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分类和分型

合集下载

高血压病诊疗规范(标准版)

高血压病诊疗规范(标准版)

高血压病诊疗规范【概述】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有余多种后天因素(包括血压调节异常、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异常、高钠、精神神经因素、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肥胖、吸烟、大量饮酒等)使血压的正常调节机制是代偿所致。

约占高血压病人95%。

长期高血压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可影响到靶器官(如心、脑、肾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导致心力衰竭、肾衰竭和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临床表现1、起病缓慢,早起常无症状,往往在体格检查时发现血压升高,可有头痛、眩晕、气急、疲劳、心慌、耳鸣的症状,但症状与血压水平不一定相关。

随着病程的延长,血压升高逐渐趋于明显而持久,但1天之内,白昼和夜间血压仍有明显的差异。

体检时在主动脉区可听到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和收缩早期喀喇音,若伴有左心室肥厚时在心尖部可闻及第四心音。

2、靶器官的损害高血压早起表现为心排量的增加和全身小动脉张力的增加,随着高血压的进展,引起全身小动脉的病变,表现为小动脉的玻璃样变,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管壁增厚、官腔狭窄,使高血压维持和发展,并导致重要靶器官心、脑、肾缺血损害和促进大、中型动脉的粥样硬化的形成。

在临床上表现:1、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2、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卒中、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肾脏疾病:蛋白质、肾功能损害、(轻度肌酐升高)、肾衰竭;4、血管病变:主动脉夹层、症状性动脉疾病;5、视网膜病变:出血、渗出、视乳头水肿。

诊断要点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高血压,根据血压增高的水平,可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2、3级。

血压水平的定义与分类为准。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原发性高血压的严重程度不仅与血压升高的水平有关,也须结合患者具有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合并的靶器官损害作全面的评价,危险度分层亦是治疗的目标与预后判断的必要依据。

原发性高血压知识

原发性高血压知识
– 多数高血压病人存在胰岛素抵抗 – 胰岛素抵抗再高血压旳阿发病机制中旳作用,
目前还不清楚,有下列机制
• 增强交感神经活动 • 使肾小管对钠旳重吸收增长 • 刺激血管壁增生肥厚
• 其他原因:肥胖、吸烟及过量饮酒等有 关
2024/9/28
17
病理
心脏中心
• 小动脉病变:小动脉中层平滑肌增殖和纤维化, 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靶器官缺血
2024/9/28
心脏中心
3
JNC 7
血压分类
中血压旳分类(4分
法)
心脏中心
SBP mmHg
DBP mmHg
正常 高血压前期 1级高血压
<120

120–139 或
140–159 或
<80 80–89 90–99
2级高血压
>160
或 >100
2024/9/28
4
2023 ESC/ESH(7分
法)
心脏中心
原发性高血压知识
原发性高血压 心脏中心
primary hypertension
• 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体现临床旳综合征
• 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旳主要病因和危险 原因
• 影响主要脏器(心、脑、肾)旳功能— 衰竭
2024/9/28
2
WHO原则
• 收缩压>=140mmHg • 舒张压>=90mmHg
其他危险原因和病史
血压(mmHg)
1级
2级
无其他危险原因
1~2个危险原因 3个以上危险原因,或 DM,或靶器官损害 有并发症
低危 中危 高危
极高危
中危 中危 高危
极高危
3级
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

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概念高血压病指以体循环收缩压和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

分为原发性高血压(95%)和继发性高血压(<5%),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疾病分类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 病因尚未十分明确的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

由其他已知疾病所致的血压升高,则称为继发性或症状性高血压。

在高血压的分类方面,还有其他多种划分法如根据年龄可分为老年人高血压和儿童高血压;以发病的急缓程度可分为急进型和缓进型高血压。

GAGGAGAGGAFFFFAFAF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是指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约占高血压患者的95%。

患者多在40-50岁发病,早期患者可无症状,可能在体检时发现。

少数有头痛、头晕眼花、心悸及肢体麻木等症状。

晚期高血压可在上述症状加重的基础上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的病变及相应症状,以致发生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肾脏病,并易伴发冠心病;临床上只有排除继发型高血压后,才可诊断为高血压病。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在某些疾病中并发产生血压升高,仅仅是这些疾病的症状之一,故又称症状性高血压,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1%-5%:对于青年人或体质虚弱的高血压患者,或高血压伴有明显的泌尿系统症状,或在妊娠后期、产后、更年期的高血压或伴有全身性疾病的高血压,均应考虑继发型高血压。

