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祠、观、庵的区别与建筑特点
寺庙观庵区别几何?

寺 、 寒 山寺 、普陀寺 等 。
议论起这房子 来。
庙 我 国 古 代 将 供 祭 祖 神 位 的 屋 舍 统 称 庙 . 后 来 将 ,
年轻人 的心 为之 一
动
返
.
回时
,
他
中途
皇帝 的宫殿 称之 为 “ 庙 堂 ” 或 “ 廊庙 ” 。 先秦 以 后 规定 , 凡 有 下 了 车 , 不辞 辛 苦地找 到 了那 座 房子 。 主 人
维普资讯
装修 小 窍门4 则
未来房屋采暖一 法
窍 门 一 :在 收 款 凭 据 上 要 特 别 注 明 建 材
的名 称
、 等级
品牌
、
, 并索取 质量
责任单
。
窍 门二 : 买地板时应拿一 块样板回家。
等货送
来
按
,
照
样
板仔
细
比
对
;可
将
全部
地
板纸盒的一 段横截面拆 开 ,查看是否缺数 。
武 汉 迈 克斯 公 司的碳纤 维采暖 技 术 . 则 让 房 间 在 没 有太 阳的 日子 ~ 样温 暖如 春 。 发热载体是 一 缕缕 比头发 丝 还 细 的碳 纤 维 , 埋在 房 间 的地板 或地 砖 下 即 可 , 其 发 热 温 度可达 18℃ ,增加房间 的热 能 ,但耗 电量仅仅只 有中央 空 调 的 1/4 , 人 体 舒 适 度 还 远 远 高 于 中 央 空 调 。
( 龚宝 良摘 自《大众科学报》, 王 丹妮/文)
各 地 旅 游 景 点 , 几 乎 都 有 寺 庙 、 观 、 庵 、 , 正 所 谓 自 古 名
有位年轻 庙 。 然而 ,弥可 知 道 它们 的由来 和区 别 吗 ?
观庙寺宫道观等的差别

觀、廟、寺、宮、道觀等的差別佛教稱「寺」、道教稱「觀」,在台灣道觀比較少見,而幾乎是所有佛教道場都是寺。
台灣民間信仰並沒有嚴密的教派組織或教團,崇拜多為地方信仰中心的宮廟(公廟、角頭廟、庄頭廟)、神壇、家廟、宗祠等為主。
最常見的名稱為「宮」(例如朝天宮、天后宮、鎮瀾宮等)、其次為「堂」、「府」、「廟」、「殿」、「院」等等道教以宮、觀、廟、府、殿、壇為道士及女冠奉祀神明與闡揚教義之所。
神稱天尊、上帝、大帝、帝君、真君;女神則稱元君、娘娘、母、后、妃、夫人;護法神稱靈官、天君或元帥、將軍;瘟部神或保境神多稱王爺、千歲。
信徒已傳度或奏職為入教之階,號稱三清弟子,高道則稱真人、先生、○○子或仙子,神職人員名為○○仙官或仙卿,用法號,但須冠上本姓,以拱手為禮,教儀稱齋醮,不尚血食之祭。
修行者功行圓滿過世時,稱為飛昇或羽化。
不論是何種宗教,安僧(尼、道士)之處,即為寺廟。
通常佛教稱寺、道教稱宮,而諸如宮、殿、廟、祠、壇、觀、堂、寺、庵、巖等稱呼則分別有一定的規則。
「宮」為舊時皇室所住的地方,王爺、妃、后等級的神祇的廟宇可稱為宮,如天后宮、行天宮、代天宮、廣福宮、保安宮、指南宮、三清宮。
「殿」是指以前皇帝辦公的場所,屬於帝王等級的神祇的廟宇才稱為殿,如北極殿、武聖殿、天台殿。
「廟」則是通稱名詞,如天公廟、仙公廟、土地公廟、有應公廟等,等級沒有一定。
「祠」是指規模不大的廟宇,或供奉忠魂的廟宇也可以稱祠,如福德祠、懷忠祠。
「壇」指高於地面的祭台,或民間私人所有的廟宇稱為壇。
如、天池壇、台南天壇。
「觀」是道教對廟宇的正統稱謂,如元清觀、太極觀。
「堂」是齋戒的佛堂或中、小型廟宇。
如報恩堂、覺元堂、西鎮堂。
「寺」是一般佛教的廟宇稱呼,如龍山寺、海會寺、開元寺、鄞山寺。
「庵」是專指女尼拜佛的廟宇,如水月庵、海憲庵、廟連庵。
「巖」是指近山或建於山沿的佛寺,或稱「岩」,如虎山巖、清水巖、泰興岩。
其他還有「府」、「亭」、「館」、「社」、「院」、「閣」、「精舍」、「塔」、「園」等等,儘管名稱不同,作用卻是一樣的。
一句话让你分清5种宗教建筑:寺、庙、祠、观、庵

一句话让你分清5种宗教建筑:寺、庙、祠、观、庵我们都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其实这句话是错的,因为和尚根本不住在「庙」里,他们住的地方叫做「寺」。
还是傻傻分不清楚?且往下看。
1、寺《说文》中提到:「寺,廷也,有法度者也。
」《汉书注》也说:「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
」点击加载图片在古代,它的本义是中国皇帝设立的办事机构。
比如,古代讲的「寺舍」,最开始就专指官员办公的地方;「寺省」,就是中央办事机构「省」与「寺」的合称。
