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二、碳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

(2)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

(3)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道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2)归纳碳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碳的可燃性、还原性。

教学难点: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我们前面学习了碳的单质,现在我们来回顾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哪几种?

[学生]:碳的单质主要有金刚石、石墨、C60等。

[引入新课]:这节课接着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阅读]:P110第一段

[讲解]:这副古画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能够保存下,说明了什么?

我国古代一些书法、画家用墨,墨是由碳黑制成,书写或绘

画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什么呢?[学生]:在常温时,碳的化学性质是不活泼的

[讲解]在黑板上写出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从碳的原子结构可以看出,最外层只有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

中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所以在通常状况下,碳

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利用这个性质,可以用墨汁或碳素墨水书

写或绘制字画,年深日久都不会褪色。

[提问]: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如果温度升高,碳的活动性又如何呢?

[板书]:一、碳与氧气的反应(──可燃性)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1、碳的可燃性 C+O2CO2

(氧气充足)

[思考]:视频上出现的中毒事件,你们知道是什么气体吗?它种气体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教师]:当碳在氧气不充足时,会生成CO

[板书] 2C+O22CO(氧气不足)

[教师总结]这两个反应体现了碳具有什么性质呢?[学生] 可燃性[板书]可燃性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看出,当反应物的量不同时,生成物可能不同。例如碳与氧气充足时,反应生成CO2,碳与氧气充足时,反应生成CO。[提问]:大家思考:这两个反应是不是氧化反应呢?

[学生]:是氧化反应。即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讲解]:通过这两个方程式看出,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提问引入]:在温度较高时,碳能够与单质氧结合生成CO2或CO,那么碳可不可以与某些氧化物中的氧结合呢?例如CuO。如果

能,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呢?

[板书] 二、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

[演示实验] 氧化铜与木炭混合加热

[提问]:我们需要哪些实验仪器?

1.边操作边讨论:气密性的检查、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装配顺序及装配要点等。

2.引导学生反应物是两种固体物质,并需要加热,所以采用固固加热型的实验装置。

3.提示学生观察的重点:①反应物颜色的改变;②石灰水是否变化。

4.实验完成后,向学生展示实验结果。

[提问]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反应产物是什么?

[学生]:反应中看到试管中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物质,说明CuO变成了Cu。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

CO2生成。

[板书] :书写化学方程式:2CuO+C2Cu+CO2↑

[提问]:在反应中,碳与CuO中的氧结合变成CO2。这是什么反应?[学生]:氧化反应。

[讲解]:CuO失去氧变为Cu,像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讲解]:那么是什么物质夺取CuO中的氧,促使CuO发生还原反应呢?是碳。因此,像碳这种能够夺取氧的物质叫做还原剂,

具有还原性。另一方面,CuO提供氧,被称为氧化剂,具有

氧化性。

[讲解]:可以看出,反应中如果存在得氧则必定存在失氧,即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必定同时存在。我们称整个反应为氧化还原反

应。

即在反应物中,物质得氧,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

还原性;物质失氧,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练习]:现代钢铁用焦炭从铁的氧化物矿石里冶炼出铁。

即C +Fe2O3

工业上运用碳与二氧化碳来制造煤气CO。

[学生上台]CO2+C

[小结]:碳的化学性质:①常温下不活泼。②高温时活泼,碳具有可燃性与还原性。

[布置作业]:P112第7题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

第二节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之一 教学目的 1.了解碳的各种单质具有相同的化学稳定性和化学活动性。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3.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重点和难点 1.重点: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2.难点:碳与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分析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引言] 我们在第一节学习了碳的几种单质,知道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怎样呢? [板书] 第二节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提问] 碳的几种单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讲解] 碳的单质都由碳原子构成,因此,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组织讨论] 根据碳原子的结构简图,分析碳单质的化学活动性。 [共同分析]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得到或失去4个电子成为稳定结构都比较困难,故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较稳定。(联系生活实际,以我国古代字画墨迹及焦炭、木炭等具有稳定性为例进行讨论。) 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毕竟不是稳定结构,升高温度时,单质碳的化学活动性增强,可与许多物质反应。 [板书] 一、碳与氧气的反应──可燃性