如果引起高血压症状的原发病症能够治好,那么高血压就可以消失。

疾病分级根据血压升高的不同,高血压分为3级: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35~139mmHg;舒张压85~89mmHg;1 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GAGGAGAGGAFFFFAFAF90~99mmHg;2 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3 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高血压的分型与临床分层管理指南

高血压的分型与临床分层管理指南

高血压的分型与临床分层管理指南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世界各地的许多人都受到其影响。

为了更好地管理高血压病患者,医学界制定了一套基于分型与临床分层管理的指南,旨在提供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血压的分型和临床分层管理指南。

一、高血压的分型高血压可以根据病因、病理生理学改变以及合并症等因素进行分类。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高血压分型:1.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高血压类型,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95%。

它没有明确的病因,可能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相关。

2.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由一些明确的病因引起的高血压。

这些病因可以是肾脏疾病、内分泌激素异常、血管疾病等。

3.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间出现的高血压疾病。

它可以进一步分为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蛋白尿和子痫前期等类型。

二、高血压的临床分层管理指南为了更好地管理高血压病患者,临床医生采用了分层管理的策略,根据血压水平和合并症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层级,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以下是高血压的临床分层管理指南的一般原则:1.一般人群对于一般人群来说,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方式干预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如果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到理想的血压控制,药物治疗可以考虑。

2.合并症患者对于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要更加严格。

针对不同的合并症,医生会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并注意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的高血压治疗需考虑到患者的年龄、生活质量等因素。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血压控制的目标可以放宽到140/90mmHg 以下。

4.孕妇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的管理,首要目标是保护母亲和胎儿的健康。

监测血压、蛋白尿以及胎儿状况对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非常重要。

5.其他特殊人群对于儿童、青少年、体育运动员等特殊人群,高血压的管理需要更加慎重。

高血压分型是怎样的

高血压分型是怎样的

高血压分型是怎样的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高血压分型。

1.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又称为essential hypertension,是指高血压病的大多数患者在排除了其他疾病导致的高血压后,无明确病因的高血压。

这种类型的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占据高血压患者的绝大多数。

原发性高血压往往起病隐匿,病程长,多伴有家族史,并且与高龄、饮食结构、体重等生活方式因素有关。

2.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指高血压病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其他疾病或病因。

这种类型的高血压约占所有高血压病例的5%-10%。

糖尿病、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一些妊娠相关疾病等均可以导致继发性高血压。

对于出现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疾病的检查和治疗。

3.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指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正常的一种高血压类型。

该类型的高血压多见于老年人,可能与动脉硬化、大动脉弹性降低等因素有关。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需要加强对心血管健康的监测和保护。

4.脑血管性高血压脑血管性高血压是指因脑动脉狭窄或闭塞、颅内动脉畸形等引起的高血压。

该类型的高血压多见于年轻人,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等。

脑血管性高血压需要通过颅脑影像学检查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妊娠性高血压妊娠性高血压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的高血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情的不同,妊娠性高血压可以分为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和子痫。

妊娠性高血压需要密切监测孕妇的血压、尿常规等指标,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避免对母婴的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高血压的分型多种多样,每一种类型的高血压都有其独特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对于不同类型的高血压,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健康饮食、适度运动、保持心理健康等,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高血压的分级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分级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分级诊断标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高血压是指静息时血压持续升高,通常以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来诊断。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医学界制定了一套分级诊断标准,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管理。

一、一般分类。

根据血压水平,高血压可分为三个等级,轻度、中度和重度高血压。

其中,轻度高血压的收缩压为140-159mmHg,舒张压为90-99mmHg;中度高血压的收缩压为160-179mmHg,舒张压为100-109mmHg;重度高血压的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此外,还有一种被称为“高血压危象”的情况,即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20mmHg,需要立即就医处理。

二、高危因素。

在进行高血压分级诊断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的高危因素。

高危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运动情况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因此在进行分级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

三、并发症评估。

除了血压水平和高危因素外,还需要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的并发症。

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等。

这些并发症会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因此在分级诊断时也需要进行综合评估。

四、个体化治疗。

最后,在进行高血压的分级诊断时,还需要考虑个体化治疗。

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都会对治疗方案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

总之,高血压的分级诊断是一个综合评估的过程,需要考虑血压水平、高危因素、并发症和个体化治疗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科学准确的分级诊断,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管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疾病的危害。

