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使学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实际能力和专业素养,能够在国家建设和产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和领导作用。

二、学习计划1. 课程设置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工程数学、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材料力学、电子工程基础、仪器仪表基础等。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工程设计原理、工程材料、工程流体力学、工程控制理论等。

选修课程包括工程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

2. 实践教学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包括实习和毕业设计。

实习是学生在校外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工程实践活动,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工程设计或实验研究。

3. 学位论文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学位论文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性课题研究,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价值和创新性。

三、培养方式1. 课程学习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学习采用面授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和毕业设计。

2. 导师制度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实行导师制度,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由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和学业管理。

3. 自主学习工程硕士培养方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

四、考核评价1. 课程考核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实验成绩和综合成绩。

2. 实践教学考核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考核包括实习报告、毕业设计成绩和实习单位的评定。

3. 学位论文考核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学位论文考核包括学术论文答辩和指导教师的评审。

五、质量保障1. 教学质量保障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教学质量保障包括教学评估、教师培训和课程建设。

2. 学生成果保障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学生成果保障包括学生成绩管理、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和学位授予管理。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前言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为了提供研究生在工程领域深造的机会,培养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一、入学条件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条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获得相应学士学位 - 具备相关工程背景知识 - 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 - 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二、学习周期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通常有不同的学习周期,一般包括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两种学习模式,学制为2-3年不等。

三、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期间,学生需修满一定学分的课程,包括:- 专业课程:如工程管理、工程设计等 - 学科基础课程:如数学、物理等 - 选修课程: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关课程2. 实践环节除了课程学习,研究生还需要参与实践环节,包括: - 实习:在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行实习 - 项目: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提升实践能力3. 毕业要求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满足一定的学习要求才能顺利毕业,包括: - 修满规定学分 - 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 达到语言要求四、职业发展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在各种工程领域从事相关工作,包括: - 工程设计师 - 工程项目经理 - 工程研究员五、总结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研究生可以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希望本文档对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感兴趣的同学有所帮助。

以上是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概况。

注:本文档仅为参考,具体培养方案以学校规定为准。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帮助,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随时咨询。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和研发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毕业生将具备深入理解工程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在工程项目管理和研发创新方面具备出色的能力。

二、培养理念和任务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理念是注重实践应用、培养创新人才、强化能力培养。

其培养任务主要包括:1. 培养学生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通过学习课程和实践项目,使学生具备完善的项目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独立设计、组织和管理工程项目。

2. 培养学生的研发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和实践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他们的研发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程领域中开展独立的创新研究。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和创新研究。

三、培养方式和方法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采用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实践训练、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等环节。

培养方法主要包括:1. 理论学习。

学生需修满一定学分的专业课程,涵盖工程项目管理、研发创新、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 实践训练。

学生将参与工程实践项目,亲身体验实际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创新过程,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科研项目。

学生将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积累科研经验,进一步提高研发创新能力。

4. 学术交流。

学生将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报告,与同行交流学术成果,提高学术素养和专业水平。

四、课程设置1. 工程项目管理:介绍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项目组织、计划和管理能力。

2. 研发创新:介绍工程研发创新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管理能力。

3. 工程经济管理:介绍工程经济分析和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经济分析和管理能力。

4. 工程实践项目:学生将参与工程实践项目,在实践中提升项目管理和创新能力。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工程硕士和博士培养的目标是学习和掌握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研究和解决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扎实的科学素养和高水平的创新思维,适应国家和社会对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能够在工程领域取得突出的科研成果,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培养要求:硕士生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能力:1. 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方法论;2. 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和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3. 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4. 具备较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5. 具备较强的科学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博士生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能力:1. 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广泛的学术视野;2. 具备独立开展系统复杂的科研工作的能力;3. 具备独立进行创新性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4. 具备出色的科研管理和创新团队管理能力;5. 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国际视野。

二、培养方案1. 师资队伍建设我校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的实施,首先要求建立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高水平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

学校将优化学科结构,招聘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提升师资力量的整体水平。

建立一支稳定的导师队伍,取得一定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从而保障学生的教学实践与科研训练。

2. 课程设置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建立严格的课程设置体系,强化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