大家都知道的「大理寺」就是一个官署的名称,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掌管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大理寺卿简称「寺正」。
点击加载图片那寺是怎么演变成佛教建筑专用的呢?古代汉语中,寺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释名》中提到:「寺,嗣也,官治事者相嗣续於其内也。
」也就是说,寺有延续的意思,寓意国家可以代代相传,所以古代皇帝把僧人修行的地方也叫做寺。
点击加载图片到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国空前发展,寺逐渐就成为佛教庙宇的统称,官署的意义随之减弱。
我国第一座佛寺是洛阳的白马寺,因经书都由白马驮着而得名。
点击加载图片所以,「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其实应该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寺」。
2、庙在古代,「庙」通「妙」,古文中记载:「世间达圣贤位逝者,可依律建庙,如孔庙,二王庙等,皆是敬顺真如,仰止贤圣,即得妙法之地。
」所以,古代把供祀祖宗的地方称为庙。
点击加载图片当时,对庙的建筑规模有极其严格的限制,《礼记》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帝王的祖庙称为「太庙」,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庙」。
汉代以后,庙逐渐跟原始的神社合在一起,成为祭祀鬼神的场所,后来还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
到佛教传入中国后,大家才把佛教寺院俗称为庙。
点击加载图片而在日本,祭祀佛教各宗的创始人的场所才称为庙,任何寺院都不能叫做庙。
由于某些原因,庙也有被道士占据的,更有极少僧人栖庙为生,比如上海的下海庙。
3、祠《说文解字》中说:「春祭曰祠。
游山玩水逛古迹,你知道寺、庙、道、观区别吗?

游山玩水逛古迹,你知道寺、庙、道、观区别吗?文:枯木现在人们在闲暇之余经常游山玩水,探访名胜古迹,而这些地方,一般都有著名的古迹建筑,以寺庙居多。
可是,您知道寺庙道观的区别吗?有人说,不都是寺庙吗,有什么区别?其实从历史上来说区别很大,容易混淆,现在常见的有庙、寺、观、宫、祠、庵等建筑,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
一、庙“庙”是我国古代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用来供祀祖宗的地方。
《尔雅·释名》载:“庙,貌也,先祖形貌在也”。
虽然是供祭祖宗的地方,但不是任何人死后就可以入庙的,古代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礼记》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太庙”是帝王的祖庙,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庙”。
先秦之后规定:凡有功于国的,死后方可入庙,享受人们的祭祀礼拜。
《后汉书》中梁统传附梁竦传说:“大丈夫居世,生当封侯,死当庙食。
”太庙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祇(非神祗)混在一起,蜕变为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渎、地望城池之神社。
“人死曰鬼”,庙作为祭鬼神的场所,还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如文庙——孔子庙(孔庙),武庙——关羽庙(关帝庙)。
另外庙还用来祭祀神灵、神话、传说人物以及历代贤哲和历史著名人物的场所。
比如土地庙、药王庙、山神庙、龙王庙、张飞庙、岳飞庙、妈祖庙、华佗庙等。
这些众多的庙宇,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中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