[提问] 写出碳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讲解] 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也放出热量。 [板书] [讲解] 煤的主要成份是碳,煤在空气充足和不充足时燃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放出热量。煤是常用的燃料。 [讨论] 用什么方法可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 [学生阅读] 课本金刚石元素组成发现史。 [引导讲解] 将金刚石或石墨放在纯氧中燃烧,生成唯一的产物——二氧化碳,则说明金刚石、石墨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引入] 碳与氢气一样,也具有还原性。 [板书] 二、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 [演示实验] 氧化铜与木炭混合加热 1.边操作边讨论:气密性的检查、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装配顺序及装配要点等。 2.引导学生比较碳还原氧化铜与氢气还原氧化铜装置的异同。 3.提示学生观察的重点:①反应物颜色的改变;②石灰水是否变化。 4.实验完成后,向学生展示实验结果。 [提问]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反应产物是什么? [板书] 实验:氧化铜与木炭混合加热。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学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知道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 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3、 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P110—111; 2、完成基础训练P53“提纲挈领”中的第二部分。 【合作探究】 学习活动一: 思考: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为什么? 画出碳原子结构示意图: 。 小结:在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 学习活动二:碳与氧气的反应 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如果碳燃烧不充分,就生成一氧化碳,同时放出热量。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小结:碳具有 性,可用作 。 实验 木炭还原氧化铜 现象 分析 化学方程式 木 炭: (填“得”或“失”)氧,发生 反应,具有 性,是 剂。 氧化铜: (填“得”或“失”)氧,发生 反应,具有 性,是 剂。 小组合作探究: 1、工业上用焦炭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C+ Fe 2O 3———— 。 2、工业上用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方程式:C+ Fe 3O 4———— 。 3、高温条件下,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 CO 2———— , 该反应是 (“放热”还是“吸热”)反应。 高温 高温 高温

【课堂达标 】 评价 1.“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被评为20世纪经典广告之一。这句广告词体现钻石的性质是( ) A .不能导电 B .熔点低 C .硬度大 D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2.煤气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一氧化碳( ) A .具有还原性 B .具有可燃性 C .密度比空气小 D .容易和血红蛋白结合 3.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稳定性 B .吸附性 C .可燃烧 D .还原性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 .用活性炭净化水 B .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 .用煤作燃料 D .用石墨作电极 5.有关2 CuO + C 高温 2 Cu + CO 2↑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 .CuO 具有氧化性 B . C 发生了还原反应 C .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 .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6.有A 和B 两种黑色固体,均匀混合后高温加热,有红色固体C 生成,同时还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D 。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黑色固体A 燃烧生成无色气体D 。据此推断: (1)A 是 ,B 是 ,C 是 ,D 是 。(填化学式) (2)写出A 和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迁移拓展】 1.对于反应该2Mg+CO 2====2MgO+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 B .这里的碳具有还原性 C .有些燃烧不需要氧气 D .镁具有还原性 2.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能与其他三种物质发生反应,它是( )。 A .二氧化碳气体 B .木炭 C .氧气 D .氧化铜粉末 3.在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H 2+O 2=====2H 2O,反应前后H 、O 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分析,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3Fe+2O 2=====Fe 3O 4 B .2H 2O 2========2H 2O+O 2↑ C .H 2+CuO====Cu+H 2O D .CO 2+H 2O=====H 2CO 3 4.将氧化铜与足量的炭均匀混合后,隔绝空气高温加热,充分反应后,所得固体质量比原混合物减少了2.64g 。求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 学完本课题,你还有什么问题 点燃 点燃 点燃 MnO 2 加热

初中化学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②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③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 ①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②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①二氧化碳的性质 ②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①CO2与水的反应 ②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过程 引入:空气中有0.03%的二氧化碳,能否将这0.03%的二氧化碳全部除尽呢?CO2在自然界中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探究CO2的性质! 课前预习 小宇同学利用下图制取二氧化碳。 (1)装置连接好后,接着的实验步骤是 (2)长颈漏斗伸到液面以下的原因是 (3)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如何检查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一、二氧化碳 (一)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能溶于水(1∶1) 增大压强,降低温度。CO2的溶解量增大

