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脑室穿刺持续引流的护理体会
脑室内出血侧脑室引流的护理体会

* $##**
!临床护理研究!
" 参考文献#
! $ " !李予新7高血压性脑出血行侧脑室及血肿腔双引流术的护理 "7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G $ " % (&$7 体会! T ! " " ! 刘赛雨7 侧脑室引流 ’G 例脑室出血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T "7 中 :$(7 华护理杂志&"##: &&# $ ( % (:$’ %
!!
脑室内出血侧脑室引流的护理体会
张金花
$ 河北省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神经外科 &河北 邢台 #:&### %
!!" 关键词# !颅内出血#引流术#护理!!49 . ($#7 6*’* I 1 7 . 0 0 ?7 $##(L 6"#:7 "#$#7 #G7 #:: !!" 中图分类号# !a (&67 6&!!!"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L 6"#: $ "#$# % #GL $##*L #" !!重症脑室内出血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全脑室出 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破入脑室’ 其起病急& 病情变 化快&并发症多) 复发率高’ 我科自 "##’ 年 : 月+ "##* 年 $ 月对 :: 例脑室出血患者采取双侧脑室引 流)尿激酶灌注为主的综合治疗及全面护理监测 &取 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临!床!资!料 " # " !一般资料(本组 :: 例患者中&男性 6# 例&女性 ": 例&年龄 &( j (# 岁& 平均:’7 : 岁’ 原发性脑出血 $$ 例& 均 有 侧 脑 室 铸 型# 脑 室 出 血 继 发 脑 出 血 && 例&其中基底节区出血 $* 例& 丘脑出血 $( 例& 小脑 出血 G 例’ 有高血压史 &’ 例& 均经 F C扫描确诊为 脑室内血肿’ " # $ ! 治疗方法( 原发性脑室出血行双侧侧脑室引 流&继发性脑室出血先在 F C定位下做微创血肿抽 吸引流术&然后行双侧侧脑室引流’ 先经引流管抽 吸陈旧性血液&并用等量生理盐水冲洗&再注入尿激 酶$ j "万‘ & 夹闭 & j ’E 后开放& 每天 $ j " 次& 两 侧引流管交替进行& 直至引流管通畅或血肿基本消 失’ 引流时间以脑室内积血情况而定 &复查头颅 F C 示脑室内积血基本消失时拔管’ " # % !结果(治愈 $: 例& 好转 6& 例& 植物生存 " 例& 死亡 & 例& 治愈好转率G*7 #*i& 病死率(7 "(i’ 术 后并发再出血 $ 例& 肺部感染 & 例’ 应激性溃疡出 血 & 例&脑脊液漏 $ 例&无颅内感染及并发症发生’ $ !护!!理 $ # " ! 严格掌握引流管的放置高度( 为了便于引流 脑室内的血凝块&术后引流管接无菌引流瓶悬挂于
脑室引流术实训报告心得

一、前言脑室引流术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颅内压增高、脑积水等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脑室引流术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项技术,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我参加了脑室引流术的实训课程。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心得体会。
二、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在实训前,我们首先进行了理论学习,了解了脑室引流术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相关知识。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脑室引流术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2. 实训操作实训操作分为两个阶段:模拟操作和真人操作。
(1)模拟操作:我们使用模拟人进行操作练习,熟悉手术步骤和器械使用。
在模拟操作过程中,我们逐渐掌握了手术技巧,提高了自己的操作能力。
(2)真人操作: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对真人患者进行脑室引流术。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手术步骤进行,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3. 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们不仅掌握了脑室引流术的操作技巧,还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
以下是我在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三、实训心得体会1. 术前准备的重要性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术前准备包括:对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病情;制定手术方案,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备皮、禁食、抗生素预防感染等。
术前准备充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2. 手术操作的规范性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手术区域无菌。
同时,我们还注重手术操作的规范性,如使用器械要轻柔、准确,避免损伤脑组织。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处理术中出现的突发情况,如脑脊液漏、出血等。