在硕士阶段,学生需要修习课程,包括工程数学、工程物理、材料科学、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传热传质、流体力学、控制理论等。

在博士阶段,学生需要修习与专业方向相关的课程以及研究生研究生课程等。

3. 科研实践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加强科研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讨和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 学位论文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学生完成论文撰写和答辩工作。

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工程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需求,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工程硕士人才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围绕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展开详细的介绍和探讨。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系统的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从事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 培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专门人才;3. 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国际技术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国际化工程硕士人才。

三、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针对工程硕士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课程设置应该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1)基础课程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工程数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电路原理等基础性课程,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工程学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工程设计原理、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工程、先进制造技术等重要的工程专业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可以包括国际化工程、工程创新管理、工程经济学等相关的选修课程,帮助学生广泛拓展工程领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2. 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工程硕士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应包括实习、毕业设计和科研项目等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实际操作和科研项目的参与,能够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导师制度是工程硕士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导师制度,每位工程硕士学生都能够得到一位经验丰富、资深的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研究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 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对于工程硕士人才,学校应该在学生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后,通过学术评审和论文答辩等步骤,确定学生是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工程领域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为了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工程专业人才,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推出了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内容和目标,为有意开展工程硕士学习的学生提供参考。

二、培养目标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工程专业研究人才:1. 扎实的工程学科基础知识:学生应具备丰富的工程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工程设计、工程材料、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将来从事工程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科研创新能力:工程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出创新方案,在工程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

3. 团队协作能力:工程硕士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团队成员沟通合作,完成跨学科的工程项目。

4. 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工程硕士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包括良好的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职业操守,为将来从事工程实践和管理提供保障。

三、课程设置为了达到培养目标,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设置:1. 工程学科基础课程:包括工程设计原理、工程材料学、工程计算方法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工程学科理论基础。

2.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工程创新理论、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实践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

3.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可以选择相关的选修课程,例如:工程经济、工程管理、能源工程等课程,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

4. 科研训练:学校通常要求工程硕士研究生开展科研项目,包括文献研究、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培养方式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般采用导师制,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科研工作。

导师是学生学习和科研的重要指导者和支持者,通过导师的指导,工程硕士研究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科研能力。

此外,学校还会组织一些学术交流和讲座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交流平台。

中组部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最新

中组部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最新

中组部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最新一、引言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级工程人才的需求,中组部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是为了加强工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我国高端人才的培养质量,积极推进工程研究生教育体系改革,增强我国工程科技创新能力。

本方案旨在规范和完善工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二、工程硕士培养方案1. 培养目标工程硕士研究生是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是在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掌握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工程领域中进行独立研究和工程应用技术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 培养方式中组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采用学科导师制培养模式,通过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培养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工程项目,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内容(1)学术课程: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研究生学术活动课程。

必修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进行选修。

(2)科研训练:科研训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学习阶段要参与学术科研项目和论文写作,提高科研水平和学术能力。

(3)工程实践:工程实践是培养工程硕士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工程实践,学生可以掌握工程项目的实际操作和管理经验,提高工程技术应用能力。

4. 培养要求(1)课程学习:学生要完成学习计划中的课程学习,取得合格的成绩,通过考核。

(2)科研训练:学生要参与科研项目,参加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培养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

(3)工程实践:学生要积极参与工程项目,学习工程实际操作和管理经验,提高工程应用能力。

5. 学位授予工程硕士研究生须修完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考试和学术评议,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由学校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中组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最新

中组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最新

中组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最新第一章绪论工程硕士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工程技术发展的需求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工程硕士教育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为了适应这一需求,中组部制定了新的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以适应国家工程技术创新需求的发展。

第二章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工程核心素质,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工程技术管理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包括: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广泛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工程设计、研发、管理和系统集成的基本能力;了解本学科最新的科研进展和科技发展潮流;熟悉我国和国际高技术和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产业现状;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第三章培养模式工程硕士教育采用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行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全日制制度。

学制为2-3年。

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主要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科研和专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为了提高培养质量和水平,学院还将建立研究生导师制度,为每一位研究生分配一名导师,进行专业指导和科研指导,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第四章培养内容工程硕士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学习、科研和实践活动等。

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必修课包括工程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工程创新理论与方法等。

选修课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方向进行选修,包括工程设计、研发管理、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估等。

