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定

合集下载

治疗冠心病必备的四种药

治疗冠心病必备的四种药

治疗冠心病必备的四种药引言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病症。

冠心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而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患者常用且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之一。

在本篇文章中,将介绍治疗冠心病必备的四种药物,并详细解释其作用机制和使用注意事项。

1. 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提供了冠心病患者的首要治疗,主要目的是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aspirin)和氯吡格雷(clopidogrel)。

作用机制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内的血小板聚集因子TXA2的合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氯吡格雷则通过与血小板膜上的ADP受体结合,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激活和聚集。

使用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有过敏史的患者均应慎用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溃疡、出血等,氯吡格雷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出血。

•患者需定期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测和相关的血液检查。

2.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能够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的药物。

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有美托洛尔(metoprolol)和阿替洛尔(atenolol)。

作用机制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脏和血管的β受体,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氧。

使用注意事项•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那些存在心肌缺血、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病症的冠心病患者。

•患者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期间需要定期监测心率和血压,并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3. ACE抑制剂ACE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的药物。

常用的ACE抑制剂有卡托普利(captopril)和依那普利(enalapril)。

作用机制ACE抑制剂通过抑制ACE酶的活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和血管紧张素Ⅰ后的转化,从而降低外周阻力,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脏扩张能力,减轻心肌负荷。

使用注意事项•ACE抑制剂适用于那些存在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病症的冠心病患者。

稳定型冠心病的治疗

稳定型冠心病的治疗

稳定型冠心病的治疗稳定型冠心病,也称为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冠心病类型。

稳定型心绞痛通常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导致心脏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胸痛和其他症状。

本文将探讨稳定型冠心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是稳定型冠心病的基础治疗手段,主要通过药物作用来改善心肌缺血,缓解症状,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

常用的药物包括:(1)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2)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缓解胸痛症状。

(3)β受体拮抗剂: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可以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症状。

(4)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也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

生活方式改变是稳定型冠心病治疗的重要部分,包括饮食调整、戒烟限酒、适当运动等。

饮食方面应低盐、低脂、低糖,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戒烟限酒,避免过度饮酒;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心肌缺血。

对于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无法控制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将球囊或支架放置在狭窄的冠状动脉处,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通过移植血管绕过狭窄的冠状动脉段,为心肌提供新的血液供应。

稳定型冠心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

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定期进行体检和复查,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预防病情恶化。

稳定型冠心病(也称为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冠状动脉疾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的胸痛,通常由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诱发。

以下是稳定型冠心病临床路径的概述。

症状识别:稳定型心绞痛通常表现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的胸痛,可伴有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胸痛通常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

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

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脏病。

它是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和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

冠心病患者需要综合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详细介绍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常用药物以及它们的作用、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一、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础,主要用于预防心脏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激活和血小板聚集,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但长期使用阿司匹林也会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因此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胃肠道反应。

2.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凝集因子的释放,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与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具有更强的抗血栓作用,但在一些患者中可能导致更高的出血风险。

二、β受体阻滞剂治疗β受体阻滞剂是冠心病患者长期治疗中的重要药物之一。

它们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脏收缩力和降低血压,从而减轻心脏负荷、稳定冠状动脉病变以及减少心肌梗死的危险。

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这些药物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的选择,因为剂量过大会导致血压过低,剂量过小则影响疗效。

三、降脂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需要使用降脂药物以控制血脂水平。

常用的降脂药物主要包括他汀类药物和贝特类药物。

1.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的水平,从而减少心脏血管事件的发生。

常用的他汀类药物包括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使用他汀类药物需要注意肝功能的监测,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肝功能异常。

2. 贝特类药物:贝特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中的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水平。

常用的贝特类药物有贝特美洛、依折麦布等。

使用时需要考虑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可能的胃肠道反应。

四、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硝酸酯类药物是一类常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扩血管药物,主要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改善心脏供血,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

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和药物不良反应

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和药物不良反应

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和药物不良反应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