山西运城关帝庙我国的庙多,究竟有多少,恐怕没有人能够说的清楚。
而在这些众多的庙中,名气最大的、数量最多的要数关帝庙和孔庙,“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这是我国关于祭拜孔子和关公的真实反映。
特别是关公“至忠”、“至义”、“至信”、“至勇”的形象,不仅受到我国民众的崇拜,也受到了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的敬仰,“关公庙貌遍天下,五洲无处不焚香”,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关帝庙3万余座。
解州关帝庙孔庙在全中国,规格最高能被称作国庙的孔庙只有两座,即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是专为封建帝王、政府官员祭孔的专用庙宇。
庙观寺庵的名词解释

庙观寺庵的名词解释庙、观、寺、庵,这几个词在我国的宗教与文化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内涵与意义。
先来说说“庙”。
庙在古代最初是祭祀祖先的地方,人们怀着对祖先的崇敬与缅怀之情,在庙中进行祭祀仪式。
例如,我们熟知的太庙,那是皇家祭祀祖先的重要场所。
随着时间的推移,庙的含义逐渐扩展,开始用来供奉神祗,像城隍庙。
城隍庙供奉的城隍爷,被视为守护城池的神灵。
庙中的建筑往往有着庄严肃穆的氛围,它是人们精神信仰的一种寄托之所。
在庙中,人们祈求神灵的庇佑,无论是风调雨顺还是家族平安。
庙的建筑风格也有一定的特点,大多有着中轴线对称的布局,从大门到主殿,再到后面的配殿等,层次分明。
接着是“观”。
观主要是道教的建筑。
道教作为我国本土宗教,观则是道士们修行、供奉道教神仙以及举行道教仪式的地方。
像北京的白云观,那可是道教的著名道观。
观里供奉着众多的道教神仙,如三清等。
道士们在观中遵循着道教的教义,进行着修炼、诵经等活动。
观的建筑风格往往与自然相融合,体现出道教“道法自然”的理念。
观中的庭院常常有花草树木点缀,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而且观中的布局也有着一定的讲究,比如主殿供奉主要的神仙,偏殿则供奉其他相关的神仙或者用于其他功能。
再看“寺”。
寺在我国主要是佛教的建筑。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寺也随之遍布各地。
比如嵩山少林寺,那可是闻名遐迩的佛教寺院。
寺里住着和尚,他们以佛教的教义为生活准则,进行修行、讲经说法等活动。
寺中供奉着佛像,如释迦牟尼佛等。
寺的建筑规模往往比较宏大,有大雄宝殿、藏经楼等重要建筑。
大雄宝殿是寺中的核心建筑,供奉着主佛,这里是僧众和信徒们朝拜的重要场所。
寺中的建筑装饰也充满了佛教文化元素,比如佛像的雕刻、壁画等,这些都展现出佛教的艺术魅力。
最后是“庵”。
庵通常是尼姑修行和居住的地方。
庵的规模一般比寺要小。
在庵中,尼姑们过着清修的生活,诵经、做功课等。
庵的环境往往比较幽静,远离尘世的喧嚣。
略说“庙”“寺”“庵”“观”“祠”

老 爹 说 过 : 偷 来 的 东 西发 不 了家 。 ” 没 听说 过 有 哪 个 小 偷 偷 成 百 万 富翁 “ 从
的。
跟 一 名 外 教 打 过 半 年 交 道 . 我 印 象 最 深 的 是 他 的认 真 严 谨 , 给 当然 往 坏 里
露围稼固爨
■ 釜 壅
我初 学 写 文 章 的 时 候 。就 有 师 长 告 诫
我 : 即使 再艰 难 , 一 定 要 坚 持 原 创 。 ” “ 也 现 在 我 也 拥 有 了 自 己的 粉 丝 , 向 我请 教 写 文 章 的诀 窍 时 , 也 同样 这样 告 诫 她 : 她 我 “ 创 , 定要 坚 持 原 创 。要 保 证 每 一 句 话 , 原 一 每一 个 故 事 核 , 是 从 你 的脑 子 里想 都 出来 的 , 而不 是 从 别 人 的文 章里 偷 来 的 。 靠 模仿 靠 剽 窃 . ” 也许 可 以暂 时 从 报社 成
一 赫
说 也就 是 墨 守 成 规 , 食古 不 化 , 板 , 。 明 明五 块 钱 就 可 以买 到 的 盗 版盘 , 非 古 迂 他
