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风格

合集下载

简述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简述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简述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后现代主义设计,源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以现代主义为根基,通
过对当代社会、文化和科学积极发展的反思和重新定义,以达到超越
传统设计模式,实现艺术自由创新的一种设计思想。

它集合当代哲学、艺术和科学的元素,利用现象学的观念来重新定义设计,使之具有更
多的前瞻性和创造性。

首先,后现代主义设计拥有独特的色彩风格。

继承了现代主义的简约
风格之外,后现代主义还把夸张的、艳丽的、生动的图形色彩加入其中,使得设计变得更具有表现力。

其次,后现代主义设计善于利用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最大
限度地发挥新元素的创意特性,表现出一种特有的“科技结合文化”
的涵义,以此来创造更具有时尚气息的设计风格。

例如利用数码技术
和新兴网络技术开发移动端以及客户端应用,把现代科技与文化融合
能够实现使用者最大限度的满足。

再者,后现代主义设计善于创造空间特色,空间分割、空间缝隙、空
间变形等,以这样的方法来创造表现力强、充满创意的后现代主义空
间风格。

同时,它也重视空间利用率,强调分割开的空间要灵活多变,让空间看起来更加简洁和整洁,同时又能兼容多种的使用需求,以满
足不同的审美要求。

最后,设计师在运用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时候,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装饰,因为后现代主义着重于把简约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立足于当下,强调“简单更美”,使设计更加简洁大方,以此来表达后现代主义的
精神内涵。

总而言之,后现代主义设计将现代精神、文化和科学有机地结合,使之去传统现代主义设计的桎梏与束缚,以自由创造性的设计理念追求艺术极致,是给人以时尚、科技美学、审美感受的理想设计方式。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风格比较》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风格比较》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风格比较简介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文学中两个重要的潮流,它们在文学创作风格、思想观念以及艺术手法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特点进行比较,并探讨其在文学发展中的意义。

现代主义文学特点1. 主观性和内心体验现代主义强调个体的内心感受和思想,关注人类的孤独、焦虑和社会迷茫等问题。

作品通常呈现出破碎、不连贯的结构,以折射思维、意识流等方式表达人物情感与思维变化。

2. 实验性与突破传统现代主义作家试图突破传统写作形式和规范,通过语言、叙事技巧和结构实验来塑造新颖而复杂的小说形态。

同时,他们也经常采用隐喻、象征和多重解读等手法来挑战读者对作品进行解读。

3. 反对权威与道德观念现代主义文学反对传统的权威主义,挑战常规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

作家倾向于揭示社会的矛盾和不合理之处,并探索人性的复杂性与深度。

后现代主义文学特点1. 反叙事和反传统后现代主义文学鼓励多种视角和叙事方式的使用,拒绝传统线性的故事结构。

作品中出现许多碎片化、断裂、混乱的情节和叙述形式,模糊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界限。

2. 超现实主义元素后现代主义经常在作品中运用超现实主义手法来突破惯常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

通过夸张、幽默或梦幻等方式,展现了对现实世界的重新解构和诠释。

3. 各种文化融合后现代主义倡导跨越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传统的交流与融合。

作品在思想、语言以及风格方面体现了多样性和跨界性,并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个体认同、身份危机以及文化冲突等问题。

比较与总结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文学潮流,虽然都试图通过打破传统、突破限制来反思现实世界,但在表达手法和观念上存在显著差异。

现代主义更加关注内心体验、实验性写作和社会批判,而后现代主义则更强调对叙事和传统观念的挑战,并追求视角多元化与文化融合。

在文学发展上,现代主义开创了新的艺术语言和创作方法,为后续的文学探索提供了基础。

后现代主义则进一步拓展了文学的边界,并以其自由多样的形式与内容丰富了当代文学的发展空间。

举例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风格及表现

举例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风格及表现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风格及表现一、极简主义极简主义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一种重要风格,强调简约、纯净和简洁。

在极简主义设计中,颜色、形状、线条和材质都经过精心的选择和组合,以达到简洁、清晰和有力的视觉效果。

极简主义设计常常用于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

二、装饰主义装饰主义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重要风格,强调装饰和细节。

在装饰主义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各种材料和技术来创造富有装饰性的设计,如金属、玻璃、陶瓷等。

