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教学设计
防灾减灾班会教学设计

防灾减灾班会教学设计防灾减灾班会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防灾减灾班会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防灾减灾班会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防灾减灾的知识,通过学习增长避灾,自救的技能,并能运用已掌握的造型表现方法,创作出以防灾减灾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找资料、观看视频、自主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增长自救技能,并能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将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大胆的表现出来。
认识防灾减灾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防灾减灾知识,增长避灾、自救的技能,运用造型表现的方法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难点:思考、体会防灾减灾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防灾减灾的资料。
导入新课:教师:灾害的种类很多,按照起因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它们给人们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务损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防灾减灾》。
讲授新课:了解常见人为灾害及防护知识。
1、火灾。
教师:“灾”字怎么写?出示“灾”的艺术字。
水火无情,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说起火灾。
请同学们看视频,说一说火灾带来了哪些危害,如何防范,如何逃生、自救。
2、交通事故‘交通事故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灾害。
多数事故是由于违反交通规则造成的。
作为行人,我们应怎样避免发生交通意外呢?3、意外伤害。
意外伤害发生了,你会怎么做?请每组学生派出一名小演员,为我们即兴表演一下这样的场景:一个同学不小心从体育器材上摔下来了,你会怎么做?提示学生在观看表演的同时,观察受伤同学的动作和表情是怎样的,其他同学有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
教师绘画,示范人物动作、表情,合理安排构图。
4、出示课件和观看视频了解自然灾害及防护知识。
2024年防灾减灾主题班会教案5篇

2024年防灾减灾主题班会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依据防灾减灾主题,结合《安全教育》教材第四章“自然灾害的防范”展开,详细内容包括:1. 灾害类型: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危害。
2. 防灾知识:如何在家中、学校、户外等各类场景下进行灾害预防和应对。
3. 救援技能:学习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提高生存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和危害,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3. 培养学生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冷静应对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自然灾害的危害及应对措施的具体实践。
教学重点: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特点、预防和应对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防灾减灾宣传资料。
2. 学具:笔记本、笔、防灾减灾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自然灾害案例视频,引发学生对防灾减灾的关注。
2. 知识讲解:(1)介绍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
(2)讲解防灾减灾知识和应对措施。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地震、洪水等场景,让学生模拟实践应对方法。
4. 例题讲解:(1)如何在地震发生时进行自我保护?(2)洪水来临时,如何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三种自然灾害,并简要说明其特点和危害。
(2)针对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等灾害,各写出一种应对措施。
2. 答案:(1)地震:地壳发生断裂,导致地面震动。
危害: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
洪水:大量降水导致河水暴涨,淹没周边地区。
危害:农作物受灾,人员伤亡。
台风:强热带风暴,风力强劲。
危害:房屋倒塌,交通瘫痪。
泥石流:山体松散物质在重力作用下迅速下滑。
危害:掩埋村庄,人员伤亡。
(2)地震:躲在坚固的家具下,保护头部;洪水:迅速撤离到高处,避免接触洪水;台风:关紧门窗,避免外出;泥石流:远离山谷,避免被掩埋。
防震减灾安全主题教育教案(精选7篇)

防震减灾安全主题教育教案(精选7篇)防震减灾安全主题教育教案篇1一、教学设计说明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播放视频素材,学生搜集资料、交流汇报、发表看法、模拟体验等构成教学活动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重过程、重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习得技能。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开展组内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悟生命的脆弱,提高对珍爱生命、学会自我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引导学生对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各类危险的关注,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安全防范、自救意识。
3、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日常生活中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知识和技术,学会保护自己,为自己的建康成长奠定基础。
三、教学过程1、地球的构造(播放视频课件)地球的内部好比一个煮熟的鸡蛋,最外层相当于蛋壳的部分叫做地壳,平均厚度为35.4千米,由各种岩石和土壤层组成。
地球的中间层相当于蛋青,叫做地幔,厚度约为2900千米,由成分复杂的岩浆物组成,温度高达1000-2000℃。
地球最内部相当于蛋黄的部分叫做地核,半径约为3470千米,由铁、镍等很“重”的物质构成,温度可达5000℃,压力高达几百万帕斯卡。
多数构造地震发生在地壳的岩石层内,也有的发生在地幔的上部。
2、地震(学生汇报交流各自收集的材料)地震,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地动。
它像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
是由于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地球表层的快速颤动叫地震。
所以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运动的一种表现。
3、地震时刻都在发生(学生汇报交流各自收集的材料)全球每年平均要发生1500万次地震,每2秒就有1次地震发生。
这些地震绝大多数都很小,只能用灵敏的仪器才能观测到。
能够形成灾害的地震,全球每年只有1000次左右,其中能造成重大灾害的大地震,平均每年只有十几次。
