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风格的基本概念
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
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
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
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后现代主义百科名片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
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
现代主义是近现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实践在文化、意识领域内的表现。
它的核心是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他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理性,主张用理性战胜一切、衡量一切。
相信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相信人性和道德的不断改良和完善,相信人类将从压迫走向解放,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和力量就是理性。
“后”与“现代主义”之关系现代主义之后:“后”即“在……之后”之意。
亦即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包含有时间顺序上的前后相继,或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之后发生的事情。
非现代主义:“后现代”是指“非现代”、“反现代”,与现代相对立、相对抗。
亦即后现代主义要与现代的理论和文化实践、现代的意识形态和艺术风格彻底决裂,反其道而行之。
高级现代主义:“后现代”即“高度现代化”、进一步发展了的现代化、更加完善的现代化。
亦即对现代的继续和强化,是现代主义的一种新面孔和一种新发展。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
而现在成了:一切都是凌乱的,没有中心。
一些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基督教世界的终结。
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立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概念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概念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文化和艺术的运动,它主张超越现代主义的理性、客观、单一和统一观念,强调多重性、复杂性、相对性和主观性。
其基本概念包括:
1. 相对性和多元性:后现代主义认为事物没有固定的本质或意义,而是由观察者的观点和语境决定。
多元性是指存在许多不同的真相和解释。
2. 超越和颠覆:后现代主义拒绝传统的二元对立和意识形态,试图颠覆既定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秩序,以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和真实的社会。
3. 立场性和主观性:后现代主义认为知识和价值观都是主观的,不存在普遍的标准或普世的真理。
我们在选择观点时必然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利益和态度。
4. 文化和社会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认为文化和社会实践是塑造认知和行动的根源,而知识、权力和身份都是从社会关系中产生的。
5. 防御和戏剧化:后现代主义认为人们由于社会和文化压力,倾向于隐藏自己的内心和态度,以防止受到伤害。
因此,后现代主义作品经常通过戏剧化手法来暴露这种防御行为。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及其派别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及其派别引言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是二十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新兴社会学理论,该理论反思了现代社会学的局限性,并试图超越传统理论的范式。
本文将介绍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基本概念、核心观点及其派别。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是一种以后现代主义思想为基础的社会学理论体系。
后现代主义强调人类存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质疑单一而普遍适用的真理和结构,强调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
这一理论批判了现代主义社会学在研究中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并认为社会现象是由多种经验、立场和观念的复杂互动所构成的。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的核心观点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主要包含以下核心观点:1. 反抗主导话语:后现代主义社会学批判了传统社会学中的主导话语,并主张对不同的经验和观点给予同等的重视。
它不再认为唯一的正确观点是存在的,而是强调存在多种合理的解释和理解。
2. 去中心化:后现代主义社会学拒绝了物质或心灵的中心性观念,并认为权力和知识是多元化和相对的。
它拒绝了中心化的社会结构和单一的解释框架,强调人类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 解构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社会学批判了现代社会学的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并倡导从更具批判性和反思性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
它认为社会现象存在于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之中,不可简单地被归纳或解释。
