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函数的迭代、混沌与分形解读

实验四函数的迭代、混沌与分形解读
实验四函数的迭代、混沌与分形解读

实验四函数的迭代、混沌与分形

[实验目的]

1. 认识函数的迭代;

2. 了解混沌和分形.

迭代在数值计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了解和掌握它是很有必要的.本实验将讨论用Newton迭代求方程根的问题,以及迭代本身一些有趣的现象.

§1 基本理论

1.1 迭代的概念

给定某个初值,反复作用以同一个函数的过程称为迭代.函数f(x)的迭代过程如下:

x0,x1=f(x0),x2=f(x1),……..,x n=f(x n-1)…..,

它生成了一个序列{x n}迭代序列.

许多由递推关系给出的数列,都是递推序列.例如数列.

X0=1,x n=1+1/(1+x n-1) (n=1,2,…………..)

是由函数f(x)=1+1/(1+x)=(2+x)/(1+x)取初值为1所得的迭代序列.

1.2 迭代序列的收敛性

定理设函数f(x)满足:

(1)对任意x∈(a,b),f(x)∈(a,b);

(2)f(x)在(a,b)内可导,且存在常数L使得|f(x)'|=L<1,

则当初值x0∈(a,b)时,由f(x)生成的迭代序列收敛.

在迭代函数f(x)连续的条件下,如果迭代数列收敛,则它一定收敛于方程x=f(x)的根.该方程的根也称函数f(x)的不动点.

设x*为f(x)的不动点,f(x)'在x*的附近连续,若|f(x*)'|<1,则称不动点x*是稳定的;若f(x*)'=0,则称不动点x*是超稳定的.在超稳定点x*附近,迭代过程x n+1=f(x n)收敛到x*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1.3 Newton迭代法

设函数g(x)具有一阶导数,且g(x)'≠0,则函数f(x)=x-g(x)/g(x)'的迭代称为Newton迭代,若函数f(x)存在不动点,则它一定是方程g(x)=0的根,故Newton迭代法可用来求方程g(x)=0的根.

§2 实验内容与练习

2.1 迭代的收敛

对于函数迭代,最重要的问题是迭代序列的收敛性.一般说,迭代序列是否收敛取决于迭代函数与初值.

作为一个例子,我们用来讨论用Newton迭代法求函数g(x)=(x-17)5/3(x-5)-2/3的

根,其Mathematica程序为:

Clear[g,x];

g[x_]:=(x-17)^(5/3)*(x-5)^(-2/3);

f[x_]=Factor[x-g(x)]/D[g[x],x]];

x0=5.5;n=20;

For[i=1,i<=n,i++,

x0=N[f[x0]];

Print[i,”“,x0,”“,D[f[x],x]/.x->x0]

]

执行结果见表4.1.

表4.1的结果说明迭代序列收敛于g(x)的零点17.我们注意到程序中取的迭代处值为5.5,如果其它的数作为初值,所得的迭代序列是否收敛于17呢?我们可以取其它初值做实验,结果得到表4.2(表中第三列是迭代序列的前6位有效数字首次为17.0000的步数).

从表4.2中可看出,只要初值不取5,迭代序列都收敛于17,且收敛速度与初值的选取关系不大.

前面程序中使用的f(x)为g(x)的化简过的Newton迭代函数,用Mathematica命令可检查出它为(25x-85)/(x+3)(注意,这个式子扩充了原迭代函数在x=5,x=17处的定义),解方程f(x)=x.得到x=17,与x=5.即17和5是f(x)的两个不动点,有前面的讨论知这两个不动点是有区别的:对于17,不管初值取为多少(只要不为5),迭代序列总是收敛于它;而对于5,只要初值取为5时,迭代序列才以它为极限,这样一种现象在函数的迭代中普遍存在,为方便区分起见,我们给这样两种点各一个名称:像17这样的所有附近的点在迭代过程中都趋向于它的不动点,称为吸引点;而像5这样的所有附近的点在迭代过程中都远离它的不动点,称为排斥点.

上面的f(x)=(25x-85)/(x+3)是一个分式线性函数,对于一般的分式线性函数,迭代序列是否总是收敛呢?

练习1 编程判断函数f(x)=(x-1)/(x+1)的迭代序列是否收敛.

在上节我们已经指出,如果迭代序列收敛,一定收敛到函数的某个不动点,这就是说,迭代函数存在不动点是迭代序列收敛的必要条件.那么如果迭代函数存在不动点,迭代序列是否一定收敛呢?

练习2 先分别求出分式线性函数f1(x)=(x-1)/(x+3),f2(x)=(-x+15)/(x+1)的不动点,再编

程判断它们的迭代序列是否收敛.

运用上节的收敛定理可以证明:如果迭代函数在某不动点处具有连续的导数且导数值介于-1与1之间,那么取该不动点附近的点为初值所得到的迭代序列一定收敛到该不动点.

练习3 你能否说明为什么17是f(x)=(25x-85)/(x+3)的吸引点,而5是f(x)的排斥点?尽量多找些理由支持这个结论.

练习4 能否找到一个分式线性函数(ax+b)/(cx+d),使它产生的迭代序列收敛到给定的数?用这种办法计算2.

2.2迭代的”蜘蛛图”

对函数的迭代过程,我们可以用几何图象来直观地显示它.在xoy平面上,先作出函数y=f(x)与y=x的图象,对初值x0,在曲线y=f(x)上可确定一点p0,它以x0为横坐标,过p0引平行x轴的直线,设该直线与y=x交与点Q1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它与曲线y=f(x)的交点记为p1,重复上面的过程,就在曲线y=f(x)上得到点列p1,p2,……,如图4.1,不难知道,这些点的横坐标构成的序列x0,x1,x2,……,xn……就是迭代序列.若迭代序列收敛,则点列p1,p2,……趋向于y=f(x)与y=x的交点p*,因此迭代序列是否收敛,可以在图上观查出来,这种图因其形状像蜘蛛网而被称为“蜘蛛网”图。

图4.2显示了分式线性函数f(x)=(25x-85)/(x+3)取初值为5.5的迭代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迭代是收敛的,且收敛到不动点17。

图4.2的“蜘蛛网”图可通过下面的程序获得

Clear[f];图4.2 函数f(x)=(25x-85)/(x+3)的

f[x_]:=(25*x-85)/(x+3);

g1=Plot[f[x],{x,-10,20}, PlotStyle->RGBColor[1,0,0],

DisplayFunction->Identity];

g2=Plot[x,{x,-10,20}, PlotStyle->RGBColor[0,1,0],

DisplayFunction->Identity];

x0=5.5;r={};

r0=Graphics[{RGBColor[0,0,1],Line[{{x0,x0},{x0,f[x0]},{f{x0},f[x0]}}]

}]

];

x0=f[x0]

];

Show[g1,g2,r,r0,PlotRange->{-1,20},

DisplayFunction->$DisplayFunction]

练习五通过观察图4.2或通过改变初值重画f(x)=(25x-85)/(x+3)的蜘蛛网图,你是否能说明为什么该函数迭代的收敛速度与初值的选取关系不大?对于其他收敛的分式线形函数的迭代,是否有类似的结论?

f[x_]:=(25*x-85)/(x+3);

g1=Plot[f[x],{x,-10,20}, PlotStyle->RGBColor[1,0,0],

DisplayFunction->Identity];

g2=Plot[x,{x,-10,20}, PlotStyle->RGBColor[0,1,0],

DisplayFunction->Identity];

x0=5.5;r={};

r0=Graphics[{RGBColor[0,0,1],Line[{{x0,x0},{x0,f[x0]},{f{x0},f[x0]}}]

}]

];

x0=f[x0]

];

Show[g1,g2,r,r0,PlotRange->{-1,20},

DisplayFunction->$DisplayFunction]

练习五通过观察图4.2或通过改变初值重画f(x)=(25x-85)/(x+3)的蜘蛛网图,你是否能说明为什么该函数迭代的收敛速度与初值的选取关系不大?对于其他收敛的分式线形函数的迭代,是否有类似的结论?