装饰主义设计常常用于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等领域。

三、折衷主义折衷主义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风格,强调融合和混合。

在折衷主义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不同的设计元素和风格来创造独特的设计。

折衷主义设计常常用于建筑、室内设计等领域。

四、高技派高技派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一种风格,强调技术和未来感。

在高技派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来创造具有未来感的设计。

高技派设计常常用于建筑、工业设计等领域。

五、波普艺术波普艺术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风格,强调大众化和流行文化。

在波普艺术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大众化的图像和色彩来创造具有独特魅力的设计。

波普艺术设计常常用于服装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

六、环保主义环保主义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重要风格,强调环保和可持续性。

在环保主义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环保材料和技术来创造具有可持续性的设计。

环保主义设计常常用于建筑、工业设计等领域。

七、乡土风格乡土风格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风格,强调地域文化和传统元素。

在乡土风格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地域性的材料和技术来创造具有独特魅力的设计。

乡土风格设计常常用于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

八、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风格,强调抽象和自由表达。

在抽象表现主义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抽象的形状和线条来创造具有独特魅力的设计。

抽象表现主义设计常常用于绘画、雕塑等领域。

九、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另一种重要风格,强调创新和未来性。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工 业
后 现 代 主 义 风 格
设 计 史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 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 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目前,在建筑学、 文学批评、心理分析学、法律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 等诸多领域,均就当下的后现代境况,提出了自成体系的论 述。他们各自都反对以特定方式来继承固有或者既定的理念。 由于它是由多重艺术主义融合而成的派别,因此要为后现代 主义进行精辟且公式化的解说是无法完成的。若以单纯的历 史发展角度来说,最早出现后现代主义的是哲学和建筑学。 当中领先其他范畴的,尤其是六十年以来的建筑师,由于反 对全球性风格(InternationalStyle)缺乏人文关注,引起不同 对全球性风格(InternationalStyle)缺乏人文关注,引起不同 建筑师的大胆创作,发展出既独特又多元化的后现代式建筑 建筑师的大胆创作,发展出既独特又多元化的后现代式建筑 方案。而哲学界则先后出现不同学者就相类似的人文境况进 行解说,其中能够为后现代主义大略性表述的哲学文本,可 算是法国的解构主义了。 设定相对主义。不是不讲道德,而 设定相对主义。不是不讲道德,而 是反统一道德;不是否认真理,而是设定有许多真理的可能 性,从个人的角度、情境的、文化的、政治的、甚至是性的 角度。后现代主义反对连贯的、权威的、确定的解释(包括 对圣经,和其它信仰宣告)。个人的经验、背景、意愿和喜 好在知识、生活、文化和性上占优先地位。
1976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建成的奥柏林学院爱伦美 1976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建成的奥柏林学院爱伦美 术馆扩建部分与旧馆相连,墙面的颜色、图案与原 有建筑有所呼应。在一处转角上,孤立地安置着一 根木制的 、变了形的爱奥尼式柱子,短粗矮胖, 滑稽可笑,得到一个绰号叫“米老鼠爱奥尼” 滑稽可笑,得到一个绰号叫“米老鼠爱奥尼”。这 一处理体现着文丘里提倡的手法:它是一个片段、 一种装饰、一个象征,也是“ 一种装饰、一个象征,也是“通过非传统的方式组 合传统部件” 合传统部件”的例子。 1982年落成的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是美国第 1982年落成的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是美国第 一座后现代主义的大型官方建筑。楼高15层,呈方 一座后现代主义的大型官方建筑。楼高15层,呈方 块体形。外部有大面积的抹灰墙面,开着许多小方 窗。每个立面都有一些古怪的装饰物,排列整齐的 小方窗之间又夹着异形的大玻璃墙面。屋顶上还有 一些比例很不协调的小房子,有人赞美它是“ 一些比例很不协调的小房子,有人赞美它是“以古 典建筑的隐喻去替代那种没头没脑的玻璃盒子” 典建筑的隐喻去替代那种没头没脑的玻璃盒子”。

设计美学 后现代主义风格名词解释

设计美学 后现代主义风格名词解释

设计美学:后现代主义风格名词解释一、设计美学设计美学是指在设计中追求美的理念和原则。

这种理念强调以美的标准创造、评价和鉴赏设计作品。

设计美学涵盖了艺术美学、功能美学和文化美学等多个方面,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和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

1. 融合功能和美感设计美学强调设计作品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更应该具有美感。

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将功能和美感融合在一起,使设计作品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实用性。