4. 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社会学强调语言和符号的作用,认为社会是由各种符号和意义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它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角色,并主张个体的主观性和独特性。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的派别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的派别众多,其中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派别:1. 结构主义后现代社会学派:这个派别强调符号和意义的作用,关注社会结构的符号性解读。
代表人物有让-弗朗索瓦·里奇特等。
2. 反结构主义后现代社会学派:这个派别批判了结构主义的观点,强调个体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代表人物有米歇尔·费柏等。
3. 批判性后现代社会学派:这个派别关注社会的权力关系和社会不平等,强调社会变革和社会正义。
后现代主义简单解释

后现代主义简单解释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它的哲学风格和思想观念是现代主义的反面,其基本特征包括拒绝对统一真相的认同,强调差异、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存在,特别是对语言和符号的挑战和颠覆。
后现代主义在文化和艺术领域尤其流行,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频繁引起普遍关注。
它概念上的出现是响应了宏大的变革,这些变革是由在现代化与全球化潮流下的全球政治经济体系所触发的。
换言之,后现代主义是对一系列历史上的文化、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事件的反应。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1、拒绝认同唯一真实后现代主义是文化认同的大胆的反对派,尤其是对于那些声称单一真相存在的观念。
后现代主义反对一切思想、系统、体系都是确定的,不可更改的,并以此认定其为真实的。
因此,后现代主义认为那些表达和塑造现实的语汇和当代文化符号不可能存在唯一的、不变的意义。
他们更认为意义是多样且相互关系差异的总和。
后现代主义的理念之所以称之为“后”,是因为他们否定了现代主义信条的独立权利,并加入了一系列新的认知要素,如对多重真相的认同、对类别边界模糊性的认知、对语境依存性的关注等等。
2、挑战权力结构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工作者也会挑战权力结构。
他们相信只有反对知识或阶级的根源是真实表象的存在,人们才可以对历史、生命和身体这些实践现实不断地延伸自己的思想甚至是行动。
因此,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和政治哲学倾向于站在下层的立场,相信少数群体和木讷的知识是真实的力量,因此会挑战这些主流体系的权力结构。
3、强调以语言和符号为中心后现代主义还强调以语言和符号为中心。
他们认为语言和符号本身已经成为现代权力行使的工具,对人的思想方式和思考程度的影响更是被忽视了。
纷至沓来的大量文字和语言信息已经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他们在其中探索表明更多的观点和意见,那些隐藏身份和背景的信息更是可以被挖掘出来。
4、对过度流行文化的厌恶后现代主义对日益流行的文化也提出了反批判和反预设立场。
他们认为个体的独创创意和创意成为当代文化的生命力的体现。
后现代主义的定义

后现代的突出特点
首先,它是后工业社会,是信息和科学技 术膨胀和泛滥的新时代。 其次,后现代的知识发展特征是,一切知 识都被数字化、符号化及商品化 。
再次,后现代文化的基本特征是,颠倒了 文化的原有定义,反对传统标准文化的各种创 作原则,扬弃传统的语言、意义系统、形式和 道德原则。走向零散化、边缘化、平面化、无 深度,通过汇总眩目的符号、色彩和光的组合 去建构,使人唤不起原物的幻象和影像,满足 感官的直接需要。
后现代主义的两个基本特征
首先,毫无疑问的是反前卫。后现代主义 对关于艺术地位的沉思极其漠视,即使说不是 抱有敌意的话。在这一点上,说后现代主义是 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anti-rationalism) 不会有误,或者甚至是反智的。后现代主义经 常自嘘最提倡宽容;但它绝不能容忍任何意识 形态的贡献或末世论(乌托邦或解放的蓝图)。 它质疑不断创新的追求,瓦解最好的艺术骑士 乃媒介、表现手段与图像学等等的英后现代主义与无政治信仰相联系; 在灵命生活里,它是折衷主义(全凭在平安、 安全、价值和目的方面是否有舒服的感觉)。 后现代主义的反“元解释”和“文本意义”也 为其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力量。由于后现代主义 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由此带来的一 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评判价值的标准不甚清楚或 全然模糊,从而使人们的思想不再拘泥于社会 理想、人生意义、国家前途、传统道德等等, 从而使人的思想得到彻底的解放,也使人对于 自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同时,后现代主 义对真理、进步等价值的否定,导致了价值相 对主义、怀疑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的产生,从 而使人们认识到价值的相对性和多元性。
后现代的缘起
早在1870年前后,英国画家约翰 瓦特金斯 查普曼就曾提到过“后现代绘画”一词,用来 指称那些据说比法国印象主义绘画还要现代和 前卫的绘画作品。
后现代风格设计理念的含义是什么

后现代风格设计理念的含义是什么随着现代家装的多样化,人们也开始追求各种各样的不同设计方式。
而后现代风格主要强调的是主张新旧融合,兼容并蓄的立场,后现代风格呢,就是既显夸张又显含蓄。
那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后现代风格吧!后现代风格基本概念后现代主义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这是由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决定的。
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这一概念具有多重含义。
后现代主义对当代人的精神冲击是全方位的,在思维理论论层面上可以肯定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否定精神和异质多样的文化意向,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只有在其“异样事物”中,才会获得自身的规定和理念。