2.3认识混沌

迭代序列若不收敛,它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1.迭代次数充分大时,迭代序列出现周期性重复。即存在自然数N,k>0, 使x N+k=x N,

这样迭代序列便成为:

x0,x1,。。。x N,x N+1,。。。,x N+k-1,x N,x N+1,。。。,x N+k-1。。。.

此时,x N,x N+1,。。。,x N+k-1称为周期为k的循环;而初始点x0称为预周期点。例如,对函数f(x)=-2+sin1.5x取初值x=0的迭代,可画出其蜘蛛网图如4.3所示,由该图可判断该迭代得到了一个周期为2的循环,0是该循环的一个预周期点。

2.序列没有规律`杂乱无章,称之为混沌。例如,图4.4是函数f(x)= -2+sin1.5x取初值为

-0.7的迭代图,可看出该迭代产生了混沌。

图4.3 迭代出现循环图4.4迭代出现混沌

混沌具有两个特性:非随机性和对初始值的敏感性。若初始值产生微小的误差,则该误差随迭代序列次数呈指数性增长,因此尽管迭代序列由初值和迭代函数完全决定,但随迭代次数的增加,它与随机序列并无多大差别,故混沌又称做确定性的随机运动。

练习6 通过观察图形进一步了解函数f(x)=a+sinbx的迭代(多取几组参数及初值)。

练习7 下列函数的迭代是否会产生混沌?

(1)2x , 0<=x<=1/2,

f(x)=

2(1-x), 1/2

(2)

f(x)=1/2(x+a/x).

练习8 函数f(x)=ax(1-x)(0<=x<=1)称为Logistic映射,试从“蜘蛛网”图观察它取初值为x0=0.5产生的迭代序列的收敛性,将观察记录填入表4.3,若出现循环,请指出它的周期。

2.4 人口增长的Logistic模型

Logistic映射来源于对人口变化规律的研究,下面我们简单加以介绍。

世界人口的增长,受到自然资源的约束,设地球允许承载的总人数为,以x(t)表示时刻为t时的人口总人数。我们容易想到,在t时刻到时刻t+△t的人口平均增长速度,与t时刻的人口数成正比,也与容许增长的人口数成正比,故

[x(t+△t)-x(t)]/ △t=kx(t)(x m-x(t)), (4.1)

其中k为比例系数,表示人口增长系数相关的系数。设以一年为一时间单位,当△t=1时,

上面的式子变为

x(t+1)-x(t)= kx(t)(x m-x(t)),

x(t+1)=(1+kx m)x(t)(1-kx(t)/1+kx m

k*x(t+1)/(1+kx m)=(1+kx m)k/1+kx m x(t)(1-kx(t)/1+kx m

以n代替t,并令x n= k/1+kx m x(n),则有

x n+1=(1+kx m)x n(1-x n)

令α=1+kx m,可得

x n+1=αx n(1-x n)

此式正是由Logistic映射构成的迭代式。因此分析Logistic映射的迭代行为,对掌握人口增长的变化规律有重大意义。如果我们能很好的控制参数α,也就控制了人口增长方式,

是人口数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2.5 Feignbaum图

对于Logistic映射f(x)=αx(1-x),我们来做一个实验:首先取α的值为3,在(0,1)中随机取一数作为初值

x0进行迭代,共迭代300次左右,丢弃起始的100次迭代的数据,在图上绘出所有的点(α,x n)(n>100)。然后慢慢地增加α值,每增加一次,都重复前面的步骤,一直增加

到α=4为止,这样得到的图形,称为Feignbaum图

图4.5是由α取步长0.01所绘制的Feignbaum图,其Mathmatica程序如下:

Clear[f,u,x];f[u-,x-]:=u*x*(1-x);

X0=0.5;r={};

Do[

For[i=1,i〈=300,i++,

x0=f[u,x0];

If[I]100,r=Append[r,{u,x0}]]

],

{u,3.0,4.0,0.01}];

ListPlot[r]

为了获得更细致的图形,可将α的步长再缩少。不过,由于循环次数较多,运行程序时,需要耐心地等待,一般要等数十分钟。

Feignbaum图对于分析函数f(x)=αx(1-x)的迭代行为非常有用。从图4.5中可以看出:较左部分是一些清晰的曲线段,这说明对该范围内的任一α值而言,当迭代进行到100次以后,迭代所得的x n只取有限的几个值,表明迭代序列构成了一个循环,其周期等于竖直的直线与图形交点个数;从左到右,每一段曲线到一定位置同时一分为二,表明迭代序列的循环周期再这些位置处增长了一倍,因而曲线的这种分叉,被称为倍周期分支,有时也叫Pitch-Fork分支;随着α的增长,出现分支位置的间隔越来越少,大约在α=3.57左右,分支数已看不清楚,这是便出现了混沌,由此向右的区域被称为混沌区域,但是并非对所有大于3.57的a,函数迭代都出现混沌,在图中可看到,混沌区域中有一些空白带,这些

空白带由若干段曲线构成,说明对于相应的a,迭代出现周期循环,因此这些空白

带成为混沌区域中的周期窗口.例如当a=3.84时,迭代序列出现了周期为3的循环,

因此对应于a在3.84附近的区域就是一个周期为3的循环窗口.

练习9 在混沌区域中,还存在着其他的循环窗口,你能否找出?并通过计算

验证你的结论.

2.6对Logistic映射的进一步讨论

为讨论方便,我们称使迭代函数的一阶导数为0的点为临界点.对于Logistic

映射,通过简单的计算知,不管a是什么数,其临界点的皆为x=0.5,记

f n(x)=f(f(f…..(f(x)))) (其中右端有n 个f)

则有

fn(x1)=xn+1

fn(x1)=f(xn)f(xn-1)…f(x1).

若x1,x2,…xn+1是一周期为n的循环,且序列中出现0.5,则由fn(x1)=0

知该循环是超稳定的,既(0,1)中的任一点x0都是它的预周期点,且以x0为出值

进行迭代,收敛到该循环的速度超过指数增长的速度.

练习10 取初值为0.5,当a=3.5时,将得到一个周期为4的循环,该循环序列中含有0.5,实验证之.又问:以(0,1)内任一数为初值,是否都能得到这个循环?

其收敛速度与迭代次数间有何关系?

将n(0.5)视为a 的函数,在以a为横坐标,x为纵坐标的图上画出f1(0.5),

f2(0.5),f3(0.5),f4(0.5),f5(0.5)的图形见图4.6,

练习11 分析图4.6,你会发现一些什么样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图4.6 n=1,2,3,4,5是,fn(0.5)的图形

2.7二维迭代与分形

我们称由两个二元函数f(x,y)与g(x,y)取初值(x0,y0)构成的迭代

{xn+1=f(xn,yn),

yn+1=g(xn,yn)

为一个二维迭代.

二维迭代产生的序列也存在收敛性问题,但一般来说要比一元函数产生的迭代

序列的收敛性复杂的多.我们通常借助于图形进行观察,这种图形由二维点列(xn,yn)构成,

亦即二维散点图,

例1 由函数f(x,y)=y-sinx与g(x,y)=3.1-x取初值为(一。2,0)构成的迭代,可通过

下面的程序获得其散点图:

a=3.1;

xn=1.2;yn=0;g={{xn,yn}};

For[n=1,n<=100,n++,

XN=xn,yN=yn;

Xn=yN-Sin[xN];yn=a-xN;

G=Append[g,{xn,yn}];];

ListPlot[g,AspectRatio->Automatic]

运行后得到图4.7,

虽然从图4.7中不能断定该序列是否收敛,但我们却发现这个图形本身非常

有特点,它由四个形状相似的小图形构成,这些小图形之间经过旋转,折叠后

图4.7 二维迭代散点图(之一)

能够相互重合,数学上称这类图形为分形图,

“分形”一词是在1975年由美国IBM公司数学家Benoit B,Mandelbrot首先提出来的.