药物治疗在冠心病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药物治疗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

本文将就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和药物不良反应展开论述。

1. 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是冠心病患者的常用药物之一,用于预防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卒中。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心肌缺血,但长期使用会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氯吡格雷对于某些冠心病患者更有效,但会增加出血风险。

2.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常用的冠心病治疗药物,通过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肌耗氧量来缓解心肌缺血症状。

然而,β受体阻滞剂可能引起气喘发作、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冠心病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密切监测呼吸状况和血压。

3.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是一类通过阻断细胞内钙离子的进入而减少血管紧张和心肌耗氧的药物。

这类药物对缓解心绞痛症状非常有效,但可能导致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头晕等不良反应。

钙通道阻滞剂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

4. 氮类洋地黄类药物氮类洋地黄类药物是一种有效的阳性肌力药物,可提高心肌收缩力。

然而,过量使用或药物累积可能导致氮类洋地黄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和心律失常等症状。

冠心病患者在使用时应注意用药剂量和间隔,并定期检测血药浓度。

5. 脂质调节药物冠心病患者常常伴有异常的血脂水平,脂质调节药物可以通过调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常用的脂质调节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和贝特类药物。

然而,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肝脏功能异常和肌肉痛等不良反应。

冠心病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测心肌酶谱、心电图和相关生化指标,以评估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此外,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用药指导,合理调整药物剂量,有助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结而言,药物治疗在冠心病患者的管理中十分重要。

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氮类洋地黄类药物和脂质调节药物是常用的治疗药物,但它们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引言:冠心病是一种心脏疾病,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冠心病的患病率逐渐增高,因此控制冠心病非常重要。

合理用药可以有效减轻冠心病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合理用药的指南,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

一、药物治疗原则:1. 综合治疗:冠心病患者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式。

2. 个体化治疗:不同患者的病情各不相同,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确定。

3. 定期复查:冠心病患者应定期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指标,及时评估疗效,调整治疗方案。

二、主要药物及其作用:1.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预防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2.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罗洛尔等,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功能。

3. 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症状。

4. ACE抑制剂:如依那普利、雷米普利等,可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肌功能,预防心肌重塑。

5. β受体拮抗剂:如地尔硫䓬、卡维地洛等,可使心肌收缩力和心脏负荷降低,改善心脏功能。

6. 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等,可排泄多余的盐分和水分,减轻心脏负荷。

三、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服药,不得随意增减药量。

2. 定期复查并及时调整用药:患者应定期复查心电图、血脂等指标,根据复查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3. 定时测量血压:冠心病患者应定时测量血压,保持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4. 避免交叉用药: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要避免交叉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

5. 注意药物禁忌:部分药物可能会有患者的禁忌症状,患者在用药之前应详细了解药物的禁忌症应用。

6.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在药物使用期间要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联系医生。

冠心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

冠心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

对诊断的挑战
冠心病常常和其他疾病混淆, 如肺部感染,肺结核,胆石症 和骨髓炎。
对治疗的挑战
如果不合理,治疗可能会对患 者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定制治 疗方案。
对生活的影响
管理冠心病需要为患者做出一 些重要的生活方式变化,如饮 食调整,增加运动量等。
预防
1
没有吸烟
吸烟是造成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致谢
我们希望这份简短的介绍能够帮助您了解更多关于冠心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知识。祝您身体 健康!
了解冠心病的诊断和药物 治疗
冠心病(CVD)是一种心脏病,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做出的诊断。 这种疾病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心脏损伤,包括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等症状。
诊断方法
1
心电图检查
对于冠心病的初步诊断来说,心电图
心脏超声检查
2
是非常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它可以检 测出心肌缺血或心肌损害的迹象。
心脏超声是一种用于探测心脏结构和
功能的无创检查方法。可以检测心脏
壁运动和心室功能,是冠心病诊断的
3
心脏核磁共振检查
重要方法之一。
心脏核磁共振是一种通过核磁共振技
术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的图像,是一种非
常敏感的诊断方法。
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降低血压并减轻冠状动脉收缩。 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有福辛普利, 卡托普利和贝那普利等。
质子泵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以减少胃酸分泌。常见的质子泵 抑制剂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雷贝拉唑等。
他汀类药物
这些药物有效地降低了人类中的胆固醇水平。 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丽普托和阿托伐他汀等。