后现代主义风格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
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理念完全抛弃了现代主义的严肃与简朴,往往具有一种历史隐喻性,充满大量的装饰细节,刻意制造出一种含混不清、令人迷惑的情绪,强调与空间的联系,使用非传统的色彩,它所具有的矛盾性常使人产生厌倦,而这种厌倦正是后现代主义对过去50年的现代主义的典型心态。
后现代风格设计理念一、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历史的装饰主义。
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运用了众多隐喻性的视觉符号在作品中,强调了历史性和文化性,肯定了装饰对于视觉的象征作用,装饰又重新回到室内设计中,装饰意识和手法有了新的拓展,光、影和建筑构件构成的通透空间,成了大装饰的重要手段。
后现代设计运动的装饰性为多种风格的融合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环境,使不同的风貌并存,以这种共享关系贴近居住者的意义和习惯。
二、主张新旧融合、兼容并蓄的折衷主义立场。
后现代主义设计并不是简单地恢复历史风格,而是把眼光投向被现代主义运动摒弃的广阔的历史建筑中,承认历史的延续性,有目的、有意识地挑选古典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意义的东西,对历史风格采取混合、拼接、分离、简化、变形、解构,综合等方法,运用新材料、新的施工方式和结构构造方法来创造,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形式语言与设计理念。
设计美学 后现代主义风格名词解释

设计美学后现代主义风格名词解释设计美学是一个广阔而多元的概念,它包含了对美的感知和创造的理论和实践。
随着时间和文化的演变,设计美学也不断演变,其中之一就是后现代主义风格。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设计美学和后现代主义风格进行深度解释,探讨其内涵和影响,并分享个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观点。
【1. 设计美学的基本概念】设计美学是对设计领域中所涉及的美学原则和理念的研究和探索。
它关注视觉、感觉和认知,以创造具有美感和功能性的产品、空间和体验。
在设计美学中,我们关注形式、结构、比例、颜色、材料和布局等因素的艺术与审美效果。
设计美学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即将最终用户的需求、偏好和体验纳入考虑。
通过深入理解人类的感知和认知机制,设计美学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在形式上也能提供视觉上的美感。
【2.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名词解释】后现代主义风格是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一种社会和文化思潮,对现代主义的理念和实践进行了反思和颠覆。
后现代主义风格强调对大众文化、历史、权力和多元性的重拾和关注,突破了现代主义对传统规范和结构的限制。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碎片化和混乱性的追求。
它通过多样的材料、形式和表达方式来突破传统的线性和规范化思维方式,表达出混沌、多元和复杂的社会和文化现实。
【3. 设计美学与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联系】设计美学和后现代主义风格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
设计美学强调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和用户体验,而后现代主义风格注重对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关注和反思。
两者都不拘泥于传统的规范和结构,而是追求多元性、非线性和自由性。
在设计实践中,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理念可以激发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并使他们能够打破传统的设计模式和固定的审美标准。
通过将后现代主义的混乱性和多元性应用于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个性化的作品,为用户提供不同于传统的体验和感受。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设计美学和后现代主义风格提供了一种挑战传统的机会,通过突破规范和结构的限制,创造出独特而个性化的设计作品。
后现代主义概述

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概念关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划分有争议,以前常常不分,“后什么现代还主义”。
区别特征和实质都不同,但是现在逐渐认可。
王岳川、张颐武都已“后”学闻名。
后现代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美社会兴起的一种文艺思潮,是20世纪上半期现代主义的继续和延伸。
后现代主义继承和发展了现代主义的反传统、反理性精神,并把它推向极端,体现了超越现代主义的一系列企图。
后现代主义不仅反对19世纪以前的传统,而且反对现代主义的传统,这种情况实质是当代西方社会危机、精神危机的形象反映,同时也体现了西方文学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的艰难历程。
两者的关系。
一种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和延伸,继续反传统。
另一种认为,是决裂和反叛,表现了后现代作家抛弃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内容和企图,因为在他们看来,不仅现代主义以前的文学传统不合时宜,连现代主义也变得日益陈旧。
现在普遍认为,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又判然有别,表现出新的文化倾向和文学思潮,无中心,平面化,零散化。
二、词源学解说(曾15)后现代(postmodern)一词首先出现在1870年,由美国画家查普曼提出。
后现代主义的提出如下:⏹1934年,奥尼斯《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诗选》首次使用Postmodernism一词。