它含有”碎化,分裂”之意,1982年Mandelbrot给分形下了一个通俗的定义:组成部分以某方式

与整体相似的形体叫分形,分形的两个最基本的性质是:比例性和置换不变性,比。比例性指的是在一定表度范围内显微放大任何部分其不规则程度相同;而置换不变性是指每一部分经移位,旋转,缩放后与其他任意部位

相似,自然界许多物体,如植物,云团,雪花等都具有分形的性质,

科学家们猜测:自然界这些复杂的结构有可能是像二维迭代那样由简单的规律产生的,

bx 与g(x,y)=a-x构成的二维迭代称为Martin迭代.

例2 由函数f(x,y)=y-sgnx c

现观察其当a=45,b=2,c=-300时,取初值为(0,0)所得到的二维迭代散点图,

将例1的程序修改为:

a=45;b=2;c=-300;

xn=0;yn=0;g={{0,0}};

For{n=1,n<=5000,n++,

XN=xn;yN=yn;

Xn=yN-Sign[xN]*N[Sqrt[Abs[b*xN-c]]];

Yn=a-xN;

G=Append[g,{xn,yn}];];

ListPlot[g,PlotStyle->RGBColor[1,0,0],

AspectRatio->Automatic]

运行该程序,得到图4.8

图4.6 二维迭代散点图(之二)

该图形是著名的Martin图形的初期状态,随着迭代次数的提高,图形将会发生奇妙的变化.

练习12 对例2,试着提高迭代次数至26000,28000,100000,500000等观察图形有什么变化.

练习13 取参数a,b,c为其他的值回得到什么图形?参考表4.4

表4.4 Martin。迭代参数表

1.D[f[x],x]/.x->x0

F(x)在x0处的导数

2.g1=Plot[f[x],{x,-10,20},PlotStyle->RGBColor[1,0,0],

DisplayFunction->Identity]

将g1定义为一个图形,该图形是f(x)在{-10,20}上的一段曲线弧(由

{x,-10,20}说明),语句PlotStyle->RGBColor{1,0,0}说明图形为红色,而语句

DisplayFunction->Identity使它不显示于屏幕.

3.r0=Graphics[{RGBColor[0,0,1],Line[……]}]

表示r0为蓝色的图形(折线),

4.r =Append[r,Graphics[…]

表明r是一图形集(由Graphics[…]定义),如此定义的r必须要有初值,

本实验中r的初值为空图,即r={}。

5.Show[g,DisplayFunction—>$DisplayFunction]

显示已定义的函数目标的图形g。

基于分形几何的分形图绘制与分析

基于分形几何的分形图绘制与分析 摘要:基于分形几何的分形图绘制方法源于l系统、迭代函数系统ifs、复动力系统等。在运用分形原理及算法编程绘制多种分形图的基础上,重点对ifs参数进行实验分析,ifs吸引集实现了对原图形的几何变换。分形图的演变具有渐变性。 关键词:分形几何迭代函数系统分形图绘制渐变 1 分形几何学 现代数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它是由美籍法国数学家曼德勃罗(b.b.mandelbrot)1973年在法兰西学院讲课时,首次提出了分形几何的设想。分形(fractal)一词,是曼德勃罗创造出来的,其原意具有不规则、支离破碎等意义,分形几何学是一门以非规则几何形态为研究对象的几何学。由于不规则现象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分形几何又称为描述大自然的几何学。分形几何的诞生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价值。 2 分形的定义 目前分形还没有最终的科学定义,曼德勃罗曾经为分形下过两个定义: (1)分形是hausdorff-besicovitch维数严格大于拓扑维数的集合。因为它把许多hausdorff维数是整数的分形集合排除在外,例如,经典分形集合peano曲线分形维数 (2)局部与整体以某种方式自相似的形,称为分形。 然而,经过理论和应用的检验,人们发现这两个定义很难包括分形

如此丰富的内容。实际上,对于什么是分形,到目前为止还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正如生物学中对“生命”也没有严格明确的定义一样,人们通常是列出生命体的一系列特征来加以说明。对分形的定义也可同样的处理。 (ⅰ) 分形集合在任意小尺度下,它总有复杂的细节,或者说它具有精细的结构。 (ⅱ) 分形集合是非常不规则的,用传统的几何语言无法来描述它的局部和整体,它既不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轨迹,也不是某些简单方程的解集。 (ⅲ) 分形集具有某种自相似形式,可能是近似的自相似或者统计的自相似。 (ⅳ) 以某种方式定义的分形集合的“分形维数”,严格大于它相应的拓扑维数。 (ⅴ) 在大多数令人感兴趣的情形下,分形集合是以非常简单的递归的方法产生的。 3 分形研究的对象 几何学的研究对象是物体的形状,在自然界中,许多物体的形状是极不规则的,例如:弯弯曲曲的海岸线,起伏不平的山脉,变化无偿的浮云,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满天繁星,等等。这些物体的形状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极不规则,极不光滑。但是,所有的经典几何学都是以规则而光滑的形状为其研究对象的,例如:初等平面几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直线与圆;平面解析几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一

几个分形的matlab实现

几个分形得matlab实现 摘要:给出几个分形得实例,并用matlab编程实现方便更好得理解分形,欣赏其带来得数学美感 关键字:Koch曲线实验图像 一、问题描述: 从一条直线段开始,将线段中间得三分之一部分用一个等边三角形得两边代替,形成山丘形图形如下 ?图1 在新得图形中,又将图中每一直线段中间得三分之一部分都用一个等边三角形得两条边代替,再次形成新得图形如此迭代,形成Koch分形曲线。 二、算法分析: 考虑由直线段(2个点)产生第一个图形(5个点)得过程。图1中,设与分别为原始直线段得两个端点,现需要在直线段得中间依次插入三个点,,。显然位于线段三分之一处,位于线段三分 之二处,点得位置可瞧成就是由点以点为轴心,逆时针旋转600而得。旋转由正交矩阵 实现。 算法根据初始数据(与点得坐标),产生图1中5个结点得坐标、结点得坐标数组形成一个矩阵,矩阵得第一行为得坐标,第二行为得坐标……,第五行为得坐标。矩阵得第一列元素分别为5个结点得坐标,第二列元素分别为5个结点得坐标。 进一步考虑Koch曲线形成过程中结点数目得变化规律。设第次迭代产生得结点数为,第次迭代产生得结点数为,则与中间得递推关系为。 三、实验程序及注释: p=[0 0;10 0]; %P为初始两个点得坐标,第一列为x坐标,第二列为y坐标 n=2; %n为结点数 A=[cos(pi/3) —sin(pi/3);sin(pi/3) cos(pi/3)]; %旋转矩阵 for k=1:4 d=diff(p)/3; %diff计算相邻两个点得坐标之差,得到相邻两点确定得向量 %则d就计算出每个向量长度得三分之一,与题中将线段三等分对应 m=4*n-3; %迭代公式 q=p(1:n—1,:); %以原点为起点,前n—1个点得坐标为终点形成向量 p(5:4:m,:)=p(2:n,:); %迭代后处于4k+1位置上得点得坐标为迭代前得相应坐标 p(2:4:m,:)=q+d; %用向量方法计算迭代后处于4k+2位置上得点得坐标 p(3:4:m,:)=q+d+d*A'; %用向量方法计算迭代后处于4k+3位置上得点得坐标 p(4:4:m,:)=q+2*d; %用向量方法计算迭代后处于4k位置上得点得坐标 n=m; %迭代后新得结点数目 end plot(p(:,1),p(:,2)) %绘出每相邻两个点得连线 axis([0 10 0 10]) 四、实验数据记录: 由第三部分得程序,可得到如下得Koch分形曲线:

