的性能表
性能指标描述或数值
纵向形态表面光滑,鳞片较薄,有条状褐色色斑。
横截面形态椭圆形或近似圆形,有色斑。
公定回潮率14
密度/(g/cm3) 1.32
鳞片密度(个/mm)100~130
最细细度/um7.5
平均细度/um18左右
最长长度/mm60左右
平均长度/mm36
最短长度/mm26左右
卷曲数/(个/25mm) 6.20
卷曲率/%22.71
卷曲弹性率/%89.43
残留卷曲率/%20.31
断裂强力/cN 5.15
断裂伸长率/%45.86
断裂长度/km15.75
保暖率/%57
2牦牛绒的产品与用途
根据牦牛绒的性能和物理指标,可以采用毛纺精纺和粗纺纺纱系统,也可采用普梳棉纺系统(即所谓半精梳纺纱系统)。
采用牦牛绒与羊毛混纺可在毛精梳纺纱系统上纺纱,用于织制精纺呢
绒织物;纯纺或与羊毛混访可在粗梳纺纱糸统上纺纱,加工成毛粗纺产品或针织产品;牦牛绒纯纺或与其他纤维混纺可在棉纺普梳系统上纺纱,加工机织或针纺产品。
牦牛绒产品可分为针织和机织两大类。
针织产品包括牦牛绒衫、牦牛绒内衣裤、帽子、袜子、护肩、护腰、护膝、围巾等,其成分可以是牦牛绒纯纺或是牦牛绒与棉、毛、丝、罗布麻、远红外纤维混纺,该类产品具有手感柔软、保暖性强、色泽素雅、款式大方、高档典雅等特点,有的产品还具有医疗保健功能。
机织产品又可分为毛型和棉型两类,毛型又有精纺和粗纺产品之分。
精纺产品有牦牛绒与棉或与丝、化纤等混纺,加工成衬衫、西服等的面料。
牦牛绒与羊毛、绵羊绒或毛型化纤可加工成牦牛绒混纺精纺呢绒面料。
与毛混纺粗纺呢绒有牦牛绒混纺花呢、人字花呢、牦牛绒混纺大衣呢、顺毛大衣呢、仿拷花大衣呢、短顺毛大衣呢、牦牛毛猎装呢、牦牛绒毛毯(如混纺游客毯、混纺彩格毯、混纺提花毯、雪花素毯、立绒毯等)、牦牛毛长毛绒、毛锦毡毯等。
牦牛绒织物手感柔软、滑糯、温暖,风格粗犷、绒面丰满、色泽暗淡而单调,多为驼色、黄灰、深红等颜色。
3小结
牦牛绒手感柔软、蓬松、温暖,是珍贵的特种动物纤维纺织原料。
由于牦牛绒开发利用的历史较短,还应加大开发应用的力度,更好、更有效地利用这一珍贵的纺织资源。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今后牦牛绒产品开发的方向应是高混比、高档次、深加工。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西藏当地人民所穿着的披肩制品,最近在巴黎这所时尚之城掀起了一阵波浪,为西藏这个通常被人们认为不毛之地的地方,增添了时尚的气息,同时也为西藏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
在欧洲举行的联合国保护沙漠及荒漠化国际会议上,来自世界保护监测中心的Maria Hannah Bass解释了为何牦牛绒能做为羊绒的替代品,同时也能作为防止沙漠化的一个有效工具的原因。
西藏的游牧名族保存着一个秘密,他们的毛制品是世界上最柔软也是最有价值的。
不是羊绒,不是美利奴呢绒,更不是小羊驼毛,而是来自牦牛。
这种表面毛皮蓬松的动物一开始并没有引起法国时尚界的关注,但如今已成为众心捧月的瑰宝,对于中国的众多干旱地区环境的改善是一个重要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过度放牧所引起的草地沙漠化情况已经十分严重。
牦牛在中国的数量众多,用牦牛绒代替山羊绒,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过度放牧所带来的危害。
同时,对于在西藏的以放牧牦牛为生的游牧名族来说,也能为他们带来一些经济上的改善。
这些中国底层收入的牧民们,再也不用为寻找就业机会挤进大城市,而放弃原本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