3. 术后护理的重要性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术后护理的要点,如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引流液性状等。
同时,我们还掌握了引流管护理技巧,如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脱落等。
术后护理到位,有利于患者康复。
4. 团队协作精神脑室引流术需要多个科室的密切配合,如神经外科、麻醉科、护理等。
侧脑室引流术后的护理要点

侧脑室引流术后的护理要点侧脑室引流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脑积水的手术方法,在手术后的护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恢复。
1. 观察病情变化:术后的患者需要进行密切观察,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和反应、呼吸情况等。
任何异常情况都需要及时记录并通知医生。
2. 头部抬高:术后患者应保持头部高于心脏位置,以促进脑脊液引流。
可以使用枕头或床垫等辅助工具来保持头部的正确位置。
3. 定期更换体位:术后的患者应该定期更换体位,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以防止压疮的发生。
可以使用特殊的床垫或者进行皮肤按摩来预防压疮。
4. 控制体温:术后的患者需要注意保持体温的稳定。
可以使用温暖的被子或者加热设备来保持体温。
同时,要注意防止过热或过冷。
5. 饮食护理:术后的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护理。
一般来说,术后的患者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
6. 药物管理:术后的患者需要按时按量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
同时,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疹等,并及时报告给医生。
7. 伤口护理:术后的患者需要注意伤口的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者医生指导的护理液进行伤口清洗,并定期更换敷料。
8. 疼痛管理:术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或者其他不适感。
可以使用医生开具的止痛药物进行缓解,同时要注意观察疼痛的变化,及时报告给医生。
9. 定期复查:术后的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定期复查,包括头部CT或MRI等检查。
复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手术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0. 心理支持:术后的患者可能会面临心理压力和焦虑。
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其积极面对困难,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结起来,侧脑室引流术后的护理要点包括观察病情变化、头部抬高、定期更换体位、控制体温、饮食护理、药物管理、伤口护理、疼痛管理、定期复查和心理支持。
这些护理要点的正确执行可以帮助术后患者尽快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脑室外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持续脑室冲洗引流病人的护理体会

2 1 5
剖 宫产 术后 皮 下 自控 镇 痛 的效 果 与 护 理体 会
组产妇的一般情 况无明显差异( P >0 . 0 5 ) , 观 察 组 采 用 皮 下 自控 镇 痛 , 对 照 组 使 用 间 断性 肌 肉 注射 哌 替 啶 镇 痛 , 观 察 记 录 两 组 产 妇 的 疼 痛 程 度及 镇 痛 效 果 。结 果 : 观 察 组 的 疼痛疗效有效率 为 9 7 , 对 照组的疼痛疗效有效率为 2 1 , 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O . 0 5 ) 。观 察 组 的产 妇 首 次 下床 活 动 时 间 、 胃肠 蠕 动 恢 复 时 间等 都 要 优 于对 照 组 , 差异 具 有显著意义( P< 0 . 0 5 ) 。结 论 : 孕 妇 在 剖 宫产 采 用皮 下 自控 镇 痛 , 镇痛效果显著 、 安全、 有 效 降低 了产 妇 产 后 的 疼 痛 感 , 同 时 护 理人 员 对 产 妇 进 行 有 针 对 性 的 护 理 , 对 母 乳 喂 养 厦 术 后 恢 复 有 很 大 的 帮助 。 关键词 : 剖 宫产 ; 皮 下 自控 镇 痛 ; 产 后 护 理 【 中 圈 分 类 号1 R4 7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1 1 0 0 2 —3 7 6 3 ( 2 0 1 4 ) O 7 _0 2 1 5 —0 l
利、 玉 兰
( 平 昌县 人 民 医 院 四川
巴中 6 3 6 4 = O 0 )
பைடு நூலகம்
摘要 : 目的 : 研 究 分析 剖 宫 产 采 用 皮 下 自控 镇 痛 的 效 果 厦 护 理 体 会 方 法 : 选取 2 0 1 0年 至 2 0 1 2年 期 间 , 在 我 院进 行 剖 宫产 的 孕 妇 2 0 0例 , 随机 分成 观 察 组 和 对 照 组 , 两
锥颅穿刺行侧脑室引流治疗脑出血的护理体会

出血 破 人脑 室 2 , 叶 出血 破人 脑室 1例 。其 中深 昏 例 颞
迷 4铡 ,中 度 昏 迷 6例 ,浅 昏 迷 2例 ;T> 3 . ℃ 者 3 95 例 合 并 上 消 化 道 出 血 3例 ,肺 部 感 染 2铡 , 叶 沟 回 颞
疝 1例
1 . k a时 可适 当 给 予降 压 药物 。④ 密 切 观察 神 志 、瞳 45 P 孔 的改 变 。⑤常 规 给予 导 尿 ,留置 导尿 管 ,以避 免 尿 潴 留引起 患者烦 躁 ,加 重 出血 及影 响手 术操 作 。⑧合 并 上 消 化 道 出血 时 应 插 胃管 ,用 冰 盐 水 灌 洗 及 加 用 止 血 药