分形与分形艺术

分形与分形艺术 我们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世界,例如,喧闹的都市生活、变幻莫测的股市变化、复杂的生命现象、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坑坑洼洼的地面等等,都表现了客观世界特别丰富的现象。基于传统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各门自然科学总是把研究对象想象成一个个规则的形体,而我们生活的世界竟如此不规则和支离破碎,与欧几里得几何图形相比,拥有完全不同层次的复杂性。分形几何则提供了一种描述这种不规则复杂现象中的秩序和结构的新方法。 一、分形几何与分形艺术 什么是分形几何?通俗一点说就是研究无限复杂但具有一定意义下的自相似图形和结构的几何学。什么是自相似呢?例如一棵苍天大树与它自身上的树枝及树枝上的枝杈,在形状上没什么大的区别,大树与树枝这种关系在几何形状上称之为自相似关系;我们再拿来一片树叶,仔细观察一下叶脉,它们也具备这种性质;动物也不例外,一头牛身体中的一个细胞中的基因记录着这头牛的全部生长信息;还有高山的表面,您无论怎样放大其局部,它都如此粗糙不平等等。这些例子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可见。分形几何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分形几何是真正描述大自然的几何学。 “分形” 一词译于英文Fractal,系分形几何的创始人曼德尔布罗特(B.B.Mandelbrot)于1975年由拉丁语Frangere一词创造而成,词本身具有“破碎”、“不规则”等含义。Mandelbrot研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1980年他发现的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集合,他发现整个宇宙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构成自相似的结构(见图1)。Mandelbrot 集合图形的边界处,具有无限复杂和精细的结构。如果计算机的精度是不受限制的话,您可以无限地放大她的边界。图2、图3 就是将图1中两个矩形框区域放大后的图形。当你放大某个区域,它的结构就在变化,展现出新的结构元素。这正如前面提到的“蜿蜒曲折的一段海岸线”,无论您怎样放大它的局部,它总是曲折而不光滑,即连续不可微。微积分中抽象出来的光滑曲线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所以说,Mandelbrot集合是向传统几何学的挑战。 图 1 Mandelbrot集合

混沌与分形笔记

分形图形生成手法主要有五类: 1)实数相空间上的非线性映射、非线性微分方程求解、保守系统准则斑图(quasi-regular-patterns ) 2)复域上各式广义的朱丽亚集和芒德勃罗集‘等势面着色’方法,球面、双曲面对称图形的动力学生成。 3)迭代函数系统、分形插值和小波变换方法。 4)林德梅叶形式语言方法。 5)扩散置限凝聚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和自组织临界性方法。 科赫曲线 构造过程: ①设0E 是单位长线段; ②1E 是0E 除去中间1/3的线段,而代之以底边在被除去的线段上的等边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所得到的图形,它含四个线段。 ③对1E 中的四条线段重复上述操作,一直进行下去 Fractal 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dimension ,不同于常规的一维、二维、三维。大都是分数维。叫做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 ):如果把曲线(或曲面或立体)等分为N 个小的自相似的线段(小曲面,小立体),每一段长度为s ,则曲线的自相似维数D 为.)/1log()(log s N D 通常是大于拓扑维数而小于欧几里得维数的非整数维。 1.拓扑维数(topology dimension ) 一个集合X 的拓扑T 就是由X 的一些子集组合而成的集合,而这些子集的有限交合无限并还是属于T 。 拓扑学是近代发展以来的研究连续性和连通性的一个数学分支,它也叫橡皮几何学。拓扑学研究几何图形在一对一的双方连续变换下不变的性质。拓扑学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但是这种几何学又和通常的解析几何不同。通常的解析几何研究的对象是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的度量性质。拓扑学对于研究对象的长短、大小、面积、体积等度量性质和数量关系都无关。 举例来说,在通常的平面几何里,把平面上的一个图形搬到另一个图形上,如果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但是在拓扑学里所研究的图形,在运动中无论它的大小或者形状都发生变化,也有可能在拓扑空间里是等价的。在拓扑学里没有不能弯曲的元素,每一个图形的大小、形状都可以改变。例如,欧拉在解决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时候,他画的图形就不考虑它的大小、形状,仅考虑点和线的个数。 比如在橡皮膜上的两条相交曲线,对橡皮膜施以拉伸或挤压等形变,但在不破裂或折叠时,它们“相交”始终不变的,几何图形的这种性质称为拓扑性质。一般说,对于任意形状的闭曲面,只要不把曲面撕裂或割破,它的变换就是拓扑变换。就存在拓扑等价。球面不能拓扑成环面,所以球面和环面在拓扑学中是不同的曲面。画在橡皮膜上的三角形,经过拉伸或挤压可以变成一个圆,从拓扑学的观点看,三角形和圆有相同的拓扑维数。 对于任何一个海岸线,经过某些形变总可以变为圆,因而海岸线与圆具有相同的拓扑维数

迭代与分形

实验名称:迭代与分形 专业:信息工程 班级:09级四班 姓名: 序号:29,38 提交日期:2011年4月29日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认识Fibonacci数列,体验发现其通项公式的过程; 2.了解matlab软件中进行数据显示与数据拟合的方式; 3.掌握matlab软件中plot, polyfit等函数的基本用法; 4.提高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二、问题描述 几何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世界中物体的形状。传统欧氏几何学的研究对象,都是规则并且光滑的,比如:直线、曲线、曲面等。但客观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并不完全具有规则光滑等性质,因此只能近似当作欧氏几何的对象,比如:将凹凸不平的地球表面近似为椭球面。虽然多数情况下通过这样的近似处理后,能够得到符合实际情况的结果,但是对于极不规则的形态,比如:云朵、烟雾、树木等,传统的几何学就无能为力了。 如何描述这些复杂的自然形态?如何分析其内在的机理?这些就是分形几何学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三、问题解决 (1)对一个等边三角形,每条边按照Koch曲线的方式进行迭代,产生的分形图称为Koch雪花。编制程序绘制出它的图形,并计算Koch雪花的面积,以及它的分形维数。 (2)自己构造生成元(要有创意),按照图形迭代的方式产生分形图,用计算机编制程序绘制出它的图形,并计算其分形维数。 1、程序如下: function plottrkoch(a,k)%函数,a为迭代0次的三角形的边长,k为迭代 次数

p=[0 0;a 0;a/2 a/2*sqrt(3);0 0]; n=3; A=[cos(pi/3) -sin(pi/3);sin(pi/3) cos(pi/3)]; for s=1:k j=0; for i=1:n q1=p(i,:); q2=p(i+1,:); d=(q2-q1)/3; j=j+1;r(j,:)=q1; j=j+1;r(j,:)=q1+d; j=j+1;r(j,:)=q1+d+d*A'; j=j+1;r(j,:)=q1+2*d; end n=4*n; clear p p=[r;q2]; end mianji=sqrt(3)*(1+3*(1-(4/9)^k)/5)/4*a^2%计算迭代k次后的面积大小weishuD=log(4)/log(3)%计算维数 plot(p(:,1),p(:,2)) axis equal 当k=1时 当k=3时

