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概论

合集下载

[自然科学]自然地理学讲义一、二章0

[自然科学]自然地理学讲义一、二章0

自然地理授课计划自然地理学讲义第一章绪论§1、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2、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任务及内容本章重点:了解自然地理学内涵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分科(一)地理学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其研究领域是随着时代和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扩展的。

首先采用地理学(geography)这个词的人,是生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当时的含义是“对地球的描述”(geo一地球,graphein一描述)。

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类已经从地球的描述者变成了改变地球面目的巨大驱动力之一,因此,改善和协调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成为现代地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

概括地讲,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与人类社会一经济一文化系统在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和时间动态等方面相互作用与相互依存机理的学科体系。

从研究对象上看,地理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或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最高一级划分,地理学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raphy)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及其要素的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时间动态,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

由于地球表层物质系统及其组成要素的运动与变化过程主要由自然力量和人化了的自然力量所驱动,受自然规律的支配,所以,自然地理学通常归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

人文地理学(human geography)研究人类社会一经济一文化系统及其要素的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时间动态和人地关系的原理‘由于社会一经济文化系统及其组成要素的运动和变化过程主要由人为力量所驱动,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类所创造的社会形态、经济制度、文化传统等发展规律的支配,所以,人文地理学通常归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

地理学举科体系示意图同时依据地理学的研究层次可将地理学分为三个主要层次:综合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综合人文地理学;部门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完整版

自然地理学完整版

第九节 冰川
第一节
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地球上水的分布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海洋:96.5%(咸水) 冰川:1.7% (固体淡水) 地下水:1.7%(包括淡水0.8%和咸水0.9%)
湖泊水:0.013%(淡水和咸水基本各半)
河川水:0.0002%
能直接取用的河、湖、浅层地下淡水(水资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大陆架制度确立了沿海国家在其大陆架上的主权地位。 沿海国家在其大陆架上行使的主权既不同于领土主权,也非 单纯的管辖权,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对其大陆架的上自然资 源的所有权以及勘探开发这些资源的专属权。 重新确立的大陆架制度自然衔接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制度。《公约》正式提出并肯定了专属经济区制度,对其宽 度、法律地位等做出详细规定。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并邻 接领海的一个区域,受国际海洋法规定的特定法律制度酌限 制,其宽度不超过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既非公海,也非领 海,其地位自成一类。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的主权主要是经 济性的。沿海国对自己专属经济区内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 源享有所有权,行使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权;对其内的设 施、人员和活动也享有一定的管辖权。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 区内享有航行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毛细血管每分钟润滑你的眼睛25次。没有水,人不可能看见东西, 也不能哭泣。 人的一生中,喝下大约80吨水。
第四章 海洋和陆地水
第一节 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第二节 海洋起源与海水理化性质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第四节 海平面变化
第五节 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
第六节 河流
第七节 湖泊与沼泽
第八节 地下水
与能量外,还包括港湾、航线、水产养殖空间、海洋上空的风、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及其演变规律。

自然地理学广泛涉及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现象和过程,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过程,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系统、生物多样性等各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自然要素的观察、描述和分析,自然地理学试图揭示地球表面的规律性和相互关联性。

在自然地理学研究中,地球被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种自然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方法多样且复杂。

在实地考察中,地形测量、气候观测、生物调查等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此外,自然地理学还广泛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对地球表面的大范围观测和数据分析,揭示自然环境的演变规律。

自然地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自然地理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地球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演进,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更有效地保护生态系统、资源和环境。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成果也为城市规划、灾害管理、农业生产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加强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理解地球自然系统的运行规律,才能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挑战,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自然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社会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地球自然环境的演变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兰大811自然地理学参考书目

兰大811自然地理学参考书目

兰州大学811自然地理学参考书目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学科,它包括地貌、水文、气候、草原、土壤等多个方面。

在兰州大学811自然地理学教学中,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书目,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自然地理学的知识。

以下是兰州大学811自然地理学课程的参考书目,希望可以对学有兴趣的同学们有所帮助:1.《自然地理学》(第3版):作者M.J.de Smith、M.F.Goodchild和P.A.Longley。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实践,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图学和地理建模等内容,是自然地理学入门的经典教材之一。

2.《地貌学导论》(第4版):作者J.E.Thornes。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地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涵盖了地貌形成的基本原理、地表过程和地形演变等内容,适合深入学习地貌学的同学阅读。

3.《水文学导论》(第2版):作者D.R.Maidment。

本书系统阐述了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包括水文循环、水文观测和水文模型等内容,对于学习水文学的同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4.《自然地理学概论》(第8版):作者J.E.Chambers、A.A.Dunn和R.O.Ehrenberg。