2. 体现个性和文化设计美学还强调个性和文化的体现。

设计作品应该反映设计师和使用者的个性特征,同时还要考虑到文化背景和当地传统,以此增加作品的独特性和文化内涵。

3. 追求创新和实验设计美学鼓励设计师不断追求创新和实验。

通过新颖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不断挑战传统的审美观念,开拓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设计空间。

二、后现代主义风格名词解释后现代主义风格是在20世纪60年代逐渐兴起的一个艺术和设计流派。

该风格强调对传统的批判和超越,提倡多元文化、多样性和反规范化,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叛和挑战。

1. 多元文化和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风格强调多元文化的融合和超现实主义的表现。

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和设计手段,表达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和融合,展现出丰富多样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2. 反规范化和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风格反对传统的规范和结构,提倡解构主义的设计手法。

在视觉上打破常规的形式和结构,寻求新的设计语言和表达方式,以此挑战传统的审美标准。

3. 多样性和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风格强调多样性和艺术的超现实主义表现。

通过丰富多彩的视觉符号和情感表达,创造出复杂、深刻的艺术和设计作品,引发观者多层次的思考和体验。

个人观点和理解设计美学与后现代主义风格是密不可分的。

在设计美学中,强调了美的标准和原则,注重功能、个性和创新的融合。

而后现代主义风格则提倡对传统的反叛和挑战,强调多元文化、反规范化和超现实主义的表现。

在当今社会,设计美学与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结合,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创作空间和表达方式。

理解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风格

理解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风格

理解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在现代社会中,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风格,深受许多作家的喜爱与追捧。

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思想密度,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扣人心弦的文学画卷。

本文将从叙述方式、主题内容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探讨如何理解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风格。

一、破碎的叙事方式后现代主义作品常常采用破碎的叙事方式,突破了传统叙事的线性结构,使得作品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

这种破碎的叙事方式往往以不同时间、空间和视角的交替展现,使得读者需要通过拼凑思维来理解故事的全貌。

例如,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的小说《重返故乡》中,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和时间交叠的方式,表达了战争带来的心灵创伤和人性的扭曲。

二、多元的主题内容后现代主义作品也以其多元的主题内容而著称。

与传统文学作品强调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不同,后现代主义作品常常关注社会和人类存在的多样性以及现实与幻想的边界。

例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1Q84》中,通过复杂的情节和奇幻的元素,探讨了现实与虚幻之间的模糊界限,引发读者对真实与虚拟的思考。

三、语言风格的颠覆与创新后现代主义作品在语言风格上具有颠覆与创新的特点。

作家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语言规范,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写作形式。

例如,法国女作家克里斯汀·安格斯蒂的小说《亚舒兰皮合同》,以各种夸张、离奇的修辞手法和叙述结构,塑造了一个怪诞而迷人的世界。

同时,作家还常常运用大量的隐喻和象征,使得作品充满了哲学性和独特的艺术美感。

四、后现代主义与社会背景的关联后现代主义作品的兴起与当代社会背景紧密相关。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信息过载和价值观碎片化的困扰,后现代主义作品通过其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和多元的主题内容,折射出了这种社会背景下的人类困境。

作者通过对这些困境的揭示和反思,使得读者对当代社会和人性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总之,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后现代主义风格试题

后现代主义风格试题

后现代主义风格试题1. 简述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后现代主义风格起源于20世纪后期的西方社会,是对现代主义风格的一种反叛和对抗。

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快速变革和多元化的现象,以及对现代主义思想的怀疑和批判。

2. 描述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特点和特征。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特点包括:- 拒绝统一和固定的真理和价值观,强调相对主义和多元性。

- 喜欢混合和重新解构传统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创造出新的复杂和多样的艺术作品。

- 倾向于突出现实和虚构之间的边界和混淆,挑战传统的二元对立。

- 使用多媒体和新技术创作,突破传统的艺术媒介限制。

3. 举例说明后现代主义风格在不同艺术领域的表现。

- 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以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和打破常规语言规则的方式创作,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 绘画:后现代主义绘画作品常常呈现出错综复杂、破碎和混乱的形象,如毕加索的立体派作品。

- 影视:后现代主义电影作品强调对传统叙事结构的颠覆和对观众的挑战,如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

- 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作品追求多样性和视觉冲击力,如法兰克·盖里的古根海姆博物馆。

4. 讨论后现代主义风格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出现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挑战了传统的权威和价值观,鼓励人们思考和置疑现实世界。