希望医学界能够进一步完善高血压的分级诊断标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高血压病的辩证分型及治疗

高血压病的辩证分型及治疗

高血压病的辩证分型及治疗【高血压病的概述】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

本病的病因迄今未明,目前一般认为,是在一定的基因遗传基础上,由于多种后天因素的影响,导致调节正常血压机制失代偿的多因素疾病。

其中与遗传、年龄、职业、环境,以及高钠盐食谱、嗜烟、肥胖等因素有关。

本病根据起病和病情进展的缓急及病程的长短,可分为两型,即缓进型高血压和急进型高血压。

前者又称良性高血压,绝大部分患者属此型,后者则称为恶性高血压,仅占患者的1%~5%。

脑血管意外、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是本病常见的并发症。

中医将本病归属于“晕眩”、“头痛”范畴,指出情志紊乱,饮食不节,内伤泄泻就是引致本病的主要病因。

【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

本病的病因迄今未明,目前一般认为,是在一定的基因遗传基础上,由于多种后天因素的影响,导致调节正常血压机制失代偿的多因素疾病。

其中与遗传、年龄、职业、环境,以及高钠盐食谱、嗜烟、肥胖等因素有关。

本病根据起病和病情进展的缓急及病程的长短,可分为两型,即缓进型高血压和急进型高血压。

前者又称良性高血压,绝大部分患者属此型,后者则称为恶性高血压,仅占患者的1%~5%。

脑血管不幸、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和肾功能心肌梗塞,就是本病常用的并发症。

中医将本病归属“眩晕”、“头痛”范畴,认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内伤虚损是导致本病的主要病因。

例如长期精神紧张或生气悲悯,或致肝气滑精,日长则郁而化火;劳累过度或年老体弱,并使肾阴虚损,肝失所养,阴不敛阳则肝阳偏亢,上扰清窍;恣食川楝子或嗜酒过度,可以受损脾胃,致脾失健运,烫浊壅遏,长壅化火。

凡此,都并使肝阳紧绷于上,阴血亏损于下,构成上实下虚之象。

【高血压病的中医辩证分型及治疗】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

高血压中医辨证施护

高血压中医辨证施护

高血压中医辨证施护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病因多样,影响全身多个器官。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因为肝肾阴虚、气滞、痰湿内扰,导致气机不畅、精微流失,从而引发的。

中医针对高血压患者的辨证施护,分别从辨证分型、治疗方案和调理生活等几个方面展开。

一、辨证分型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包括肝肾阴虚型、气滞血瘀型、痰湿壅滞型、阳盛阴虚型。

其中,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头晕眼花、耳鸣、失眠、健忘等症状,舌红少津,脉细数;气滞血瘀型高血压患者则常伴有胸闷、心痛、乏力、口苦、舌暗有瘀斑或瘀点,脉弦有力;痰湿壅滞型高血压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头昏、口苦、纳差、身重、舌苔厚腻,脉濡;阳盛阴虚型高血压患者则多伴有面颊红肿、头亮心烦、夜间多汗、口渴喜饮,舌质红,脉洪大。

了解患者的辨证分型后,才能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1. 肝肾阴虚型治疗这种类型的高血压,需要补益肝肾阴,养血生津。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白芍、枸杞子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多食用易于消化的清淡食品,如山药、木耳、芹菜等,同时少吃辛辣、高脂食品和烟酒。

2. 气滞血瘀型治疗气滞血瘀型高血压,需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可以采用柴胡、川芎、红花、桃仁等经络活血药,同时加强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疏通经络,减轻精神压力。

此外,还应避免对心态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如过度焦虑、抑郁等。

3. 痰湿壅滞型治疗痰湿壅滞型高血压,可采用化痰利水、祛湿化浊的中药,如茯苓、泽泻、半夏、陈皮等。

此外,还需要控制饮食,尽量避免食用油腻、生冷、甜食等易于积湿的食品。

4. 阳盛阴虚型治疗阳盛阴虚型高血压,需要平补阴阳,疏利气血。

建议患者多食用绿叶蔬菜、水果,少摄入脂肪。

中药方面,可以使用黄芪、参、山药、熟地等补气养阴的药物,同时也可以运用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加速血液循环,调节体内平衡。

三、调理生活除了中药治疗外,高血压患者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调理,以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的常见中医辩证分型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是因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倦损伤,或因年老体衰,肾精亏损等导致脏腑阴阳平衡失调,风火内生,痰淤交阻,气血逆乱所致。

