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的教学建议与设计举例 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教学建议 课件(共51张PPT)[兼容模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教学建议 课件(共51张PPT)[兼容模式]
并与小组同伴交流。
• • 任务2:针对同伴的展示大胆质疑问难,发表个性见解。
• 活动三:学有所得(学生与自我对话) • 任务:结合两篇文章的学习,总结一下梳理议论文论述
思路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完成一篇读书笔记。
第二课时
• 活动一:咬文嚼字(学生与课文对话)

任务:仿照示例,勾画并抄写文中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仔细品味并 加以赏析。
中去。
【教学过程】
• 活动一:文脉梳理 • 任务:认真阅读前四篇课文,分析作者在论述中心论点
时,分别是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的,设置了哪些分论点, 由此体会作者思维的科学性。 • (落实目标一)
• 活动二:论证赏析
• 任务:再次阅读前四篇课文,分析作者在论述中分别运 用了哪些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由此体会作者论证的逻 辑性。
• (落实目标一)
活动三:深入探究
• 任务:借助下面的表格,理解四篇文章的现实性,体会其针对性,总结论 述语言的特点。(落实目标二)
《社会历史的决 定性基础》 《改造我们的学 习》 《人的正确思想 是从哪里来的》 《实践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
写作背景
写作意图
论述重点
语言特点
活动四:学以致用
• 阅读下面的材料,从后面的写作任务中选择一个完成。
• 阅读教学课堂设计的核心理念是“多重对话”,着 力重点是“关键能力”,基本路径是“文本解读”,主 要手段是“任务驱动”,终极目标是“素养提升”。
例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教学设计(单篇精读)
• 【教学目标】 •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体会这封信的针对性。 • 2、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思考这些观点之间的联系。 • 3、学习作者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

“文”意在“言”中,“言”美“文”意高-对选择性必修(中)第三的教学建议PPT课件

“文”意在“言”中,“言”美“文”意高-对选择性必修(中)第三的教学建议PPT课件

2、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文本中心转向素养中心
学习目标: (1)阅读本单元,联系作者和文中人物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观点、态度,能够分析作者的说 理依据、方法与思路,辨识说理逻辑。 (2)阅读与分析本单元各类选文,理解作者提出的人物评价、历史观点等学习命题,从优秀传 统文化中汲取思想与精神营养。 (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实践,能够获得表达与交流的经验,并形成有效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 辨品质,能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对学习话题,能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并能做到有理、有 据、有针对性。 学习内容: (1)阅读与鉴赏:阅读本单元文章,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掌握叙事艺术和说理艺术。 (2)表达与交流:依据课文中的人物和观点展开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学写分析、评 价短文。 (3)梳理与探究:梳理文言知识及用法特点,探究人物评价和思想意义。
1、文本: 屈原列传 苏武传 过秦论 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本单元介绍
2、课程价值 (1)人文价值 历史的现场——传统文化精髓——观点认知——思想升华 (2)文本价值 写史记传类:时代背景——文学地位——历史认知——现代挖掘 史论散文类:时代背景——观点认知——观点碰撞——现实意义
一、本单元介绍
3、教学价值 (1)知识呈现 (2)任务研习 (3)素养提升
二、“守正创新”是我们教学中 恒定不易的原则
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就是守正
三、对文言文教学“少、慢、差、费” 的再认识
四、处理好“文”和“言”的关系
1.关于“言”的教学 ,要强化梳理,注重积累,努力做到准确翻译,
正确理解。 为提高“言”的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增强学生归类整理的意识,引
导他们把感性材料的积累与理性知识的梳理有机结合起来。
3.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 创作实 践中逐 渐形成 的独特 的语言 艺术个 性,是 诗人的 个人气 质,诗 歌美学 观念在 作品中 的凝结 ,是具 有恒定 性的, 区别于 其他诗 人的艺 术特色 。不同 的诗人 往往表 现出不 同的语 言风格 ,同一 诗人的 不同作 品,语 言风格 有时也 不尽相 同。 4.他总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 来显示 他们的 性格, 表现他 们的思 想情绪 。关于 人物, 他很少 做长篇 大论的 叙述, 很少以 作者身 份出面 来介绍 他们, 也没有 作多少 添枝加 叶的描 写。 5.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首先要 立足文 本,通 过分析“ 母亲”的 言行概 括归纳 出母亲 的形象 特点; 然后围 绕这些 特点组 织语言 ,表达 赞美之 情;发 短信要 采用第 二人称 。