数学实验报告——科赫分形雪花

实验报告:科赫分形雪花一、算法描述科赫分形雪花 clear n=1;p=[0 0;5,sqrt(75)]; A=[cos(pi/3), - sin(pi/3);sin(pi/3) ,co s(pi/3)]; for k=1:3 j=1; for i=1:n q1=p(i,:); q2=p(i+1,:); d=(q2-q1)/3; r(j,:)=q1; r(j+1,:)=q1+d; r(j+2,:)=q1+d+d*A'; r(j+3,:)=q1+2*d; j=j+4; end n=4*n;p=[]; p=[r;q2]; end x=p(:,1);y=p(:,2); plot(x,y) hold on clear m=1;p=[5,sqrt(75); 10 ,0]; A=[cos(pi/3), - sin(pi/3);sin(pi/3 ) ,cos(pi/3)]; for k=1:3 e=1; for i=1:m q1=p(i,:); q2=p(i+1,:); d=(q2-q1)/3; r(e,:)=q1; r(e+1,:)=q1+d; r(e+2,:)=q1+d+d*A'; r(e+3,:)=q1+2*d; e=e+4; end m=4*m;p=[]; p=[r;q2]; end x=p(:,1);y=p(:,2); plot(x,y) hold on clear n=1;p=[0,0;10, 0]; A=[cos(pi/3), - sin(pi/3);sin(pi/3) , cos(pi/3)]; for k=1:3 j=1; for i=1:n q1=p(i,:); q2=p(i+1,:); d=(q2-q1)/3; r(j,:)=q1; r(j+1,:)=q1+d; r(j+2,:)=q1+d+d*A; r(j+3,:)=q1+2*d; j=j+4; end n=4*n;p=[]; p=[r;q2]; end x=p(:,1);y=p(:,2); plot(x,y)

混沌与分形的哲学启示

·混沌与分形的哲学启示(转【发布:清石2004-06-04 11:45多彩总汇浏览/回复:2169/4】长久以来,我们就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里,从破碎的浪花到喧闹的生活,从千姿百态的云彩到变幻莫测的市场行情,凡此种种,都是客观世界特别丰富的现象。但是,科学对复杂性的认识极为缓慢。混沌学的问世,代表着探索复杂性的一场革命。由于它,人们在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复杂现象中,发现了许多出乎意料的规律性。分形理论则提供了一种发现秩序和结构的新方法。事物在空间和时间中的汇集方式,无不暗示着某种规律性,并都可以用数学来表述它们的特征。泥沈和分形不仅标志着人类历史上又一次重大的科学进步,而且正在大大地改变人们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因此,探讨混沌学和分形理论的哲学启示是非常有意义的。 决定与非决定 决定论与非决定论,或者说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问题是科学和哲学长期争论不休的难题。决定论的思想自牛顿以来就根深蒂固。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一方面推倒了天与地之间的壁垒,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另一方面它也建立了机械决定论的一统天下。拉普拉斯设计了一个全能智者,它能够格宇宙最庞大的物体的运动以及最微小的原子的运动都归并为一个单一的因式。其结果,自然成了一个僵死的、被动的世界,一切都按部就班,任何“自然发生”或“自动发展”都不见了。热力学通过涨落的发生而引入了一种新的决定论,即统计决定论。涨落是对系统平均值的偏离,它总是无法完全排除的。应该说,从决定性的牛顿力学发展到非决定性的统计力学,是一次重要的科学进步。特别是量子力学的创立和发展,一种新的统计规律为人们所认识,薛定谔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抛弃了传统的轨道概念,清楚地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统计性质。但是在混沌理论问世之前,物理学中确定论和概率论两套基本描述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单个事件服从决定性的牛顿定律x大量事件则服从统计性的大数定律。当波耳兹曼企图跨越这道鸭沟,从动力学“推导”出热力学过程的不可逆性时,受到来自泽梅罗、洛斯密脱等人的强烈反对:决定性助牛顿定律怎么会导出非决定性的分子运动论?玻马兹曼全力以赴地答辩以捍卫自己的理论,:但是按照当时公众可接受的标淮(主要是机械论),他失败了。这表明,确定论和概率论、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是。难以克服的; 一、量子力学也不例外。爱因斯坦是量子论的创始人之一。对于物质的统计理论,特别是对涨落的理论,谁也没有爱因斯坦的贡献大,但他却坚决不相信有掷被子的上帝。爱国斯坦与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进行了一场长达40年之久的大论战。前者把统计的必要性归结于自由度和方程数目太多,不可能完全列举初始条件,模型中不能计入一切次要因素等外在的和技术上的原因;后者则强调统计规律性是复杂系统所特有的,决不能把它还原为力学规律。测不准关系指出,粒子的位置和速度的测量精度存在着一个限制。这说明偶然性的存在是事物本身所使然,决不是因为我们无知的结果。 混沌的奇特之处在于,它把表现的无序和内在的决定论机制巧妙地融为一体。所以钱学森指出,决定性和非决定性的矛盾直.到本世纪6d年代后兴起的混沌理论才得到解决①。1963年洛仑兹首先发现,只有区区三个因素的简单决定性系统也会产生随机性行为,这种随机性不是起因于任何外界因素,而是从决定性系统内部产生的。“混沌”就是这种内在的随机性的代名词。 “决定性的混沌”说明决定性和随机性之间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这大大丰富了我们对

Matlab实验报告:分形迭代

数学实验报告:分形迭代 练习1 1.实验目的:绘制分形图案并分析其特点。 2.实验内容:绘制Koch曲线、Sierpinski三角形和树木花草图形,观察这些图形的局部和原来分形图形的关系。 3.实验思路:利用函数反复调用自己来模拟分形构造时的迭代过程,当迭代指标n为0时运行作图操作,否则继续迭代。 4.实验步骤: (1)Koch曲线 function koch(p,q,n) % p、q分别为koch曲线的始末复坐标,n为迭代次数 if (n==0) plot([real(p);real(q)],[imag(p);imag(q)]); hold on; axis equal else a=(2*p+q)/3; % 求出从p 到q 的1/3 处端点a b=(p+2*q)/3; % 求出从p 到q 的2/3 处端点b c=a+(b-a)*exp(pi*i/3);% koch(p, a, n-1); % 对pa 线段做下一回合 koch(a, c, n-1); % 对ac 线段做下一回合 koch(c, b, n-1); % 对cb 线段做下一回合 koch(b, q, n-1); % 对bq 线段做下一回合 end (2)Sierpinski三角形 function sierpinski(a,b,c,n) % a、b、c为三角形顶点,n为迭代次数 if (n==0) fill([real(a) real(b) real(c)],[imag(a) imag(b) imag(c)],'b');% 填充三角形abc hold on; axis equal else a1=(b+c)/2; b1=(a+c)/2; c1=(a+b)/2; sierpinski(a,b1,c1,n-1); sierpinski(a1,b,c1,n-1); sierpinski(a1,b1,c,n-1); end (3)树木花草 function grasstree(p,q,n) % p、q分别为树木花草始末复坐标,n为迭代次数

数学实验 matlab Koch雪花

作业二 实验内容: 对一个等边三角形,每条边按照Koch曲线的方式进行迭代,产生的分形图称为Koch雪花。编制程序绘制出它的图形,并计算Koch雪花的面积,以及它的分形维数。 实验过程: 1、代码如下: function xuehua(k) for j=0:2 if j==0; p=[0,0;10,0]; elseif j==1; p=[5,-5*sqrt(3);0,0]; else j==2; p=[10,0;5,-5*sqrt(3)]; end n=1; A=[cos(pi/3),-sin(pi/3);sin(pi/3),cos(pi/3)]; for s=1:k j=0; for i=1:n q1=p(i,:); q2=p(i+1,:); d=(q2-q1)/3; j=j+1;r(j,:)=q1; j=j+1;r(j,:)=q1+d; j=j+1;r(j,:)=q1+d+d*A'; j=j+1;r(j,:)=q1+2*d; end n=4*n; clear p p=[r;q2]; clear r end plot(p(:,1),p(:,2)) hold on; axis equal end 不同n对应不同的图像如下:

k=1 k=3

总结分析: Koch雪花的面积: k=0时S= 2 3 4 r k=1时S= 2 3 4 r + 2 3 12 r k=2时S= 2 3 4 r + 2 3 12 r + 2 3 27 r k=3时S= 2 3 4 r + 2 3 12 r + 2 3 27 r + 2 43 243 r k=n时S= 2 3 4 r + 2 3 12 r + …+ 2(1)12 1 33 *4*() 43 n n r r-- - + 2(1)2 33 *4*() 43 n n r r- 每一次迭加,所产生的新三角形的边长变为上一次的1 3,数量为上一次的4倍. S= 2 3 4 r + 2 3 4 r *(3* 2 1 () 3+12* 2 2 1 () 3+……+3*(1) 4n-* 2 1 () 3n) = 2 3 4 r + 2 3 4 r * (1)2 1 1 [3*4*()] 3 n i i i - = ∑ 曲线总面积无穷大。 分形维数: 根据迭代的规律得到:相似形个数:m=6 边长放大倍数:c=3,ln ln ln6ln3 d m c =÷=÷=1.631