- 它强调多元性和相对主义,推动了社会的多元发展和文化交流。

- 它突破了传统艺术形式和媒介的限制,鼓励创新和实验。

- 它引入了新技术和媒体的应用,改变了艺术创作和传播的方式。

总体而言,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出现带来了对传统和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挑战,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设计美学 后现代主义风格名词解释

设计美学 后现代主义风格名词解释

设计美学后现代主义风格名词解释设计美学是一个广阔而多元的概念,它包含了对美的感知和创造的理论和实践。

随着时间和文化的演变,设计美学也不断演变,其中之一就是后现代主义风格。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设计美学和后现代主义风格进行深度解释,探讨其内涵和影响,并分享个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观点。

【1. 设计美学的基本概念】设计美学是对设计领域中所涉及的美学原则和理念的研究和探索。

它关注视觉、感觉和认知,以创造具有美感和功能性的产品、空间和体验。

在设计美学中,我们关注形式、结构、比例、颜色、材料和布局等因素的艺术与审美效果。

设计美学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即将最终用户的需求、偏好和体验纳入考虑。

通过深入理解人类的感知和认知机制,设计美学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在形式上也能提供视觉上的美感。

【2.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名词解释】后现代主义风格是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一种社会和文化思潮,对现代主义的理念和实践进行了反思和颠覆。

后现代主义风格强调对大众文化、历史、权力和多元性的重拾和关注,突破了现代主义对传统规范和结构的限制。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碎片化和混乱性的追求。

它通过多样的材料、形式和表达方式来突破传统的线性和规范化思维方式,表达出混沌、多元和复杂的社会和文化现实。

【3. 设计美学与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联系】设计美学和后现代主义风格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

设计美学强调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和用户体验,而后现代主义风格注重对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关注和反思。

两者都不拘泥于传统的规范和结构,而是追求多元性、非线性和自由性。

在设计实践中,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理念可以激发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并使他们能够打破传统的设计模式和固定的审美标准。

通过将后现代主义的混乱性和多元性应用于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个性化的作品,为用户提供不同于传统的体验和感受。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设计美学和后现代主义风格提供了一种挑战传统的机会,通过突破规范和结构的限制,创造出独特而个性化的设计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装饰风格后现代主义设计语言富于感性和装饰美,与现代主义设计的理性主义反装饰风格形成鲜明对照。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对于装饰的不同态度,既是设计理念、美学趣味的相异,又与它们置身其间的社会文化环境相联系。

20世纪初期,当时设计界面临的是找到适于机器工业生产的产品形式风格。

经过世纪初的德国工业联盟,到二、三十年代的荷兰风格派、俄国构成主义和包豪斯学校的探索与努力,最终形成了以功能主义与理性主义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主义设计理念与风格。

设计的功能主义理念是指产品的造型由它的功能所决定,产品以突出实用功能为特点。

其美学理念认为,一个完全满足功能的物品自然是美的。

现代主义设计语言多用几何造型,抽象而简明,形式表达简约、克制而单一。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之前,对于尚处于生产型社会的西方各国来说,低成本且可以批量生产是对产品的基本要求,因而以功能主义为核心、风格单纯明快而无装饰、适于机械化生产的现代主义产品,由于其对标准化、系统化的工业化大生产的适应,成为20世纪上半叶最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产品类型。

现代主义设计以功能为中心,凡与功能无关的一律视为不必要和多余,美国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 Louis Sullivan)提出的“形式服从功能”(form follow function)是功能主义最简洁也最有影响的表达。

现代主义设计持有明确的反装饰态度,甚至将装饰视为一种罪恶。

维也纳建筑师阿道夫·卢斯(Adolf Loos)提出“装饰就是罪恶”的观点,他认为“装饰是对劳动力的浪费,因此也是对健康的浪费……今天,它还意味着浪费材料和浪费资金……”[2]追求朴实无华,反对装饰,反对铺张浪费是现代主义设计师的共识。

由于对产品低成本的坚持以及反装饰的态度,现代主义设计被认为具有理想主义与民主色彩。

到20世纪60年代,现代主义设计已逐渐丧失其原有的前卫性、革命性,人们对它冷漠、单调、乏味的风格感到厌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注重装饰、追求个性表达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应运而生。

除了设计自身发展的要求,后现代主义设计还生长于一个与现代主义设计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

随着二战的结束,西方各国的经济逐渐恢复并快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之后,西方社会相继由生产型社会进入消费社会,社会商品的种类和数量成倍增长,产品从匮乏日益丰盛,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拥有自己的消费能力。