冠心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冠心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冠心病的最佳治疗方法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可以从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和手术治疗三个方面入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冠心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首先,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他汀类药物等。

阿司匹林可以防止血液凝结,减少冠状动脉的血栓形成。

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少心脏负荷,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

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脏血液供应。

硝酸酯类药物可以扩张血管,减轻心绞痛。

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水平,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通过合理地使用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冠心病的症状,降低心脏事件的风险。

其次,改变生活方式也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

首先是戒烟。

吸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戒烟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其次是控制体重。

过重会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情况。

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的症状。

此外,规律的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

适度的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减少心脏负荷,改善心脏血液供应。

最后是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

这些慢性病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通过规范治疗和控制相关指标,可以有效地预防冠心病的发展。

最后,手术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最后手段。

常见的手术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CABG是通过搭建旁路血管,绕过狭窄的冠状动脉,改善心脏血液供应。

PCI是通过导管插入冠状动脉,利用气囊扩张狭窄的血管,并放置支架扩张血管。

这两种手术治疗都可以显著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冠心病的最佳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和手术治疗。

通过合理地使用药物,可以控制症状,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体重、规律锻炼和控制慢性病,可以预防冠心病的发展。

冠心病的常规治疗方法

冠心病的常规治疗方法

冠心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系列心脏病症,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治疗冠心病,我们有必要了解冠心病的常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管理中的基础,可以分为缓解症状和降低风险两个方面。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等。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钙离子拮抗剂可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血供;硝酸酯类药物可以舒张血管,减轻心绞痛。

2. 血运重建对于冠心病比较严重的患者,药物治疗可能无法达到理想效果,这时需要进行血运重建。

血运重建的方法一般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PCI是通过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来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心肌血供;CABG则是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到狭窄的血管之上,以绕过狭窄段,恢复心肌血供。

3. 生活方式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至关重要。

首先,戒烟是最有效的预防冠心病的方法之一,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炎症和收缩,增加冠状动脉痉挛的风险。

其次,合理饮食是预防冠心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建议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此外,适量的体育锻炼也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心脏的耐受力,增强心肌供血能力。

最后,控制体重、降低血压和血糖,并定期进行体检和监测,也是冠心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4. 康复治疗冠心病的康复治疗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治疗过程,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包括心脏康复、饮食康复和心理康复。

心脏康复主要通过对心脏功能的评估和监测,开展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项目,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控制冠心病的进展。

饮食康复则通过营养师的指导,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帮助患者控制体重、血压和血脂,改善血糖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概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 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 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 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简称冠心病
发病情况:本病在欧美国家占心血管疾病死 亡率的首位,多发生于40岁以后,男多于女, 脑力劳动者多见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稳定心绞痛/间歇性跛行
Adapted from Libby P. Circulation 2001; 104: 365–372
14
不稳定
心绞痛
ACS
心肌梗死
缺血性脑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严重下肢缺血
间歇性跛行
MI = Myocardial infarction
ACS =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新近研究的危险因素 *纤维蛋白原 *高同型半胱氨酸 *抗氧化因子减少 *胰岛素抵抗
7
肥胖 职业 和性格
医学课件ppt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动脉硬化:
非炎症性、退行性、增生 性病变使管壁增厚变硬, 弹性减退,管腔缩小
动脉粥样硬化:
上述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
局部合并存在脂质和复合 糖类积聚,出血和血栓形 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 沉着
两者不是同一概念
9
医学课件ppt
正常 动脉
易损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AS)
稳定 斑块
局部 血栓
闭合 10血栓
ACS等 事件
医学课件ppt
不稳定性冠心病
血小板聚积在 破裂/浸润的部位
脂lip核id core
外膜
11
医学课件ppt
内皮功能降低