这本书是自然地理学概论的经典教材,内容涵盖了气候学、植被学、土壤学、水文学等多个方面,适合作为自然地理学课程的辅助教材。

5.《草地学导论》(第2版):作者J.R.Brown和P.C.Mulholland。

该书系统介绍了草地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包括草地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和草地恢复等内容,对于对草地生态感兴趣的同学极具参考意义。

以上是兰州大学811自然地理学课程的参考书目,这些经典教材涵盖了自然地理学课程的核心知识,对于深入学习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程学习中积极阅读这些书目,加强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将来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然地理学重点笔记摘抄(3篇)

自然地理学重点笔记摘抄(3篇)

第1篇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的科学,它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球的陆地、海洋、大气、生物等自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以下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些重点笔记摘抄:1.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是指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交集区域,是地球上生命活动和人类活动的场所。

2. 地球圈层结构:地球圈层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

3.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的总体,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4. 地理环境差异性:地理环境差异性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在不同地区、不同地带之间的差异,表现为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5. 地理环境规律性:地理环境规律性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在空间分布、时间演变等方面呈现出的规律性,如地带性、垂直性、周期性等。

6. 地理环境形成因素:地理环境形成因素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指地球内部的热力、构造运动等,外力作用主要指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等。

7. 地理环境演化:地理环境演化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二、自然地理要素1. 大气:大气是地球表面最外层的气体层,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大气具有保温、调节气候、提供氧气等作用。

2. 水圈:水圈是指地球上所有水体组成的系统,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等。

水圈具有调节气候、提供水资源、塑造地貌等作用。

3. 岩石圈:岩石圈是指地球表面以下,包括地壳和上部地幔的部分。

岩石圈具有塑造地貌、提供矿产资源等作用。

4. 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体。

生物圈具有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物资源等作用。

5. 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天气状况的统计平均值,包括气温、降水、风向等。

气候对地球表层自然要素的分布和演化具有显著影响。

6. 地形: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包括山脉、平原、丘陵、盆地等。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表-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表-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导论1-9周
3教330
自然地理学概论10-18周
3教413

英语
计算机技术基础上机
人文地理学概论10-18周
4教211

军事理论
体育
高等数学
课程名称
必或选
学时
学分
教师
课程名称
必或选
学时
学分
教师
英语(一)
必修
4+1
4
高等数学
必修
4+2
4
体育(一)
必修
2
2
军事理论
必修
2
2
计算机技术基础
必修
2+2
2
2
军事理论
必修
2
2
计算机技术基础
必修
2+2
2
地理科学导论
必修
2
刘敏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必修
3
3
自然地理学概论
必修
2
陈睿山
人文地理学概论
必修
2
夏海斌
地理系15级GIS专业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表
(2015 —— 2016学年第一学期,自第1周开始)










英语
人文地理学
2教104

线性代数A










英语
人文地理学
2教104

线性代数A
2教401/2教418
现代地质地貌学(二)
2教418

1.自然地理学概论

1.自然地理学概论
将研究地球系统的科学称之为地球系统科学。地球系统又可划分为地 球表层系统与地球内部系统 .地球表层系统又可划分为地表自然系统 与地表人文系统。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表自然系统的核心学科。
第 一 章
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地球表层自然系统是由大气 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 作用而构成的。研究大气圈、水 圈、岩石圈、生物圈的核心学科 分别是大气科学、水文学、地质 学与生物学。自然地理学,包含 了这些学科的某些内容。从人类 环境科学的角度来看,自然地理 学是将这些内容有机地交叉、融 合在一起,将人类生存环境作为 一个完整的体系以及对各个区域 的环境组合进行研究的。也可以 说,自然地理学是大气科学、水 文学、地质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学 科或边缘学科.
第 一 章

自然地理学的定义(*)
自然地理学就是用系统的、综合的 、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与研 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 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 化规律,从而对其进行评估、预测、规 划、管理、优化、调控的学科。
第 一 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的关系 章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可将地球作为一个巨大的系统---地球系统,
公转周期
• 恒星年(Sidereal Year):地球连续两 次通过太阳平面另一恒星连线与地球轨 道的交点所需时间。365d6h9m9.5s • 回归年(Tropical Year)solar year:连 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平均时间。 365d5h48m46s
• 太阳视运动:太阳位于地球轨道面上,地球上看, 太阳好象终年在这个平面上运动,这就是太阳的 视运动. • 黄道(Ecliptic): 太阳视运动的路线叫黄道。 • A plane including all points of Earth’s orbit termed the plane of the ecliptic. • 二分点(the Equinoxes): 赤道和黄道相交的两个 点称为春、秋二分点。 • 春秋分日(Vernal/Autumnal Equinox):南北半 球各纬度上的白昼、黑夜等长,均为12小时。