性 脑 室 出 血 5例 ,丘 脑 出血 破 人 脑 室 4例 ,尾 状 核 头 部
艳
蔚宏 华
院3 0天基本 康复者 4侧 ,遗有肢 体明 显瘫痪 者 3例 , 痴
呆 1 。 一 例 合 并 感 染 、褥 疮 、出 血 等 并 发 症 。 例 无
3 护 理
3 1 术 前护 理 : 除做 好 常 规术 前 准 备外 ,同时 做 好 . ① 患 者家属 的思想 工作 ,说 明患 者病 情 的严 重性 , 术 的 手
锥 颅 穿 刺 行 侧 脑 室 引 流 治 疗 脑 出 血 的 护 理 体 会
山 东省青 岛市黄 岛 区薛 家岛 医院 (650 杨 2 62 )
我 科 于 1 9 ~ 2 0 年 采 用 YL I型 一 次 性 颅 内 98 0 1 — 血 肿 粉 碎 穿 刺 针 ,行 锥 颅 穿 刺 侧 脑 室 引 流 , 法 具 有 损 该 伤 小 、易 管 理 、术 后 康 复 快 、无 并 发 症 等 优 点 现 将 护 理体 会总 结如下 。 1 临床 资 料 1 1 一 般 资 料 :本 组 1 . 2例 中 ,男 8例 ,女 4例 ;年 龄 3~ 6 2 1岁 ,平 均 5 . 1 6岁 。 颅 脑 C 扫 描 证 实 为 原 发 经 T
脑室引流护理措施

脑室引流护理措施
脑室引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脑积水等疾病。
为了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脑室引流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措施。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护士应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术后需要保持患者的头部低垂位,以促进脑脊液的引流。
护士应定期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情况,避免引流管被压扁或堵塞,以免引起脑积水。
注意术后伤口护理。
术后患者的引流管会穿过头皮进入脑室,因此需要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防止感染的发生。
在饮食方面,术后患者需遵循医嘱,控制水分和盐分的摄入。
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刺激引流管周围组织。
术后患者需要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用力,以免引起引流管脱落或伤口裂开。
在康复阶段,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
护士可以指导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治疗,如头部转动、颈部运动等,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
脑室引流术后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护士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护士还应给予患者关怀和安慰,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康复过程,恢复健康。
神经外科脑室引流术后引流管的护理体会

首先 , 脑室外引流术 。 对患者行室前脚穿刺外 引流治疗措施 , 穿刺点
为患者 眉间上 1 2 . 5 c m左右处 , 旁开 3 c m为中线 , 以与矢状 面平行的方 向
为穿刺方向 , 确保其垂直于患者双耳道 的假想连线 , 然后利 用 C T对穿刺
【 关键词 】 神 经外科
脑 室引流 术
引流 管 护理
调整 。本 院通过本次实验 , 总结了较为有效 的护理方法 , 具体如下 : 首先 , 预防感染 。 在护理过程中 , 护理人 员要确保引流装置具有 良好 的无菌性 , 并对伤 口敷料进行及时更换 , 如果引流管脱 落, 护理人 员要先 以无菌敷料覆盖患者的创 口, 然后告知主治 医师 , 由其进行处 理。其次 , 日 常护理 。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 , 如果患者存在不 良症状 , 例 如, 颈部抵抗感 、 颈项痛 、 头痛 、 高热等 , 极有可能是脑室感染1 2 ] , 护理人员 要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除此之外 , 护理人 员还要观察引流管 的状态 , 确保 其时刻通畅 , 并确保引流管 内水柱可 以随着 患者 的脉搏 以及呼吸进行上
开患者的脑组织 , 对其内部的血肿进行彻底清除 , 然后放置 引流 。 具体见
讨 论。 1 l 3 观察指标 观察脑 室外引流术 患者 以及 血肿清 除术 + 脑室 外引流术 患者 的血
结论
神经外科脑室引流患者在术后接受周密 护理, 不仅 可以有效提高其
临床治疗效果 , 促使其神经功能快速复原 , 还 能降低其 并发症发生概率 , 具有 十分显著 的护理意义 , 值得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2 0 1 5 年1 1 月
简述脑室引流的护理

简述脑室引流的护理一、引言脑室引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脑积水等疾病。
护理是脑室引流术后重要的环节,对患者的恢复和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术后护理的角度出发,全面详细地介绍脑室引流的护理。
二、脑室引流前准备1.患者教育在手术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教育,让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过程和可能产生的并发症等情况。
2.皮肤消毒在手术前需要对手术部位进行彻底消毒,以避免感染等并发症。
三、脑室引流后护理1.生命体征监测在手术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数据,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