科研和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科研项目、实践教学、科技竞赛等。

学生在研究生期间,要选择一个科研方向,进行科研项目设计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和专业实践能力。

此外,学院还将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学术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五章质量保障为了确保工程硕士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学院将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教学管理、实践活动、科研指导等各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化系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本方案从2009级工程硕士生开始执行)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获得者应掌握从事本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攻读该学位的在职人员,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其中,课程学习中的实验部分,论文工作中的选题报告、中期汇报、论文写作与答辩等主要环节必须在校内完成。

2.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内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3.对于取得攻读工程硕士学位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校修完研究生课程后,到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站从事不少于一年半的工程实践,并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回校申请答辩。

4.论文研究工作时间(从选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论文送评阅前至)一般不少于一年半。

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完必修课程学分的一半后,可申请论文选题。

5.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

三、适用领域(方向)控制工程领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工程)四、学分要求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4学分。

具体如下:1.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28学分;2.选修课程学分不少于3学分;3.必修环节1学分。

五、课程设置(一)必修课程(不少于28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4学分)1.自然辩证法(60610012)2学分(考试)2.工程硕士英语(第一外国语)(60648003)3学分(考试)3.专业英语阅读(70258041)1学分(考查)3.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82558001)1学分(考查)4.控制工程领域前沿问题讲座(80258012)2学分(考查)5.基础理论课(从下面课程中选择,不少于3学分,考试)●工程硕士数学(60428004)4学分(考试)●基础泛函分析(60420144)4学分(考试)●应用随机过程(60420094)4学分(考试)●组合数学(60240013)3学分(考试)●高等数值分析(60420024)4学分(考试)●最优化方法(60420194)4学分(考试)●系统与控制理论中的线性代数(60250014)4学分(考试)●随机过程(60230014)4学分(考试)●数值分析A (60420044)4学分(考试)●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60420123)3学分(考试)注:也可选本系《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所列的其他数学课程。

6.专业基础课(从下面课程中选,不少于6学分,考试)●控制工程基础(70258033)3学分(考试)●线性系统理论(70250023)3学分(考试)●现代控制理论*(60250074)4学分(考试)●系统学(70250063)3学分(考试)●信息论基础(70250223)3学分(考试)●运筹学* (70250124)4学分(考试)●最优化理论与应用(70250293)3学分(考试)●自动测试理论(70250273)3学分(考试)●应用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60250023)3学分(考试)●系统分析理论及方法(80250352)2学分(考试)●企业网络与系统集成(80250423)3学分(考试)●凸优化(70250403)3学分(考试)●离散优化(70250413)3学分(考试)注:经学位分委员会主席批准,可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信息学院和其他院系为研究生开出的课程。