4、几个常用的地震科学名词(播放视频课件)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教案10篇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教案10篇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教案大全【10篇】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教案怎么写?教案有什么作用?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教案精选篇1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掌握安全知识,从小树立保护自我的安全意识。
2、设计安全教育课程,以丰富地震知识,提高防震意识与幼儿应对危险能力。
3、通过演练,让幼儿懂得地震来时正确的避震、疏散方法,培养幼儿掌握正确的逃生要领,从容应对地震灾害。
4、教会幼儿做个胆大的孩子。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幼儿懂得正确的避震、疏散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从容应对地震灾害的冷静心态和逃生要领。
活动准备教学用具:1、幼儿教师共同收集的地震安全宣传挂图,课件,地震视频小简段,爱心小背篓。
2、逃生小书包(手电筒,矿泉水,面包,打火机,刀子,绳子等)活动过程一、课前热身老师带领小朋友闭着眼睛听音乐,让幼儿感受地震来时天崩地裂的感觉,教师观察小朋友的表情。
听完音乐提问:1、音乐表现的是什么声音?(地震时的声音)2、小朋友听了音乐以后有什么感觉?(害怕)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使幼儿知道遇到地震时不要慌,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序的撤离可以避免危害的发生。
那地震来了我们要怎么办?(幼儿讨论问题)二、幼儿根据讨论的结果按自己的方法进行演练,教师对幼儿的演练过程做观察记录。
三、教师对幼儿的撤离演练做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讲述观察记录,总结幼儿的演练效果(从幼儿的撤离路线和撤离时的动作进行评价)。
四、教幼儿安全有效的撤离1、学习正确的撤离动作提问:我们在撤离的时候如何在运动的过程当中保护自己?(双手抱头,上身向前弯曲,快速撤离)2、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幼儿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
(使幼儿知道图中标记路径为安全的并且为最近路径。
2024年《防灾减灾》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防灾减灾》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防灾减灾》教材第四章“自然灾害的应对”,详细内容为4.1节“地震的应对”和4.2节“洪水的应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震和洪水两种自然灾害的成因、预警、应对措施及灾后救援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震和洪水的成因、预警及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2. 培养学生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冷静应对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灾害救援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震和洪水的成因、预警、应对措施及灾后救援。
难点:地震预警的识别、正确应对地震和洪水的方法、灾后救援的操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地震预警仪、洪水模拟装置、急救包等。
学具:笔记本、笔、手机(用于接收地震预警信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震和洪水的实况视频,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引发学生对防灾减灾的关注。
2. 新课导入:(1)地震的应对1) 讲解地震的成因、预警及应对措施。
2) 演示地震预警仪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识别地震预警信息。
3) 进行地震模拟演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地震应对方法。
(2)洪水的应对1) 讲解洪水的成因、预警及应对措施。
2) 展示洪水模拟装置,让学生了解洪水来临时的情景。
3) 讲解并演示洪水来临时的自救和互救方法。
3. 随堂练习:发放地震和洪水应对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地震和洪水的救援演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地震的应对:成因:地壳运动预警:地震预警仪应对:避震、自救、互救2. 洪水的应对:成因:强降雨、冰川融化等预警:气象预警应对:防洪、自救、互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震的成因、预警及应对措施。
(2)简述洪水的成因、预警及应对措施。
2. 答案:(1)地震成因:地壳运动。
预警:地震预警仪。
防灾减灾主题教育班会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防灾减灾主题教育班会教学设计(五篇范文)第一篇:防灾减灾主题教育班会教学设计防灾减灾主题教育班会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防灾减灾主题教育班会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防灾减灾主题教育班会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知道发生地震时应如何应变,掌握好逃生的技巧。
2、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3、掌握好躲、爬、钻、跑的技能,提高身体运动素质。
4、以地震为契机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活动准备:发生地震的图片活动过程:1、观看发生地震的图片师:小朋友们,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图片。
2、出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设问、讲解)。
(1)发生什么事情啦?(2)发生地震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和现象发生?(3)地震给人类带来什么灾难和危害?3、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应变(1)师:小朋友们,如果我们这里发生了地震,我们该怎样做呢?我们还可以有其它的逃生方法吗?(2)小结①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惊慌,要镇静。
②赶快跑到空旷的地方。
③如果你在家里的时候,要配合爸爸妈妈赶快把煤气、电、水龙头等关掉,来不及跑出家门就把脸盆或是锅等东西罩在自己头上,或者跑到桌子、椅子、床底下躲起来,以免被天花板上的吊灯或其它东西掉下来砸伤自己。
④不可以躲在招牌处或玻璃处,以免它们掉下来砸伤自己。
⑤如果在车上,要赶快把车熄火,停靠在空旷的地方,走出车外。
4、地震逃生游戏引导孩子们要注意别惊慌,要注意掌握躲、闪、钻、爬的技能,别撞倒别人,要互相关心同伴是否脱离危险,互相护持,老师要注意引导帮助孩子们掌握逃生技能。
5、延伸活动:在汶川县大地震中,你们看见许多小朋友受伤了,他们的房子没了,爸爸妈妈没了,家也没了,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幼儿充分讨论)防灾减灾主题教育班会教学设计2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今年“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主题,大力弘扬我国传统防灾减灾文化,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以保障师生生命财产为根本,以预防和应对突发性灾害事件为重点,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增强师生防灾减灾观念,全面提升师生应对各类灾害事件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防震减灾教案(优秀3篇)