【推荐】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全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推荐】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全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全册教学设计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 1 -2.1改造我们的学习........................................................................................................ - 6 -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 11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15 -4.1修辞立其诚 ............................................................................................................. - 21 -4.2怜悯是人的天性...................................................................................................... - 25 -5人应当坚持正义......................................................................................................... - 29 -6.1记念刘和珍君 ......................................................................................................... - 34 -6.2为了忘却的记念...................................................................................................... - 40 -7包身工 ........................................................................................................................ - 45 -8.1荷花淀 ..................................................................................................................... - 51 -8.2小二黑结婚 ............................................................................................................. - 56 -8.3党费 ......................................................................................................................... - 62 -9屈原列传 .................................................................................................................... - 69 -10苏武传 ...................................................................................................................... - 74 -11.1过秦论 ................................................................................................................... - 79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 ................................................................................................... - 89 -12玩偶之家(节选)................................................................................................... - 97 -13.1迷娘(之一) ..................................................................................................... - 103 -13.2致大海 ................................................................................................................. - 107 -13.3自己之歌 ............................................................................................................. - 111 -13.4树和天空 ............................................................................................................. - 115 -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理性思考的内涵及特点。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课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课教学课件

内容小结
主题归纳
本文以马克思列宁著作、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革命导师自身的实 践为主要论据,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立论与驳论相结合,鲜明地阐 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正确性,澄清了当时人们一些 模糊乃至错误的认识,为当时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这段话共6句,是按照分—总的思路来论证。第1~5句是分说,第6句 是总结。 第1句指出辩证唯物主义真理的性质;第2句据此得出检验真理的标准 不能来自主观领域,并以法律上原告的例子从反面加以证明;第3句承 接第2句说明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备的特点;第4、5句分析实践的 性质;第6句由真理的性质和实践的性质的对应性得出结论:只有实践, 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B. 伪造 制定 捍卫
C. 伪造 制订 保卫
D. 捏造 制订 保卫
答案:B 解析:
“捏造”指无中生有,虚构事实,以达到欺骗、污蔑或诽谤的目的,其对象常是证据、言 论等抽象的事物。“伪造”即假造,其对象可以是历史、言论,以及证件、货币、印章等。 ① 语境是“用一面放大镜检查磨损的书脊和封面”,排除造假的可能,选用“伪造”。 “制定”常与政策、法令、方针、路线等搭配,偏重于做出最后决定,使完全确定下来。 强调动作已完成。“制订”常与计划、方案等搭配,偏重于从无到有的创制、草拟而后的 订立。只说动作本身,不管动作是否完成。结合语境,② 选“制定”。 “捍卫”指抵御各种外来势力,确保安全,比“保卫”语义重。结合语境,③ 选用“捍 卫”。
6.怎样理解列宁所说的“ 不确定 ”和“ 确定 ”的含义?
“不确定”指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实践处于一定发展阶段时,对有些 思想和理论还不能完全证实,对一些错误的思想和观点也不能完全驳 倒。“确定”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后的实践终究会驳 倒错误的思想和理论。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树和天空》教学说课电子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树和天空》教学说课电子课件

4.仿照示例,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 陶渊明在南山脚的余晖下,采菊东篱,以释怀诠释了生命的闲适。 材料: 浪涛 喧嚣 呜咽 借豪放解读 用真情感悟 以傲骨见证 泪湿青衫 引吭高歌 情钟莲花 赤壁前 世俗声 琵琶声
答案: (示例)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周敦颐在世俗声的喧嚣中,情钟莲花,以傲骨见证了独善的珍贵。苏东坡在 赤壁前的浪涛上,引吭高歌,借豪放解读了命运的坎坷。 解析: 解答本题,不仅要综合运用语法、修辞的知识,还要分析所给材料之间的关 系。仿写时,可根据材料所给定的内容,将人物及相关内容一一对应;再按 照示例的句式,写出完整的句子即可。
答案:也许你无法成为浩瀚的大海,但是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也许你无法成为辽 阔的草原,但是你可以做执着的小草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根据已给语句的内容和意境来把握, 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注意仿照前面语句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本题要注 意例句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内容上注意喻体的大与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课堂训练
1.请仿照对余秋雨的评价示例,以易卜生为描述对象,从第二人称的角度 写一段评价。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个字。 示例:(余秋雨)一生文化苦旅行无疆,寻觅中华笛声叹千年。你因书写 文化的历史而被载入历史。你用自己的努力唤起了中国人更多的对中国文 化的温情和敬意。 (易卜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下列画线句子的句式、修辞手法和境界仿写句子,使上下文构成 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
也许你无法成为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就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新教材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精品教学课件

新教材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精品教学课件

作者简介
1.读准字音
作品背景
加点字
读音
舆.论

澄.清
chéng
签.名
qiān
禁锢.