⏹1957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用于《历史研究》⏹50年代,美国黑山诗派理论家奥尔森经常运用。
⏹之后逐渐被广泛运用于哲学、文化、文学、文论等。
⏹(曾16)后现代主义的时间范围多有争论,通常认为它是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正式出现是二战后50年代末,鼎盛时期是70-80年代,90年代声势大减,余波到20世纪末。
却在中国并存。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二战及战后的社会环境;科技与信息的迅速发展;当代哲学和心理学;表征危机的再认识1、二战及二战后劫后余生的社会环境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直接诱导因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风格的基本概念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西班牙作家德·奥尼斯1934年的《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类诗选》一书中,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特别有一种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即为后现代风格。
50年代美国在所谓现代主义衰落的情况下,也逐渐形成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
受60年代兴起的大众艺术的影响,后现代风格是对现代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后现代风格强调建筑及室内装潢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的柱式和断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构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组合在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手法和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溶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的建筑形象与室内环境。
对后现代风格不能仅仅以所看到的视觉形象来评价,需要我们透过形象从设计思想来分析。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这是由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决定的。
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这一概念具有多重含义。
后现代主义对当代人的精神冲击是全方位的,在思维理论论层面上可以肯定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否定精神和异质多样的文化意向,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只有在其“异样事物”中,才会获得自身的规定和理念。
后现代主义风格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
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理念完全抛弃了现代主义的严肃与简朴,往往具有一种历史隐喻性,充满大量的装饰细节,刻意制造出一种含混不清、令人迷惑的情绪,强调与空间的联系,使用非传统的色彩,它所具有的矛盾性常使人产生厌倦,而这种厌倦正是后现代主义对过去50年的现代主义的典型心态。
编辑本段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理念一、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历史的装饰主义。
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运用了众多隐喻性的视觉符号在作品中,强调了历史性和文化性,肯定了装饰对于视觉的象征作用,装饰又重新回到室内设计中,装饰意识和手法有了新的拓展,光、影和建筑构件构成的通透空间,成了大装饰的重要手段。
后现代设计运动的装饰性为多种风格的融合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环境,使不同的风貌并存,以这种共享关系贴近居住者的意义和习惯。
二、主张新旧融合、兼容并蓄的折衷主义立场。
后现代主义设计并不是简单地恢复历史风格,而是把眼光投向被现代主义运动摒弃的广阔的历史建筑中,承认历史的延续性,有目的、有意识地挑选古典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意义的东西,对历史风格采取混合、拼接、分离、简化、变形、解构,综合等方法,运用新材料、新的施工方式和结构构造方法来创造,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形式语言与设计理念。
三、强化设计手段的含糊性和戏谑性。
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师运用分裂与解析的手法,打破和分解了既存的形式、意向格局和模式,导致一定程度上的模糊性和多义性,将现代主义设计的冷漠、理性的特征反叛为一种在设计细节中采用的调侃手段,以强调非理性因素来达到一种设计中的轻松和宽容。
后现代风格的代表人物:后现代风格的代表人物有P·约翰逊、R·文丘里、M·格雷夫斯等。
建筑后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强调建筑及室内装潢应该既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又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讲究人情味并使用非传统的色彩,以期创造一种溶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亦此亦彼”的建筑形象。
将古典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的元素兼容并蓄,既对立又统一。
设计手法因此也可以达到多元化,灵活多变,利用多种不同的材质组合空间,光亮的,暗淡的,华丽的,古朴的,平滑的,粗糙的相互穿插对比,形成有力量但不用生硬,有活力但不稚嫩的风格。
编辑本段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生存背景任何一种观念、主义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都有它产生、发展的生存土壤。