初中地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概论知识点总结首先,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也是我们认识的对象,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球的学科。

地理学主要由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大部分构成。

一、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是由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地质学和生物地理学等学科组成。

1. 地貌学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特征及其形成过程的科学。

地貌是指地球表层在天然力作用下所呈现的各种表面形态的总和。

地貌分类有宏观地貌、微观地貌和区域地貌。

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2. 气候学气候学是研究气候概念、气候因素和气候类型的学科。

气候是大气长期变化和分布状况的总和。

气候要素包括温度、降水、湿度、风等。

气候类型由下垂直气候带、高低纬气候带、西风带和地形状况决定。

3. 水文地理学水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和地下水的分布、循环及利用的科学。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循环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和水蒸汽。

水文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水资源的形成与分布、水文循环、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保护。

4. 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造、组成和演变历史的学科。

地质学可以分为构造地质学、岩石地质学、矿床地质学和地球历史学等。

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岩石和矿物的成因、构造运动、地质灾害和矿产资源等。

5. 生物地理学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地理分布、分异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生物地理学主要研究生物的地域分布、分异和地理生态环境的形成与演变。

生物地理学研究包括生物区系、生态位、生物适应和生态系统等。

二、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由经济地理学、城市与乡村规划学、交通地理学、社会地理学等学科组成。

1. 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经济活动布局的学科。

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理空间上的经济活动分布规律、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等。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工业地理、农业地理和商业地理等。

2. 城市与乡村规划学城市与乡村规划学是研究城市与乡村空间组织和规划的学科。

城市规划包括城市发展、城市结构、城市规划理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三 章
地球表层环境(系统)的结构
1. 垂直分层
垂直分层现象非常明显:从地核、地幔、地壳,到水圈、大气圈 等;大气圈又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2. 水平分异
所谓水平分异,就是指在水平分布方面的差异与变化。
3. 立体交叉
组成地表环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不是绝然分 开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空间上构成了一个立体交叉的 结构。
地球运动对地表温度调节、生命孕育的重要意义。
第 二 章
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1.能量的来源 维持地表系统运行、地表环境发展的能量,主要 来自太阳的辐射。太阳辐射作用于地表,由于地表 接受的太阳辐射的差异,导致了行星风带的产生、 季风的形成、水汽的运移、洋流的产生以及风化作 用的进行。 2.引力的影响 太阳与太阳系行星引力的作用,使地球沿着自 身固有的轨道运行,具有特定的运行周期与速度。 由于太阳与月亮引力的作用,产生了地球上的 潮汐现象。
2. 地球表层系统的可预测、可调控功能 可以通过研究地表系统物质传输、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与规 律,来预测系统的可能变化,通过改变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或信息流, 来改变系统的结构与演化的趋势,从而达到对地表系统进行优化、调控 的目的。
第 三 章
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
1.地球表层环境对人类的作用与影响
地内系统对地表系统的影响
1. 能量的来源 尽管太阳辐射是地表系统运行与发展的主要能量来源, 但地球内能也对地表系统与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与影响。 2. 物质的交换 地内系统与地表系统在不断地进行着物质的交换。 3. 地内活动的其他环境效应 地内活动还对地表环境产生了一些其他的影响。火山 、地震;地核、地幔物质的运动与相变。
第 一 章