曾.经
曾 曾.祖
céng zēng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加点字
谬.误
无稽.之谈
永葆. 篡.党
宣传. 传
经传.
读音 miù jī bǎo cuàn chuán
zhuàn
作者简介
2.写对字形
作品背景
词语 bō乱反正 bá草 蒙mèi 体wèi 编jí 作yī 载jí干戈
例句:很明确的是,当传统新闻业江河日下之时,五· 花· 八· 门· 的非营利 机构就开始弥补这个缺口了。
(3)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例句:我们要谦虚谨慎,宽以待人,不能自· 吹· 自· 擂· ,称王称霸。 (4)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言谈。
例句:法国学者认为,新冠病毒含艾滋病病毒基因序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结合本文,查阅相关资料,谈谈你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
认识。
点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
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
决定的。
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其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真理的本性决定了只有实践才能
检验真理,因为要判断主观与客观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在主
观的领域内是无法解决的,而仅仅在客观世界的范围内也是不行的,
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
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建议与设计举例》课件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建议与设计举例》课件

教学目标重难点
●1.筛选信息,把握两位诗人笔下大海的特点。 ●2.对比鉴赏,体会意象的象征意义。 ●3.诵读品味,感受诗人的生命强音。
●重难点
●诵读鉴赏,体会意象的象征意义,感受诗人的生命强 音。
● 二、课堂探究
● 单篇《致大海》
问题一:我们的课本选取的是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的著名诗人普希金的 名篇《致大海》,既然题为“致大海”,请大家速读诗歌,标出诗中描写大海的 词或句,并用几个词概括普希金笔下的大海的特点。
从《迷娘(之一)》《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三首诗中任选一首,分析诗中 意象的隐喻性,探究寓于诗中的情感和内蕴,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性文字。
样性,提升文化鉴别力。
二、单元导语、内容、学习提示、单元研习任 务
认真阅读导语,明确导 语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二、单元导语、内容、学习提示、单元研习任务
1、选文经典,具有代表性。 2、文体虽有不同,但目的在于 开阔学生的视野,理解不同文化 的特点,培养学生开放的文化心 态。
二、单元导语、内容、学习提示、单元研习 任务
四、基于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举例
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习任务群—课时计划 语文核心素养—单元设计—课时计划
四、基于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举例
●任务一:人的反抗与自由 1、“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娜拉走了,阅读娜拉与海 尔茂的对话,体会娜拉情感起伏的变化。 2、 反复诵读《致大海》这首诗,体会诗歌内在情绪的起伏跌宕, 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3、两者都是追求自由,采取的方式有何异同?为何?
宕; ●4、研读诗歌,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 ●5、比较阅读,《致大海》与中国文化中的大海意象。
三、研习建议——《自己之歌》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改造我们的学习 教学课件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改造我们的学习 教学课件
创设文化情境
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具有文化特色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 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开展文化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如经典诵读、书法比赛等,增强学生 的文化体验和认同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
解读核心价值观
通过文本解读,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
语文与科学
引入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培养 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语文与信息技术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语文教 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创新思维培养途径探讨
问题导向学习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03
对文本进行结构、主题、语言等方面的分析,培养对文本的深
入解读能力。
写作表达能力训练方法
多写多练
通过大量的写作实践,培养写作手感和表达能力 。
学习优秀范文
阅读并学习优秀范文,借鉴其写作技巧和表达方 式。
注重写作过程
重视写作前的构思、写作中的表达和写作后的修 改过程,提高写作质量。
批判性思维培养途径
价值观渗透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 中接受价值观的熏陶。
开展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环保行动等,培养学生的 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个人成长规划及责任意识强化
01
引导自我认知
通过心理辅导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
、特长和优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 养,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 鉴赏文学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所表达的主题;
▪ 3、反复朗读,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
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 这里所说的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 习故事,因此,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现有教科书中的单元,譬如语文教 材中一个单元通常是一个主题下的几篇课文,如果这几篇课文没有一个完整的 “大任务”驱动,没能组织成一个围绕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完整”的 学习事件,那它就不是我们所讲的单元概念。确切地说,那只是内容单位,而 不是学习单位。——崔允漷
认真阅读导语,明确导 语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选文经典,具有代表性。 2、文体虽有不同,但目的在于 开阔学生的视野,理解不同文化 的特点,培养学生开放的文化心 态。
以阅读课文为基础,结合学习提示进行 研习。分析学习提示提供的信息点。例 如《玩偶之家》: 1、本剧当时的社会影响和意义。 2、剧情、人物的言行、性格的变化、 冲突及本质、主题思想等等。 3、分析作者手法,领略作家独特艺术 魅力。
注意破折号的用法! “我”没事了!为什么不是“我们”,注意分析海尔茂的措辞。
1、通过比较戏剧冲突来感受作者艺术手法的不同,《玩偶之家》 《哈姆莱特》等。 2、中外妇女解放问题研讨,《玩偶之家》与《雷雨》的比较阅 读。(娜拉、繁漪)
1、《玩偶之家》(全剧) 2、鲁迅《娜拉出走之后》
▪ 1、了解诗歌创作过程和相关社会背景,以便能更深入的理解诗歌内容。 ▪ 2、多种阅读方式相结合,精读细读,比较阅读。 ▪ 3、整体把握与分析鉴赏相结合。 ▪ 4、关注学习提示和单元任务,探究诗歌的思想和审美意蕴。
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建议性学习要求
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 (1)阅读外国文学经典作品, 认识所读作品的地位和价值。
▪ (2)撰写读书笔记,阅读作品 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 择感兴趣的作家、作品或话题, 撰写评论。
▪ (3)尝试探讨不同民族文学之 间的共同话题和文化差异,尊重 文化多样性,提升文化鉴别力。
▪ 1、了解诗人和创作背景; ▪ 2、反复朗读,分析诗歌中特殊的、少有的意象,例如“蚂蚁”“鹪
鹩”“黑莓”等等,感受意境的开阔、气魄的宏大,体会诗人对不同生 命形态的赞颂之情;
▪ 3、比较阅读,理解诗人所创造的“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感受诗歌内容 和形式上的统一;
▪ 4、反复朗读,教师指导朗读。