后现代主义设计也是如此,是西方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衍生物,是历史的必然在特定的文化环境、物质条件下的反映,我们可以从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寻求它的根源。
20世纪60年代左右,西方各工业发达国家先后进入了后工业时代,伴随着生产力发展的相应的文化思潮也进入了后现代时期,(有学者指出,后现代是一个时间概念,指的是现代主义以后的整个历史时期,而后现代主义则是一个设计流派,是本文要讨论的范畴,看来后现代这个名称带来了很大的混乱感。
)在后现代时代里,各种文化现象层出不穷,而且相互之间矛盾纷杂,争论不休,各门各派各抒己见,如以人本主义为中心来论,一方面有当代人本主义所反对的基础主义认识论和自然主义哲学,另一方面有从本体论或从方法论角度攻击人本主义的各个学派,还有既反对人本主义也反对科学主义的解释学,还有试图协调主体和世界从而避免两难处境的新方向,五光十色、斑驳多彩,在所有流行的文化哲学思潮中,以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人本主义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中尤以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为典型的人本主义学说,但是人本主义本身又是相当复杂的,既可以同科学主义结合或相容(如实用主义,甚至逻辑实证主义就其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而论并非反对人本主义,尽管他反对主体哲学),也可反对科学主义(如存在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从人本主义出发又衍生出反人本主义,反人本主义既可以是科学主义(如结构主义、自然主义),亦可以是反科学主义(如海德格尔和后结构主义),这种错综复杂的现象反映在社会现象、美学、文学各领域,形成一股浩浩荡荡的反主流运动,设计领域自然是其涵盖的范畴,在反主流运动的大气候的影响下,开始了反对现代主义运动的反主流思潮,逐渐形成了对现代主义的或反动或修正或超越的各式各样的流派,如波普运动、复古主义、未来主义、绿色运动等,后现代主义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一支流派。
“哲学思想是美学观念的基础,当哲学思想转变之时,也必然导致审美意识的变异。
”解构主义和存在主义观念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不可忽视。
解构主义是后现代哲学的一支,其思想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是较大的,与存在主义一样,是从非理性的角度出发的,强调自由、个性(延异、播撒、),反对理性的科学主义及一切规定的、僵化的形而上学的思想,强调动态的、变化的、无中心的、个性的东西。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提出“存在先于本质”,意指人先是存在,再在这世界上遭受各种经历,而后界定自己,人是自由的,“人总是要在一个没有神的荒谬世界上做出自己的选择,设计自己的存在”。
也就是反对理性化、强调人的自由。
存在主义的另一位大师海德格尔则将人称为“此在”,借用“此在”这个词来指代被形而上学污染过的“人”,强调“此在”(人)是一种非本质的定义,一种过程性的思维、充满了各种可能性、选择性,表达了人的动态的、过程的、可能的生存状态。
这些哲学观念在西方进入“丰裕”社会后,迎合了作为社会主体的中产阶级的心态,因而大行其道。
后现代主义的一系列观念如非理性、以人为本、借鉴历史、崇尚文化,以大众的口味、意识为出发点,讲求非和谐、多样化、混杂、折衷、多元共存等与存在主义、解构主义观念交相辉映,在这些流行的哲学文化的推动下,后现代主义在反对科学对人的奴驭,反对人的异化的运动中,显示出了其受欢迎的一面,因而有了其存在的理由。
另一个涉及领域内的背景是(可以看作是哲学思潮在设计上的反映)现代主义发展到极端化(国际主义),在米斯&S226;凡德洛的“少即多”的原则的引导下,现代主义走上了极端的形式化、理性化的道路,强调功能、工业化、标准化、机械化,导致了单调、冷漠的建筑及设计品充斥市场,在建筑上则出现了功能合理、形式雷同、造型简单、色彩单调、没有个性的千篇一律的方盒子出现在世界各个地方,引起了相当一部分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反感,罗伯特&S226;文图里甚至针对米斯凡德洛的“少即多”提出了“少即烦”的相反的观点。
现代主义的哲学根基是资本主义初期占统治地位的理性主义伴随着科学主义,强调“功能合理、形式服从功能、科学与技术的统一”是典型的理性主义的表现,到了20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非理性的人本主义、存在主义逐渐流行起来,成为西方美学、文学、艺术各流派的重要的理论根据,也就不难理解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当然后现代艺术本身的相互影响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波普艺术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功不可没。
)编辑本段后现代主义家具设计ARTURE奥卓”根植于后现代时尚家具文化理念,重新吸收并提升欧洲古典主义风格,洞悉新贵一族渴望自由、崇尚个性的需求,经过孕育、融合、诠释和不断创新,让欧式贵族的奢华与后现代的简约完美融合,给人带来耳目一新、魅力持久的高品位家居体验。
亮点一:简约奢华的设计理念“ARTURE奥卓”造型以矩形为基本框架,稳重奢华,简约明朗,厚实大方,散发出一种独特的男性魅力。
板件的边角又巧妙的运用了椭圆型处理,使用大量精巧优雅的弧线设计,富有韵律之美,温文尔雅、卓越超群。
颇具前瞻性、不拘一格的设计理念,迎合新贵一族的审美品位。
亮点二:质感尊贵的上乘材料“ARTURE奥卓”打破了以往家具产品材料使用的单一性,将木材、金属、玻璃、皮革、布艺等各式材料,完美糅合多种材料的物理性能和装饰美感。
大量采用进口胡桃木、香果树榴、安妮格等珍贵木材,由手工低着色到抛光处理,经过近十道油漆加工工序处理,将木质不同角度的光影变化和美妙肌理表现得更为透彻。
亮点三:国内领先的技术保障“ARTURE奥卓”针对新贵一族与众不同的需求,采用国际领先的进口全电脑加工制造机,裁切、造型、打磨、喷漆、组装等工艺均运用先进的机器和技术,保证了产品的精确性,保障每一件产品均质量达标,完美展现。
亮点四:追求完美的细节考量“ARTURE奥卓”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完美的知性主义者,完全不同于泛品牌主义者的作风。
抽屉的路轨、柜门的门铰均采用自动闭锁系统,让家具使用时产生的噪音减至微无。
所有抽手和金属装饰线均是专业设计师特别设计,具有独特的个性,与众不同的风度。
后现代主义时尚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