自然地理学的定义
自然地理学就是用系统的、综合的 、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与研 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 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 化规律,从而对其进行评估、预测、规 划、管理、优化、调控的学科。
第 一 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的关系 章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可将地球作为一个巨大的系统---地球系统,
地球表层环境的演化与人类的诞生 人类是地球表层环境发展、演化、分异的产物 地球表层环境的区域分异与三大人种的形成 地球表层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地球表层元素组成与人体健康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地球表层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 三 章
g.mL-1 人体血液中元素平均含量/µ g.g 地壳岩石中元素平均含量/µ -1
第 二 章
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3.陨石撞击的环境效应 改变了地表形态,造成陨石坑与环型山; 陨石撞击导致地震; 陨石撞击地球,导致地表环境的灾变; 大的撞击还会导致岩石圈的破裂,引起板块分裂 与运动。 4.其他宇宙因素的影响 地表系统与地外系统之间,也存在着物质的交 换; 太阳活动;
太阳风。
第 二 章
第 三 章
人在四大圈层中的地位
人是生物圈的一部分,又与一般的生物有着本质的 区别。人类与四大圈层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在地球表 层系统中的位置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图表示了三重含义:
(1)人类是生物圈的一部分,但又不 同于一般的生物;
物 生 圈
(2)人类生存在四大圈层的交界面上, 四大圈层是人类诞生与发展的环境; (3)人类对四大圈层均有着重要的作 用与影响。
四大圈层之间及其与人类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构成了地球表层系统。
第 三 章
三 大 界
通常物质可以划分为无机物与有机 物,自然界可以划分为无机界与有机界。 但如果用无机界与有机界来概括表达地 球表层系统,似乎还不够全面。因为人 类诞生、发生发展在地球表层。人类在 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人 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 响,仅仅用无机界与有机界还难以表达 清楚。在自然地理学中,更有必要来强 调一下人类的重要性。故有人提出了用 人文界来表示人类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 重要地位与作用,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 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可以这么 说,地球表层系统是地球表层无机界、 有机界与人文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 构成的一个系统。
第 一 章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 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 层自然环境的区域特征、区域分异及其 发生发展过程与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 。或者说,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 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系统的区域特征与空 间分布、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
第 一 章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 (1)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及 其区域分布规律。 • (2)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成因与变化规 律。 • (3)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系统的运行机制 (物质循环 、能量转换、信息传输)。 • (4)人类与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 (5)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 化、调控。
大气科学
地质科学
自然地理学 水文学 生物学
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地球与地球表层环境
•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 第二节 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 第三节 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第 二 章
宇宙中的地球
距离不近也不远,为生命的孕育创造了条件。
1.日地距离及其环境意义
2.地球的质量及其环境效应 地球质量不大也不小,从而引力适中,形成了适宜的大气圈 与水圈,为生命的诞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将研究地球系统的科学称之为地球系统科学。地球系统又可划分为地 球表层系统与地球内部系统 .地球表层系统又可划分为地表自然系统 与地表人文系统。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表自然系统的核心学科。
第 一 章
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地球表层自然系统是由大气 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 作用而构成的。研究大气圈、水 圈、岩石圈、生物圈的核心学科 分别是大气科学、水文学、地质 学与生物学。自然地理学,包含 了这些学科的某些内容。从人类 环境科学的角度来看,自然地理 学是将这些内容有机地交叉、融 合在一起,将人类生存环境作为 一个完整的体系以及对各个区域 的环境组合进行研究的。也可以 说,自然地理学是大气科学、水 文学、地质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学 科或边缘学科.
资源、环境、人口 与可持续发展
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4. 多级嵌套
不同空间尺度的环境系统在空间上相互交叉、叠置,并且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因此是多级嵌套。
第 三 章
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
1. 物质传输、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对于系统来说,一般都具有物质传输、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功能。 垂直方向上,各个圈层之间、各个圈层内部的各个次级层次之间,都可能 存在着物质的传输、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传递。 水平方向上,大洋与大陆之间、大洋与大洋之间、大陆与大陆之间、地区 与地区之间存在着物质的传输、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传递。 生物圈与其他圈层之间也存在着物质的传输、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传递。
地球表层元素组成与人体健康
钠 镁 钙 铁

氢 钠 钾 锰 磷 磷 钙 铬 铁 锌 铜 绅 铷
地壳岩石中元素 含量均值 人体血液中元素 含量均值


镁 铍 氢

铷 镉 碘 碲 镉 铼 碲 铼 锡 钡 碘

锰 氟 铬

铅 锡 汞 汞

铍 元素原子序数

第 三 章
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
2.人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3. 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 的自然现象(如气候、土壤、植被等)的地带性分布。
第 二 章
宇宙中的地球
4.地球的运动及其环境效应 1) 地球自转及其环境效应: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 地球自转产生了地方时; 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 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第 一 章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评估、 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达到 保护环境、合理利用环境、与环境协调 共处,从而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 一 章
自然地理学的性质
• 1.综合性:综合性是指自然地理学多学科交叉、 多要素融合的特性。 • 2.区域性: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本质特性, 区域特 征、区域联系与区域分异规律为自然地理学的主 要研究对象。 • 3.环境性:人类生存环境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对 象与内容。 • 4.系统性:地球表层环境就是一个系统,可以称 之为地球表层系统。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 动态性与结构功能性。
第一篇 自然地理学与
地球表层系统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 地球与地球表层环境 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一章
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
• 第一节 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地理学问题 • 第二节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研究对象、 内容、目的与意义 • 第三节 自然地理学的性质 • 第四节 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三章 地球表层环境 与地球表层系统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 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 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 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
第 三 章
四大圈层
地球呈现出圈层 构造,可以划分出内部 圈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外部圈层。内部 圈层包括地壳、地幔、 地核。
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 石圈指地球表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圈层;大气圈指环绕 地球的由气体组成的圈层;水圈指地球表层由各种形式 存在的水组成的圈层;生物圈指地球表层所有活着的有 机体组成的圈层。
改变地表环境的结构
改变了地表环 境变化的速率 改变了地表环 境的能量平衡
改变地表环境 演化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