血管炎症并形成脂质核心
炎症加剧,脂质核心增大 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组织减少 不稳定斑块形成和破裂 不稳定斑块中的物质漏入血
管腔,引起急性血栓
正常动脉 内皮功能不全 内膜增厚
动脉粥样化 形成
13
不稳定 斑块
破裂斑块
医学课件ppt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是致命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1. Kannel WB. J Cardiovasc Risk 1994; 1: 333–339. 2. Wilterdink JI, Easton JD. Arch Neurol 1992; 49: 857–863. 3. Adult Treatment Panel II. Circulation 1994; 89:1333–1363.148. Criqui MH et al. N Engl J Med 1992; 326: 381–386.
医学课件ppt
心绞痛 (Angina Pectoris)
19
医学课件ppt
心绞痛
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 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 临床上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 适。
2
医学课件ppt
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使血管腔阻塞,导 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 起的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
3
医学课件ppt
三、分型
症状 心电图 病理学
1、无症状型 -
ST-T改变 心肌无明显组织改变
2、心绞痛型
15
医学课件ppt
发生第一次动脉粥样血栓形成事件后 预期寿命缩短8-12年
年数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健康者
60岁以上男性平均预期寿命
-7.4 年
-9.2 年
-12年
有心血管疾病史
有急性心梗史
有中风史
1.Peeters et al. Eur Heart J 2002; 23: 458–466 Analysis of data from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与普通人群相比风险增高
心肌梗死
卒中
缺 血 性 卒 中 2–3 倍
9倍2
心肌梗死
5–7倍3
外周动脉疾病 4倍(仅包括致死 性心梗和其他冠
心病死亡)4
3–4倍1 2–3倍2
*Sudden death defined as death documented within 1 hour and attributed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Includes only fatal MI and other CHD death; does not include non-fatal MI
16
医学课件ppt
第二次动脉粥样血栓形成事件发生后 进一步缩短预期寿命
年数
平均寿命(年数)
14
12
10
-6.5
-5.5
years
years
8
-9.2 years
-8.9 years
6
42Leabharlann 0首发心梗+ 再发心梗
+继发脑卒中
17
外周动脉疾病
+再发心梗
+继脑发卒中
医学课件ppt
即使从第一次事件中幸存下来 患者仍处于再发事件的高风险中
发作性胸
骨后疼痛
3、心肌梗死型 +
ST-T改变 无或有纤维化改变
+
+
4、缺血性心脏病型 心脏扩大 +
+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5、猝死型
心脏骤停
+
±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急性心肌梗死(AMI)
心源性猝死(CSD)
4
医学课件ppt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因
5
医学课件ppt
主要危险因素
不稳定性冠心病
lipi脂d c核ore
血栓形成并扩展 进入管腔及斑块
血栓
外膜
12
医学课件ppt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 是进展性系统性疾病
起始阶段
进展
并发症
LDL 进入动脉壁
持续的LDL进入、氧化和
LDL氧化
内皮功能损伤
单核细胞参与,引发炎症 泡沫细胞形成 平滑肌细胞增殖和产生纤
CV = Cardiovascular
医学课件ppt
微栓塞导致微梗死(NSTEMI)
斑块破裂
栓子形成
血管栓塞
Adapted from: Topol EJ, Yadav JS. Circulation 2000; 101: 570–80, and Falk E et al. Circulation 1995; 92: 657–71.
年龄
性别男:女 =2:1
糖尿病
(2倍)
血脂 异常
“三高一低” 冠 病 高
心 人血





高血压
冠心病患者: 60-70%有高血
压病史 (3-4倍) 正 常
吸烟
男性吸烟者 冠心病发病率、 病死率=2-6倍 不吸烟者
6
医学课件ppt
次要危险因素
遗传
父母均患冠心病者 子女的患病率是双 亲正常者的5倍
饮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