鲍德里亚在他的《消费社会》中指出,这时社会的基本问题“不再是‘获得最大的利润与‘生产的理性化’之间的矛盾(在企业的主层次上),而是在潜在的无限生产力(在技术结构的层次上)与销售产品的必要性之间的矛盾”[3]。

于是,不断推出新产品成为持续生产的刚性要求。

不断推出具有新功能的产品并非易事,通过设计的变化将功能相同或相近的产品打造成新产品便成为一种似乎自然的选择,对产品的装饰性处理也就成为增加设计内涵、塑造产品新形象的必要手段。

可以说,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装饰风格是西方消费社会物质财富与经济繁荣的一个表征。

后现代主义设计在风格上富于装饰,在精神上是感性主义的。

在产品造型上,后现代主义设计往往在产品上添加某种具象的形象或具象与抽象相结合,比如添加一只米老鼠或小鸟,使产品具有装饰性和感性的形象。

后现代主义设计高度强调装饰性,既将装饰作为实现风格化和审美效果的手段,也将其视为设计的目的。

后现代主义设计善于通过多种手段,如汲取古典传统样式,或以具象的、符号象征的以及各种形式元素的使用等多种方式达成特定装饰效果。

在色彩的使用上,与现代主义设计主要使用黑、白、灰的中性色不同,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色彩运用鲜艳亮丽,具有强烈的感观效果。

美国设计师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设计的迪斯尼天鹅饭店(图1),没有采用现代主义建筑常用的平屋顶,而将饭店的顶部设计成一个柔和的圆弧形。

在主楼和两个副楼的顶部分别装饰了两只巨大的天鹅和两个花朵般竖立的贝壳形象,在建筑的外立面使用了大量鲜明的橘红色,整个建筑具有强烈的装饰感和视觉效果。

装饰主义风格使后现代主义设计产品具有了某种艺术品的色彩。

迪斯尼世界天鹅宾馆图1 迪斯尼天鹅饭店迈克尔•格雷夫斯1990三、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包容性与大众性后现代主义设计语言具有充满活力的多元之美。

现代主义设计的语言具有纯粹性、排他性,强调风格的整体统一。

而后现代主义设计包容和肯定设计语言的差异与矛盾,组合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风格元素,其多元性、丰富性表现出一种“杂乱的活力”。

1966年,后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出版了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设计宣言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针对现代主义设计“少就是多”的理念,提出“少就是乏味”,倡导复杂、折衷的美学风格。

他说,“我喜欢建筑中的复杂与矛盾”,主张以“杂乱的活力”取代现代主义“明显的统一”,主张“模棱两可”而非“清晰明确”。

[4]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包容性性既表现为在一个产品中拼接、组合不同来源与风格的元素,也表现为在后现代主义设计中,不同产品具有不同的个性风貌。

美国设计师查尔斯•摩尔(Charles Moore)设计的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图2)由各种历史样式的片断构成,他将希腊、罗马式的柱式、拱门与具有现代特征的不锈钢材料、艳丽的色彩及霓虹灯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既古典又现代,既传统又前卫,虽不无矛盾但不追求协调统一的复杂风格。

图2 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查尔斯·摩尔1978后现代主义设计反对现代主义产品外观的单一与雷同。

现代主义设计多采用几何形造型,注重设计适宜产品的标准化、批量化生产,因而现代主义产品常常具有极其相似的面貌。

由于现代主义设计以严谨的理性取代感性冲动,强调设计中的科学、客观因素,尽可能减少设计中的个人意识,现代主义设计认同风格的相似与单一,对此建筑学家沃尔夫(Tom Wolfe)辩解说:“如果有人说你模仿密斯、格罗皮乌斯或者柯布西埃,那有什么?这不就像一个基督徒在模仿耶稣基督一样吗?”[5] 也正因为如此,现代主义建筑以及在其基础上于二战后形成的国际主义建筑,因其千篇一律、造型单调、缺少变化的几何形方盒子在后来受到了众多批评。

而后现代主义设计以其不恪守规则与标准、不排斥差异与矛盾的包容态度为设计的多样化表达开辟了广阔天地。

以后现代主义建筑为例,摩尔意大利广场的喧闹、戏谑与表演的激情,格雷夫斯天鹅饭店的奇幻、活泼而又不失恬静典雅,文丘里栗子山庄的小巧而多变、矛盾而折中,复杂而不失时尚都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

