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系针状焦溶剂法研究现状
2024年煤系针状焦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煤系针状焦市场分析现状摘要本文通过对煤系针状焦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针状焦的产量和消费情况,以及市场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针状焦作为一种重要的冶金原料,对钢铁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市场情况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煤系针状焦的生产和销售。
1. 引言针状焦是由煤炭粉末经过高温处理而成的一种冶金原料。
随着钢铁产业的发展,针状焦市场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本文将对煤系针状焦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帮助了解该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竞争状况。
2. 煤系针状焦的产量和消费情况煤系针状焦的产量和消费情况是评估该市场规模和潜力的重要指标。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煤系针状焦的产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钢铁行业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钢铁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针状焦的消费也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3. 市场竞争格局市场竞争格局是影响煤系针状焦市场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
煤系针状焦市场存在着一些主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它们在市场份额和技术实力上具有较大的优势。
同时,市场上也存在着一些中小型企业,它们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来提高竞争力。
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4. 煤系针状焦市场的发展趋势煤系针状焦市场在未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针状焦在钢铁生产中的应用将会继续增加,特别是高品质钢铁产品的生产。
•技术创新将会推动针状焦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受环保政策的影响,煤系针状焦的生产将趋向于清洁化和低排放。
结论通过对煤系针状焦市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产量和消费情况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市场竞争格局逐渐形成,同时市场发展趋势也十分乐观。
针状焦在钢铁行业的地位日益重要,其应用前景广阔。
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不断优化生产和销售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推动煤系针状焦市场的健康发展。
以上为2024年煤系针状焦市场分析现状的文档。
煤系针状焦溶剂法研究现状

煤系针状焦溶剂法研究现状摘要通过对溶剂法生产精制沥青的阐述,介绍了制煤系针状焦溶剂法的工艺原理的优势,并从实验结果上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溶剂法;针状焦;工艺中图分类号 tq5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1-0123-01针状焦是针状沥青焦的简称,是石墨化程度较高的沥青焦。
它具有化学性能和耐磨性好、电导率高、结晶度大、热膨胀系数小、抗热震性好等特点,现在被广泛地用作冶金工业中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热结构石墨和特种碳素制品的原料,以及适用于制备近年来发展的内串石墨化系统(lwg)的石墨电极。
用针状焦制造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可以明显地提高炼钢效率,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
目前,根据生产使用的原料不同,分为石油系和煤焦油系两大类。
美国大湖碳素公司于1950年首次发明石油系针状焦,1979年日本的煤沥青针状焦工业生产装置投产,煤系针状焦扩大了煤焦油应用范围。
其技术以专利形式存在或严格对我国保密。
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也成功地开发了石油系针状焦的生产,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成功地开发了煤焦油沥青系针状焦的生产。
1 溶剂法生产针状焦的工艺现状生产出合格针状焦的关键是原料(沥青)的预处理,即制作生成针状焦中间相热转化的原料即精制沥青。
由于处理工艺不同,针状焦工艺命名不尽相同,但其生产工艺过程基本相似,生产工艺:软沥青→预净化处理→精料→延迟焦化→生焦→煅烧→针状焦。
原料预净化的方法比较多,有真空蒸馏法,m-l法,改质法,溶剂萃取法,机械离心法,其中的溶剂法美国、日本和中国等都有不少成熟的技术,方法是首先将脂肪烃和芳香烃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得到混合溶剂,然后再以混合溶剂处理煤沥青以去除qi(喹啉不溶物)。
日木的两个公司采用溶剂法利用煤沥青为原料生产针状焦,工艺成熟,并在上世纪已实现了工业化。
目前在原材料预处理工艺中,能够真正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只有溶剂法和改质法,但改质法存在的缺点是各种参数不易控制,工艺上的设计也存在问题。
煤焦油制备针状焦的技术研究

煤焦油制备针状焦的技术研究一、煤焦油制备针状焦的工艺流程1、煤炭粉碎:首先对原始煤炭进行破碎,将煤炭破碎成较小颗粒的煤粉,以便后续的焦化过程。
2、煤粉干燥:将破碎后的煤粉进行干燥处理,去除煤粉中的水分,以提高后续煤焦油制备的效率。
3、煤粉预热:将干燥后的煤粉进行预热处理,使其达到适合炼焦的温度。
4、煤粉焦化:将预热后的煤粉送入焦炉进行焦化,产生煤焦油和焦炭。
5、煤焦油提取:对焦炉产生的煤焦油进行提取和精制处理,得到纯净的煤焦油产品。