▪ 1、简单了解诗人; ▪ 2、反复朗读,运用想象体会诗人创造的奇特、朦胧的世界,尝试理解诗
▪ 1、了解诗人和创作背景; ▪ 2、反复朗读,读懂内容,分析诗歌意象,体会诗歌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
往的境界; ▪ 3、反复朗读,注意韵律,读出节奏,感受诗歌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和建筑美; ▪ 4、反复朗读,体会迷娘的形象和表达的情感。 ▪ 5、群文阅读《迷娘曲》(三首)
▪ 1、了解诗人和创作背景; ▪ 2、反复朗读,读懂内容,读出诗人笔下大海的特点; ▪ 3、反复朗读,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作者情绪的起伏跌宕; ▪ 4、研读诗歌,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 ▪ 5、比较阅读,《致大海》与中国文化中的大海意象。
速读梳理
侍萍
蘩漪
四凤
鲁贵
周朴园
周萍 周冲 鲁大海
▪ 1、海尔茂对娜拉的称呼有哪些?从称呼变化中分析海尔茂的性格特点。 ▪ 2、精读做批注,分析人物形象,深思剧作反映的社会问题等。
海尔茂为什么出去做客的时候不大跟娜拉说话,甚至故意避开娜拉, 真的是他说的那个原因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关注人物言行、标点符号
——滨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理解课标对外国文学研习的相关要求 ▪ 单元的导语、内容、学习提示、单元研习任务 ▪ 选必中第四单元的研习建议 ▪ 基于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
▪ 1、本单元的价值和定位 ▪ 2、学习目标与内容 ▪ 3、教学提示
▪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 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 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习任务群—课时计划 语文核心素养—单元设计—课时计划
(1)阅读与鉴赏 (2)表达与交流 (3)梳理与探究
▪ 本任务群为1学分,18课时。 ▪ (1)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作品,整
体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与思想内 涵。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激发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 趣,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不同时期、 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 ▪ (2)调动学生关于世界历史、地 理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知识,促 进对外国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生活 及心灵世界的理解。 ▪ (3)组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作家作品或专题,充分利用各种 学习资源,拓展阅读,研讨交流。
▪ 《玩偶之家》学习提示补充: ▪ 1、加强阅读,理清文章内容; ▪ 2、注意戏剧冲突及人物言行,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 3、体会戏剧冲突的本质,进一步探讨其社会意义。
学习任务要有梯度性
1、注重主题思想的研讨及中外文学、 思想的碰撞。 2、注重同类文体之间的比较阅读。 3、注重学生的审美鉴赏,增加对文 化多样性的理解。 4、在研习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文 化走出去”,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 认同感,理解不同文化的存在。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共两个单元, 选必上第三单元是小说单元, 0.5个学分,9课时;选必中第 四单元是外国戏剧与诗歌单元, 0.5个学分,9课时。
▪ (1)阅读外国经典戏剧,梳理剧情,把握矛盾冲突,分析人物言行,理解 主题思想等。
▪ (2)有感情朗读诗歌,分析诗歌意象,理解诗歌情感,感受诗歌魅力。
▪ (3)尝试探讨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共同话题和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 提升文化鉴别力。
▪ 1、速读梳理剧情,了解故事梗概; ▪ 2、精读台词, 分析人物言行及特殊情景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把握矛盾冲突,分析人
物性格变化; ▪ 3、比较阅读,不同地域、文化中的戏剧比较,不同地域、文化中的同一主题的比较; ▪ 4、群文阅读; ▪ 5、了解戏剧的一些知识点:“戏剧冲突”“突转”“社会问题剧”等; ▪ 6、创设情境,分角色扮演,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