这些形色各异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为现实生活世界提供了异彩纷呈、充满活力的视觉审美形象。

现代主义设计以功能主义为核心,不事装饰,并不等于它没有形式追求,现代主义设计以机器为隐喻、以机械的内部逻辑为基础,其纯净、冷峻的“机器美学”风格被认为具有精英主义色彩。

文丘里就批评现代主义设计是按少数人的爱好设计,设计应该重视公众的通俗口味与喜爱。

文丘里在他的《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一书中,充分肯定赌城中光怪陆离、五光十色的世俗建筑,认为“那些看起来杂乱无章的低级建筑表现出一种诱人的活力与效力”。

后现代主义设计“杂乱的活力”体现着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与包容性,拉斯维加斯混杂的建筑风格是后现代主义设计“杂乱的狂欢”风格的一个象征,其美学趣味是大众化,反精英主义的。

四、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多重符号内涵后现代主义设计语言具有反功能至上、容纳多种内涵的丰富之美。

“形式追随功能”是现代主义设计功能主义理念的经典表述,它将实用功能视为设计本质的、甚至唯一的目的,排斥甚至取消了产品功能本应包含的其它内涵,压抑了设计语言表达的自由生机与活力。

现代主义设计将设计之美主要理解为一种功能美,即形式体现了、也只是体现了产品的功能以及以功能为基础的产品内在结构。

后现代主义设计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理解功能及产品的内涵,认为设计既可以是对实用功能的体现与表达,也完全可以侧重对形式、审美的表达,对心理情感、社会文化等更广泛内涵的表达,它可以不突出甚至忽略实用功能。

后现代主义设计对产品功能及内涵的理解体现了消费社会产品的非功能化趋向,产品被赋予种种涵义,成为表达意义的物质载体,工具的物成为符号的物、意义的物,即鲍德里亚所说的消费社会中物品的符号化。

此外,以各种方式的处理使产品达到丰富多样的视觉目标与审美效果,并使这种视觉目标与审美效果在产品的内涵及价值中更具主导性,从而使产品成为某种形式表达的符号,也是消费社会的产品扩展自身内涵及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

迈克•格雷夫斯为意大利Alessi公司设计的一款不锈钢自鸣式烧水壶(图3),在壶嘴上设计了一只红色小鸟的自鸣哨,当水烧开时会发出鸟叫的提示声。

这只小鸟自鸣哨成为设计的亮点,这一形象以及它所表达出来的幽默与风趣,使这款水壶在实用功能之外还有了具象性、装饰性和趣味性的多重内涵。

意大利设计师埃托·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设计了许多用途不明、涵义模糊的物品,他的那款Carlton书架(图4)造型夸张,功能模糊,与通常书架的功能要求相去甚远,更像一个抽象的雕塑作品。

书架的材料表层覆盖了塑料贴面,颜色鲜艳,极具装饰性和视觉效果,它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感和雕塑美与产品的实用功能并无紧密关联。

索特萨斯对自己的设计有着自觉的认识,他说:“对我来说,设计是一种研讨生活的途径,是研讨社会、政治、性爱、食物和设计本身的途径。

说到底,它是建造一种关于生活形象的途径。

”“我们试图赋予设计更丰富的含意,更广泛的灵活性……”[6]索特萨斯的设计向人们证明了经过设计的物品可以成为想象力、形式美和激进探索的符号。

图3 Alessi 烧水壶迈克·格雷夫斯1985图4 Carlton 书架埃托·索特萨斯1981五、后现代主义设计与既有艺术等级体系的消解后现代主义设计以其对实用功能、形式感、艺术想象力及社会文化内涵的融合,在当代日常生活的舞台上塑造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形象。

后现代主义设计产品使人们看到,那些充斥在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物品不仅仅是具有实用功效的工具,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文化符号或准艺术品,后现代主义设计也因此成为当代日常生活审美化及后现代文化的一个典型样式。

作为审美化的当代日常生活场景中的一个重要景观,后现代主义设计体现了当代艺术、文化格局的变化与重新布局。

在现代以至前现代社会,设计所属的实用艺术类别在艺术系统中一直被作为“次要艺术”而处于艺术的边缘。

尽管在19世纪伴随现代设计的发生,英国学者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设计师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曾大力倡导打破实用艺术与纯艺术的分界与等级,但设计在艺术中的边缘地位并未有根本性的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