7.专业课(不少于9学分)(1)控制工程类课程群●最优控制(70250102)2学分(考试)●自适应控制理论与方法(70250202)2学分(考试)●智能控制及应用(80258042)2学分(考试)●系统辨识理论与实践(70250283)3学分(考试)●非线性系统理论(70250253)3学分(考试)●鲁棒控制(80250282)2学分(考试)●鲁棒辨识(80250232)2学分(考试)●多变量系统分析与设计(80250022)2学分(考试)●高等过程控制(80250032)2学分(考试)●稳定性理论(80250242)2学分(考试)●模糊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80250303)2学分(考试)●离散事件动态系统(80250142)2学分(考试)●动态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80250152)2学分(考试)●系统与控制中的随机方法(70250362) 2学分(考试)●现代运动控制理论与技术(80250663) 3学分(考试)(2)系统建模及优化类课程群●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70250212)2学分(考试)●生产调度及其智能优化(80250612)2学分(考试)●人工神经网络(70250323)3学分(考试)●工业工程建模与优化(80250042) 2学分(考试)●工业数据统计分析与利用(80250532)2学分(考试)●复杂网络系统的建模与优化(英)(80250463)3学分(考试)●复杂系统性能评价和优化(英)(90250052)2学分(考试)●摄动分析、马尔可夫决策和强化学习(英)(90250062)2学分(考试)●软计算理论及应用(80250362)2学分(考试)●制造过程调度理论及其应用(70250342)2学分(考试)●智能交通系统概论(82050342)2学分(考试)(3)计算机网络与网络控制类课程群●工业数据通信与控制网络(80250563)3学分(考试)●控制网络及现场总线(80250452)2学分(考试)●网络安全(70250332)2学分(考试)●数字家庭网络技术( 80250712 ) 2学分(考试)●宽带用户接入网(80230241)1学分(考试)(4)检测、仪表与执行机构类课程群●多传感器融合理论与应用(70250302)2学分(考试)●现代检测技术(80250102)2学分(考试)●微弱信号检测及处理(80250412)2学分(考试)●微系统技术(80250402)2学分(考试)●测试技术(60130623)3学分(考试)(5)信号与信息处理类课程群●现代信号处理(70250033)3学分(考试)●模式识别(70250043)3学分(考试)●通信信号处理(80250543)3学分(考试)●图象分析与计算机视觉(80250443)3学分(考试)●通信技术的研究问题与创业机会(英)(80250522)2学分(考试)●盲信号处理(70250312)2学分(考试)●数字视频及音频信号处理(70230082)2学分(考试)●智能技术基础(90250072)2学分(考试)●数字电视(80258003)3学分(考试)●宽带信息网络(80250382)2学分(考试)●视频处理和宽带通信(80250773)3学分(考试)●多媒体数据智能处理技术(80250672) 2学分(考试)●视频处理及通信(双语)(80250692)2学分(考试)●智能信息处理专题(80250222) 2学分(考试)●互联网信息处理专题(80250262)2学分(考试)(6)企业信息化与系统集成类课程群●CIM系统总体设计基础(英)(70250172)2学分(考试)●并行工程(80250322)2学分(考试)●虚拟制造技术(80250332)2学分(考试)●先进制造系统基础(80250372)2学分(考试)●敏捷供需链管理(80250252)2学分(考试)●企业建模理论与方法(80250622)2学分(考试)●供应链协调和信息的动态性(80250591)1学分(考试)●产品数据与生命周期管理(70250352)2学分(考试)●综合自动化理论与方法(80250582) 2学分(考试)●经营过程重构和系统集成(80250602) 2学分(考试)●CIMS应用工程案例(80250292)2学分(考试)●Petri网应用(80250752) 2学分(考试)●约束逻辑与算法设计(80250512)2学分(考试)(7)电子技术类课程群●现代电子学及实验(80250013)2学分(考试)●高频数字系统设计方法(80250312)2学分(考试)●电子技术专题(80250132)2学分(考试)(8)生物信息类课程群●生物信息学专题(80250682) 2学分(考试)●计算分子生物学引论(80250553)3学分(考试)●统计学习理论导论(80250272)2学分(考试)●统计学方法及其应用(70250383)3学分(考试)(9)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类课程群●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设计(80250503)3学分(考试)●单片机及其开发系统* (80250172)2学分(考试)●计算机控制系统* (80250183)3学分(考试)●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60250033)3学分(考试)●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应用技术* (60250093)3学分(考试)●微处理器应用系统设计* (60250084)4学分(考试)●数据结构(60240023)3学分(考试)●软件工程技术和设计(60240033)3学分(考试)注:经学位分委员会主席批准,可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信息学院和其他院系为研究生开出的课程。

(二)工具性和人文类选修课程(不少于3学分)●科学精神、道德与表达(70250371)1学分(考试)●认知科学引论(80250112)2学分(考试)●高级IT项目管理(80250631)1学分(考试)●多媒体技术与应用(80250192)2学分(考试)●英文科研成果报告及相关问题(60250101) 1学分(考查)●技术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70510103) 3学分(考试)●管理信息系统(80510283)3学分(考试)●可持续发展引论(90050012)2学分(考试)●Matlab/simulink在控制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80258051) 1学分(考查)●研究生新生综合素质训练(80250801)1学分(考查)注:带有*的课程不对本系本科毕业的研究生开。

也可选修经导师同意的其他领域的课程。

(三)必修环节(1学分)1.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69990021)1学分(考查)2.中期汇报(69998000)(考查)(四)补修课程凡在本领域上欠缺本科层次业务基础的硕士研究生,应根据课题需要,由导师指定补修的主干课程及门数。

补修课程学分不计入学位要求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