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雷雨》与《茶馆》的比较

合集下载

《茶馆》的读后感

《茶馆》的读后感

《茶馆》的读后感1在暑假中,我找出了爸爸珍藏的书《茶馆》。

《茶馆》是老舍的著作,里面写了一个掌柜和他的茶馆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王利发的人,正因丧失了父亲,因此他二十岁就当上了裕泰茶馆的掌柜。

在这个茶馆,你没事有事都能待很久。

但是,好景不长,大清的警察宋恩子吴祥子天天来捣乱,搅得生意一塌糊涂。

好不容易等到了民国,宋恩子吴祥子的儿子居然也当上了警察……裕泰茶馆一天不如一天,杯具就天天发生:先是妻子被车撞了没人管,又是伤兵天天来搅生意,最后竟然让刘麻子给要走了。

最后的一天晚上,老掌柜叫来了朋友秦二爷、常四爷一齐说起了自己的遭遇,朋友走后,老掌柜将常四爷拣来的纸钱点燃了。

一会儿,就火光冲天,老掌柜依然坐在哪儿,他想起了年轻的时候……《茶馆》这部小说看后总是叫人悲愤不已。

为什么能够让小唐铁嘴儿、小刘麻子、小宋恩子、小吴祥子这样的家伙过得有滋有味,天天不愁吃不愁穿。

而就不许像王掌柜、常四爷、秦二爷、松二爷这样的大好人过上好日子?这种世道也太不公平了,但那时的人们又能说什么呢?《茶馆》的读后感2茶馆,大家唠家常、谈天说地的地方。

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会问题!除非有一位具有独特视角的大师使它“活”起来,否则茶馆平庸无奇,永远不会有更深的意义。

而那个人便是老舍――一位语言大师,他用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法使整部剧本的语言绽放出生命的炫彩。

最使我感到震撼的是:剧本的结尾三个老人在舞台上“撒纸钱”“祭奠自己”,走投无路的王利发悬梁自尽,这是一个很有象征意味的结局,既是对旧时代的控诉,也是对之唱了一曲“葬歌”,弥漫着一种阴冷凄惨的氛围。

看出当时三个旧时代共同表现出的:政局混乱、是非不分、恶人得势、民不聊生的特点。

最使我受益的作品的语言。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从社会上层到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在茶馆登台亮相,构成了一个展览式的“浮世绘”。

他避开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描绘,而是描述这些历史事件在民间的反响,将之化入日常生活之中。

是杰作还是捷径?——《茶馆》、《雷雨》比较谈

是杰作还是捷径?——《茶馆》、《雷雨》比较谈

作者: 陈昌友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文化学刊
页码: 84-90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4期
主题词: 分析《茶馆》不足 比照《雷雨》人物 文学是人学
摘要:通过对老舍话剧《茶馆》文本的分析,指出该剧深深打上那个极“左”年代的印记及艺术上的种种不足:创作理念与思路、人物处理与刻画表现出严重的图解历史与政治简单——也就是走捷径的做法。

与此同时,以分析曹禺的话剧《雷雨》人物为切入点,比照出后者在该剧对人物刻画上表现出的人性深度,此外还简要指出,曹禺先生在《雷雨》中体现出创作的主体精神。

高中语文“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茶馆》导读素材 苏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茶馆》导读素材 苏教版选修

“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茶馆》导读中国的十大经典话剧。

第一部是曹禺先生创作的《雷雨》——它被誉为“中国话剧百年第一戏〞〔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第二部就是《茶馆》,它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最负盛名的保留剧目〕今年,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诞生108周年。

作为对他的纪念,也作为知人论世,我们有必要简要地回顾一下他的生平和创作。

一、老舍的生平及创作1、老舍的生平:生于1899年,逝于1966年。

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满族,旗人,祖上属正红旗。

曾在国外任教、讲学多年。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2、老舍的创作:〔1〕建国前:主要从事小说创作,作品数量多,质量高。