2.头部抬高为了避免颅内压增高,需要将患者头部抬高30度左右,并保持这个姿势数小时。
3.引流管护理引流管是脑室引流术后必备的器械,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护理。
包括定时排空引流袋、观察引流液颜色、量和性质等,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4.感染预防为了避免感染的发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皮肤消毒,并保持手卫生。
5.疼痛管理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头痛等不适症状,需要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并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
6.营养支持手术后需要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支持,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
四、并发症处理1.感染如果出现感染,需要及时处理。
包括更换敷料、加强皮肤消毒、使用抗生素等。
2.颅内压增高如果出现颅内压增高,需要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
包括头部低位位于、使用呼吸机等。
3.出血如果出现出血,需要立即停止引流并通知医生。
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五、总结脑室引流术后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以确保患者尽快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侧脑室穿刺持续引流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侧脑室穿刺持续引流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及护理技巧。
方
法回顾分析87例侧脑室穿刺持续引流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结论严格的无菌操作,保持切口处敷料干躁、清洁,保证引流管在位、固定、通畅,注意观察引流
液的颜色、性状、液量(流速)并记录,拔管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等,
是护理颅脑外科侧脑室穿刺持续外引流患者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侧脑室穿刺持续引流护理
侧脑室穿刺是指在头颅额部钻孔或锥孔,将硅胶引流管置于脑室额角,脑脊
液或血液经引流管流出,以缓解颅内压增高的应急性手术[1]。
脑室持续引流可有
效地缓解颅内高压,改善病情。
常用于脑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颅内压的监护。
脑室穿刺引流是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手段,是神外科护士必须掌握的专科技术之一。
引流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及预后情况,其中引流管的管理又是保
证引流成败的关键。
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做脑室穿刺87例,术后
经严密观察及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87例,男52例,女35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81岁,平均45岁。
其中,后颅凹肿瘤16例,脑出血破入脑室者64例,脑脊膜膨出修补术后漏
液者5例,不明原因高颅压脑疝者3例,引流时间最短3天,最长15天,期间
并发颅内感染者3例,经脑脊液培养及药敏结果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后痊愈,
余者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2 术前准备及护理
(1)穿刺前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并详细记录,保持静脉管道及呼吸道通畅,给氧。
(2)常规术前备皮:包括备皮、药物过敏试
验等,全头备皮,减少由于穿刺部位感染。
(3)心理准备:由于患者及家属对疾病
缺乏了解,对手术有恐惧感,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疾病的性质及危害性,手术的
必要性,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和方法,消除其恐惧心理,
主动配合治疗。
(4)协助医师进行操作,根据医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体位,固定
患者头部,躁动患者约束上下肢,必要时通知医生适当的应用镇静药物,本组中
躁动患者,常规予以安定或氯丙嗪镇静,减少术中患者躁动对操作的影响。
(5)穿
刺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头痛、呕吐情况及神志、瞳孔的变化,一旦出现
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抢救。
3 术后护理
3.1颅内压的观察及护理:(1)术后患者绝对卧床,床头抬高15°~30°,便
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及减轻脑水肿。
(2)引流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神志、
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及病情变化,每小时测量并记录一次,注意肢体活动情况,早期发现患者低颅压或高颅压的表现,应及时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或适当调