防震减灾教案(优秀3篇)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教案篇一一、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对能够了解一些基本常识,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开展活动,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内容简介“防灾减灾日”意义。
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自然灾害常见灾害及预防自救、自护常识三、活动过程Ⅰ、活动背景①、各小队相互交流,了解地震的成因。
②、播放地震成因影片。
③、学生出示搜集到的有关地震知识。
学生1: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结构有关。
在地壳中有断层,而且断层又具有一定活动性的地带,地震最容易发生。
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学生2: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
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
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加30倍。
通常,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成为微震;5级以上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成为破坏性地震。
学生3: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
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唐山的7.8级大地震,使这个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倾刻成为一片废墟。
这是20世纪全球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
④、初步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各种地质灾害既具有各自形成、发展、致灾的规律,各灾害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因素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性。
一个地域内的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它们在成因上是有关联的。
⑤、地质灾害的防御当今世界,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的强度不断提高。
这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
学生5: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学生6: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学生7:实施一些预防措施。
防灾减灾教案(精选8篇)

防灾减灾教案(精选8篇)防灾减灾教案篇1活动目的:1.使学生知道一些简单的防灾减灾知识。
2、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懂得珍惜生命。
活动内容:常见灾害及预防自救、自护常识。
活动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我们每天早上上学去的时候,家里人都对我们说了些什么?(交待安全的话)为什么每天都说同样的话呢?一个人的生命是伟大的,他可以有无数的发明创造,有可能改变人类的生活。
同时我们的生命又是脆弱的,危险时时都在我们的.身边。
所以,我们要树立安全意识,了解一些安全知识,学会自我保护,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
2、板书班会主题:防灾减灾安全教育3、学生齐读并理解班会主题。
二、师生互动活动:(1)师生共同回顾学校六条禁令。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做相应的补充与强调)(2)分组讨论:1、在家里和学校里,我们小朋友可以在哪些地方玩耍,不可以在哪些地方玩耍?(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强调:严禁下河、池、塘、渠洗冷水澡或玩耍。
)2、夏季到了,我们该怎样防风、防洪、防雷电、防山路滑坡、防蛇、防蚊虫?(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注意:1、刮大风时不逗留在房檐下、大树下、危房边。
2、打雷闪电时不站在大树下,电线下。
3、洪水中的自救。
暴雨来临时,如果我们家处在地势低洼地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用红砖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沙袋、配置小型抽水泵等。
如果我们家住在底层则应将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移到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
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
当受到洪水威胁时,如果时间充裕,我们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安全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适合飘浮的物品,作水上转移。
如果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了,我们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作暂停避险。
但千万不要游泳逃生,更不能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灾减灾
【课程标准】
了解防灾减灾的措施和自救互救的方法。
【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创设假设性自然灾害情境,引导学生综合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与特征,帮助学生理解针对性预防、自救、互救措施的重要性。
2.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明确自己所处环境,做好当地常见灾害预防的准备。
3.地理实践力:创设自然灾害危害的模拟性情境,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灾害观与减灾意识,探讨针对某一灾害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应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教学重难点】
1.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防治救相结合。
2.明确自救的意义目的,掌握一些自救和互救的常识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动画演示视频导入(教师课件播放),让学生对自然灾害发生时,监测系统的作用有更清晰、直观的认识,从而进入本课第一个内容防灾减灾手段这一内容。
二、新课讲授
1.防灾减灾手段
(1)灾害监测
通过概念和作用了解灾害监测是怎么一回事。
(再通过图示解释当自然灾害发生,各级组织如何传递灾害信息,达到监测作用进行解释。
)
通过视频(教师播放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视频),让学生对地震预警系统有更全面、深刻的了解。
也让学生对于目前我国的地震监测有更直接的了解。
(2)灾害防御
从非工程防御(软件)和工程防御(硬件)两大方面进行解释,并指出二者相辅相成,同等重要,同样落实到位的重要。
(3)灾害救援与救助
当灾害发生时,达到了自然灾害应急等级,需要专业的救援队医疗人员进行救援、善后工作、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辅导。
(4)灾后恢复
以四川地震灾难发生时图片和灾后修复图的对比,增强学生对灾后恢复的了解,这需要政府部门花大的精力财力物力进行恢复,稳定社会秩序,实现该地区
的继续发展。
[活动探究]认识地震专业救援队
1.你认为地震专业救援队应包括哪些专业救援人员?需要哪些专业救援设备?