6、针状焦制备:通过特殊的加工技术,将煤焦油转化为针状焦产品。
1、煤焦油提取技术:煤焦油的提取是制备针状焦的关键环节之一。
目前常用的煤焦油提取技术包括萃取法、蒸馏法和萃取-蒸馏结合法。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提取煤焦油中的有用成分,为后续的针状焦制备提供原料保障。
2、针状焦加工技术:针状焦的形成需要通过特殊的加工技术来实现。
目前常用的针状焦加工技术包括真空渗透法、沥青质改性法和高温处理法等。
这些技术可以使煤焦油中的有机物质聚合成为针状结构,提高针状焦的质量和热值。
3、煤焦油纯化技术:煤焦油中含有大量的杂质和不纯物质,需要进行纯化处理才能制备高质量的针状焦。
目前常用的煤焦油纯化技术包括溶剂萃取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处理法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去除煤焦油中的杂质和微量金属,提高煤焦油的纯度和稳定性。
1、绿色环保: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煤焦油制备针状焦的技术将朝着清洁高效的方向发展。
未来将重点研究煤焦油的提取、加工和纯化技术,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色生产。
2、高效节能:未来煤焦油制备针状焦的技术将更加注重节能和高效。
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和改进设备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产品多样化:未来煤焦油制备针状焦的技术将提高产品的多样化和附加值。
同时研发新型的针状焦产品,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拓展市场空间。
煤焦油制备针状焦的技术研究对于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状焦研究报告

针状焦研究报告针状焦是一种煤炭产品,由高温热解后的煤转化而成。
针状焦具有硬度高、热值高、挥发分低、灰分少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铁合金和其他冶金行业。
本文旨在对针状焦的性质、应用以及市场前景进行研究。
一、针状焦的性质1. 物理特性针状焦的主要成分为碳素,具有黑色或深灰色的外观。
其形状类似于细长的针,因此得名。
它的硬度非常高,能够经受高温和高压的反应。
2. 化学成分针状焦的主要成分为碳素,含量一般在90%以上。
此外,它还含有少量杂质,如硫、氮、氧和灰分等。
3. 技术指标针状焦的技术指标主要包括热值、硬度、挥发分、灰分等,其中热值和硬度是衡量其性质的主要参数。
一般来说,针状焦的热值在7000 kcal/kg以上,硬度在95以上。
二、针状焦的应用针状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铁合金行业针状焦是铁合金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
它可以作为还原剂,参与铁合金的生产过程,从而提高铁合金的产量和质量。
2. 其他冶金行业针状焦还可以作为其他冶金行业的原料之一,如钢铁、铝工业等。
它可以用于冶炼和炼钢,提高金属的质量和成品率。
3. 燃料行业针状焦的高热值和低挥发分使其成为一种优质的燃料,可以用于发电、供暖等领域。
4. 化工行业针状焦还可以用于化学反应中的还原剂和催化剂,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三、针状焦的市场前景针状焦作为一种优质的冶金原料,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当前,针状焦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主要受益于工业化进程的推动。
尤其是针状焦在铁合金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铁合金行业对针状焦市场的需求将是未来几年的主要增长点。
此外,针状焦在其他冶金行业、燃料行业和化工行业等领域的应用也将持续扩大,为针状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契机。
综上所述,针状焦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冶金原料,具有优异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针状焦市场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前景十分可观。
煤系针状焦现状与生产工艺

作为 ・ 种 新 碳 } 于 料. ”: 其有 低 l 乜 阻啐 、低热 膨J J 长 系数 、 垭耐 热性 和耐 钣 化性 特 } 1 1 ,使 得其成 为 生产 - 功 率 及超 高功率 墨 叱 微的 良如 柑科 , j i : 超 级 电容 和高 能源 : 次 电池 等领 域 仃I j人应 前 默 。针 I 尺 板原 料 不 分为 以石 } l l I 淤 油 为原料 。 三 产 的 油 系针 状 焦 f 【 l 以煤 纯 州I } J J j 青 及 馏 分 为 原料 的 煤 系 引’ 状 焦 。住针 状 焦q - J - - , : } J J j J f 】 ,} l h系针状 焦 占主 导t l g 6 ) : , 后… 十 汕 价恪 L 高 下以及 i j _ J : 的r ] 趋 轻 质化 ,使 } n ] 系t t ‘ : t ) U , t i 原 I 减 少 ,从而 促进 J 蝶 系" I 凡焦技 术的 发展 。l j 1
f 1 . S c h o o l o f C h e m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0 r M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B e i j i n g l 0 0 0 8 3
【 1 f n e e d l e c o k e a t h o n l e a n d a b r o a d I n a d d i t i o n , t h i s p a p e r a l s o i n t r o du c e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me t h o d s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l i e l d s o f n e e d l e c o k e , a n d c o n l p a r e s t h e p e r l b r ma n c e o f t h e e x t e na r l n e e d l e c o k e p r o d u c t s , a n d ma k e s a p r o s p e c t t b r t h e f u t u r e .