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猫城记》、《离婚》、《二马》、《骆驼祥子》、《月牙儿》、《不成问题的问题》等〔2〕建国后:主要从事话剧创作,代表作品有《龙须沟》〔因此剧获“人民艺术家〞称号〕《方珍珠》、《西望长安》、《茶馆》等。

另有小说《正红旗下》〔未完成〕关于《茶馆》的导读,我今天要讲的内容,可分为六个部分:一、“埋葬三个旧时代〞的构思1、写作缘起——配合时政宣传3幕话剧《茶馆》是老舍1956至1957年间的作品。

它是作家一生中最优秀的一部戏剧创作,正像曹禺先生所说,它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解放以后的17年里,老舍写小说很少,却写了不少的戏。

在写《茶馆》前前后后,他写了话剧《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和《全家福》……跟这些配合时事政治的作品比较,《茶馆》在题材、风格以及创作模式上,都大不一样,这是一个全面回眸旧中国社会生活的戏。

其实呢,老舍写《茶馆》,本来也是想要配合时政宣传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在1954年公布,作者抚今追昔感慨不少,觉得该写个说明新宪法得来不易的戏,用来教育青少年。

《茶馆四大名著》读后感

《茶馆四大名著》读后感

《茶馆四大名著》读后感《茶馆四大名著》是一部集合了四位文学大师的作品,分别是曹禺的《雷雨》,鲁迅的《茶馆》,郭沫若的《李自成》,和郁达夫的《浮沉》。

这四部作品各自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通过对人性、社会现实和历史命运的深刻探讨,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首先,曹禺的《雷雨》通过展现一个家庭的破裂和人性的扭曲,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荒诞。

作为中国现代话剧的代表作之一,《雷雨》通过对家庭伦理、爱情和权力的探讨,呈现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社会画面。

在这个家庭中,父亲的专制和威严导致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了家庭的破裂和悲剧的发生。

曹禺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家庭关系是多么虚伪和不堪一击,人性在这种环境下是多么扭曲和丑恶。

其次,鲁迅的《茶馆》则是一部揭示了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的作品。

通过对一个茶馆里各种人物的描写和对话,鲁迅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和矛盾。

在这个茶馆里,有官员、商人、学者、小人物等各种人物,他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彼此之间互相猜忌和争斗。

鲁迅通过这个茶馆的故事,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和危机,呼吁人们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来侵略和内部腐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第三,郭沫若的《李自成》则是一部展现了一个英雄形象和历史命运的作品。

通过对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生平和事迹的描写,郭沫若展现了一个农民领袖的形象和命运。

李自成在这部作品中被描绘成一个英雄般的形象,他勇猛无畏,正直忠义,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到底。

然而,最终他却失败了,被清军所俘虏,悲惨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郭沫若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历史的车轮是残酷而无情的,英雄也有失败的时候,但他们的精神和事迹永远激励着后人前行。

最后,郁达夫的《浮沉》则是一部描写了一个人物的浮沉和命运的作品。

通过对一个普通人的描写和生活轨迹的展示,郁达夫展现了一个人的成长和变化,以及他在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下的浮沉和命运。

适合初中男孩看的话剧

适合初中男孩看的话剧

适合初中男孩看的话剧案例一:《雷雨》《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

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XXX,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XX,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和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XX,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的XX,还有意外归来的鲁妈,单纯着爱与被爱的XX,受压迫的工人XXX,贪得无厌的管家等,不论是家庭秘密还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

案例二:《一碗阳春面》剧情简介:故事发生在寒冷的冬夜,一对善良勤恳的夫妻经营着一家面馆,某日,一位满脸疲惫的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光顾了这家面馆,然而,他们三人却只点了一碗荞麦面,很显然,经济上的拮据困扰着这个破碎的家庭。