混沌学222

混沌学 "混沌"一词译自英文"chaos","chaos"一词来自希腊文" ",其原意是指先于一切事物而存在的广袤虚无的空间,后来罗马人把混沌解释为原始的混乱和不成形的物质,而宇宙的创造者就用这种物质创造出了秩序井然的宇宙。我国自古就有用"混沌"状态来描述万物伊始的宇宙。《老子》一书中所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就是一例。而《庄子》三十三篇中关于浑(混)沌的论述则更赋哲理,《庄子》内篇七未尾有这样一段话:"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迂於混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当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可见,《庄子》一书中的浑沌是一位君主的名字。此人无眼、无鼻、无口、无耳,但对南、北方君主很好,他们为了报答,试图帮助浑沌进行手术,开七孔于头部,一天一个手术,七天便使浑沌这位君主死掉了。倏忽是迅速灵敏的意思,混沌则表示无知愚昧。虽然上文的混沌也代表一种无序,但这与当代混沌科学是信息的起源恰恰相反。当代混沌的含义是指非平衡态的混沌,是无序中的有序,是"活"的无序,而庄子的混沌是平衡态的混沌,是"死"的无序。庄子的文章主要是通过自然现象来隐喻哲理,他认为为人处事不应一触即跳,有时不如伪装成一个闭目塞听的人。这是对人类行为具备混沌的必要性的最早哲学观点,另外《庄子》的文章也论及了混沌的重要性:"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知,若彼知之,乃是离之。"这段文字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认为混沌是介乎可知(如确定论)与不可知(如概率论)之间的潜在的"万物云云"的根源。庄子为研究个人在政治生活中的策略而引入混沌的思想,可谓是一大贡献。 继相对论和量子论之后的混沌学对以牛顿经典力学为核心的经典科学世界图景进行了又一次深刻的变革如果一个系统的演变过程对初态非常敏感,人们就称它为混沌系统。研究混沌运动的一门新学科,叫作混沌学(英文:Chaos)。混沌学发现,出现混沌运动这种奇特现象,是由系统内部的非线性因素引起的。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混沌学开创人之一E.N.洛伦兹于1963年《大气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决定性的非周期流”一文,阐述了在气候不能精确重演与长期天气预报者无能为力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联系,这就是非周期性与不可预见性之间的关系。洛伦兹在计算机上用他所建立的微分方程模拟气候变化的时候,偶然发现输入的初始条件的极细微的差别,可以引起模拟结果的巨大变化。洛伦兹打了个比喻,即在南半球巴西某地一只蝴蝶的翅膀的偶然扇动所引起的微小气流,几星期后可能变成席卷北半球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天气的“蝴蝶效应”。 与我们通常研究的线性科学不同,混沌学研究的是一种非线性科学,而非线性科学研究似乎总是把人们对“正常”事物“正常”现象的认识转向对“反常”事物“反常”现象的探索。例如,孤波不是周期性振荡的规则传播;“多媒体”技术对信息贮存、压缩、传播、转换和控制过程中遇到大量的“非常规”现象产生所采用的“非常规”的新方法;混沌打破了确定性方程由初始条件严格确定系统未来运动的“常规”,出现所谓各种“奇异吸引子”现象等。 混沌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他致力于研究定型的变化,而非日常我们做熟悉的定量。这是由它的成立的目的——解决复杂的,多因素替换成为引起变化的主导因素的系统而决定的。它的基本观点是积累效应和度,即事物总处在平衡状态下的观点。它是与哲学一样,适用面最广的科学。 混沌不是偶然的、个别的事件,而是普遍存在于宇宙间各种各样的宏观及微观系统的,万事万物,莫不混沌。混沌也不是独立存在的科学,它与其它各门科学互相促进、互相依靠,由此派生出许多交叉学科,如混沌气象学、混沌经济学、混沌数学等。混沌学不仅极具研究

分形与混沌

分形与混沌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分形与混沌。我在大概一、两个月前,突然发现和石总同时都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后来石总说,做一个沙龙吧。其实我挺诚惶诚恐的,因为这个话题太深了,我并不是那么专业,和用哲学忽悠大家不一样啊!但我还是认真准备了一下,来和大家分享,因为我觉得内容真的太有意思了,对我们认识世界,认识市场都有帮助。我希望以后我们群友聊到相关的话题能有更多默契,相互启发,相互推动。这也是石总所希望的。 言归正传,我现在开始今天的主题分享。说到今天分享的主题,跳入脑海的两个词组就是混沌物理和分形几何,接着有朋友很谨慎的问,是否有必要浪费流量和时间来看,以及让我评估一下能听懂的可能性。 我想这也是群主让我,而不是他自己,来做这个主题分享的初衷,如果我都能看懂和说明白,那大家都是毫无压力的。[呲牙]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简单而复杂,我们面对的市场似乎总有什么规律在眼前闪现,而当你伸出手时,却无法抓个确切。我们在经验中学习,在逻辑中预测,当我们回头看时,一切都那么清晰井然,而当我们向前看时,未来仿佛陷入迷雾。从中找到方法,绝对的方法论,从这个市场中追寻至高的道,这可能么?这不可能么?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一看,透

过混沌与分形的世界,我们是否能看到一个Whole New World。一、分形——从分形龙开始看似深奥的理论通常有着非常简单的起点。如何构造一条分形龙,有下面几个简单的不行的步骤:1、拿出一根纸条;2、将它对折后展开,这是一根纸条变成了两个部分;3、每一部分还按照前面的方法对折,这时,它变成了四折;4、将每一折还是按第2条的方法对折后打开,你能想象这个图么?如果不能,请看图:你看,简单吧,让我们把这个对折的次数重复无限次,分型龙就现身了! 最右下角一副即是。你看,多么简单的方法,我们得到了一条龙。这个方法是什么呢,不断的重复同一个简单的步骤。这个时候大家就会问了,分型龙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他的特别之处在于,你有没有发现,他的每一个部分都和整体呈现出一种相似性,好像他在模仿自己一样。如果想象不出来也没有关系,下一副图就非常清楚了。将a缩小1/2成b的大小,再复制4份,按照c中箭头方向组合,结果得到d,和a 一模一样!很神奇吧!这就是分形,它在模仿自己。这种每一部分都具有“自相似性”类似性质的图形,就叫做分形。什么是自相似性呢,粗浅的定义是,一个图形的资深可以看成是由许多于自己相似的、大小不一的部分组成。还有一个很奇妙的分形图形是这样的1、将一段直线分成三等份;2、以三等分中间的一段为边做等边三角形,再把底边擦掉,得