煤焦油制备针状焦的技术研究

煤焦油制备针状焦的技术研究煤焦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其制备针状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煤焦油制备针状焦的技术进行研究。
一、概述针状焦是一种高纯度、高强度、高密度、高导电性的石墨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池极材料、电解质、催化剂、高温耐蚀材料等领域。
目前,针状焦的主要生产方法是石油针状焦,但其生产成本较高,利润也不高。
煤焦油是煤炭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其含有丰富的各种化学物质和多种碳块。
因此,利用煤焦油制备针状焦是一种成本较低的方法。
二、制备路线利用煤焦油制备针状焦的基本路线如下:煤焦油预处理→净化→催化裂解→分离→石墨化处理→针状焦制备1.煤焦油预处理煤焦油从煤气中分离出来后,其中含有大量杂质、硫、氮、氧等成分,需要进行预处理。
首先将煤焦油在低温下进行过滤和沉淀,去除其中的固体杂质。
然后通过加热、蒸发等方式将其净化,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氧化物,得到较为纯净的煤焦油。
2.催化裂解将净化后的煤焦油进行催化裂解,在高温下通过热解将其分解成较小的分子,并释放出大量的碳质物质。
催化裂解过程中加入催化剂,可以增加裂解产物的碳含量和层结构,提高产物质量和纯度。
3.分离通过分离工艺,将催化裂解产物中的针状碳分离出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未碳化的物质。
4.石墨化处理将分离出的针状碳进行石墨化处理,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形成具有规则形状和结晶度的石墨结构,提高其导电性和强度。
5.针状焦制备最后将经过石墨化处理的针状碳进行碳化反应,制备成针状焦。
制备过程需要控制温度、时间、气氛等因素,确保产物质量和形状。
三、优化方法为了提高煤焦油制备针状焦的效率和质量,有以下优化方法可供选择:1.催化剂的优化催化剂是影响催化裂解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优化催化剂的选择和配方,可以提高裂解产物的质量和纯度。
目前常用的催化剂包括纳米颗粒、金属催化剂等。
石墨化处理是制备针状焦的关键步骤,其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产物的电性和机械性能。
优化石墨化处理的工艺和方法,可以形成更为规则和均匀的石墨结构,提高产物的品质。
煤系针状焦国内外生产现状及工艺技术

中钢热能研究院承担的山东济宁煤化公司 ( 万 # $ % (溶剂法) 煤系针状焦 , 由于资金原因只完成了煤焦 油软沥青的精制工艺,而后序的延迟焦化和高温煅 烧工艺并没有配套完成,其产品只能是高品质黏结 剂沥青或浸渍沥青,主要作为生产冶炼电极的辅 料。近年来,中钢热能研究院已在鞍山市筹建了一 套规模为 ( 万 # $ % 的中试装置, 其中试产品于 (""& 年在东北特钢一炼分厂的 !"@AB 精炼炉上进行工 业试验,制成的电极大部分主要指标达到同类进口 针状焦制成的电极水平。在中试成功的基础上,该 院拟建年产 ) 万 # $ % 针状焦的工业装置,现已完成 主要设备的招标工作, 预计 (""C 年建成投产。 (""D 年 & 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系针状 焦工业化生产装置在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建 成投产, 设计最终产量为 ’ 万 # 。 目前该公司拟计划 再建 !" 万 # $ % 的针状焦生产装置。 山西省 (""& 年, 朔州市三元炭素有限公司完成了煤系针状焦生产 (E """ # $ %) 工艺技术研究, 并通过了山西省科技厅 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国内主要生产公司及其生产 能力见表 (。
融并成为一个大的球体。如果大球体之间再碰撞、 融并后将会形成更大的球体,直到最后球体的形状 不能维持,形成非球中间相—— — 广域流线型、纤维 状或镶嵌型中间相。从物相角度来看,中间相球体 的生成过程是物系内各向同性液相逐渐变成各向 异性小球体的过程;从化学角度来看,它是液相反 应物系内不断进行着的热分解和热缩聚反应达到 一定程度的产物。 #$ # 气流拉焦工艺 在中间相小球体发生解体生成中间相沥青直到 固化前的全过程中, 焦化塔内有气体连续地向一定方 向流动, 这种气流有一定流速, 能够对中间相沥青施 加足够的剪切力但又不产生扰动, 使中间相沥青分子 在向列型有序排列中固化, 最后生成为针状焦。
《煤系针状焦-纳米炭材料的制备及储钠性能研究》范文