夫妻两人热情的接待了他们。

第二年,这个特殊的家庭再度来到了面馆,母亲告诉老板娘,她的丈夫去世了,去世前留下了大笔的债务,需要靠她来偿还。

之后的每一年,母亲都在用她的出现告诉老板和老板娘,她依然坚强着活着。

然而,从某一年开始,母亲再也没有出现过了,之后的每一年亦如是,一转眼十四年过去,面馆的夫妻依然没有忘记这位生死未卜的坚强女性。

案例三:《茶馆》《茶馆》是老舍的一部以话剧为形式的作品。

它以北京一家大茶馆为背景,描写了清末、民初、抗战胜利以后三个历史时期的北京生活风貌,深刻地写出了XXX等人的真实命运。

老舍的《茶馆》语言简朴,作品通俗易懂,并且有一定的趣味性。

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除茶馆老板XXX之外,还有各色各样的人,比如说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宫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

小满聊经典《茶馆》——我爱咱们的国可谁爱我啊

小满聊经典《茶馆》——我爱咱们的国可谁爱我啊

小满聊经典《茶馆》——我爱咱们的国可谁爱我啊上一期我们聊了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作品,曹禺的《雷雨》。

但是我个人觉得,老舍先生的《茶馆》是完全超越了《雷雨》。

曹禺曾经也说过:《茶馆》的成就“前无古人,盖世无双”,尤其第一幕,完美程度达到了“古今中外罕见”。

曹禺是什么人啊?二十几岁就写出了《雷雨》《日出》,是中国戏剧界的泰斗,他说《茶馆》盖世无双,自然把自己的剧本也算在内的。

曹禺为什么这么服气《茶馆》?或者说,《茶馆》究竟厉害在什么地方?这一期,我就带你咂摸咂摸这发生在裕泰茶馆里的故事!首先,咱还是先了解一下《茶馆》讲了个什么事。

严格点说,《茶馆》没讲什么事,更着墨的是讲了些什么人。

对于老北京人来说,茶馆是老北京市民重要的生活环境。

三教九流会面之所,各色人物容纳之地。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在老北京城里,有一家裕泰茶馆。

就在这小小茶馆里,各色人物粉墨登场。

《茶馆》不同于一般的“三一律”写作结构,而是选取了戊戌变法失败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民政府覆亡前夕三个时间点,上演了一出人生百态。

全剧就是以这家大茶馆的兴衰为背景,写出了北京们社会风貌和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秉承着“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喜欢”的父训,周旋于各阶层的人之中,处事圆滑,懂得人情世故,脑子活,精明能干。

不断维持经营,把后堂改成出租公寓,请女招待,才把茶馆勉强保存下来。

他贿赂官员,讨好有权势的人,只是为了在当时的社会中求得生存。

唐铁嘴靠替人相面为生,喜抽鸦片,常在王利发的茶馆里讨茶喝,却从未付过茶钱。

他替王利发相面,王利发却不信他那套。

对他说只要戒了大烟,就能交好运,但唐铁嘴却变本加厉改成了抽“白面儿”。

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福分还小吗?常四爷裕泰的老主顾,为人正直,勇敢,不畏强权,具有爱国精神。

曾因为在茶馆内说了一句“大清国要完了”而被抓进去坐了一多的牢。

出来后,参加了义和团,跟洋人打了几场仗。

茶馆小结心得精品5篇

茶馆小结心得精品5篇

茶馆小结心得精品5篇茶馆小结心得精品5篇茶馆小结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茶馆小结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茶馆小结心得精品5篇】,供你选择借鉴。

茶馆小结心得篇1几乎所有人都说《茶馆》是一位成熟的剧作家的成功之作。

——题记《茶馆》的故事全部发生在一个叫做裕泰的茶馆里。

一部简简单单的三幕话剧,借助于一家普普通通的茶馆,将半个世纪的岁月浓缩,将许许多多符合时代特征的小人物涵盖,将一个国家在那些个特定时代的悲哀诉尽。

这部话剧主要讲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馆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渐走向破灭的故事。

历经了清朝、民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裕泰茶馆,在当权者和小人的谋划下最终被改成了“花花联合公司”。