3、密度比空气大 演示实验6-5 现象:塑料瓶变扁 说明CO2能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变小 (二)化学性质 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在久未开启的菜窖、深洞中含有大量CO2,为了安全,进入之前必须先做一个灯火实验 演示实验6-4 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说明: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注意点:CO2倒入的位置 2、CO2与水反应 CO2+H2O===H2CO3紫色石蕊紫→红 H2CO3===H2O+CO2↑红→紫 演示实验6-6 现象:第一朵小花遇醋酸变成红色 第二朵小花遇水不变色 第三朵小花遇CO2也不变色 第四朵小花遇CO2和水后变红,加热后又变回紫色 结论:石蕊遇酸变红 CO2与水反应生成酸 生成的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为CO2和水 3、与Ca(OH)2反应 CO2+ Ca(OH)2== CaCO3↓+H2O 检验CO2 CaCO3+CO2+H2O=== Ca(HCO3)2 Ca(HCO3)2 ===CaCO3↓+CO2↑+H2O 例题: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常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时墙壁反而变得潮湿? 4、氧化性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教学设计 【正文】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阶段唯一全面研究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一个单元,涉及知识内容较广,化学反应方程式繁多,物质之间的联系较为复杂。这部分知识往往被学生看成零碎、易懂、难记的内容。这种情况与学生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认识不够、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有关。如何根据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建立有序的知识结构,这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为此,本文将从单元教学设计的角度进行一些探讨。 一、对“单元”与“单元教学”的认识 1.如何看新教材中的“单元” 与以往化学教材采取章-节编排结构不同,初三化学新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采用单元-课题式编排结构,上下两册共编入了12个单元。这些单元是:走进化学世界,我们周围的空气,自然界的水,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氧化物,燃料及其利用,金属和金属材料,溶液,酸和碱、盐,化肥,化学与生活。其中每个单元都有几个相关课题组成。这些单元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某一方面的知识内容或专题为主,也就是说组成单元的每个课题之间都有共同的、相互联系的内容,这就体现了单元构成的目的性与整体性。 由于不同单元所突出的知识内容有着明显的不同,教师一般认为这样的单元与旧教材中的“章”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在新教材的单元中增加了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 但到底有没有差别?从化学课程标准来看,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内容(见表1),不仅为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提供了感性基础,也为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组成、性质、用途方面的内容,也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供了课题。课程标准这样的处理,是突破了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不再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有关的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 表1 课程标准中与“碳和碳的氧化物”相关的内容 内容标准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内容 一级主题二级主题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科学探究初步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价值,过程和方法 学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装置和方法 身边的化学物质地球周围的空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碳酸、碳酸钙 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单质,如金刚石、石墨、C[,60]等;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相同两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

上海高考化学碳及其化合物学案

碳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碳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 四.碳酸正盐和酸式盐的比较 注:CaCO3,难溶于水但溶于酸的白色固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岩石、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之一,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高考试题】 1.C60与现代足球有很相似的结构,它与石墨互为 A.同位素B.同素异形体C.同分异构体D.同系物 2.已知酸性大小:羧酸>碳酸>酚。下列含溴化合物中的溴原子,在适当条件下都能被羟基(-OH)取代(均可称为水解反应),所得产物能跟NaHCO3溶液反应的是