要 坚持 花 上 百 美 元买 正版 的 。 把 最 新 版 本 的 系统 展 示 给 他 看 , 醒 他 只 要 到 网 我 提 站 上点 几下 , 者 花 五块 钱 买 张 盗 版 盘 , 或 就可 以享 受 免 费 的午 餐 了。 摇 摇 头 , 他 操 着 生硬 的汉 语 跟 我 说 :这 样 的 事 情 我是 不 干的 。 用 盗 版 , 等 于从 软 件 生产 厂 “ 使 就 家那 里 偷 了钱 ” 感 觉 很 伤 自尊 , 跟他 开 个 玩 笑 缓 和一 下 气 氛 : 那 么 就 让 比尔 来 起 诉 我 好 就 “
中国古代建筑常见类别和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常见类别和特点中国古代建筑类别:一、庙宇建筑1、正殿:位于中轴线上的正方形建筑,大多数殿宇的正面有半径的围墙,门口有高墙,是朝拜宗主神的地方。
2、内殿:位于正殿半径方内的建筑,最常见的是楼观,主要用于存放神像或祭祀宗主神。
3、侧殿:正殿两侧平行所建的殿宇,有时也设有楼观以供朝拜。
4、塔:是庙宇中非常普遍的建筑,主要用于存放神像或文物。
二、宫殿建筑1、城墙:有城楼,可以容纳守栅士兵,防御外敌入侵,有高大的墙则为主要建筑,有高大的墙则为主要建筑。
2、宫殿:主要用来供祭祀各诸侯和帝王,当时的宫殿有大朝宫门、宫殿考、宫殿厅,建筑布局严谨、周全,多有院落围起周围,宫殿建筑中非常普遍。
3、官署:以政治当局为主,是宫殿中常见的建筑,如朝廷等。
4、炉心亭:分布在宫殿的内外,是皇室休息的地方,火炉的位置一般在正中央,主要用于接待来宾。
三、古典寺院建筑1、大雄宝殿:大型的宫殿,比较靠近萨迦神的宫殿,是佛教寺院的核心建筑。
2、藏经楼:位于庙后的楼阁,用于存放佛经碑帖等珍贵文物,主要用来接待客僧来访。
3、斋堂:佛寺中常建有告示台,用于诵读佛经,还有供持僧众朝拜香的地方。
4、礼堂:位于佛寺中央,主要用于宗教仪式,仪式有开礼、大会等,有时还用于训练僧众。
四、宗教典礼建筑1、纪念碑:为纪念英雄战士,建立纪念碑,也可以用来纪念重大勋劳或大事件。
2、祭坛:主要用于祭祀祖先,也可以拜诸侯、祭天、神等,也是传统的宗教活动的主要建筑。
3、青铜器:用来取水、捧礼,是宗教仪式都必备的工具,古式的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的特点。
4、灯塔:用来照明路,古代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宗教建筑,也是礼仪上特有的建筑形式。
五、私人住宅建筑1、封地院落:靠近土司府旧址而建,主要用于本土司或下贱人家住宅,有时也用来院中会面,讨论公事。
2、民宅:这是普通民众的住宅,多为木结构的屋舍,也有砖木结构的,朝内外两面开阔。
三面围墙,有院子作休闲。
3、山庄:主要建造在山上,很多都建在了悬崖上,以免耕种,考虑冬暖夏凉,储藏家产。
寺、庙、祠、观、庵de区别

寺、庙、祠、观、庵de区别
董世芳
【期刊名称】《风景名胜》
【年(卷),期】2001(000)003
【摘要】旅游中人们常常会看到寺、庙、祠、观、庵等建筑。
有些人把这些建筑物统称为宗教建筑,这是错误的。
又比如俗讲"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其实这也是错的。
和尚并不住在庙里,那么,寺、庙、祠、观、庵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寺。
寺,《说文》云"廷也",即指宫廷的侍卫人员。
以后
【总页数】1页(P66-66)
【作者】董世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寺、庙、祠、观、庵的区别 [J], 毛毅
2.寺、庙、祠、观、庵的区别 [J], 说文
3.寺、庙、祠、观、庵的区别 [J], ;
4.寺、庙、祠、观、庵的区别 [J], 张士泉
5.我国的寺、庙、观、庵、祠 [J], 何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寺
寺,在古代是专指皇帝的行政机构的,我们经常在文学作品中看到“大理寺”,大理寺是干什么的呢?大理寺在中国古代掌管审谳平反刑狱的官署。
最早是从北齐开始设立,以后历代王朝都延用其制,直至清朝。
双清大理寺三塔
且“寺”在古代汉语里有“持续,相续”的意思。
意思是说,皇帝设立的这个机构是个永久性的机构,不是临时性的机构,是要国祚绵绵、代代延续下去的。
苏州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因此中国的皇帝把教授佛法并且供僧团居住、学习、修行的场所称为“寺”,希望这个场所能够永久的存在下去。