而一生守护着茶馆的王利发掌柜选择了在他的茶馆里自杀。

《茶馆》该剧可以说是很现实,好人不一定有好报,而恶人不一定有恶报。

解放前社会的黑暗、官员的腐败被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唏嘘不已。

先谈谈这幕话剧中的人物吧。

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十分鲜明。

每个不同的人物都代表了当时社会不同职业、阶级的不同群体。

看似多达几十位的出场人物,却无一显得重复。

王掌柜、常四爷、松二爷等等身世不同、个性显著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只需读过一次,就能把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深深刻在脑中。

例如裕泰茶馆的王掌柜,正如卷首老舍先生予其的定位一般:精明、有些私心而心眼不坏。

通览全文,在我眼中他作为一个掌柜,很圆滑又显得软弱,遇事就给钱、说好话。

然而,在结局中他不忍看到茶馆被高官与小人夺取,默默地在后院自杀。

这一情节,仿佛出乎了人们的意料,但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让人心酸不已。

这么一个走着中庸之道的掌柜,却选择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老舍先生通过一个人物,以其行为与性格的强烈反差,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哀,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讽刺与不满。

再谈谈这部话剧的特殊之处。

《茶馆》的成功在于语言的成功和戏剧结构的巧妙、严密。

老舍的著名作品

老舍的著名作品

老舍的著名作品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至今仍然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

他的作品涉及广泛,包括小说、戏剧、散文等多种文体,其中不乏经典之作。

本文将以《老舍的著名作品》为题,介绍老舍的几部代表作品。

一、《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通过描写一个驮夫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小说中的主人公祥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苦难和磨难。

他为了摆脱贫穷而不断努力工作,但却在社会的阶级压迫和人性的丑恶中逐渐堕落,最终走向了悲惨的命运。

这部小说的描写手法独特,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情节跌宕起伏,是一部具有强烈社会现实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

二、《茶馆》《茶馆》是老舍的另一部代表作,也是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戏剧以一个北京茶馆为背景,通过描写茶馆里的人物形象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茶馆老板王四爷是这部戏剧的主要人物,他是一个聪明能干、口才了得的人物,通过他的口舌之利,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各种弊端。

这部戏剧的语言生动幽默,情节紧凑曲折,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丑恶。

三、《四世同堂》《四世同堂》是老舍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

这部小说以一个封建大家族为背景,通过描写家族中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冲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小说中的主人公王家福是一个性格复杂、矛盾重重的人物,他在家族中的地位逐渐上升,但却在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阶级斗争中逐渐堕落。

这部小说的描写手法细腻入微,语言生动有力,情节曲折跌宕,是一部具有强烈现实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

四、《雷雨》《雷雨》是老舍的一部著名戏剧,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戏剧以一个小城镇为背景,通过描写当地的官场和家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问题。

戏剧中的主要人物有陈老先生、邱太太、吴老爷等,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各自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雷雨》与《茶馆》的比较
一、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是包含戏剧动作、反动作和矛盾解决的一种完整的运动形式。

《雷雨》与《茶馆》都是由戏剧冲突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但两者还是有所区别。

在《雷雨》中,戏剧冲突是尖锐而集中的。

说尖锐,是因为其冲突具有不可调和的特性,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周萍与繁漪的冲突,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冲突都是不可调和的。

虽然这些人物的关系复杂,各种冲突也很能多,但戏剧冲突总是集中在这几个人身上。

这些冲突表现为故事情节围绕几个中心人物而展开,阶级立场的矛盾贯穿整个戏剧的始终。

《茶馆》就不一样,从全局看,其中的人物之间没有直接的、具体的冲突。

剧本描写三个时期,为人物的行为设置层层障碍。

通过各阶级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他们的命运变化,揭示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作者直指那个时代,人物与人物的每一个冲突都暗示人民与时代的冲突。

这一特殊的冲突在作品中表现为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贯穿整个戏剧的始终。

而是分散穿插若干个生活画面,构成一幅巻轴画,画轴的展示就是情节的发展。

也没有中心人物,王利发也只不过是与茶客交往,并没有象周朴园鲁侍萍那样起到中心人物的作用。

另外,冲突双方的力量对比也不同。

《雷雨》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统治势力,但以鲁大海为代表的正义能勇于抗争,侍萍也有清醒的认识,连繁漪也不放过追求自己的幸福的机会。