3.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场设备损坏。这是由于石墨A.有放射性B.易燃、易爆C.能导电D.有剧毒 4.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O(g)、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如下连续处理(假定每步处理均反应完全):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变小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时,溶液变得浑浊。由此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体中 A.一定含有CO2、H2O, 至少含有H2、CO中的一种 B.一定含有H2O、CO, 至少含有CO2、H2中的一种 C.一定含有CO、CO2, 至少含有H2O、H2中的一种 D.一定含有CO、H2, 至少含有H2O、CO2中的一种 5.当下列物质:①大理石;②钟乳石;③锅垢;④贝壳;⑤蛋壳,分别滴入醋酸时,会产生相同气体的是A.只有①②B.只有④⑤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6.用足量的CO还原32.0g某种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g沉淀,则该氧化物是 A.FeO B.Fe2O3C.CuO D.Cu2O 7.科学家发现C60后,近年又合成了许多球形分子(富勒烯),如C50、C70、C120、C540等它们互称为A.同系物B.同分异构体C.同素异形体D.同位素 【巩固练习】 1.把少量CO2分别通入到浓度相同的①Ba(NO3)2溶液;②Ba(OH)2溶液;③溶有氨的BaCl2溶液中。预计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溶液是 A.①和②B.只有②C.②和③D.只有③ 2.已知偏铝酸根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在溶液中能发生如下反应: AlO2-+ HCO3-= Al(OH)3↓+ CO32- 现将足量CO2通入KAlO2和Ba(OH)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的质量(m)和通入CO2体积(v)的关系正确的是 m m m m v v v v 3.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份CH4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下面是有关天然气的几种叙述:①天然气与煤、柴油相比是较清洁的能源;②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是前者大;③燃烧天然气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其中正确的 A.是①、②、③B.只有①C.是①和②D.只有③ 4.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 A.二氧化硫B.氮氧化物C.二氧化碳D.悬浮颗粒 5.近来查明,二氧化三碳(C3O2)是金星大气层的一种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C3O2的结构式为:O=C=C=C=O B.C3O2、CO、CO2都是碳的氧化物 C.C3O2和CO一样可以燃烧生成CO2D.C3O2和CO2都是碳酸的酸酐 6.过量的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最终不可能产生沉淀或浑浊的是 ①苯酚钠溶液②硅酸钠溶液③饱和碳酸钠溶液④饱和氢氧化钙溶液⑤饱和氯化钙溶液 A.只有①④⑤B.只有②④⑤C.只有③⑤D.只有④⑤ 根据下列信息,回答7~12题。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观察、分析、总结、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烧杯、酒精灯、集气瓶若干(充有CO2)、木条、蜡烛(两支)、白铁皮架(带两个阶梯)、软塑料瓶、浸有紫色石蕊的干花、装稀醋酸的喷壶、装水的喷壶、澄清石灰水 【学习过程】 [引入提问]CO2和CO都是碳的氧化物,它们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分子有什么不同? [学生]每一个CO2分子比每一个CO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教师]它们的性质会有什么异同点呢?我们将通过几个实验来探究

CO2的相关知识。 [活动探究实验6-4]探究实验1、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 [设问] 1、烧杯内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2、为什么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后熄灭? 3、据此试验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活动探究实验6-5]探究实验2、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 根据上述现象分析,填写下表: [板书]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设问]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活动探究实验6-6]探究实验3、二氧化碳是否能与水发生反应

[教师讲解]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花变成红色 [板书]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 H2O = H2CO3 [探究实验]将Ⅳ中的红花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烘烤 [学生回答]红花变回紫色 [教师讲解]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板书]H2CO3= H2O+ CO2↑ [讲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板书]2、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 Ca(OH)2= CaCO3↓+ H2O 注意:该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讨论]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需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3、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图片导入]干冰 [介绍]干冰的升华 [讨论]根据你所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总结它的有关用途。 [学生回答]1、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碳的化学性质

碳的化学性质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性、高温下可燃性、还原性),常识性认识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初步了解碳的用途。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列表比较氢气与碳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演示木炭还原氧化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巧、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通过实验观察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通过碳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不同,渗透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列表比较、实验演示,突出重点,通过分析,操作指导,解决难点。 1.用谈话法和阅读法,使学生初步了解温度对碳的化学性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总结归纳法和演译法,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实质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介绍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碳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帮助学生建立崇尚科学的观念,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 碳的化学性质。即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应作为重点,为了使学生对氢气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理解更深刻,要对它们进行比较。 【难点】: 反应条件对碳反应产物的影响。单质碳不完全燃烧的实验不好做,通过事例解释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用碳还原氧化铜的操作难度也比氢气还原氧化铜大,用高温(强热)加热时要注意,防止试管破裂;放热(产生热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对吸热概念的理解相对较难。 【教具准备】: 1.仪器: 铁架台(带铁夹)、试管、酒精灯(改进)、导管、胶塞、玻璃棒、表面皿、研钵、试剂瓶 2.药品: 氧化铜、木炭、澄清石灰水 【教学方法】: ①阅读法;②总结归纳法;③演译法;④实验观察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几种常见的碳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多媒体展示几种常见碳单质的不同用途及性质,请学生用