治疗时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肝阳上亢型
表现:以血压升高兼见眩晕,伴头目胀痛、面红耳赤、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之法。

方用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山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苓)。

该方具有镇静、镇痛和降血压作用,故本方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常用方。

用该方出现筋脉拘急,手足痉挛,舌绛(深红色)苔少等症状则要停用。

2.肝肾阴虚型
表现:以血压升高兼见眩晕,伴头痛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滋补肝肾、养阴填精法。

方用杞菊地黄丸(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该方具有降低血管外周阻力,调血脂和抗动脉硬化的功效,适于肾性高血压患者。

需注意如果平时脾胃虚弱、食少、大便稀烂的患者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用。

3.阴阳两虚型
表现: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腰腿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滋阴助阳法。

方用金匮肾气丸(附子、肉桂、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该方能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改善微循环,并通过调节高级神经活动而起到降血压作用。

用该方出现口干、咽痛、发热等症状则要停用。

4.痰浊中阻型
表现:此证多见于肥胖型高血压病患者。

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胀、沉重如裹、胸闷多痰、肢体沉重麻木、苔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法。

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半夏白术天麻汤能有效改善痰浊中阻型高血压患者的血脂代谢,使患者血脂代谢正常,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增强
血管弹性,从面使血压趋于正常。

用该方出现口干喜饮,五心烦热等症状则要停用。

5.淤血阻滞型
表现: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痛如刺、痛有定处、胸闷心悸、舌质紫暗、脉细涩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活血化淤、理气止痛。

方用血府逐淤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该证型多见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多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

血府逐淤汤具有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作用,通过扩张血管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该方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比如高血压并发脑出血者则要停用。

6.冲任失调型
表现:本证多见妇女更年期前后,血压不稳定,多随情绪变化而波动。

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痛、心烦易怒、两胁胀痛、舌质红、脉弦细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滋补肝肾、调和冲任法。

方用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知母、黄柏)。

研究表明更年期高血压是妇女更年期中的一个主要病证,二仙汤由壮阳与滋阴益精药合用,其既能温补肾阳,又能滋阴益精,濡养冲任,诸药合用,直达病所而获降压效果。

用该方出现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等症状则要停用。

以上是高血压病的几个常见中医证型,临床上要准确把握每个证型的辨证要点,治疗以代表方为主,随证加减,灵活运用,方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服用西药降压后,症状仍不能缓解者,配合中医辨证论治,不仅能提高降压效果,而且还能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也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所在。

●高血压伴随症状的中药加减
兼见失眠:加用中药柏子仁、酸枣仁、远志、灯心草、夜交藤、合欢皮等安神助眠。

兼见胸脘痞闷、恶心厌食:加用苏梗、旋复花、丁香、藿香、佩兰、荷叶、砂仁、蔻仁等。

兼见耳鸣重听:加用石菖蒲、郁金、磁石等。

兼见腰膝酸软,可加用桑寄生、川续断、巴戟肉、鹿角胶等。

●目前认为具有降压作用的单味中药
钩藤、夏枯草、桑寄生、淫羊藿、菊花、黄芩、丹皮、杜仲、酸枣仁、臭梧桐、决明子、山楂等。

编后:中医药在对高血压的症状治疗上,有其独特的优势,与西药联合使用更能互相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但与单用中药相比,西药降压作用更为有效、确切。

因此,中药不能完全替代西药的作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规范地使用。

●高血压的穴位保健
百会穴,此处有“三阳五会”之称,即足三阳经与督脉、足厥阴肝经交会穴,可以手掌紧贴百会穴呈顺时针旋转,每次做36圈。

足三里,可以拍击或按揉,位于足阳明胃经线上,此为人体保健长寿第一大穴。

涌泉穴,可按揉,位于足少阴肾经上,此为人身第二长寿穴。

合谷穴,可按摩,此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线上,为人体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可增强人体的抵抗能力。

劳宫穴,每日按摩。

血压急剧上升时,可遍捏手掌心作为紧急降压措施。

先从右手开始,用左手的大拇指按右手掌心,并从手掌心一直向上按到指尖,从手掌各个部位起至每根指尖。

然后再照样按左手掌。

最后再每天揉捏后颈部肌肉,此处有数十个人体反应区,还可以把双手双耳每天揉搓数遍。

另有一个反应区在第二掌骨,此为高血压应急穴位,在此处涂适量润肤油,然后从头穴往足穴推,两只手各推200次后就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但此法常用泻气,所以不能常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