所以两股力量发生强有力的对撞,造成巨大的冲击,加速了腐朽势力的灭亡。

而《茶馆》中照样是统治阶级主宰社会,但其中的正面人物找不到抗争的对象,在社会这一强大的势力面前,人们无力反抗。

二、中戏剧人物
两个剧本都创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个性往往都打上了
社会的烙印。

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社会对个人的重大影响。

但两位作者在表现时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比如两个剧本都反映畸形的社会对人性的扭曲:《雷雨》中的周萍与繁漪,四凤与周萍的乱伦。

《茶馆》中的老陈和老林要共买一个老婆,松二爷自己挨饿却不能让鸟挨饿,行将就木的太监要一个十五岁的姑娘作老婆。

这都是当时不正常的社会让人物产生的变态行为。

但《雷雨》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个造成这一结局的直接人物――周朴园。

但在《茶馆》中我们就找不到。

各色人物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生活在自己的轨道上,他们的悲剧是看不见的时代造成的。

同时,两个剧本都写到血缘关系对人物的影响。

《雷雨》中的周萍与大海是亲兄弟,但成为了敌人,作者突出阶级的对立。

而《茶馆》中的人物大都是“子承父业”,小二德子,小刘麻子,小唐铁嘴,他们都干父亲的老本行,并且比老子更有“出息”。

二德子只不过是一个流氓打手,而小二德子却成了帝国主义国民党正式收买的政治帮凶;刘麻子只不过是人口贩子,小刘麻子却成了沈处长的情报探子,垄断买卖妇女的“花花公司”的“经理”。

小唐铁嘴就成了“三皇道”的天师。

作者这样写出压迫者越变越凶残的历史,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突出了时代(社会)与人的对立。

三、戏剧语言
《雷雨》和《茶馆》的语言方面都是成功的,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有丰富的潜台词,富有动作性,有意思的是两个剧本有一个相似点,同一个人物的在剧本中的语言是变化的,下面我们重点来以周朴园与王利发来分析。

周朴园的语言变化是因为情节的发展而产生的变化
《雷雨》中的周朴园在第二幕中与侍萍的对话,当他问侍萍“你――你贵姓”时,他是一种好奇的心理。

后来得知侍萍没死,忽然立起,说:“你是谁?”这时,内心的不安已经表现出来了。

当;侍萍问他想不想见时,
他连忙说不,这时他是惊慌了,而后来因为自己的恐惧而不愿涉及到这一话题,叫侍萍“先下去”。

后来认出侍萍之后,首先是吓唬:“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语气好严厉。

后来是哄骗:“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了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着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这时的语气又是那样的温柔。

而后来想用钱来平息这件事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这样的话又是生意人所特有的谈判语气了。

王利发的语言变化是因为人物的性格发生了变化。

《茶馆》中的王利发在三幕中的语言也有变化。

在第一幕中,他是一位青年,讲话充満了风趣圆滑,如秦仲义来茶馆说要涨房租,王利发推托、应付说:“二爷,您说得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涨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秦仲义说:“你这小子,比你爸爸不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王利发则说:“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是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在第二幕中,王利发到了中年时期,生活不如意,牢骚的话就多了。

如茶馆准备开张,他说:“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听到远处的炮声,对妻子说:“听听,又他妈的开炮了,你闹,你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
在第三幕中,王利发到了老年时期,他的语言充満了嘲讽与反抗。

如小丁宝向他问候:“老掌柜,你硬朗啊?”他不直接回答,说:“要是有炸酱面的话,我还能吃三大碗呢,可惜没有﹗”小唐铁嘴威逼他交出康妈妈,:“王掌柜,我晚上还来,听你的回话﹗”王利发愤然说:“万一我下半天死
了呢?”
在《雷雨》中,周朴园的性格几十年都没有发生变化,但在一天之中的语言是不同的。

在《茶馆》中,王利发的性格在三幕中是不同的,因而语言也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