教案《碳的化学性质》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二碳的化学性质)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化学 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课题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 2 课时二碳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 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稳定,在高温下化学活动性强。 2.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单质跟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共分2个课时,第1课时上第一部分一.碳的单质,本教案是第2课时,教材内容是二. 碳的化学性质。本课题是初中学生学习氧气、氢气之后首次全面学习的固态非金属单质。此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氧气、氢气学习的继续,同时为后面学习金属单质打下基础。本节课要充分运用学生已学知识进行新 知识的学习,已增长学生的知识链、能力链,并联系实际生活、联系科学研究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 趣。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思维。碳与氧化铜反应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实

验,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实验时要引导学生着重观察两个问题,澄清石灰水发生了 什么变化,试管里的粉末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实验现象,由学生自己分析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什么 物质,教师加以指导,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分析这个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引出还 原反应,说明碳有还原性。 四. 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 主要教学法①谈话法;②总结归纳法;③阅读法;④实验观察法。 教学思路由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碳的几种单质的物理性质不一样,但碳原子的核外电子 排列方式相同,决定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引入碳的化学性质。由于碳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决定了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即具有稳定性,可用于绘制字画。如果温度升高,在点燃的条件下,碳能与氧气反应,放出热量,说明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高温下,碳还可与某些 氧化物发生反应,把氧化物还原成单质。如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碳的还原性决定了 它可用于冶金工业。最后总结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五.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碳的几种单质,知道由于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它们的 物理性质不一样,但他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列方式相同,决定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今天我们就学习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碳的化学性质 由于碳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决定了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即具有稳定性,板书: 1.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绘制字画欣赏课件我国古代用墨汁书写、绘制字画,可保存几百年不退色,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 水份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 过渡如果温度升高,碳的化学性质又怎样呢?请大家在课本107页的方框中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充 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O2CO2(燃烧充分)。回忆一下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在点燃的条件下, 碳能与氧气反应,放出热量,说明碳具有可燃性。 板书:2、可燃性,可作燃料。 讲解:如果氧气少,燃烧不充分,会产生有毒的CO气体,写出木炭在氧气不充足燃烧不充分的化学 方程式。2C+O22CO(燃烧不充分)冬天烧煤烤火时一定要注意通风透气。 高温下,碳还可与某些氧化物发生反应,把氧化物还原成单质。如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看课件,说 反应现象:(1)黑色粉末变红色(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 试管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的水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之炸裂。)火焰上罩网罩的作用是什么?(用网罩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

碳单质的导学案(2)9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三学年化学导学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碳的化学性质 编制:王静复核:使用时间:2013.4. 编号:9 【学习目标】 碳的化学性质,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思维导航】 碳的化学性质与温度相关,温度升高,性质变得活泼 【复习旧知】 1、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和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实验室现需要66g的CO2 ,则至少需要燃烧多少克的木炭才能得到? 【自主学习,尝试归纳】 1、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的时间而不变色,所以,常温下, 2、高温下,碳单质能跟多种物质反应。 碳与氧气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燃烧充分: 燃烧不充分: 【合作探究,尝试发现】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⑴在此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哪些现象? 试管内的()色粉末逐渐变成()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 ⑵实验时,酒精灯加铁丝网罩的目的是。 ⑶在此反应中,木炭将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说明木炭具有性,可用来作。被还原的物质是,被氧化的物质是。 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巩固基础,尝试提高】 1、下列物质中肯定是纯净物的是( ) (1)木炭(2)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3)金刚石(4)黑火药(5)铅笔芯 A、(1)(2)(4) B、(2)(3)(5) C、(2)(3) D、(3) 2、家用净水器常用活性炭作净水剂,这是因为活性炭( ) A、可作催化剂 B、疏松多孔,吸附性强. C、无毒 D、是黑颜色的 3、下列关于碳的几种单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璀灿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B、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铁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来作润滑剂 C、铅笔芯主要是用铅和少量碳粉制成的 D、活性炭可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 4、在2Fe2O3+3C=4Fe+3CO2↑反应中,还原剂是() A、C B、CO2 C、Fe2O3 D、Fe 5.系列各项中,影响单质碳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是() A空气B氧气C温度D光照 6、木炭、活性炭、炭黑等具有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能力。 7、已知二氧化氮(NO2)是一种红棕色气体。现往盛有NO2气体的圆底烧瓶中投入少许木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其原因是。 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木炭还原氧化铁 木炭还原四氧化三铁 9、推断题 A物质:B物质:C物质:D物质:

碳的几种单质 学案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物质,同种元素也可以形成不同物质; 2.知道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会解释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3. 理解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 难点: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模块一:激活旧知: 1.什么是单质?什么是化合物? 2.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有________和_______,由磷元素组成的单质有_______和_______。 3.活性炭具有_______性。 模块二:感悟新知 3.生活中的“炭”: 模块三:新知升华 小组讨论: 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举例说明。 模块四:拓展视野 新型碳单质C60 观察它的化学式,你认为它是单质还是化合物?该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结构如何? 你还知道哪些新型碳单质?

夯实双基:【你一定很精彩】 1、常见的碳单质有____ 、____,它们都是由________元素组成的单质。 2、金刚石:化学式____、物质类别________,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________的物质,常 用于________________ 3、石墨:化学式____、物质类别________。石墨具有________ 性,可做润滑剂。 4、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吗?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5、木炭、活性炭都具有_______ 结构,因此具有_______ 性,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还要强,如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_______来吸附毒气的,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_______变化。 拓展提升:【学以致用,大胆展示】 1、下列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组成元素都相同 B 原子排列方式都相同 C 都能导电 D 硬度都很大 2、继“分子足球”C60之后,科学家又发现了另一种“分子足球”N60,一定条件下N60中积累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是未来的火箭材料。关于N60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是由分子构成的 B 它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 C 它是一种化合物 D 每个N60分子是由60个氮原子构成的 3.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A.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B.金刚石是单质,而石墨是化合物C.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D.金刚石不含杂质,而石墨含杂质4、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这种物质( ) A.一定是一种单质B.一定是石墨 C.可能是二氧化碳 D. 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的单质的混合物 5、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描述的物质性质与其用途对应不相符的是()A.氮气常温下化学稳定,可用作食品保护气B.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的电极 C.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登山和潜水D.有特殊的光学,可用作钻头 6.下列关于碳的几种单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璀灿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B.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铁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来作润滑剂 C.铅笔芯主要是用铅和少量碳粉制成的 D.活性炭可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 中考链接:(2008?长春)“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根据这一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而它们的化学相似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CO2能用来____________。 (3)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宇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褪色,这一事实体现了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 课堂反馈: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 我还想知道: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教案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碳跟氧气、氧化铜的化学反应)。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碳跟氧气反应,由于氧气量是否充足,会造成生成物不同,使学生知道化学反应的条件不同,对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有不同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 碳单质跟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 3.疑点 怎样证明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4.解决办法 (1)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经知道的许多事实,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阅读材料,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思考新的问题,做到温故而知新。 (2)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启发学生用化学方法证明金刚石和石墨的元素组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做好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提出学生应注意观察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启发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本质上理解木炭的还原性。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及药品。 五、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第一段,举例说明碳在常温下稳定这一化学性质。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练习写出本节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巩固元素符号、化学式的写法,掌握化学方程式。 3.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选学材料,分组讨论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学生观察教师演示,观察实验中所发生的现象,分析讨论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有什么物质生成。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稳定,在高温下化学活动性强。 (2)了解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有着相同的化学性质。 (3)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4)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热理变化。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使学生养成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人教版-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金刚石和石墨的主要物理性质及相关的用途(重难点)。 2.记住单质碳的化学性质(重难点)及对应的用途。 3.知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且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 单质 【课前预习】 1.单质是指。请列举几种常见的单质:。 2.你认为一种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吗? 3.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实验室现需要66g的CO2,则至少需要燃烧多少克的木炭才能得到? 【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碳的单质 【阅读】课本P104-106,补充下方表格: 金刚石石墨 物理性质 外观 光泽 硬度 导电性用途 【实验】P105实验6-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思考】 1.木炭和活性炭为什么可以做吸附剂? 2.碳元素除了组成金刚石和石墨外,你知道还能组成哪些单质吗? 3.防毒面具的滤毒罐内填充的是什么物质? 【交流讨论】 1.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吗?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这些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 3.结合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结论: 【归纳小结】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石墨(见上表格) 2.无定形碳(属于物) ⑴结构: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⑵性质&用途:①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_________,用于;②焦炭用于; ③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吸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碳”和“炭”的区别: “碳”是元素名称,指元素;“炭”是指具体的物质,由碳元素组成的部分单质。如:。 二氧化碳由和两种元素组成。 3.新型碳单质 ⑴C60分子是由60个构成的分子,形似。 ⑵状的碳单质。 知识点二:碳的化学性质 【思考】北宋张择端用墨汁绘制的《清明上河图》能完好保存至今,说明碳在常温下有什么性质? 你是否能从碳的原子结构中获得启示?(请画出碳原子结构示意图) 【阅读】自学课本P107、108,请概括出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观察教师演示P107实验6-2,并记录实验现象。 现象: 分析: 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归纳小结】 二、碳的化学性质 1.碳的性 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第一层有_____个电子,第二层(最外层)有_____个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2.碳的性 ①氧气充足时:;(请写化学方程式) ②氧气不充足时:。这两个反应都属于(填反应类型)。 3.碳的性 ⑴实验现象 ⑵酒精灯加铁丝网罩的目的是。 ⑶在此反应中,被还原的物质是,被氧化的物质是。 说明木炭具有性,可用来。 ⑷化学方程式, 所以,这类反应可表示为: C + 金属氧化物=== + 。 【练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⑴木炭还原氧化铁 ⑵木炭还原四氧化三铁 【讨论】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说出碳有哪些用途?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课本P109.1~6 1.写标语和春联用的墨汁是用烟炱做的,烟炱的主要成份是,用墨汁书写或绘制的字画, 虽年深日久却不变色,这是因为。 2.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这种物质 ( )