心脏中的混沌现象

心脏中的混沌现象 刘 芳 魏建西 综述 杨福生* 审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050082) *清华大学电机系(100084) 摘要 近年来混沌和分形理论被广泛用于研究复杂的生命现象,本文简要介绍了混沌和分形理论的一般概念以及常用的非线性动力学方法,着重介绍了上述理论在心脏病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混沌 分形 心脏病 1 引言 混沌,是非线性行为的理论学说。混沌提供了一种了解很多生物现象的新工具[1,2],随着各种成功的非线性动力学概念和技术被用于人体生理过程中的非线性行为,使人们已能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心律失常、浦肯野氏纤维传导、房室传导类型等等[3,4]。讲到混沌就离不开分形,本文将就混沌与分形概念、两者在心脏病学中的应用,以及常用的非线性动力学方法进行综述。 2 一般概念 2.1 混沌理论 混沌定义为一个非周期似随机行为的确定系统。比较两个我们熟悉的行为——随机和周期。随机行为绝对不重复自己,它是内在特有的不可预测和非组织的。从生理上讲,遗传易位、受精、受体结合是基本随机的。周期行为是高度可预测的,它总是以一个有限的时间间隔重复自己如数学上的正弦波,妇女的月经也被定义为周期行为。混沌不同于周期和随机,但又具有两者的特点,虽然混沌行为看上去无组织像随机行为,但它实际上是可以确定的。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麻疹流行、心脏行为模式、心肺相互作用、血细胞生成、脑电图等均是呈混沌的[4,5]。 混沌的特点如下: (1)混沌是确定性和随机性两者的结合。在牛顿物理学中,如果知道了方程(例如抛物线)和初始状态(例如X和K),就可以准确预测系统行为。不象牛顿物理学,混沌行为永不准确重复自己,没有可辨别的周期使它在规则的间隔返回。 (2)混沌系统表现为敏感地依赖初始状态。这句话的意思是非常小的初始状态的差别将导致巨大的结果差别。 (3)混沌行为被约束在比较窄的范围内。虽然表现为随机的,系统行为实际是有界限的,而非无界限的漫游。 (4)混沌行为有确定的形式。混沌行为不但是受约束的,而且有特定的行为模式[5]。2.2 分形 分形是以几何学的观点去观察一些看起来毫无规律的图形,如云团、海岸线、血管结构等。分形的突出特点是分数维和自相似。所谓分数维是指维数在日常所见的一维、二维、三维之间,其值不是一个整数。如一个正方形是二维,一本杂志是三维;但我们无法断定人体的血管组织其整个组织到底是处于一维、二维、还是三维空间,因为无法在长度、面积或体积上找到共有意义的表达,也即用整数维表达血管组织没有意义,因此整数维不能准确刻划出它的性质,但我们可用分数维(分形维,简称分维)的概念来定义这些形体。有 100

浅析分形与混沌及其相关性

一一一一一116数学学习与研究一2019 4 浅析分形与混沌及其相关性 浅析分形与混沌及其相关性?冯莉莉一盛铁军一(吉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吉林一长春一130000) 一一?摘要?混沌与分形是20世纪一个新兴的学科理论?分 形和混沌在很多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被普遍发现?非线性科学有了相当大的突破.本文主要介绍了分形与混沌的产生背景?以及分形与混沌的特征?分别对分形与混沌举出例子?对分形与混沌的相关性进行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混沌?分形?相关性一二 (一)分形的定义 分形的概念是美籍数学家Mandelbrot首先提出的.分形理论的数学基础是分形几何学?我们都知道线是一维的?面是二维的?立体图形是三维的?分形理论更加趋近复杂系统的描述(也就是分数维情况)?更加符合客观事物的多样性与复杂性.1967年?Mandelbrot在论文中说道?海岸线是不规则的?并且具有极其复杂的变化?用一把直尺去测量海岸线的长度?只能用直线来得出近似值?当用更小的直尺去测量细小之处?并且这些地方也是曲线.1975年?他创立了分形几何学(FractalGeometry).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研究分形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称为分形理论.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定义. (二)分形的特征 称集F是分形?则F具有下列性质: 1.F具有精细的结构?也就是说有人以小比例的细节.2.F是不规则的?以至于不能用传统的几何语言来描述. 3.局部和整体的自相似性?可能是近似的或是统计的.4.维数一般是分数?并且大于它的拓扑维数. 5.分形虽然具有复杂的结构?但是以简单的方法定义?可能由迭代产生. (三)分形的例子 Koch曲线:1904年?瑞典数学家柯赫构造了 Koch曲线 几何图形.Koch曲线大于一维?具有无限的长度?但是又小于二维. Koch曲线的生成过程:三次Koch曲线的构造过程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画出一个初始图形 一条线段?第二 步?将这条线段的中间1 3 处向外折起?第三步? 按照第二步 的方法依次把各段线段中间的1 3 处向 外折起.其图构造过程如右图所示(迭代了5次的图形).这样无限的进行下去?最终即可构造出Koch曲线. 其实分形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三分康托基二康托尘二Sierpinski垫等.自然界中也存在着分形的例子?例如?天空中的云朵二植物叶子的形状二岩石裂缝等.这些图形或者例子都存在着自相似性? 复杂的图形是由一个非常简单的方程通过初值选择反复迭代得到的结果. 二二 (一)混沌的定义 简单来说?在非线性科学中?混沌是一种确定的但不可预测的运动状态?因为这些运动状态都是相似的?比表面上 似乎可以确定它的运动状态及运动轨迹?又说它是不可预测的?是因为会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造成了运动的不稳定性.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我们也可以用数学语言来定义混沌: 设V为一个集合?f:V?V称为在V上是混沌的.如果(1)f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2)f是拓扑传递的. (3)周期点在V中是稠密的.(二)奇异吸引子 奇异吸引子是反映混沌系统运动特征的产物?也是一种混沌系统中无序稳态的运动形态.目前奇异吸引子仅仅是一个抽象数学概念?还没有完善的理论模型. (三)混沌的特征 1.对初值条件的敏感依赖性.2.极为有限的可预测性.3.混沌内部的有序性.(四)混沌的例子 天气问题:近半个世纪以来?研究者发现许多自然现象即使可以化为单纯的数学公式?但是其行径却无法预料.如气象学家EdwardLorenz发现简单的热对流现象能引起非常大的气象变化?产生了所谓的 蝴蝶效应 .60年代?美国数学家StephenSmale发现某些物体的行径经过一些规则性变化之后?并没有规律可循?呈现失序的混沌状态. 军事问题: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 长期 效应却是一个国的存与亡.这就是军事中的所谓 蝴蝶效应 . 三二分形理论和混沌理论的联系 从总体上讲?二者在产生时并无关系?两者的关系先要从它们各自产生的背景来看?混沌的产生更多是从物理方面得来的?比如?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分形更多是从数学中几何方面研究中总结出来的?例如?千变万化的分形图案. 混沌的主要特征初值敏感性(俗称 蝴蝶效应 )和奇异吸引子?简单来说句是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中出现的一种随机现象?随机性和确定性往往不能同时存在?混沌的奇妙之处在于把确定性和随机性给统一了.分形的核心是自相似?对很多表面无规则的复杂现象?特别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无穷迭代非线性系统?具有很强的描述能力?这其中包含了混沌现象.分形的奇妙之处在于表面好似无规则二碎片状的东西?其实也是有规律的. 至于二者为什么紧密相关?因为它们研究的系统都是现实的非线性系统?它们有着共同的来源是动力系统?混沌吸引子就是分形?混沌是时间上的分形?分形是时间上的混沌.混沌主要讨论非线性动力系统的不稳定?发散的过程?但系统总是收敛一定的吸引子?这与分形的自相似性非常相像?可以说混沌系统与分形结构都具有自相似性.?参考文献? [1]周作领.符号动力系统[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 [2]谢和平?张永平?宋晓秋?等.分形几何:数学基础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1.