2.讨论强震发生后国际救援的重要性。
对于一些专业设备的解释,作为拓展了解:
生命探测仪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搜救及检测仪器,主要通过感应人体所发出的超低频电波产生的电场(由心脏产生)找出"活人"位置。
人体发出的超低频电场可穿透钢筋混凝墙、钢板、木板、甚至水,因此,只要有生命迹象,不论其是否清醒、昏迷、身陷瓦砾堆或躲在集装箱中,均可用生命探测仪在最短时间内将其找到。
生命探测仪空旷探测范围可达500米,可透过80厘米厚的普通钢板,探测到生命。
而更加神奇的是,该生命探测仪只探测到人的生命,对其他动物的生命不起作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到瓦砾深处救援的第一步是搜索。
幸存者埋在瓦砾堆中,用手去一点点地挖开瓦砾显然太慢,用重型机械去移动又有可能伤着人。
“蛇眼”就是一种搜索仪器,它的学名叫“光学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光反射进行生命探测的。
仪器的主体非常柔韧,像通下水道用的蛇皮管,能在瓦砾堆中自由扭动。
仪器前面有细小的探头,可深入极微小的缝隙探测,类似摄像仪器,将信息传送回来,救援队员利用观察器就可以把瓦砾深处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
很多博物馆和超市用的防盗装置就是这种光学探头加观察器的仪器。
小气垫可力撑数十吨重物。
找到了幸存者就该施救了。
这可是个力气活,有时要抬起沉重的楼板。
很难想象一个小小的气垫就能完成这个工作。
这种气垫比
枕头大不了多少。
没充气时瘪瘪的,只要有5 厘米的缝隙就能把它塞进去。
然后用气瓶把里面的气压加到8个大气压,"气鼓鼓"的垫子就能顶起楼板了。
气垫的材料相当讲究,最早人们用钢丝网添加橡胶来做,后来改用新型材料高强度芳族聚酰胺,这种材料非常坚韧,防暴警察用的手套也是用它做的,带上这种手套,警察就能面不改色地握住锋利匕首的刀刃。
如果现场钢筋交错,就要看液压钳的本事了。
这种钳子的体积并不大,但是由于应用了液压原理,一把小小的钳子就能把钢筋一根根剪断,为营救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
天色暗下来,但抢救不能停。
月球灯的作用非常抢眼。
月球灯由高达2000瓦的电力支持,据说,两个月球灯就能照亮一个足球场。
月球灯的最大特点是360度大范围照明,并能防眩目、大光亮。
2.自救与互救
自救与互救,是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
自救与互救对挽救生命也至关重要。
自救和互救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
下面以地震和洪水灾害为例进行自救互救的详细阐述。
(1)地震
以“灾后自救重建,携手共度难关”视频(教师课件播放)为自救互救的展开导入,旨在让学生有意识自救互救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多方面救援对灾区重建的重要性有一定的了解。
从地震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进行自救互救的方法阐述,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流程示意图。
[活动探究]震后互救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提示: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
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
⑤要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止意外伤亡。
(2)洪水
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相关,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做好防洪准备,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教非常重要。
从洪水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进行自救互救的方法阐述,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流程示意图。
洪水猛如虎,破坏力巨大,我国季风气候明显,水旱灾害多。
洪水来临时、来袭时、洪水猛涨时,相对应正确的自救互救方法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列表解释)。
对自己所处区域要明确,了解所处地的汛期是何时?汛期尽量不到山洪发生的地方旅游、逗留,更不要在石头下避险,更不能在山谷中逗留。
政府人员在洪水来袭时要注意保护水源地,以防传染病;救援人员或实施互救行为是注意正确救援。
[活动探究]汛期在山区旅游,如果遇到暴雨或泥石流,应该如何逃生?
3.我国重大的防灾减灾工程
我国北方荒漠化、沙尘暴多,南部沿海台风灾害,水土流失,山区面积广大,地质灾害频发,此内容旨在拓展学生对我国防灾减灾工程的了解,也看到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成就。
三、课堂总结
让学生通过树枝状结构进行回忆,回顾本节知识。
四、作业布置
了解身边的避难场所,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合作探究讨论得出结论。
1.利用电脑、手机等工具,在网络地图上查找身边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
2.若所在地区建设了应急避难场所,查找从学校或居所前往应急避难场所的最佳路线。
3.若所在地区没有应急避难场所,请选择附近你认为合适的应急避难场地,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