碳的化学性质教学教案

碳的化学性质教学教案 一、设计思路 1、关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的教学。 [引课]:从生活实际中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识到化学就在身边,进一步认识“性质决定用途”。 实物展示:用墨抄写的古书。 多媒体播放(字画的奥妙):用墨写的字画。 [提出问题]: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写字作画,我们知道墨的主要成分是碳黑,这些字画历经千百年,但墨迹依然清晰不变,这是为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2、关于碳的可燃性教学。 通过播放影音文件,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景: [提出问题]:冬季人们为了抵御严寒,常常在室内用煤炉烧煤取暖,但如果使用不慎,就会发生“煤气”中毒事件,你们能猜测一下“煤气”是什么吗?“煤气”又是怎样产生的?四个人一小组讨论一下,讨论的主题不仅要找到“煤气”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找出“煤气”是怎样产生的?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含碳元素的燃料燃烧时,如果氧气不足都会产生CO,所以,预防“煤气”中毒采取的措施之一是:烟道通畅,燃气热水器使用时,使室内保持良好通风,有充足的氧气,使燃料充分燃烧。 通过对“碳的可燃性”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身边物质的科学知识,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分析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认识。 3、有关碳的还原性的教学(重点探究) [提出问题]:碳与氧气反应,既可生成CO2 ,又可生成CO 。那么,碳能否与氧化物(氧化铜)反应,即碳能否夺得氧化铜中的氧呢? 讨论后对假设小结: (1).碳能与氧化铜反应;C+CuO Cu+CO2↑ (2).碳能与氧化铜反应;C+CuO Cu+CO (3).碳与氧化铜不反应。 [设计实验方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思维探究 通过学生交流、辩论设计好实验装置。培养学生动脑通过实验探究科学知识的意识。 [分组汇报实验现象] :收集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概括。 [讨论后达成共识]: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对碳与氧化铜反应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碳具有还原性 [通过播放影印文件]:理论应用于实际,了解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