整引流袋高度,若患者病情有异常改变,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3.2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1)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堵塞、折断、扭曲、
脱落,躁动患者应约束其双手,防止将引流管拔出。
如发现引流管不通畅,应考
虑血凝块堵塞,应用生理盐水在无菌条件下冲洗,每次不超过5mL,仍不通时应
通知医生,复查头颅CT排除引流管脱出或位置不当,必要时应重新置管,防止
梗阻性脑积水致使脑疝形成,危及生命。
(2)脑室引流瓶的高度一般为引流瓶
的最高点距离脑室10—15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或遵医嘱,切不可随意移动引流
袋的高度,引流瓶过高达不到引流的目的,过低可使引流过快,颅内压骤降易引
起脑室内出血或小脑幕裂孔疝等,本组一例四脑室占位脑积水患者,穿刺术后引
流瓶位置过低,导致过度引流,病人神志障碍加重,复查发现急性硬膜下血肿,
及时手术清除血肿,患者恢复良好。
(3)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无菌纱布及
引流瓶应每日更换1次,对引流管的操作必须严格无菌,应先夹闭引流管,接头
处严格消毒后更换引流袋,接头处用无菌敷料包裹。
如有脑脊液渗漏及时通知医
师处理。
(4)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及呼吸性移动情况,准确记录在记录
单上为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术后应记录每小时引流量,每小时不能超过20mL为宜,每日不超过400mL。
引流量过多时应注意适量补液,同时将引流瓶抬高至距
侧脑室20cm高,使颅内压维持在正常范围的最高水平。
引流量少、管内液体呼
吸性移动减弱或消失,则说明引流管未发挥正常作用,应尽快排除异常因素。
置
管期间要注意观察脑积液的性状,术后1—2天脑脊液可略带血色,以后转为淡黄色或无色。
若术后1—2天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则提示有脑室内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若患者出现剧烈头痛、高热、脑脊液
浑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则提示有颅内感染。
立即送检脑脊液,全身用量
而敏感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5)拔管的护理:待患者病情好转,头部CT检查血
肿基本消失,脑脊液变黄或转清,颅内压已缓解,应及早考虑拔管。
拔管前应先
试行夹闭管1~2天,观察患者病情是否平稳,有无不良反应,脑脊液流出量减
少后,再拔出引流管,拔管后应观察局部有无潮湿,如有脑脊液漏应及时通知医
生处理。
4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4.1防止引流管移位及脱出:引流管要牢固地固定于患者头皮,防止引流管与头皮接触处发生摩擦,并且可适当延长引流管的长度,以免变动体位或更换引流
瓶时拉出,为了及时发现引流管移位,切口外5cm处引流管上用红色胶布做一醒
目标记,并班班交接。
4.2颅内感染:颅内感染是侧脑室穿刺持续外引流的常见并发症,本组研究侧脑室外引流手术发生感染率低于报道[2],体会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感染的主要原
因有:(1)头皮准备或无菌条件不够;(2)留置引流管时间过长或手术中的污染;(3)脑室外引流液逆流;(4)无菌观念不强,不恰当的脑室内冲洗或注药;(5)抗生素使
用不恰当。
因此应针对以上的原因进行感染预防和护理,及早的发现及处理。
4.3颅内再出血是脑室引流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
诱发颅内再出血的常见原因有:(1)低颅压:引流速度过快,颅内压急剧下降,致使桥静脉裂,形成急性硬膜
下血肿,或动脉瘤体失去压力支持导致再出血;(2)持续血压升高、病人剧烈呕吐、引流管位置不妥、手术刺激、患者躁动、均可使血管破裂导致再出血。
严格控制
和掌握引流速度,防止颅内压下降过快,保持血压稳定,避免剧烈躁动,可有效
防止患者颅内再出血。
4.4脑疝的形成也是脑室穿刺持续外引流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往往
因引流袋位置过低或变化体位时,接头脱落,使脑脊液流出过多、过快,颅内压
力突然降低,引起脑脊液动力浮上的巨大变化,使脑干上移而发生小脑疝;也可
因引流不畅,高颅压得不到纠正,而发生枕骨大孔疝。
针对以上情况,调节引流
袋的高度,使颅内压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更换引流袋和调节引流袋高度时,应
避免大幅度升降,以免引起脑脊液流出过多过快;保持引流管通畅,勿使引流管
受压、曲折、脱落达不到引流的目的,致使颅压增高,引起枕骨大孔疝。
4.5颅内积气是侧脑室穿刺持续外引流的常见并发症,如积气较少可自行吸收,
积气较多可造成较大危害。
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者CT检查发现少量气颅,2周后复查CT颅内积气吸收消失。
更换引流瓶或患者过床时夹闭脑室引流管,防止操作时脑脊液倒流,气体进入脑室内引起气颅,同时密切观察引流管内有无
气体并及时处理,可有效避免颅内积气。
5 护理体会
通过对87例患者侧脑室穿刺外引流的护理,我们总结出侧脑室穿刺持续外引流护理应包括:在严格的等级护理制度下,严格的无菌操作,保持切口处敷料干躁、清洁,保证引流管在位、固定、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液量(流速)并记录,拔管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等,是护理颅脑外科侧脑室
穿刺持续外引流患者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72-874.
[2]尤常群,毛群.脑室外引流装置的常见问题及护理[J].护理研.2004.18(4):
69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