《煤系针状焦-纳米炭材料的制备及储钠性能研究》篇一煤系针状焦-纳米炭材料的制备及储钠性能研究一、引言随着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能源存储技术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在众多能源存储材料中,炭材料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积、良好的导电性、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池材料中。
其中,煤系针状焦/纳米炭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在储钠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研究煤系针状焦/纳米炭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其储钠性能。
二、煤系针状焦/纳米炭材料的制备煤系针状焦/纳米炭材料的制备主要分为原料准备、炭化、活化等步骤。
1. 原料准备选用合适的煤系原料,如煤焦油、煤沥青等,进行破碎、混合、干燥等预处理,以提高原料的均匀性和反应活性。
2. 炭化将预处理后的原料放入炭化炉中,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炭化反应。
通过控制炭化温度和时间,使原料中的有机物分解并形成初步的炭结构。
3. 活化将炭化后的产物进行活化处理,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增加其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
常用的活化方法包括化学活化法、物理活化法等。
活化过程中需控制活化剂种类、浓度、活化温度和时间等参数,以获得理想的纳米炭结构。
三、储钠性能研究煤系针状焦/纳米炭材料在储钠领域的应用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
本部分将从材料结构、电化学性能、循环稳定性等方面对煤系针状焦/纳米炭材料的储钠性能进行研究。
1. 材料结构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煤系针状焦/纳米炭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
通过分析材料的晶型、孔隙结构、表面形态等参数,为后续的电化学性能研究提供依据。
2. 电化学性能研究将煤系针状焦/纳米炭材料作为电池负极材料,与钠金属正极组装成钠离子电池,测试其电化学性能。
通过循环伏安法(CV)、恒流充放电测试等方法,研究材料的比容量、充放电效率、能量密度等参数。
此外,还需考察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和容量衰减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系针状焦溶剂法研究现状
摘要通过对溶剂法生产精制沥青的阐述,介绍了制煤系针状焦溶剂法的工艺原理的优势,并从实验结果上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溶剂法;针状焦;工艺
针状焦是针状沥青焦的简称,是石墨化程度较高的沥青焦。
它具有化学性能和耐磨性好、电导率高、结晶度大、热膨胀系数小、抗热震性好等特点,现在被广泛地用作冶金工业中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热结构石墨和特种碳素制品的原料,以及适用于制备近年来发展的内串石墨化系统(LWG)的石墨电极。
用针状焦制造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可以明显地提高炼钢效率,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
目前,根据生产使用的原料不同,分为石油系和煤焦油系两大类。
美国大湖碳素公司于1950年首次发明石油系针状焦,1979年日本的煤沥青针状焦工业生产装置投产,煤系针状焦扩大了煤焦油应用范围。
其技术以专利形式存在或严格对我国保密。
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也成功地开发了石油系针状焦的生产,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成功地开发了煤焦油沥青系针状焦的生产。
1 溶剂法生产针状焦的工艺现状
生产出合格针状焦的关键是原料(沥青)的预处理,即制作生成针状焦中间相热转化的原料即精制沥青。
由于处理工艺不同,针状焦工艺命名不尽相同,但其生产工艺过程基本相似,生产工艺:
软沥青→预净化处理→精料→延迟焦化→生焦→煅烧→针状焦。
原料预净化的方法比较多,有真空蒸馏法,M-L法,改质法,溶剂萃取法,机械离心法,其中的溶剂法美国、日本和中国等都有不少成熟的技术,方法是首先将脂肪烃和芳香烃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得到混合溶剂,然后再以混合溶剂处理煤沥青以去除QI(喹啉不溶物)。