《一氧化碳》教案

《一氧化碳》教案 [知识教学点]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一氧化碳的毒性且其对环境的污染。 [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的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 3.疑点:向炉火中撒少量的水后,为何炉火烧得更旺? 4.解决方法: (1)学生阅读教材,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物理性质。 (2)教师演示试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讨论分析,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保观念。 [教学步骤 ] (一)明确目标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毒性和对环境的污染。 (二)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引言:我们知道碳有两种氧化物:CO和CO2。CO和CO2在分子组成上,它们只相差一个氧原子,这种组成上的差异会给它们性质上带来什么差异呢?下面,我们来学习CO的某些特性。 [板书]:一.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与CO2相比较) 复习提问: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7第一段,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一下CO和CO2的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5—10。 学生活动: (1)观察火焰颜色,当把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时,观察石灰水变化。 (2)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何物质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CO和H2都有可燃性,它与O2(或空气)混合后点燃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注意点燃前应检验CO气体的纯度。 提问:(1)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H2? (2)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CO2?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目的意图:使学生认识到CO和H2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可根据它们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物不同来区别;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区别。 [板书]:(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教师活动:讲解演示实验5—11。 学生活动:观察黑色氧化铜的变化和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什么物质生成,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CO在反应中夺取了CuO中的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CO2。反应说明CO具有还原性,这个特性与O2、C相似。 [板书]:CO H2 C 可燃性 2CO + O2 ==2CO2 蓝色火焰2H2 + O2 ==2H2O 淡蓝色火焰 C + O2 ==CO2 还原性CO+CuO==Cu+CO2H2+CuO==Cu+H2O C+2CuO==Cu+CO2 3.一氧化碳的用途 提问: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思考它有哪些用途? 学生活动:①总结出一氧化碳的用途。 ②阅读教材中的选学材料,了解水煤气的成分,并思考选学材料中提出的问题。 [板书]:(1)气体燃料 (2)冶炼金属:Fe2O3+ 3CO ==2Fe + 3CO2 二.一氧化碳的毒性 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第99页,理解CO中毒的生理过程。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学案.doc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学案 班级:姓名: %1.教学目的: 1. 了解碳的各种单质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2. 从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并掌握碳在常温下具有的稳定性 3.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1.自学指导: 1. 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化学性质相似吗? 2. 常温下,碳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3. 碳能够在氧气中燃烧,当氧气充足时生成物是什么?如果氧气不足,又会生成什么? 4. 碳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该实验说明碳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5. 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有什么现象发生?该实验说明碳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1.知识归纳: 1. 从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最外层只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所以在通常状况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碳的化学性质:(1)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我国古代用墨汁书写、绘制字画,可保存几百年不褪色、木桩埋入地下时要把埋入地下的一 端烤焦、填写要长期保存的档案要用碳素墨水,这都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份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 2. 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光,放出热量,生 成一种—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但是,当氧气不足时,碳在氧气中燃烧不充分,就会生成一氧 化碳,相关化学方程式为。煤气中毒实际上是因为碳和 氧气反应时碳的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所致,故在烧煤时一定要注意通风。 碳的化学性质:(2)可燃性 3. 碳在高温时可夺取某些金属氧化物的氧元素,生成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碳的化学性质:(3)还原性。 例如,碳和氧化铜反应,就生成单质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现象是:试管内的黑色粉末逐渐变为色,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第2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第2课时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道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从得氧失氧的角度理解的化学变化。 2.过程与方法 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了解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试管(大小各1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的石灰水 一、导入新课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几种碳的单质,并了解了它们重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碳的化学性质。 二、推进新课 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稳定 [设问]①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古画或古人真迹。这些字画都已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纸或布都已破损,但黑色(墨中含有碳)仍然不变,这说明了什么问

题? ②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一些古建筑被埋入地下且被火将表面烧成黑色的柱子。如果将这种木头柱子直接埋入地下,你们认为有什么后果?这又说明什么问题? [分析]上述两个现象都与碳的化学性质有关,说明了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经得起风吹、日晒、雨淋。 [讨论]是什么决定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呢?能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什么? [总结]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它要成为稳定结构,得4个电子或失4个电子都不容易,所以化学性质不活泼。 (2)可燃性 [过渡]如果升高温度,碳是否会发生反应?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出反应的现象。 [回答]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O2点燃CO2,实验现象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介绍]当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就不充分,这时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热量。2C+O2点燃2CO [提醒]CO俗称“煤气”,有剧毒。生活中烧煤取暖时,若燃烧不充分就会生成CO,使人中毒。为了防止CO中毒,取暖时要注意室内通风,使碳完全燃烧。 (3)还原性 课本P110[实验6-2]把经过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如图),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混合物几分钟。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