分形几何学

2 分形几何学的基本概念 本章讨论分形几何学的一些基本内容,其中:第1节讨论自相似性与分形几何学的创立;第2节讨论分形几何学的数学量度,即三种不同的维数计算方法;第3节讨论应用分形几何方法所实现的对自然有机体的模拟。 2.1自相似性与分形几何学 无论人们通过怎样的方式把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形体与自然界关联起来,欧氏几何在表达自然的本性时总是会遇到一个难题:即它无法表现自然在不同尺度层次上的无穷无尽的细节。欧氏几何形体在局部放大后呈现为直线或光滑的曲线,而自然界的形体(如山脉、河流、云朵等)则在局部放大后仍呈现出与整体特征相关的丰富的细节(图版2-1图1),这种细节特征与整体特征的相关性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相似性。

自相似性是隐含在自然界的不同尺度层次之间的一种广义的对称性,它使自然造化的微小局部能够体现较大局部的特征,进而也能体现其整体的特征。它也是自然界能够实现多样性和秩序性的有机统一的基础。一根树枝的形状看起来和一棵大树的形状差不多;一朵白云在放大若干倍以后,也可以代表它所处的云团的形象;而一段苏格兰的海岸线在经过数次局部放大后,竟与放大前的形状惊人地相似(图版2-1图2)。这些形象原本都是自然界不可琢磨的形状,但在自相似性这一规律被发现后,它们都成为可以通过理性来认识和控制的了。显然,欧氏几何学在表达自相似性方面是无能为力了,为此,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几何学来更明确地揭示自然的这一规律。这就是分形几何学产生的基础。

1977年,曼德布罗特(Benoit Mandelbrot)出版了《自然的分形几何学》(The Fractal Geometry of Nature)一书,自此分形几何学得以建立,并动摇了欧氏几何学在人们形态思维方面的统治地位。分形几何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如下特性的几何形体:它们能够在不断的放大过程中,不停地展现出自相似的、不规则变化着的细节(图2-1图3)。这些几何形状不同于欧氏几何形体的一维、二维或三维形状,它们的维数不是简单的1、2或3,而是处于它们之间或之外的分数。 科赫曲线(Koch Curve)是分形几何学基本形体中的一个典型实例,它是由这样一种规律逐次形成的:用一根线段做为操作对象,对其三等分,把中间一段向侧面旋转60度,并增加另一段与之长度相同的线段把原来的三条线段连接为一体,这四条线段组成的形状就是第一代的科赫曲线;分别对它的每一条线段重复上述的操作,将形成第二代科赫曲线;再对其每一条线段进行上述操作,可得第三代,等等;如此迭代下去(图版2-1图4)。显然,对每一代的构成元素的同样操作决定了自相似性的代代传递,使形成的科赫曲线已经明确地具有了自然的特征。如果再进一步在操作中增加一点随机成分的话,那么所得的随机科赫曲线的自然性就更强列了。[回本章页首] 2.2维数计算:分形几何学的数学量度 既然分形几何学是一种严格的数学,那么它一定有自身的数学量度。分形几何学的数学量度是分形几何形体的维数。如前所述,分形几何形体的维数不是整数而是分数,它的计算是分形几何的创立者们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产生的。 分形几何体的维数计算的数学推导是复杂的,也不是我们所关心的内容。但维数计算所代表的形象意义却值得我们关注。如前所述,分形几何形体的本质属性是自相似性,而这一自相似性一定是在同一形体的不同层次之间(不论是对自然形体的不同程度的放大,还是对人工形体迭代操作所得到的不同代)得以体现的。因而,分形几何形的维数正是在形状的不同层次的比较之间所反映出来的规律。这一规律所代表的是分形几何形状在空间中的扩张趋势。维数越大,就表明它在空间的扩张趋势越强,形状本身的变化可能性也越丰富。

分形实例

2、对一条横向线段,先将其等分成4段,然后再将第二段向上移,将第三段向下移,再将第四段的相邻端点连接起来,迭代一次后变成图3-21.继续迭代得到的分形图,称为Minkouski (1)编辑实现上述迭代的函数 在Matlab中,编制一个函数来绘制Minkouski香肠的图形。具体代码如下:function frat1(k) p=[0,0;10,0]; A=[0,1;-1,0]; n=1; for s=1:k j=0; for i=1:n; q1=p(i,:); q2=p(i+1,:); d=(q2-q1)/4; j=j+1;r(j,:)=q1; j=j+1;r(j,:)=q1+d; j=j+1;r(j,:)=q1+d+d*A; j=j+1;r(j,:)=q1+2*d+d*A; j=j+1;r(j,:)=q1+2*d+d*A'; j=j+1;r(j,:)=q1+3*d+d*A'; j=j+1;r(j,:)=q1+3*d; end n=n*7; clear p p=[r;q2]; end

plot(p(:,1),p(:,2)) axis equal 将这个文件保存,文件名记为frat1.m. (2)绘制Minkouski香肠的图形 代码:frat(3) 运行结果: 代码:frat(5) 运行结果:

根据迭代规律得到:形似形个数m=7,边长放大倍数c=4,故维数d=1.4037.因此,Minkouski香肠的维数介于1与2之间。具体计算如下: d=ln m/ln c=ln 7/ln 4=1.4037 5、自己构造生成元(要有创意),按照图形迭代的方式产生分形图,用计算机编制程序绘出它的图形,并计算维数。 function frat2(k) p=[-5,5;5,5;5,-5;-5,-5;-5,5]; A=[1.5,-0.5;0.5,1.5]; n=4; for s=1:k j=0; for i=1:n; q1=p(i,:); q2=p(i+1,:); d=(q2-q1)/3; j=j+1;r(j,:)=q1; j=j+1;r(j,:)=q1+d; j=j+1;r(j,:)=q1+d+d*A; j=j+1;r(j,:)=q1+2*d; end n=n*4;

数学实验迭代:分形

迭代:分形 姓名: 学号: 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4班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以迭代的观点介绍分形的基本特性以及生成分形图形的基本方法,使读者在欣赏美丽的分形图案的同时对分形几何这门学科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并从哲理的高度理解这门学科诞生的必然,激发读者探寻科学真理的兴趣。 实验环境:Mathematica软件 实验基本理论和方法: 在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一些数学家就构造出一些边界形状极不光滑的图形,而这类图形的构造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最终图形F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R通过对初始图形不断修改得到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图形是Koch曲线,Koch曲线的构造方式是:给定一条直线段,将该直线段三等分,并将中间的一段用以该线段为边的等边三 角形的另外两条边代替,得到图形,然后再对图形中的每一小段都按上述方式修改,以至无穷。则最后得到的极限曲线即是所谓的Koch曲线。 生成元:Koch曲线的修改规则R是将每一条直线段用一条折线代替,我们称为该分形的生成元。 分形的基本特性完全由生成元确定,因此,给定一个生成元,我们就可以生成各种各样的分形图形。 Julia集绘制方法:(1)设定初值p,q,一个最大的迭代次数N,图形的分辨率的大小a,b,和使用的颜色数(如K=16)(或者给定灰度 级L);(2)设定一个上界值;(3)将矩形区域

分成的网格,分别以每个网格点, ,,,作为初值利用riter做迭代(实际上,只需对满足的初值点做迭代)。如果对所有,,则将图形的像素点用黑 色显示,否则,如果从迭代的某一步开始有,则用 modK种颜色显示相应像素(或者用相应的灰度级显示)。Mandelbrot集绘制方法:设定一个最大的迭代次数N,图形的分辨率的大小a,b,和使用的颜色数(如K=16)(或者给定灰度级L);(2) 设定一个上界值;(3)将矩形区域分成 的网格,分别以每个网格点,,, ,作为参数值利用riter做迭代(实际上,只需对的初值点做迭代),每次迭代的初值均取为。如果对所有,,则将图形的像素点用黑色显示,否则,如果从迭代的某一步开始有,则用modK种颜色显示相应像素(或者用相应的灰度级显示)。IFS迭代绘制分形:设计算机屏幕的可视窗口为 , 按分辨率大小的要求将分成的网格,网格点为,这里 ,, ,, 用表示矩形区域,假设我们采取具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