所以寺是办事的机关,教育的机构。
因寺内的经书是用白马驮来的,朝廷便将其命名为“白马寺”。
这样,洛阳的白马寺就成为中国的第一座佛寺。
杭州西湖灵隐寺
潭柘寺塔林
寺的建筑有意将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
殿堂、门窗、亭榭、游廊均开放侧面,形成一种亦虚亦实、亦动亦滞的灵活的通透效果。
佛寺在佛殿之前还建佛塔,供奉佛舍利,汉语称为“浮屠”。
汉族工匠用汉式楼阁建筑的构架技术修成佛塔式样,称为汉式塔,有木塔、石塔、砖塔、铁塔等。
庙
庙,是中国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
孟姜女庙
那时,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土地庙)混在一起,蜕变为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渎、地望城池之神社。
"人死曰鬼",庙作为祭鬼神的场所,还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
随着佛教的传入,后代的佛教寺院也有庙字的俗称。
兰州龙王庙
“庙”在中国的历史可能比“寺”更长远,象大家都知道的:武侯庙、关庙、岳王庙、龙王庙、孟姜女庙、屈原庙、妈祖庙、山神庙、土地庙、城隍庙等等。
我们没有听说供关帝的叫“关帝寺”的。
因为功能不一样,所以称谓也就不一样。
杭州岳王庙
坛庙建筑是汉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充分体现了汉族作为农业民族文化的特点。
坛庙建筑的布局与构建原构与宫殿建筑一致,只是建筑体制略有简化,色彩上也不能多用金黄色。
祠
香港黄大仙祠
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
这点与庙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
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东汉末,社会上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
由此,祀堂日渐增多。
武侯祠
先蚕祠
包公祠
祠堂建筑的组织和布局是有规制的,只是规模大小各有不同,但总体布局有共同之处,大体上可分为门前广场、戏台、大门、围墙、天井、享堂、拜堂、寝堂、辅助用房等几个部分。
观
观,道教宫庙称“观”而不称“寺”或者“庙”,与道教夜观天象的传统或许有最为直接的关联。
道教为什么重视天文学,主要原因是受先秦道家遗风之影响,对天体极为崇拜与敬畏。
道教从道家“天人合一”、“身国同治”的思维模式出发,认为了解天象有助于求道证道,得道成仙。
所以称为“观”,取观星望月之意,所以常建于山顶。
圆玄道观
史载汉武帝在甘泉造“延寿观”,以后,建“观”迎仙蔚然成风。
据传,最早住进皇家“观”中的道士是汉朝的汪仲都。
他因治好汉元帝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
从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观”。
罗通山道观
道观的建筑原则与平面布局也都同于宫殿建筑,只是规模较小,并且在装饰及室内摆设上带有各自的宗教色彩。
观内建有对称的钟楼和鼓楼。
庵
平顺天台庵
庵,古时是一种小草屋,即所谓“结草为庵”。
旧时文人的书斋亦称“庵”,如“老学庵”、“影梅庵”。
汉以后建了一些专供佛徒尼姑居住的庵堂,于是“庵”也就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名称了。
高台庵
黄梅芦花庵
肇庆梅庵
八仙庵
微信shjrsc每天推送最新古玩咨询免费鉴定评估湖北省武汉市的莲溪寺,是武汉的四大佛教丛林之一,也是武汉市唯一的一座佛教"女众丛林"--尼姑庵。
莲溪寺创建于元末明初,占地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所存主要建筑大都为元明时所建。
莲溪寺整个院落结构严谨,布局得当,具有中国木结构建筑的风格,古朴典雅、玲珑清秀,颇接近民居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