日木的两个公司采用溶剂法利用煤沥青为原料生产针状焦,工艺成熟,并在上世纪已实现了工业化。
目前在原材料预处理工艺中,能够真正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只有溶剂法和改质法,但改质法存在的缺点是各种参数不易控制,工艺上的设计也存在问题。
而溶剂法生产针状焦较其它方法相比条件控制的比较容易些,使得针状焦的生产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种方法得到的针状焦性能稳定、质量高,该技术处理后的精制沥青收率高,但这种工艺较复杂,投资也较高。
溶剂法的工艺流程:软沥青→溶剂萃取→分离→延迟热化→高温锻烧→成品。
根据分离方法的不同将溶剂法分为机械离心法、重力沉降法、真空过滤法、溶剂抽提法和絮凝剂法。
经过有机溶剂处理后的煤焦油或煤焦油沥青,因为它们
的密度不同将会分成两相,之后在一定的温度下用这几种不同的方法,将两相分离开,上层溶剂经过减压重相蒸馏得到QI含量低于0.1%的精制软沥青,下层为高QI的重相残渣。
另外还可以采用增加溶剂的用量或某种组分来调整精制软沥青的组分变化和收率。
采用不同的方法去除QI的效果见表1。
2 溶剂法生产针状焦的实验
2.1 软沥青的制备
称取一定质量的中温沥青放在烧杯里,将烧杯放在装有甲基硅油的油浴锅中,加热使其熔化。
大约l0 min后,待沥青完全融化后,加入一定比例的洗油或蒽油,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再冷却至常温即可得到软沥青,测其相应的软化点(环球法)。
2.2 精制沥青的制备
将芳香族和脂肪族溶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混合溶剂,再将混合溶剂分别与中温煤沥青和软沥青按一定比例装入三口烧瓶中,将其置于恒温水浴锅里。
选择一定的温度混合搅拌30 min,使其完全溶解后倒入离心试管中,然后将离心试管放入离心机内,设定好温度和转速,离心一定时间。
将上层清夜收集至蒸馏瓶中,减压蒸馏回收溶剂,并同时得到精制沥青。
测量精制沥青的收率和QI含量,并进行族成分分析。
通过改变芳烷比、溶剂比以及离心时间和离心温度,将得到不同的精制沥青。
实验使用的脂肪族溶剂有石油烷烃1、石油烷烃2和煤油,选用的芳香族溶剂:粗苯、蒽油和洗油。
3 结果与讨论
1)加入蒽油和洗油,可以调节中温煤沥青的软化点,洗油是利用添加的轻组分来改善中温沥青的粘度,降低其软化点,而蒽油是以蒽和带两个环的环烷烃为主,是生产优质针状焦的很好原料,也有效地降低了体系粘度和软化点。
试验中沥青的软化点为40℃时蒽油的添加量为30%。
2)当溶剂比一定时,精制沥青的收率随芳烷比的增大而增加,QI含量先随芳烷比的增加而先逐渐降低,当芳烷比为0.5时,QI含量降到最低,然后又开始增大。
3)当芳烷比一定时,精制沥青QI的含量随着溶剂比的增大而减小,当溶剂比大于0.58时,溶剂比对精制沥青QI含量的影响不大。
精制沥青的收率也随溶剂比的增大而减小。
4)脂肪族和芳香族溶剂的种类和化学组成会影响原料净化的效果。
选择的三种不同类型的溶剂都可使精制沥青QI含量达到工业原料要求。
从收率的要求考虑,含C9~CI4的直链烷烃和含环烷烃的煤油比C15~C24的直链烷烃做脂肪族溶剂,处理效果明显要好。
实验表明当溶剂比大于0.6时,精制沥青的QI含
量都可以降至0.1%以下。
5)随着离心温度的升高,精制沥青的QI含量逐渐降低,而收率逐渐升高。
当温度升高到80℃时QI含量降低到0.05%以下,收率也较低。
继续升高温度,QI含量变化并不是很明显,收率继续升高。
但是离心温度越高,对设备的性能要求就越高。
一般工业离心机的正常工作温度均在80℃附近,因此离心温度的较优选择为80℃。
由此得到原料预处理适宜的工艺条件:添加30%的蒽油,煤油为脂肪族溶剂。
洗油为芳香族溶剂,芳烷比0.8:1,溶剂比大于0.6,在2000 r/min的离心速度下离心时间10 min,离心温度80℃,此时精制软沥青的QI含量降至1.0%以下。
参考文献
[1]谢克昌.现代煤化工技术丛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8:392-398.
[2]甘伟斌,蔡仁杰.针状焦技术的研究现状[J].浙江化工,2005,12:27-31.
[3]孙艳锐.针状焦的制备与性能评价[J].北京化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5.
[4]余文凤.煤系针状焦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评价[J].华东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12.
[5]孙艳锐,熊杰明,方懿,孙国娟.混合溶剂法脱除软沥青的喹啉不溶物[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